論能源價格上漲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_第1頁
論能源價格上漲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_第2頁
論能源價格上漲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_第3頁
論能源價格上漲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_第4頁
論能源價格上漲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選題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持續高速發展,較低的能源價格和充足的能源供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能源供需矛盾的凸顯,我國能源如何繼續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問題油然而生。我國的能源定價還處于政府定價階段,煤炭價格雖然進行了市場化改革,但是由于電價沒有放開,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進行得并不徹底,存在合同價和市場價雙軌制。成品油定價機制也經過了三次改革,力圖與國際價格波動聯動,但是由于國內成品油中準價審批的滯后性,這種定價機制并不科學。電價由發改委審批,在煤炭價格高漲的時期,國家推出“煤電聯動”機制,但是實踐表明這種暫時性的價格機制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電價管制和煤炭價格放開之間的矛盾。在現有的能源定價機制下,我國的能源價格水平不能反應市場的供求信息,造成對能源的過度需求,特別是近年來高耗能企業的發展勢頭充分體現了不合理的價格機制在資源配置方面的低效率。同時,在現有的定價機制下,政府往往對生產側進行補貼,而不是直接對消費側補貼,補貼多少往往是政府與能源企業之間博弈的結果。因此能源價格體制改革的含義在于,建立透明的價格形成機制,根據市場供需情況由市場對能源定價,同時國家根據需要對消費側進行補貼,補貼金額可以通過聽證會等方式確定。在適當的時候,國家將逐漸有步驟地取消補貼。這樣既可以發揮能源價格在是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又充分考慮了不同層面對能源價格水平的接受消化能力,把能源定價機制改革對經濟增長和社會安定的影響降到最低。目前,能源定價機制改革的步伐比較慢,力度比較輕,主要是因為政府對能源價格體制改革的影響不確定,對能源價格體制改革的負面影響過分擔憂是影響能源價格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因。經濟是基礎,經濟增長受到影響會引發諸多社會問題,影響社會穩定和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進行能源定價機制改革首先要明確能源價格變動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研究能源價格對宏觀經濟的傳導具有現實的重要意義。1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本文從工業增長、外貿等總量角度以及行業角度,通過向量自回歸模型和投入產出分析全面研究我國主要能源(煤炭、電力、石油)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2國內外研究現狀西方對能源經濟問題的研究比較早,國外能源經濟學學科體系已經比較成熟,培養了大批學者和研究人員,他們對西方發達國家能源與經濟的關系進行了全面的實證,積累了豐富的能源經濟學理論。而我國對這一領域的研究還比較零散,能源經濟學學科的建設剛剛起步,對能源與經濟關系的研究還不是很全面,理論基礎也比較薄弱。西方能源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相對比較成熟的市場體系,并不能直接適用于我國的情況。因此對能源經濟關系的研究可以對現有的研究進行補充,并推動能源經濟研究的進一步發展。2.1國外能源一經濟研究現狀西方對能源價格與經濟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1973年爆發石油危機,石油價格大漲,經濟陷入衰退,這場經濟衰退是二戰后最嚴重的一次。由此引發了對石油價格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早期的研究包括PierCe和Enzler(1974),RaSCheandTatom(1977),Mork和Hal1(1980)以及Darby(1982),這些研究都證明和解釋了石油價格上漲以及宏觀經濟之間的負相關關系。Hami1ton(l983)運用VAR方法,檢驗了二戰以后包括第二次石油危機后的油價、GNP和失業的數據,發現石油價格引領了二戰之后除1960年以外的每次經濟衰退。隨后,GISSer和Goodwin(1986)和Hiekman等(1987)利用美國的數據實證檢驗了石油價格上漲與經濟的負相關性。Darby(1982),Burbidge和Harrison(1984),以及Brun。(1981),SachS(1985)則對其他國家的這種負相關性進行了相似的實證檢驗。此后,實證分析進一步得到拓展,JoneS和Leiby(1996)估計出以GNP度量的石油價格彈性區間為卜0.02,一0.08]。JoneS和Leiby(1996)進一步肯定了這21導論一估計,認為1973年之后,石油價格在GNP中的比重為4%一6%,從這個比重來看,石油價格彈性在卜0.02,一0.081區間內是合理的。在對石油價格和經濟負相關性進行實證的同時,西方經濟學學者也試圖對這種負相關性進行解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1、供給沖擊效應Rasehe和Tatom(1977,1981),Barro(1984)以及Brown和YuCel(2023)認為石油價格上漲帶來供給沖擊。石油價格上漲,作為生產要素投入的石油資源稀缺性凸顯,減緩了產出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在產出降低的情況下,實際工資上漲帶來失業的增加。如果消費者認為石油價格的上漲是暫時的,他們會通過減少儲蓄或者增加借貸來平滑自己的消費,這種行為會帶來實際利率水平的提高,從而進一步帶來GDP的下降。2、財富轉移效應Fr1ed和Sehulze(1975)以及Dohner(1981)認為石油價格上漲會使財富和購買力由石油進口國向石油出口國轉移。石油進口國的消費需求下降,石油出口國的消費需求增加,往往石油出口國的需求增加量要小于石油進口國的需求減少量,從而造成總需求的下降,相應地,世界儲蓄供給會相應增加,從而實際利率會下降。實際利率下降會抵消一部分由于石油進口國的消費者平滑自身消費而帶來的實際利率的上升(正如供給沖擊中所講到的),實際利率的下降還會刺激投資,從而彌補石油進口國國內消費需求的減少。因此總的來說,石油進口國的市場需求可能會保持不變。但是如果價格具有棘輪效應,則消費需求的下降會超過投資需求的增加,造成GDP總量的下降。如果采取適當的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GDP的下降將會得到緩解(Horwieh和Weimer(1984))。3、實際貨幣余額效應Pierce和Enzler(1974)認為石油價格上漲會帶來貨幣需求量的增加。Mork(1994)認為,如果貨幣當局不能相應地增加貨幣供給滿足貨幣需求的增加就會造成實際利率的上升,從而減慢經濟增長,這就是實際貨幣余額效應。4、貨幣政策效應Bohi(1989,1991)以及Bernanke,Gertler和watson(2023)認為,每次石油價格上漲后貨幣當局采取的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造成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Bohi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分解了四個工業國家20世紀70年代后期每次石油價格沖擊后的工業數據,發現工業活動與能源強度關系不大,石油價格沖擊的影響是非持續的。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石油價格與經濟增長負相關關系的最好解釋。Bernanke,Gertler和Watson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貨幣政策環境下,宏觀經濟對石油價格上漲的反應是不同的。如果不采取貨幣政策措施,石油價格上漲會帶來聯邦儲備金率上升和實際GDP下降;如果保持聯邦儲備金率不變,則石油價格上漲會帶來實際GDP增加。Hamilton和Herrera(2023)重新驗證了Bernanke,Gertler和Watson的研究,認為貨幣政策的作用并沒有估計的那么大,通過使用更長的數據滯后期,Halnilton和Herrera發現石油價格上漲對實體經濟會產生顯著的直接影響,即使采取貨幣政策措施保持聯邦儲備金率不變,石油價格上漲也會使產出顯著下降。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石油價格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弱化,而且學者通過研究發現,石油價格上漲對經濟帶來的負效應要遠遠大于石油價格下降對經濟帶來的正效應,因此許多后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石油價格與經濟的相互關系的動態變化以及對石油價格正負效應的不對稱性做出解釋。由于這些研究與本文的研究目的相關性比較小,不作過多介紹。.2.2國內能源一經濟研究現狀國內對于能源和經濟關系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末期,由于國內能源需求高速增長,供給不足,導致能源開始成為經濟增長的瓶頸。我國正處于工業化階段,能源需求具有剛性,如何有效的利用能源價格手段,促進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使之持續提供經濟增長的動力成為經濟學界關注的焦點。趙元兵、黃健(2023)定性地分析了石油價格上漲對中國通貨膨脹、經濟發展、國際收支平衡和國內石油與非石油行業之間的利潤再分配影響;林伯強(2023)運用協整檢驗的方法分析了中國的能源需求、電力需求與中國經濟發展和價格的關系,并在誤差修正分析中研究了能源價格短期波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楊柳、李力(2023)選取1996一2023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運用協整檢驗和誤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能源價格變動對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中國實際GDP、能源價格以及通貨膨脹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能源價格變動與經1導論濟增長短期內呈負相關關系,能源價格上漲引起的成本推動是本輪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孫穩存(2023)在C一D生產函數的分析框架下,結合貨幣政策的操作模式,分析了石油價格對中國菲利普斯曲線的影響,并運用模擬分析指出,能源總體價格上升10%,將導致當年的通貨膨脹率上升0.35%,產出缺口上升0.05%。林永生(2023)分別從企業投資決策、消費者、政府部門的決策等角度研究了能源價格對經濟主體的影響以及傳導機制,研究表明石油價格上漲會使投資需求下降,造成產能閑置和失業;對于居民的影響,由于非自愿性失業,居民會延遲消費;政府的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將面臨很大困難。胡宗義,蔡文彬,陳浩(2023)使用CGE模型模擬能源價格對能源強度和經濟增長的影響,其研究結果表明,提高能源價格在短期和長期都可以顯著地降低能源強度,但是卻對宏觀經濟帶來負面影響,造成出口和投資需求下降。林伯強,牟敦國(2023)采用CGE模型對煤炭價格上漲和石油價格上漲對各行業產出的實際影響做了研究,研究表明煤炭價格上漲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大于石油價格上漲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兩者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也不盡相同。我國對能源經濟的關注比較晚,能源經濟學學科建設剛剛起步,目前國內對于能源問題的經濟研究還比較少,也缺乏系統性。而能源價格是能源經濟問題的核心,多角度研究能源價格變動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會對進展中的能源價格市場化改革提供重要的參考。2研究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影響的背景2研究背景2.1我國的經濟增長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但是在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低價能源供應提供了重要的支撐。我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導致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決定了經濟增長的規模和速度。能源長期穩定的供給已成為全球性的敏感問題和國家制定能源政策的基點。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能源需求增長也在急劇加大,能源供應是否能夠繼續支撐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從我國的經濟增長階段看,城市化和重工化顯著,意味著我國的能源需求具有剛性,如果不能改變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和能源消費方式,我國的能源供應將面臨巨大壓力。同時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別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本章節通過描述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經濟增長方式以及與國際經濟發展階段的比較,分析我國嚴峻的資源壓力。2.1.1經濟增長速度近年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都保持了上升的趨勢(如圖1)。自2023年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9.98%,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2023年全年的GDP為249529.9億元,比上年增長n.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095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21381.3億元,增長13.4%;第三產業增加值100053.5億元,增長12.6%。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布為n.3%,48.6%,40.1%。第二產業中,工業的增加值為107367.2億元,增長13.5%。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圖l歷年國內生產總值及增速3000000250000.0202300.0150000.0100000.050000.0翩翩翩2023202320232023004202320232023鮮漪菇翻國內生產總值(億元)-補~Gop增長速度(%)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23中國的經濟高增長在未來的二十年內還將繼續得以保持。林毅夫教授分析推斷中國經濟還能維持二三十年9%一10%的高速增長。到2030年中國人均GDP到美國的的日本,40%,市場規模是美國的兩倍。他比較了現在的中國和20世紀60可達年代認為二者經濟發展水平非常相似,如恩格爾系數、生命預期、農業比重等。日本用28年的時間實現了人均收入趕超美國,中國同樣可以。林毅夫教授預測我國在2030的人均收入將達到美國的40%。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近期也表示,只要中國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那么中國經濟繼續增長30年是完全有可能的,到那時中國現代化、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建設將全部完成。未來二三十年,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良好快速增長。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化與對外開放的加強,經濟的活力會進一步突顯,整體生產力水平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中國國內的高儲蓄帶來未來的高投資,而投資效率的提高,將進一步推動資本積累。城市化進程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不僅解決了二元經濟留下的城鄉矛盾,而且帶動大量相關產業與基礎設施的建設。國內13億的消費需求,為經濟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同時對外貿易與外商投資增強了本國企業的競爭實力。中國在2023年的發展水平相當于日本1960年、韓國19702研究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影響的背景年時的發展水平,按照日本的發展軌跡,中國存在著技術潛力的后發優勢,中國經濟未來將繼續保持三十年的健康快速發展。2.1.2經濟增長方式長期以來,中國經濟走的是粗放型增長的道路。粗放型增長方式的特點就是:在工業化的初期,企業傾向于大量使用廉價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擴大生產規模,進行資本積累。高投入、高消耗、追求高增長率和大規模生產,是這一階段工業增長的顯著特點。對于發展中國家,還表現為以直接模仿的方式,從低端產業或產業環節獲得成熟的工業技術,因循發達國家的工業技術道路,以及對資源的高度依賴。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可以利用低價格資源獲得產品的成本價格優勢。當資源物質的機會成本很低時,大量使用資源,具有短期的經濟合理性。開發技術的昂貴性和耗時性,甚至一定時期技術的不可得性,使得在一定時期“用資源替代技術”,成為獲得競爭力的主要手段。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為工業競爭力已經付出了更多的資源和環境的代價,而且目前我國所處面臨的實際情況,已與當初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初期的情況不一樣了。首先是國際能源和環境背景不一樣,高昂的油氣價格使得中國由煤向油氣轉換可望不可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會是一個長期的環境問題。此外,中國的消費量也決定了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只能在本國生產,今后即使中國有了“在其它低收入國家生產高污染產品”的實力,也沒有低收入國家有足夠的生產能力為中國提供產品。2023年,高能耗行業投資增長仍然較快。高耗能產品增長速度雖然較上年的增長率有所降低,但仍然偏快,鋼、氧化鋁同比分別增長16.8%和45.3%。重工業增速仍快于輕工業,產業結構重型化的趨勢仍在延續。主要工業產品中,增長率特別高的產品也是原料性基礎產業產品,這表明工業生產的資源投入趨高。我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決定了我國的能源高消費。2.1.3經濟發展階段的國際比較目前中國所處的工業化的階段,相當于二十世紀初的美國、20世紀70年代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的日本和70年代的臺灣,工業成為經濟的主導,重工化趨勢明顯,美國、日本和臺灣的重工化階段分別經歷了近30年、20年和25左右。中國自2023年以來,工業和重工業的比例都持續走高,依照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歷程,中國工業占主導的趨勢將延續到2023年左右。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歷程表明產業結構、城市化進程與能源消費有密切關系。國際經驗表明,城市化加速發展都處于工業化擴張和深化期。這一階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鋼鐵、化工和機械等重工業又是工業中的主導。工業資本積累和城市基礎建設等較快發展推動了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規模擴大,城市人口增加。根據測算,發達國家1820一1950年的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相關系數高達0.997川。在工業化的擴張期,城市化水平的年均增長率是工業化初期的1.5一2.5倍。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后,是工業化的關鍵階段,也是經濟結構、城市化水平以及居民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的階段。中國人均GDP在2023年達到1038美元,2023年達到2520美元。當前中國經濟結構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城市化帶動重工業迅猛發展,產業結構趨勢重工化。近年中國年建筑量達到20億平方米以上,相當于全球每年建筑總量的40%,而且既有建筑中95%屬不節能建筑。中國每年因建筑消耗的水泥、玻璃、鋼材占全球的40%、45%、35%。城市居民對汽車、空調等耗能商品的消費也大幅增加,大城市機動車保有量急劇上升。城市化發展的國際經驗也說明,當城市化水平達到30%時,將進入加速階段。錢納里等人的發展模式表明,人均GDP1500美元左右對應的城市化率應在60%左右,中國人均GDP在2023年超過2023美元,但城市化率只有43.9%。2023年中國二、三產業占GDP比例為88.7%,而美國、日本和臺灣在相同工業化率對應的城市化率都在60%以上,說明中國的城市化滯后于經濟和工業化水平。中國要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城市化水平必須增長到60%一70%,中國將加快城市化的發展步伐。城市化加快將導致對重工業產品需求的持續增加,中國的重工化還將維持較長時間,而且產業結構的根本性調整也是長期的過程,因此中國未來的能源需求還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t1]大淵寬、森岡仁著,張真寧等譯,《經濟人口學》,第75頁,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年。92研究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影響的背景2.2我國的能源消費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增長,能源消費持續上漲,并且表現出剛性,分析我國能源消費的現狀和特點是加深我國能源消費方式思考的前提,引導能源消費模式優化的有效途徑首先是能源價格體制的改革。2.2.1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占據了最主要的位置,這是由中國煤炭資源相對豐富所決定的。雖然從1990年以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從1990年的76.2%,下降到2023年的66.3%。但在2023年以后,煤炭所占的比例逐漸上升,2023年上升到69.4%,2023年繼續保持上升趨勢,達到69.5%。這表明我國煤炭消費快速增加,增長速度快于一次能源消費的增長率。而石油消費所占的比例呈逐漸下降的趨勢。2023年,水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反倒較2023年有所下降,表明急劇增長的能源需求主要是靠煤炭消費滿足。表l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從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來看,煤炭在能源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這與我國的能源資源察賦有關,同時也與我國的工業增長結構密切相關。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費結構有利于發揮我國煤炭資源優勢,減少對能源進口的依賴,增強我國的能源安全,但是同時我國的環境污染形勢嚴峻,國際輿論對我國環境污染的垢病對我國的能源消費模式提出挑戰。同時近年來由于經濟快速增長以及運力不足等原因,我國的煤炭供應出現瓶頸,2023年第一季度我國煤炭出現凈進口。調整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價格引導是重要的前提。把資源耗竭和環境成本計入能源價格體系,是推行節能減排的市場推動力。各種能源之間通過市場化的價格體系相互替代,也是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降低能源強度的有效途徑。2.2.2我國主要能源消費增長由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粗放型經濟模式,中國對能源的需求急劇增加,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能源消費大國。在2023年以后,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就呈持續上升的趨勢,2023和2023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連續以15.3%和16.1%的速率增長,達到歷史最高增長速度。2023年以后,由于國家對高耗能產業的宏觀調控,能源消費量的增長速度有所降低,2023年為9.9%,2023年為9.6%,2023年為7.8%。圖2歷年能源消費量和能源消費增長率揀套%璞雌尾口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計算而得。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費國,2023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保持平穩快速增長,帶動了全國工業以及主要煤炭消費行業產品產量的大幅度上升,從而拉2研究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影響的背景動了國內煤炭需求的持續大幅度增加。煤炭需求量由2023年的14.2億噸增加到2023年的25.8億噸,5年增加了n.6億噸,2023年中國煤炭消費占世界煤炭消費總量的41.3%。從煤炭消費增長率來看,在經過2023年的高速增長后,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成效的逐步顯現,主要耗煤行業耗煤指標的下降,煤炭消費量的增幅開始回落,2023年較2023年增長了7.9%,比2023年的增速降低了2.5個百分點,但自2023年以來,都快于世界主要的煤炭消費國家。自90年代以來,我國的電力消費呈加速增長的趨勢。直到2023年,由于電力生產建設滯后,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在供給約束下,電力消費增速減慢。隨著近幾年電力項目的快速建設發展,電力生產由供不應求逐漸演變為產能過剩,電力消費又開始加速上升。但是這一階段,由于煤炭價格高漲以及電網建設滯后等因素出現,電力消費的增長速度變化平緩。從電力消費彈性系數來看,2023年至2023年,我國電力消費的平均增長速度為10.71%,超過GDP的平均增長速度,我國的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均大于1。人均電力消費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如圖3所示)圖3人均電力消費和電力彈性系數3000.00864氣‘,人1山1山月人2500.002023.001500.000008641000,00500.000.000,20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202320232023202320232023.今.人均電力捎費(千瓦時)一.-電力消費彈性系數注:筆者根據中經網數據制圖2023年以來,中國石油消費高速增長,油消費量占世界總消費量的比例持續增加,20232023的9.3%。中國石油消費增加的速度遠快于美國、年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石年石油消費量占世界總消費量歐盟、日本等國家,2023年增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長率最快,達到了17.4%。2023年增速較2023年的7.5%有所下降,為4.1%。中國石油出現如此的高增長率,部分原因是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重工業化的發展拉動的對石油的巨大需求,而2023年出現下降則可能是因為石油價格高漲對需求的過快增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2.3我國能源供需情況分析中國1985一1996年能源消費年均增長率為5.6%;2023一2023的亞洲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增長減慢,一次能源需求出現短暫的負增長;2023年以后,經濟強勁增長,能源需求急劇增加。2023一2023年能源需求的年均增長率高達10.39%。圖4歷年能源消費量與生產量00000000000006000000000000000000吸砂4飛︶,‘‘工卜900002閃叭002廿00閃價0022023T00閃000閃666T勻66州L66T966T叭小6T寸66T仍66T閃66TT66t0偽6州價O06T0仍6州的L6T.能源生產總t(萬噸標準煤)翅能源消費總t(萬噸標準煤)注:筆者根據統計年鑒數據制圖從歷年我國能源生產量與消費量的對比來看,總的來說,能源消費量大于能源生產量,超過的部分由能源凈進口滿足。2023年以來,我國的能源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一方面是由于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經濟增長的同時加大了對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國能源市場化進程緩慢,受到壓制的能源價格無法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不合理的能源需求不能得到抑制;能源利用效率雖然有所提高,但是在低能源價格的政策條件下,提高能效的動力不足;替代能源的成本劣勢也抑制了相關技術的進步。2研究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影響的背景2.3研究我國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影響的意義從上述兩節的研究知道,我國的經濟發展目標、經濟發展階段以及經濟增長方式都決定了我國能源需求的高增長,在能源需求具有剛性的情況下,如何抑制不合理的能源需求,提高使用效率成為一個比較迫切的議題。從經濟學的角度,價格是實行節能減排的唯一有效手段。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對能源實行政府定價,人為壓低能源價格,所以能源價格體制改革不可避免地帶來能源價格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了解在我國現有的市場條件下能源價格上漲對經濟的影響。這是本文的研究意義所在。3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影響的理論分析3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影響的理論分析能源商品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和外部性特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對能源商品價值規律的研究既要從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出發,又要考慮到能源商品的特殊性。本章將首先就能源價格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進行理論分析。3.1供求理論供求理論是進行經濟分析的理論基礎,能源問題的經濟研究也不例外。需求同價格呈反比例關系,價格上漲,需求減少;供給同價格呈正比例關系,價格上漲,供給增加。供給等于需求時,市場達到均衡,形成均衡的產量和價格。市場的均衡是動態的均衡。外界因素的影響會使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發生移動,打破原來的均衡,同時形成新的均衡產量和價格。價格在市場均衡過程中發揮著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3.1.1能源價格對總需求的影響消費者對能源的需求,實際上是由消費者對能源及其相應的設備所產生的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引致的。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對相應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就增大,進而引起能源需求量的增長;但增長量的多少取決于相應設備及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在短期,能源價格影響該設備的使用強度和可能的能源替代,并間接地影響宏觀經濟;在長期,預期的能源價格對于相應設備的折舊處理和設備更新具有重要的影響,從而影響社會平均的技術水平和能源強度。另外,經濟的增長不是生產總值的簡單增加,其間還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生活模式的選擇。總的來說,能源價格對能源需求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三個渠道:一、高價格提高了節能的技術水平,減少了能源的使用量;二、高價格改變了居民的消費品組合的價格體系,造成相對價格的變動,減少了能源產品的需求;三、高的能源價格會造成經濟衰退,降低因經濟增長而產生的能源需求。這三種作用機制是交叉進行的。15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3.1.2能源價格對總供給的影響能源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能源供給受制于資源察賦和能源開采技術的進步,從總量上看,能源供給是有限的,但是從資源耗竭的整個過程看,廠商仍然可以按照利潤最大化的原則決定資源開采的時間和數量,在當期收益和跨期收益之間做出權衡,其中能源價格將是權衡的重要因素。從理論角度講,能源價格上漲會提高能源行業的當期利潤,刺激能源領域的投資,增加當期的能源供給量。但是能源價格上漲會帶來以能源作為要素投入的下游產業生產成本的增加,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下游企業無法把能源價格帶來的成本增加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在這種情況下,下游企業只能通過縮減產量來壓縮規模,從而導致社會商品和服務供給的減少,社會總供給的減少進而又導致消費物價水平的上漲。這就是能源價格上漲所帶來的供給沖擊。在能源價格調節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過程中,除了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以外,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會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手段對上述過程產生影響。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不僅要考慮當前的生產發展,還需要考慮未來的能源使用和環境保護等問題,為了使社會的福利達到最大化,政府往往通過稅收政策來影響生產者的能源消費決策,對能源的價格同樣造成影響。例如資源稅,在不同的國家稅率差別很大,而造成的結果則是,資源稅稅率高的國家,能源價格較高,能源使用的效率也較高;但在一些計劃經濟國家,一切資源都是國家的,能源需求也按配額進行,經濟主體缺乏節能和改進效率的動力,造成單位產值能耗普遍較高。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擴大,原來相對比較充足的能源供應越來越不能滿足需求增長的需要,能源的稀缺預期顯現。從需求的角度看,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能源的需求會加速增長,在經濟增長的特定階段,能源需求也具有剛性。在沒有替代品的情況下,能源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相互作用會逐步推高能源價格。所以能源不會被用盡,只會越來越用不起,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將是經濟的停滯和社會生活水平的下降。在這個過程中,不合理的能源定價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3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影響的理論分析3.2能源價格上漲的傳導機制市場是由一系列交錯縱橫的產業鏈條組成的,能源價格對宏觀經濟的影響表現為能源價格在各個產業鏈條中的傳導過程,形成“價格對價格、價格對產出”的影響路徑。從能源價格上漲對價格水平的影響看,能源價格上漲會通過不同的產業鏈條進行傳導,在理想的市場條件下,能源價格上漲會導致下游產業價格水平同比例上升,下游產業又會將成本的上升同比例地轉嫁給最終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能源價格上漲對實際GDP是沒有影響的。但是在現實的市場條件下,能源價格傳導過程非常復雜,以原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傳導為例,一部分可能在經過石油和天然氣加工業之后就直接傳導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而另一部分則會經過“有機化學產品制造一化學纖維一紡織一服裝”傳導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或者經過“化學產品制造一醫藥制品”這一路徑傳導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由于現實市場中存在長短不一的產業鏈條,能源價格上漲在上下游產業中的傳導以及企業生產成本上升轉嫁給最終消費者都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除了能源價格傳導過程的復雜性以外,價格指數的計算編制存在的缺陷也增加了衡量能源價格上漲對總體物價水平影響的難度。從國內外研究成果看,能源價格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途徑主要包括:一、供給途徑。正如我們在供求理論中所闡述的,能源價格上漲不僅僅影響能源產品的供給,還會通過成本收益路徑影響上下游企業的商品和服務的供給,從而對社會總供給產生影響。能源價格上漲在上下游產業中的傳導又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二、貨幣途徑。能源價格上漲帶動市場總供求的變動,使社會總體物價水平發生上漲的現實壓力或者預期壓力,如果貨幣當局采取貨幣政策手段抑制通貨膨脹,這將不可避免地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的影響,這是能源價格上漲通過貨幣政策途徑影響宏觀經濟的表現。在我國,由于能源價格管制和長期政府投資帶來的產能過剩,能源價格在上下游產業中的傳導收到阻滯,因此能源價格通過貨幣政策途徑影響宏觀經濟的效應在我國并不明顯。三、貿易途徑。世界能源資源分布不平衡,導致世界能源貿易的繁榮,形成了各國廣泛參與的國際能源市場,國際能源市場的價格通過貿易途徑影響各國國內能源的價格和產出。以我國的原油進口為例,2023年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接近50%,國際原油價格高漲,進口成本增加,在17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我國現有的能源定價機制下,我國國內石油煉化企業虧損嚴重,國家為此支付巨額補貼。而且,我國投入能源生產要素生產的產品出口國外,國家在補貼國內能源消費的同時也在補貼國外的消費者。能源價格傳導的復雜性決定了能源價格對宏觀經濟影響的復雜性,除了市場因素外,研究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還要考慮市場成熟度、能源使用的外部性特征以及我國現行的定價機制等因素對能源價格傳導的影響。我們將分別在下述章節中予以討論。3.3外部性及其對能源價格傳導的影響經濟外部性是經濟主體(包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非市場化的影響。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代價,負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損,而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人卻沒有為此承擔成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是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手段。然而由于存在自然壟斷、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性質,傳統經濟學以個人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市場運行動力出現了失靈,貨幣不再是效用的最優評價。這就意味著傳統經濟學對生產、消費和決策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在衡量能源價格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時存在不足。在能源領域,外部性主要表現為資源耗竭和環境成本。對于能源使用產生的外部性的研究,存在三個方面的難題:(1)外部性成本和收益具有經濟上的重要性,但并不對決策者產生影響。如上游企業對河流造成的污染,企業決策者并不承擔成本,而是由下游的水資源使用者來承擔污染的治理成本。(2)外部性可以量化,但難以運用市場的方法給予定價。譬如,空氣污染問題,由居民共同治理共同享受,其價值的評價更多地是通過政治方式而不是經濟方法來確定,因為居民會選擇承受污染而不是出錢治理,特別當一些產生污染的企業會給當地帶來就業福利時,人們的選擇動機將會更為復雜。(3)有些外部性難以量化,更無法定價。譬如因污染而造成的景觀損失,因核能使用擴大而造成的核武器擴散的可能,等等。外部性的存在對于研究能源價格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3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影響的理論分析于能源使用的外部性難以進行量化,尤其是在我們國家大部分能源由政府定價和能源行業由國企壟斷的情況下,能源定價不考慮外部性或者對外部性的考慮不足,都導致了能源價格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低效率。在能源價格不反映外部性或者對外部性反映不足的情況下,任何經濟學模型的量化結果都不能如實反應市場條件下能源價格波動對于經濟的影響程度,從而對基于模型計算結果所提出的政策建議產生一定的影響,影響的程度根據各個國家的能源市場情況和定價機制而各不相同。外部性的存在也導致能源價格在對經濟影響的過程中出現更大的不確定性。4我國能源定價機制及其對能源價格傳導的影響4我國能源定價機制及其對能源價格傳導的影響本文的研究圍繞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產生的影響展開,從而為我國能源價格機制改革提供一定的經濟學依據。因此有必要了解我國能源價格機制改革的進程以及現有的能源定價機制在能源價格傳導過程中的作用。本章將對這些內容進行介紹。4.1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我國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是在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背景下進行的。建國至今,我國煤炭價格體制改革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建國初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煤炭實行統一調撥和分配,煤炭價格由國家統一制定。這一時期的煤炭價格比較低,對于支持當時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煤炭價格的市場化改革也在悄然進行。1985年,國家規定,計劃外煤炭企業可以按照市場價格自產自銷。自此出現了煤炭價格雙軌制。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1992年進行試點,1993年進行全面推行。但是在推行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國家保留了對電煤價格實行指導價。九十年代中期到現在,這一時期煤炭價格改革主要集中在放開電煤價格上。2023年,國家取消了電煤指導價政策,采取煤炭訂貨會的形式,利用電力企業集中采購的優勢,爭取較低的煤炭價格。2023年6月國務院決定,電煤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加緊推進電煤價格市場化改革。但是由于存在電價管制,電煤市場化改革遭遇障礙。短期內電價放開管制是不可能實現的,在這種情況下放開電煤價格電力企業將面臨虧損,為了協調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的利益關系,政府推出煤電聯動機制,并于2023年開始正式實行。煤電聯動原則上以六個月為一個聯動周期,在聯動周期內煤價波動幅度在5%以上則相應得調整電價。但是煤電聯動仍然要求電力企業自行承擔成本上升的30%,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電煤市場化與電價管制之間的根本矛盾,這也正是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的根本障礙。短20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期內煤電聯動最終將促進電價市場化還是會被電價管制逼退是個博弈的過程。4.2電價機制改革建國之初,電力生產完全由財政投入,電價由國家統一制定。八十年代中期,全國出現嚴重的電力短缺,為了刺激電力投資,國家實行還本付息電價。與此同時,還允許電價隨著燃料和運輸價格的調整而調整,并設立了“2分錢”電力建設基金,作為地方電力建設的資金來源。在這樣的政策條件下,90年代中期出現電力供大于求的現象,為了引導節約電力建設費用,國家改變了“一廠一價,一機一價”的定價方式,用經營期電價代替還本付息電價。經營期電價的計算原則是:電力項目經濟周期內的現金流必須滿足電力項目的內部財務收益率,內部收益率是按照項目建設的注冊資本金計算出來的。2023年廠網分離,國家發改委出臺《電力廠網價格分離實施辦法》。在該辦法下,水電廠(機組)上網電價=發電廠成本費用xll87一近5年平均上網電量;其他電廠(機組)上網電價=發電廠成本費用x1187于2023年實際上網電量或直屬電廠中同類機組平均上網電量。輸配電價一2023年電網銷售電價一平均購電價一(1一供電損耗率);平均購電價一(獨立核算電廠購電費+非獨立核算電廠購電費+向其他電網購電費)一測算年總購電量〔2]。2023年全國再次發生大規模的電荒,為了抑制不合理的電力需求,國家再次調整電價機制。規定,上網電價實行兩部制電價,即容量電價和電量電價。容量電價由政府制定,電量電價通過市場競爭形成。輸配電價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按“合理成本、合理盈利、依法計稅、公平負擔”的原則制定,銷售電價在競價初期仍由政府制定。全面實行峰谷電價,具備條件的地區也可同時實行季節性電價、高可靠性電價、可中斷電價等電價形式。目前,我國電力供電系統目錄電價中,上網電價占75%左右,輸配電價只占25%左右。從用電分類看,由于長期以來我國采取的是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兩端定價的機制,在現行電價體系的輸配電環節,除個別跨網聯絡線核定了輸電價格外,電網輸配環節基本無獨立價值表現,輸配電價只是由銷售電價減去購電價格的倒算法而得,這樣的定價機制既沒有上網定價和銷售電價的聯動,也沒有按照購電〔,,中國經濟信息網,我國能源定價機制及其對能源價格傳導的影響成本和用戶對系統的實際耗費進行價格核算。銷售電價除大工業兩部制電價外,其余用戶實行單一電量電價制,未能反映對不同用戶供電的成本差異,造成用戶之間的不平等負擔。由于不同的用戶負荷率和供電電壓對系統結構和運行的要求不同,而按照現有的電力管制價格形成機制,用戶的負荷率和用電電壓造成的成本差別在電價中不能得到反映。4.3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建國初,成品油價格由國家統一制定,市場化改革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從2023年到現在,我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經歷了如下幾次改革:2023年6月國家出臺《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由國家發展計劃委員制定并公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汽油、柴油(標準品)零售中準價格,中準價以國際市場汽油、柴油進口完稅成本(離岸價加海上運保費、關稅、消費稅、增值稅、港口費用等)為基礎,加按合理流向計算的從煉廠經中轉配送到各加油站的運雜費,再加批發企業和零售企業的經營差率制定。在此基礎上兩個集團公司在上下5%的幅度內制定具體零售價格。此次改革的意義在于,為成品油的政府定價提供了明確的依據,其特點是把國際成品油而非原油的進口價格作為定價的基礎。2023年6月,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再次調整,開始參考新加坡成品油的市場價格進行相應調整。2023年n月,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進一步完善,由單純依照新加坡市場油價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改為參照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市場價格來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國內成品油價格以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場一攬子價格加權平均值為定價基礎,根據基本雜費及國內關稅,加上由國家確定的成品油流通費用,形成由國家計委制定的國內成品油零售中準價。兩大石油集團可以在中準價上下8%的范圍內制定具體的成品油零售價。該機制一直沿用至今,簡稱為“三地成品油定價法”。目前國家確定的成品油銷售中準價要在國際市場價格加權平均變動超過一定幅度時才做出調整,每次調整至少也在一個月以上,有時幾個月都不作調整。這導致國內石油價格被動跟蹤國際石油價格,造成國內調價與國際油價的真實走勢不一致。而且由于中國沒有屬于自己的國際石油期貨市場,不能制定大宗石油22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交易的游戲規則,沒有能力將中國石油市場的變化以價格信號的形式反饋到國際市場,所以只能按照別人制定的規則購買石油,沒有與石油消費大國的地位相應的國際石油價格的話語權。這是我國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弊端。4.4能源定價機制對能源價格傳導的影響如果價格是在市場機制下形成的,那么供給和需求對價格的最終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商品生產鏈中,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傳導到下游產品價格,必然受到各個環節中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影響,也就是受各個環節中產品供求關系的影響,其影響可能因為若干環節的共同上漲而疊加,也可能因為若干環節對上游價格上漲的消化吸收而減弱。如果有些商品和服務是由政府定價或政府制定指導價,雖然政府在制定價格時會考慮市場供求狀況,但政府一般不能完全、準確、及時地知道市場供求狀況,從而使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在政府定價環節傳導時受阻、減弱或滯后。或者政府能夠準確及時地知道上游產品價格上漲,但為了阻止價格上漲進一步傳導而引發通貨膨脹,政府會有意識地利用定價環節的權力限制價格上漲,從而就凍結了價格的進一步傳導。5能源價格上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VAR的研究5能源價格上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一基于向量自回歸(vAR)模型的研究5.1模型介紹向量自回歸模型(vAR)是基于數據的統計性質建立模型,把系統中每一個內生變量作為系統中所有內生變量的滯后值的函數來構造模型,從而將單變量自回歸模型推廣到由多元時間序列變量組成的“向量”自回歸模型。cA.sims(1980)最早將vAR模型引入到經濟學中,使之成為一種被廣泛應用的非結構性建模方法。它彌補了結構性建模的兩個障礙:一、在變量之間的動態關系不能被經濟理論嚴密刻畫情況下建模;二、解決了內生變量同時出現在方程兩端,使估計和推斷變得復雜的問題。vAR模型常用于預測相互聯系的時間序列系統及分析隨機擾動對變量系統的動態沖擊,從而解釋各種經濟沖擊對經濟變量形成的影響。vAR(p)模型的數學表達式可以表示為:yt二峨又一1+凡又一2+…+A尸共一,+欺+乓t=1,2,…,T(1)其中,yt是k維內生變量向量,凡是d維外生變量向量,p是滯后階數,T是樣本個數;k、k維矩陣鴻,”’,心和k、d維矩陣B是要被估計的系數矩陣;“,是k維擾動向量,它們之間可以同期相關,但不與自己的滯后值相關,不與等式右邊的變量相關。假設kxk維的正定矩陣沉是乓的協方差矩陣。可以把(1)式變換為3)2)/‘、z口、yt一人共一,一幾yt一2-一再共一,二乓A(L)yt=乓其中救L)·“一取一不若一不尸,是滯后算子:的kxk維參數矩陣。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對于不含外生變量的非限制向量自回歸模型,如果行列式det[A(L)]的根都在單位圓外,那么(3)式滿足平穩性條件,可以將其表示為無窮階的向量移動平均(撇(co))形式y,=C(L)£,(4)其中,C(L)一A(L)一‘,C(L)·C。+CIL+CZL,+…,C。一I*(4)式為非限制性向量自回歸模型,其右端不包含內生變量的當期值,所以稱為vAR模型的簡化形式。由于僅僅有內生變量的滯后值出現在等式的右邊,所以不存在同期相關性問題,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能得到VAR簡化式模型的一致且有效的估計量。即使擾動向量乓有同期相關,OLs仍然有效。因為所有的方程有相同的回歸量,其與廣義最小二乘法是等價的。由于任何序列相關都可以通過增加更多的戈的滯后而被消除,所以擾動項序列不相關的假設并不要求非常嚴格。穩定性檢驗如果被估計的VAR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數小于1,即在單位圓內,則其是穩定的。如果模型不穩定,某些結果將不是有效的。共有kP個根,其中k是內生變量的個數,p是最大滯后階數。如果這kp個根模的倒數都在單位圓內,則模型就是穩定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在經濟變量中有一些變量顯著相關,但它們未必都是有意義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就是判斷一個變量的變化是否是另一個變量變化的原因。它主要是看現在的v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被過去的x解釋,加入x的滯后值是否使解釋程度提高。如果x在y的預測中有幫助,或者x與y的相關系數在統計上顯著時,就可以說“v是由x6ranger引起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實質上是檢驗一個變量的滯后變量是否可以引入到其他變量方程中。如果變量x不能Granger引起v,等價于變量x外生于y。5能源價格上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VAR的研究5.2能源價格對宏觀經濟影響的VAR實證為了對能源價格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我們選取煤電油價格指數(ceoi)表示能源價格,用工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長速度代表經濟增長,用凈進口的變化表示貿易變動。采用的數據均為月度數據,時間長度為2023年1月至2。。8年12月。煤電油價格指數是企業商品價格指數的組成部分,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個反映能源價格真實水平的指標。與燃料、動力購進價格相比,煤電油價格指數反應了能源價格的總體水平,而不僅僅是生產環節的價格水平。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對企業商品價格指數的編制原則,煤電油價格指數是采用幾何平均公式逐層加權計算的,權數按照國際慣例每五年更新一次。在實證過程中,預先對煤電油價格指數進行了同比化處理,同時去除了趨勢值,以便于考察非預期的能源價格上漲沖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選取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速度表示經濟增長,首先是為了數據的可比性,價格的同比對應增長速度的同比,能夠真實反應能源價格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同時,經濟增長速度扣除了價格上漲因素的拉動。工業對能源的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0%以上,因此選取工業增加值的增長代表經濟增長對于研究能源價格影響經濟增長的問題具有可行性。在實證過程中我們還對凈進口數據進行一階差分,使數據達到平穩。調整后的數據反應的是凈進口的變動。我們首先對處理后的煤電油價格指數(ceoi)、工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indspeed)以及貿易變動(tradeba一anee)做了滯后期選擇檢驗,根據信息準則檢驗,六階滯后模型的Alc、sc最小,六階滯后是最佳滯后長度選擇。因此接下來將對六階滯后的vAR模型進行檢驗和模擬。(一)穩定性檢驗: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InverseRootsofARCharaCteristicPolynomial0.50.0一0.5一1.0尸CO甘月..月.一1.5一,.5一,.0一0.50.00.5,.01.5從上圖可以看出,vAR(6)模型的根模的倒數都在單位圓內,說明該模型是穩定的。(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滯后六階向量自回歸模型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表2VAR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趣趣爵lll黝黝鬢鬢薰翼薰薰鬃蘸l{l蘸鬢蘸臀嘿嘿因因變量:CEOIII外外生變量量Chi一sqqqdfffProb...AAATRADEBALANCEEE24.66700006660.001666IIINDSPEEDDD2.144458886660.905999AAAllll30.337766612220.002555因因變量:ATRADEeeBALANCEEE外外生變量量Chi一sqqqdfffProb...CCCEOIII23.01600006660.00085能源價格上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VAR的研究IIINI)SPEEDDD8.242654446660.220999AAAllll30.783522212220.002111因因變量:IND--SpEEDDD外外生變量量Chi一sqqqdfffProb...CCCEOIII2.149040006660.001222AAATRADEBALANCEEE10.92459996660.412666AAAllll17.584766612220.128999從檢驗結果來看,凈進口的變化能夠Granger引起能源價格的變化,同時,能源價格的變化也是凈進口變化的Gr。nger原因;能源價格變動與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變動之間的格蘭杰因果關系不顯著。(三)VAR(6)模型模擬結果如下:①INDesSPEED二1.8646一0.1925*CEOI(一1)一0.1974*CEOI(一2)+0.0666*CEOI(一3)印.36631卜0.28781[0.09344】+0.2759*CEOI(一)一0.5880*CEOI(一5)一0.1934*CEOI(一6)[0.39087][-0.82032]1-0.24351]心.0001*TRADE--BALANCE(一1)一0.0002*TRADE--BALANCE(一2)[一1.22072」[一136488]一0.0003*TRAD乓BALANCE(一3)一0.0001*TRADEesBALANCE(一)[-2.23543][一95662】一5480*TRADE一ALANCE(一5)一3,7862*TRADEesBALANCE(一6)[-0.37513][-0.378551+0.0572*IND--母PEED(一1)+0.2934*IN幾SPEED(一2)[0.54909][2.71994]+0.2660*IND‘SPEED(一3)+0.2400*INDweSPEED(碑)+0.0076.IND一PEED(一5)[2.42455】[2.21017][0.07123]刁.0030*IND一SPEED(一6)閱.028461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注:【}內為t統計量,在95%的置信水平下,自由度為94的t統計量的臨界值為0.677。(l)能源價格上漲對工業增加值增速的影響。滯后四期內的能源價格變動對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的影響并不顯著,滯后五期的影響比較顯著,且呈負相關關系,其中滯后五期的能源價格變動對工業增加值增長的影響最大。說明能源價格上漲對工業增加值的增長具有阻礙作用,這種作用的顯現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從模型估計系數來看,能源價格一個單位的上漲沖擊對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的影響為0.588個百分點。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將導致企業的生產成本上升,企業將壓縮產量或減慢生產速度,產品市場上供給減少,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導致消費品價格上漲。價格上升、收入減少使國內需求下降,導致失業率上升,經濟增長速度減慢。能源價格變動對工業增加值的影響具有滯后性,一是因為工業生產過程中會對能源儲備一定的庫存(電力除外),能源價格變動對成本的影響會在庫存和預先簽訂的合同購買數量用盡后才體現出來;二是由于能源多作為中間投入,能源價格變動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傳遞,在產能過剩或者產能不足的情況下,能源價格變動在傳導過程中會被縮小或者夸大。模型估計結果中,滯后三期、四期的能源價格上漲對工業增長具有正效應,盡管這個效應并不顯著。我們把這個正效應理解為數據自身特征所導致的。在這段時期內,由于生產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企業來不及對能源價格做出即時的反應,生產企業也會有一定的能源庫存準備,應對能源價格帶來的沖擊,在這段反應期內,能源價格上漲對工業增長沒有影響,模型結果反映的是數據時間序列自身的特征。(2)凈進口對工業增加值的影響。滯后四期內的凈進口額變動對我國工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有顯著的負影響。凈進口額增長,對國外商品的需求會對國內的商品需求產生擠出效應,我國的工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也相應變慢。(3)工業增加值增長自回歸影響。滯后四期內的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對當期的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具有顯著影響,其中滯后二期的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對當期的影響最大。說明工業增加值5能源價格上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VAR的研究自身的增長具有一定的路徑依賴,這是生產周期和投資周期作用的結果。②TRADE--BALANCE二一788.9763+1179.53*CEOI(一1)一1332.67*CEOI(一2)[2.13000】[一1.84466]+839.20*CEOI(一3)一2251.97*CEOI(一)+1237.48*CEOI(一5)[1.11731】[-3.02836】[1.63861]一551.03*CEOI(一)一0.4603壞RADE--BALANCE(一1)印.94841」[-4.24109]一0.0845*TRADEesBALANCE(一2)一0.1245*TRADE一ALANCE(一3)1-0.67446][-0.94214]+0.0079*TRAD民BALANCE(一)+0.0191奮TRADE--BALANCE(一5)[0.05946][0.15004]+0.1077*ATRADE(七)+176.3856*IND一PEED(一1)[1.022141[1.60605]一199.1050*IND--SPEED(一2)一196.3252*IND一PEED(一3)[-1.75213][一1.69845】一18.3280*INDeeSPEED(碑)+110.2808*IND--SPEED(一5)印.16021】[0.97992]+164.9817*IND--SPEED(一6)[1.48880]注:[]內為t統計量,在95%的置信水平下,自由度為94的t統計量的臨界值為0.6770(l)能源價格變動對凈進口額的影響。從統計結果看,滯后六期的能源價格變動對貿易都有顯著的影響,且呈現出正負交替的現象。其中滯后四期的能源價格變動對凈進口變動的負效應最大,滯后五期的能源價格變動對凈進口變動的正效應最大。出現正負交替現象的原因與模型對數據的處理有關,我們在模型中對凈進口采取了一階差分處理,因此,tradebalance代表的是凈進口的變動。同時,我們對煤電油價格指數進行了去除趨勢處理使之平穩,處理后的數據自身具有了回歸的趨勢,也是造成正負交替的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原因。能源價格上漲會導致國內生產成本上升,國內產品供應下降,產品需求更多的由國內轉向國外,帶來凈進口的增加,這是能源價格變動與凈進口額之間呈正向關系的原因。但是由于存在生產周期,庫存消耗時間會導致能源價格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時間產生滯后,因此能源價格變動對凈進口的影響具有滯后性。能源價格變動對貿易的影響產生作用的時間大致與能源價格變動對工業增加值增長的影響產生的時間一致,說明了能源價格變動在經濟中的傳導具有一定的交叉性,首先能源價格變動同時作用與工業增加值以及對外貿易,繼而工業增加值的變動又會對外貿產生進一步的作用。這一點從下面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對凈進口之間的滯后影響也可以看出來。(2)工業增加值的增長對凈進口的影響。從統計結果看,滯后二期、三期的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對凈進口基本上都有顯著的影響,兩者呈現出負相關的關系,這表明了國內產品與國外產品之間的相互替代性。同時,滯后五期、六期的工業增長對凈進口還具有正向的作用,這是因為我國經濟增長會帶來技術、設備需求的增加,同時經濟增長帶來國民財富增加,也加大了對國外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因此,工業增長對于貿易的影響具有雙重性。(3)對外貿易自回歸影響。滯后三期內的凈進口額的變動之間存在顯著的自相關性,尤其是近期的影響比較大。鑒于本文的研究目的,不再對此展開分析。③CEOI二一0.02422+0.7775*CEOI(一1)一0.8374*CEOI(一2)+0.8784*ACP(一3)一0.8530*CEOI(一4)[8.84744】[一7.30445」【7.36984][一7.22798】+0.3437*CEOI(一5)一0.6211*CEOI(一6)+3.0367叮RADE--BALANCE(一1)[2.86778』【一6.73653][1.76315】+1.2321叮只ADE一ALANCE(一2)一4.4026*TRADE--BALANCE(一3)[0.61961』[一2.09942】一2.5349*TRADEesBALANCE(一4)+1.0838*ATRADE(一5)[一0.01207』[0.58536』+4.1744*TRADEBALANCE(一6)一0.0040*INDSPEED(一1)一00057*INDSPEED(一2)315能源價格上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VAR的研究[2.49631][-0.22707】[-0.31814】刃.0038*IND多PEED(一3)+0.0063*IND多PEED(一)+0.0024*IND多PEED(一5)[-0.20894』【0.34705][0.13713』+0.0023*INDesSPEED(一6)[0.13185】注:[]內為t統計量,在95%的置信水平下,自由度為94的t統計量的臨界值為0.677。(1)能源價格自回歸影響。從統計結果看,各期能源價格變動之間具有顯著相關性,說明我國能源價格的制定具有路徑依賴。這與我國政府定價的價格機制是一致的,政府根據經濟運行情況、市場供需以及國際能源價格的變動,在定價過程中對能源價格進行逐步微調,避免能源價格變動對經濟產生強烈的沖擊。這一點從我國煤電油價格指數曲線中也可以看出。圖6煤電油價格指數(以上年同月為100)川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么一一沙百︸.、︸:,︸.樸!︸0尸OJ一李0仁OJ3,‘,‘飛︸,舀001一1占,二,飛占占.工盈上9590!了丫r丫了了丫丫丫丫丫仁了丫歲飛下1丫1萬考了飛飛~獷丫汀TT丫r節萬丫1決介丫r飛飛了丫叮飛一了下丫要T六育‘了1落1飛f賈百務下下川「Tf下飛下下老下萬下石丫Tl下下l考歹下”下百抓百下曰1丁下飛f下炙百譽6。必00閃的。.的00閃T。.仍0026。術00人價0,卜002T。拭OON60,公OON叭。諾OON9002OT"60.叭002叭0,叭00閃TO.的00閃60!寸002叭0.葉TO002、寸OON60.門OON叭m000.閃TO.門OON06!刊OON叭N000.閃200OT"閃OON6OT.的00OT.刊00NTOT.偽O00NO.價O00N0.O00NOT.66T66.們666T.666TT.-煤電油商品價格指數《以上年同月為100)注:根據我國煤電油價格指數數據制圖,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從上圖可以看出,我國能源價格指數序列較為平穩,波動顯示出明顯的規律性。從圖上我們也可以看出我國能源價格指數各期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這與我國的能源定價機制是密切相關的。(2)貿易對能源價格指數波動的影響.32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從統計結果看,滯后三期內的凈進口額的變化對能源價格變動的影響比較顯著。其中滯后一期、二期的凈進口增加會帶來能源價格上漲,滯后三期的凈進口增加則會帶來能源價格的下降。說明貿易對能源價格的影響也具有雙重性。凈進口增加,對國外商品的需求擠出對國內商品的需求,造成國內商品供大于求,導致產品價格下降。產品價格下降會帶來需求反彈,需求反彈進一步刺激生產,對能源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從而造成能源價格的上漲。這是滯后期的國際貿易對能源價格產生正向作用的原因。同時,進口增加或者出口下降都會帶來國內供給減少,對能源的需求也相應減少,從而導致能源價格的下降。這是滯后期的國際貿易對能源價格產生負向作用的原因。從前面的分析知道,能源價格上漲又會進一步增加國外商品對本國商品的擠出,帶來凈進口的增加,這是能源價格與對外貿易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③工業增長對能源價格變動的影響從統計結果看,滯后六期的工業增長對能源價格的影響均不顯著。模型模擬結果前三期為負,后三期為正,我們認為是由數據自身的特征所導致的。該結果體現了我國目前的市場條件下,能源價格由政府管制,不能充分反映市場信息和宏觀經濟的發展。為了全面了解能源價格變動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在實證過程中,對能源價格變動對投資的數據進行模擬,結果表明能源價格變動對投資沒有顯著的影響。這是因為我國是政府主導型的投資,投資具有顯著的外生性,在我國能源價格并不能對投資產生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通過向量自回歸(VAR)模型,我們檢驗了能源價格、工業增長以及對外貿易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研究發現,能源價格上漲對工業增長的變動具有負向作用,而且這個作用具有明顯的滯后性。滯后六期的能源價格一個單位的上漲沖擊會導致工業增長與同期相比下降0.588個百分點。同時,滯后期的能源價格會帶來凈進口的增加,而凈進口的增加又會對國內工業增長產生負面的影響。這體現了能源價格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具有交叉性,也體現了能源價格傳導的復雜性。同時,由于我國對能源實行政府定價,工業增長對能源價格的影響不能在價格波動中得以體現。而貿易對能源價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響,這是國際能源價格波動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務貿易綜合作用的結果。6能源價格上漲的行業影響—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分析6能源價格上漲的行業影響—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分析6.1投入產出分析方法投入產出分析方法于1936年由美國經濟學家W.里昂惕夫最早提出。投入產出分析的理論基礎是瓦爾拉的一般均衡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市場經濟通過供求關系和價格波動,可以自動地均衡發展。投入產出分析是一種標準的產業經濟學分析工具,它不僅能從再生產的角度深入、準確、全面地進行各種經濟分析,而且能具體地從數量上揭示各種主要比例關系和經濟結構,因此在對整個國民經濟各產業以及各產業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關系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優勢。投入產出分析是通過編制投入產出表來實現的。投入產出表是由投入表與產出表交叉而成的。前者反映各種產品的價值,包括物質消耗、勞動報酬和剩余產品;后者反映各種產品的分配使用情況。在投入產出表的基礎上,可以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例如,產品平衡模型、價值構成模型等,用以進行經濟分析、政策模擬、計劃論證和經濟預測。在此,我們選擇投入產出價格模型作為分析工具。(一)投入產出的價格影響模型1、基本假設當某些商品價格上漲時,可以利用投入產出模型計算這些商品價格上漲對其他商品成本產生的影響,進而計算出對一系列商品價格產生的連鎖反應。但投入產出模型是建立在以下假設條件上的。(1)不考慮企業可能采取的降低物耗以及降低成本的措施。(2)不考慮由工資、生產稅凈額和營業盈余變化而對價格帶來的影響。(3)不考慮由于需求變動對價格拉動的影響。投入產出價格影響模型測算的價格影響是從成本推動的角度考慮,其傳導效應是通過投入產出表上所展示的產品生產和供應關系,換言之,是通過產品的投入產出關系和產能源價格上漲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業鏈條的上下游關系而實現的。(4)不考慮傳導時滯和傳導阻滯,在這個假設條件下,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引起的下游產品成本增加會進一步通過下游產品價格上漲傳導出去,是一種價格影響效應的完全傳導和順暢傳導,所以測算出的價格影響程度是最大值。2、模型說明由于不考慮工資、生產稅凈額和營業盈余的變化,所以全部價格體系的連鎖變動都是由各個部門的產品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其計算公式為:峨二藝氣明(j=l,2,二‘,”)(1)上式可展開為:明=a11胡+aZ,嘰+a31峨+…+an一1,APn一l+an,IAPn△只=a12期+a22△凡+a32△只+…+an一l,2期1一;+a,:,2明蓋△只=a,3胡+a23△l飛+a33△只+…+an一,,3A只一,+an,3屺1(2)APn一,=al,n一l明+aZ,。一IAPz+a3,n一IAPs+…+a。一:,。一,APn一,+an,n一,APn以上各式中,明和明為第i種和第j種商品(或部門)價格的指數;氣為投入產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數。將(2)經過移項后,可以得到:a。,,峨=(l一al,)明一a21APz一a3:APs-一an一1,l峨一;an,ZAPn=一a12胡+(l一a22)APz一a32APs-一an一,,ZAPn一la。,3AP一a,3明一a23峨+(l一a33)峨-一“一l,3峨一l。(3)a。,n一1峨二一。1,n一,胡一az,。一,峨一“3,n一IAPs一+(1一。n一1刀一,)APn一l(3)式可以用矩陣表示為:6能源價格上漲的行業影響—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分析姚姚胡·:廣lleses.esLwewesese、.產矛,.且一月=(I一Ar峨‘1.,‘,,n月n“aa口n,n一1△弓一l(4)由(4)可以得到第。種商品(或部門)價格提高峨后,第1至(n一l)種商品(或部門)價格提高幅度的計算公式,即:峨﹃esral,Jse!wewe.esananan峨姚胡·:△凡一1an,n一l..Ir‘eeesesesesesesesL..se加l一、.產廠一幾A一丈了︸卜“認‘一一﹁leseseseseses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