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近視和學校傳染病流行現況_第1頁
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近視和學校傳染病流行現況_第2頁
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近視和學校傳染病流行現況_第3頁
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近視和學校傳染病流行現況_第4頁
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近視和學校傳染病流行現況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近視和學校傳染病流行現況

《中共中央總職能公告》(2007年5月7日發(fā)布)明確指出,兒童和青少年是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他們的健康水平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也關系到整個民族未來的健康素質。我們必須把孩子和年輕人的身體作為戰(zhàn)略任務來增強他們的健康。《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國家中長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實現人力資源大國向人才強國轉變,兒童青少年健康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重要基礎。但是,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面臨許多問題,如肥胖、近視等常見疾病檢出率居高不下,高血脂癥、高血壓、糖尿病等成年期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fā)病年齡不斷前移,學校傳染病及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有發(fā)生。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也是當前我國公共衛(wèi)生面臨的重要問題,已經引起相關部門和國家的高度關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堅持預防為主、促進健康和防治疾病結合的發(fā)展思路,將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重大非傳染疾病防治和城鄉(xiāng)社區(qū)常見多發(fā)病防治作為發(fā)展的優(yōu)先主題。本文將重點探討兒童青少年肥胖、近視和學校傳染病的流行現況及研究進展,以期對相關疾病研究、預防控制提供參考。1我國兒童肥肥立法趨勢肥胖是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和其他非傳染性疾病的重要發(fā)病基礎和危險因素,現有證據表明,兒童期肥胖不僅影響兒童當前健康,還會導致成年期肥胖的發(fā)生及其相關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fā)生風險升高。美國一項隊列研究發(fā)現,接近40%的肥胖青少年在30歲時成為嚴重肥胖患者,而在同齡體重正常青少年中該比例不到5%。有研究發(fā)現,與體重正常兒童相比,超重、肥胖兒童在2731歲時發(fā)生高血壓的風險增加了8.5倍,血清總膽固醇升高的風險增加了2.4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的風險增加了3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的風險增加了8倍。丹麥一項關于276835學齡兒童、青少年的研究發(fā)現,713歲兒童身體質量指數(bodymassindex,BMI)與成年期非致命性冠心病事件的發(fā)生呈正相關,隨BMI增加,冠心病發(fā)生風險呈線性增加。有研究表明,兒童期肥胖獨立于成年期BMI以及其他混雜因子(如家族心血管病史等),能夠增加成年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fā)生與死亡的風險。1985年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的檢出率較低,即使在大城市中,兒童青少年肥胖檢出率男生僅為0.21%和女生僅為0.18%,超重檢出率分別為1.13%和1.37%。20世紀90年代開始,超重檢出率大幅上升,城市增幅高于鄉(xiāng)村,男生高于女生。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718歲階段,城市男生、鄉(xiāng)村男生、城市女生、鄉(xiāng)村女生的超重肥胖檢出率分別為23.23%、13.76%、12.72%和8.56%;與2005年相比,超重檢出率年均增長值分別為0.31、0.23、0.61和0.27個百分點,肥胖檢出率年均增長值分別為0.30、0.10、0.34和0.17個百分點,鄉(xiāng)村學生超重、肥胖增長速度超過城市學生,1985年至2010年我國學生肥胖流行趨勢如圖1所示。根據相關研究,對617歲兒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現狀進行分級,超重率+肥胖率≤15%、肥胖率≤4%為Ⅰ級;超重率+肥胖率在16%24%、肥胖率在5%9%為Ⅱ級;超重率+肥胖率≥25%、肥胖率≥10%為Ⅲ級。依據該分級標準,我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狀況已接近中等水平,雖然與美國等一些發(fā)達國家比較,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流行尚處于較低水平,但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長速度處于較高水平,鄉(xiāng)村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長速度逐漸超過城市。因此,針對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長速度過快、鄉(xiāng)村增長速度逐漸超過城市等問題,應及時采取防控措施,避免陷入發(fā)達國家肥胖大面積流行的困境。雖然兒童青少年肥胖的發(fā)生可以簡單地概括為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失衡,但其影響因素非常復雜。有研究認為,包括個人、家庭、社區(qū)以及更廣泛社會水平的100余種因素都會對能量平衡產生影響,例如兒童青少年肥胖與飲用含糖飲料有關,在調整年齡、性別、出生體重、父母BMI、家庭經濟水平等變量后,經常飲用含糖飲料者發(fā)生肥胖的風險是經常飲用牛奶者的1.46倍。頻繁攝入能量密集性食物會增加肥胖發(fā)生的風險,2005年全國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監(jiān)測顯示,經常吃西式快餐(平均34次/周)者肥胖發(fā)生的風險是少吃者(平均12次/周)的2.5倍。體育活動是肥胖干預的重要途徑,雖然長期堅持中等及以上強度的體育運動對兒童青少年未來健康的有益作用巨大,但目前研究結果顯示運動控制肥胖的效果并不如人們預期的顯著,一項針對4150名12歲兒童青少年的前瞻性運動研究發(fā)現,每天增加15min中等及以上強度的體育活動時間可以使其在14歲時體脂減少約1kg(11%),12歲時體育運動總時間增加20%可使其14歲時體脂減少約5%(約500g),在進一步調整兒童12歲基線體重后,該運動對肥胖的作用可能還會減小,這說明肥胖的控制不能僅靠體育運動,應該結合其他干預措施,如減少靜態(tài)活動時間、保證充足睡眠時間、改善膳食結構等綜合措施,使肥胖的預防和控制能夠達到預期效果。2兒童合成視閾的年齡分布近視已成為世界范圍內青少年的健康問題,其中東亞和東南亞是全球兒童青少年近視流行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新加坡近視危險因素隊列研究(SingaporeCohortStudyofRiskfactorsforMyopia,SCORM)發(fā)現,7、8、9歲兒童的近視檢出率分別為29.0%、34.7%和53.1%。中國香港地區(qū)橫斷面調查結果顯示,該地區(qū)<7歲兒童近視檢出率為17.0%、8歲近視檢出率為37.5%、11歲及以上兒童近視檢出率則高達53.1%。中國臺灣地區(qū)1983年、1986年、1990年、1995年和2000年718歲學生視力調查結果顯示,7歲學生近視檢出率分別為5.8%、3.0%、6.6%、12.0%和20.0%,12歲近視檢出率分別為36.7%、27.5%、35.2%、55.5%和61.0%,1315歲初中生近視檢出率分別為64.2%、61.6%、74.0%、76.0%和81.0%,1618歲學生1983年至1990年近視檢出率波動在74%75%,1995年和2000年高達84%。世界其他地區(qū)兒童青少年近視檢出率較低,如南非1415歲兒童近視檢出率為6.3%9.6%;智利5歲兒童近視檢出率為3.4%,15歲時男、女生近視檢出率分別上升至19.4%和14.7%;澳大利亞悉尼6歲兒童近視檢出率僅為1.4%,12歲兒童青少年近視檢出率為11.9%;美國67歲兒童近視檢出率為4.5%,12歲為28%。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檢出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201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學生近視檢出率持續(xù)上升,且呈低齡化趨勢,79歲小學生近視檢出率為30.07%(其中城市為36.04%、鄉(xiāng)村為24.12%);1012歲小學生為47.58%(其中城市為56.90%、鄉(xiāng)村為38.27%);13-15歲初中生為65.59%(其中城市為74.02%、鄉(xiāng)村為57.16%);1618歲高中生為76.99%(其中城市為81.63%、鄉(xiāng)村為72.38%)。與2005年相比,2010年城鄉(xiāng)男、女學生近視檢出率均有所增加,如表12所示。美國一項多種族前瞻性調查結果顯示,在美國的亞洲人近視檢出率較其他種族高(18.5%),西班牙裔次之(13.2%),白人和黑人最低(分別為4.4%和6.6%)。雙生子研究發(fā)現,近視遺傳度為75%-94%,雙親無近視、雙親中一人有近視、雙親都為近視的12歲兒童近視檢出率分別為7.6%、14.9%和43.6%。由此可見,近視的發(fā)生可能與遺傳因素相關,但這些研究結果都無法消除環(huán)境因素對結果的影響,環(huán)境因素在近視的發(fā)病過程中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一項針對澳大利亞悉尼和新加坡67歲華裔兒童閱讀時間和近視檢出關系的研究發(fā)現,悉尼華裔兒童閱讀時間雖然明顯高于新加坡兒童,但悉尼和新加坡華裔兒童近視檢出率分別為3.3%和29.1%,可能與悉尼華裔兒童戶外活動時間明顯高于新加坡華裔兒童有關。兒童青少年戶外活動時間與其患近視風險的Meta分析發(fā)現,每周戶外活動時間每增加1小時,其患近視的風險就下降2%。進一步研究發(fā)現,戶外活動對視力保護作用可能與戶外光線刺激視網膜細胞增加多巴胺分泌水平有關,在動物實驗中使用多巴胺拮抗劑,可阻斷戶外光線對視力的保護作用,研究結果提示,增加兒童青少年戶外運動時間可能是預防和控制近視發(fā)生最經濟、有效的手段之一。視近工作的持續(xù)時間和視近距離也是近視發(fā)生的影響因素,澳大利亞一項研究發(fā)現,12歲兒童青少年視近持續(xù)時間>30min者較<30min者更容易發(fā)生近視,視近距離<30cm者發(fā)生近視的風險是>30cm者的2.5倍,視近持續(xù)時間>30min同時視近距離<30cm兒童發(fā)生高度近視的風險增加。其他重要的影響因素還包括照明環(huán)境、營養(yǎng)水平、不良用眼習慣等。3做好傳染病的應急預案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學校空間有限、學生人數多、接觸密切,特別是寄宿制學校的學生接觸更加緊密,容易造成傳染病的爆發(fā)、流行。學生具有明顯的流動性,容易造成傳染病在社會與家庭間的傳播。目前,傳染病和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仍然是危害中、小學生健康的原因之一。近年學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占全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總數的80%以上,2012年學校報告?zhèn)魅静∈录既珖鴤魅静蟾媸录倲档?3.16%、病例數占全國總病例數的91.08%。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一旦學校發(fā)生傳染病流行,會嚴重干擾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增加家庭負擔,如果處理不當,極易造成巨大的社會影響。因此,對于學校傳染病的防控應將關口前移,把重點放在對法定傳染病的監(jiān)控上,同時做好各類傳染病的應急預案,有利于保障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發(fā)生后的應急處理。2012年,學生中39種法定報告?zhèn)魅静〕笠摺⒒魜y、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禽流感、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絲蟲病無發(fā)病和死亡報告外,其他31種法定報告?zhèn)魅静」矆蟾姘l(fā)病數為539663例,死亡數為184例,報告發(fā)病率為248.43/10萬,報告死亡率為0.085/10萬,病死率0.034%。其中,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fā)病數為106480例,報告死亡數為181人,報告發(fā)病率49.02/10萬,報告死亡率0.083/10萬,病死率0.17%;丙類傳染病報告發(fā)病數為433183例,報告發(fā)病率199.41/10萬,報告死亡數為3人,均死于手足口病。在甲、乙類傳染病中,各年齡段的男生報告發(fā)病率及報告死亡率均高于女生,小學生報告死亡率最高,為0.11/10萬,高中生最低,為0.043/10萬。2008年至2012年,肺結核、乙型肝炎、痢疾、猩紅熱、甲型肝炎是全國學生中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fā)病最多的傳染病,發(fā)病前5位的甲、乙類傳染病占該年甲、乙類傳染病總數的87%以上;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瀉、風疹、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是全國學生中丙類傳染病報告發(fā)病最多的傳染病,發(fā)病前5位的丙類傳染病占該年丙類傳染病總數的96%以上,其中流行性腮腺炎一直處于丙類傳染病發(fā)病的首位(表3)。2008年至2012年全國甲、乙類傳染病致學生死亡的前5位疾病基本穩(wěn)定。如表4所示,缺狂犬病、肺結核、流行性乙型腦炎、艾滋病是導致學生死亡最主要的甲、乙類傳染病,其中,狂犬病死亡人數占歷年甲、乙類傳染病死亡總人數的50%以上,是導致小學生、初中生死亡的主要法定傳染病。4多方合作,共同預防,防近依據“健康第一”的理念,教育與衛(wèi)生、體育等部門聯(lián)合下發(fā)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國家學校體育衛(wèi)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中小學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推行校方責任保險完善校園傷害事故風險管理機制的通知》,建立了相關制度和工作機制。同時,加強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制度建設,建立完善了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制度、學生健康體檢制度、學校體育衛(wèi)生專項督導評估制度、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制度、大課間體育鍛煉制度、學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防范機制等,落實并推進了1小時體育鍛煉時間和陽光體育運動,將學校體育衛(wèi)生條件改善(包括師資、場地器材等)納入相關教育工程和國家培養(yǎng)計劃,改善了教學環(huán)境與條件。在肥胖控制方面,應在全社會普及營養(yǎng)科學知識,人人樹立平衡膳食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加強體育鍛煉,特別是每天進行1小時以上的有氧鍛煉,如慢跑、快走、游泳、有氧體操、爬山、爬樓梯等有氧運動;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少吃高脂肪和油炸食物、少喝甜飲料、多吃水果和蔬菜、減少在外就餐次數等。近視眼防控工作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學生、家長、社會共同努力。首先,全社會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評價學校、老師、學生時不能只看分數和升學率,更不能以犧牲學生身體健康為代價來換取分數和升學率的提高。其次,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把近視眼防控的重點放在預防。第三,要堅持綜合防控原則,針對導致近視眼發(fā)生的多種因素,采取綜合防控措施,包括: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控制學生近距離用眼時間;改善學生用眼衛(wèi)生條件,創(chuàng)建良好的視覺環(huán)境;普及視力保護知識,培養(yǎng)學生科學用眼習慣;落實學生體育活動時間,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第四,要堅持常抓不懈原則,把“防近”工作作為學校日常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使“防近”工作經常化、制度化。第五,要堅持全員參與原則,充分發(fā)揮全體教師、家長和社區(qū)的作用,建立教師全員參與,學校、家長、社區(qū)聯(lián)動的機制,形成共同做好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的合力。傳染病防控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學校衛(wèi)生工作條例》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