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式讀后感7篇_第1頁
分析式讀后感7篇_第2頁
分析式讀后感7篇_第3頁
分析式讀后感7篇_第4頁
分析式讀后感7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分析式讀后感7篇分析式讀后感篇1

我讀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心里感慨萬千,尤其是對小英子這個人物形象。

在《惠安館》里,小英子的善心讓秀貞母女倆團圓,從的細致描寫中流露出了小英子的天真童稚。別人都怕瘋子秀貞,她不怕;別人都只是戲弄,欺凌可憐的妞兒,只有她和妞兒真正做朋友。在這張純潔的臉下,有著孩童心中難有的正義善良。雖然故事結束了,但是英子最終沒有忘卻此事,永遠記著她們兩個——她的正義善良永存心間。

?我們看海去》里,娜娜青年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小英子分不清,也曾經傻乎乎的問壞人長什么樣。天真的他最終還是信任了男青年,她的善良大度也最終沒有去追究。當得知真相,她并沒有認為他是壞人,甚至認為世界上本沒有壞人——世界上有無數人,這世界終究很復雜,小英子終究沒能弄懂。在她眼里,世界很單純,因為他本身就很單純。

?蘭姨娘》《驢打滾兒》里小英子的正直和人小鬼大,《爸爸的花兒落了》里小英子堅強的責任感,更能突顯出這個女孩的與眾不同。

秀貞、妞兒、男青年、蘭姨娘、宋媽,以及父親,個個都離她遠去,但她沒有忘記他們,她心底透著一股正直、善良、單純、大度、堅強……

小英子和整本《城南舊事》給我的人生給予了無限啟迪……

分析式讀后感篇2

最近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怎樣聽課和分析課”大感興趣,文中蘇霍姆林斯基向年輕的校長們提了幾點意見,讀來也使我深有感觸。作為一名新教師,總有許多聽課的機會,不管是在校內,還是其他學校。就像去年出去聽課,當時聽的是小學信息技術展評課,每位教師選手都很優秀。當時第一吸引我的是每位老師的教學態度,就像文中說的“教師的個人榜樣在課堂上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這堂課的教學設計,安排巧妙,如同文中所說的“課是教學和教育過程的主要陣地;課是學生的治理生活的這樣的一個主要的領域”。學生在短短40分鐘的時間內,通過教師的引導,成功挑戰了每個任務。整堂課下來覺得感觸頗多,受益匪淺。

讀后才明白原來聽課也是門學問,不管聽誰的課我想著應該都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不管聽誰的課,課前要有一定的準備工作。不管是聽經驗很深的老教師,還是像我這般初出茅廬的新教師的課,對于所聽的那堂課就該做好相應的準備。年輕教師要想獲得快速提高,就是要多多聽課,才能明得失,獲得上課的靈感。聽的課所教的內容,可以找來相應的資料預習下,包括所講課的內容,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同時自己設想一下,假如讓我上這一堂課,我準備怎樣教,以便聽課時有個對比。如果聽課不做準備,匆忙走進教室,不理解上課教師的教學意圖,不熟悉教材,就不會有較大的收獲,在聽課過程中聽課筆記一定要做到“精”,寫下重點詞句,這才是關鍵。

二、從學生身上感受這堂課。一堂好課應該是有意義的課,也就是一堂扎實的課。在一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首先必須是有意義的。學生是否樂于參與思考、討論、動手操作;學生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學生活動的時間是否充裕得當;學生自學習慣,解決問題能力如何等。學生上課,“進教室前和出教室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如果課堂一切都順利,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這節課呢?換句話說,有意義的課,它首先應該是一節扎實的課。

三、吸收寶貴經驗。新教師聽課的目的是回去教學生。所以聽課后,還要學會認真思考。沒有十全十美的課。一節課的好壞,不同時期、不同學科有不盡相同的標準。上班一年來,我也多次走進其他老師的課堂,向他們借鑒優秀的教學經驗。在閱讀了“聽課評課”和“觀課議課”的區別之后,我反思自己的`問題所在:聽課時只是抱著為了聽課而去聽課的目的,不分析聽課的內容,不清楚要研究的問題,也不去反思如何從別人的課堂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長此以往,不僅缺乏了繼續學習的動力,也會導致自己閉門造車,目光狹隘短淺。通過學習,我明白了,觀課不僅要用眼睛觀察教師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表現和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合作、交流活動,用心靈感受課堂,體悟課堂。然后將其中的精髓轉為自己靈活運用,當然不能生搬硬套,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以謙虛的心態多學習老教師的長處,閃光點,真正做到為我所用。

分析式讀后感篇3

歌德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讀了蘇翁的《給教師的建議》,他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在我平時教學中都會接觸的一個個話題,給我展示的或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每讀一條,我都在反思我的教育教學行為和其中存在的問題。感覺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給我指導,幫我排解煩惱,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豁然開朗,可以說這是我教師成長道路上的一筆無比珍貴的財富。

第八十九篇《怎樣聽課和分析課》,蘇翁是給校長們提的如何去聽和分析老師的課的建議,看了以后我覺得對我這名新教師也同樣受用,我們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老師需要的就是多聽別人的課,從中取長補短。因為只有了解了來聽你課的人會以哪幾個方面來評價你的課是否算是一節好課,你的教學水平才會飛快的進步,這對于探索教學規律,彌補自己的不足,促進業務能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學五環節中,首先對于備課,我印象很深的是這么一個事例: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這段回答的答案,看似有兩個不同的答案,卻深深的觸動了我,我也意識到,我們老是說時間不夠,每天有忙不完的事,其實老天卻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事情。只有真正把自己作為工作的主人,學習的主人,主動地做好一切積累,包括在什么時間讀哪些書都要規定在計劃之中,這樣才會覺得時間沒有白白浪費。

其實,本來我認為教育在不斷的發展、前進,教育思想在不斷更新,這樣一本著于幾十年前的“老書”能對現在的教育產生影響嗎?“建議”放到當代還有借鑒的價值嗎?后來,我看到了朱永新教授的報告,其中說到“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繼承發揚和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他還說:“新教育之‘新’,實際上是讓教育返璞歸真,回到教育的本質起點。”于是,當我耐心的讀著這本書時,我慢慢發現許多新課程的新理論,都能從中找到詮釋;許多新課程的模糊理念,都能在此得到澄清;許多新課程的疑難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而后,我明白了,老師在每一節課上盡量留出五到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鞏固這節課的知識結構,老師尤其要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讓學生們集中注意教材中的一些“點”,這些“點”實際上就是因果聯系,即基礎的知識。這些時間看似浪費了,實際會得到百倍的補償。此外,教師的任務應是不斷地保持學生對學習、活動的熱愛,點燃創造性的火星,教師不在是課堂的主體,而是以“學生”為主體把發展的空間全部留給學生,將心比心,以情換情,那我們的課堂內外就將永遠如沐春風,充滿歡笑了。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我又拜讀了一遍,越讀越是景仰敬重,越讀越覺得韻味無窮。真是一本好書,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師長,不斷地給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分析式讀后感篇4

?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的3部曲中的第2部,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科學幻想小說,體現驚人的預見性和杰出的科學知識,描繪的許多科學幻想在今天已經實現,如,潛水艇等。設置了出色的懸念,完全可以與希區柯克的懸念相媲美,對“怪獸”的出沒,尼摩船長的身世之謎,為什么他會這么的仇視陸地的人類,究竟受到過怎樣的刺激,為什么他揚言可以還清法國百億的國債。激發讀者的興趣,是一本是很值得欣賞的書。

事件的起因是以一個“怪獸”的出現開始,它的龐大,行動詭異讓人們害怕,頻繁襲擊海船,于是派出了“林肯號”去消滅這個“怪物”,邀請了主人公阿隆納斯,以及他的仆人康賽爾,但是它卻刀槍不入,讓人猜疑,最后林肯號上的所有人落水,阿隆納斯和康塞爾以及一位意大利魚叉手尼德·蘭誤上了被稱為怪物的鸚鵡螺號,被尼摩船長軟禁起來,與尼摩船長一起進行漫長的海底旅行,他們遇見了兇狠又可憐的土著人,救了可憐的采珠人,穿越了海底的隧道,為受傷的船員舉行海底葬禮,在海上與鯨魚,章魚做搏斗,后來到了南極卻被困在了冰雪層里,很有可能全都喪命,有可能被深水處的水壓壓死,可能會因為氧氣被用完而憋死,因為在冰低,無法到外界去吸收氧氣,只有靠儲存的氧氣來度日,卻只能有幾天的時間就會用光,就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每個人不得不穿上沉重的潛水服去進行挖掘,但是,每天挖一點,晚上卻又要被封住,他們不放棄,最終沖破了冰層,獲得了新生,但是他們一行人仍沒有放棄獲得自由的希冀,最后在尼摩船長修補“鸚鵡螺號的時候,逃出了潛水艇。

文章的人物性格鮮明,有血有肉,尼摩船長雖然痛恨人類,但是卻心底善良,為了船員的死而掉淚,他愛鉆研,發明出了偉大的“鸚鵡螺號”,他性格憂郁,卻有知識淵博,可以償還法國幾百億的國債,可以將珍珠毫不吝嗇的送給可憐的采珠人,看到自己的船員死去,卻又掉淚。他對人類有根深蒂固得不信任感,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他鎮定,勇敢,卻善良真誠。阿隆納斯是個學者,他對海洋對科學有著深厚的感情,是典型的“知識高于一切的學者”,為了知識,不惜犧牲自由。康賽爾是一個忠實可愛的仆人,擅長于生物的分類,對主人忠心耿耿,即使為主人犧牲生命也愿意。尼德·蘭,一個是性格急躁,追求自由的意大利人,他熱愛陸地,熱愛人民,急切渴望自由,為逃出鸚鵡螺號有重大的作用。

這篇文章描繪了美麗的海洋景觀與海底動物,有奶海,紅海,有美人魚,大鯨魚,章魚等,給我們展現了美麗的海底世界,也表達了他們想追求自由的渴望,利用主角的心理活動,讓我們猶如身臨其境,正是這種無與倫比的精彩,在法國的文壇獨樹一幟。

分析式讀后感篇5

?海底兩萬里》主要講述“鸚鵡螺號”的故事。1866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只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阿龍納斯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實這怪物并非什么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艇。潛水艇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的中大量的鹽中的氯化鈉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進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斗、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后,當潛水艇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回到了他的家鄉。

在《海底兩萬里》中,尼摩船長是個不明國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島上秘密建造的這艘潛艇不僅異常堅固,而且結構巧妙,能夠利用海洋資源來提供能源。他們依靠海洋中的各種動植物來生活。潛艇艇長對戰俘倒也優待;只是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潛艇艇長尼摩不允許他們離開。阿龍納斯一行人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潛水艇周游各大洋。

在旅途中,阿龍納斯一行人遇到了無數美景,同時也經歷了許多驚險奇遇,例如: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他們的船擱淺了,遇到當地土著人的攻擊,尼摩船長用他連接在金屬梯子上的電擋住土著人進入鸚鵡螺號;在印度洋的珠場和鯊魚展開過搏斗,捕鯨手尼德·蘭手刃了一條兇惡的巨鯊;在南極他們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極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輪流用工具和開水把底部厚10米的冰層砸薄,用潛艇的重量壓碎冰塊,逃到大海;在大西洋鸚鵡螺號被章魚所困擾,他們拿斧頭和章魚展開肉搏戰,一名船員不幸慘死;在北大西洋鸚鵡螺號遇到一艘英國驅逐艦的炮轟,除那三位俘虜外所有船員個個義憤填膺,用鸚鵡螺號的沖角把驅逐艦擊沉。他們眼中的海底,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發。通過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龍納斯終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長仍與大陸保持聯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萬金銀來支援陸地上人們的正義斗爭。

?海底兩萬里》這本書中有名字的人物寥寥無幾,僅有尼摩船長、阿龍納斯、尼德·蘭、康塞爾,但卻被寫的如此精彩;內景只是一艘潛水艇。但就是這么幾個人,這么一艘潛水艇,一個神秘的船長尼摩,在各種探險歷程中,在將近一年的時間中,縱橫海底兩萬里,為我們演繹出一個個故事,展現出一幅幅驚險刺激畫面,海底墓地,珊瑚谷,巨型章魚……描述了他們周游各大洋的冒險經歷,故事曲折驚險,引人入勝,畫面多姿多彩,氣象萬千。這樣一部小說,讀來既使人賞心悅目,也令人驚心動魄。令人永生難忘,不愧為一部世界名著。

分析式讀后感篇6

在我們生活著的這個美麗地球上,有大部分面積不是陸地,而是屬于那無窮無盡的茫茫大海。

在我眼里大海本身就是一個無價之寶庫。每當黑黑的夜幕降臨,大海就會開始用它那獨一無二的身軀,輕柔的彈奏著一首又一首的“美妙夜曲”,那是海浪擊打礁石的聲音,那是海底的魚兒在狂歡著開party,那又像是親愛的媽媽在安撫她那剛剛呱呱墜地吃完奶憨憨入睡的孩子。與海為鄰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去過海邊的朋友們肯定到淺海區撿過貝殼和小魚小蝦小蟹吧!蔚藍的海面下有著數不勝數的鮮活的小生命。當你從礁石邊某個角落里,不經意間撈上來一只活潑的小螃蟹時,你肯定會欣喜萬分,你也肯定想了解更多關于大海的知識……

于是,在我再一次來到海邊的漁家客棧時,我打開了《海底兩萬里》:那里描述的是一個奇幻而又不可思議的海洋世界;從發現到體驗到逃難,主人公阿龍納先生在鸚鵡螺號輪船上經歷的一次次終身難忘的水下航行……

客棧外海浪拍打著礁石,發出一聲又一聲清脆的“嘩”聲。我閉上眼睛,慢慢地回想剛剛所看的那一章中所描繪的海底世界。那是第二十四章:珊瑚王國。隨著思緒的延伸,漸漸地自己無形中也成了故事中的一員……

海底黑黑的,伸手不見五指。我忽然想起來此時我應該走起來是很累的,因為我要穿上潛水服,帶上氧氣箱和一盞路燈。那氧氣箱、潛水服會是怎么樣呢?應該會比較好看吧。“算了,我現在不是呼吸自如嘛,那就不用帶不用穿了吧”。我心里想。于是我跟在尼摩船長、阿龍納先生和他的朋友奈德蘭身后,打開手電筒照著路,一步一步向前走去。這里既沒有漂亮的沙灘,長滿水草的洼地;也沒有海底平原和海底森林。那接下來我們會去哪兒呢?

珊瑚王國!

說起珊瑚,尼摩船長如數家珍:珊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里的體態玲瓏,色彩高雅的腔腸動物,又名珊瑚蟲。它能分泌出紅、白等色的石灰質骨骼,并群集相互粘在一起呈樹枝狀,即人們所說的珊瑚石。換句話說,珊瑚石實際上是珊瑚蟲這種奇怪的植物型動物的后期形態,慢慢石化成樹木的形狀而已。珊瑚一般生長在海底下300英尺左右的深處,1000英尺是珊瑚能夠生長的極限深度。珊瑚的形狀有很多:管狀珊瑚、頭型珊瑚、星狀珊瑚……最珍貴的當屬紅珊瑚、血紅珊瑚、血紅泡沫……

我一邊饒有興趣地回味著,一邊繼續往前走。邊上是厚厚的“珊瑚灌木叢”,“灌木叢”上覆蓋著點點星狀的白邊小花。燈光在這色彩鮮亮的“灌木叢”上造出千般迷人的效果。你說這些珊瑚會不會是像萬花筒一般,有著千變萬化的功能呢?

于是我繼續看下去。書上有一段話說:我想我看見了這些絹紗般圓筒狀的灌木枝在海水揉動下的顫抖。小巧敏捷的魚兒像天空中的鳥兒一樣嗖地一下就過去了。我想摘些珊瑚的鮮花和精致的觸須,有些正好開了,有的還沒有開苞。但是,我的手一接近這些活著的、敏感的花兒時,一種警告就會迅速傳遍整個群體,白色的花立即縮進它們紅色的殼里不見了,灌木叢就變成了一堆凸石……

合上書,我還在想象著那顫抖著的灌木枝,是微微搖擺的,還是不停抖動的?那靈敏的魚兒真的就像天上的鳥兒那樣嗎?那些珊瑚的花兒和精致的觸角張開時,是像桃花一般嬌艷欲滴,還是像桂花一般花香怡人?它們是一個個防御系統很靈敏的生物,還是如含羞草一般的植物?想著想著,我抬起頭,不覺間夜已深。

推開窗戶,一陣海風迎面撲來,涼爽的海風中夾雜著濃郁的大海的味道,那是腥味的,不是很好聞,但卻是最自然的。沒有鳥兒,沒有珊瑚,只有那天邊閃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