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時間:TIME\@"yyyy'年'M'月'd'日'"2022年3月29日學海無涯頁碼:第1-頁共1頁“非遺”蘇尼舞的功能與特點探究本文的研究對象“蘇尼舞”于2022年被列入涼山州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于蘇尼舞的道具獨具特色,需手持羊皮鼓,所以也有人稱之為“皮鼓舞”。它產生于原始時代的經濟基礎,是蒙昧時期獲取的抗衡于自然和鬼魂的精神力量,支撐著人們走過漫長的歷史歲月。本研究通過田野調查法與文獻研究法,對該舞蹈的表演要素及其功能和藝術特點進行剖析,探究該舞蹈本體所折射出的文化底蘊,挖掘其獨特的藝術價值,為豐富民間傳統舞蹈的理論研究同時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一、理論性背景
(一)蘇尼舞的概述
1、蘇尼舞的歷史淵源
涼山彝族的原始文化是離不開巫文化的影響的。在彝族古老的文化傳統中,巫文化的印記不可避免的深刻烙印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1)蘇尼舞的起源
蘇尼舞來源于蘇尼這一彝族民間傳統角色。在關于彝族蘇尼眾多傳說中,有學者認為:“畢摩是直接起源于上古的蘇尼(薩滿)。蘇尼最早產生于母系氏族社會”。“上古時期的蘇尼與后來出現的畢摩是相通的”1。彝文古籍《獰獵祭祀經》2記載彝族母系時代的獰獵祭祀祭司為女性,被稱之為“姆”,傳說蘇尼是君長的舞師演變的。
(2)蘇尼舞的發展歷程
雖然歷史古籍中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追溯中國遠古時期的歷史,可以得知涼山彝族作為曲涅和古候的后代,在四川涼山地區已經生活了2000多年,在這期間經歷了歷史發展的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分別是原始、奴隸和封建社會階段。
根據彝族的經典《祭請地神經》3中發現蘇尼早在遠古時期就有所記載,著名的彝族民間文學家阿魯斯基曾說,彝族的蘇尼舞或起源于原始狩獵時期,在當時或許還沒有存在系統完整的祭祀活動,蘇尼舞中的皮鼓只是用于驅趕獵物和狩獵成功,后來蘇尼舞才被逐漸被賦予了宗教含義。
到了奴隸制和封建社會時期,由于涼山彝族在我國未解放前一直處于奴隸制的社會形態,并且因為人們生活生產方式產生了變化,所以彝族的宗教傳統和祭祀儀式被豐富、完整和保留了下來。
2、蘇尼舞的發展現狀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涼山彝族蘇尼舞及其歷史悠久的習俗和巫文化傳統,將可能會面臨逐漸淡化的境地。幾乎除了專家、學者外,巫文化、宗教、蘇尼、蘇尼舞等名詞對現今的人們來說其實是不太熟悉并且較為生僻的,而我們似乎也只有在當地才能欣賞到這樣獨特且富有民族氣息的舞蹈。
由于涼山彝族現存的蘇尼都年事已高,蘇尼舞這樣復雜而又包含許多雜技的舞蹈對于他們來說已經很難再現,而年輕人似乎也不太愿意去學習這樣帶有明顯封建色彩的舞蹈。所以,這樣散發著濃郁巫文化傳統的彝族民間遺存舞蹈的巫性形象系統,在面對現今社會的發展現狀也許只能成為現代人們純粹的審美和欣賞的藝術形式。
二、蘇尼舞的表演要素
(一)動作形態及基本動律
涼山彝族因其獨特的宗教歷史背景,造就了其舞蹈的特殊魅力,其中包含了涼山彝族人民對神明的敬畏和對生活美好的希望,這些都體現在蘇尼的儀式當中。
在蘇尼開始作法時,先是盤腿坐在地面上,雙腿上下不停的顫動,左手持鼓,右手握著鼓槌,先是輕搖鼓身,節奏較為平緩,大多為2/4節拍型,反復一段后,蘇尼開始念誦詞,呼喚神靈附身,這時的蘇尼微微閉著眼,雙腿的顫動由慢轉快,延至全身,鼓點也逐漸加快,如此反復。接著,蘇尼開始占卜或驅邪。在得到“神明的旨意”后,蘇尼便站起身,這時鼓點節拍會隨著所做法事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變化。接著蘇尼開始舞動,他們不停的搖晃全身,搖動臀部、肩部、頭部,并伴隨不同節奏的敲擊鼓面發出的鼓聲而起舞,面部表情也時有變化。
蘇尼在做不同法事時有不同的表演,其動作形態也各有不同,但動作大多是根據生活情境而產生的,由于蘇尼的的傳承并非師生相受,所以每位蘇尼在作法時的舞蹈動作和鼓點節拍也各有不同,筆者對所獲影像資料和文獻做了粗略的統計,總結出涼山彝族蘇尼舞的主要動律有:腿部顫動、全身抖動、搖晃雙肩、臀部、頭部、腰部等。
(二)道具運用
羊皮鼓是蘇尼巫舞儀式中的主要道具,形制為圓形,雙面均繃有羊皮制成的鼓皮,另配有用柏枝彎曲而成的鼓槌。在蘇尼的儀式中,羊皮鼓作為蘇尼向神靈溝通的媒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梢哉f沒有羊皮鼓,就沒有蘇尼的舞蹈,因為在巫舞儀式的進行中無論是動作、節奏還是音樂都需要用到羊皮鼓,它是使蘇尼與神明融為一體的道具。
儀式的開始,蘇尼(或嫫尼,女性巫師)盤腿坐在火塘的旁邊,盤坐的雙腿不停的上下顫動,左手拿著羊皮鼓,右手握著鼓槌,搖晃或輕擊羊皮鼓,鼓點由“沙沙、沙沙”變為“嘭沙沙、嘭沙沙”,蘇尼的身體跟隨鼓點晃動,給人一種仿佛神明已經附身的感覺。
當念、唱誦詞到一定時候,所邀神明已顯現,蘇尼開始作法(一般是占卜或驅邪),他們站起身,全身抖動地左右甩頭,在神明附身下的他們伴隨著“嘭、嘭、嘭”的鼓點開始舞蹈,在儀式的場所(儀式分室內室外)里前后左右搖步擊鼓,弓身向里擊鼓,反復的敲擊羊皮鼓的正反兩面,不停的旋轉敲擊鼓,隨著鼓點的節奏改變舞姿。
在整個過程中,蘇尼需要根據不同的需要和當時的感受,在動作上有一定程度的即興發揮,并沒有固定統一的安排。
(三)特殊絕技
彝族的蘇尼舞除了常見的全身抖動、搖晃雙肩、臀部、頭部、腰部;不同方向的錯步、踏步;花式的跳、轉、翻身;頭頂鼓轉、搖鼓轉跳、屈身割打等等,還有許多的特殊絕技。據蘇尼們說,在神靈的庇佑下,哪怕是這樣危險的技巧也不會令他們受傷。雖然我們明白這樣的說法是不科學的,但是我相信蘇尼們知道只有這樣華麗驚險的巫術絕技,才能達到最好的表演效果,也正是這些強烈的動作技巧,刺激了人們的感官,才得以吸引更多的觀眾,而這些超乎常人所能達到的技術更讓彝族人民認為他們是真正能與神明溝通的“橋梁”。
三、蘇尼舞的功能
(一)蘇尼舞的社會功能
涼山彝族地區在歷史中很長一段時間都實施的是土司制度,在統治階級的殘酷壓制下導致等級觀念在當時的人們心中根深蒂固,這一點在蘇尼舞的儀式中也有所體現(蘇尼與畢摩在當時代表不同的社會地位,畢摩屬于上層,蘇尼屬于下層)。
蘇尼通過敲擊皮鼓,跳巫舞娛神等方式來向神明傳達人們的訴求和愿望,而人們也通過這樣的宗教儀式來得到內心的滿足,這不僅是遠古時期人們對物質生活需求的精神反映,更是一種社會現象和社會文化,這樣一種對信仰的崇拜在當時的社會現狀和系統中,對整個群體起到了組合、調整和統一的整合功能;并且在儀式中人們不僅能夠互相交流,還能夠與大自然產生溝通,這為人們保持相互的關系起到了一個交流功能;彝族人民世代更替,但是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在時間的長河中一代一代的傳遞下來,后人在對蘇尼舞的理解和領悟中不斷發展出更具造型藝術和技術水平的表演,使得蘇尼舞具備了繼承與發展的社會功能。
(二)蘇尼舞的情感功能
蘇尼之所以要通過使用復雜而變化多樣的舞蹈和音樂(擊鼓唱誦)作為手段來進行祭祀或其他活動的原因,正如《比較音樂學——異國文化的音樂》該書中所提到的:“首先是通過迷狂狀態中的巫術性行為與驅趕病魔,他采用的主要手段是舞蹈……和有律動的歌唱……,這些在巫術祭祀活動中起著一種特殊的無與倫比的作用”。
蘇尼舞在人們表面看來是驅除邪惡崇拜神明的行為,但其實是體現了其中彝族人民期望通過這種行為來表現自己渴望通過外力來得到幫助和保護的愿望,這一愿望特別是體現在那些幾乎超出儀式本身外的雜技和特技表演上。
蘇尼在儀式上精彩紛呈的舞蹈,各種技術技巧,夸張的表情動作,其表演無疑是體現了其取悅神明、驅趕邪惡、治病救人的目的。雖然筆者認為蘇尼舞中所涵蓋的雜技和特技表演,就其本身來說,娛人的效果相較其娛神的效果其實是更加強烈的。因為除了病人及其家屬以外,觀看儀式的人其實更容易被蘇尼高難度的技巧、復雜的舞姿、刺激的表演所吸引,但是彝族人民通過舞蹈這一藝術形式,將生活中的種種理想、對萬物有靈的信仰等眾多的元素都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并且在矇昧的歷史時期作為人們的一種精神力量,經過漫長的歷史沉淀,已經成為一種散發著獨特魅力的藝術種類。
四、蘇尼舞的特點
蘇尼舞對于涼山彝族人民來說,是歷史文化的一組成部分,自遠古時期就存在的彝族先民歷經滄桑的歷史才誕生出來這一綜合藝術形式,蘇尼舞的誕生代表了涼山彝族人民的審美取向、審美意識,這其中不僅包含了涼山彝族人民的古老傳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觀念,更是巫文化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同時也具備較高的技術以及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特征。綜上所述,筆者將從三個方面來論述蘇尼舞的特點:
(一)表演形式特點
“巫能歌舞”,“鼓能通神”,這是巫的箴言。原始的祭祀手段大概分為兩種:物質獻祭和精神獻祭,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達到娛神的目的。而在宗教與藝術的碰撞中,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巫文化與舞蹈藝術相結合,產生了如彝族蘇尼舞這樣的綜合藝術形式,同時達到了既能夠娛神又能夠娛人的目的。
蘇尼在儀式過程中所使用的繁復的舞蹈動作和多變的音樂節奏,無一不體現出了他高超的技藝。在儀式時蘇尼對場景的演繹、對表情的控制、對動律的掌握,包括眾多特殊技巧都是常人無法模仿的,也只有這樣華麗驚險的巫術絕技,才能達到最好的表演效果,也正是這些強烈的動作技巧,刺激了人們的感官,才得以吸引更多的觀眾,并且讓人們相信他們是真正能“通靈”的存在。
(二)動作形態特點
蘇尼在做不同法事時有不同的表演,其動作形態也各有不同,但動作大多是根據生活情境而產生的,每位蘇尼在作法時的舞蹈動作和鼓點節拍各有不同,但舞蹈動作幾乎貫穿于整個儀式當中。除了身體上的顫動、抖動之外,舞蹈的步伐也需要隨鼓點的快慢強弱而變化,同時動作形態也要根據羊皮鼓的運動方向有高低的起伏,所以蘇尼在不同儀式中會根據情景變換而選擇不同的動作來表現舞蹈。
(三)道具服飾特點
彝族人民崇拜鷹虎圖騰,這一點在彝族蘇尼舞的舞蹈服飾圖案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之所以崇拜鷹圖騰,是因為作為鷹后代的阿魯為彝族人民作出了較大貢獻,在《支格阿魯》中對此有解釋;而之所以崇拜虎的圖騰,是因為彝族人民認為老虎是支撐天地的脊梁。彝族圖騰崇拜的服飾特點也可以在羊皮鼓中找到“身影”,在羊皮鼓的木柄中段通常會雕刻鷹的圖案,這也意味著蘇尼在作法時會收到鷹的助力,進而能夠大幅度增強蘇尼的法力。
五、蘇尼舞的文化內涵及藝術價值
(一)蘇尼舞的文化內涵
蘇尼舞作為彝族人民對神明崇拜、對原始信仰的自然崇拜的產物,其背后的文化內涵是十分豐富的。
蘇尼作為祭司,被人們視為是神明的代言人,他的存在是代表了彝族人民信仰的化身;蘇尼在儀式中使用的道具羊皮鼓,是該族群在物質文明創造時期的產物,代表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蘇尼的宗教祭祀儀式,作為彝族人民對物質生活需求的精神的載體;蘇尼舞,作為彝族傳統宗教文化與藝術的綜合形式,代表的是在原始宗教影響下的風俗習慣。
以上的所有元素組合起來就構成了蘇尼舞背后所隱藏的文化內涵,它們將原始宗教和生產生活中所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集體意識等等融合到了蘇尼舞這一藝術表演中來,是彝族人民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二)蘇尼舞的藝術價值
藝術價值主要是指一件藝術品所代表的的藝術個性,風格。其所反映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越高,其價值就越高。筆者將所獲文獻資料進行總結,對涼山彝族蘇尼舞的藝術價值作以下分析:
1、地域性:我國彝族地區,由于歷史和社會發展以及地理分割,支系繁多等諸多因素,不僅形成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在文化形態上也是風采各異,形式有別。在彝族舞蹈的七大類中,都沒有“羊皮鼓舞”,鼓舞中只有銅鼓舞、大鼓舞、花鼓舞,與羊皮鼓屬于不同種類,涼山蘇尼羊皮鼓舞實屬獨有。
2、民族性:涼山彝族蘇尼舞不僅在舞姿、造型的藝術性和表演水平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在精神文化內涵方面更是不劣于其他民族的舞蹈。如果我們將蘇尼舞中所隱含的封建迷信色彩取出,就不難看出這其實就是古老的彝族先民們智慧和藝術的寶貴結晶,是歷經了千百年來歷史洗滌后沉淀下來的彝族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彝族人民不斷創造和傳承的民間藝術瑰寶。
結論
筆者在研究過程中對涼山彝族畢摩、蘇尼文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查研究,從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裝箱運輸合同樣本
- 分包單位的合同范本
- 代理銷售中介合同范本
- 農民集資建房合同范本
- 弘揚中華優良傳統文化過中國人自己的傳統節日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 做好班主任 做一名有智慧的班主任 校園廉潔 14
- 2025家庭居室設計施工一體化合同
- 2025機電安裝工程合同乙種本范本
- 2025YY年房屋租賃合同協議
- 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湖南師范大學
- 第四課 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課件-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 2025年鄭州黃河護理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考試題庫帶答案
- (完整版)特殊教育與隨班就讀
- 旋流風口RA-N3選型計算表格
- 《VB程序結構基礎》課件教程
- 個人房屋租賃合同標準版范本
- DBJ50-T-157-202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現場從業人員配備標準
- 2024年中考模擬試卷地理(湖北卷)
- 沙塘灣二級漁港防波堤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長春醫學高等??茖W校
- 慢腎風中醫辨證施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