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膳食運動指導要點基層醫務人員應用實操手冊_第1頁
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膳食運動指導要點基層醫務人員應用實操手冊_第2頁
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膳食運動指導要點基層醫務人員應用實操手冊_第3頁
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膳食運動指導要點基層醫務人員應用實操手冊_第4頁
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膳食運動指導要點基層醫務人員應用實操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附件附件——— 目錄TOC\o"1-2"\h\u序言 5第一部分指導要點 6高血壓患者膳食運動基層指導要點 7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運動基層指導要點 11高脂血癥患者膳食運動基層指導要點 15肥胖癥患者膳食運動基層指導要點 18第二部分操作指引 21一、使用說明 22(一)使用對象 22(二)服務對象 22(三)目的 22(四)主要內容 22(五)使用方法 22二、患者綜合評估 23(一)疾病控制情況評估 23(二)疾病分級分類 24(三)膳食評估 25(四)運動評估 28(五)患者綜合評估結果 44三、應用指導 47(一)膳食運動基層指導要點的要素 47(二)患者膳食運動指導要點的應用 47(三)膳食指導建議的8個核心要素 48(四)運動指導建議的6個核心要素 48(五)制定運動指導建議的基本原則 49四、參考資料 50(一)參考工具 50(二)一日食譜示例 58(三)常用膳食營養術語解釋 61(四)常用運動術語解釋 64(五)參考文獻 72序言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健全公共衛生體系,促進社會共治、醫防協同、醫防融合。2023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要求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首次診斷為或處于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初期的慢性病患者提供運動健身、飲食營養等非藥物處方。20XX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6部門聯合制定了《“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提出強化體重管理科學指導,編制基層醫務人員開展體重管理健康教育指導要點。為了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指導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組織臨床、營養、運動、健康教育等領域專家,研究制定了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等重點疾病的膳食運動基層指導要點,并配套編制了實操手冊,為各地的基層醫務人員應用指導要點提供借鑒和參考,以提升基層慢性病健康服務能力,指導慢性病患者做好自我健康管理。第一部分指導要點

高血壓患者膳食運動基層指導要點姓名: 性別: 年齡: 臨床診斷: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容易引發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不健康飲食、身體活動不足、超重和肥胖、長期精神緊張等是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遵醫囑用藥,進行膳食和運動的生活方式干預,對高血壓及其并發癥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膳食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膳食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運動指導建議(請關注“”中打“√”條目)□保持適宜體重,體質指數(BMI)達到18.5kg/m2且低于24kg/m2(65歲以上老年人可適當增加);男性腰圍<85cm,女性腰圍<80cm。□超重或肥胖者控制每日攝入總能量,可根據減重目標,在現有能量攝入基礎上,每日減少500千卡左右的能量攝入。□食物多樣,合理搭配。每日的食物包括谷薯類、新鮮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每日攝入XX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不漏餐。□減少食鹽攝入。每日食鹽攝入總量不超過5克,避免食用咸菜、腌制食品、腐乳等高鹽食品,少吃方便面、冰淇淋、薯條、餅干、蛋糕、掛面、火腿腸等含隱性鹽較多的食品。□增加富含鉀的食物(蔬菜、水果、雜豆類、菌菇類等)攝入,可以選擇低鈉鹽(高鉀血癥者除外)。□限制油脂攝入總量,炒菜應少放油,每日烹調用油的總量不超過25克。□少用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動物性油脂(肥肉、葷油等),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花生油、菜籽油、橄欖油、茶籽油等植物油)替代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動物油、棕櫚油等。□限制反式脂肪酸攝入,少吃含有氫化植物油、起酥油、奶精、植脂末、人造奶油等反式脂肪酸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少用煎、炸等烹飪方法。□減少膳食膽固醇攝入,不吃或少吃動物內臟、動物外皮等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谷類為主,粗細搭配,每日攝入50~150克全谷物(糙米、燕麥、小米、蕎麥、玉米等)和雜豆類(紅小豆、綠豆、蕓豆、花豆等)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每日攝入新鮮蔬菜不少于500克,深色蔬菜(油菜、油麥菜、菠菜、芥菜等)占一半。□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適量多吃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全谷物、蔬菜、水果、豆類等)。□每日吃新鮮水果200~300克,不用果汁代替新鮮水果。□蛋白質攝入充足,每日吃XX0~200克魚、禽、蛋、瘦肉,攝入各類奶制品(相當于每天300毫升以上液態奶)。適量增加魚類和豆制品(豆腐、豆漿等)的攝入。□少量多次、足量飲水,每日1500~2000毫升。□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不用飲料代替白水。□少吃或不吃特別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盡量不飲濃茶和濃咖啡。□不吸煙。□限制飲酒或不飲酒。□以下患者,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調整膳食:□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等患者□高血壓急癥患者□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或痛風患者□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高血壓合并慢性腎病患者□妊娠高血壓患者□兒童高血壓患者運動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運動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高血壓合并下列疾病的患者禁忌運動,待病情控制穩定后,經醫生評估允許后可逐步恢復運動:1.主動脈夾層。2.急性心肌梗死。3.腦卒中急性期。4.不穩定型心絞痛。5.嚴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動過速,快速心房顫動、嚴重心動過緩等)。6.急性心力衰竭。7.經醫生評估確定的其他不適合運動者。□血壓未控制到160/100mmHg以下或血壓波動大的患者,暫時不要進行中等及以上強度的運動,待病情控制穩定后,經醫生評估允許后可逐步恢復運動。□動則有益,避免久坐,日常生活中保持充足身體活動,如步行、騎車、做家務等。□無規律運動習慣的患者,從低強度、短時間、小運動量開始,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保證運動安全。在可以耐受時,可在運動指導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逐漸進階到中等強度運動。□有規律運動習慣,無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或腎病及相關癥狀或體征的患者,繼續中等或較大強度運動,可在運動指導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逐漸進階運動強度。□有規律運動習慣,確診過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或腎病,但無相關癥狀或體征的患者,可繼續中等強度運動,在進行較大強度運動前推薦進行醫學篩查。□有規律運動習慣,有任何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或腎病相關癥狀或體征的患者,暫停運動,先進行醫學篩查,經醫生評估允許后可逐步恢復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選擇快走、慢跑、騎車、跳舞、太極拳、八段錦等中等強度運動,每周5~7天,每天連續或累計運動30~60分鐘,有氧運動間隔不宜超過2天,每周累計150~300分鐘。□結合抗阻運動。可以采用健身器械、啞鈴、杠鈴、彈力帶,或身體自重訓練等方式,從中等強度開始,每周2~3次,每次2~4組,每組重復8~XX次,要訓練到全身主要大肌群。同一肌肉部位訓練,至少間隔1天。抗阻運動時應避免屏息。□老年患者或無規律運動習慣的患者可以從低強度抗阻運動開始。□柔韌性運動。靜態拉伸,每個動作拉伸10~30秒,重復2~4次,拉伸至感覺緊張或輕度不適,每個動作的總拉伸時間至少60秒;多個部位的柔韌性練習應在10分鐘內完成,每周2~3次。□平衡訓練。由易到難,可以做單腳站立、身體擺動“不倒翁”練習、足跟對足尖“一字走”、側向行走、跨步練習、平衡鍛煉操等。□注意事項1.在高溫、寒冷或極端天氣時,避免戶外運動。2.穿適宜運動、透氣吸汗的衣服,穿合腳、適宜運動的鞋子。3.運動前應進行準備活動,可進行5~10分鐘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步行或原地踏步、拉伸練習等,防止運動損傷。4.注意監測運動前、中、后的心率,以及運動前后血壓。5.運動中出現任何不適,如心慌、胸痛、氣短及其他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需要時及時就醫。6.運動后整理活動必不可少,進行至少10分鐘的低強度有氧運動、拉伸等活動。7.運動中、運動后適量補水。8.運動可能導致肌肉酸痛和肌酶升高,注意與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鑒別。9.有些高血壓藥物影響運動中的生理反應,如服用β受體阻滯劑的患者運動中心率的反應減弱,更適合主觀用力感覺或講話測試來衡量運動強度;服用利尿劑治療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低鉀血癥和其他電解質紊亂,應注意觀察;服用α受體阻斷劑、鈣通道阻滯劑及血管擴張劑會引起運動后的血壓突然降低,應逐漸停止運動并延長整理活動時間,密切監測血壓和心率,直至恢復到接近安靜狀態。其他指導建議其他指導建議醫生/指導人員簽名: 咨詢電話: 日期:年月日

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運動基層指導要點姓名: 性別: 年齡: 臨床診斷:2型糖尿病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長期共同作用所導致的慢性、全身性及代謝性疾病。長期高血糖可導致眼、神經、腎臟和心血管等組織和器官的損害而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包括不健康飲食(長期高糖、高脂肪、高能量膳食)、身體活動不足、超重和肥胖等。遵醫囑用藥,進行膳食和運動的生活方式干預,對2型糖尿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膳食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膳食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運動指導建議(請關注“□”中打“√”條目)□每日膳食總能量適宜,保持健康體重。控制超重和肥胖,預防消瘦。體質指數(BMI)達到18.5kg/m2且低于24kg/m2(65歲以上老年人可適當增加);男性腰圍<85cm,女性腰圍<80cm。□超重或肥胖患者控制總能量攝入,可根據減重目標,在現有攝入能量的基礎上,每日減少500千卡的熱量。□消瘦患者增重至健康體重水平。□食物多樣,合理搭配。每日的食物包括谷薯類、新鮮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每日攝入XX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主食定量,粗細搭配,控制碳水化合物的量。適量增加全谷物(糙米、燕麥、小米、蕎麥、玉米等)和雜豆類(紅小豆、綠豆、蕓豆、花豆等)食物的攝入量。限制精細加工的精米精面類食物。□定時定量,規律進餐,合理分配一日三餐,不暴飲暴食,不漏餐。□用餐時細嚼慢咽,可先吃蔬菜,再吃肉蛋,最后吃主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適量多吃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全谷物、蔬菜、水果、豆類等)。□多吃新鮮蔬菜,每日攝入蔬菜不少于500克,深色蔬菜(油菜、油麥菜、菠菜、芥菜等)占一半。□吃新鮮、低血糖生成指數的水果,控制水果的攝入量,在血糖控制穩定情況下,每日150克左右,不用果汁代替新鮮水果。□限制添加糖及高糖加工食品的攝入。不喝含糖飲料,盡量選擇白水和淡茶等飲品。□限制油脂攝入總量,炒菜少放油,每日烹調用油的總量不超過25克。□少用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動物性油脂(肥肉、葷油等),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花生油、菜籽油、橄欖油、茶籽油等植物油)替代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動物油、棕櫚油等。□限制反式脂肪酸攝入,少吃含有氫化植物油、起酥油、奶精、植脂末、人造奶油等反式脂肪酸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少用煎、炸等烹飪方法。□減少食鹽的攝入。每日食鹽攝入總量不超過5克,避免咸菜、腌制食品、腐乳等高鹽食品,少吃方便面、冰淇淋、薯條、餅干、蛋糕、掛面、火腿腸等含隱性鹽較多的食品。□蛋白質攝入充足,每天吃150~250克魚、禽、蛋、瘦肉,攝入奶及奶制品(相當于每天300毫升以上液態奶)。適量增加魚類和豆制品(豆腐、豆漿等)的攝入。□少量多次、足量飲水,每天1500~2000毫升。□不吸煙。□限制飲酒或不飲酒。□注意監測餐后血糖,自我觀察膳食對血糖的影響,及時調整膳食。□以下2型糖尿病患者,在營養專業人員指導下調整膳食:□合并其他疾病,如脂肪肝、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腎病等□妊娠期女性□兒童運動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運動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以下情況患者,暫時不要進行中等及以上強度運動,待病情控制穩定后,經醫生評估允許后可逐步恢復運動:1.血糖≥16.7mmol/L;2.血糖<3.9mmol/L;3.血糖波動較大;4.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5.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視網膜病、嚴重腎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等情況。□動則有益,避免久坐,日常生活中保持充足身體活動,如步行、騎車、做家務等。□無規律運動習慣的患者,從低強度、短時間、小運動量開始,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保證運動安全。在可以耐受時,可在運動指導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逐漸進階到中等強度運動。□有規律運動習慣,無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或腎病及相關癥狀或體征的患者,繼續中等或較大強度運動,可在運動指導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逐漸進階運動強度。□有規律運動習慣,確診過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或腎病,但無相關癥狀或體征的患者,可繼續中等強度運動,在進行較大強度運動前推薦進行醫學篩查。□有規律運動習慣,有任何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或腎病相關癥狀或體征的患者,暫停運動,先進行醫學篩查,經醫生評估允許后可逐步恢復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選擇快走、慢跑、騎車、跳舞、太極拳、八段錦等中等強度運動,每周3~7天,每天持續或累計運動時間30~60分鐘,有氧運動間隔不宜超過2天,每周累計150~300分鐘。□有運動基礎(如能以9.7公里/小時速度奔跑者)的患者,可以采用高強度間歇訓練,包含變速跑、高強度有氧操、沖刺訓練等。□結合抗阻運動。可以采用健身器械、啞鈴、杠鈴、彈力帶,或身體自重訓練等方式,從中等強度開始,每周2~3次,每次2~4組,每組10~15次,要訓練到全身主要大肌群。同一肌肉部位訓練,至少間隔1天。□老年患者或無規律運動習慣的患者可以從低強度抗阻運動開始。□柔韌性運動。靜態拉伸,每個動作拉伸10~30秒,重復2~4次,拉伸至感覺緊張或輕度不適,每個動作的總拉伸時間至少60秒;多個部位的柔韌性練習應在10分鐘內完成,每周2~3次。□平衡訓練。由易到難,可以做單腳站立、身體擺動“不倒翁”練習、足跟對足尖“一字走”、側向行走、跨步練習、平衡鍛煉操等。□超重肥胖患者,制定運動方案時應結合減重方案。□視網膜病變患者應避免中等及以上強度運動、會明顯升高血壓的運動(如拳擊、高海拔的登山、潛水等特殊運動)、高沖擊性運動(蛙跳、跳繩等)、較長時間低頭彎腰或引起頭部不適的活動、屏息用力等動作,沖撞性運動(如籃球、足球、橄欖球等)。□糖尿病性潰瘍未愈合的患者,應避免水中運動。□注意事項1.在高溫、寒冷或極端天氣時,避免戶外運動。2.穿適宜運動、透氣吸汗的衣服,穿合腳、適宜運動的鞋子。3.2型糖尿病患者運動前的血糖濃度應在5.0~13.9mmol/L之間。4.建議用餐1小時后運動,餐前運動時應先攝入10~30克碳水化合物,避免發生低血糖。5.隨身攜帶葡萄糖片、糖果、餅干等預防低血糖的食物和急救卡。6.出現過運動相關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應結伴運動或在醫務監督下進行運動,可減少低血糖相關事件的發生危險。7.運動前應進行準備活動,可進行5~10分鐘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步行或原地踏步、拉伸練習等,防止運動損傷。8.運動前后要加強血糖監測,避免低血糖(尤其是服用胰島素促分泌劑,如磺脲類和格列奈類的患者)。如運動對控制血糖有效,應在醫生指導下酌情調整臨床用藥。9.運動中出現任何不適,如心慌、胸痛、氣短及其他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需要時及時就醫。10.運動后整理活動必不可少,進行至少10分鐘的低強度有氧運動、拉伸等活動。11.運動中、運動后適量補水。XX.運動后仔細檢查皮膚和雙腳,發現紅腫、青紫、水泡、血皰、感染等,應及時請專業醫護人員處理。其他指導建議其他指導建議醫生/指導人員簽名: 咨詢電話: 日期: 年月日

高脂血癥患者膳食運動基層指導要點姓名:性別:年齡:臨床診斷:高脂血癥可導致腦卒中、冠心病等嚴重并發癥。高脂血癥的有效防控有助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不健康飲食、身體活動不足是高脂血癥的主要危險因素。遵醫囑用藥,進行膳食和運動的生活方式干預,對高脂血癥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膳食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膳食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運動指導建議(請關注“□”中打“√”條目)□保持適宜體重,體質指數(BMI)達到18.5kg/m2且低于24kg/m2(65歲以上老年人可適當增加);男性腰圍<85cm,女性腰圍<80cm。□超重或肥胖者控制每日攝入總能量,可根據減重目標,在現有能量攝入基礎上,每日減少500千卡左右的能量攝入。□食物多樣,合理搭配。每日的食物包括谷薯類、新鮮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每日攝入XX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不漏餐。□限制油脂攝入總量,炒菜、拌菜少放油,每日烹調用油的總量不超過25克。□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入,避免食用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動物性油脂(肥肉、葷油等),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花生油、菜籽油、橄欖油、茶籽油等植物油)替代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動物油、棕櫚油等。□限制反式脂肪酸攝入,少吃含有氫化植物油、起酥油、奶精、植脂末、人造奶油等反式脂肪酸食品,少吃油炸食品、糕點,少用煎、炸等烹飪方法。□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每日攝入量不少于25克,適量多吃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全谷物、蔬菜、水果、豆類等)。□主食以谷類為主,粗細搭配,每天食用50~150克全谷物(糙米、燕麥、小米、蕎麥、玉米等)和雜豆類(紅小豆、綠豆、蕓豆、花豆等)。□增加新鮮蔬菜攝入,每天攝入量不少于500克,深色蔬菜(油菜、油麥菜、菠菜、芥菜等)占一半。□每日吃新鮮水果200~300克,不用果汁代替新鮮水果。□蛋白質攝入充足,建議每天吃XX0~200克魚、禽、蛋、瘦肉,攝入奶及奶制品(相當于每天300毫升以上液態奶),奶類可選擇脫脂或低脂牛奶等。適量增加魚類和豆制品(豆腐、豆漿等)的攝入。□減少食鹽的攝入。每日食鹽攝入總量不超過5克,少吃咸菜、腌制食品、腐乳等高鹽食品,少吃方便面、冰淇淋、薯條、餅干、蛋糕、掛面、火腿腸等含隱性鹽較多的食品。□少量多次、足量飲水,每天1500~2000毫升。□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不用飲料代替白水。□不吸煙。□限制飲酒或不飲酒。□高膽固醇血癥患者還應減少膳食膽固醇(動物內臟、動物外皮等)攝入,適量增加富含植物甾醇的食物,如洋蔥、大豆制品、燕麥、紫米等。□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在限制高脂肪食物攝入的同時,適當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特別是精細加工的精米精面類食物。□以下高脂血癥患者,在營養專業人員指導下調整膳食:□合并其他疾病,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病、冠心病、腎病等□妊娠期女性□兒童運動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運動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動則有益,避免久坐,日常生活中保持充足身體活動,如步行、騎車、做家務等。□無規律運動習慣的患者,從低強度、短時間、小運動量開始,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保證運動安全。在可以耐受時,可在運動指導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逐漸進階到中等強度運動。□有規律運動習慣,無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或腎病及相關癥狀或體征的患者,繼續中等或較大強度運動,可在運動指導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逐漸進階運動強度。□有規律運動習慣,確診過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或腎病,但無相關癥狀或體征的患者,可繼續中等強度運動,在進行較大強度運動前推薦進行醫學篩查。□有規律運動習慣,有任何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或腎病相關癥狀或體征的患者,暫停運動,先進行醫學篩查,經醫生評估允許后可逐步恢復運動。□高脂血癥合并其他疾病(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病、冠心病、腎病等)患者,按照相應疾病的運動指導原則實施。□以有氧運動為主。選擇快走、慢跑、騎車、跳舞、太極拳、八段錦等中等至較大強度運動,每周5~7天,每天連續或累計運動30~60分鐘,有氧運動間隔不宜超過2天,每周累計250~300分鐘。□結合抗阻運動。可以采用健身器械、啞鈴、杠鈴、彈力帶,或身體自重訓練等方式,從中等強度開始,每周2~3次,每次2~4組,每組重復8~XX次,要訓練到全身主要大肌群。同一肌肉部位訓練,至少間隔1天。□老年患者或無規律運動習慣的患者可以從低強度抗阻運動開始。□柔韌性運動。靜態拉伸,每個動作拉伸10~30秒,重復2~4次,拉伸至感覺緊張或輕度不適,每個動作的總拉伸時間至少60秒;多個部位的柔韌性練習應在10分鐘內完成,每周2~3次。□平衡訓練。由易到難,可以做單腳站立、身體擺動“不倒翁”練習、足跟對足尖“一字走”、側向行走、跨步練習、平衡鍛煉操等。□注意事項1.在高溫、寒冷或極端天氣時,避免戶外運動。2.穿適宜運動、透氣吸汗的衣服,穿合腳、適宜運動的鞋子。3.運動前應進行準備活動,可進行5~10分鐘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步行或原地踏步、拉伸練習等,防止運動損傷。4.注意監測運動前、中、后的心率,以及運動前后血壓。5.運動中出現任何不適,如心慌、胸痛、氣短及其他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需要時及時就醫。6.運動后整理活動必不可少,進行至少10分鐘的低強度有氧運動、拉伸等活動。7.運動中、運動后適量補水。8.運動可能導致肌肉酸痛和肌酶升高,注意與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鑒別。其他指導建議其他指導建議醫生/指導人員簽名: 咨詢電話: 日期: 年月日

肥胖癥患者膳食運動基層指導要點姓名: 性別: 年齡: 臨床診斷:肥胖癥是人體脂肪積聚過多或分布異常、達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肥胖癥分為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肥胖癥可增加2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不健康飲食、身體活動不足、睡眠不足、緊張壓力等是肥胖癥的主要危險因素。進行膳食和運動的生活方式干預,對肥胖癥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膳食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膳食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運動指導建議(請關注“”中打“√”條目)□控制每天攝入總能量,可根據減重目標,在現有能量攝入基礎上,每天減少500千卡的能量攝入。將體重維持在健康范圍內:體質指數(BMI)達到18.5kg/m2且低于24kg/m2(65歲以上老年人可適當增加);男性腰圍<85cm,女性腰圍<80cm。□食物多樣,合理搭配。每日的食物包括谷薯類、新鮮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每日攝入XX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不漏餐。□限制油脂攝入總量,炒菜、拌菜少放油,每日烹調用油總量不超過25克。□少用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動物性油脂(肥肉、葷油等),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花生油、菜籽油、橄欖油、茶籽油等植物油)替代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動物油、棕櫚油等。□限制反式脂肪酸攝入,少吃含有氫化植物油、起酥油、奶精、植脂末、人造奶油等反式脂肪酸食品,少吃油炸食品、糕點,少用煎、炸等烹飪方法。□每日攝入適量的谷類食物。粗細搭配,適當增加全谷物(糙米、燕麥、小米、蕎麥、玉米等)和雜豆類(紅小豆、綠豆、蕓豆、花豆等)的比例。□多吃新鮮蔬菜,每日攝入新鮮蔬菜不少于500克,深色蔬菜(油菜、油麥菜、芥菜等)占一半。減少高淀粉含量蔬菜(土豆、山藥、芋頭、蓮藕等)的攝入。□每日吃新鮮水果200~300克,不用果汁代替新鮮水果。□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適量多吃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全谷物、蔬菜、水果、豆類等)。□蛋白質攝入充足,建議占每日總能量的15~25%,每日攝入150~250克魚、禽、蛋、瘦肉。攝入奶及奶制品(相當于每天300毫升以上液態奶),奶類可選擇脫脂或低脂牛奶等。適量增加魚類攝入量和豆制品(豆腐、豆漿等)的攝入。□限制添加糖以及高糖加工食品。不喝含糖飲料,盡量選擇白水和淡茶等飲品。□減少食鹽的攝入。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少吃咸菜、腌制食品、腐乳等高鹽食品,少吃方便面、冰淇淋、薯條、餅干、蛋糕、掛面、火腿腸等含隱性鹽較多的食品。□少量多次、足量飲水。□不吸煙。□限制飲酒或不飲酒。□以下肥胖癥患者,在營養專業人員指導下調整膳食:□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等□妊娠期女性□兒童運動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運動指導建議(請在選取建議的“□”中劃“√”)□動則有益,避免久坐,日常生活中保持充足身體活動,如步行、騎車、做家務等。□無規律運動習慣的患者,從低強度、短時間、小運動量開始,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保證運動安全。在可以耐受時,可在運動指導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逐漸進階到中等強度運動。□有規律運動習慣,無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或腎病及相關癥狀或體征的患者,繼續中等或較大強度運動,可在運動指導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逐漸進階運動強度。□有規律運動習慣,確診過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或腎病,但無相關癥狀或體征的患者,可繼續中等強度運動,在進行較大強度運動前推薦進行醫學篩查。□有規律運動習慣,有任何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或腎病相關癥狀或體征的患者,暫停運動,先進行醫學篩查,經醫生評估允許后可逐步恢復運動。□伴有慢性疾病和健康問題(如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冠心病等)的肥胖患者,按照相應疾病的運動指導原則實施。□肥胖患者若存在肌肉骨骼損傷或者使用矯形器具的情況,則應在運動指導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調整運動方案。□應避免或減少在堅硬地面上的高沖擊性運動(如蛙跳、跳繩等)。□以有氧運動為主。選擇低負重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水中運動、劃船、騎車、跳舞、太極拳、八段錦等中等強度運動,每周5~7天,每天連續或累計運動30分鐘,逐漸增加至每天60分鐘,有氧運動間隔不宜超過2天,每周累計運動時間不少于250~300分鐘。□肥胖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進行60分鐘中等至較大強度有氧運動,其中每周至少有3天較大強度有氧運動,每周2~3次抗阻運動和骨骼負重運動。□肥胖孕產婦每天進行中低強度有氧運動15~30分鐘,每周運動3~5天,以步行、游泳、水中運動為主。□結合抗阻運動。可以采用健身器械、啞鈴、杠鈴、彈力帶,或身體自重訓練等方式,從中等強度開始,每周2~3次,每次2~4組,每組重復8~XX次,要訓練到全身主要大肌群。同一肌肉部位訓練,至少間隔1天。□老年患者或無規律運動習慣的患者可以從低強度抗阻運動開始。□柔韌性運動。靜態拉伸,每個動作拉伸10~30秒,重復2~4次,拉伸至感覺緊張或輕度不適,每個動作的總拉伸時間至少60秒,多個部位的柔韌性練習應在10分鐘內完成,每周2~3次。□平衡訓練。由易到難,可以做單腳站立、身體擺動“不倒翁”練習、足跟對足尖“一字走”、側向行走、跨步練習、平衡鍛煉操等。□注意事項1.在高溫、寒冷或極端天氣時,避免戶外運動。2.穿適宜運動、透氣吸汗的衣服,穿合腳、適宜運動的鞋子。3.運動前應進行準備活動,可進行5~10分鐘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步行或原地踏步、拉伸練習等,防止運動損傷。4.運動中出現任何不適,如心慌、胸痛、氣短及其他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需要時及時就醫。5.運動后整理活動必不可少,至少進行10分鐘的低強度有氧運動、拉伸等活動。6.運動中、運動后適量補水。7.避免減重速度過快,3~6個月減少初始體重的5%~7%為宜。8.對任何程度生活方式干預均無效的患者可選擇醫學治療,如藥物或手術治療。其他指導建議其他指導建議醫生/指導人員簽名: 咨詢電話: 日期: 年月日操作指引一、使用說明(一)使用對象基層醫務人員、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社區健康指導員、健康教育人員和其他需要的人員。(二)服務對象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或隨訪的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患者。(三)目的幫助基層醫務人員學習掌握如何根據每個患者的特點和需求,應用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的基層膳食運動指導要點,提供針對性的、個體化的膳食、運動干預指導建議,提升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科學、規范、有效地指導患者做好體重管理和健康管理,更好地控制疾病,改善生活質量。(四)主要內容1.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膳食運動基層指導要點。2.使用說明。3.患者綜合評估。4.應用指導。5.參考資料。(五)使用方法1.作為開展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患者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參考資料供醫務人員自學。2.作為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患者基層健康管理工作人員的培訓教材,組織工作人員培訓時使用。二、患者綜合評估在門診就診或隨訪時,基層醫務人員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需要對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健康信息、疾病控制情況、疾病分級分類、膳食情況、運動情況、運動風險、運動能力等,為個體化膳食指導、運動指導提供依據。(一)疾病控制情況評估1.評估方法查閱患者最近的居民健康檔案、健康體檢表、高血壓患者隨訪服務記錄表、2型糖尿病患者隨訪服務記錄表、年度評估報告、化驗報告、檢查報告、就診記錄、轉會診記錄、住院記錄等資料,詢問病史,必要時進行體格檢查(重點是循環系統、呼吸系統、運動系統和神經系統)、醫學影像和實驗室檢查。2.評估內容(1)患者基本健康信息。年齡、性別、身高、體重、體質指數(BMI)、體重變化情況、腰圍等。(2)疾病相關情況。病程、病史、用藥情況、癥狀、體征。(3)常規醫學檢測指標:心率、血壓、血糖、血脂、糖化血紅蛋白(HbA1c)、心電圖(必要時)等。(4)并發癥/合并癥情況。包括心腦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下肢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等。(二)疾病分級分類1.高血壓分級(1)1級高血壓:收縮壓140~159mmHg和(或)舒張壓90~99mmHg;(2)2級高血壓:收縮壓160~179mmHg和(或)舒張壓100~109mmHg;(3)3級高血壓: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2.2型糖尿病常見并發癥(1)評估是否存在糖尿病相關并發癥,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等。(2)評估是否存在糖尿病相關合并癥,如肥胖癥、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肌少癥、高血壓、冠心病等。3.高脂血癥分類從臨床實用角度將高脂血癥分為4種類型:(1)高膽固醇血癥:血清總膽固醇含量升高,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2)高甘油三酯血癥: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而總膽固醇含量正常。(3)混合型高脂血癥: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4)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4.肥胖分級肥胖分級通常采用體質指數(BMI)進行評估。BMI=體重

(公斤)/身高2

(米2)(kg/m2)。中國成人體重判定標準:(1)正常體重:18.5kg/m2≤BMI<24.0kg/m2(2)超重:24.0kg/m2≤BMI<28.0kg/m2(3)肥胖:BMI≥28.0kg/m2=1\*GB3①輕度肥胖癥:28.0kg/m2≤BMI<32.5kg/m2=2\*GB3②中度肥胖癥:32.5kg/m2≤BMI<37.5kg/m2=3\*GB3③重度肥胖癥:37.5kg/m2≤BMI<50.0kg/m2④極重度肥胖癥:BMI≥50.0kg/m2(4)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男性腰圍≥90cm和女性腰圍≥85cm即可診斷為中心型肥胖。(三)膳食評估對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患者進行膳食調查與評估,了解患者的膳食習慣、營養攝入情況、存在的主要飲食問題,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膳食指導建議提供依據。膳食基本情況、24小時膳食調查、三日膳食攝入情況是適用于基層的膳食調查評估方法,基層醫務人員可根據需要選用。1.膳食基本情況表1膳食基本情況調查表(在選項的“¨”中劃“√”)1.是否有意識設計膳食?¨沒有¨有2.是否接受過膳食指導?¨沒有¨有3.每日進餐的餐次¨早餐¨中餐¨晚餐¨加餐4.每日平均吃主食的量1)每餐主食約克(如果沒有吃主食,填“0”)2)每日主食總量約克(如果沒有吃主食,填“0”)5.每日油鹽的使用情況1)每日烹調油使用量大約克2)每日食鹽用量大約克6.每日飲水及飲料1)每日飲水大約毫升2)是否飲用飲料¨否¨是(請列舉1~3種常飲用的種類)7.日常補充品¨補充營養素¨功能性食品¨特醫食品¨其它2.24小時膳食調查詢問和調查患者昨天一天的膳食情況(如遇周末可詢問前天),包括一日三餐和加餐情況。填寫食物和菜肴名稱,原則上需要問詢和記錄原料名稱和重量。進餐地點默認為家庭,非家庭場景要特別記錄。根據24小時膳食調查,評估膳食結構、膳食所提供的能量高低、營養素滿足需要的程度以及營養素和能量的來源比例。表224小時膳食調查表餐次食品名稱原料名稱估計原料重量進餐地點備注早餐上午加餐中餐下午加餐晚餐晚上加餐說明:進行膳食調查前需要經過培訓,估計食物量可利用輔助工具或當地量具。3.三日膳食攝入情況表3三日膳食攝入情況記錄表調查項目三日膳食攝入情況記錄第一日第二日第三日主食米面類¨是¨否¨是¨否¨是¨否粗雜糧類¨是¨否¨是¨否¨是¨否薯類¨是¨否¨是¨否¨是¨否奶類¨是¨否¨是¨否¨是¨否蛋類¨是¨否¨是¨否¨是¨否畜禽肉類¨是¨否¨是¨否¨是¨否豆類及其制品¨是¨否¨是¨否¨是¨否蔬菜深色蔬菜¨是¨否¨是¨否¨是¨否其他蔬菜¨是¨否¨是¨否¨是¨否水果¨是¨否¨是¨否¨是¨否堅果¨是¨否¨是¨否¨是¨否4.膳食評估結果根據以上評估結果,明確患者的膳食情況與不良飲食習慣(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在□中勾選相應的條目)。□膳食結構不合理,食物品種單一□飲食不規律□攝入總量多□全谷物、雜豆等粗糧吃的少□蛋白質攝入不足□蔬菜攝入不足□水果攝入不足□鹽攝入過多□高脂食品攝入過多□油炸食品攝入過多□膳食纖維攝入不足□飲水不足□飲酒過量□含糖飲料和甜食攝入過多□其他(四)運動評估在制定患者的運動指導建議前,應在了解患者基本健康信息、疾病控制情況、膳食情況的基礎上,對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患者進行運動前健康篩查、運動風險篩查、運動能力測試,了解其運動習慣(包括當前的運動頻率、每次運動的時長、運動類型、運動強度等)、身體活動水平、運動能力、運動風險、注意事項等,為制定個性化運動指導建議、避免運動風險與運動損傷提供依據。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從事低、中強度的運動是安全的,有癥狀者、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的慢性病患者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前,有規律運動習慣的慢性病患者進行較大強度運動前應進行進一步醫學篩查。1.運動前健康篩查進行運動前健康篩查的目的是找出可能存在運動心血管事件風險的患者。(1)明確患者是否有規律運動習慣規律運動習慣指進行有計劃、系統性的身體活動,每周至少3天、每日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持續至少3個月。了解患者是否有規律運動習慣,是為了更好地確定患者是否已經適應了規律運動的用力程度,對于還沒有適應的患者,運動可能會對其心血管系統產生過度的負荷并增加運動中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采用表18中的“五、運動評估”部分,評估和紀錄患者的運動情況。1)詢問患者近3個月每周的運動情況=1\*GB3①每周有天進行了有氧運動(快走、慢跑、太極拳等),累計每日運動時間約分鐘,其中戶外運動約分鐘。=2\*GB3②每周有天進行抗阻運動(啞鈴、彈力帶、俯臥撐等)。累計每日運動時間約分鐘,其中戶外運動約分鐘。2)確定患者近3個月內每周平均中等強度的運動時間=1\*GB3①<90分鐘/周□=2\*GB3②90~149分鐘/周□=3\*GB3③150~299分鐘/周□=4\*GB3④≥300分鐘/周□3)確定患者有無規律運動習慣=1\*GB3①有□=2\*GB3②無□(2)明確患者是否患心腦血管疾病(心臟、外周血管或者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或腎病。□腦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壓□肥胖癥□糖尿病□高脂血癥□腎病(3)明確患者是否有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和腎病的主要癥狀或體征□疼痛(胸、頸、下頜、手臂或其他部位)□休息或輕度活動時呼吸困難□頭暈眼花或暈厥□端坐呼吸或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心悸或心動過速□明確的心臟雜音□日常活動時出現異常疲勞或呼吸困難□踝關節水腫□間歇性跛行(4)明確患者是否需要進一步醫學篩查,擬推薦運動強度根據患者的運動情況、患病情況、有無癥狀或體征,分別按照無規律運動習慣、有規律運動習慣(圖1~2),推薦是否需要進一步醫學篩查,推薦適宜的運動強度。特別提醒1.當原本靜坐少動的患者開始運動時,強烈推薦這樣的患者從低強度開始,如果該患者一直沒有癥狀和體征,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運動強度。這個循序漸進的階段有助于最小化運動損傷風險,并讓靜坐少動的患者在其心肺耐力得到改善的同時,不進行使其相關心血管風險驟增的較大強度運動。2.如果患者有以下任何情形,請暫緩開始進一步的運動:=1\*GB3①急性疾病期間,如嚴重感冒或發熱,請在病情緩解后再開始運動。=2\*GB3②妊娠期,請在開始進一步的運動前咨詢醫生、有資質的運動指導專業人員。3.如果患者的健康狀況發生改變,請在開始任何一種身體活動前咨詢醫生或有資質的運動指導專業人員。圖1無規律運動習慣患者的醫學篩查、運動強度推薦圖2有規律運動習慣患者的醫學篩查、運動強度推薦2.心肺耐力測試心肺耐力測試是評估患者心肺運動能力的最佳方式,也是運動風險評估的重要手段,是心肺儲備檢測的“金標準”。(1)測試方法。6分鐘步行測試(6MWT)是測試方法之一,可以全面評估個體的心肺耐力和運動能力。操作簡單,不需要復雜設備,主要用于慢性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老年人群。但對于存在嚴重心血管或運動系統疾病、認知功能障礙的人群,應謹慎使用。(2)操作步驟=1\*GB3①選擇一條平坦、直線、硬質地面的走道,長度至少30米,并在起點和終點做好標記。=2\*GB3=1\*GB3①選擇一條平坦、直線、硬質地面的走道,長度至少30米,并在起點和終點做好標記。=2\*GB3②受試者穿舒適的衣服和鞋子,測試前至少休息10分鐘。=3\*GB3③測試前記錄受試者的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4\*GB3④指導受試者以自己舒適的速度沿走道往返行走,6分鐘內盡可能走更遠的距離。=5\*GB3⑤測試過程中,每隔1分鐘告知受試者剩余時間,并給予標準化的口頭鼓勵。=6\*GB3⑥如果受試者出現胸痛、嚴重呼吸困難、頭暈等癥狀,應立即停止測試。=7\*GB3⑦6分鐘結束時,以米為單位,記錄受試者所走的總距離。=8\*GB3⑧測試后重新評估受試者的生命體征,并觀察恢復情況。表4老年人6分鐘步行測試標準(米)性別年齡(歲)60~6465~6970~7475~7980~8485~8990~94男性558~6725XX~640498~622430~585407~553348~521279~457女性498~604457~581439~562398~535352~494311~466251~402表56分鐘步行測試評價標準(米)優秀良好一般較差極差≥450300~449150~29950~149<506分鐘步行距離(6MWD)的正常值因年齡、性別、身高等因素而異。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參考公式:6分鐘步行距離(6MWD)的正常值因年齡、性別、身高等因素而異。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參考公式:=1\*GB3①男性:6MWD=(7.57×身高cm)-(5.02×年齡)-(1.76×體重kg)-309m=2\*GB3②女性:6MWD=(2.11×身高cm)-(2.29×體重kg)-(5.78×年齡)+667m一般來說,6分鐘步行距離越長,心肺耐力和運動能力越好,以下是一些參考數據:=1\*GB3①健康成年人:大約能夠在6分鐘內行走450米到600米是比較理想的結果。=2\*GB3②老年人:年齡在60歲以上的健康老年人,通常6分鐘步行距離在300米到500米之間被視為正常范圍。=3\*GB3③患者群體(如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等):距離會根據具體病癥有所變化。對于某些慢性病患者,300米以下的距離可能是需要關注的情況。3.握力測試握力測試是一種簡單而有效評估肌肉力量的工具,主要測試上肢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測試結果可以反映手部和前臂的肌肉力量,幫助評估整體的肌肉力量和功能。握力與全身健康狀態密切相關,握力較強的人通常擁有更好的心血管健康、更低的慢性疾病風險和更高的生活質量。握力在老年人群中尤為重要,因為握力下降可能是肌肉萎縮或其他健康問題的早期信號。握力測試還可以作為一些疾病的預后指標,握力較弱的患者可能面臨更高的并發癥風險。握力水平低的個體要及時加強抗阻練習。(1)測試儀器:握力測試儀。(2)操作方法=1\*GB3①=1\*GB3①測試前,受試者用有力手握住上下握柄,另一只手轉動握距調整輪,調到適宜的用力握距。=2\*GB3②測試時,受試者身體直立,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兩臂斜下垂,掌心向內,用最大力緊握上下握柄。=3\*GB3③連續測試兩次,記錄最好成績,握力測試值以千克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后1位。(4)評分標準:不同性別、年齡的握力評分詳見表6~9。表6男性成年人握力評分表(單位:千克)評價百分位數年齡(歲)20~2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55~59低10<29.0<29.6<29.9<29.6<29.3<28.9<28.1<26.23029.0~30.729.6~31.429.9~31.729.6~31.429.3~31.128.9~30.628.1~29.726.2~27.8中5030.8~35.531.5~36.231.8~36.531.5~36.231.2~35.830.7~35.329.8~34.227.9~32.35535.6~38.336.3~39.136.6~39.336.3~38.935.9~38.635.4~38.034.3~36.932.4~35.06038.4~40.439.2~41.339.4~41.539.0~41.138.7~40.838.1~40.137.0~39.035.1~37.16540.5~42.441.4~43.241.6~43.541.2~43.140.9~42.740.2~42.039.1~40.837.2~39.0高7042.5~44.243.3~45.143.6~45.443.2~44.942.8~44.542.1~43.840.9~42.639.1~40.87544.3~46.245.2~47.345.5~47.345.0~46.944.6~46.543.9~45.842.7~44.540.9~42.78046.3~48.447.4~49.447.4~49.647.0~49.146.6~48.645.9~47.944.6~46.742.8~44.98548.5~51.449.5~52.449.7~52.549.2~51.948.7~51.548.0~50.746.8~49.545.0~47.79051.5~53.552.5~54.452.6~54.652.0~53.951.6~53.450.8~52.649.6~51.447.8~49.69553.6~56.654.5~57.654.7~57.754.0~56.953.5~56.352.7~55.551.5~54.449.7~52.6100≥56.7≥57.7≥57.8≥57.0≥56.4≥55.6≥54.5≥52.7表7女性成年人握力評分表(單位:千克)評價百分位數年齡(歲)20~2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55~59低10<17.3<17.3<17.5<17.6<17.6<17.4<16.8<16.03017.3~18.317.3~18.317.5~18.617.6~18.617.6~18.717.4~18.516.8~17.816.0~17.1中5018.4~21.118.4~21.218.7~21.518.7~21.718.8~21.818.6~21.517.9~20.717.2~20.05521.2~22.921.3~22.921.6~23.321.8~23.521.9~23.721.6~23.320.8~22.420.1~21.86023.0~24.323.0~24.323.4~24.723.6~24.923.8~25.123.4~24.722.5~23.821.9~23.26524.4~25.624.4~25.624.8~26.025.0~26.225.2~26.424.8~26.023.9~25.123.3~24.4高7025.7~26.925.7~26.926.1~27.326.3~27.526.5~27.726.1~27.325.2~26.324.5~25.67527.0~28.327.0~28.227.4~28.627.6~28.827.8~29.027.4~28.626.4~27.625.7~26.98028.4~29.928.3~29.828.7~30.228.9~30.429.1~30.528.7~30.127.7~29.127.0~28.48530.0~32.029.9~31.930.3~32.230.5~32.430.6~32.530.2~32.129.2~31.128.5~30.59032.1~33.432.0~33.332.3~33.732.5~33.832.6~33.932.2~33.531.2~32.530.6~31.99533.5~35.733.4~35.533.8~35.933.9~35.934.0~36.133.6~35.732.6~34.832.0~34.1100≥35.8≥35.6≥36.0≥36.0≥36.2≥35.8≥34.9≥34.2表8男性老年人握力評分表(單位:千克)評價百分位數年齡(歲)60~6465~6970~7475~79低10<22.8<20.8<18.3<16.03022.8~24.520.8~22.518.3~20.016.0~17.5中5024.6~29.122.6~27.220.1~24.517.6~21.95529.2~31.827.3~30.024.6~27.222.0~24.66031.9~33.930.1~32.127.3~29.324.7~26.76534.0~35.832.2~34.029.4~31.226.8~28.6高7035.9~37.634.1~35.931.3~33.028.7~30.57537.7~39.536.0~37.833.1~35.030.6~32.48039.6~41.637.9~39.935.1~37.132.5~34.68541.7~44.340.0~42.737.2~39.934.7~37.59044.4~46.142.8~44.540.0~41.837.6~39.49546.2~48.944.6~47.341.9~44.639.5~42.3100≥49.0≥47.4≥44.7≥42.4表9女性老年人握力評分表(單位:千克)評價百分位數年齡(歲)60~6465~6970~7475~79低10<14.5<13.4<XX.2<11.53014.5~15.513.4~14.5XX.2~13.311.5~XX.5中5015.6~18.514.6~17.613.4~16.3XX.6~15.65518.6~20.317.7~19.416.4~18.115.7~17.46020.4~21.719.5~20.818.2~19.517.5~18.86521.8~22.920.9~22.019.6~20.718.9~20.0高7023.0~24.022.1~23.220.8~21.920.1~21.27524.1~25.323.3~24.422.0~23.221.3~22.58025.4~26.724.5~25.923.3~24.622.6~24.18526.8~28.626.0~27.824.7~26.624.2~26.29028.7~30.027.9~29.226.7~28.026.3~27.79530.1~32.129.3~31.328.1~30.327.8~30.2100≥32.2≥31.4≥30.4≥30.34.30秒坐站試驗30秒坐站試驗是一種評估下肢力量和功能的簡易測試,主要評估個體下肢力量和耐力,能夠反映下肢肌肉的功能狀態,同時間接評估個體的平衡能力。操作簡單,不需要特殊設備,可用于老年人、骨關節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人群的功能評定和康復效果評估。對于存在嚴重平衡障礙、下肢關節疼痛或其他安全隱患的人群,應謹慎使用。(1)操作方法=1\*GB3=1\*GB3①準備一把靠背椅,椅子高度約為43~45厘米。=2\*GB3②受試者坐在椅子上,雙腳平放地面,雙手交叉放在胸前。=3\*GB3③在開始測試前,讓受試者先練習1~2次,確保動作正確。=4\*GB3④開始測試,受試者在30秒內盡可能多地完成坐站動作,每次都要站直和完全坐下。=5\*GB3⑤測試過程中,鼓勵受試者盡最大努力,但要注意安全。=6\*GB3⑥記錄30秒內完成的完整坐站次數。(2)評分標準30秒坐站試驗的常模數據因年齡、性別等因素而異。一般來說,完成次數越多,下肢功能越好。坐站次數的減少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狀態下降相關。對于測試結果較差者,應及時查找原因并進行下肢的抗阻練習。表10~11是常見的參考標準。表10男性老年人30秒坐站試驗評分表(單位:次)評價百分位數年齡(歲)60~6465~6970~7475~79低10<6<6<5<5306655中50776655887760998865101099高701111101075XXXX1111801313XXXX8514~15141313901615~1614~15149517~1817~1816~1715~16100≥19≥19≥18≥17表11女性老年人30秒坐站試驗評分表(單位:次)評價百分位數年齡(歲)60~6465~6970~7475~79低10<6<5<5<4306554中5076655587766098876510998高70111010975XX1111108013XXXX118514~1513~1413XX9016151413~149517~1816~1715~1615100≥19≥18≥17≥165.平衡能力測試平衡能力測試評估個體的平衡能力和本體感覺功能。閉眼單腳站立測試是評估平衡能力和身體穩定性的簡單方法,主要評估個體的平衡能力,特別是在閉眼狀態下,可以更好地反映前庭系統和本體感覺的功能。可以揭示個體在不依賴視覺的情況下保持身體穩定的能力,幫助識別潛在的平衡問題。該測試也可用于老年人群平衡能力和跌倒風險評估,幫助識別需要干預的個體。對于閉眼單腳站立測試結果較差的個體及時查找原因并進行平衡能力練習。(1)測試方法:閉眼單腳站立。(2)測試準備=1\*GB3①選擇一個安全、平坦、防滑的地面進行測試。=2\*GB3②準備一個秒表計時。=3\*GB3③確保測試環境安靜,避免干擾。(3)操作步驟=1\*GB3=1\*GB3①受試者脫鞋,雙腳并攏站立,雙手放于身體兩側。=2\*GB3②指導受試者閉上眼睛,將非優勢腿(通常是左腿)抬起,膝蓋彎曲約90度,大腿與地面保持平行。=3\*GB3③開始計時,記錄受試者能夠保持單腳站立的時間,直到出現以下情況之一:a.抬起的腳觸碰到地面b.雙手離開身體兩側c.睜開眼睛d.保持姿勢超過60秒=4\*GB3④記錄單腳站立的時間,精確到秒。=5\*GB3⑤重復測試3次,取最佳成績作為最終結果。(4)注意事項①測試過程中,確保受試者的安全,防止跌倒。②如果受試者在測試過程中感到不適或失去平衡,應立即停止測試。③測試結果可能受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等因素影響,需結合個體情況進行分析。(5)參考標準:不同性別、年齡的評分詳見表XX~15。表XX男性成年人閉眼單腳站立評分表(單位:秒)評價百分位數年齡(歲)20~2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55~59低10<4<4<4<4<4<3<3<33044444333中505~85~75~75~75~64~54~54559~118~108~108~97~86~765~660XX~1511~1411~1310~XX9~118~97~876516~1815~1714~1613~15XX~1310~119~108高7019~2318~2117~2016~1814~16XX~1411~XX9~107524~2922~2721~2519~2317~2115~1713~1511~138030~3728~3426~3224~3022~2718~2216~1914~168538~5035~4733~4431~4128~3623~3120~2617~229051~6248~5845~5542~5137~4532~3827~3223~279563~8559~7956~7552~7046~6339~5433~4528~37100≥86≥80≥76≥71≥64≥55≥46≥38表13女性成年人閉眼單腳站立評分表(單位:秒)評價百分位數年齡(歲)20~2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55~59低10<5<5<4<4<4<3<3<33055444333中506~96~85~85~75~64~64~545510~XX9~XX9~118~107~97~86~756013~1613~15XX~1411~1310~XX9~1086~76517~2016~1915~1814~1613~1511~139~108高7021~2520~2419~2217~2016~1914~1611~139~107526~3225~3023~2821~2620~2317~2014~1611~138033~4031~3929~3527~3324~3021~2517~2114~168541~5540~5236~4834~4531~4126~3522~2817~229056~6753~6449~5946~5542~5136~4429~3623~289568~8965~8660~8056~7552~7145~6237~5129~39100≥90≥87≥81≥76≥72≥63≥52≥40表14男性老年人閉眼單腳站立評分表(單位:秒)評價百分位數年齡(歲)60~6465~6970~7475~79低10<3<2<2<2303222中504332555443606554657665高708776759~108~9878011~1310~119~108~98514~17XX~1511~1310~XX9018~2116~1814~1613~149522~2919~2517~2215~19100≥30≥26≥23≥20表15女性老年人閉眼單腳站立評分表(單位:秒)評價百分位數年齡(歲)60~6465~6970~7475~79低10<3<3<3<2303332中504443555554606665657776高708887759~109988011~XX10~111098513~16XX~1411~XX10~119017~2015~1713~15XX~149521~2818~2316~2015~18100≥29≥24≥21≥196.運動強度評估(1)有氧運動強度評估有氧運動強度分級量表(表16)是一個常用的有氧運動強度表,包括強度級別、儲備心率百分比、主觀用力感覺、談話試驗。這個強度表綜合了客觀的生理指標(儲備心率百分比)和主觀用力感覺,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和監測自己的有氧運動強度。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個人的健康狀況、體能水平和訓練目標,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一般來說,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對于改善心肺功能、控制體重和促進健康最為有益。主觀用力感覺可以評價、調整或細化個體的運動強度。談話試驗是一種有效且可靠的運動強度評價方法,可以作為制定和監測運動強度的一種主要方法。

表16有氧運動強度分級量表強度級別儲備心率百分比主觀用力感覺談話試驗運動方式舉例很小﹤30很輕松能說話也能唱歌緩慢步行、步行購物等小30~39很輕松到輕松瑜伽、氣功、慢步、慢速水中行走、保齡球等中等40~59輕松到有些吃力能說話不能唱歌中速步行(4.8km/h)、功率車(25~50瓦)、健身操、中速廣場舞、中華健身鼓等較大60~89有些吃力到吃力不能說出完整句子走跑結合、跑步、競走、騎車(≥15k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