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國傳統節日
新年(NewYear'sDay)
新年是全美各州一致慶祝的主要節日。美國人過新年,最熱鬧的是除夕晚上。是夜,人們聚集在教堂、街頭或廣場,唱詩、祈禱、祝福、懺悔,并一同迎候那除舊更新的一瞬。午夜12點,全國教堂鐘聲齊鳴,樂隊高奏著名的懷舊歌曲《一路平安》。在音樂聲中,激動的人們擁抱在一起,懷著惜別的感傷和對新生活的向往共同迎來新的一年。
新年在美國并不是最熱鬧的節日,但仍有不少盛大的慶祝活動,加利福尼亞州的玫瑰花會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新年盛典,屆時用鮮花特別是玫瑰花扎成的彩車綿延數英里,車上擺滿鮮花做的各種模型,不僅吸引加州的男女老少簇擁街頭,而且還吸引著上百萬電視觀眾。在費城,有舉行化裝游行的傳統,參加游行的人們,有的裝扮成小丑,有的裝扮成婦女(按照古老的習俗,這個游行不允許女人參加),隨著彩車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美國人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習慣,就是在新年許愿立志,他們稱之為“新年決心”。這決心通常不是什么宏圖大志,而是一些樸實而實際的打算,例如“我一定戒煙”、“我要好好對待鄰居”等等。他們總是坦率地講給大家聽,以期得到監督和鼓勵。
據說美國的印第安人也有獨特的新年習俗。每到除夕之夜,他們就舉行富有特色的篝火晚會,一家人圍在篝火旁邊,載歌載舞。待至晨曦微露,他們就把破舊衣物付之一炬,作為除舊迎新的象征。
林肯紀念日(Lincoln'sBirthday)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南北戰爭的領導者,為廢除奴隸制立下了不朽功勛。其誕辰日2月12日現為美國除南部外的26個州的法定紀念日。
1809年2月12日,林肯誕生于肯塔基州一農民家庭。1834年,林肯被選入伊利諾斯州議會,1847年當選為國會眾議員。他公開抨擊蓄奴制。1860年,林肯當選美國第16任總統。這時南部7州組成南方邦聯政府,企圖分裂美國。林肯內閣遂決定用武力維護聯邦統一。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1863年1月,林肯宣布了《解放宣言》,使美國所有的奴隸從法律上獲得了自由。1865年,歷經4年苦戰的美國內戰終于結束,北方獲得最后勝利,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徹底掃清了道路。1865年4月14日,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看戲時,被一個名叫約翰·布思的南方暴徒連擊數槍,子彈射中頭部,傷及大腦,翌日凌晨與世長辭。多少年過去了,林肯仍然在美國人民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每逢林肯誕辰日,人們便舉行講演,發表紀念文章,去林肯紀念堂的瞻仰者更是絡繹不絕。
圣瓦倫丁節(情人節St.Valentine'sDay)
2月14日,是西方傳統的圣瓦倫丁節,又稱“情人節”,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古羅馬時代的牧神節,就是一個情侶們的節日。是日男女青年歡聚一堂,姑娘們把表達愛情的祝詞放在簽筒里,小伙子依次抽簽,抽到哪位姑娘的祝詞,那位姑娘就成為他的戀人。
基督教興起,教會對牧神節習俗不以為然。但由于這個節日受到青年人的偏愛,到公元7世紀,教會便把這個節日同基督教聯系在一起,用基督教殉教者圣瓦倫丁主教的名字為這個節日重新命名,并把日期由原來的2月15日改為2月14日。傳說,公元3世紀,羅馬皇帝認為已婚男子不愿離家當兵,因此發布了一道禁止結婚的法令。圣瓦倫丁主教因違背皇帝旨意,秘密為青年人舉行婚禮,而遭到監禁,于公元273年2月14日死于獄中。
圣瓦倫丁節曾是英國人喜愛的節日,隨著新大陸的開發,英國移民把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節日帶到了北美,逐漸在美國生根開花。
年輕人是圣瓦倫丁節當之無愧的主角,他們要在這一節日里鄭重其事地為戀人選擇禮物、贈送鮮花,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癡情的姑娘可能會按照古老的傳說,在圣瓦倫丁節前夜把月桂樹葉放在枕頭上,盼望在夢中同自己的心上人相會。
在美國,圣瓦倫丁節已不僅僅是青年人的節日,親人朋友之間都可以互送小禮品以表達感情增進友誼。不少商店專門出售這類禮品,如裝飾成心形的巧克力糖、或者系著緞帶的紅玫瑰和郁金香花束。至于各式各樣的情人卡,更是比比皆是。
華盛頓誕辰日(Washington'sBirthday)
喬治·華盛頓作為美國的開國元勛和第一任總統而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其誕辰日2月22日是美國各州的法定假日。
1732年2月22日,華盛頓誕生于弗吉尼亞州。早年曾在英國殖民軍中服役。1756~63年英法七年戰爭中因作戰有功升為上校。1775~81年獨立戰爭期間,當選為大陸軍總司令,率領殖民地人民浴血奮戰,迫使英國于1783年正式承認美國獨立。1789年,華盛頓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連任兩屆。任期內為新生國家的鞏固做出了巨大貢獻。美國最高法院、國務院、財政部以及其他重要政府機構都是在華盛頓執政時設立的。1797年,華盛頓功成身退,為美國確立總統內閣制,廢除世襲制起了決定性作用。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病逝。
美國獨立前,人們每年都要為英國國王慶祝誕辰。宣布獨立后,美國人民轉而慶祝華盛頓將軍的生日。這一習慣始于1778年。當時華盛頓正率軍堅守瓦利要塞,一支炮兵樂隊在他生日之際為他演奏了小夜曲。現在華盛頓誕辰日已成為聯邦各州的法定節日,屆時各州都普遍舉行隆重的公眾儀式、盛大宴會等慶祝活動。美國人在這一天還喜歡吃櫻桃餡餅,玩紙制小斧,這一習俗來源于華盛頓幼小時用斧砍壞櫻桃樹后向其父誠實認錯的故事。圣帕特里克節(St.Patrick'sDay)圣帕特里克節為3月17日,以紀念愛爾蘭守護神圣帕特里克。這一節日5世紀末期起源于愛爾蘭,美國從1737年3月17日開始慶祝。
公元432年,圣帕特里克受教皇派遣前往愛爾蘭勸說愛爾蘭人皈依基督教。他從威克洛上岸后,當地憤怒的異教徒企圖用石頭將他砸死。但圣帕特里克臨危不懼,當即摘下一棵三葉苜蓿,形象地闡明了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的教義。他雄辯的演說使愛爾蘭人深受感動,接受了圣帕特里克主施的隆重洗禮。公元493年3月17日,圣帕特里克逝世,愛爾蘭人為了紀念他,將這一天定為圣帕特里克節。
1737年,一些愛爾蘭紳士和商人們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聚會紀念圣帕特里克,并成立了愛爾蘭慈善社團。1780年和1784年,費城和紐約先后成立了圣帕特里克友誼之子等團體,從此美國每年都慶祝這個節日。
美國的圣帕特里克節這一天,人們通常要舉行游行、教堂禮拜和聚餐等活動。美國的愛爾蘭人喜歡佩帶三葉苜蓿,用愛爾蘭的國旗顏色——綠黃兩色裝飾房間,身穿綠色衣服,并向賓客贈送三葉苜蓿飾物等。
愚人節(AllFools'Day)
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國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愚人節起源于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紀年法,即目前的公歷,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依然按照舊歷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大加嘲弄。在4月1日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并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從此人們每逢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習俗。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愚人節,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做法是布置假環境,如把房間布置得像過新年一樣,等客人到來時則祝他們“新年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不過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相互開玩笑,捉弄對方,比如,小孩子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
如今的愚人節在美國已主要是淘氣的男孩子們的節日。
復活節(一般指春分月圓后第一個星期日)
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一個宗教節日。每年,春分過去,第一次月圓后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日期年年不同,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復活節有不少傳統習慣,最典型的要數復活節彩蛋。古人常把蛋視為多子多孫和復活的象征。后來基督教徒又賦予蛋新的涵義,認為它是耶穌墓的象征,未來的生命就是從其中掙脫而出世的。復活節時人們把雞蛋染成紅色,代表耶穌受難時流出的鮮血,同時也象征復活后的快樂。還有一種古老的習俗,是把煮熟的雞蛋送給街頭的孩子們做游戲,他們把蛋往前滾,誰的蛋最后破,誰就獲得勝利,蛋全歸他所有。
兔子也是復活節的象征。因為兔子繁殖力很強,所以人們把它視為新生命的表現者。大人常繪聲繪色地告訴孩子復活節彩蛋是兔子下的,并把彩蛋放在花園里,讓孩子們玩找蛋游戲。
現在每逢復活節,美國大小糖果店總要出售用巧克力制成的復活節小兔和彩蛋。這些彩蛋小的和雞蛋差不多,大的竟有甜瓜那么大,孩子們自然喜歡,送給親戚朋友,也不失為上佳禮品。
植樹節(ArborDay五月的第二個星期五)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美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得島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有的臨時決定日期。每當這一天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便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植樹節是由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大風一起,滿天黃沙,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定立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由州長規定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并放假一天。
母親節(Mothers'Day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美國的母親節始于1907年5月,要求定立母親節這一倡議是費城安娜·賈維斯提出的。她曾親自在教堂安排儀式,組織活動,要求前來參加者胸前佩帶白色石竹花。這一活動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和興趣,翌年便有更多的教堂紛紛組織同樣的活動。人們一致決定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
1911年,慶祝母親節的活動已經開展得非常廣泛,不僅席卷美國各州,而且連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國家也都開始慶祝這個節日。此后幾年中,慶祝母親節的熱潮有增無已。1912年,美國專門成立了母親節國際協會。1913年5月,美國眾議院一致通過決議,號召總統及內閣、參眾兩院和聯邦政府的所有官員一律在母親節佩帶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國國會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個星期二為母親節。緊接著,威爾遜總統昭告全國公民在自己的住宅上懸掛國旗以表達人們對美國全體母親的熱愛和尊敬。此后美國總統每年都要發表一篇內容相同的宣言。
在胸前佩帶石竹花,顏色是有講究的。初時一律為白色,后來則變成那些母親已經去世的人佩帶白色石竹花,而母親仍然健在的人則佩帶紅色石竹花。這一天,人們總要想方設法使母親愉快地度過節日,感謝她們一年的辛勤勞動。最普通的方式是向母親贈送母親節卡片或禮物,還有些家庭則由丈夫孩子們把全部家務活包攬下來。
陣亡將士紀念日(五月的最后一個星期一)
陣亡將士紀念日是美國大多數州都要紀念的節日,時間原為5月30日,1971年以后,為保證聯邦雇員都能享有這一休息日,許多州將它改在5月的最后一個星期一。
美國南北戰爭中,無數將士在戰火中陣亡。戰爭結束,南部許多家庭開始祭奠戰爭中陣亡的將士。他們不分南北雙方,在春天向雙方死者的墓地都奉獻鮮花,北方人為此深受感動,將這一舉動視為民族團結的象征。1868年,5月30日這一天被正式批準為向為保衛祖國而英勇犧牲的士兵們敬獻鮮花的日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人們開始在陣亡將士紀念日這一天祭奠所有的戰爭死難者,后來在民間又逐漸發展為一般家庭祭奠逝去的親人。今天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祭掃日,同我國的清明節十分相似。
每逢陣亡將士紀念日,美國現役軍人和老戰士便排成長長的隊伍前往墓地,鳴槍向陣亡將士致意,吹響軍中熄燈號讓死難將士安息。
國旗日(FlagDay)
國旗日是紀念美國大陸會議1777年6月14日通過了美國第一面正式國旗。目前,每逢是日,到處可見美國國旗迎風飄揚,全國各地都要舉行紀念活動,以示對國旗的敬意。
美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國旗紀念活動是1876年慶祝建國100周年時進行的。19世紀90年代,不少公立學校倡議每年在6月14日舉行國旗紀念活動,很快得到了廣泛的響應。1893年費城首先承認6月14日為國旗紀念日,1897年紐約州也承認了這一節日,并要求這一天各大建筑物上必須懸掛國旗。進入20世紀后,美國國旗協會再次發起紀念活動,國會為響應他們的倡議,于1949年正式確認6月14日為美國國旗日。
父親節(Fathers'Day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人們在慶祝母親節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父親的功績。1909年就有人建議確定父親節。據說第一個提出這種建議的是華盛頓的約翰·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親早亡,其父獨自一人承擔起撫養教育孩子的重任,把他們全部培養成人。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親養育之恩,準備為他舉行活動,同時想到所有的父親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于是給當地一家教士協會寫信,建議把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父親節。該協會將建議提交會員討論,獲得了通過。1910年6月,人們便在此慶祝了第一個父親節,當時,凡是父親已故的人都佩帶一朵白玫瑰,父親在世的人則佩帶紅玫瑰。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開始時父親節的日期在各地有所不同。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為父親節的標志,有的地方則用襯有一片綠葉的白丁香作為父親節的標志。1916年父親節得到了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的首肯,1924年美國第30任總統柯立芝建議將其定為全國性節日。1934年6月,美國國會統一規定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
獨立日(美國國慶節)日期為7月4日,以紀念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由托馬斯·杰佛遜起草,1776年7月4日由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寇克簽字生效。《獨立宣言》提出了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天賦權利,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歷數了英國對北美13州進行殖民統治的罪行;最后莊嚴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從此,通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成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的節日。
早期獨立日的慶祝活動主要是游行和演講,后來又增加了戶外活動、體育比賽等項目。燃放爆竹、煙花的活動曾一度十分流行,20世紀后為防止發生火災等危險而取消。
今天,獨立日在美國是一個相當熱鬧的節日,每逢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鐘聲齊鳴,首先敲響的是費城自由鐘。各地居民自發地舉行慶祝游行,各種彩車、小型樂隊和歡樂的人群排成浩浩蕩蕩的隊伍,景象十分壯觀。
勞動節(LaborDay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勞動節是美國全國性節日,為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放假一天,以示對勞工的尊重。
1882年,美國木工兄弟會主席彼得·麥奎爾首先提出設立一個勞動節。同年,美國勞動騎士團也通過同樣的決定,并在紐約舉行了慶祝游行。1884年,勞動騎士團進一步決定,每年勞動節都要舉行游行等慶祝活動。1887年2月,俄勒岡州第一個通過立法確定勞動節為法定節日,緊接著卡羅來納、新澤西、紐約、馬薩諸塞各州也通過了同樣的立法,均把勞動節的日期定為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1894年,美國國會正式宣布勞動節為全國性節日。
哥倫布日(ColumbusDay)
哥倫布日為10月12日或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以紀念哥倫布于1492年首次登上美洲大陸。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是意大利航海家,出生于熱那亞。1476年移居葡萄牙。他相信地圓說,認為自歐洲大西洋沿岸西行,可達東方。1492年10月,哥倫布率船3艘,水手87人,橫渡大西洋,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成為西方第一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人。1493、1498、1502年他先后三次航行到美洲大陸沿岸進行實地考察。但他至死都誤認為他所到達的美洲大陸是印度,故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哥倫布日是美國于1792年首先發起紀念的。當時正是哥倫布到達美洲300周年紀念日,紐約市坦慕尼協會發起舉辦了紀念活動。1893年,芝加哥舉辦哥倫布展覽會,再次舉辦了盛大的紀念活動。從此,每年的這一天,美國大多數州都要舉行慶祝游行,教堂禮拜和學校活動以紀念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退伍軍人節(Veteran'sDay)
10月份的第四個星期一是退伍軍人節。這是美國全國性節日,以向歷次戰爭的退伍軍人表示敬意。
退伍軍人節是從原11月11日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日演變而來的。1919年一戰結束后,美國人每年都要照例舉行慶祝活動。但是事過境遷,到1953年,人們的慶祝熱情已經明顯減退。1954年6月1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簽署了一項國會法案,將停戰紀念日更名為退伍軍人節,將紀念的意義也擴大為向全體退伍軍人表示敬意。從此每逢這一天,美國總統和各州州長都要宣布向全體美國退伍軍人致敬,緬懷他們在戰爭期間的功績。這一天,到處旗幟招展,退伍老兵紛紛集隊游行。在華盛頓的阿林頓國家公墓無名戰士墓前,人們還舉行各種紀念活動,在美國人眼里,無名戰士象征著所有為保衛國家而戰死的軍人。
196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星期日假日法”,將退伍軍人節改在每年10月的第四個星期一,以使人們可以度過三天周末。這一立法從1971年開始生效,目前美國大多數州都采用這個日期紀念退伍軍人節。
萬圣節(Halloween)
11月1日萬圣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圣節前夜,即10月31日夜晚,是兒童們縱情玩樂的好時候。它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夜幕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杰克燈”跑出去玩。“杰克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瞇瞇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收拾停當后,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著:“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涂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涂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人家都非常樂于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所以萬圣節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
為了保護兒童和對他們加以引導,美國的學校和家庭常在萬圣節前夜為他們組織豐富多彩的晚會和娛樂活動。孩子們自己動手布置會場,裝飾環境,然后裝扮成女巫或海盜等模樣表演各種節目或做游戲玩。萬圣節前夜最流行的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后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感恩節(ThanksgivingDay)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因此美國人提起感恩節總是倍感親切。
感恩節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于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并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
在第一個感恩節的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歡聚一堂,他們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后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交、賽跑、唱歌、跳舞等活動。第一個感恩節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后,感恩節才成為全國性的節日。
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人們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鄉市鎮到處都有化裝游行、戲劇表演或體育比賽等。勞燕分飛了一年的親人們也會從天南海北歸來,一家人團團圓圓,品嘗美味的感恩節火雞。
感恩節的食品富有傳統特色。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通常是把火雞肚子里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給大家。此外,感恩節的傳統食品還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餅、紅莓苔子果醬等。
感恩節宴會后,人們有時會做些傳統游戲,比如南瓜賽跑是比賽者用一把小勺推著南瓜跑,規則是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終點者獲勝。比賽用的勺子越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廣東信息工程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9-2024歷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數學)歷年真題考點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宜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順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Excel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病理生理學案例教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固定頂、外浮頂和內浮頂儲罐
- 裝配鉗工技能大賽實操試卷試題
- 圖文詳解AP1000核電站
- 《網店客服》5套綜合模擬試卷期末考試卷帶答案
- 看字讀顏色--ppt課件
- 千牛工作臺操作圖解PPT課件
- IH型化工離心泵設計
- 最新空白辦健康證用工證明1頁
- 物業企業安全生產自查表(內含3套表:月、年、汛期增項表)
- 衛生院公共衛生工作計劃
- 掛面生產線溫濕度控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