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年注冊電氣工程師考試試卷-供配電262022年注冊電氣工程師考試試卷-供配電26
單項選擇題
1.采用多根引下線時,裝設()宜在各引下線上距地面0.3~1.8m范圍之間。[1分]
A.斷接卡
B.計量卡
C.絕緣卡
D.計時卡
2.IT系統,選擇220/380V三相系統中的電涌保護器時,其最大持續運行電壓U。不應小于()。(注:U為線間電壓)[1分]
A.1.0U
B.1.15U
C.1.3U
D.1.5U
3.具有()爆炸危險環境的建筑物,為防止雷電波浸入,低壓架空線路應改換一段埋地金屬鎧裝電纜或護套電纜,穿鋼管直接埋地引入線長度應大于15m。[1分]
A.1區或10區
B.2區或11區
C.3區或12區
D.4區或15區
4.年平均雷暴日大于()天,但不超過60天的地區稱為高雷區。[1分]
A.30
B.40
C.50
D.60
5.某國家級會堂,所處土壤的電阻率ρ為()Ω?m,為防止雷電波侵入,低壓架空線路應改換一段埋地金屬鎧裝電纜或護套電纜,穿鋼管直接埋地引入線長度不應小于30m。[1分]
A.180
B.150
C.200
D.400
6.露天裝設有爆炸危險的鋼封閉氣罐和工藝裝置,當其壁厚不小于()時,一般不裝接閃器,但應接地。[1分]
A.3mm
B.4mm
C.5mm
D.6mm
7.中波發射塔機房內,高頻接地母線采用()的紫銅帶。[1分]
A.2.5mm
B.1.5mm
C.1.0mm
D.0.5mm
8.下列屬于一類防雷建筑物的是()。[1分]
A.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建筑物
B.大型博展建筑、特大型火車站、國際級通訊樞紐
C.具有1區爆炸危險環境的建筑物
D.具有2區或11區爆炸危險環境的建筑物
9.不同樓層的綜合布線系統設備間或不同雷電防護區的配線交接間應設置局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樓層配線柜的接地線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6m㎡。[1分]
A.銅導線
B.絕緣銅導線
C.鋁導線
D.絕緣鋁導線
10.下列屬于三類防雷建筑物的是()。[1分]
A.制造、使用或貯存炸藥、火藥、起爆藥等大量爆炸物質的建筑物因電火花而引起爆炸,會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的
B.預計雷擊次數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級辦公樓及其他重要或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C.預計雷擊次數不少于0.06次/a的部、省級辦公樓或人員密集公共建筑
D.國家級會堂、大型博展建筑
11.架空避雷線中點的弧垂在無法確定弧垂的情況下,當等高支柱間的距離小于()時,宜采用2m。[1分]
A.120m
B.333m
C.168m
D.120m
12.35kV及以下()架設避雷線。[1分]
B.一般不沿全長
C.一般沿全長
D.可以
13.位于某城市江邊的住宅樓,城市的雷暴日數為56.4d/a,建筑物高80m,長98m,寬50m,則該建筑物為()建筑物。[1分]
A.一類防雷
B.二類防雷
C.三類防雷
D.四類防雷
14.當土壤電阻率ρ()3000Ω?m時,在防雷的接地裝置同其他接地裝置和進出建筑物的管道相連的情況下,防雷的接地裝置可不計及摟地電阻值。[1分]
A.不大于
B.大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15.()以下的避雷針,當采用圓鋼時,其半徑不應小于6mm。[1分]
A.5m
B.1m
C.3m
D.2m
16.關于第二類防雷建筑物上裝設的避雷網的網格,下列正確的是()。[1分]
A.不小于5m×5m或不小于6m×4m
B.不小于10m×10m或不小于12m×8m
C.不小于15m×15m或不小于18m×12m
D.不小于20m×20m或不小于24m×16m
17.下列屬于工頻過電壓的是()。[1分]
A.切除空載線路引起的過電壓
B.切除空載變壓器的過電壓
C.電弧接地過電壓
D.系統不對稱短路時的電壓升高
18.關于防雷引下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1分]
A.引下線采用扁鋼,扁鋼截面應大于100m㎡,其厚度應大于4m㎡
B.引下線采用圓鋼,圓鋼直徑應大于10m㎡
C.當煙囪上的引下線采用圓鋼,其直徑應大于10mm
D.二類防雷建筑每根引下線的沖擊電阻不應大于10Ω
19.按防雷裝置的(),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的雷電防護等級可劃分為A、B、C、D四級。[1分]
A.保護程度
B.攔截效率
C.雷擊風睦
D.保護范圍
20.低壓系統中,電氣設備的()分為四類。[1分]
A.安監設備
B.攔截設備
C.中轉設備
D.耐沖擊設備
21.引下線優先采用圓鋼,圓鋼直徑不應小于()。[1分]
A.4mm
B.8mm
C.12mm
D.16mm
22.0.4~35kV配電變壓器()保護。[1分]
A.宜在低壓側裝設一組閥式避雷器或擊穿熔斷器
B.應裝設閥式避雷器
C.應在帶電側裝設閥式避雷器,其接地線應與柱上斷路器等的金屬外殼連接,且接地電阻應不超過15Ω
D.高壓側均應裝設閥式避雷器
23.()防雷建筑每根引下線的沖擊電阻不應大于10Ω。[1分]
A.一類
B.二類
C.三類
D.一類和三類
24.當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類防雷建筑物時,第一、二類防雷建筑物的面積之和小于建筑物總面積的()且不可能遭直接雷擊時,該建筑物可確定為第三類防雷建筑物,但對其中的第一、二類防雷建筑物的防雷電感應和防雷電波侵入,應采取各自類別的防雷措施。[1分]
A.10%
B.20%
C.30%
D.40%
25.架空避雷線和避雷網宜采用截面不小于35m㎡的()。[1分]
A.鍍鈦鋼絞線
B.鍍鋅鋼絞線
C.鍍鎳鋼絞線
D.鍍鐳鋼絞線
26.安裝在LPZOA區或LPZOB區與LPZ1區交界面處的第一級SPD,應安裝符合IEC61643-1所規定的()分類試驗產品。[1分]
A.Ⅰ級
B.Ⅱ級
C.Ⅲ級
D.Ⅳ級
27.某城市一住宅樓,位于市郊曠野處,周圍無其他建筑物和構造物,該建筑物高60m,長78m,寬68m,城市的雷暴日數為46.6d/a,則該建筑物確定為()防雷建筑物。[1分]
A.一類
B.二類
C.三類
D.四類
28.二類防雷建筑物當不共用、不相連時,兩者間在地中的距離應符合(),但應不小于2m。[1分]
A.Se2≥0.5kcRi
B.Se2≥0.3kcRi
C.Se2≥0.2kcRi
D.Se2≥0.1kcRi
29.當在線路上多處安裝SPD且無準確數據時,電壓開關型SPD與限壓型SPD之間的線路長度不宜小于()。[1分]
A.20m
B.15m
C.10m
D.5m
30.某城市中心省級辦公樓,該建筑物高125m,長70m,寬60m,城市的雷暴日數為9.3d/a,則該建筑物確定為()防雷建筑物。[1分]
A.一類
B.二類
C.三類
D.四類
31.SPD的標稱放電電流不宜小于()。[1分]
A.10/350μs,5kA
B.10/350μs,3kA
C.8/20μs,5kA
D.8/20μs,3kA
32.屋頂上永久性金屬物宜作為接閃器,但其各部件之間均應連成電氣通路,鋼管、鋼罐的壁厚不小于()。[1分]
A.1.5mm
B.2.5mm
C.5mm
D.10mm
33.當()防雷建筑物高于45m時,尚應采取防側擊雷和等電位的保護措施。[1分]
A.一類
B.三類
C.二類
D.四類
34.()防雷建筑,防止雷電流流經引下線和接地裝置時產生的高電位對附近金屬物或電氣線路的反擊,建筑物內的設備、管道,構架等主要金屬物,應就近接至防直擊雷接地裝置或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裝置上,可不另設接地裝置。[1分]
A.一類
B.二類
C.三類
D.一類或三類
35.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防直擊雷的措施中,架空避雷網的網格尺寸應不大于()。[1分]
A.5m×5m或6m×4m
B.8m×8m或10m×6m
C.10m×10m或12m×9m
D.15m×15m或15m×12m
36.系統標稱電壓為()的變壓器,內,外絕緣(干試與濕試)短時(1min)工頻耐受電壓(有效值)為30/35kV。[1分]
A.5kV
B.8kV
C.10kV
D.20kV
37.引下線應沿建筑物外墻明敷,并經最短路徑接地;建筑藝術要求較高者可暗敷,但其圓鋼直徑應不小于()。[1分]
A.20mm
B.15mm
C.10mm
D.5mm
38.采用避雷環的煙囪,其圓鋼直徑不應小于()。[1分]
A.30mm
B.24mm
C.12mm
D.8mm
39.()分區的主要特點是“區內的各物體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選滾球半徑對應的雷電流直接雷擊,但本區內的電磁場強度設有衰減”。[1分]
A.LPZOA區
B.LPZOB區
C.LPZ1區
D.LPZn+1后續防雷區
40.諧振過電壓也可稱為()過電壓。[1分]
A.線性諧振
B.參數諧振
C.鐵磁諧振
D.共振
41.第一類防雷建筑物滾球半徑hr為()。[1分]
A.15m
B.30m
C.45m
D.60m
42.材料為鐵,內部金屬裝置與等電位連接帶之間的連接導體,流過小于()總雷電流的等電位連接導體時,連接導體的最小截面為16m㎡。[1分]
A.21%
B.25%
C.52%
D.50%
43.當采用S型等電位連接網絡時,信息系統的所有金屬組件,除等電位連接點外,應與共用接地系統的各組件有大于()的絕緣。[1分]
A.15kV、1.2/50μs
B.10kV、1.2/50μs
C.15kV、1.5/50μs
D.10kV、1.5/50μs
44.材料為銅,等電位連接帶之間和等電位帶與接地裝置之間的連接導體,流過不小于25%總雷電流的等電位連接導體時,連接導體的最小截面為()。[1分]
A.48m㎡
B.32m㎡
C.16m㎡
D.8m㎡
45.某城市一辦公樓,位于市中心地帶,該建筑物高120m,長80m,寬60m,城市的雷暴日數為60.5d/a,則該建筑物確定為()防雷建筑物。[1分]
A.一類
B.一類
C.三類
D.二類或三類
46.架空金屬管道,在進出建筑物處,應與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相連。距離建筑物100m的管道,應每隔()左右接地一次,其沖擊接地電阻應不大于()。[1分]
A.15m,10Ω
B.25m,20Ω
C.15m,20Ω
D.25m,10Ω
47.屬于二類防雷建筑物的是()。[1分]
A.具有0區或10區爆炸危險環境的建筑物
B.大型博展建筑、特大型火車站、國際級通訊樞紐
C.具有1區爆炸危險環境的建筑物
D.預計雷擊次數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級辦公樓
48.下列各項,不屬于諧振過電壓的是()。[1分]
A.線性諧振
B.鐵磁諧振
C.參數諧振
D.工頻諧振
49.針長()采用焊接鋼管的避雷針,其直徑不應小于25mm。[1分]
A.0.1~0.5m
B.0.5~1m
C.1~2m
D.2~3m
50.飛機庫內爆炸火災危險區域僅屬局部區域,應按()防雷建筑物防感應雷擊,按()防雷建筑物防直接雷擊。[1分]
A.一類,二類
B.二類,二類
C.一類,三類
D.一類,三類
51.當第一類防雷建筑物的面積占建筑物總面積的()及以上時,該建筑物宜確定為第一類防雷建筑物。[1分]
A.90%
B.50%
C.30%
D.15%
52.進出三類防雷建筑物的架空金屬管道,在進出處應就近接到防雷或電氣裝置的接地裝置上或獨自接地,其沖擊接地電阻不宜大于()。[1分]
A.10Ω
B.15Ω
C.30Ω
D.45Ω
53.某城市一住宅樓,位于市中心地帶,該建筑物高120m,長80m,寬60m,城市的雷暴日數為15.6d/a,則該建筑物確定為()防雷建筑物。[1分]
A.一類
B.二類
C.三類
D.二類或三類
54.平行敷設的管道、構架和電纜金屬外皮等長金屬物,采用金屬線跨接,其凈距應小于()。[1分]
A.100mm
B.200mm
C.300mm
D.400mm
55.避雷針和避雷帶宜優先采用(),則其直徑不應小于10mm。[1分]
A.方鋼
B.圓鋼
C.合成鋼
D.扁鋼
56.人工垂直接地體的長度宜為();人工垂直接地體間的距離及人工水平接地體間的距離宜為()。[1分]
A.2m,4m
B.2.5m,5m
C.2m,5m
D.2.5m,5m
57.等電位連接帶之間和等電位連接帶與接地裝置之間的連接導體,流過大于或等于25%總雷電流的等電位連接導體材料為銅,最小截面積是()。[1分]
A.10m㎡
B.16m㎡
C.20m㎡
D.30m㎡
58.某城市中心省級辦公樓,該建筑物高140m,長80m,寬70m,城市的雷暴日數為34.2d/a,則該建筑物確定為()防雷建筑物。[1分]
A.一類
B.二類
C.三類
D.四類
59.天線塔防雷水平接地體應圍繞塔基做成閉合環形并與垂直接地體相連。接地體埋深應不小于()。[1分]
A.2㎡
B.1.5m
C.1.0m
D.0.5m
60.特級、甲級檔案館應為()防雷建筑物。[1分]
A.一級
B.二級
C.三級
D.四級
61.針長1~2m采用圓鋼的避雷針,其直徑不應小于()。[1分]
A.32mm
B.24mm
C.16mm
D.8mm
62.當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類防雷建筑物時,當第一類防雷建筑物的面積占建筑物總面積的30%以下,且第二類防雷建筑的面積占建筑物總面積的30%及以上時,或當這兩類防雷建筑的面積均小于建筑物總面積的30%,但面積之和又大于30%時,該建筑物宜確定為二類防雷建筑物,但對其中的一類防雷建筑物的防雷電感應和防雷電波侵入,應采用()防雷建筑物的保護措施。[1分]
A.一類
B.二類
C.三類
D.四類
63.當采用TN-C-S或()系統時,在N與PE線連接處,電涌保護器用3個。[1分]
A.SC-A-S
B.TN-A-C
C.TN-S
D.TN-V-S
64.在一般情況下,當線路上多處安裝SPD且無準確數據時,電壓開關型SPD與限壓型SPD之間線路長度不宜小于()。[1分]
A.4m
B.7m
C.8m
D.10m
65.當樹木高于建筑物且不在接閃器保護范圍之內時,樹木與建筑物之間的凈距應不小于()。[1分]
A.5m
B.10m
C.15m
D.20m
66.電氣裝置由架空線或含有架空線的線路供電,且當地雷電活動符合外界環境影響條件雷暴日數大于()時,應裝設大氣過電壓保護。[1分]
A.10日/年
B.15日/年
C.25日/年
D.30日/年
67.戶外氫氣管道在進出建筑物處,不同爆炸危險環境的邊界、管道分支處及直線段管道外()應設防靜電接地。[1分]
A.80~100m
B.20~50m
C.50~80m
D.50~100m
68.下列建筑物應確定為二類防雷建筑物的是()。[1分]
A.位于某城市江邊的住宅樓,城市的雷暴日數為37.6d/a,建筑物高80m,長98m,寬50m
B.具有1區爆炸危險環境的建筑物
C.一、二級港口客運站
D.某住宅樓位于城市郊區山坡下,該建筑物高30m,長50m,寬40m,城市的雷暴日數為56.4d/a
69.金屬屋面周邊每隔18~24m采用()一次。[1分]
A.引下線接地
B.引上線接地
C.防靜電接地
D.靜電接地
70.TT系統,選擇220/380V三相系統中的電涌保護器時,當SPD裝在剩余電流保護器負荷側,其最大持續運行電壓U不應小于()。(注:U。為低壓系統中,相線對中性線的標稱電壓)[1分]
A.1.25U。
B.1.45U。
C.1.55U。
D.1.75U。
71.在范圍Ⅰ,66kV及以下系統中,開斷空載線路斷路器發生重擊穿時的過電壓一般不超過()。[1分]
A.5.0P.u
B.3.5P.u
C.3.0P.u
D.1.5P.u
72.一類防雷建筑所處土壤的電阻率e為()Ω?m,為防止雷電波侵入,低壓電纜線路宜全長埋地敷設,當采用全長電纜有困難時,可采用鋼筋混凝土桿和鐵橫擔的架空線,并應使用一段金屬鎧裝電纜或護套電纜穿鋼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長度不應小于40m。[1分]
A.110
B.120
C.330
D.350
73.獨立避雷針、架空避雷線或架空避雷網應有獨立的接地裝置,每一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不宜大于()。[1分]
A.30Ω
B.20Ω
C.10Ω
D.5Ω
74.下列屬于三類防雷建筑物的是()。[1分]
A.位于某城市江邊的住宅樓,該建筑物高100m,長98m,寬50m,城市的雷暴日數為56.4d/a
B.某城市中心省級辦公樓,該建筑物高140m,長80m,寬70m,城市的雷暴日數為34.2d/a
C.某城市一住宅樓,位于市中心地帶,該建筑物高120m,長80m,寬60m,城市的雷暴日數為15.6d/a
D.某城市一住宅樓,位于市郊曠野處,周圍無其他建筑物和構造物,該建筑物高60m,長78m,寬68m,城市的雷暴日數為45.5d/a
75.若第一級SPD的電壓保護水平加上其兩端引線的感應電壓保護不了該配電盤內的設備,應在該盤內安裝第二級SPD,其標稱放電電流不宜小于()。[1分]
A.10/25μs10kA
B.10/25μs5kA
C.8/20μs10kA
D.8/20μs5kA
76.引下線采用扁鋼時,扁鋼截面不應小于(),其厚度不應小于()。[1分]
A.48m㎡,5mm
B.24m㎡,5mm
C.48m㎡,4mm
D.32m㎡,4mm
77.機房防雷在機房內應沿墻壁敷設環形,接地母線一般用()。[1分]
A.銅帶120m㎡×0.35m㎡
B.鍍鋅鋼板80mm×80mm,厚度大于10mm
C.鍍鋅角鋼4mm×4mm,長度大于1000mm
D.鍍鋅圓鋼直徑大于32mm,長度大于2000mm
78.材料為鐵,等電位連接帶之間和等電位帶與接地裝置之間的連接導體,流過大于或等于()總雷電流的等電位連接導體時,連接導體的最小截面為50m㎡。[1分]
A.2.5%
B.5%
C.15%
D.25%
79.穿過各防雷區界面的金屬物和系統,以及在一個防雷區內部的金屬物和系統均,應在界面處做符合要求的等電位連接。對于各類防雷建筑物,各種連接導體的截面,要求正確的是()。[1分]
A.材料為鐵,內部金屬裝置與等電位連接帶之間的連接導體,流過小于25%總雷電流的等電位連接導體時,連接導體的最小截面為25m㎡
B.材料為鋁,等電位連接帶之間和等電位帶與接地裝置之間的連接導體,流過大于或等于25%總雷電流的等電位連接導體時,連接導體的最小截面為50m㎡
C.銅AK鍍鋅鋼等電位連接帶的截面應大于100m㎡
D.材料為鐵,內部金屬裝置與等電位連接帶之間的連接導體,流過大于或等于25%總雷電流的等電位連接導體時,連接導體的最小截面為50m㎡
80.在高壓系統采用低電阻接地和供電變壓器外殼、低壓系統中性點合用同一接地裝置以及切斷短路的時間不大于()時,該過電壓可按1200V考慮。[1分]
A.5s
B.6s
C.5.6s
D.6.5s
81.對于一類防雷建筑,當樹木高于建筑物且不在接閃器保護范圍之內時,樹木與建筑物之間凈距不應小于()。[1分]
A.10m
B.8m
C.5m
D.3m
82.高度超過()的外墻上的欄桿、門窗等較大的金屬物需與防雷裝置相連。[1分]
A.90m
B.60m
C.45m
D.30
83.某城市一辦公建筑,位于市郊曠野處,周圍無其他建筑物和構造物,該建筑物高76m,長68m,寬52m,城市的雷暴日數為51d/a,則該建筑物確定為()防雷建筑物。[1分]
A.一類
B.二類
C.三類
D.四類
84.關于過電壓的分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1分]
A.由于電網內開關操作引起的過電壓是操作過電壓
B.負載的投入與切除引起的過電壓是操作過電壓
C.由于電網運行方式的突然改變,引起某些電網工頻電壓的升高是工頻過電壓
D.由系統電感和電容組成的諧振回路引起的過電壓是諧振過電壓
85.避雷針與()的水平距離應不小于3m。[1分]
A.減震器
B.降壓閥
C.蓄電器
D.呼吸閥
86.在易受機械損壞和防人身接觸的地方,()范圍的一段接地線,應采取暗敷或鍍鋅角鋼、改性塑料管或橡膠管等保護設施。[1分]
A.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
B.地面上2m至地面下0.3m
C.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7m
D.地面上2m至地面下0.7m
87.關于一類防雷建筑,正確的防雷措施是()。[1分]
A.當建筑物高于10m時,尚應采取在電源引入的總配電箱處裝設過電壓保護器防側擊雷的措施
B.避雷帶網格布置小于10m×10m
C.當樹木高于建筑物且不在接閃器保護范圍之內時,樹木與建筑物之間凈距不應小于5m
D.在電源引入處應裝設過電壓保護器
88.廣播發射臺的防雷塔基底座絕緣子出廠時,應做大于()電壓等級的泄漏試驗。[1分]
A.40kV
B.60kV
C.80kV
D.100kV
89.糧、棉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場,當其年計算雷擊次數不小于()時,宜采用獨立避雷針或架空避雷線防直擊雷。[1分]
A.0.24
B.0.18
C.0.10
D.0.06
90.TN系統,選擇()三相系統中的電涌保護器時,其最大持續運行電壓Uo不應小于1.15Uo。(注:Uo為低壓系統中,相線對中性線的標稱電壓)[1分]
A.120/220V
B.220/380V
C.220/300V
D.300/380V
91.絕緣避雷線的放電間隙,其間隙值應根據避雷線上感應電壓的續流熄弧條件和繼電保護的動作條件確定,一般采用()。[1分]
A.1~10mm
B.10~40mm
C.40~80mm
D.>80mm
92.當三類防雷建筑物高于()時,尚應采取防側擊雷和等電位的保護措施。[1分]
A.30m
B.60m
C.90m
D.120m
93.根據雷擊擋距中央避雷線時防止雷擊的條件,()大跨越檔導線與避雷線間的距離不得小于300m。[1分]
A.20kV
B.32kV
C.35kV
D.52kV
94.在電氣裝置由低壓架空線供電或含有低壓架空線供電的情況下,且外界環境影響為雷暴日數小于()時,不需要附加的大氣過電壓保護。[1分]
A.10d/a
B.15d/a
C.25d/a
D.30d/a
95.獨立避雷針與配電裝置帶電部分、變電所電氣設備接地部分、架構接地部分之間的空氣中距離,應符合()。[1分]
A.Sa≥0.2Ri+0.1h
B.Se≥0.5Ri
C.Se≥0.3βRi
D.Se≥0.3h
96.鐵磁諧振過電壓也可稱為()。[1分]
A.線性諧振過電壓
B.參數諧振過電壓
C.非線性諧振過電壓
D.共振過電壓
97.當煙囪上的引下線采用圓鋼時,其直徑不應小于()。[1分]
A.24mm
B.8mm
C.12mm
D.16mm
98.系統標稱電壓10kV保護間隙的主間隙距離最小值為()。[1分]
A.100mm
B.75mm
C.50mm
D.25mm
99.某住宅樓位于城市郊區山坡下,該建筑物高30m,長50m,寬40m,城市的雷暴日數為56.4d/a,則該建筑物確定為()防雷建筑物。[1分]
A.一類
B.二類
C.三類
D.四類
100.同級電壓線路相互交叉或與較低電壓線路通信線路交叉時,系統標稱電壓3~10kV的交叉距離為()。[1分]
A.1m
B.2m
C.3m
D.5m
101.某國際級通訊樞紐,采用低壓架空線路直接引入,在入戶處應加裝避雷器,并將其與絕緣子鐵腳、金具連在一起接到電氣裝置的接地裝置上。靠近建筑物的兩基電桿的絕緣子鐵腳應接地,防雷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分]
A.8Ω
B.16Ω
C.24Ω
D.30Ω
102.與架空線路連接的三繞組自耦變壓器、變壓器(包括一臺變壓器與兩臺電機相連的三繞組變壓器)的低壓繞組,如有開路運行的可能時,應在變壓器低壓繞組三相出線上裝設閥式避雷器,以防來自高壓繞組的雷電波的感應電壓危及低壓繞組絕緣,例外的情況是()。[1分]
A.該繞組連有25m及以上金屬外皮電纜段
B.配電所內僅有起開閉和分配電能作用的配電裝置,而母線上無主變壓器
C.對三芯電纜,末端的金屬外皮應與GIS管道金屬相連
D.電纜另一端無雷電過電壓波侵入的可能
103.三類防雷建筑,引下線不應少于兩根,但周長不超過25m且高度不超過40m的建筑物可只設一根引下線,引下線應沿建筑物四周均勻或對稱布置,其間距不應大于25m。當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鋼柱或柱子鋼筋作為引下線時,可按跨度設引下線,但引下線的平均間距不應大于()。[1分]
A.80m
B.50m
C.18m
D.25m
104.系統標稱電壓為110kV,進線長度為1.5km,進線路數為(),則金屬氧化物避雷器至主變壓器間的最大電氣距離為145m。[1分]
B.10
105.安裝在LPZOA區或LPZOB區與LPZ1區交界面處的第一級SPD,應能荷載相應的直擊雷電流(10/350μs波形)并能在交界處將這些電流的大部分導走,SPD的標稱放電電流,不宜小于()。[1分]
A.10/350μs,10kA
B.10/350μs,15kA.
C.8/20μs,10kA
D.8/20μs,15kA
106.對采用的雷電侵入波過電壓保護方案校驗時,校驗條件為:保護接線一般應該保證()外線路導線上出現雷電侵入波過電壓時,不引起發電廠和變電所電氣設備絕緣損壞。[1分]
A.2km
B.4km
C.6km
D.8km
107.()是Ⅱ類耐沖擊設備。[1分]
A.固定電氣裝置的配電盤
B.家用電器
C.母線
D.斷路器
108.土壤電阻率>100~500Ω?m,則有避雷線的線路桿塔的工頻接地電阻為()。[1分]
A.5Ω
B.15Ω
C.30Ω
D.45Ω
109.二類防雷建筑引下線不應少于兩根,并應沿建筑物均勻或對稱布置,其間距不應大于()。[1分]
A.8m
B.12m
C.18m
D.24m
110.單木桿針式絕緣子的保護間隙,可在距絕緣子固定點()處綁扎接地引下線構成。[1分]
A.0.5m
B.0.75m
C.1m
D.2m
111.一、二級港口客運站為()。[1分]
A.一類防雷建筑物
B.二類防雷建筑物
C.三類防雷建筑物
D.不確定
112.高度不超過()的煙囪,可只設一根引下線,超過該高度時,應設兩根引下線。可利用螺栓連接或焊接的一座金屬爬梯作為兩根引下線使用。[1分]
A.20m
B.40m
C.60m
D.80m
113.一般線路有避雷線,線路的耐雷水平為()。[1分]
A.10~20kV
B.20~35kV
C.35~50kV
D.40kV
114.在一般情況下,當線路上多處安裝SPD且無準確數據時,限壓型SPD之間線路長度不宜小于()。[1分]
A.10m
B.8m
C.6m
D.5m
多項選擇題
1.一類防雷建筑,當建筑物高于30m時,尚應采取的防側擊雷措施有()。[1分]
2.下列建筑為二類防雷建筑物的是()。[1分]
3.各類防雷建筑物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1分]
4.電力系統內部過電壓與電力網的結構、系統容量及參數、中性點接地方式、()等因素有關,它具有統計規律。[1分]
5.()屬于三類防雷建筑物。[1分]
6.()屬于電力系統內部的過電壓。[1分]
7.應采取防雷電感應措施的建筑物是()。[1分]
8.除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外,金屬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做接閃器,其中應滿足的要求是()。[1分]
9.()是Ⅳ類耐沖擊設備。[1分]
10.下列各項屬于三類防雷建筑物的是()。[1分]
11.平均雷暴日小于30天/年地區的建筑物,可采用低壓架空線直接引入建筑物內,但應符合下列()要求。[1分]
12.大氣過電壓分為()。[1分]
13.下列各項屬于二類防雷建筑物的是()。[1分]
14.一類防雷建筑,正確的防雷措施不包括()。[1分]
15.()建筑物是三類防雷建筑物。[1分]
16.一類防雷建筑避雷帶網格布置不應大于()。[1分]
17.防直擊雷的人工接地體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應不小于3m。當小于3m時,應采取的措施有()。[1分]
18.當一座建筑物中僅有一部分為第一、二、三類防雷建筑物時,其防雷措施應符合下列()規定。[1分]
19.電涌保護器必須能承受預期通過它的雷電流,并應符合的附加條件是()。[1分]
20.接閃器應由下列()的一種或多種組成。[1分]
21.建筑物防雷根據(),分為三類。[1分]
22.電力系統過電壓類別有()等。[1分]
23.()會引起工頻過電壓。[1分]
24.()屬于一類防雷建筑物。[1分]
25.為了限制切斷感性負荷時產生的過電壓,可以使用()。[1分]
26.二類防雷建筑避雷帶網格布置不應大于()。[1分]
27.下列()不屬于工頻過電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