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全冊必背知識點梳理第1單元《光與色彩》知識點梳理第1課光源光源是能夠自己發光的物體,例如太陽、電燈和蠟燭。根據光源的特征,可以將其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沒有經過人類加工和改進的光源,例如太陽、雷電、董火蟲和發光水母。人造光源則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而制造出來的光源,例如點燃的火把、油燈、蠟燭和各種電燈。要判斷一個光源是自然光源還是人造光源,需要看它是否經過人類的加工和改進。此外,可見的“發光體”可以分為光源和反光物體。在生活中,許多物體會發光,但要判斷它們是否為光源,需要看它們是自己發光還是因為有其他發光體存在而發光。第2課光的傳播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這一點可以通過我國古代學者墨子發現的“小孔成像”現象得到證明。當光線從門上的小孔射進來時,會在對面的墻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第3課光的反射光線照射到物體表面后會折返,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幾乎所有物體都可以反射光,但不同物體表面的反光效果是不同的。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例如鏡子、平靜的水面、玻璃表面和拋光的金屬面等。鏡子是反光效果最好的物體之一。潛望鏡就是利用光的反射現象制作的。光從太陽或火焰發出,照射到物體上,被物體反射后進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體。第4課七色光太陽光是由多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雨后彩虹的形成與陽光有關。利用鏡子、水霧和三棱鏡可以制造“彩虹”。光的色散原理是由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的。用三棱鏡可以將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說明白光由這七種顏色的光組成。第5課熱傳導熱可以通過熱傳導從一個物體的某一局部傳遞到另一局部,或者通過接觸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在熱傳導的過程中,熱可以從物體的高溫局部傳到低溫局部,或者通過直接接觸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到溫度低的物體。在固體中,熱的傳遞方向是四面八方。固體、液體和氣體之間都存在熱傳導現象,也就是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通過直接接觸高溫物體讓低溫物體熱起來。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熱傳導現象包括烙餅、量體溫、電烙鐵作畫、吹頭發、冷敷或熱敷等。第6課熱對流熱在空氣中的傳遞過程中,我們發現氣體受熱會上升,遇冷會下降,循環流動。在水中傳遞的過程中也是如此,液體受熱會上升,遇冷會下降,循環流動。液體或氣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循環流動,使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這種傳熱方式叫作熱對流。在熱對流的過程中,熱總是由溫度較高處傳到溫度較低處。我們可以借助染色法(色素)或者借助法(利用其他物體,如茶葉、木屑等)來觀察水受熱后的運動。氣體的傳熱方式與液體相同,都是對流。第7課熱輻射太陽與地球之間有很大一部分空間沒有任何物質,但是太陽仍然能夠將熱傳遞給地球。這種直接向周圍發射熱的方式叫作熱輻射。熱輻射不需要依靠空氣、水等任何物質,即使在真空中也能進行。熱傳遞有傳導、對流、輻射這三種方式。在實際的熱傳遞過程中,這三種方式往往不會獨立存在,而是兩種或三種同時存在。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的相同點是都是由溫度高的地方向溫度低的地方傳遞熱量。不同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熱傳遞的過程不同,熱傳導需要直接接觸,熱對流是循環傳遞,熱輻射是從熱源處向四面八方直線傳遞。二是熱傳遞的媒介不同,熱傳導在固體中傳遞能力最強,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弱;熱對流只在氣體和液體中存在;熱輻射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傳遞。利用熱傳遞工作的工具通常同時具備多種熱傳遞方式。例如,電烙鐵是通過熱傳導來傳熱,而電水壺則是通過熱傳導和熱對流兩種方式傳熱??鞠?、電暖器則是通過熱對流和熱輻射兩種方式傳熱。太陽能熱水器則是通過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傳熱。熱的良導體如銅、鋁、鋼等物體容易傳熱,而熱的不良導體如木頭、塑料等物體不容易傳熱。例如,蓬松的棉被可以保暖,雙層窗戶可以隔熱保溫,這說明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在冬季,用塑料薄膜包裹樹干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幫助小樹保溫,而在寒冷地區建造房子時,在外墻加一層巖棉板可以幫助墻體保溫,因為巖棉板是熱的不良導體。地球儀有政區地球儀和地形地球儀兩種。地球的外表包括陸地和海洋。巖石和土壤構成了上下起伏、形態多樣的陸地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山地、原、盆地、平原、丘陵是陸地的五種基本形態。不同地形的特點也不同,例如山地地勢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溝谷幽深;平原地勢低,地面平坦,起伏較小,視野開闊;丘陵地勢不高,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較緩;盆地周圍地勢高,中間地勢低,與澡盆相似。海底的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有盆地、平原、丘陵、海溝等地形,與游泳池底部不同。中國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中國有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嘎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中國有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中國有三大丘陵:東南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大部分山地分布在中國的西部,如喜馬拉雅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天山、阿爾泰山等。火山噴發和地震是地球上極具破壞力的兩種自然災害。陸地上和海洋里都有火山。火山噴發時,熾熱的巖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沖破巖層,從裂縫中涌出或噴出。根據活動狀態,火山分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三種類型。4、火山噴發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自然災害,它會掩埋城市和鄉村,污染空氣,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但是,火山噴發也可以為人類帶來礦產資源、地熱資源和旅游資源等有益的資源。5、地震是由于當地殼深處的巖層因為受到過度擠壓而突然破裂或錯動時引起的大地劇烈震動。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引起房屋搖晃和地面動蕩。6、地震也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自然災害,它會使房屋倒塌、道路毀壞、鐵路變形,嚴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海底地震還會引發海嘯。7、地震的能量大小用震級來表示,對地表的破壞程度用烈度來表示。8、當地震發生時,應該保持鎮定,采取正確的避震和逃生方法,防止錯誤的做法。就地避震時要選擇平安場所并保護好頭部。逃生時要走平安通道,到達空曠的廣場。9、地震逃生口訣:震來莫慌張,就近藏一藏。廚房有危險,廁所把身藏。就近三角地,護頭要牢記。高樓遇地震,電梯不能乘。樓梯要通暢,沿墻平安撤。陽臺不能站,頂層可上房。切忌胡亂跑,目標是廣場。10、1976年7月28日,我國河北唐山發生強烈地震,造成嚴重的傷亡。20XX年5月12日在四川省瀏川縣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瀏川大地震。1、我們可以通過火山噴發、地熱和地震等現象來推測地球內部的信息。2、科學家很早就開始通過鉆孔來探測地球的內部結構,但到目前為止,人類鉆探地球的深度只有12千米。3、在2世紀初,科學家發現地震波在不同的巖石中傳播時有快有慢,于是開始利用地震波來探測地球內部的結構。4、科學家根據探測結果,將地球內部局部分為三個不同的圈層,分別是地殼、地幔和地核。其中,薄薄的地殼主要由各種巖石組成,地幔位于地殼和地核之間,是巖漿的發源地,地球中心局部的地核溫度和壓力極高。5、一些科學家認為,地幔和地核會進行水平運動和上下運動,而最外層的地殼也像浮在水面上的船只一樣隨之運動起來。6、地震是人們直接感知到的地殼運動的反映,更普遍的地殼運動則是在長期、緩慢地進行著,必須借助儀器長期觀測才能覺察。7、科學家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包括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余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8、板塊構造學說將全球的巖石圈劃分為六大板塊,認為這些板塊在相對移動的過程中,或向兩邊張裂,或彼此碰撞,從而形成了地球外表的根本面貌。9、地球板塊運動的力量來自于巖漿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的運動。10、地球板塊運動引發的自然現象包括火山噴發、地震、海陸變遷和大陸漂移等。11、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偉、高大的山系之一。在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采集到魚龍、菊石類、雙殼類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根據這些化石,科學家推測早在4000萬~5000萬年前,喜馬拉雅山所處地區是一片湛藍的大海。第12課地表雕刻師1、地球外表始終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除了來自地球內部的力量,外部力量也在改變著地表的形態。2、氣候因素如溫度、風、水等可以改變地表的形態。3、地殼主要由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巖石構成。4、地球內部的巖漿有時會在地下深處慢慢冷卻,有時又會從地表噴發出來后冷卻,這些由巖漿冷卻后形成的巖石叫做巖漿巖。常見的巖漿巖有玄武巖、花崗巖、橄欖巖、安山巖和正長巖。5、巖石碎屑經過風、流水等的搬運后沉積于陸地、河湖及海洋,經歷一系列變化后形成的巖石叫做沉積巖。常見的沉積巖有砂巖、頁巖、石灰巖、礫巖和泥巖。6、巖漿巖和沉積巖在地殼運動過程中受到高溫、高壓等作用,因性質發生改變而形成的巖石叫做變質巖。常見的變質巖有大理巖片、麻巖、板巖、片巖和石英巖。第4單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環》知識點梳理第13課云和霧1、地表上的水蒸發形成水蒸氣,水蒸氣在上升的過程中遇冷會凝結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飄浮在空中形成了云。2、云和霧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眾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們飄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霧。3、在“人造霧”的實驗中,加冰袋是為了創造一個低溫環境,這樣水蒸氣遇冷會迅速凝結成小水滴,從而形成霧。4、云和霧的本質相同,都是由水蒸氣凝結而成,只是距離地表的遠近不同,飄浮在高空的是云,接近地表的是霧。第14課露和霜1、在天氣晴朗的夜晚,當溫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氣遇冷會在草木或其他物體上凝結成小水滴,這就是露。2、當夜晚的氣溫急劇降低到0°C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氣會在物體外表凝結成冰晶,這就是霜。1、刺激和反響的概念:刺激是指外界對生物體的影響,反響是指生物體對刺激做出的反應。2、刺激和反響的分類:按照刺激的性質可以分為化學刺激、物理刺激和生物刺激;按照反響的性質可以分為本能反響和條件反射。3、本能反響是指生物體天生具有的、不需要學習就能產生的反響;條件反射是指在特定條件下,經過學習后形成的反響。4、神經系統是刺激和反響的傳導和調節中樞,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5、感覺器官是接受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和皮膚等。感覺器官接受到刺激后,會將刺激信息傳遞給神經系統,從而引發相應的反響。6、人類的感覺器官和反響機制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和靈敏度,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和生存需求。1、刺激是環境變化或信號,反響是由刺激引起的活動或變化。2、聲音、光、體內感受和語言信號是常見的刺激形式。3、反響速度因個體而異。4、人體有自我保護的本能反響。5、反響分為需要腦的復雜工作和不需要腦的復雜工作兩種,前者比后者反應慢。1、腦和脊髓是身體控制中心,腦負責存儲和加工信息,脊髓負責下達簡單命令和傳遞信息。2、周圍神經負責收集感覺信號和傳遞指令,使肌肉做出反響。3、感覺信號-周圍神經-腦和脊髓-周圍神經-反響。4、不同部位的敏感性和反響速度有差異。5、皮膚敏感性從高到低依次為指尖、手背、肘關節外側、膝蓋處。6、腦會產生錯覺,是正?,F象。7、脊髓連接腦組織和周圍神經,分布在脊柱中間。8、脊髓容易受傷,要注意自身安全,做好準備活動。1、腦被顱骨包裹,由大腦、小腦和腦干組成。2、成人腦重約1400克,大腦占80%。3、大腦大小、形狀像并攏的拳頭,外表有凹陷的溝和隆起的回。4、大腦皮質外表積由溝和回增加。5、大腦軟硬程度像豆腐,顏色淡粉色。6、大腦管理認知、思維、情緒和運動,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重要區別。7、大腦控制身體運動交叉,左腦控制右側身體,右腦控制左側身體。8、左腦主要負責數學、語言和書寫等功能,而右腦則偏重于音樂、繪畫和情感等功能??茖W家發現,大腦在工作時不是所有局部都參與同一件事情,它們各自有不同的分工。9、大腦是消耗人體能量最多的器官,雖然只占體重的2.5%,卻消耗著身體20%的能量和25%的氧氣。因此,長時間興奮活躍的一個區域會產生疲勞感,可能導致神經衰弱和記憶力減退。睡眠對大腦的休息很重要,10歲左右的兒童每天需要大約10小時的睡眠時間。同時,保持愉快的心情也有利于大腦的健康,能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為保護大腦,我們需要充足的睡眠、加強體育鍛煉、全面均衡的營養、保持愉快的情緒、不吸煙、不酗酒、避免頭部受傷等。1、腦科學的研究成果為學習科學打下了基礎,例如神經之間的聯結方式。學習科學在此基礎上提出,利用圖形表征是建立知識網絡的有效方法,如氣泡圖、概念圖、魚骨圖等。人工智能是一門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大腦功能的新技術。智能機器人可以模擬人類的思維,擁有一定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未來,人工智能可以運用在生產、生活、軍事、航空航天等各領域。2、完成一項工程任務需要不同領域工程師的合作和分工,也需要相同領域工程師的合作。齊心協力才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塑料薄膜的耐蒸煮性能研究考核試卷
- 紡織品生產過程中的節能與減排考核試卷
- 海洋氣象學發展與研究技術探討進展考核試卷
- 物流配送模式與創新考核試卷
- 電氣設備營銷策略創新考核試卷
- 火花點火發動機的原理及應用考核試卷
- 特色戶外健身路徑規劃與設備實施考核試卷
- 冀中職業學院《動物生物化學教學實習》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跨文化交流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設計(3)》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流納污能力計算
- 液壓與氣壓傳動完整版課件
- 鉆井液防塌機理與措施-第六組
- 勞動合同范本(1)1
- 停車場應急預案
- 研究生在讀證明.docx
- 觀音庵收費站關于計重設備的管理和使用細則
- 卡農曲譜canon-in-D-鋼琴小提琴合奏-五線譜(共6頁)
- IATF16949:2016中文完整
- 2020年度希望之星英語大賽小低組看圖說話(圖文五篇
- 場營銷學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