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心得體會_第1頁
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心得體會_第2頁
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心得體會_第3頁
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心得體會_第4頁
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心得體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心得體會人口是現代化建設最基本的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準確把握人口變化趨勢性特征,積極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形成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目前,我國正處于“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的階段數據顯示,我國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近9億人,總量位居世界第一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4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9年從數量看,適齡勞動力仍保持足夠規模;從質量看,整體素質持續提高,由“人口紅利”變為“人才紅利”的潛力巨大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依靠更高的生產效率,必須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首先要提高人口科學文化素養未來社會,需要的是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勞動者,對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養提出更高要求教育是提高科學文化素養的主引擎,要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讓千千萬萬的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要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注重培養創新型人才、高端人才、關鍵領域緊缺人才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動職業教育更好與市場接軌,讓每一位青年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同時,面對當今社會知識更新加速,應不斷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大力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推動“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離不開良好的人口健康素質要堅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同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提升人口道德素質;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持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推動社會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加強身心素質教育,重視心理精神健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需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培育就業增長新動能,依靠經濟的發展實現就業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要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促進青年尤其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同時,健全就業促進機制,進一步完善創業服務,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篇二人才紅利必將是未來幾十年,推動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因素從推動常德高質量發展來講,如何在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中搶占先機,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激發人才活力尤為重要就此,我結合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談點認識和體會一、樹牢第一資源的理念,以創新的思維理念激發人才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市勞動年齡人口素質有一定提升,15歲以上常住人口中,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由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6271人上升為10542人但從全省水平看,仍處于較低水平,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86%,為長沙、株洲、湘潭的38%、70%、62%研究開發人員占比僅0.55%,低于全省0.82%的平均水平,遠低于長沙、株洲、湘潭的2.08%、1.08%、1.74%的水平,在全省一類地區7個城市中排名第5常德市作為中部地區內陸城市,城市活力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缺乏對人才的吸引力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立足實際,把握戰略主動,始終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以時不我待的危機意識和破釜沉舟的堅定決心,樹立“人才引領”“人才優先”“搶抓人才”理念,在擴大人才增量、提高人才質量、保住人才存量等方面敢想敢干、持續用力,確保引得進、留得住二、樹牢固服務發展的理念,以靈活的體制機制激發人才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人才發展制度機制改革,真心愛心、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常德由于大型工業企業、勞動密集型服務企業數量較少,而占市場主體比例較大的小微型市場主體用工需求不足,導致就業崗位總體偏少比如,2020年我市從業人員總數為249.9萬人,較2010年減少了74.8萬人從科研院所層面來看,全市的國家級科研院所1家,省級科研院所僅有1家,且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農業、林業等傳統產業,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等未來新興產業的研究機構還沒有建立起來我們必須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首要任務,主動對接省委“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積極融入全省區域經濟格局,加快培育打造“四大千億產業”“四大新興產業”等重點產業,著力提升二三產業吸納轉移人口就業能力,推動形成以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的發展局面要加大產城融合力度,將最好的資源集聚到產業發展平臺上來,盤活城區存量和增量土地,充分利用柳葉湖這張最靚的招商名片,依托常德經開區、常德高新區兩大國家級園區,大力發展高端智造和高端服務業,解決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發展的結構性問題要引進一批技術實力雄厚的科研團隊,新建一批院士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等科研平臺,加大對新引進科研團隊和新建平臺的資金支持力度,通過科研平臺建設增強對人才的吸納度三、樹牢以用為本的理念,以完善的服務管理激發人才活力用好用活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據調研了解,常德市6家大專以上院校中,每年的畢業生留常工作率不到30%,留常比例偏低,且呈下降趨勢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從工作待遇看,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從生活成本看,常德平均房價與四上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比值約為1.5,而同類地區的長沙、株洲、湘潭、岳陽、衡陽、郴州分別是1.7、1.1、1.2、1.4、1.3、1.4,常德的置業壓力僅比長沙略低近年來,常德在人才體制機制改革上所做功課可謂不少,出臺了系列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但總體上吸附效應低于預期,尤其是享受人才政策的門檻較高如企業引進的全日制本科生中僅“雙一流”才享受人才補貼政策,而多個沿海發達城市以及長沙市對普通本科生給予了人才補貼政策要改革人才培養使用機制,借鑒靈活有效的辦法,推動人才政策創新突破和細化落實,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健全科學的評價機制,突出評價主體,堅持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注重發揮用人單位在人才評價中的積極作用完善評價標準,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資歷等傾向,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