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巴氏小體的觀測_第1頁
人類巴氏小體的觀測_第2頁
人類巴氏小體的觀測_第3頁
人類巴氏小體的觀測_第4頁
人類巴氏小體的觀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人類巴氏小體的觀測遺傳學試驗報告

題目:人類巴氏小體的觀測

姓名:學號:班級:時間:

一、試驗目的:

1.把握人體性染色質的檢測方法;

2.觀測人體性染色質的形態(tài)特征及存在部位,為進一步研究人體染色體的

畸變與疾病提供參考條件;

3.了解雌性哺乳動物X染色體失活假說和劑量補償效應的機制。二、試驗原理:

人類有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為常染色體,另一對為性染色體。女性為XX,男性為XY。X與Y染色體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在減數分裂時可以相互配對,其余部分則不同源。Y染色體含有很少的基因,而X染色體則含有大量的基因。男性與女性的常染色體數目是一樣的,所含有的基因數目也相等;但是女性含有兩條X染色體,而男性一條X一條Y,因此女性性染色體所攜帶的基因劑量遠高于男性,然而研究發(fā)現女性伴性遺傳基因的表達劑量與男性是大體一致的,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劑量補償效應(dosagecompensationeffect)定義:在XY性別決定機制的生物中,使性連鎖基因在雌、雄性別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劑量的遺傳效應。也就是說,在雌性和雄性細胞里,由X染色體基因編碼產生的酶或其它蛋白質產物在數量上相等或近乎相等。劑量補償存在兩種狀況,雌性哺乳動物一條X染色體異染色質化(失活),只有一條X染色體具有活性,使雌雄動物雖然X染色體數目不同但基因產物的劑量是平衡的;另一種是X染色質的轉錄速率不同,假使蠅雌性細胞中兩條X染色體都有活性,但它們的轉錄速率低于雄性細胞X染色體的轉錄速率。

1949年M.L.Barr等研究發(fā)現雌貓神經元細胞核膜內有凝縮的深染小體,而雄性個體細胞中則沒有,這一結構被稱為巴氏小體(Barrbody)。進一步研究發(fā)現:所有哺乳類雌體細胞中都可以見到這一結構。巴氏小體是由雌性哺乳動物體細胞中X染色質隨機失活形成的,在間期細胞核中呈異固縮狀態(tài)(染色質高度螺旋化),貼近于核膜邊緣的染色小體。

萊昂假說(Lyonhypothesis)

1961年,MaryLyon提出了說明哺乳動物劑量補償效應和形成巴氏小體的X染色體失活的假說。

主要內容包括:

①哺乳動物雌性個體兩條X染色體的其中一條在受精后失活;

②兩條X染色體中哪一條失活是隨機的;在同一哺乳動物的體細胞中,有些父源X染色體失活,有些為母源失活.

③失活在胚胎早期發(fā)生(人類在胚胎發(fā)育16天時),某一個細胞的X染色體一旦失活,這個細胞的所有后代細胞中該X染色體均處于失活狀態(tài)。當生殖細胞形成時,失活的染色體可恢復.

④雜合體雌性在伴性基因的作用上是嵌合體,即某些細胞中來自父方的伴性基因表達,某些細胞中來自母方的伴性基因表達,這兩種細胞隨機鑲嵌存在。

1

試驗證據:1)玳瑁貓毛皮上的黑色和黃色班塊—XOXo2)人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活性測定GdA/GdB

圖1取自一個有AB表型的G-6-PD性質的電泳圖譜(0:克隆化之前的一份培養(yǎng)物,顯示AB帶;B:慢帶僅在克隆1,2,4,5,8,9中顯示;A:快帶在克隆3,6,7中顯示。)

X染色質的失活只是部分失活,依舊有部分基因具有轉錄活性,目前已知的大約有十幾個基因有活性。若失活X染色質為完全失活,則XXY(Klinefelter’ssyndrome)及XO(Turner’ssyndrome)型應表現正常。

Barr小體的數目=n-1(n為X染色體數目)正常女人的體細胞間期核中Barr小體為1;正常男人的體細胞間期核中Barr小體為0;XXX女人的體細胞間期核中Barr小體為2;XXXX女人的體細胞間期核中Barr小體為3。

常染色質:折疊程度低,處于伸展狀態(tài),染色時著色淺。DNA主要是單一序列和中度重復序列。處于常染色質狀態(tài)是基因轉錄的必要條件。

組成型異染色質:除復制期外,均處于凝縮狀態(tài),處于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區(qū)、端粒、隨體等。具有明顯的遺傳惰性,不轉錄也不編碼蛋白,異染色質折疊程度高,處于凝縮狀態(tài)。

兼性異染色質:指某些細胞或某一發(fā)育階段,原來的常染色質凝縮失去基因轉錄活性而成。失活的X染色質在受精后可以被活化變?yōu)槌H旧|。

巴氏小體

X-染色質的形態(tài)特征及所在部位:X-染色質的形態(tài)表現為一結構致密的濃染小體;輪廓明白;大小1~1.5μm;常附著于核膜邊緣或靠近內側;形狀為凸形,三角形,卵形,短棒及雙球形等。正常女性口腔黏膜細胞中出現率:30~50%。三、試驗材料:

1.器材: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牙簽等。2.試劑:硫堇染液,1MHCl,蒸餾水、生理鹽水。3.材料:口腔上皮細胞或頭發(fā)毛囊細胞。

口腔上皮細胞個體較大,簡單觀測,但是簡單污染細菌等雜質。頭發(fā)毛囊細胞個體稍小,觀測稍顯困難,優(yōu)點是不受細菌污染。

四、試驗步驟:

1.取口腔上皮細胞或毛囊細胞并涂于清白的載玻片上,自然枯燥5-10min;2.1MHCl水解3-5min;3.水洗3次,每次1min;4.硫堇染色20min;

5.水洗去染料,顯微鏡觀測;

2

6.若染色過深或有大量染料結晶,可用95%乙醇分色3-5sec,水洗去酒精,

鏡檢。

五、試驗結果:

X染色質的識別方法:一般位于核膜內側緣,形狀多樣,多為半圓形或三角形。

六、試驗分析與探討:

1.刮口腔上皮細胞前要漱口,以減少細菌的影響。2.水解之前要等樣品稍微枯燥,以免樣品被沖走。

3.染色時間不要太長,否則核質著色深,X染色質體不易區(qū)分。一旦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