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歸園田居其三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其三教案(三篇)_第1頁
2023年歸園田居其三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其三教案(三篇)_第2頁
2023年歸園田居其三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其三教案(三篇)_第3頁
2023年歸園田居其三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其三教案(三篇)_第4頁
2023年歸園田居其三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其三教案(三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2023年歸園田居其三板書設計歸園田居其三教案(三篇)作為一位優良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當怎么制定才適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歸園田居其三板書設計歸園田居其三教案篇一

1、了解詩歌的背景知識及陶淵明生平。

2、把握詩歌的節奏劃分方法,背誦并默寫古詩。

3、了解古詩思想內容,學會做人,讓學生能夠了解并欣賞陶淵明“率性自然、不趨炎附勢〞的高潔作風。

1、了解詩歌內容大意,領悟詩歌的意境。

2、背誦并默寫詩歌。

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激發學生想象力,再現詩歌畫面。

一課時

一、導語:播放歌曲《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同學們聽完這首歌會想到什么景象?那你們是喜歡生活在喧囂的城市呢?還是有青山綠水圍繞的地方呢?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古詩,這個就獨愛田園生活。我們這節課就來看看為什么喜歡田園生活,他的田園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二、走近:

我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桃花源記》么?課文給我們浮現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人人勞動、和氣相處、寧靜幸福、自給自足、豐衣足食、怡然自滿的社會)這反映了陶淵明內心渴望這樣的社會,那么陶淵明生活在怎么樣的`一個社會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的生平,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稱靖節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隱士,不滿于官場的黑暗,“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農村。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后終老農村,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說的是公元405年,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時,郡督郵來縣巡察,縣吏告訴他,應當穿戴得整整齊齊地去恭迎郡督郵。陶淵明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授印去職。離開官場回到家園,從事耕讀,這首詩描寫的就是農家生活。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拓了一個新的境界。此后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后,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指出重點: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終一次,此后再也沒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淵明41歲,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愿“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此后終止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后的愉悅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三首。

三、整體感知

1、默讀,找出拿不準的生字和多音字。

2、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3、自行朗讀,劃分節奏: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詩人在南山下種豆,由于不善勞作,豆田里長滿了草。一大早就去鋤草,到了月兒初升之時才扛著鋤頭回家。歸途中,道狹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沾濕衣又有什么關系呢?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4、解讀文本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么在有哪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明確:(1)官場(2)官場腐敗黑暗、爾虞我詐,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3)田園(4)他的田園生活是什么樣子呢?詩人如釋重負,道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究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著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會其中的樂趣。

5、齊讀,解讀文字。歸園田居:回到田園家鄉。晨興:早起。理:治理。荒穢:雜草叢生。帶月:頂著月亮。荷鋤:扛著鋤頭。道狹:道窄。沾:沾濕。但使:只要讓。愿違:不違背自己的意愿。

四、合作探討

下面我們小組合作探討以下幾個問題,咱們一起來挖掘蘊含在詩歌里的思想感情。

1、陶淵明會農活嗎?你從哪看出他會或者不會的?

(不會。從“草盛豆苗稀〞一句可以看出,據可靠記載,陶淵明確實不會。)

2、哪些地方反映了陶淵明的辛勤之情,你又是怎樣看出來的?

(頷聯和頸聯。早出晚歸理荒穢,耕作環境又不怎么好,加上自身不善農事,是多么的辛苦疲憊啊。)

3、做農活的心情怎樣?你又是怎么看出來的?

(心情是樂意的,愉悅的,閑適的。我們似乎可以從“帶月荷鋤歸〞一句中看到月下的詩人,肩扛著一副鋤頭,穿行在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么美的月夜歸耕圖啊。)

這一句中,哪個詞最能反映心境?

(帶月。“帶月〞有點睛的作用,一個“帶月〞就似乎可以把所有的勞苦疲憊席卷而光了,我們甚至可以領會到他那時月下溜達歸家的舒暢愉悅心情。)

4、那么為什么在這樣的境況下還會有這樣的心情呢?“但使愿無違〞一句中,他不想違背自己的什么意愿呢?(請同學們聯系之前老師給你們介紹的(要依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米折腰〞強。我雖然很辛苦,但只是身體疲乏,可我心靈得到了自由與開心。表現詩人自然樸實風格。)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陶淵明是一個怎樣的人?

(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特性率真自然,喜歡寧靜恬靜的生活,有著高尚人格和氣節的人。)

五、布置作業

任選一題:

1、用散文的手法改寫《歸田園居》(其三),重視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

2、自選一角度(如語言、意象、意境等),賞析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色。

3、背誦和默寫《歸田園居》(其三),朗讀《歸田園居》組詩。

六、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

陶淵明

歸園田居其三板書設計歸園田居其三教案篇二

《歸園田居》在陶淵明的詩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幫助學生了解陶淵明的詩風和情感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從教材的編排上看,本冊第六單元其次十一課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且他的其他詩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還會出現,如《飲酒》、《五柳先生傳》等,加之陶淵明的詩風對后世影響極大,特別是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與陶詩風格一脈相承,而王、孟二人的詩歌作品在初中教材中也屢次出現。所以,幫助學生讀懂本詩,教會他們賞析陶淵明詩歌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其次,從這首詩歌本身來看,陶淵明詩風中的樸實自然、意境醇美在此詩中表現突出,字句淺顯而頗有情趣,可借此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借機作進一步拓展。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陶淵明的生平狀況及其詩歌的基本特征。

2.過程和方法:1)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境,熟練地背誦并默寫詩歌。

2)通過合作探究,品讀詩句,賞析作品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的隱逸情懷,領悟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學習其高潔的情操和頑強的人生追求。

重點:確鑿地、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難點: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1.采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感知欲望,重視誦讀。通過引導學生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感知詩歌的語言特色,領悟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和情感美。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3.設計一些有一定開放度,能讓學生自由發揮的題目,引導學生鑒賞這首詩。

學生:通過圖書、網絡等多種渠道搜集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幫助理解詩歌。

教師:搜集課堂需要的圖片;課文朗讀音頻;制作成ppt課件用于課堂教學。

誦讀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

①.查找資料,了解陶淵明的生平經歷和詩歌特點.

②.朗讀詩歌,熟讀成誦。

③.結合解釋和有關資料,理解詩句大意。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走近

1、課件展示陶淵明采菊圖,引導學生聯想詩句“采菊東籬下,清閑見南山〞,進而一齊背誦七年級學過的陶淵明詩歌《飲酒》。課件展示《桃花源記》有關圖片,引導學生聯想背誦相關語句。

2、回想舊知,識記陶淵明的相關文學常識。(出示課件,學生齊讀)

3、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課件展示背景資料——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學生聯想背誦有關詩句

1、看圖聯想詩句,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溫故知新

2、知人論世,了解背景,為理解詩歌做好鋪墊

二、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詩兩遍,邊讀邊結合詩意劃分詩歌節拍。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讀出節拍。(教師提醒:五言詩節拍為二三、二二一或二一二。)

2、學生個別朗讀。(改正或強調字音:穢huì荷hè長zhǎng沾zhān)

3、聽詩文范讀。(課件同步顯示朗讀節奏劃分)

4、配樂齊聲朗讀。

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三、小組合作,讀懂詩意

1、結合課下解釋,理解詩句大意。

小組合作,選出最正確譯文。

(學生上臺展示,同步用投影顯示其譯文,臺下同學邊聽邊看)

2、請分別用4字短語歸納每兩句的內容。

(參考歸納:種豆南山——整日勞作——夜歸情景——說明意愿)

3、再齊讀詩歌。

(指導學生把解釋忘掉,詩懂了就把解釋忘掉,解釋是拐杖,你以后用到陶淵明這首詩時,不要用解釋來說,用他的詩句來說。).

1、學生研讀詩句,和小組成員積極探討

2、師生互動交流

訓練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四、想象品讀,讀出意境

1、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我們的眼前會浮現出哪些畫面?用一兩句話描繪一下。

(1)屏幕出示參考例如:月下歸耕圖及配圖文字

我雖然單獨一人,卻有一輪明月相伴。月下的我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的草叢中。透明的月光、靜謐的田野、青草的芳香、泥土的氣息、此起彼伏的蛙鳴,啊,好一幅迷人的月夜歸耕圖。

(2)、學生交流探討,推薦代表全班展示。

2、細讀感悟:結合詩句、的生平以及方才頭腦中浮現的畫面談談你的理解。

用“我從讀出了(感受到了)〞句式來表述。(教師勉勵學生暢所欲言)

例如1:我從“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中讀出了詩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勤,但詩人不以為苦,反而很享受這勞作的樂趣,“帶月荷鋤歸〞這句詩含蓄地寫出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滿足。我們好像看見詩人在月出山岡之后,心滿意得地扛著鋤頭,哼著詩句,溜達歸家的情景。

學生邊聽邊想象,小組交流探討,然后全班交流展示

五、研讀詩歌,體會感情

幻燈片出示如下問題,學生小組合作探討,師巡查指導。

1、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給你們怎樣的感受?

2、現實生活如此清貧的陶淵明,竟然沒有絲毫埋怨,也沒有對官場的留戀,反而在詩歌中隱去了現實生活的艱難和困頓,將歸隱后的田園生活寫的如此美好,這是為什么呢?種種原因歸結為一句話,寫在詩歌中,你們找到了嗎?

3、“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什么?(補充《歸園田居其一》幫助學生理解)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學生合作探究

2、師生互動交流

六、

當堂背誦,積累升華[屏幕出示]比一比,誰背得快。

方法指導:事件——所見——所感學生背誦

詩歌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潛能

七、

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默寫全詩,同桌交換評改;

2、用散文的手法改寫《歸園田居》(其三),重視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

3、課外閱讀《歸園田居》組詩,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與怡然自滿的歸隱生活。課后完成讀寫結合,實現知識遷移

歸園田居其三板書設計歸園田居其三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會朗讀(做到能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2、會理解(會借助解釋與工具書梳理字詞意思以及全詩的內容。)

3、會欣賞(能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會背誦(把握背誦方法,完成背誦)

5、會默寫(能在背誦詩歌的基礎上,完成默寫)

教學重點:會朗讀會理解

教學的難點:會欣賞,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使用教具:小黑板1塊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互動交流:你們說古董值錢嗎?他們值得我們去珍藏和欣賞嗎?其實我們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無價之寶,他們就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精華——古詩。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30課《詩四首》中的《歸田園居》其三讓我們用腦子來珍藏這件特別的古董,用我們的聰慧來欣賞這件瑰寶吧!在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先明確這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假使你們認為有信心完成這些學習目標的話,就跟老師自信滿滿地跟著老師的板書把學習目標讀一遍。(板書:會朗讀、會理解、會欣賞、會背誦、會默寫)

接下來,我首先來考考大家的記憶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備了珍藏古董的能力: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生在動亂的年代,性格既剛正不阿,向往和平、寧靜、美好的生活。進入官場,他認識到了官場的黑暗,因此,他不為“五斗米折腰〞使他辭別官場,他最終選擇了歸隱田園。他是誰?——陶淵明。我們這個學期學習了他的哪篇文章?對呀,我們已經從《桃花源記》中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寧靜、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其三,進一步深入體會這位大詩人美好的心靈。(小黑板出示全詩內容。)

1、考學生的聽力和朗讀能力(完成會朗讀的學習目標)

(1)提出聽讀要求:

①聽清老師朗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