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細胞生物學》理論教學大綱(供本科臨床醫學、麻醉學等專業使用)_第1頁
《醫學細胞生物學》理論教學大綱(供本科臨床醫學、麻醉學等專業使用)_第2頁
《醫學細胞生物學》理論教學大綱(供本科臨床醫學、麻醉學等專業使用)_第3頁
《醫學細胞生物學》理論教學大綱(供本科臨床醫學、麻醉學等專業使用)_第4頁
《醫學細胞生物學》理論教學大綱(供本科臨床醫學、麻醉學等專業使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學細胞生物學》理論教學大綱(供本科臨床醫學、麻醉學等專業使用)Ⅰ前言醫學細胞生物學是以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為基礎,探討研究人體細胞生長、發育、增殖、分化、遺傳變異、衰老、死亡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細胞結構與功能異常和人類疾病發生、發展和防治的科學。細胞生物學是當前生命科學領域四大前沿學科之一,它的許多新理論、新概念,新技術和新方法已全面滲透到醫學各科,成為人類認識各種生命現象和解決各種醫學問題的重要基礎,是現代醫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細胞既是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同時也是疾病發生的基本單位。因此醫學細胞生物學根據醫學發展的需要,結合醫學實際,系統介紹細胞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反映現代細胞生物學新進展。以動態的觀點、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細胞整體的觀點揭示生命現象的本質,探討生命活動的規律及細胞與疾病的關系。醫學細胞生物學既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石,又是基礎醫學各學科和臨床醫學的紐帶,掌握了醫學細胞生物學的知識,可為醫學生從細胞和分子水平探索疾病的發生、發展、診斷和治療奠定夯實的理論基礎,造就新一代醫學人才。本大綱適用于本科臨床醫學、麻醉學、法醫學、醫學影像學、口腔醫學、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使用?,F將大綱使用中有關情況說明如下:一為了使教師和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綱每一章節均由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三部分組成。教學目的注明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個級別,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級別對應,并統一標示(核心內容及知識點下劃實線,重點內容下劃虛線,一般內容不標示)便于學生重點復習。二教師在保證大綱核心內容的前提下,可根據不同的教學手段,講授重點內容和介紹一般內容。三總教學參考學時數為52學時,其中理論28學時,實驗24學時;理論與實驗學時之比1.2:1四教材《醫學細胞生物學》,科學出版社,胡火珍主編,第7版,2015年。Ⅱ正文第一章醫學細胞生物學概述一教學目的本章通過對細胞生物學研究對象、目的及其在現代醫學中地位和作用簡介,旨在使學生對醫學細胞生物學有總體概括的了解,認識到學習醫學細胞生物學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二教學要求(一)掌握細胞、細胞學說、細胞生物學概念;細胞的發現(二)熟悉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對象、任務;細胞生物學的發展歷史(三)了解細胞生物學在現代醫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教學內容(一)細胞生物學的概念及研究內容1細胞生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細胞;細胞生物學;2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內容醫學細胞生物學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3細胞生物學的分科(二)細胞生物學的發展歷史及趨勢1細胞學研究的萌芽階段細胞的發現2細胞學說的創立階段細胞學說3經典細胞學階段4實驗細胞學階段5細胞生物學階段6嶄新的21世紀細胞生物學7我國細胞生物學的發展概況(三)細胞生物學與醫學醫學細胞生物學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細胞的起源與細胞概述一教學目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通過該章的學習,使學生對細胞的起源有初步了解,對細胞結構的一般特征、共同特征有初步認識,為后續深入學習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打下基礎。二教學要求(一)掌握膜相結構、非膜相結構、單位膜、細胞內膜相結構的區域化作用概念。。(二)熟悉細胞的基本共性;原核細胞、真核細胞結構以及二者的主要區別(三)了解細胞的起源與進化三教學內容(一)細胞的起源1由無機小分子演變為有機物小分子物質2由有機小分子物質演變為生物大分子物質3由生物大分子物質演變為原始細胞(二)細胞結構的一般特征1細胞的基本共性都具有細胞膜;都具有核酸分子;都具有核糖體;都能夠進行細胞分裂支原體是最小、最簡單的細胞;病毒是最小、最簡單的生命有機體2細胞的大小與形態3細胞的數目4細胞的一般結構膜相結構;非膜相結構;單位膜;區域化作用(三)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1原核細胞2真核細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第三章細胞的分子基礎(自學用)一教學目的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元素在機體內并非單獨存在,而是相互結合成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的形式。無機化合物主要包括水和無機鹽;有機化合物包括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和維生素等。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組成生命物質和行使生命活動的重要分子基礎,認識它們的結構及特點。二教學要求由于本章內容與分子生物學的相關內容重復,故此章自學。第四章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技術和方法(實驗教學以及自學)一教學目的從形態觀察研究、細胞分離和培養、細胞組分的分離純化和鑒定鞥方面,對一些常用技術的原理、方法和應用做簡要介紹,以期同學們能對細胞生物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概括性了解,并通過實驗教學實施掌握部分技術方法。二教學要求(一)掌握顯微結構、亞顯微結構、細胞培養、原代培養、傳代培養、細胞融合、細胞化學法等概念;各種顯微鏡特點;細胞培養的條件;細胞和亞細胞組分測定常用方法(二)熟悉細胞系、細胞株等概念;細胞及細胞組分的分離方法(三)了解蛋白質電泳;放射自顯影術;基因與蛋白質研究技術三教學內容(一)細胞形態結構研究技術細胞的顯微結構觀察:普通光學顯微鏡;相差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熒光顯微鏡;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分辨率、顯微結構概念細胞的亞微結構觀察:電子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高壓電子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樣品的制備技術;亞顯微結構概念(二)細胞的分離和培養不同類型細胞的分離;細胞培養(條件;原代培養、傳代培養;細胞建系;細胞融合)(三)細胞組分的分離和純化技術細胞組分的分級分離(概念;差速離心;密度梯度離心);層析法分離蛋白質;蛋白質電泳(四)細胞和亞細胞組分的測定細胞化學法(概念;應用);熒光細胞化學和免疫熒光鏡檢術;放射自顯影術;細胞顯微分光光度測定技術;活細胞內分子失蹤技術(五)基因與蛋白質研究技術第五章細胞膜一教學目的使學生從分子水平認識細胞膜的結構與特性;認識細胞膜對物質轉運的多種方式及生物學意義,為今后理解生物膜異常與疾病的發生奠定理論基礎。二教學要求(一)掌握細胞膜、生物膜、兼性分子等概念;生物膜的生物學意義;膜的化學組成;膜的液態鑲嵌模型;膜的兩大特性;被動運輸、簡單擴散、易化擴散、離子通道擴散、主動運輸、伴隨運輸、膜泡運輸、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等相關概念;物質穿膜運輸、膜泡運輸的各方式及特點(二)熟悉膜的晶格鑲嵌模型;影響膜流動性的因素;熟悉物質穿膜運輸、膜泡運輸的機制;結構性分泌、調節性分泌的概念(三)了解膜的板塊鑲嵌模型;膜流動性的生理意義三教學內容生物膜概念;細胞膜概念;生物膜的生物學意義(一)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分子結構1膜的化學組成(1)膜脂:磷脂、膽固醇、糖脂的結構特點和共性;兼性分子的概念(2)膜蛋白:跨膜蛋白、膜周邊蛋白、膜錨定蛋白(3)膜糖:糖蛋白、糖脂2膜的分子結構單位膜模型;液態鑲嵌模型;晶格鑲嵌模型;板塊鑲嵌模型3膜的主要理化特性(1)膜的不對稱性:膜蛋白的不對稱分布;膜脂的不對稱分布;膜不對稱性的意義(2)膜的流動性:膜脂的流動性;膜蛋白的運動性;影響膜流動性的因素(二)細胞膜與物質的跨膜轉運物質跨膜轉運的生物學意義1穿膜運輸穿膜運輸的運輸對象及總體特點;主動運輸、被動運輸的概念(1)簡單擴散:概念;運輸對象;轉運特點(2)離子通道擴散:概念;運輸對象;轉運特點電壓閘門通道、配體閘門通道、機械閘門通道的機制及實例(3)易化擴散:概念;運輸對象;轉運特點(4)水通道擴散(5)離子泵:概念;運輸對象;轉運特點鈉鉀泵的結構及工作機制;鈣泵的工作機制(6)伴隨運輸:概念;運輸對象;轉運特點鈉離子-葡萄糖共轉運機制2膜泡運輸(1)胞吞作用:概念;運輸對象;轉運特點吞噬作用、胞飲作用的吞噬過程;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的特點、過程及實例(2)胞吐作用:結構性分泌;調節性分泌第六章內膜系統一教學目的使學生明確內膜系統各膜性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以及這些細胞器異常與疾病的關系。二教學要求(一)掌握內膜系統、糖基化、信號肽、內體性溶酶體、吞噬性溶酶體;初級溶酶體、次級溶酶體、終末溶酶體;自噬性溶酶體、異噬性溶酶體、蛋白質分選等概念;內質網的形態結構、類型、功能;高爾基復合體的形態結構、功能;溶酶體的形態結構、分類及主要功能;過氧化物酶體結構、功能;上述各細胞器的標志酶。(二)熟悉內質網蛋白質合成的信號假說;高爾基復合體極性;溶酶體膜的特性、溶酶體的形成。區域化作用、膜流、信號識別顆粒的概念(三)了解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的化學組成;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過氧化物酶體與疾病的關系。三教學內容內膜系統概念、生物學意義(一)內質網:1內質網的形態結構和類型內質網的發現內質網的形態內質網的類型:糙面內質網、光面內質網、髓樣體、環孔片層、微粒體2內質網的化學組成和酶類化學組成;酶類;標志酶3內質網的功能(1)糙面內質網的功能:參與蛋白質的合成;幫助新生多肽鏈的折疊與裝配;進行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糖基化的概念(2)光面內質網的功能:脂類合成與轉運;解毒作用;參與糖原代謝;儲存和調節鈣離子濃度;參與胃酸、膽汁的合成和分泌4內質網與醫學(1)內質網形態、結構與功能的異常(2)內質網異常與腫瘤(3)內質網與阿爾茲海默病(二)高爾基復合體:1高爾基復合體的形態結構高爾基復合體的發現;形態結構2高爾基復合體的化學組成(1)高爾基復合體的脂類成分(2)高爾基復合體所含酶類標志酶3高爾基復合體的極性4高爾基復合體的功能(1)高爾基復合體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及脂類運輸和分泌的中轉站(2)高爾基復合體是細胞內合成物質加工的重要場所(3)高爾基復合體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分選和囊泡定向運輸的樞紐(4)高爾基復合體是錯誤選送蛋白質的監督和遣送站5高爾基復合體的病理性變化(1)高爾基復合體肥大與萎縮(2)癌細胞內高爾基復合體的異常變化(三)溶酶體:1溶酶體的形態結構及溶酶體的特性發現;形態結構;溶酶體特性;溶酶體膜的特性2溶酶體的酶類酶類;標志酶3溶酶體形成與成熟的過程4溶酶體的類型內體性溶酶體、吞噬性溶酶體;初級溶酶體、次級溶酶體、終末溶酶體;自噬性溶酶體、異噬性溶酶體自體吞噬、異體吞噬的概念5溶酶體的功能(1)對內吞物質進行消化分解,清除異物,參與細胞防御(2)對細胞自身物質進行消化分解,參與細胞及細胞器的更新(3)對吞噬的大分子營養物質進行消化分解,提供細胞營養(4)發揮自溶作用,參與機體組織器官的形態建成(5)參與激素的合成,調節激素水平6溶酶體異常與疾?。ㄋ模┻^氧化物酶體1過氧化物酶體的形態結構及特征2過氧化物酶體中的酶3過氧化物酶體的功能4過氧化物酶體異常與疾?。ㄎ澹﹥饶は到y功能整體性與蛋白質的分選及運輸1內膜系統的區域化作用、囊泡運輸及膜流等體現結構和功能的整體性區域化作用;膜流2蛋白質分選是囊泡運輸開始之前的預備動作蛋白質分選的概念及意義(1)信號肽假說回答了蛋白質是如何進行分選及運輸的信號肽、信號識別顆粒(2)蛋白質的分選信號與運輸途徑3蛋白質的運輸方式核孔運輸;跨膜運輸;囊泡運輸第七章線粒體一教學目的本章要求學生明確線粒體的亞微結構、功能及線粒體的半自主性。二教學要求(一)掌握基粒、呼吸鏈、前導序列(導肽)等概念;線粒體的亞微結構;ATP合成酶復合體的分子結構;線粒體的半自主性(二)熟悉線粒體主要酶類的分布特點;化學滲透假說;ATP合成的結合變構機制假說;線粒體DNA的遺傳特點;線粒體蛋白的運輸特點(三)了解細胞呼吸與氧化;線粒體與疾病三教學內容線粒體的發現(一)線粒體的結構1線粒體的形態、大小、數量及分布2線粒體的亞微結構外膜、內膜、膜間隙、基質、基粒的特點及意義(二)線粒體的化學組成及酶定位1線粒體的化學組成2線粒體中酶的定位分布標志酶(三)線粒體的功能1細胞氧化及其基本過程2呼吸鏈及電子傳遞(1)呼吸鏈定義(2)呼吸鏈組成3氧化磷酸化過程4氧化磷酸化的偶聯機制(1)化學滲透假說的主要論點(2)化學滲透假說的特點5氧化磷酸化中ATP合成(1)線粒體ATP合成酶的形態結構(2)線粒體ATP合成酶的分子組成(3)線粒體ATP合成酶的工作機制6線粒體與細胞活性氧自由基生成(四)線粒體的半自主性半自主性細胞器的概念1mtDNA結構及特點2mtDNA的功能3線粒體蛋白質的運送前導序列(導肽)的概念線粒體蛋白質跨膜轉運的過程及特點(五)線粒體的生物發生1線粒體的增殖出牙分裂增殖;收縮后分離增殖;間壁分離增殖2線粒體的起源內共生起源學說;非共生起源學說(六)線粒體與醫學1mtDNA突變與線粒體病2線粒體與其他疾病的關系3線粒體某些組分的治療作用第八章核糖體(自學用)一教學目的核糖體是一種非膜相結構的顆粒狀細胞器,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質組成,故又稱為核糖核酸蛋白體。核糖體普遍存在于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內,是細胞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通過該章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核糖體的基本形態結構、存在形式、類型以及其功能。二教學要求該章知識點與生物化學“蛋白質合成”部分重合,故此章自學。第九章細胞骨架一教學目的認識三種胞質骨架形態,學習了解不同細胞骨架的分子組成、組裝及功能。二教學要求(一)掌握細胞骨架、微管臨界濃度、微絲臨界濃度等相關概念;微管、微絲、中間纖維分子組成及功能;影響微管組裝的特異性藥物;影響微絲組裝的特異性藥物;中間纖維的結構特點(二)熟悉GTP帽、ATP帽等相關概念;微管、微絲的形態和分類;微管、微絲及中間纖維的組裝;中間纖維的分類及其在醫學中的應用;微管的存在形式(三)了解微管結合蛋白及功能;微管、微絲、中間纖維與疾病的關系三教學內容細胞骨架的概念;細胞骨架的功能(一)微管1微管的一般形態結構及化學組成(1)微管的一般形態結構(2)微管的化學組成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γ-微管蛋白2微管的組裝(1)微管組裝的條件和影響因素微管組裝的特異性藥物(2)微管蛋白合成與微管組裝的調控(3)微管的組裝過程體外微管組裝的主要過程;體內微管組裝的主要過程;微管組裝的特點臨界濃度、GTP(GDP)帽、踏車行為、微管組織中心等相關概念3微管相關蛋白(1)微管相關蛋白的主要類型(2)微管相關蛋白的主要功能4微管的存在形式5微管的主要功能(二)微絲微絲的主要類型1微絲的主要組成及結構(1)微絲的基本結構成分球狀肌動蛋白,纖維狀肌動蛋白(2)微絲的結構及組裝結構形式及特征;影響微絲組裝的因素及微絲組裝的基本過程2微絲結合蛋白及微絲特異性藥物(1)與肌細胞收縮運動功能有關的微絲結合蛋白(2)與微絲的組裝和功能調節密切相關的其他微絲結合蛋白(3)微絲特異性藥物3微絲的功能(三)中間纖維1中間纖維的類型2中間纖維的分子結構和組裝(1)中間纖維蛋白的分子結構)(2)中間纖維的組裝3中間纖維結合蛋白4中間纖維的主要功能(四)細胞骨架組分的衍生結構1中心體和中心粒2鞭毛和纖毛(五)細胞骨架與醫學1微管異常與細胞病理2中間纖維與醫學第十章細胞核一教學目的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調控樞紐,也是蘊藏和控制遺傳信息的中心。通過該章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并掌握細胞核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及功能,認識遺傳物質載體染色質和染色體及其相關屬性。二教學要求(一)掌握核孔復合體、核輸入信號、核纖層概念;核膜的亞微結構;染色質、染色體、常染色質、異染色質、核小體、核型概念;染色質和染色體的化學組成、亞微結構;染色質構建的多級螺旋和支架—放射環結構模型;染色體結構、數目和核型;核仁、核仁周期、核仁組織區概念(二)熟悉染色體的分類和大?。缓四さ墓δ?;核纖層的化學組成及功能;核仁的亞微結構和功能;核骨架的結構和功能(三)了解人類染色體與疾病;核仁的形成三教學內容(一)核膜1核膜的化學成分2核膜的亞微結構內、外層核膜;核周間隙;核孔復合體3核膜的功能(1)區域化作用(2)控制細胞核與細胞質的物質交換(3)合成生物大分子(4)在細胞分裂中參與染色體的定位和分離4核纖層核纖層的概念(1)核纖層的組成成分(2)核纖層的主要功能(二)染色質與染色體染色質與染色體的概念1染色質和染色體的化學組成成分DNA、組蛋白、非組蛋白、RNA2染色質和染色體的亞微結構(1)染色質和染色體的基本結構單位——核小體(2)螺線管是染色質和染色體的二級結構(3)染色體的構建多級螺旋結構模型;染色體支架-放射環結構模型3常染色質和異染色體(1)常染色質(2)異染色質結構異染色質、兼性異染色質(3)染色質結構與基因活化4染色體(1)中期染色體的形態結構(2)染色體的分類(3)染色體DNA的3種功能元件(4)染色體數目與核型(三)核仁核仁的概念1核仁的化學組成與超微結構(1)核仁的化學組成(2)核仁的超微結構(3)核仁的周期性變化核仁周期的概念2核仁的功能(四)核骨架核骨架的概念1核骨架的組成成分和形態結構2核骨架的功能(五)真核細胞遺傳信息的儲存與復制自學(六)真核細胞基因的轉錄及調控自學第十一章細胞表面、細胞連接與細胞粘連一教學目的通過該章學習,認識細胞表面的結構及其功能。二教學要求(一)掌握細胞表面的概念;細胞表面的結構及特點(二)了解細胞表面的特化結構(三)除第一、二節外,其余部分與組織胚胎學相關內容重復,故自學三教學內容(一)細胞外被與細胞質溶膠細胞表面的概念1細胞外被細胞外被的概念及特點2細胞質溶膠(二)細胞表面的特化結構1微絨毛2細胞內褶3纖毛和鞭毛(三)細胞連接自學(四)細胞黏附分子與細胞黏著自學(五)細胞識別自學(六)細胞極性自學第十二章細胞外基質(自學用)一教學目的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多細胞生物中的組織構成除細胞成分外,在細胞之間還有非細胞性的細胞間物質,它們是由一些蛋白質和多糖大分子構成的精密有序的結構網絡,即細胞外基質。二教學要求該章知識點與組織胚胎學相關內容重疊,故此章自學。第十三章細胞的信號轉導(自學用)一教學目的通過該章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細胞的化學信號分子及其受體,各種信號轉導通路的機制和特點。二教學要求該章知識點與生物化學及生理學相關內容重疊,故此章自學。第十四章細胞增殖一教學目的通過該章學習使學生認識細胞的三種分裂方式的過程、特點及生物學意義,掌握細胞增殖這一重要的生命活動和生物學意義,以及在醫學中的應用。二教學要求(一)掌握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等相關概念;有絲分裂各期的特征;第一次減數分裂各期的特征;細胞(增殖)周期、限制點、繼續增殖細胞(周期中細胞)、暫不增殖細胞(G0期細胞)、終末分化細胞概念;細胞周期時相劃分;細胞周期各時相的主要生物學事件(二)熟悉有絲分裂器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周期的運行機制;參與細胞周期調控的主要物質;細胞周期檢查點(三)了解染色體移動機制;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比較;了解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細胞周期與腫瘤三教學內容(一)細胞分裂1無絲分裂過程;意義2有絲分裂概念;意義(1)有絲分裂器的結構和功能有絲分裂器的結構;有絲分裂器的功能(2)有絲分裂過程及其特征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胞質分裂(3)有絲分裂時染色體移動的機制微管滑動假說;微管的組裝與去組裝假說;肌動蛋白-微管相互作用假說3減數分裂概念;意義(1)由有絲分裂向減數分裂的轉變(2)減數分裂過程及其特征(3)同源染色體的聯會(4)染色體的交叉互換4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比較(二)細胞周期1細胞周期的概念和意義細胞周期的概念;意義2細胞周期分期與細胞周期時間3細胞周期不同時相及其主要事件G1期;S期;G2期;M期4細胞的增殖狀況三種類型細胞(周期中細胞;G0期細胞;終末分化細胞)的概念及實例5細胞周期的研究方法(三)細胞周期調控1細胞周期調控的研究歷程2參與細胞周期調控的主要物質周期蛋白;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抑制因子(CKI)3細胞周期運轉的調控4周期性蛋白的降解5細胞周期檢查點G1/S期檢查點;S期檢查點;G2/M檢查點;M期檢查點(四)細胞周期與醫學1細胞周期與腫瘤2細胞周期與衰老第十五章細胞分化一教學目的本章通過對細胞分化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多細胞有機體發育的基礎和核心。二教學要求(一)掌握細胞分化、細胞決定、全能性細胞、胚胎誘導、細胞抑制等概念;細胞分化的一般規律;細胞決定的特征(二)熟悉細胞決定的機制及調節;細胞分化潛能;影響細胞分化的因素(三)了解基因表達與細胞分化的關系三教學內容(一)細胞分化概述1細胞分化的概念2細胞分化的一般規律細胞分化的穩定性;細胞分化的可逆性;細胞分化基因調節的保守性;細胞分化有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分化;細胞分化潛能隨個體發育進程逐漸變窄3細胞分化的生物學意義(二)細胞決定與細胞分化1細胞決定的概念2細胞決定是早期發育事件3細胞決定的特性(三)細胞分化與基因表達1組織特異性基因在時空上差異表達2細胞分化過程中基因表達的精密調節(四)影響細胞分化的因素1細胞內因素2細胞外因素3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4小RNA與細胞分化及個體發育(五)細胞分化與醫學1腫瘤與細胞分化2細胞轉分化與組織損傷修復及疾病3細胞分化與再生第十六章細胞衰老和死亡一教學目的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正確認識細胞衰老和死亡的現象,并了解其機制。二教學要求(一)掌握細胞衰老、細胞凋亡等概念;細胞衰老的特征;影響細胞凋亡的因素(二)熟悉細胞衰老的機制;凋亡細胞的主要變化特點;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三教學內容(一)細胞的衰老1細胞衰老的概念2細胞衰老的特征3細胞衰老的機制(二)細胞死亡細胞死亡;程序性細胞死亡的概念1細胞壞死概念;特點2細胞凋亡概念(1)細胞凋亡的特點(2)影響細胞凋亡的因素(3)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3自噬性細胞死亡(1)細胞自噬的形態特點及分類(2)參與細胞自噬的分子(3)細胞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