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2022-2023學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試題_第1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2022-2023學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試題_第2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2022-2023學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試題_第3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2022-2023學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試題_第4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2022-2023學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玉林市2022年秋季期高二年級期末教學質量監測生物(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人體內環境的穩態不包括()A.組織液溫度的相對穩定 B.線粒體基質中pH的相對穩定C.血漿滲透壓的相對穩定 D.血漿中各種化學成分的相對穩定2.下圖細胞I、Ⅱ和物質E、F的關系可能的是()細胞Ⅰ細胞Ⅱ物質E物質FA肥大細胞組胺毛細血管壁受體B記憶B細胞病原體抗體抗原C傳出神經元傳入神經元神經遞質受體D垂體細胞胰腺促胰液素受體A.A B.B C.C D.D3.短跑運動員聽到發令槍聲后迅速起跑并沖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起跑動作的產生是非條件反射的結果B.由自主神經系統中的傳出神經支配軀體運動C.腎上腺素可影響運動員對發令槍聲的反應敏感度D.跑步沖刺過程中腦干調節運動的精細4.研究發現,單獨培養大鼠神經元,其軸突側支返回細胞體,形成自突觸,如圖甲所示。用電極刺激這些自突觸神經元的樹突可引起興奮,其電位變化結果如圖乙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乙曲線的a峰表明這些神經元再次產生神經沖動B.神經元維持-68mV膜電位時,膜內的K+濃度比膜外的高C.圖乙電位變化出現第一個峰值的原因是刺激直接引發的Na+內流D.圖乙電位變化出現第二個峰值的原因是神經遞質引發的K+外流5.炎性甲亢是由甲狀腺濾泡細胞膜通透性發生改變,濾泡細胞中的甲狀腺激素大量釋放進入血液,從而引起機體內甲狀腺激素含量明顯升高的一種疾病。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存在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機制B.炎性甲亢患者促甲狀腺激素水平低,引起機體甲狀腺組織增生C.甲狀腺激素作用的靶細胞比促甲狀腺激素作用的靶細胞數量多D.炎性甲亢患者機體細胞代謝旺盛,機體產熱與散熱處于動態平衡6.如圖表示正常人快速飲入500mL某種液體后,其血漿滲透壓的變化曲線。以下分析正確的是()A.當飲入0.9%NaCl溶液時,則體內血漿滲透壓的變化如曲線b,排尿量不變B.當血漿滲透壓出現曲線a的變化,垂體產生渴覺并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釋放進行調節C.下丘腦滲透壓調節中樞可通過調節人體的排尿量和排汗量來調節滲透壓平衡D.當劇烈運動、嚴重腹瀉時,及時補充水和鈉鹽,血漿滲透壓可出現曲線c的變化7.乙肝病毒(HBV)表面的S蛋白(抗原)入侵人體可引發一系列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圖甲中數字代表細胞,字母代表生理過程,細胞⑦可誘導靶細胞裂解,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圖中細胞①和⑤均是輔助性T細胞B.樹突狀細胞的功能是識別、處理呈遞抗原C.細胞③的細胞膜上沒有抗原S蛋白的受體D.激活細胞②需要HBV和細胞①的共同作用8.新冠肺炎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機體的免疫系統會發揮免疫功能來消滅該病毒。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新型冠狀病毒侵入人體后,淋巴細胞參與了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過程B.感染過新冠病毒的患者體內產生了相應的抗體,但仍可能發生第二次感染C.機體發揮免疫功能維持內環境穩態的過程中,不受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影響D.人體免疫系統消滅機體內的新型冠狀病毒體現了免疫系統的自穩和防御功能9.下列有關艾滋病的敘述,正確的是A.艾滋病是HIV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病B.艾滋病人群患惡性腫瘤的幾率與健康人沒有差異C.HIV利用其RNA和宿主的翻譯系統合成自身蛋白質D.HIV主要感染人體B淋巴細胞,導致機體免疫下降10.下列關于植物激素的說法,正確的是()A.在太空失重狀態下生長素仍可以進行極性運輸,根失去向地生長的特性B.某濃度的生長素促進莖的生長卻抑制根的生長,體現了生長素的兩重性C.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都是植物細胞合成的高效能物質D.動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具有微量高效,由特定的內分泌器官產生11.氣味會導致鼻孔氣體吸入量變化,但與聲音無關(如圖甲)。研究顯示即使在睡眠過程中,多次給予諸如狗叫聲→愉悅氣味或貓叫聲→厭惡氣味強化后,所形成的條件反射在醒來后依然存在。在圖甲所示實驗的基礎上,圖乙組合中最能證明聲音和氣體吸入量間建立條件反應的組合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2.某科學研究小組調查了某森林群落中的鳥,研究發現,杜鵑、黃鸝等總是成群地在林冠層活動,吃高大喬木的種子。山雀、鶯、啄木鳥等鳥類總是在森林的中層營巢,其中長尾山雀不停地在樹枝間、葉間跳躍或來回飛翔,覓食鞘翅目和鱗翅目等昆蟲;沼澤山雀體型明顯比大山雀小,主要覓食各種昆蟲及其幼蟲、卵和蛹,僅吃少量植物種子;大山雀常在樹枝間穿梭跳躍,主要覓食昆蟲;血雉、畫眉等則是典型的森林底層鳥類,吃地面上的苔蘚和昆蟲,烏鴉是雜食性鳥類,既覓食昆蟲和蚯蚓,也吃植物種子和漿果。上述研究中沒有體現的生態學內容是A.群落的垂直結構 B.優勢種 C.種間關系 D.生態位13.為了研究甲、乙兩種藻的競爭關系,在相同條件下對兩種藻進行混合培養和單獨培養,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單獨培養條件下,甲藻的數量增長不受本身密度制約B.單獨培養條件下,乙藻數量大于0.5×106個時種群增長速率逐漸變小C.若起始數量相等且營養條件相同,甲藻單獨培養的K值大于混合培養的K值D.混合培養時,乙藻競爭中被淘汰,若在自然條件下也一定如此14.下列關于群落的結構與類型的敘述,正確的是()A.草原上群落的物種組成和空間結構隨季節變化而發生改變B.天山山麓從山腳到山頂群落類型的差異是由于光照強度的不同導致的C.森林中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這體現的是群落的垂直結構D.由冰山巖向森林演替過程中,土壤中有機物越來越少,群落物種豐富度逐漸加大15.在稻田生態系統中,卷葉螟和褐飛虱是稻田中兩種主要害蟲,擬水狼蛛是這兩種害蟲的天敵。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害蟲與擬水狼蛛間信息傳遞,有利于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B.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都是沿著食物鏈進行的C.精耕稻田與棄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與速度有差異D.負反饋調節機制使得稻田中害蟲與擬水狼蛛的數量保持相對穩定16.下圖是某生態系統一條食物鏈中的三個種群一年內能量流動統計的部分數據。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三個種群組成的食物鏈是Ⅱ→I→ⅢB.種群I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約為9.5×106kJC.不同營養級之間的能量流動以有機物為載體D.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20%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2分)17.科學研究發現,來自海兔鰓部的噴水管皮膚感受器的感覺信息沿傳入神經傳導,傳遞給了一個運動神經元,然后激活肌肉收縮產生縮鰓動作。當噴水管重復受到溫和的噴水刺激時,縮鰓反射的幅度越來越小,即產生習慣化。對已產生習慣化的海兔,用短暫電流刺激其頭部皮膚,再用水流刺激噴水管,結果產生的縮鰓反射比只用水流刺激噴水管強烈,即產生去習慣化。相關結構及發生機制如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縮腮反射是在______的參與下,對噴水刺激作出的規律性應答。圖中縮鰓反射弧的效應器為______。(2)若人為刺激a上某點,則c上_______(填“能”或“不能”)檢測出電位變化。(3)對于海兔重復受到溫和噴水刺激產生習慣化的原因,科研人員研究發現,興奮在感覺神經元與運動神經元之間的突觸(即突觸1)傳遞減弱或受阻所致。若從突觸前膜考慮,突觸1傳遞受阻原因可能是______;若從突觸后膜考慮,突觸1傳遞受阻原因可能是______。(4)據圖分析,用短暫電流刺激其頭部皮膚,再用水流刺激噴水管,產生去習慣化的原因是______。18.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會使人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長期持續的壓力會導致機體內環境穩態紊亂。請回答下列問題:(1)人在緊張的時候也會引起分泌腎上腺素增多,人表現為警覺性提高、反應靈敏、心率加快等特征,這表明______(從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方面回答)。(2)研究發現:焦慮和恐慌會使T細胞活性下降,從而使人更容易感染病毒而患病,從T細胞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3)人體維持血糖的相對穩定是通過______調節。在壓力應激刺激下,血糖會明顯升高。已有研究表明,大腦紋狀體床核前側(aBNST)中的GA神經元介導了壓力應激反應中的高血糖反應。aBNST中GA神經元可投射到下丘腦的血糖調節中樞(ARC)。研究者還發現,壓力應激刺激作用的大鼠血清中的一些激素水平發生明顯變化,最終導致高血糖反應。請結合所學知識,補充完善壓力應激反應中血糖調節的機制示意圖______(在方框中填寫結構名稱。在括號中選填“+”或“一”,“+”表示促進或刺激,“一”表示抑制)。19.花開花落,春華秋實。植物的生命活動調節受基因的調控、激素的調節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它們是相互作用、協調配合的。請回答下列與植物生命活動調節有關的問題。(1)將休眠狀態的某植物種子置于0~5℃的低溫條件下1~2個月,可使種子提前萌發。在調節種子萌發過程中,作用效果相反的兩種激素主要是______。(2)光可以促進某些植物的種子萌發,是因為這些植物的種子細胞中具有接受光信號的一類蛋白質,稱為______。這類蛋白質結構發生變化,經過一系列的信息傳導,最終影響細胞核中的______。(3)有些植物需要滿足一定光照條件才能開花。有研究證明,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葉片而非花芽(花芽將來會發育為花),有學者認為葉片受到適宜的光刺激后,葉片產生了某種物質運輸到花芽促進了花芽的發育而開花。下面是借鑒“溫特實驗”方法證明上述觀點的實驗方案,請完善相關實驗步驟。(實驗植株見下圖:只有葉片A和花芽B,且生理功能均正常)第一步:取圖所示未開花植株若干并隨機均分成甲乙二組。將兩組植株的葉片A均于葉柄處切下,每組葉柄殘留在植株上的切口分別標號為切口甲、切口乙。第二步:______第三步:將甲乙二組實驗植株均置于相同且適宜的_______環境下一段時間,觀察兩組植株開花情況。20.某農場為防治鼠害做了一些調查。后該農場實施退耕還林多年后,原有耕地變為林地,科研人員展開了一系列相關的研究。請回答相關問題。(1)研究人員調查該牧場邊界區域內田鼠種群密度的方法為標記重捕法,標記重捕法常用于調查______的動物的種群密度。(2)研究人員調查了某牧場邊界區域內田鼠的種群密度和年齡結構,并以體重作為劃分田鼠年齡的標準,體重≤40g的為幼齡鼠,體重≥90g的為老齡鼠,其余為中齡鼠。有人提議若要控制該區域田鼠的種群數量,應捕殺體重大于90g的個體,研究人員否定了該提議,你認為的理由是______通常采取的減少食物來源、毀滅巢穴和養殖田鼠天敵等措施的目的都是為了降低田鼠種群的______,從而控制該區域田鼠種群數量。(3)該農場在退耕還林若干年內,經歷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個階段,三個階段的典型物種①②③的種群密度變化如圖所示。圖中0→a,物種①的種群密度上升,從種群的數量特征角度分析,直接原因是在適宜條件下,物種①的______b→c,物種①逐漸消失,物種②的種群密度逐漸降低到相對穩定,原因是物種②能耐受______條件:c點以后,在適宜氣候條件下群落中最終占主導地位的植被類型將是_______(選填“草本”“灌木”“喬木”)。(4)實施退耕還林后,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提高,原因是______。21.海水立體養殖中,表層養殖海帶等大型藻類,海帶下面掛籠養殖濾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蠣,底層養殖以底棲微藻、生物遺體殘骸等為食的海參。回答下列問題。(1)某同學根據生態系統的概念認為海水立體養殖系統就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