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_第1頁
家庭因素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_第2頁
家庭因素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_第3頁
家庭因素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_第4頁
家庭因素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家庭因素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

一、家庭教育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杭州市的私營企業蓬勃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發生了重大變化。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浪潮下,許多家長逐漸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造成許多孩子從小就有強烈的金錢觀念,他們衣食無憂,不愿吃苦,對學習成績的好壞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還有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外地經商、海外打工,或父母離異,孩子們無法得到正常的關愛教育,這部分孩子的思想波動較大,學習一旦落后,很容易淪為后進生。這是溫州市基礎教育所面臨的一個新問題,也是溫州市越來越多的教師、家長和學校心理輔導工作者十分頭痛而渴望得到解決的問題。本研究以溫州市中學生為例,探討家庭因素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并對教育和學校心理輔導工作者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家庭教育因素很多,主要分為客觀性因素和主觀性因素兩個方面??陀^性因素主要指與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相聯系的各種因素,如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的破裂、家長的文化程度及職業類別等;主觀性因素主要指家庭教育中與家長本人的觀念、意志、行為等相關的因素,如家長的教育期望、教養方式、家庭文化氛圍、家庭成員間的相互關系等。從以往的研究來看,有些研究關注的是客觀因素,如臺灣學者馬信行的研究表明,學業成績高者,其父母的文化程度和父親的職業地位也越高,這就揭示了父母文化程度與職業地位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雷玉潔通過調查發現,離婚家庭兒童與完整家庭兒童的學習成績有著顯著差異,離婚家庭兒童的學習明顯差于完整家庭兒童;薛昆、李瑋的調查結果表明,單親家庭學生的平均學業成績顯著低于雙親家庭,單親學生中,隨父親生活的子女成績高于隨母親生活的子女。但也有研究關注的是主觀因素,如謝蓓芳等的調查研究發現,父母情感上的溫暖與理解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兒童適應行為的發展和學業成績的提高,而父母的懲罰、嚴厲、拒絕、否認等消極養育方式有礙于兒童的社會適應。他們建議:作為父母,應該對子女多加關注、愛護、理解、信任和鼓勵,加強親子之間的交流并采用積極、民主的養育方式,培養孩子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促進孩子成長。此外,孫越和孫蒞野的調查發現,家長的期望值與學生的學習成績顯著相關;父母期望子女將來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取得相應的成績,這種期望隨時鼓舞著孩子,使得他們的學習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屠豐慶、葛松定在對后進生的家庭因素進行問卷調查后發現:家庭文化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優秀生的家庭一般經常訂閱報刊,擁有的科學性與文學性書籍較多,其父母親的閱讀興趣濃厚,而且內容偏于專業性、知識性和藝術性;后進生的父母一般文化程度相對較低,閱讀興趣淡薄,而且擁有的主要是消遣性書籍。二、學習方法(一)性別學生的問卷分析本研究選取溫州市甌海梧田第一中學初二段全體學生和溫州四中高二文科三個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694份,回收有效問卷631份(初二樣本474份,高二樣本157份),有效率為90.9%。其中,男生287人,女生344人;來自雙親家庭的學生588人,來自單親家庭的學生43人。我們對所調查學生按優秀生與后進生進行分類,劃分的標準是:以兩次大型考試(期中和期末考試)的平均成績為參照,取兩次成績中平均排名前27%的170名學生作為優秀生組,后27%的170名學生作為后進生組。(二)父母期望因素本研究中,調查問卷的家庭客觀因素部分包括“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包括父母親的文化程度和職業)、“家庭類型”兩個等方面。問卷的主觀因素部分中的“家庭教養方式”和“家長期望”因素項目主要參考了岳冬梅修訂的,由瑞典臨床心理學家Calo.Perris等人編制的父母教養方式的評價量表(EM-BU),包括6個維度:情感溫暖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拒絕否認、過度保護、高期望,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917、0.893、0.755、0.758、0.636、0.651;其“家庭文化氛圍”因素項目采用了Moss編制的家庭環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中的“知識性”維度,以了解家庭成員對政治、社會、智力和文化活動的興趣大小,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510。三、研究結果(一)比較后進生和優秀生代客觀因素的差異1.不同家庭類型學生的學業成績差異分析表1為不同家庭類型中優秀生和后進生的人數,χ2檢驗結果表明:不同家庭類型學生的學業成績不存在顯著差異(χ2=0.156,P>0.05)。2.親水性學業成績表2為父母親文化程度不同的優秀生與后進生人數,χ2檢驗結果表明:父母親文化程度不同的學生學業成績不存在顯著差異(χ2=3.059,P>0.05;χ2=2.699,P>0.05)。3.父母職業差異學業成績不重視表3為父母親職業不同的優秀生與后進生人數,χ2檢驗結果表明:父母親職業不同的學生學業成績不存在顯著差異(χ2=7.435,P>0.05;χ2=2.607,P>0.05)。(二)高期望與情感鑒定的不同濃度優秀生的綜合評分差異本研究對優秀生和后進生在家庭主觀因素上的差異進行了T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我們發現:優秀生和后進生在“情感溫暖理解”、“過分干涉”、“過度保護”和“高期望”這四個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在“情感溫暖理解”和“高期望”這兩個維度上,優秀生的得分顯著高于后進生;在“過分干涉”和“過度保護”這兩個維度上,后進生的得分顯著高于優秀生;兩個群體在家庭因素主觀因素的其他維度上沒有表現出統計意義上的顯著差異。四、討論和建議(一)家庭教育的差異從影響溫州市中學生學業成績的家庭客觀因素來看,不同家庭類型(雙親家庭、單親家庭)、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父母親的文化程度和職業)的后進生與優秀生的人數比例并沒有呈現出顯著的差異。這與以往的許多研究結果不一致,也與我們最初的設想不相符合。而從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家庭主觀因素來看,優秀生與后進生在家庭的“情感溫暖理解”、“過分干涉”、“過度保護”和“高期望”這四個維度上表現出顯著差異,說明優秀生的家長比較注重給孩子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孩子覺得自己與父母之間存在一種溫暖、體貼的感覺。優秀生的父母不過分干涉孩子的獨立活動,注重引導他們的自覺努力、自由發展;優秀生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求比較適度,他們不會過度保護孩子,也不會過分遷就和溺愛孩子;而且優秀生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比較高。這些發現與以往的很多研究結果是一致的。然而,優秀生與后進生在家庭主觀因素的“家庭文化氛圍”方面并沒有表現出顯著性差異,這與以往的一些研究結果不一致。為什么我們的研究中沒有發現在其他研究中所出現的,優秀生與后進生在家庭類型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上的顯著性差異,卻出現了與其他研究一致的,優秀生的家庭教養方式明顯好于后進生的家庭教養方式的結果呢?首先,我們推斷:與家庭教養方式等主觀性因素相比,家庭環境的客觀性因素對于中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作用居于次要地位。我們發現,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學生在學業上的表現不一定優于家庭社會經濟低的學生。這可能是因為溫州市的民營企業比較多,家長大多不存在下崗的情況。在穩定的經濟收入支撐下,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舍得投資,即使自己不能去輔導孩子,也會花錢聘請家教或讓孩子參加補習班;有的家長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就通過各種途徑將子女送到名校就讀,還讓孩子上各類培訓班??傊?盡管他們的文化程度和社會經濟地位有所差異,但是他們都盡量給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條件,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其社會經濟地位和文化程度的不足。但是,家長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和教育期望會因家長的思想觀念、道德修養以及性格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作用也會在孩子身上呈現出不同的教育效果。這些主觀因素的作用顯然是無法由家庭類型、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家長受教育程度等客觀因素所替代的。其次,任何一個家庭環境因素,無論是主觀性因素還是客觀性因素,都不是孤立地作用于學生個體的。家庭類型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于后進生的影響也許并不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產生直接的影響,它們往往要通過父母的教養方式或家庭文化氛圍來產生作用;或者,家庭環境的客觀性因素與主觀性因素之間也許存在著交互作用,它們共同影響著學生的學業成績。如單親家庭的孩子雖然父母分開,但如果他們并沒有因此而失去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溫暖,反而是為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離異父母雙方更加愛護孩子,努力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并以良好的教養方式去教育他們,那么,孩子受傷的心靈雖然難以得到完全愈合,但從某種程度上說還是獲得了不少安慰。這時,孩子的學習很可能不會受到家庭破裂的過多影響,甚至有一部分孩子會在逆境中表現得更好,他們的學習成績反而會變得更加優異。但是,如果父母親離異后又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并因此出現了不良的家庭氛圍和教養方式,就極易創傷孩子的心靈,導致孩子在人格形成中出現種種不適,影響學業成績。當然,以上推斷還需要我們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加以驗證。從上面的討論結果來看,諸如家庭類型、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這些相對穩定的、難以改變的客觀性環境因素,并不會對學生的學業成績產生直接的影響;而諸如家長教養方式、教育期望和家庭文化氛圍等相對可以改變的主觀性變量,則很可能會對學生的學業成績產生直接的、重要的影響。這些發現為我們學校和教師通過指導家庭教育、改善家長的教養方式等來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二)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心理輔導針對以上研究結論,教育工作者和學校心理輔導工作者應該認識到,積極采取措施改善家長的教養方式、教育期望和家庭文化氛圍,對于促進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第一,加強家校合作,改善家長的教養方式。家校合作是建立家長與學校聯系的紐帶。學校、教師應注意建立與家長的經常性溝通。除了“家長會”、“親師溝通”等常規的家校聯系方式,學校還可通過“家長學?!薄ⅰ凹彝ソ逃涷灲涣鲿钡绕脚_,請家長們交流家庭教育的經驗與教訓,或者針對家庭教育的一些熱點問題展開討論,為家長們提供相互學習與借鑒的機會,提高他們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視水平,以形成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此外,家庭的文化氛圍對于孩子的學業成績同樣有著重要影響。教師可以利用家訪、親師溝通的時機,引導家長給孩子創設安靜的家庭學習環境,并保證孩子的家庭學習時間。同時,學校和教師要引導家長開展一些格調高雅的休閑活動,盡量遠離賭博、閱讀庸俗讀物等不良行為。學校和班級也可適當開展諸如“親子共同閱讀”、“星級家庭評選”等活動,促進家長對于家庭文化氛圍的關注,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二,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及教育,讓他們了解父母的多元教養方式,學會與父母的適當交流。作為學校,可以通過校本課程、班隊課、小講座、黑板報、電影、心理訪談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輔導和教育,讓學生了解父母對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為了孩子的成長可以付出一切。面對父母的種種行為,學生應該認識到:父母的出發點首先是愛孩子,希望孩子可以成才。但是父母的行為在孩子看來不一定都是能接受的,面對這樣的情況,孩子首先應該與父母溝通,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讓父母知道我已經知道了你的愛,但是有時候你的這種做法我無法接受;孩子也可以向父母提出期望,期望父母今后怎么做,自己又會怎么回報。這樣,孩子與父母雙方能夠做到互相尊重、互有期望。此外,學校應該教育學生樹立起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使他們在面對父母的高期望、高要求時,能夠自我調節、科學面對;學校還應該引導他們通過與朋友交流、寫日記的形式發泄情緒,調節心理。第三,幫助家庭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家長和孩子有著最直接的血緣關系,每天的家庭生活在時間、空間上保證了家長與孩子親密接觸、情感交流的特殊條件。如果家長能夠運用這些教育優勢,對孩子實施適當的心理健康輔導,這對預防孩子的心理失調、消除孩子的心理困惑,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比如,家長和教師為了使孩子在競爭中取勝,肯定會對孩子施加一些壓力,這些壓力如果過度,很容易使孩子產生疲勞感,有些孩子甚至不愿上學。實際上,孩子的種種消極反應正是他們對現實產生絕望和反抗的表現,這是單獨的學校教育或心理輔導無法解決的問題。鑒于此,教師可以利用與家長溝通的機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