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的危害及防治_第1頁
登革熱的危害及防治_第2頁
登革熱的危害及防治_第3頁
登革熱的危害及防治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登革熱的危害及防治

登吉熱(df)是登吉病毒(d)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通常由蚊子傳播。除常見的DF外,DV的感染還可造成登革出血熱(DHF)、登革休克綜合征(DSS),DHF和DSS的病死率高。據估計,全球約有25億人受登革病毒感染的威脅,每年約5千萬人感染,其中約有210萬嚴重病例、50萬例登革出血熱。每年全球約有50萬名DHF/DSS患者因病情嚴重而住院,病死率約5%。登革熱已成為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廣、發病最多的蟲媒病毒病,由于人口數量和流動性增加及有效疫苗缺乏,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本文對登革熱的研究進行綜述,為登革熱防治提供借鑒。1從亞洲國家和地區分布情況來看,人群對dv的初次感染較多,易產生較大的免疫能力全球約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曾發生過DF。目前,DF主要流行地區為非洲、東南亞、中南美洲、西地中海和太平洋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除歐洲外,所有大陸都有DF流行。DHF主要發生在東南亞、中南美洲地區,以及太平洋的一些島嶼,且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病例數比其他地區多,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老撾、柬埔寨、泰國、越南、菲律賓、中國的大陸和臺灣地區。流行地區登革熱病例常年均有報告,多發于氣溫高和雨量大的季節。在非流行地區,多以輸入性病例或由此導致的本地暴發為主。在初次傳入的地區,人群對任何一型DV的初次感染均較敏感,初次暴發可使大量人群發病;感染后對同型病毒有較穩固的免疫力,并可維持多年。但對異型病毒的免疫力則只能維持2個月至1年。在流行地區,當地成年居民因大多受到感染而有免疫力,故病例多以兒童為主。2病毒復制動力學DV屬黃病毒科黃病毒屬,是一種有包膜的單股正鏈RNA病毒。按病毒抗原差異可分為4種血清型。病毒基因組長約11kb,基因組的5′端和3′端均有一段非編碼區(UTR)。序列分析表明,基因組只含有1個長的開放讀碼框架,約96%的核苷酸在此框架內,框架分為2個區段,即5′端1/4區編碼3個結構蛋白(C、M、E)和3′端3/4區編碼7個非結構蛋白(NS)。基因編碼順序:5′-Ⅰ型帽子結構-UTR-AUG-C-PrM-E-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UTR-3′。2.1結構蛋白(S)病毒衣殼(C)蛋白的相對分子質量約為13500,富含有賴氨酸和精氨酸,使之能與病毒體RNA相互作用裝配成核衣殼。病毒基因組的翻譯起始于C蛋白。C蛋白上有特異的抗原決定簇,純化的C蛋白為補體結合性抗原,但一般不誘導機體產生中和性抗體。在C蛋白之后的前膜(PrM)蛋白是一種糖蛋白,為膜(M)蛋白的前體,在病毒成熟過程中,PrM糖蛋白經特異性酶切后形成一個相對分子質量約8000的M蛋白,PrM裂解為M的過程導致了病毒表面結構的重新構建,結果不僅促進了病毒從細胞中釋放,且增加了病毒的感染性。PryorMJ等對M蛋白39位His殘基在DV-2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做了調查,發現沒有任何突變能影響細胞內prM/E異二聚體的形成。但是,突變阻滯了病毒的復制,進而影響prM/E復合物分泌,該項研究結果表明,M蛋白中的一個關鍵性殘基可能在病毒形態發生、分泌和進入宿主細胞中發揮潛在作用。病毒外膜蛋白(E)全長494個氨基酸,相對分子質量約為60000,是病毒體最大的結構蛋白和主要包膜糖蛋白,構成病毒粒表面的突起,決定著組織嗜性、介導病毒與細胞受體的結合,同時還影響毒力,引起保護性免疫反應和病理損傷;含有中和抗原表位、型特異表位和種及黃病毒屬特異性表位,同時有“增強性”的抗原表位,會引起抗體依賴的增強感染作用(ADE),而ADE與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有關。E蛋白DⅡ和DⅢ區存在有誘導中和抗體產生以及和血凝作用有關的抗體表位,它能誘導宿主產生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和血凝抑制抗體。有研究顯示DⅢ區只包含誘導中和抗體的型與亞型特異性抗原表位,不含誘導產生非中和抗體、交叉反應抗體的抗原表位,因而減少了產生ADE的危險。E蛋白可能是某些宿主細胞表面受體的配體,與受體的結合可能促進DV對細胞的感染。它可能還是一種膜融合蛋白,當病毒與宿主細胞接觸時,E蛋白可能在細胞表面誘導病毒包膜與細胞膜的融合,從而促進病毒進入細胞引起感染。2.2非結構蛋白(NS)非結構蛋白共有7個,在病毒復制過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但已有資料表明,NS1和NS3在病毒免疫反應中起重要作用。有報道發現,NS1可與STAT3β結合,對STAT介導的干擾素信號通路具有調控作用。另有研究顯示,NS1可能與DHF/DSS病人血漿滲漏有關,其可與人血漿中的補體調節因子簇Clu競爭性結合,阻礙抑制攻膜復合物形成的功能,從而導致補體參與的微血管發生病變。DV2-NS2B可能與蛋白激酶的激活有關。有研究表明NS3蛋白是一種多功能蛋白,其可能參與了病毒前體蛋白的加工及病毒的復制。該蛋白還存在可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的CD+4識別表位和產生特異性體液免疫的CD+8細胞識別表位,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且多具有型間交叉免疫特性。UmareddyI等通過酵母雙雜交試驗確定了NS4B和NS3通過解螺旋區域的物理相互作用調節DV復制。NS5是非結構蛋白中分子量最大的一種蛋白,是RNA依賴的RNA聚合酶。YonC等發現NS5可增強NS3NTP磷酸酶和RNA磷酸酶活性。3傳統血清學診斷的局限性目前,特異性的DF實驗診斷技術主要包括病毒分離、抗體和抗原血清學檢測、基因診斷等。然而,病毒分離所需時間較長,達不到快速診斷的目的,而傳統血清學診斷又因存在廣泛的交叉反應,特異性較差。近年來,隨著DV基因組序列成功測定和注釋,以及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和分子克隆技術的建立,對DV感染的診斷已進入到分子生物學檢測的新階段。3.1血液樣本分離病毒分離是登革熱的確診依據,但病毒血癥存在的時間較短,通常在發熱前2~3d至發熱后4~5d內,只有發病早期的血液樣本分離DV才有較高的檢出率。蚊蟲接種病毒被認為是最敏感的病毒分離方法,但由于技術和污染的緣故,存在生物安全隱患,較少被應用。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蚊子卵巢細胞C6/36細胞系培養分離病毒。乳鼠腦內接種也可用于病毒分離,但敏感性較差。因病毒分離至少需要1周才能出結果,無法實現早期診斷病例的目的。3.2實驗適應證方法傳統的血清學方法包括血凝抑制實驗(HI)、補體結合實驗(CF)和中和實驗。單份血清紅細胞凝集抑制效價需超過1∶1280,補體結合試驗效價要超過1∶32才有診斷意義,雙份血清恢復期抗體效價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才可確診,這些實驗的敏感性差,且操作復雜;中和實驗特異性高,但操作困難。這些方法都不適合于基層推廣。免疫熒光法(IFA)可用于檢測血清特異性的DV抗體。以感染病毒后的C6/36細胞制成抗原片與患者血清作用后,再結合熒光標記的羊抗鼠IgG抗體,通過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可用于檢測登革病毒抗體的存在,但是型別之間交叉反應明顯,不能用于型別的鑒定,而且該方法需要使用熒光顯微鏡且需要經驗豐富的操作人員,難以在基層普及。ELISA法由于具有敏感性高、快速、簡便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早期ELISA通常是以病毒感染的細胞上清液或細胞裂解液作為抗原,與其它黃病毒之間存在交叉反應,因此不少學者從病毒基因層面展開了大量的研究,通過重組抗原進行ELISA檢測,致力于尋求更簡單、特異的診斷方法。3.3pcr檢測微量目標基因隨著PCR技術成熟,利用PCR檢測病毒抗原已被廣泛用于DV的抗原檢測及型別鑒定。根據PCR擴增原理,應用引物擴增后的產物進行分型鑒定,能快速特異擴增樣品中所存在的微量目標基因。針對目標基因,選擇適當的通用引物擴增可增加病毒檢出率,為了提高試驗的靈敏度和特異性,簡化操作程序,各學者在模板提取及PCR反應條件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其中單管法較為成功。為解決直接擴增法存在非特異性擴增問題,提高檢測準確性,學者們針對擴增后的產物進行鑒定和相應的研究,如用核酸探針法、生物傳感器檢測法、序列測定法及套式PCR技術等,這些方法不僅能成功地鑒定出登革病毒多重感染的病例,且也被廣泛的用于病毒基因變異研究。4df和dhf疫情防控的展望國內外學者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雖然在登革熱疫苗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目前仍無成熟的疫苗問世。制約登革熱疫苗發展的因素主要是缺乏適當的動物模型及抗體依賴增強現象(ADE),理想疫苗應同時誘生對4種血清型產生中和水平的持久抗體,因此其研制難度大大增加。目前研究的疫苗包括減毒疫苗、滅活疫苗、DNA疫苗、cDNA疫苗、亞單位疫苗、嵌合體疫苗。其中,新型減毒活疫苗和ChimeriVax疫苗在臨床Ⅱ期試驗中顯示了良好前景。控制蚊媒是防止DF傳播的重要手段。過去主要用殺蟲劑控制成蚊孳生地,但在一些地區已出現了殺蟲劑抗藥性問題,另外還易造成環境污染,因此應減少殺蟲劑的濫用,重點清除蚊蟲孳生場所,但在DF和DHF發生暴發流行時,使用殺蟲劑殺滅室內外成蚊是必需和有效的方法。為了降低和控制DF流行,建立一個能及時早期發現病例并進行疫情預測的監測系統是關鍵。這個系統應包括早期臨床疑似病人的及時報告和確認、早期DF流行及時預警報告、人群的免疫狀態、蚊媒的繁殖情況、密度變化、棲息地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