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漢字-市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賽優質課金獎名師賽課獲獎課件_第1頁
有趣的漢字-市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賽優質課金獎名師賽課獲獎課件_第2頁
有趣的漢字-市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賽優質課金獎名師賽課獲獎課件_第3頁
有趣的漢字-市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賽優質課金獎名師賽課獲獎課件_第4頁
有趣的漢字-市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賽優質課金獎名師賽課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有趣的漢字1/34

諧音歇后語瞎子進煙館——摩登(摸燈)空中布袋——裝瘋(裝風)張飛媽媽姓無——無事(無氏)生非棗核兒解板——沒有幾句(鋸)2/34棗核兒解板——沒有幾句(鋸)宰肚里能撐船——肚(度)量大

齋公吃羊肉——開洋(羊)葷

腌蘿卜拌黃瓜-——都閑(咸)著

鹽堆里爬出來人-——閑(咸)話不少

秀才做詩----有兩手(首)秀才房子------盡是輸(書)蝎子當琵琵---彈(談)不得

蝎子屁股---毒(獨)門兒

3/34

諧音笑話兵向連長請假回家。連長說:不行。第二天士兵還是回家了。三天后,士兵回到連隊,連長問他:你為何私自回家?士兵說:你不是讓我步行回家嗎。4/34

某日,一個對漢字略知一二老外去某工廠參觀。半路當中,廠長說:“對不起,我去方便一下。”老外不懂這句漢字,問翻譯:“方便是什么意思。”翻譯說,就是去廁所。老外:哦......參觀結束,廠長熱情對老外說:“下次你方便時候一起吃飯!”老外一臉不高興,用生硬漢字說:“我在方便時候從來不吃飯!”廠長:......5/34上聯:檐下蜘蛛一腔絲(私)意下聯:庭前蚯蚓滿腹泥心上聯:因荷(何)而得藕(偶)

下聯:有杏(辛)不須梅(媒)

諧音對聯6/34

上聯:孔子生于舟(周)末下聯:光舞(武)起自漢上聯:月朗晴空今夜斷言無雨

下聯:風寒露冷來晚必定成霜(成雙)

7/34諧音古詩

蓮(憐)子心中苦.

梨(離)兒腹內酸

井底點燈深燭(囑)伊.共郎長行莫圍棋(違期).

8/34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情)。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夏)。

9/34

漢字來歷漢字來歷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蒼頡是皇帝史官.他長著跟龍一樣面貌.四只炯炯有神眼睛.

他尤其喜歡觀察身邊和周圍事物.他也非常愛動腦筋或者是想問題.他天天抬頭觀察天上星星改變.看烏龜背上花紋.雀鳥羽毛色彩和山川起伏樣子和形象.經常在自己手上描畫事物形體和特征.久而久之就創造丁文字.蒼頡在創造文字時候.上天下起魚點一樣粟米.怕人們光臨寫字.未來人們餓肚子.

鬼在黑夜里偷偷哭泣.龍也藏躲起來.是因為怕文字把他們丑惡行為統計起來.昭告天下.使他們遺臭萬年

10/34我愛你,漢字11/34

甲骨文資料甲骨文,是商代(公元前1400)文字。這些文字因為刻在獸骨或龜甲上,故名甲骨文。文字是以契刀刻劃,故又名"契文""契刻"。文字內容,除極少數屬於記事外,大部分是屬于當初王公問卜記載,故又稱"卜辭"或"占卜文字"。另外,因甲骨文字出土地方在河南省安陽縣(原是殷代故都),所以又稱為"殷墟文字"。嚴格地講,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稱得上是書法。因為甲骨文已具備了中國書法三個基本要素:用筆,結字,章法。而以前圖畫符號并不全有這三種要素。12/34因寫錯字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一撇之差釀失敗1930年5月,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在河南南部進行了大規模中原大戰,雙方使用了100多萬人兵力。戰前,馮玉祥和閻錫山為了更加好地討伐蔣,約定率軍在河南北部沁陽會師,然后集中兵力一舉殲滅駐守在河南蔣軍。不過,馮玉祥一位作戰參謀在確定命令時,誤把“沁陽”寫成“泌陽”。恰巧河南南部有一個泌陽,該地與沁陽相距數百公里。這么一來,就使馮玉祥軍隊誤入泌陽,因而貽誤了聚殲蔣軍有利戰機,讓蔣軍爭得了主動權。在近六個月中原大戰中,馮玉祥軍隊處處被動挨打,最終造成中原大戰以蔣勝利、馮玉祥和閻錫山聯軍失敗而告結束。13/34楷書是有模楷意思,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在漢代也是“正體字”別稱,六朝人仍習慣地用著它,比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論書》韋誕傳中都云∶“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那是“八分楷法”簡稱。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書之名,其內容顯然和古稱是不一樣,名異實同和名同實異之例,大約有以上這些,這些概念不搞清楚,勢必至于把各方面其它問題也永遠混同不清,一無是處了。諧書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一個字體。其字形較為正方,不像隸書寫成扁形。

14/34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鐘或鼎上一個文字。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基礎上發展起來文字。因鑄刻于鐘鼎之上,有時也稱為鐘鼎文。據統計,金文約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流傳書跡多刻于鐘鼎之上,所以大致較甲骨文更能保留書寫原跡,含有古樸之格調。金文在筆法、結字、章法上都為書法深入發展做出了貢獻。金文15/34

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大篆籀文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它六國異體字,創制統一文字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步被隸書所取代。但因為其字體優美,一直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為其筆畫復雜,形式奇古,而且能夠隨意添加波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偽官方印章,一直采取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偽技術出現。當代康熙字典上全部字還注有小篆寫法。16/34隸書隸書隸書產生于秦代,盛行于漢代。在秦代,隸書與小篆并行,是書隸日常抄錄公文便捷字體。小篆難寫,不能適應秦代公文往來需要,多用在比較正規場所。為了便于快捷地書寫,隸書將小篆圓轉均勻線條變成方折平直粗細有致筆畫;將小篆縱長內聚結體格調變為橫扁舒展;此時隸書成為不再象形漢字符號。隸書對漢字字體改變是巨大,所以,“隸變”就成了古今漢字分界。小篆以前漢字為古漢字。它們共同特點是象形性強,定型性差,字由線條組成,沒有形成構字元素——筆畫。隸書以后漢字為今漢字。今漢字特點是符號性強,定型性強,字由種類有限筆畫組成。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正式書寫體,也稱為“漢隸”(也稱今隸)。漢隸書寫格調多樣,一個以方筆為主,如《張遷碑》;一個以圓筆為主,如《曹全碑》。17/34

草書草書:為書寫便捷而產生一個字體。始于漢初。當初通用是“草隸”,即潦草隸書,以后逐步發展,形成一個含有藝術價值“章草”。漢未,張芝變革“章草”為“今草”,字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回繞,字形改變繁多“狂草”。18/34行書行書,是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一個書體。偏于楷書者,稱為“行楷”;偏于草書者,稱為“行草”。與楷書相比,行書寫得快捷,書寫效率高;與草書相比,行書輕易識別,含有很強普及性。所以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說:“加以趨變適時,行書為要。”當代有學者指出:“行書自產生起,就受到了廣泛歡迎。因為不論從實用還是藝術角度,它都是極有適應性、極有魅力。”“縱觀漫長書史,篆書、隸書、楷書發展都存在盛衰改變,而行書則長盛不衰,一直是書法領域之‘顯學’。19/34石鼓文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我國遺存至今石刻文字,要屬《石鼓文》時間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石作鼓形,共十鼓,分別刻有四言詩一首,徑約三尺余。內容記述秦國君游獵,故又稱“獵碣”。因被棄于陳倉云野,也稱“陳倉十碣”。所刻為秦始皇統一文字前大篆,即籀文。石原在天興(今陜西寶雞)三畤原,唐初被發覺。自唐代杜甫、韋應物、韓愈作歌詩以后,始顯于世。一說為宋代司馬池(司馬光之父)搜得其九,移置府學,皇祜(1049—1053)間向傳師始得其全。大觀(1107—1110)中遷至東京(今河南洛陽)辟雍,后入內府保和殿稽古閣。金人破汴,輦歸燕京,置國子學大成門內。1937年抗戰暴發后,石鼓文南遷至蜀,戰爭結束后始運回北平,現藏故宮博物院。其刻石年代,唐代張懷瓘、竇皋、韓愈等認為周文王時物;韋應物等認為周宣王時物;宋代董逋、程大昌等認為周成王時物;金代馬定國認為西魏大統十一年(545)刻;清代俞正燮認為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刻;認為秦物者,始自宋代鄭樵,清代震鈞認為秦文公時物;今人馬衡認為秦穆公時物,郭沫若認為秦襄公時物,唐蘭則考為秦獻公葉十一年(前374)刻,詳見《石鼓年代考》。刻石文多殘損,北宋歐陽修所錄已僅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閣》藏宋拓本僅四百六十二字,今其中一鼓已一字無存唐初“虞、褚、歐陽共稱古妙”(引自《元和郡縣圖志》)。張懷瓘《書斷》云:“《石鼓文》開闔古文,暢其戚銳,但折直勁迅,有如鐵針而端委旁逸又婉潤焉。”近人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謂:“《石鼓》如金鈿委地,芝草團云不煩整裁自有奇采。”傳世墨拓善本有元代趙孟頫藏本(即范氏《天—閣》藏本)、明代安國藏中權本、先鋒本(亦稱“前茅本”)、后勁本,皆宋拓本。《天一閣》本已毀于火,后三種俱在日本。有影印本行世。

20/34書法欣賞21/3422/34街頭錯字23/3424/34因寫錯、讀錯漢字而發生的笑話或造成不良后過的事例

到歷史博物館參觀

元旦時,我們全家一起到歷史博物館參觀“冰馬桶”(兵馬俑)。

早上起床整理“遺容”(儀容)后,我們到學校集合,搭車前往墾丁畢業旅行。

昨晚左眼皮跳個不停,當初就以為那是“胸罩”(兇兆),果然今天皮夾被扒走了。

報上說重金屬污染過牡蠣,可“治”(致)癌…

昨晚我和同學到快餐店吃晚餐,我們點了兩個漢堡、“雞塊一糞”(一份)…

星期天準備外出逛街時,慌忙之間不小心給“肛門”(鋼門)夾到,真倒霉。

逛完花市后,我花錢買下“劍男”(劍蘭),準備帶回家過年。

我歷史老師長發披肩,個子矮小,脾氣不好,有一點點“胸”(兇)…

我認為自己是個品學兼“憂”(優)好學生…

25/34工農兵大學生鬧出笑話

單位上有位同事,工農兵大學生,文化水平不高。

有次為報材料到大市局里,就打電話去:“喂,是XX站長嗎?我復歷表已經寄去了,你們收到了嗎?”人家聽不懂:“什么,什么復歷表?”他急:“就是你們要我寄那個個人復歷表啊……”我們在旁邊早笑歪了。哈哈,“履歷表”說成“復歷表”,真是大姑娘坐轎子——還是頭一回聽說吶。從此“復歷表”就成了他代名詞。

這位仁兄還經常有這么那樣笑話。酒中有個“瀘州老窖”,他總說成是“瀘州老窯”。人家問他,今天喝是什么酒呀,他說:“還不是老樣子,瀘州老窯唄?”老窯老窯喊多了,我們就喊他“老窯”起來了。當然他也笑笑:“取笑我干嘛?我還不比那書記強?嘩眾取旁”——我倒!

瘙癢病

有一個人得了一個病,奇癢難忍,無可奈何,便去看醫生。

醫生問他哪兒不好,他不好意思言傳,以手抓癢示之。醫生檢驗后便在處方上書之:騷癢病!

患者看了,急忙申辯:醫生,我不騷,只是癢!瘙≠騷

26/34老師放學前給學生講話:明天教委來校檢驗,明天一定要穿校服,記住,有事一定要寫假條。

小明同學平時不好好學習,總寫大白字。這天他有事真不能上學了,于是寫了一假條,讓同學捎給老師,老師一看,嚇壞了,但見假條全文以下:“老師您好!我早晨上我爸單位給他送終,下午一定穿孝服上學”。還上什么學啊,人家里出了這么大事兒,老師連忙代上幾個班干部來到他家,以示關心,附代哀思。到他家一看,啥事沒有,以后得知都是假條若禍。看官必曉得,送終和送鐘;不可亂用;孝服和校服,豈能等同?!!

有一個關于太監笑話。

某大人對一專門伺候主子太監道:“*公公,俺給你說個笑話,怎樣?”太監欣然歡迎,并側耳傾聽。該大人道:“那請公公聽好了!從前,有一個太監……”。

太監等了很久,發覺該大人就只說了這么幾個字,便無比納悶問道:“大人,下頭呢?”

該大人嘲弄道:“下頭?下頭沒有了。”說罷,盯著太監褲襠,曖昧笑著,譏刺而且不屑眼神。

太監省悟過來,無語。

還有一個謎語是要求猜出一首歌名。謎面:“太監吶喊”――謎底:“把根留住”。27/34

漢字資料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字之一,它是統計漢語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步由圖形變為由筆畫組成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普通也叫“方塊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意音文字,但總體系仍屬表意文字。所以,漢字含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于一體特征。這一特征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所以它含有獨特魅力。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瑰寶,也是我們終生良師益友,每個人精神家園。漢字往往能夠引發我們美妙而大膽聯想,給人美享受。

世界上沒有一個文字像漢字那樣歷盡滄桑,青春永駐。古埃及5000年前圣書字是人類最早文字之一。但它以后消亡了,有記載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埋藏起來了。蘇美爾人楔形文字也有5000年歷史。但在公元330年后,它也消亡了。歷史上衰亡著名文字還有瑪雅文、波羅米文等等。而漢字不但久盛不衰,獨矗世界文字之林,還不停地得以發展,影響也越來越大。28/34

甲骨文資料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被今河南安陽小屯發覺,繼承了陶文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文字。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后,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它是中國已發覺古代文字中體系較為完整文字。甲骨文于1898年為古董商、金石學家所識別,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陽小屯村)大規模挖掘,有大量龜甲獸骨出土,加上別地零星采集,至今已搜集十幾萬片,其中單篇文章最長者達百余字,能夠看出應用文雛形。(節選自《應用寫作》月刊1992年第3期《應用文雛形——甲骨文》)

29/34不規范的字藥品廣告:“咳”不容緩

摩托車廣告:“騎”樂無窮

補品廣告:“鱉”來無恙

眼睛廣告:一“明”驚人

驅蚊器廣告:默默無“蚊”

透明膠帶廣告:無可替“帶”

網吧廣告:一“網”情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