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地理第7講-中亞資料課件_第1頁
區域地理第7講-中亞資料課件_第2頁
區域地理第7講-中亞資料課件_第3頁
區域地理第7講-中亞資料課件_第4頁
區域地理第7講-中亞資料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亞結合課本知識,填空解答:中亞距海遠,深居()——海洋()難以到達——致使氣候()——導致植被以()為主——為發展()提供了條件——中亞畜產品以()為主——河湖多()河、()湖——為發展()農業提供灌溉水源——中亞經濟作物以()為主內陸水汽內流細毛羊、羔皮羊草原、荒漠干旱半干旱內流灌溉棉花畜牧業一、位置范圍中亞距太平洋約3750千米距阿拉伯海約1100千米距北冰洋約1600千米距黑海約1100千米海陸位置:深居亞歐大陸中部

經緯度位置:35°N-55°N,50°E-80°E

位于中緯地區或北溫帶500800350550500400700600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古代的絲綢之路、

現代第二亞歐大陸橋

亞歐大陸心臟、必經之路,連結太平洋、大西洋陸上交通要道。古代絲綢之路、現代第二條亞歐大陸橋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從我國漢朝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沿天山和昆侖山脈,通過西域到達地中海沿岸。古絲路中的“西域”是指甘肅敦煌以西到中亞、伊朗和小亞細亞等地的廣闊地域,故中亞地區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第二亞歐大陸橋隴海-----蘭新-----北疆-----中亞-----歐洲西部

作用:1、縮短了亞歐大陸陸上運距,聯系了亞歐大陸的陸上交通。2、它對環太平洋經濟圈的協調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3中國與世界大市場的距離更近。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斯塔納塔什干阿什哈巴德比什凱克杜尚別一、位置范圍天山圖蘭平原帕米爾高原二、中亞地形里海沿岸平原

哈薩克丘陵東高西低以平原、丘陵為主東南部:帕米爾高原中西部圖蘭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北部:丘陵東部:天山山脈中亞地形特點:1.地勢東南部高西北部低2.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西部為里海沿岸平原和圖蘭平原,中部為哈薩克丘陵東部為天山山地答題思路指導:地形特征描述:1、地勢特點2、地形類型及分布3、地質地貌特征

地勢判斷:1、重在宏觀上2、可用等高線、高度圖例、河流流向等三、中亞氣候中亞的氣候特征:冬冷夏熱,全年少雨,干旱、半干旱氣候為主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成因: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多為山脈環繞的高原、盆地與低地,海洋性氣流難以到達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四、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卡拉庫姆沙漠哈薩克南部草原五、中亞的河湖1、河流分為(1)外流河:指河水能流入海洋的河流。(2)內流河:又稱內陸河,指河水不能流入海洋,而是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中的河流。2、湖泊分為(1)外流湖:指湖水與外流河相通,最終匯入海洋的湖泊。(2)內流湖:指湖水不外泄入海的湖泊。里海咸海額爾齊斯河錫爾河巴爾喀什湖中亞的河湖:阿姆河—源于帕米爾高原注入咸海,中亞流量最大的河錫爾河—源于天山西部注入咸海,中亞最長河阿姆河里海: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湖咸海:河流特征1、多內流河和內流湖2、發源于東南流向西北1、流程較短,流量不豐富;水位季節變化大,2、汛期為春夏汛;3、冬季結冰期較長,4、阿姆河、錫爾河有凌汛現象和斷流現象;5、含沙量較大中亞內流河水文特征

原因:①自然原因:降水稀少,蒸發旺盛;全球氣候變暖,河流源頭地區冰川萎縮,補給量降低。②人為原因:灌溉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等增多,流入咸海的水量減少。流域內植被破壞,涵養水源能力降低危害:使周圍地區的氣候變得更加惡劣,生態環境惡化;湖泊含鹽量不斷升高,影響水生生物生存;加劇周圍地區土壤鹽堿化。不斷縮小的的湖-咸海巴爾喀什湖:東部為咸水湖,西部為淡水湖

①東部:深居內陸,降水稀少,蒸發旺盛②西部:有大量河流淡水注入(伊犁河)③東西連接處水域狹窄,兩側湖水交換不暢討論分析里海的重要性?

⑴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內流湖);⑵蘊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⑶周邊國家眾多:哈、土、俄、阿、伊.⑷亞歐大陸心臟,戰略位置十分重要;⑸調節當地氣候.(36分)圖6所示的平原地區在20世紀60年代頻發沙塵暴。因沙塵中含有較多的鹽塵,該地區的沙塵暴被稱為“白風暴”。讀圖6,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兩河的主要補給是

,影響流量變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6分)(2)圖示平原地區侵蝕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分)例1(2004年高考文綜浙江、江西卷)36.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氣溫(溫度)風(風力)例1(2004年高考文綜浙江、江西卷)36.(3)20世紀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區大規模墾荒,這對土地產生哪些影響?(6分)(4)在開墾的同時,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會導致地下水位上升。簡要分析在該地區不合理灌溉對土壤的影響,并說明其發生過程。(9分)該地區氣候干旱,墾荒會(使地表疏松,)導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導致土壤鹽堿化,當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層,因蒸發旺盛,水中的礦物質(或鹽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斷積累。

例1(2004年高考文綜浙江、江西卷)36.(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會對L湖產生什么影響?(6分)(6)分析“白風暴”中鹽塵的主要來源。(6分)入湖水量減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線后退),湖的面積縮小,含鹽量增加。“白風暴”中的鹽塵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開墾的耕地及其周圍地區因次生鹽堿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積累的鹽分;二是湖面縮減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鹽分(L湖是咸水湖)。六、中亞居民人口數量較小,多民族,中亞是個多民族的地區,約有

多個民族,除與本國同名的主要民族外,還有俄羅斯、烏克蘭、維吾爾等民族。

人種,信奉

教。130白色伊斯蘭棉花豐收天山牧羊七、中亞的農牧業七、中亞的農牧業

1、平原地形面積廣闊,耕地資源較豐富;熱量充足,日照時間長,氣溫日較差大,降水稀少,發展

農業:

分布在年降水量較多的半干旱地區,即北部邊界地區;棉花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

河和

河的上游地區和南部山前地區。2、東部山地、高原牧場廣闊發展

業3、

為主要出口物質灌溉小麥阿姆錫爾畜牧小麥、棉花、畜產品土庫曼斯坦南部農民的生活吉爾吉斯“上山下山的牧民”七、中亞的農牧業

畜牧業以養羊業為主,細毛羊、羔皮羊等畜產品,在中亞國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中亞種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條件和發展農牧業的限制性因素①氣候干燥,光照充足,日照時間長,氣溫日較差大;②地形平坦;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④土質疏松,多沙質土。有利自然條件:限制性因素:水源由于長期灌溉,導致一些地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次生鹽漬化現象嚴重。過量引用河流水,使湖泊面積縮小,湖水鹽度升高,魚類絕跡,湖泊調節氣候的功能基本喪失。過度墾殖,使土地荒漠化加劇。這些環境問題制約著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中亞灌溉農業的發展可能對環境產生哪些不利的影響?應采取哪些措施?措施:合理分配灌溉用水;

適當減少棉花種植;

加強湖河沿岸植被恢復八、中亞工業1.豐富的礦產資源:石油里海沿岸煤:哈薩克斯坦北部、吉爾吉斯斯坦鐵:哈薩克斯坦中部2、主要工業:采礦業、冶金、軍事工業相當發達棉紡織工業、地毯紡織和畜產品加工業比較發達木材缺乏,許多機械制品,輕工業產品大都需要進口。3、中亞工業發展不利條件:九、中亞的主要城市

是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和經濟中心,工業生產以農業機械為主,是中亞最大的城市,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站。塔什干九、中亞的主要城市

是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和經濟中心,工業生產以農業機械為主,是中亞最大的城市,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站。塔什干

是哈薩克斯坦的首都,全國政治、經濟、交通中心,輕工業、食品工業發達。阿斯塔納阿拉木圖風光九、中亞的主要城市閱讀材料: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薩克斯坦西部的里海港口城市阿特勞,橫穿哈全境,再從阿拉山口至中國新疆的獨山子,總長3088公里(中國境內270公里),設計年輸油量5000萬噸。(見地圖冊)1、實現石油進口多元化,減輕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減少中東局勢動蕩對中國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的影響。2、使中國獲得長期、穩定、安全的石油供給,保障中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促進中國西部大開發。4、開辟一條更安全的內陸石油通道,減少石油進口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5、深化中、哈、俄三國的能源合作。分析中哈石油管道的意義(尤其對中國)一、選擇題1.中亞地區被稱為“白金之國”的國家是(A哈薩克斯坦;B烏茲別克斯坦;C塔吉克斯坦;D土庫曼斯坦.2.中亞居民中,多數人信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