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市慢行交通規劃設計導則
二。二一年八月
目錄
總則01
目錄
第三章打造便捷高效的接駁系統25
■3.1提升慢行接駁網絡...............................................................26
■3.2完善慢行接駁設施...............................................................27
3.3優化慢行接駁設計................................................................30
第四章慢行設計精細提升32
精細化設計指引.................................................................33
穩靜化設計指引.................................................................42
人性化設計指引.................................................................44
智慧化設計指引.................................................................50
第五章慢行系統品質創新51
"全要素'一體化"創建完整街區................................................52
創建歷史人文魅力街區...........................................................58
創建鄰里和諧安全街區..........................................................61
創建功能復合活力街區...........................................................62
創新資源集約煥活空間...........................................................63
目錄
第六章塑造品質特色的慢行新地標67
適用范圍
導則應用
參考依據
理念原則
基本規定0
總則
■背景與意義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演變,全球城市衡量標準對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
高要求。新發展時期,我國可持續發展提出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
現碳中和的目標。《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指出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實現更可持續的發展和促進社會公平。
《中共上海市委關于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
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2035年上海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
態之城,運用最現代的理念建設五個新城,推進城市更新進一步提升服務能級。
《中共上海市委關于厚植城市精神彰顯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意見》
提出“著力打造最佳人居環境,彰顯城市軟實力的生活體驗”。《上海市綜合交通
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上海交通發展白皮書,提出打造"立體融合、人本生態、
智慧高效"的高質量、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實現高效能治理。《新城規劃建設導則》對新城建設提出了最具活力、最便利、最
生態、最具特色的發展要求。
慢行交通具有群眾聯系緊密、環境友研氐碳的活動特性,是實現上述發展目標
和工作要求的重要途經。基于上海慢行交通發展實際及城市發展目標,上海已陸續
出臺《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上海市街道設計導則》等,對上海市慢
行交通路網密度、通行路權、管理政策等做出引導。為進一步加強對慢行交通系統
針對性的指引,亟需出臺有要點、有亮點的慢行交通規劃設計導則。
《上海市慢行交通規劃設計導則》(以下簡稱“《導則》")旨在科學指導全
市編制慢行交通規劃及實施方案,重點引導五個新城提前謀劃預留潛力空間,指導
城市更新區綜合施策促進有機更新,實現慢行交通規劃、設計、建設的標準化、規
范化、特色化。
“連續成網、空間復合、便捷接駁,特色彰顯”
2
總則
■適用范圍
《導則》適用上海市市域范圍,重點指導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奉
賢新城、南匯新城五個新城、主城區、浦東新區以及其他重點建設地區、城市更新
地區。
《導則》中慢行交通包括步行交通和非機動車交通,其中非機動車包括自行車
和合法規范使用的電(助)動自行車。
■導則應用
《導則》根據上海實際,結合新城、城市更新地區等的發展要求,提出不同場
景下有針對、可實施的指導要點。慢行交通規劃設計除應符合《導則》要求外,還
應符合現行標準、規范要求。
《導則》重點指導以交通功能為主的慢行系統(包括市政道路、公共通道等),
兼顧以游憩、健身為主的綠道系統。
《導則》應用于各層次城市及交通規劃中慢行交通系統規劃指引、道路交通方
案設計階段的指引,具體包括:
各層次城市規劃與交通規劃中的慢行交通專項規劃;
道路交通和公共交通方案涉及步行和非機動車交通設計;
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停放點規劃設計。
3
總則
■參考依據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
《上海市生態空間專項規劃(2021-2035)》
《上海市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
《上海市交通發展白皮書》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
《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
《上海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
《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標準》GB/T51328-2018
《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規劃標準》GB/T51439-2021
《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
《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2016版)
《街道設計標準》DG/TJ08-2293-2019
《道路公共服務設施指示標志技術標準》DG/TJ08-2228-2017
《城市軌道交通導向標識系統設計規范》DB31_T1104-2018
《城市道路人行道設施設置技術要求》DB/T415-2008
《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過街設施規劃設計導則》
《上海市街道設計導則》
《上海市新城規劃建設導則》
《上海市城市道路精細化管理導則(試行)》
《上海市道路人行天橋加裝電梯導則》
《市政道路建設及整治工程全要素技術規定》
《上海市道路非機動車停放點設置技術導則(試行)》
《關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
《關于推進城市道路禁車柱、分隔欄桿等分隔設施精細化管理的指導意見》
4
■理念原則
統籌規劃
堅持系統觀念,加強規劃銜接、空間融合,促
進紅線內外一體化設計和多種交通方式相銜接,推
動全生命周期管理。
聚焦特質
針對五個新城不同區域和城市更新區特質,制
定針對性策略,加密慢行網絡密度、完善公共交通
接駁、提升出行品質。
示范引領
聚焦核心功能區、樞紐片區及醫院學校等重點
區域,突出精細化、人性化,營造優質慢行環境,
打造慢行系統空間示范區。
突出特色
依托人文歷史、濱水景觀等資源,開展特色慢
行系統建設,作為慢行網絡重要組成,提升區域慢
行出行品質和城市活力。
高效智能
立足數字化轉型等發展新形勢,將互聯網大數
據等應用于慢行交通規劃設計,推進慢行交通信息
化、智能化發展。
5
■基本規定
慢行交通系統是城市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步行交通是居民出行的基
本方式,非機動車交通是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步行和非機動車交通適用于中短
距離出行及與城市客運交通接駁換乘。
步行交通網絡應包括市政道路范圍內的人行道、步行街、公共通道、過街天橋
和地道、空中步行連廊、公共綠地內的步行空間等。
非機動車交通網絡應包括市政道路范圍內的非機動車道、自行車專用路、公共
通道、公共綠地內的騎行空間等。
慢行交通系統的規劃設計應滿足:
(1)安全、便捷、連續、舒適的基本要求;
(2)與土地利用與開發、公共服務設施、市政與交通附屬設施、景觀綠化設施
等的空間和功能相銜接;
(3)注重與城市公共空間節點、樞紐等交通吸引點緊密銜接,并與其它各類交
通方式充分協調。
(4)注重與環境和風貌相協調
慢行交通系統設計除滿足基本通行需求外,還應符合無障礙要求,并結合不同區
域慢行交通的需求特征和建設條件,以人為本,全齡友好,提高慢行空間環境品質、舒
適性和服務水平,增強慢行交通吸引力。
6
構建連續完整的慢行網絡
1.1構建連續的慢行網絡
1.2提升慢行系統可達性
L3增強綠道與道路銜接
1.4優化完善的慢行布置
MMS
?
構建連續完整的慢行網絡
原則導向:
應根據不同片區的步行與非機動車功能定位、交通特征、人口密度
與自然環境等因素,提出差異化的步行交通網絡和非機動車交通網絡要
求。增加路網密度,優化街區結構。建成區通過"兩融合+兩補充"
(融合利用城市道路、公共通道,補充利用綠地、濱水地區綠道),完
善慢行網絡;新開發地區建設高密度街區、小尺度路網。重視跨水系、
鐵路、高快速路等的慢行連接,增強慢行交通可達性。
1.1構建連續的慢行網絡
1.1.1網絡規劃
除城市快速路、連續流主干道、中心城越江橋隧外,城市各級道路均應根據需
求設置連續的慢行交通系統,構建"骨干+支網"式慢行網絡。構建連通主要功能
片區、公共活動中心的骨干慢行通道,在此基礎上向各片區內部延伸,并在片區內
成網,形成多層次、互聯互通的全域慢行網絡。
上海市中心城非機動車骨干網絡《慢行交通發展報告》嘉定新城慢行網絡
8
構建連續完整的慢行網絡
(1)新城與其他建設區
鼓勵"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以適宜人的活動為原則,建
議形成2公頃左右的街坊尺度。依托新城內部主次干路和支小道路網絡的完善,增加
慢行網絡密度,優化街區慢行網絡結構。
新城集中建成區步行交通網絡全路網密度達到8?10km/km2,非機動車交通
網絡全路網密度達到6.5?8km/km2。工業區和物流園區的步行和非機動車交通網絡
密度應根據產業特征確定,可適當降低要求,但網絡密度均應大于4km/km2。
步行網絡組成中,市政道路構成人行道主要網絡,占總網絡密度比例不小于
70%;非機動車交通網絡組成中,市政道路構成非機動車主要網絡,占總網絡密度
比例不小于80%。慢行通道主要網絡應保障連續、無斷點。
大街坊、疏路網小街坊、密路網
(2)城市更新地區
結合中心區、主城區的既有路網設施、慢行交通出行特征的差異化,中心區
步行網絡密度達到10km/km2,騎行網絡密度達到6.5~8km/km2。主城區(不含
中心區)步行網絡密度達至U8~10km/km2,騎行網絡密度達到6.5~8km/kr^。
結合片區改造同步開展區域路網梳理,聚焦網絡斷點瓶頸,通過路網貫通、
道路拓寬、畸形交叉口節點改造等方式,提升路網連通性,增加慢行網絡密度。
北外灘地區斷頭路與畸形交叉口節點改善
9
構建連續完整的慢行網絡
1.1.2公共通道開放利用
公共通道原則上對步行和非機動車通行者開放。
新開發地區結合地區控規編制,完善公共通道布局方案,注重與市政道路的
合理銜接。已建地區封閉公共通道應逐步打開。
道路網絡密度遠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尺度超過400m的封閉地塊,應優先鼓
勵推行公共通道開放,并增設相關引導標識。
1.1.3非機動車專用路
非機動車專用路的設置,可綜合考慮現狀及規劃情況,結合非機動車使用需求,
合理配置路網及設施,或結合綠道打造。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分為通勤出行型、休閑
游憩行和局部節點型。
通勤出行型是指連接居住與功能區直接的非機動車線路,兩地距離宜大于
4km,且缺乏便捷的公共交通聯系,非機動車出行需求較大。
休閑游憩型是指依托山川、河流、綠地、高快速路輔路設置的適宜長距離自行
車騎行的線路。
局部節點型是指為了解決局部非機動車通行問題,避免阻隔或者與其他交通方
式沖突而設置的非機動車專用路。
10
構建連續完整的慢行網絡
1.1.4改造優化公路斷面,增設慢行系統
位于城鎮內的公路應結合慢行需求及道路斷面寬度,適時增設人行道和非機動
車道,同時注重慢行相關安全設施設置,包括分隔帶、隔離欄與行人過街設施等。
具體可采用措施包括:
(1)道路拓寬增設
j2.5)3.5}3.5j,3.5)3.525)
k195L
改造前改造后
(2)現有道路斷面重新布置,優化布置慢行系統
(3)利用兩側綠地林地,設置綠道,兼顧交通功能,一般寬度不超過4m。
11
構建連續完整的慢行網絡
1.2提升慢行系統可達性
1.2.1增強跨水系、鐵路、高快速路等的慢行連接
新增橋梁、隧道應結合慢行需求研究同步增設慢行通道的可行性。因鐵路、高
快速路等阻隔導致步行/騎行繞行的,通道間距宜控制在400m?800m之間。
在規范電(助)動自行車合法使用的前提下,可適度放寬道路、橋梁非機動車
道寬度、坡度的適應性標準,提供行人和非機動車更多跨江跨河通道。建議非機動
車道寬度23m,坡度3.5%~4%。
12
構建連續完整的慢行網絡
蘇州河、浦南運河等類似尺度較為宜人的濱水空間,應注重濱水兩岸的慢行聯
系與溝通,加強濱水空間慢行橋梁的設置,提升兩岸溝通聯系。
?
窗
3劃
通
篋
道
劃?
:
廣近期實施M50m
?
江
Vi中
北
I亍S
路
?路
通
期\
旗
通近期實施東麻路通道1
?
?河
期
成
近
?、
黑
福
南
改
都
道
實
期爆西新浙
路
圖
3健
近
踣
造
?
恒劃?塔江
施
實
成
路
橋
大
ft一
?橋
山
改
橋
豐
好
濟m路文路
丁
田
第
安
實
路
造
元橋安橋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16秋浙教版九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第四章第1節 食物與營養
- Unit 3 Going outdoors Lesson 4(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三起)(2024)英語三年級下冊
- 《第三單元 班級智能養護系統 第3課 激光切割做模型》教學設計教學反思-2023-2024學年初中信息技術青島版2024第二冊
- 2024年高中語文 第11課 師說教學設計5 新人教版必修3
- 《月夜憶舍弟》(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素質教育精講課堂(統編版)
- Chapter2 Our pet friends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新思維小學英語1B
- Unit7 Seeing a film(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滬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語六年級上冊
- 2024秋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16孤獨之旅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基因的表達 第2節 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教學設計2 新人教版必修2
- Unit 8 第3課時 Section B (1a-1e)2024-2025學年八年級英語上冊同步教學設計(人教版)河北專版
- 【基于STM32單片機無線藍牙耳機設計5400字(論文)】
- 密碼應用安全性評估
- 第4章-動車組列車餐飲服務操作技能《高速鐵路列車餐飲服務》
- 電子表格紅色方格紙A420X20
- 校長接待日登記表
- 西班牙社會與文化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答案2023年下天津外國語大學
- 望京SOHO中心工程標準化實施匯報圖文詳細
-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演示文稿
- 變壓器比率差動保護的校驗方法(圖文)
- 高盛Marquee平臺深度研究報告
- CPR1000核電系統簡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