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零碳數據中心創建與評價技術規范_第1頁
2022零碳數據中心創建與評價技術規范_第2頁
2022零碳數據中心創建與評價技術規范_第3頁
2022零碳數據中心創建與評價技術規范_第4頁
2022零碳數據中心創建與評價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零碳數據中心創建與評價技術規范目次前言 II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基本要求 2創建原則 3創建措施 3規劃設計 3運行管理 3拆除與回收利用 4碳抵消 4評價體系 4評價指標 4計算方法 5評價流程 5準備階段 5實施階段 5評價階段 6評價結果 6附錄零碳數據中心創建評價流程圖 7參考文獻 8IPAGEPAGE8零碳數據中心創建與評價技術規范范圍本文件規定了零碳數據中心創建與評價的基本要求、創建原則、創建措施、評價體系以及評價流程。本文件適用于具備較好低碳發展基礎的數據中心開展零碳創建提升以及評價工作。規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50378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878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DB31/652數據中心能源消耗限額DB31/T1217數據中心節能運行管理規范DB31/T1242數據中心節能設計規范DB31/T1302數據中心能耗在線監測技術規范DB31/T1309數據中心節能改造技術規范術語和定義GB/T32150、DB31/652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溫室氣體greenhousegas大氣層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類活動產生的能夠吸收和散發由地球表面、大氣層和云層2(C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及三氟化氮(NF3)。【來源:GB/T32150-2015,3.1修改】3.2二氧化碳當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各種溫室氣體對溫室效應的增強的貢獻,折算為二氧化碳當量。【來源:GB/T32150-2015,3.16修改】3.3碳匯carbonsink并將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和機制。3.4綠色電力greenelectricity通過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或核能轉換而成的碳排放為零或近零的電能。3.5綠證GECsgreenelectricitycertificate通過電力交易中心購買的經過認證的風電、光伏發電等綠色電力核銷證明,或國際認可APXTIGR和I-REC提供的綠色電力核銷認證證明。3.6核證減排量CER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經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或SDM)以及其他減排機制認證的可以進入碳交易市場的碳減排量。3.7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chinese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溫室氣體減排項目按照有關技術標準和認定程序確認減排量化效果后,由政府部門或其授權機構認證的碳減排指標。3.8碳抵消carbonoffset用核算邊界范圍內CCUS或核算邊界以外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的減少量以及碳匯,來補償或抵消邊界內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過程。3.9零碳數據中心zero-carbondatacenter數據中心溫室氣體核算邊界內,在一定時間(通常以年度為單位)內產生的所有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扣除綠色電力和綠證量,按照二氧化碳當量計算),在盡可能自身減排的基礎上,剩余部分排放量被CCUS或核算邊界外相應數量的碳匯、CCER等方式完全抵消。3.10綜合電能利用效率CPUEcomprehensivepowerusageeffectiveness統計期內在PUEEE基礎上,綜合考慮數據中心重要性、技術創新與應用、對外供能、利用工業廢棄能源等因素,對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進行調整后的值。【來源:DB31/652,3.7】基本要求棟建筑物,包括主機房、輔助區、支持區和行政管理區等。無國家明令淘汰的工藝和設備,通用設備達到二級及以上能效。創建原則核算方法學以及數據來源。創建措施規劃設計50878二星及以上標準建設。應充分利用符合規范要求的既有建筑結構體與設施資源,采用模塊化、預制裝配化建設方法,減少重復建設、翻新改造等,進行低碳建設。ICTIT1242選用適宜的制冷技術、自然冷源利用、供配電設備節能等節能降碳技術,并鼓勵技術創新。應選用綠色數據中心先進適用技術產品。應充分利用資源稟賦,使用一種或多種可再生能源。應與周邊冷、熱源及熱需求點充分溝通,在設計中優化冷卻系統方案實現免費冷、熱量的綜合優化利用。運行管理1217、13091302要求,并根據能耗監測數據的積累及時掌握碳排放現狀,采取針對性的技術措施不斷進行能效優化,推動數據中心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節能改造時,更新的通用設備宜達到一級能效。0較低的產品。宜通過ICT應提高設備的上架率、負載率。應結合節能改造,充分利用屋頂、建筑外立面、車棚等區域建設光伏發電系統。拆除與回收利用應遵循“非必要不實施拆除”的原則。所拆除的冷卻系統、供配電系統部件應充分實現利舊,無法利舊的設備材料由專業回收公司實現回收。碳抵消邊界內自主開發項目抵消項目;邊界內建設的可再生能源項目上網電量。邊界外自主建設項目抵消a)邊界外自主開發減碳項目所產生的經核證的減排量;b)邊界外自主建設經核證的碳匯;c)邊界外建設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項目。邊界外購買的碳減排量抵消購買綠電或綠證,僅用于抵消企業用電量產生的碳排放。CCER,優先選擇林業碳匯類項目及本地區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購買政府備案或者認可的碳普惠項目減排量,優先選擇本地區抵消產品;d)購買政府核證節能項目碳減排量,優先選擇本地區節能項目;購買全國或區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碳配額;購買國際核證減排量項目。評價體系評價指標零碳數據中心評價指標由約束性指標和引導性指標組成。表1零碳數據中心評價指標指標類型零碳數據中心(創建型)指標要求零碳數據中心指標要求碳抵消比例Cdc約束性60%100%綜合電能利用效率CPUE約束性≤1.30≤1.28可再生能源約束性Xr≥0.005%Xr≥0.01%且滿足建筑可被利用屋面安裝光伏的面積比例不低于50%模塊化、預制裝配化建設引導性6選26選3高算效設備、算力共享系統引導性錯峰蓄冷引導性峰谷蓄電引導性余熱利用引導性液冷引導性注:Xr為統計期內可再生能源累計發電量與總用電量的比例。計算方法Cdc計算公式:式中:Cdc——數據中心碳抵消比例;Cmo——數據中心運行階段能源消耗產生的碳排放,能源消耗包括電力(扣除綠電、綠證)、燃氣、燃油等;Cco——數據中心碳抵消量;Chs——數據中心輸出且被利用的熱力所對應的碳排放。652中的方法測定。評價流程準備階段提出創建計劃數據中心作為創建主體,提出創建評價計劃,并準備創建評價材料;數據中心委托有能力的第三方評價機構開展零碳數據中心創建評價工作。確定核算邊界確定數據中心受評區域邊界;根據國家和地方碳排放核算標準政策文件明確碳排放核算和報告范圍。評估零碳發展現狀a)梳理數據中心零碳創建提升的基礎條件、要素、組織等;b)分析數據中心零碳創建面臨的問題與困難;c)評估數據中心所處的零碳發展現狀水平。實施階段制定零碳創建方案a)數據中心根據零碳發展現狀,設定合理的零碳創建目標,確定可行的創建路徑;b)數據中心制定合理可行的創建方案。實施零碳創建策略CCUSICT實施邊界外自主建設項目。在邊界外自主開發減碳項目,自主建設經核證的碳匯,實施邊界外購買碳減排量。購買綠電或綠證,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產生的CCER,政府備案或者認可的碳普惠項目減排量,政府核證節能項目碳減排量,全國或區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碳配額,國際核證項目減排量等。評價階段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第三方評價機構根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相關指南要求,核算并編寫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至少應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核算邊界及范圍、排放源的類型和數量,以及涵蓋的時間。采用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指南應按以下優先順序:地方溫室氣體核算和報告要求相關標準;國家發布的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c)編制創建評價報告,至少包括以下內容:a)數據中心基本情況及減排承諾;數據中心溫室氣體核算邊界及范圍、排放量、數據要求及來源;實現零碳排放的規劃目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