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登高》_第1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登高》_第2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登高》_第3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登高》_第4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登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杜甫登高語文阿茶123掌握詩中出現的古今異義詞。簡略了解杜甫前后時期詩風的變化。理解杜甫在詩中表現出的“時令之悲、身世之悲、國運之悲”。學習目標語文阿茶目錄一知人論世二初讀課文三品讀課文四拓展延伸知人論世語文阿茶語文阿茶壹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作者介紹開元19(時20歲)年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游齊趙。以后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杜甫人生經歷和詩歌創作分期(四個時期):長安應試落第,后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后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這期間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困居長安35-44歲被安史叛軍俘獲,面對混亂的長安寫成《月夜》、《春望》等詩。后潛逃到鳳翔,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其后寫詩把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不朽之作,即“三吏”、“三別”。陷賊、為官45-48歲作者介紹讀書漫游35歲之前西南漂泊48-58歲棄官攜家逃難至成都,后蜀中軍閥作亂,漂流到梓州、閬州。后去投靠劍南節度使嚴武,嚴武死后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的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秋興》等大量名作。杜甫詩歌的主要思想:1、反映民生疾苦,表現對人民的同情。2、憂國憂民,表現出深摯的愛國情感。3、揭露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朽,表現強烈的憎惡之情。4、歌詠自然景物,抒寫親友之間的深厚情誼。代表作品:“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詩歌風格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嚴羽《滄浪詩話》則曰: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太白《夢游天姥吟留別》、《遠離別》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車行》、《垂老別》等,太白不能作。他人評價相關背景這首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寫這首詩的時候,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藩鎮勢力又乘隙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在這種形勢下,杜甫只能繼續漂泊,許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悶,有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艱辛,有個人的多病、未酬的壯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為了排遣郁悶,他抱病登臺,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當時杜甫身居夔州,已經五十六歲,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憂憤,致使詩人身患重病。重陽登高無心游賞,觸景傷懷,抒發了自己的內心的感慨。初讀課文語文阿茶語文阿茶貳課文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語文阿茶(二)誦讀體味:指名朗讀、自由朗讀相結合,把握節奏,畫出朗讀節奏,體味情感。明確:朗讀節奏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品讀課文語文阿茶語文阿茶叁語文阿茶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長江滾滾涌來奔騰不息。譯文找出詩中的意象,思考,這些意象分別有什么樣的特點?表現出杜甫詩歌語言的什么特點?詩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詩歌意象及對應特點:風——急

天——高

猿——哀渚——清

沙——白

鳥——飛回落木——蕭蕭長江——滾滾語言特點:精煉。意境:描摹出了一幅秋風蕭蕭,萬木凋零,江水滔滔,落葉飄飄,鳥鳴猿哀秋肅臨天下的秋景圖。意境特點:蒼涼、雄渾、沉郁而悲壯。思考,你認為這四句詩中哪個字或詞語用的好?為什么?(可從寫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的角度分析)示例:急——首先,秋天本來是個容易刮風的季節,而江邊的風要比其他地方的風要大得多,江邊高處的風就更大,再加上詩人年老多病,當然會感到秋風特別猛烈,所以,用了一個“急”字,很傳神地寫出了當時季節的特點。其次,這個“急”字,還寄予了詩人當時的深切感受。秋風本來就是涼的,江邊高處的風就會特別涼,所以年老多病的詩人站在江邊高岸上當然會感到涼徹透骨。這種寒涼,不僅是詩人皮膚的感覺,更是詩人內心的感受。高——秋的天空是高遠的,明澈的。對于心情好的人來說,秋日的天空是令人神清氣爽的感覺,對于像杜甫這樣一位被家愁國難所困擾,同時又疾病纏身的老人來說,秋日的天空卻顯得那么高不可及。所以,一個“高”字就寫出了詩人孤苦無助的凄涼心境。哀——猿鳴凄切,有歌云“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一個“哀”字,不僅寫出了猿鳴的特點,也傳達出了詩人心中的濃濃哀愁。渚清——“渚”是江中的小洲,站在高處朝下看,水中的沙洲顯得既小又空,在蕭瑟的秋風中,給人一種凄清的感覺。白——“白”是冷色調,與前面的“清”字一起構成一幅蒼涼的畫面,形象地傳達出詩人內心那種凄涼的情感。回——“回”字寫出了鳥在風中吃力地盤旋,讓詩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艱難處境,戰亂年代,詩人卻有家難歸,這怎能不讓人感慨萬千。無邊、蕭蕭下——此句寫山景。“無邊”寫落葉之多,“蕭蕭”寫落葉之聲。紛紛飄落的黃葉,不能不讓人聯想到人生的短暫,也不能不讓詩人聯想到自己的處境,想到自己和這黃葉一樣,快要結束的短暫的一生,是多么的悲涼啊!這寫出了秋景的蕭索。不盡、滾滾——此句寫江景。“不盡”寫出了江水的源遠流長,“滾滾”寫出了江水的滔滔氣勢。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讓人聯想到時間的永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短暫的人生,在永恒的時間面前越顯得短暫。首聯兩句,描寫天高風急、秋氣肅殺、猿啼哀嘯、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回翔的景象,指明了時節和環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構成一幅登高遠壯闊而又蒼涼蕭瑟的秋景圖畫,為全詩定下了哀婉凄涼的基調。對仗工穩,句法嚴謹,語言極為凝練。頷聯從大處落筆,仰頭寫山景: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俯視寫江景: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索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悲愴。同時讓人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恒。透過沉郁而又高昂的精工對句,顯示著詩人出神入化的筆力,歷來被視為千古佳句。小結前四句:語文阿茶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譯文

“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凄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齒暮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

——羅大經(宋)《鶴林玉露》八意”,即八可悲:他鄉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萬里作客,三可悲;又當蕭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齒,一事無成,五可悲;親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獨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思考,這四句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萬里”指遠離故鄉;“獨登臺”,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百年”,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尾聯對結,并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致盎然地登高望遠,此時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小結后四句:頸聯是詩人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的高度概括。先橫寫“萬里悲秋常作客”,再縱說“百年多病獨登臺”。一橫一縱,承上啟下,點出了全詩感時傷世、羈旅飄淪的主旨;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沉郁悲抑的感情。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極為沉郁頓挫。小結后四句:尾聯兩句是悲嘆自己窮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出句寫詩人備嘗艱難之苦,白發叢生;對句寫自己困頓潦倒,疾病纏身。國難家愁,只有借酒排遣,但又因多病不得不放下這澆愁的酒杯。“艱難”,既有國家的艱難,又有個人的苦難。他既憂國,憂民,又憂身。全詩就在這憂憤無奈的感嘆聲中收筆,悲憤深沉,而又寄意深遠。思考,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這首詩通過詩人登高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大江邊的深秋景象,又有長年作客異鄉的羈旅之愁,晚年多病的孤獨之感,戰爭帶來的國難家仇和日漸增多的白發,抒發了詩人對艱難身世的感慨,展現了一位窮困潦倒、漂泊無依、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思考: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此手法為觸景生情,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全詩抒了什么情?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詩人通過無邊無際的秋色、悲壯雄渾的氣勢,觸情生情,情景交融,抒發了詩人對自然之秋的悲涼,人生之秋的感傷和家國之秋的憂思之情,表達了詩人對個人命運的傷感和憂國憂時的情懷。討論:這首詩有哪些藝術特色?四聯句句押韻,皆為工對,且首聯兩句,又句中自對,可謂“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給人以一種神清目爽整飾對稱的美感,而且使全詩曲折頓挫,在抑揚有致的韻調中,表達出詩人需要抒發的感情。1.聯聯對偶,句句押韻。寫景,有工筆細描也有大筆寫意,有動也有靜,有聲也有色。聯工筆細描,寫出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的形、聲、色、態,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寫,卻生動形象,精練傳神。頷聯大筆寫意,傳達出秋的神韻。鳥飛葉落是動,水渚岸沙是靜。風急猿啼是聲音,渚清沙白是顏色。抒情,既有縱的時間的著筆,寫“常做客”的追憶;也有橫的空間的落墨,寫“萬里”行程后的“獨登臺”。從一生飄泊,寫到余魂殘骨的飄零,最后將時世艱難歸結為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錯綜復雜手法的運用,把詩人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蒼涼,表現得沉郁而悲壯。2.寫景抒情,筆法錯綜。課堂小結:《登高》被稱作“古今七言律第一”。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后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拓展延伸語文阿茶語文阿茶肆1.這是同學們熟悉的杜甫畫像,請你認真閱讀這幅畫像并結合你對杜甫的認識與理解,刻畫出你心目中的杜甫形象。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稱,側重肖像描寫;②運用兩種修辭手法;③語言要簡明、連貫、得體;④不少于100字。示例風急天高,殘陽西下,淡云漸染。杜甫,你為何如此的孤獨、憂郁?我知道,是身世的飄零,為國事的漸衰。你愁眉緊鎖,如一抹揮之不去的濃云久久地籠罩在你那滄桑的額頭。你的目光幽然,若有所思;你的兩鬢霜染,面容憔悴;那稀疏的胡須在秋風中瑟瑟作抖。你注視著遠方,用目光親撫著這一片你深愛著的大地,然天空地迥,你越發地孤寂。你雙手抱膝,寬大而陳舊的衣袍卻永遠罩不住你那曠世的傲骨。秋風為你的飄泊而痛苦,淡云為你貧病的窘境而憂愁,蒼石為你難酬的壯志而低泣,但你依然用高遠的目光寄托著對盛世的期盼。2.2012年3月,“詩圣”杜甫成了“微博紅人”。在一組對高中語文教科書中杜甫畫像進行的“再創作”圖片里,杜甫時而手扛機槍,時而揮刀切瓜,時而腳踏摩托……被網友戲稱為“杜甫很忙”,并由此引發網絡熱議與集體圍觀。請你發表看法,闡述理由。(字數不少于30字)明確(這到底是經典的褻瀆、娛樂的泛濫,還是孩子們無傷大雅的信手涂鴉?見仁見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示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