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部編版高二(上)期末語文練習卷(21)(含答案)2023-2024學年人教部編版高二(上)期末語文練習卷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習近平重申并強調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他多年來一直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習近平在報告中指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需要各國堅定不移地共同抗疫;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世界各國必須攜手應對;軍事沖突、饑餓、貧困以及恐怖主義等問題也需要全人類攜手解決。
習近平強調:“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表明,中國與某些拉幫結派、挑起爭端的勢力劃清界限。
2017年1月,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指出,人類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個國家都有發展權利,同時都應該在更加廣闊的層面考慮自身利益,不能以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
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習近平回顧了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作的貢獻: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發展倡議。2021年9月,習近平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這一倡議,以期“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再次強調這一團結合作的理念,得到了眾多國家的贊許。
(摘編自中國網《讀解二十大報告》)
材料二:
2022年10月16日是第42個世界糧食日。今年以來,受多種因素交織影響,全球多地糧食供應短缺、糧價上漲。在世界糧食安全面臨挑戰增多的背景下,中國一如既往地切實積極行動,為全球消除饑餓與貧困貢獻重要力量,彰顯負責任大國擔當。
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決了約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貢獻。目前,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文康農說,中國在實現糧食自給自足方面為世界樹立了一個非凡榜樣。
中國維護糧食安全之路為世界提供借鑒和啟迪。中國政府把糧食安全作為“國之大者”,“頭等大事",主張未雨綢繆、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近十年來,中國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累計建成9億畝高標準農田;不斷提升農業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引領能力,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21年的超過61%。美國《世界谷物》雜志今年1月20日發表題為“中國在全球糧食安全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的文章說,所有國家都誓言要把確保國內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但是近年來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加致力于實現這一目標。
正如今年世界糧食日主題中的“不讓任何人掉隊",中國在端牢自己飯碗的同時,以實際行動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提供重要助力。中國多次克服困難、雪中送炭,為最需要的國家提供緊急人道主義糧食援助。今年以來,中國已向有需要的發展中國家提供3萬多噸緊急人道主義糧援。中國授人以漁,切實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提升糧食自身保障能力。中國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合作,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推廣農業技術1000多項,帶動項目區農作物平均增產30%﹣60%,超過150萬戶小農從中受益。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說,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分享自己的發展經驗和適用技術,務實地開展國際合作,積極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揚。
中國還積極參與糧食安全國際發展合作及全球治理。從把糧食安全列入全球發展倡議的八大重點合作領域之一,到提出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推動糧食減損國際合作,再到呼吁各國保持糧食貿易開放、暢通國際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中國不斷匯聚應對糧食安全挑戰的全球合力,推動全球糧食安全治理體系變得更加公正合理。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關系人類永續發展和前途命運,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有著民胞物與的情懷和自立立人傳統的中國,將繼續同世界各國通力協作、互幫互助,為建設一個“零饑餓”的世界共同努力。
(摘編自新華社《中國以實際行動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當前世界多變,人類社會面臨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軍事沖突、饑餓貧困等挑戰,這需要世界各國共同應對,攜手解決。
B.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倡導并多次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政治理念,反對拉幫結派、挑起爭端、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等做法。
C.近十年來,中國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既嚴守耕地紅線,又不斷提升農業科技能力,為世界提供借鑒和啟迪。
D.對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中國認為重點不是“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受到國際社會的贊揚。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中國以實際行動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生動地踐行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B.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已高于國際公認的糧食安全線,因此已不再需要進口糧食。
C.中國倡議國際糧食安全、糧食減損合作,呼吁糧食貿易開放,體現出大國擔當。
D.“民胞物與"的思想與自立立人的傳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來源。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
B.“罷黜百家,尊崇儒術,"(董仲舒)
C.“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魏源《默觚治篇八》)
D.“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諫逐客書》)
(4)《論語》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可以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源泉之一。請結合材料一對這一思想加以分析。
(5)中國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做了哪些貢獻?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孔子,人生不苦旅
陳舞雩
老人駕著馬車駛去,駛過暮色蒼白,一顛一顛,離開了自己的祖國。落魄的身影,滄桑的眼眸,凌亂的頭發,緩慢的步伐。前途未卜,沒人知道這條路的盡頭是盛大還是荒蕪。又或者,根本就沒有盡頭……
可老人還是義無反顧地上了路,留給歷史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
他并不是一個人。在他的身后,有一群年輕人,那是老人的學生們。這一幕逐漸泛黃,就此定格,伴隨著那破舊的羊皮紙卷,成為最久遠的記憶。
老人的名字叫孔丘,我們叫他孔子。那年,他五十五歲。
那是個“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郁郁乎文哉”的西周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列國的諸侯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到處都是亂臣賊子,各地都是兵荒馬亂。殘酷的現實在肆無忌憚地喧囂,未來躲進了厚實的烏云里。
他選擇周游列國,這注定是一段無處停擺的旅程,途中盡是顛簸坎坷。
戰火紛飛的年代里,他向各國的君王們宣揚自己的理念,希望他們克己復禮、仁者愛人。他的第一站,是衛國。衛靈公迫不及待地問:“能不能給我講講打仗的事?"“打仗的事我不知道,禮儀的事倒是懂一些,”衛靈公原本熱切的目光談了下去,他看向天邊的大雁。
他繼續趕著他的馬車,在楚國方城山外的葉邑,他見到了大名鼎鼎的葉公沈諸梁,葉公將他推薦給了楚昭王。楚昭王對他的聲名早有耳聞,有心招攬,親自出城迎接,打算封疆七百里以待之。可惜,在楚國令尹子西的阻撓下,他再一次錯失了機會。
他的頭發漸漸地花白,銳利的目光也慢慢趨于渾濁,原本挺拔的腰也駝了下去,不得不拄起拐杖,蹣跚而行。
在黃河邊,他聽到了竇犨鳴犢和舜華兩位賢人在晉國被殺的消息。他獨立于川上,看匆匆流水,不禁悲從中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周游的歷程不僅有被拒絕的苦澀,更有危及生命的險境。他打算去陳國,途經宋國,在一棵大樹下一邊乘涼,一邊演禮。蒸籠般的夏日,沒有摧垮他們的意志,他的學生們滿懷信心,齊聲歌唱,引來周邊的圍觀百姓越來越多。宋國是殷商后裔,對周禮向來深惡痛絕,所以宋國的司馬桓魋聽說之后,叫人砍了那棵大樹,要趕他們走。乘涼的大樹被砍,面對傲慢的宋國官吏,他安撫住學生。然而,宋國與陳國關系一向惡劣,桓魋知道他們一行人要去陳國后,揚言要殺了孔子。
當孔子一行人奔波于河邊,找不到渡口的時候,看到了田野里有兩個人在耕作,一個叫長沮,一個叫桀溺。孔子讓子路去問路。子路跑過去,還沒來得及問,高個子先開口了:“那個拿韁繩駕車的人是誰?”子路一愣,回頭看了一眼,回答說:“是孔丘。"
高個子輕蔑一笑,意味深長地說:“那他早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大塊頭若有所思地說:“天下無道,舉世皆然,有誰能拯救?你與其跟著孔丘在這黑暗的世道里奔走,不如跟我們避世隱居,一起逍遙山水間!"
子路既生氣,也感到迷惘。他向孔子做了匯報,希望聽到老師的答案。孔子對二人的話也不感到意外。“天下無道?正是因為天下無道,才需要我們去承擔這份責任!假如天下有道,還需要我們嗎?”
他當然也迷惘過。在陳蔡之間,他們被一場戰爭圍困在了山坳里,斷糧好幾天,上蒼給了他們最殘酷的考驗。他們流浪十年,不見曙光,這紛亂人世、異國他鄉,縱然決然如他,也失了方向。
他問弟子子貢、顏回,“為什么我們會淪落到這種地步,是我錯了嗎?"
子貢回答:“會不會是因為您的思想太偉大了,天下人才沒辦法接受您。所以,咱們要不要改變一下?”
孔子搖了搖頭:“既然我們沒有錯,為什么要去改變?君子研究學說,是為了造福世人,而不是為了迎合世人……"
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老師,那是因為您的思想太偉大了,所以天下人才沒辦法接受您……”
顏回的回答竟然和子貢一樣?孔子的一顆心懸了起來。
“可是,您還是致力于宣傳它、實踐它,天下沒有人接受您,那是他們的損失,該憂慮的人應該是他們,而不是我們啊……"
孔子聽罷,既想大笑,又想大哭。
孔子老了,老到無法再繼續他的旅行。孔子回到了魯國,十四年了……當初離開時精力充沛、威武雄壯,如今卻老眼昏花、兩鬢斑白。
他開始著手整理經典,決心將自己的想法用文字的方式留在書籍里。他編纂《詩》,讓我們祖先的浪漫情懷可以流傳下來,成為詩歌王國里最美的風景。他編纂《書》,保留了中華民族最早的一部史料典籍,記錄了華夏先民的艱苦奮斗。他編纂《禮》,教導后世炎黃子孫們要恪守禮義廉恥,打造一個東方的禮儀之邦。他編纂《易》,注解了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卜筮文化,給華夏賦予了一層神秘色彩。他編纂《春秋》,讓一個熙熙攘壤的大時代,以之而命名。
七十三歲時,孔子離開了這個骯臟的世界,手邊的那本《周禮》,落滿了塵埃。
故事的句點畫在了這里。這是一個失敗者的故事。然而,這個故事的續集,今天仍在繼續……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開頭兩段作者運用肖像、動作描寫,寫出孔子憔悴的形象和沉重的心情,同時展現了他為實現理想勇往直前的無怨無悔。
B.“看向天邊的大雁”是細節描寫,寫出衛靈公對孔子學說不感興趣的蔑視心理,并以點帶面揭示春秋時君王的昏庸無道。
C.混亂、動蕩的社會使孔子憧憬的仁的思想難以被接受或施行,他看到日夜奔流的黃河水感到了時不我待的遺憾和悲傷。
D.周游列國十四年后,孔子回到家鄉,專心編纂書籍,想讓自己的思想通過這些書卷被后人理解接納,并繼承發揚光大。
(2)關于文中孔子與子貢、顏回對話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周游到陳蔡之間時,孔子落魄狼狽,忍饑挨餓,這種處境曾讓他感到困惑彷徨。
B.子貢認清現實的無奈之后懂得了變通,勸說孔子改變執著的追求,以迎合世俗。
C.顏回意識到孔子的內心期待,迎合老師的心思做了巧妙的回答,孔子感到欣慰。
D.“既想大笑,又想大哭"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孔子內心復雜而又矛盾的心情。
(3)文中畫線處兩個“渡口”分別是什么意思?高個子為什么說“他早知道渡口的位置了"?請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
(4)小說結尾處先說“這是一個失敗者的故事”,后又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請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燕攻齊,取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不下。齊田單以即墨破燕,殺騎劫。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仲連乃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遣燕將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計,勇士不怯死。愿公之詳計而無與俗同也。且楚攻南陽,魏攻平陸,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不若得濟北之利,故定計而堅守之。今楚、魏交退,燕救不至,齊無天下之規,與聊城共據期年之弊,即臣見公之不能得也。齊必決之于聊城,公無再計。彼燕國大亂,君臣過計,上下迷惑,栗腹以百萬之眾,五折于外,萬乘之國,被圍于趙,壤削主困,為天下戮,公聞之乎?今燕王方寒心獨立,大臣不足恃,國弊禍多,民心無所歸。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能以見于天下矣。故為公計者,不如罷兵休士,全車甲,歸報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見公,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于世,功業可明矣。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百姓,以資說士。矯國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意者,亦捐燕棄世,東游于齊乎?請裂地定封,富比陶、衛,世世稱孤,與齊久存,此亦一計也。二者顯名厚實也,愿公熟計而審處一也。”
(節選自《戰國策齊策六》)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B.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C.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D.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余/土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而威不信于齊"中的“信”與《過秦論》中“信臣精卒"的“信”含義相同。
B.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帝位面朝南,故代稱帝位。本文中指向南進攻。
C.萬乘,周制,天子能出兵車萬輛,故以萬乘稱天子。戰國時大諸侯國也稱萬乘。
D.孤,古代王侯的自稱。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所以王侯自稱孤、寡、不毅穀。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燕國攻打齊國,占領七十多座城池,只有莒和即墨沒有攻下。齊將田單以即墨為據點反攻,大敗燕軍,燕將樂英因不敢返回燕國而死守聊城。
B.齊燕僵持之際,魯仲連寫信給燕將樂英,他站在樂英的角度,從智者、勇者、忠者三方面勸說樂英不要因一時之憤而改變計策,與世俗同伍。
C.齊國本就決心攻取聊城,現在楚、魏退兵,齊國已無外患,而燕國的救兵又不到,燕將不能取勝。魯仲連為燕將分析時局,以打消其僥幸心理。
D.燕將樂英固守聊城,雖然糧草殆盡,士卒們也沒有反叛之心。魯仲連投其所好,夸獎他才能出眾,為天下人所知,讓他心生欣慰、躊躇滿志。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君臣過計,上下迷惑,栗腹以百萬之眾,五折于外。
②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
(5)魯仲連最后獻給燕將哪兩條計策?請簡要概括。
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賈訥倅眉①
蘇軾
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
父老得書知我在,小軒臨水為君開。
試看一一龍蛇活,更聽蕭蕭風雨哀。
便與甘棠②同不剪,蒼髯白甲待歸來。
【注】:①倅,副職。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蘇軾被召入京,而他的同僚賈訥將赴眉州任副知州,蘇軾作詩相送。②甘棠,《詩經》中有《甘棠》詩,記周代召伯出游,曾在一棵棠樹下憩息,后這棵樹被當地百姓保存、愛護,以示紀念。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首聯上句寫父母、妻子的墳墓在老翁山,那里有清澈的泉流環繞,托賈訥看顧。
B.“三萬栽"指二十年前詩人安葬亡妻所種的松樹,三萬雖是虛指,但寄托深情。
C.中間兩聯實寫家鄉的父老開門迎接賈訥的情景和老翁山周圍松樹盤曲蒼勁的景象。
D.尾聯用典,把賈訥比作周代召伯,稱譽他為官一任,也會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
(2)此詩頸聯與蘇軾《江城子》“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在表達技巧上有何不同?請簡要賞析。
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焚書坑儒"是秦始皇采取的“愚民”政策的集中表現。賈誼在《過秦論》中通過“,"揭露了這一做法。
(2)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用“,”兩句高度評價《離騷》具有言淺意深、言近旨遠的特點。
(3)“樽"是中國古代盛酒的器具,在古代詩詞中經常出現,比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延安城西北的一個山坳坳里,坐落著中共中央駐地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黨的七大、延安文藝座談會在這里召開。延安整風運動、大生產運動,在這里開展。著名的“窯洞對"也是在這里進行的。距離楊家嶺革命舊址不遠,是延安革命紀念館。1935年到1948年,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住窯洞、吃粗糧、穿布衣,領導人民一起①_____________,鑄就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延安精神要代代傳承下去。習近平總書記滿懷深情地說:“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新中國的搖籃。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延安用五谷雜糧滋養了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支持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延安和延安人民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要永遠銘記。”
昔日,老一輩革命家②_____________,披荊斬棘,從延安到北京。跨越70多年后的今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從北京來到延安,重溫黨中央在延安的③_________________。總書記說,延安革命舊址見證了我們黨在延安時期領導中國革命、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歷程,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每次來都溫故而知新,受到深刻教育和啟示。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2)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一個長句,可以適當增刪詞語。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舉出兩種并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7.(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喝碳酸飲料,甚至經常用它代替飲用水,那么長期喝碳酸飲料會不會危害身體健康?會導致痛風嗎?
醫生提醒,長期大量飲用碳酸飲料的確會引發痛風,它們之間有相關性,主要不是因為飲料里的碳酸,而是其中的糖分,①。大量攝入果糖以后,我們身體里會合成嘌呤,其代謝后引起尿酸的升高,從而誘發痛風。
如今市面的新飲料層出不窮,有一些上面標注著零糖零卡,喝這種飲料會導致痛風嗎?醫生介紹說,無糖飲料的甜味主要來自甜味劑,基本上不被人體所吸收,②。
要預防痛風,除了少喝含糖飲料,還有哪些生活習慣需要注意呢?首先,少飲酒,酒精會使身體產生更多嘌呤,少喝或者不喝為宜。其次,少吃高嘌呤食物,如動物的內臟、涮火鍋、海鮮等。第三,③。入秋冬以后,天高氣爽,氣候干燥,從體表蒸發的水分增加,血液里的尿酸濃度也會升高,引發痛風。第四,注意運動。如果久坐不活動,就會使得身體代謝尿酸的能力下降,從而誘發痛風。
(1)下列句子中的“我們"和文中畫橫線處的“我們”,用法相同的一項是___________
A.利用人工智能服務我們的生活,這個思路沒有問題。
B.我們來到谷底,天空越來越小,四周的群山圍攏過來。
C.她學習優異又能歌善舞,在我們學校都是首屈一指。
D.你和我都沒有錯,只是我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四、寫作(60分)
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元末明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劉基在《苦齋記》一文中寫道:“樂與苦,相為倚伏者也,人知樂之為樂,而不知苦之為樂,人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于樂,則樂與苦相去能幾何哉!"
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梁啟超在《最苦與最樂》一文中說:“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復興中學高二年級近期要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會"活動,請結合材料,寫一篇“讀書交流會”發言稿,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年人教部編版高二(上)期末語文練習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習近平重申并強調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他多年來一直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習近平在報告中指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需要各國堅定不移地共同抗疫;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世界各國必須攜手應對;軍事沖突、饑餓、貧困以及恐怖主義等問題也需要全人類攜手解決。
習近平強調:“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表明,中國與某些拉幫結派、挑起爭端的勢力劃清界限。
2017年1月,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指出,人類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個國家都有發展權利,同時都應該在更加廣闊的層面考慮自身利益,不能以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
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習近平回顧了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作的貢獻: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發展倡議。2021年9月,習近平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這一倡議,以期“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再次強調這一團結合作的理念,得到了眾多國家的贊許。
(摘編自中國網《讀解二十大報告》)
材料二:
2022年10月16日是第42個世界糧食日。今年以來,受多種因素交織影響,全球多地糧食供應短缺、糧價上漲。在世界糧食安全面臨挑戰增多的背景下,中國一如既往地切實積極行動,為全球消除饑餓與貧困貢獻重要力量,彰顯負責任大國擔當。
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決了約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貢獻。目前,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文康農說,中國在實現糧食自給自足方面為世界樹立了一個非凡榜樣。
中國維護糧食安全之路為世界提供借鑒和啟迪。中國政府把糧食安全作為“國之大者”,“頭等大事",主張未雨綢繆、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近十年來,中國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累計建成9億畝高標準農田;不斷提升農業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引領能力,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21年的超過61%。美國《世界谷物》雜志今年1月20日發表題為“中國在全球糧食安全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的文章說,所有國家都誓言要把確保國內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但是近年來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加致力于實現這一目標。
正如今年世界糧食日主題中的“不讓任何人掉隊",中國在端牢自己飯碗的同時,以實際行動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提供重要助力。中國多次克服困難、雪中送炭,為最需要的國家提供緊急人道主義糧食援助。今年以來,中國已向有需要的發展中國家提供3萬多噸緊急人道主義糧援。中國授人以漁,切實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提升糧食自身保障能力。中國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合作,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推廣農業技術1000多項,帶動項目區農作物平均增產30%﹣60%,超過150萬戶小農從中受益。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說,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分享自己的發展經驗和適用技術,務實地開展國際合作,積極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揚。
中國還積極參與糧食安全國際發展合作及全球治理。從把糧食安全列入全球發展倡議的八大重點合作領域之一,到提出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推動糧食減損國際合作,再到呼吁各國保持糧食貿易開放、暢通國際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中國不斷匯聚應對糧食安全挑戰的全球合力,推動全球糧食安全治理體系變得更加公正合理。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關系人類永續發展和前途命運,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有著民胞物與的情懷和自立立人傳統的中國,將繼續同世界各國通力協作、互幫互助,為建設一個“零饑餓”的世界共同努力。
(摘編自新華社《中國以實際行動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當前世界多變,人類社會面臨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軍事沖突、饑餓貧困等挑戰,這需要世界各國共同應對,攜手解決。
B.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倡導并多次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政治理念,反對拉幫結派、挑起爭端、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等做法。
C.近十年來,中國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既嚴守耕地紅線,又不斷提升農業科技能力,為世界提供借鑒和啟迪。
D.對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中國認為重點不是“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受到國際社會的贊揚。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B
A.中國以實際行動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生動地踐行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B.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已高于國際公認的糧食安全線,因此已不再需要進口糧食。
C.中國倡議國際糧食安全、糧食減損合作,呼吁糧食貿易開放,體現出大國擔當。
D.“民胞物與"的思想與自立立人的傳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來源。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C
A.“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
B.“罷黜百家,尊崇儒術,"(董仲舒)
C.“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魏源《默觚治篇八》)
D.“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諫逐客書》)
(4)《論語》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可以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源泉之一。請結合材料一對這一思想加以分析。
(5)中國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做了哪些貢獻?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答案】(1)D
(2)B
(3)C
(4)①句意:自己想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想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②現實意義:當今人類社會面臨諸多挑戰,人類利益高度融合,相互依存,所以中國秉持立己達人的原則,提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反對為一己之私損害他國利益。
(5)①中國實現糧食自給自足。②中國為最需要的國家提供緊急國際人道主義糧食援助。③中國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增強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④中國積極參與糧食安全國際發展合作及全球治理。
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孔子,人生不苦旅
陳舞雩
老人駕著馬車駛去,駛過暮色蒼白,一顛一顛,離開了自己的祖國。落魄的身影,滄桑的眼眸,凌亂的頭發,緩慢的步伐。前途未卜,沒人知道這條路的盡頭是盛大還是荒蕪。又或者,根本就沒有盡頭……
可老人還是義無反顧地上了路,留給歷史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
他并不是一個人。在他的身后,有一群年輕人,那是老人的學生們。這一幕逐漸泛黃,就此定格,伴隨著那破舊的羊皮紙卷,成為最久遠的記憶。
老人的名字叫孔丘,我們叫他孔子。那年,他五十五歲。
那是個“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郁郁乎文哉”的西周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列國的諸侯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到處都是亂臣賊子,各地都是兵荒馬亂。殘酷的現實在肆無忌憚地喧囂,未來躲進了厚實的烏云里。
他選擇周游列國,這注定是一段無處停擺的旅程,途中盡是顛簸坎坷。
戰火紛飛的年代里,他向各國的君王們宣揚自己的理念,希望他們克己復禮、仁者愛人。他的第一站,是衛國。衛靈公迫不及待地問:“能不能給我講講打仗的事?"“打仗的事我不知道,禮儀的事倒是懂一些,”衛靈公原本熱切的目光談了下去,他看向天邊的大雁。
他繼續趕著他的馬車,在楚國方城山外的葉邑,他見到了大名鼎鼎的葉公沈諸梁,葉公將他推薦給了楚昭王。楚昭王對他的聲名早有耳聞,有心招攬,親自出城迎接,打算封疆七百里以待之。可惜,在楚國令尹子西的阻撓下,他再一次錯失了機會。
他的頭發漸漸地花白,銳利的目光也慢慢趨于渾濁,原本挺拔的腰也駝了下去,不得不拄起拐杖,蹣跚而行。
在黃河邊,他聽到了竇犨鳴犢和舜華兩位賢人在晉國被殺的消息。他獨立于川上,看匆匆流水,不禁悲從中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周游的歷程不僅有被拒絕的苦澀,更有危及生命的險境。他打算去陳國,途經宋國,在一棵大樹下一邊乘涼,一邊演禮。蒸籠般的夏日,沒有摧垮他們的意志,他的學生們滿懷信心,齊聲歌唱,引來周邊的圍觀百姓越來越多。宋國是殷商后裔,對周禮向來深惡痛絕,所以宋國的司馬桓魋聽說之后,叫人砍了那棵大樹,要趕他們走。乘涼的大樹被砍,面對傲慢的宋國官吏,他安撫住學生。然而,宋國與陳國關系一向惡劣,桓魋知道他們一行人要去陳國后,揚言要殺了孔子。
當孔子一行人奔波于河邊,找不到渡口的時候,看到了田野里有兩個人在耕作,一個叫長沮,一個叫桀溺。孔子讓子路去問路。子路跑過去,還沒來得及問,高個子先開口了:“那個拿韁繩駕車的人是誰?”子路一愣,回頭看了一眼,回答說:“是孔丘。"
高個子輕蔑一笑,意味深長地說:“那他早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大塊頭若有所思地說:“天下無道,舉世皆然,有誰能拯救?你與其跟著孔丘在這黑暗的世道里奔走,不如跟我們避世隱居,一起逍遙山水間!"
子路既生氣,也感到迷惘。他向孔子做了匯報,希望聽到老師的答案。孔子對二人的話也不感到意外。“天下無道?正是因為天下無道,才需要我們去承擔這份責任!假如天下有道,還需要我們嗎?”
他當然也迷惘過。在陳蔡之間,他們被一場戰爭圍困在了山坳里,斷糧好幾天,上蒼給了他們最殘酷的考驗。他們流浪十年,不見曙光,這紛亂人世、異國他鄉,縱然決然如他,也失了方向。
他問弟子子貢、顏回,“為什么我們會淪落到這種地步,是我錯了嗎?"
子貢回答:“會不會是因為您的思想太偉大了,天下人才沒辦法接受您。所以,咱們要不要改變一下?”
孔子搖了搖頭:“既然我們沒有錯,為什么要去改變?君子研究學說,是為了造福世人,而不是為了迎合世人……"
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老師,那是因為您的思想太偉大了,所以天下人才沒辦法接受您……”
顏回的回答竟然和子貢一樣?孔子的一顆心懸了起來。
“可是,您還是致力于宣傳它、實踐它,天下沒有人接受您,那是他們的損失,該憂慮的人應該是他們,而不是我們啊……"
孔子聽罷,既想大笑,又想大哭。
孔子老了,老到無法再繼續他的旅行。孔子回到了魯國,十四年了……當初離開時精力充沛、威武雄壯,如今卻老眼昏花、兩鬢斑白。
他開始著手整理經典,決心將自己的想法用文字的方式留在書籍里。他編纂《詩》,讓我們祖先的浪漫情懷可以流傳下來,成為詩歌王國里最美的風景。他編纂《書》,保留了中華民族最早的一部史料典籍,記錄了華夏先民的艱苦奮斗。他編纂《禮》,教導后世炎黃子孫們要恪守禮義廉恥,打造一個東方的禮儀之邦。他編纂《易》,注解了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卜筮文化,給華夏賦予了一層神秘色彩。他編纂《春秋》,讓一個熙熙攘壤的大時代,以之而命名。
七十三歲時,孔子離開了這個骯臟的世界,手邊的那本《周禮》,落滿了塵埃。
故事的句點畫在了這里。這是一個失敗者的故事。然而,這個故事的續集,今天仍在繼續……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B
A.開頭兩段作者運用肖像、動作描寫,寫出孔子憔悴的形象和沉重的心情,同時展現了他為實現理想勇往直前的無怨無悔。
B.“看向天邊的大雁”是細節描寫,寫出衛靈公對孔子學說不感興趣的蔑視心理,并以點帶面揭示春秋時君王的昏庸無道。
C.混亂、動蕩的社會使孔子憧憬的仁的思想難以被接受或施行,他看到日夜奔流的黃河水感到了時不我待的遺憾和悲傷。
D.周游列國十四年后,孔子回到家鄉,專心編纂書籍,想讓自己的思想通過這些書卷被后人理解接納,并繼承發揚光大。
(2)關于文中孔子與子貢、顏回對話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C
A.周游到陳蔡之間時,孔子落魄狼狽,忍饑挨餓,這種處境曾讓他感到困惑彷徨。
B.子貢認清現實的無奈之后懂得了變通,勸說孔子改變執著的追求,以迎合世俗。
C.顏回意識到孔子的內心期待,迎合老師的心思做了巧妙的回答,孔子感到欣慰。
D.“既想大笑,又想大哭"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孔子內心復雜而又矛盾的心情。
(3)文中畫線處兩個“渡口”分別是什么意思?高個子為什么說“他早知道渡口的位置了"?請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
(4)小說結尾處先說“這是一個失敗者的故事”,后又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請簡要分析。
【答案】(1)B
(2)C
(3)第一處“渡口”是本義,指孔子讓子路去問的過河的路口;第二處“渡口"是比喻義,指孔子選擇的人生出路,即積極入世之路。
高個子這么說,隱含著對孔子選擇的反對與否定,他認為隱居避世才是出路。
(4)①先概括孔子周游列國卻無法實現政治理想的失敗經歷,再高度評價孔子思想的深遠影響,這表明了作者的態度:孔子不是失敗者,相反,他的思想光照千秋,無人能及。
②這兩句話先抑后揚,總結全文,深化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孔子的肯定與贊頌。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燕攻齊,取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不下。齊田單以即墨破燕,殺騎劫。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仲連乃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遣燕將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計,勇士不怯死。愿公之詳計而無與俗同也。且楚攻南陽,魏攻平陸,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不若得濟北之利,故定計而堅守之。今楚、魏交退,燕救不至,齊無天下之規,與聊城共據期年之弊,即臣見公之不能得也。齊必決之于聊城,公無再計。彼燕國大亂,君臣過計,上下迷惑,栗腹以百萬之眾,五折于外,萬乘之國,被圍于趙,壤削主困,為天下戮,公聞之乎?今燕王方寒心獨立,大臣不足恃,國弊禍多,民心無所歸。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能以見于天下矣。故為公計者,不如罷兵休士,全車甲,歸報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見公,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于世,功業可明矣。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百姓,以資說士。矯國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意者,亦捐燕棄世,東游于齊乎?請裂地定封,富比陶、衛,世世稱孤,與齊久存,此亦一計也。二者顯名厚實也,愿公熟計而審處一也。”
(節選自《戰國策齊策六》)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
A.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B.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C.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D.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余/土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A.“而威不信于齊"中的“信”與《過秦論》中“信臣精卒"的“信”含義相同。
B.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帝位面朝南,故代稱帝位。本文中指向南進攻。
C.萬乘,周制,天子能出兵車萬輛,故以萬乘稱天子。戰國時大諸侯國也稱萬乘。
D.孤,古代王侯的自稱。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所以王侯自稱孤、寡、不毅穀。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B
A.燕國攻打齊國,占領七十多座城池,只有莒和即墨沒有攻下。齊將田單以即墨為據點反攻,大敗燕軍,燕將樂英因不敢返回燕國而死守聊城。
B.齊燕僵持之際,魯仲連寫信給燕將樂英,他站在樂英的角度,從智者、勇者、忠者三方面勸說樂英不要因一時之憤而改變計策,與世俗同伍。
C.齊國本就決心攻取聊城,現在楚、魏退兵,齊國已無外患,而燕國的救兵又不到,燕將不能取勝。魯仲連為燕將分析時局,以打消其僥幸心理。
D.燕將樂英固守聊城,雖然糧草殆盡,士卒們也沒有反叛之心。魯仲連投其所好,夸獎他才能出眾,為天下人所知,讓他心生欣慰、躊躇滿志。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君臣過計,上下迷惑,栗腹以百萬之眾,五折于外。
②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
(5)魯仲連最后獻給燕將哪兩條計策?請簡要概括。
【答案】(1)D
(2)A
(3)B
(4)①君臣失措,上下惶惑,燕將栗腹率領百萬軍隊進攻趙國,五次在外面損兵折將。
②現在您又率領疲憊的聊城子民,抵抗整個齊國的軍隊,一年都無法解圍,這是墨翟的守城辦法(像墨翟一般善于守城)。
(5)①放棄聊城,保全車甲,回國報效燕王,改革弊政與陋俗,成就功名;②棄燕投齊,裂土封侯,享有富貴,與齊國長期共存。
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賈訥倅眉①
蘇軾
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
父老得書知我在,小軒臨水為君開。
試看一一龍蛇活,更聽蕭蕭風雨哀。
便與甘棠②同不剪,蒼髯白甲待歸來。
【注】:①倅,副職。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蘇軾被召入京,而他的同僚賈訥將赴眉州任副知州,蘇軾作詩相送。②甘棠,《詩經》中有《甘棠》詩,記周代召伯出游,曾在一棵棠樹下憩息,后這棵樹被當地百姓保存、愛護,以示紀念。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首聯上句寫父母、妻子的墳墓在老翁山,那里有清澈的泉流環繞,托賈訥看顧。
B.“三萬栽"指二十年前詩人安葬亡妻所種的松樹,三萬雖是虛指,但寄托深情。
C.中間兩聯實寫家鄉的父老開門迎接賈訥的情景和老翁山周圍松樹盤曲蒼勁的景象。
D.尾聯用典,把賈訥比作周代召伯,稱譽他為官一任,也會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
(2)此詩頸聯與蘇軾《江城子》“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在表達技巧上有何不同?請簡要賞析。
【答案】(1)C
(2)①在抒情上,《送賈訥倅眉》是借景抒情,通過描寫亡妻墓地的松樹來寄寓哀悼之情;《江城子》以景結情,寫妻子墓地明月松崗的凄冷幽清的景象來收束全詞,悼念之情表達得更加蘊蓄,令人回味。(或:《送賈訥倅眉》從自身出發,抒寫詩人對亡妻的悼念之情;《江城子》從對方入手,設想妻子的痛苦,寄寓自己的悼念之情。)
②在描寫上,《送賈訥倅眉》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寫松樹,“龍蛇"喻松柏盤曲蒼勁,“哀”把松樹人格化了,寄寓詩人的悲傷情懷;《江城子》用白描手法寫松樹,自然平淡中寄寓著綿綿深情。
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焚書坑儒"是秦始皇采取的“愚民”政策的集中表現。賈誼在《過秦論》中通過“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揭露了這一做法。
(2)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用“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兩句高度評價《離騷》具有言淺意深、言近旨遠的特點。
(3)“樽"是中國古代盛酒的器具,在古代詩詞中經常出現,比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答案】(1)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3)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三、語言文字運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戲劇 第13課 等待戈多(節選)教學設計 粵教版必修5
- 19夜宿山寺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語文統編版
- 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SectionA 1a-1c教學設計+教學設計
- 七下第二單元 吟哦涵泳傳承家國情懷(教學設計)-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學科教學專題培訓系列
- 7 我是班級值日生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統編版
- 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課外古詩詞誦讀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物品分類數學課件
- 22 我為環境添綠色(教學設計)人美版(2012)美術一年級下冊
- 脊柱骨科護理三級查房
- Unit 7 Lesson 7 Reading for Writing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仁愛科普版(2024)七年級英語下冊
- 申報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量化測評表
- 西方文論概覽(第二版)-第七章課件
- 疾病控制(中級361)相關專業知識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指導(2025年)
- 高等數學(第五版)課件 3.1 微分中值定理與洛必達法則
-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體育與健康學業質量與學習評價解讀-汪曉贊
- 看守所刑事解除委托書
- 統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 問答式復習提綱
- 大型集團公司信息安全整體規劃方案
- 特別國債資金管理辦法
- 福建省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技術標準
- 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數學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