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教學大綱課程編號:0812502課程總學時/學分:72/4(其中理論36學時,實驗36學時)課程類別學科基礎與專業必修課一、教學目的和任務人體解剖生理學是應用心理學專業基礎必修課。人體解剖生理學是研究正常人體機構及功能活動規律的科學,其任務是闡明人體及其組成部分所表現的各種正常的生命現象、活動規律及產生機制。正常情況下,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運動、循環、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等系統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完成生命活動的各項生理過程。二、教學基本要求通過本課程的理論和實驗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機體各器官、系統的正常結構及生理功能,以及實現這些功能的調節和控制因素,為后續課程如實驗心理學等的學習提供理論及實驗基礎。本課程將結合多種理論和實驗教學方法,結合電子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鞏固。本課程教材是以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為出發點,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原則并兼顧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主觀能動性和開發學生的潛能為目的進行編選的。三、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理論部分:緒論(2學時)一、人體解剖生理學的研究內容二、人體解剖生理學的研究方法三、人體解剖生理學的發展四、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五、人體生理功能活動的調節六、人體解剖生理學與心理學的關系教學要求:了解人體解剖生理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了解內環境與穩態的概念,掌握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及人體生理功能調節的方式。教學:人體解剖生理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內環境與穩態,人體生理功能調節的方式。教學難點:內環境與穩態,人體生理功能調節的方式。章人體基本結構概述(2學時)節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節基本組織一、上皮組織二、結締組織三、肌肉組織四、神經組織節器官、系統、人體形態一、器官和系統二、人體形態、人體解剖方位教學要求:了解細胞的組成和結構,熟悉四種基本組織的基本結構特點和功能,了解其分布部位和分類。教學: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和功能。教學難點: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分布和功能。章運動系統(2學時)節骨骼一、骨1.骨的形態結構和特征2.骨的結構二、骨連接1.關節的基本結構2.關節的輔助結構3.關節的運動三、全身骨的分布概況與特征節骨骼肌一、骨骼肌的一般形態與作用二、全身骨骼肌分布概況教學要求:熟悉全身骨和骨骼肌的配布規律,掌握關節的結構和輔助結構,了解全身骨的分布概況及全身骨骼肌的分布概況。教學:關節的結構和輔助結構,全身骨和骨骼肌的配布規律。教學難點:全身骨的分布概況及全身骨骼肌的分布概況,全身骨和骨骼肌的配布規律。章神經系統(12學時)節概述一、神經系統的組成二、神經系統常用術語節神經的興奮和傳導一、神經細胞的生物電現象1.興奮與興奮性2.靜息電位3.動作電位4.神經細胞興奮性變化二、神經沖動的傳導1.神經纖維傳導的基本特征2.神經細胞在同一細胞中的傳導3.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節神經元間的功能聯系及活動一、突觸的結構及傳遞二、突觸后電位三、骨骼肌的超微結構四、興奮由神經向肌肉的傳遞五、神經反射活動的特征1.反射和反射弧2.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傳遞過程的特征3.中樞神經元的聯系方式4.反射活動的協調節神經系統解剖一、脊髓和脊神經1.脊髓:脊髓的位置和形態;脊髓的內部結構。2.脊神經:脊神經的數目、成分;脊髓的功能。二、腦和腦神經1.腦:腦的位置和組成;腦干、間腦、小腦、大腦2.腦神經:順序和名稱、分布區、功能3.腦脊髓被膜、腦室、腦脊液、腦屏障節神經系統的功能一、神經系統的感覺功能1.特異性投射系統2.非特異性投射系統3.大腦皮質的感覺分析定位4.內臟感覺二、神經系統的軀體運動功能1.脊髓的軀體運動功能2.腦干對骨骼肌運動的調節3.小腦的軀體運動功能4.大腦對軀體運動功能的調節三、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調節1.自主神經系統2.中樞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調節3.內臟腦及情緒的神經基礎四、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1.條件反射2.大腦皮質的電活動3.覺醒和睡眠4.學習與記憶5.大腦聯合皮質與認知教學要求:熟悉神經系統的組成,了解神經系統的常用術語,掌握神經細胞的興奮和興奮性、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產生的機制、興奮在神經干傳導的特征,了解化學性突觸傳遞的方式及特點、神經元間的聯系及活動,了解骨骼肌的超微結構,了解神經系統各部分的組成,熟悉神經系統的感覺、運動和功能。教學: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神經細胞的興奮和興奮性、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產生的機制、興奮在神經干傳導的特征,神經系統的感覺、運動和功能。教學難點:神經細胞的興奮和興奮性、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產生的機制、興奮在神經干傳導的特征,神經系統的感覺、運動和功能。章感覺器官(2學時)節概述一、感受器的類型二、感受器的生理特征節視覺器官一、眼的構造二、眼的成像與折光調節三、眼的感光功能節聽覺器官和前庭器官一、耳的結構二、聽覺生理三、前庭器官及其生理功能節其他感受器一、嗅覺感受器二、味覺感受器三、皮膚感受器教學要求:熟悉感受器的類型和一般生理特性;了解眼的調節、眼的折光和調節異常及矯正;了解傳音系統的功能和內耳耳蝸的感音功能。教學:感受器的類型和一般生理特性。教學難點:眼的調節、眼的折光和調節異常及矯正,傳音系統的功能和內耳耳蝸的感音功能。章血液(2學時)節概述一、體液和內環境二、血液的基本組成和血量節血液的化學成分和理化特性一、血漿的化學組成二、血漿的理化特性節血細胞生理節血液凝固一、血凝的基本過程及其原理二、抗凝系統節血型與輸血原則一、人類血型二、O型血型四、輸血的意義及輸血原則五、血型與性格教學要求:熟悉血液的組成及功能,了解血液的理化性質;了解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形態、正常值和生理功能;紅細胞的特性;了解凝血過程;纖維蛋白溶解及生理意義;了解AO血型系統、輸血及輸血原則。教學:血液的組成及功能,血細胞生理功能,凝血、纖維蛋白溶解及生理意義。教學難點:血細胞生理功能,凝血過程,纖維蛋白溶解。章血液循環2學時)節概述一、血液循環的意義二、體循環與肺循環節心臟一、心臟的位置和形態二、心臟的結構三、心肌的生理特性四、心動周期五、心泵功能的評價節血管一、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二、動脈血壓和動脈脈搏三、靜脈血壓與血流四、微循環與組織液的生成節淋巴系統一、淋巴系統的組成及功能二、淋巴液的生成與淋巴循環三、淋巴循環的意義節心血管系統的調節一、神經調節二、體液調節三、心理因素對心血管活動的影響教學要求:掌握血液循環的意義,了解心臟和血管的組成和功能,熟悉心動周期的概念、心房和心室的收縮和舒張、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產生過程及原理、心動周期肌興奮性的變化、動脈血壓;了解心血管系統的調節方式;了解淋巴循環和部分器官循環的意義。教學:心臟和血管的組成和功能,心房和心室的收縮和舒張,動脈血壓。教學難點:心房和心室的收縮和舒張、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產生過程及原理、心動周期肌興奮性的變化、動脈血壓第七章呼吸系統(2學時)節呼吸器官一、呼吸道二、肺三、胸膜和胸膜腔節呼吸運動與肺通氣一、呼吸運動二、胸內壓和胸膜腔內壓三、肺容量與肺通氣量節呼吸氣體的交換與運輸一、呼吸氣體的交換二、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節呼吸運動的調節一、呼吸中樞與呼吸節律的形成二、呼吸的反射性調節三、心理因素在呼吸運動中的作用教學要求:掌握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了解肺通氣量的概念、氧的運輸、氧和二氧化碳在肺泡、血液和組織中的、交換過程;了解呼吸節律形成的學說和呼吸的調節。教學: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功能,肺通氣量的概念,氧和二氧化碳在肺泡、血液和組織中的、交換過程。教學難點:肺通氣量的概念,氧和二氧化碳在肺泡、血液和組織中的、交換過程。第八章消化系統(2學時)節概述一、消化系統的組成與功能二、消化管的一般結構三、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四、消化腺的分泌功能節消化器官的形態結構一、消化管二、消化腺節消化一、口腔內消化二、胃內消化三、小腸內消化四、大腸內消化節吸收一、吸收部位二、幾種營養物質的吸收節消化器官活動的調節一、神經調節二、體液調節三、心理因素對消化和吸收的影響教學要求:熟悉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了解胃腸道的運動形式;了解消化的過程;了解小腸在吸收中的作用。教學: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及過程。教學難點: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及過程。第九章營養代謝與體溫調節(2學時)節食物的營養成分及其生理功能一、糖類及其生理功能二、脂肪及其生理功能三、蛋白質及其生理功能四、維生素五、無機鹽節能量代謝一、能量的來源與利用二、能量代謝的測定原理和方法三、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四、基礎代謝節體溫及其調節一、體溫二、產熱與散熱三、體溫調節教學要求: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及其功能,掌握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及基礎代謝率的概念;了解體溫的概念及體溫調節;了解產熱與散熱過程。教學: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基礎代謝率的概念,體溫的概念及體溫調節。教學難點:基礎代謝率的概念,體溫的概念及體溫調節。第十章泌尿生殖系統(2學時)節腎的結構一、腎的位置形態二、腎的結構特征及血液循環節尿的生成過程一、尿的化學成分與理化特性二、腎小球的濾過功能三、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節尿的濃縮與稀釋節尿生成的調節一、腎的自身調節二、神經和體液調節節排尿活動及其調節一、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構造二、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排尿功能節生殖系統的構造教學要求:掌握泌尿系統的結構,熟悉腎臟的血液循環特征;了解尿的生成過程和尿液的濃縮和稀釋,了解影響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及尿生成調節;了解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教學:泌尿系統的結構,腎臟的血液循環特征,尿的生成過程,影響腎小管和合管重吸收的因素及尿生成調節。教學難點:尿的生成過程,尿液的濃縮和稀釋,影響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及尿生成調節。第十一章內分泌系統4學時)節概述一、內分泌的概念二、激素的種類和激素作用的特征三、激素的作用機制節下丘腦與垂體一、下丘腦二、垂體三、下丘垂靶腺之間的聯系節甲狀腺與甲狀旁腺一、甲狀腺二、甲狀旁腺節胰島一、胰島的位置和形態結構二、胰島素的生理作用三、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四、胰島素分泌功能的調節節腎上腺一、腎上腺的位置、形態和作用二、腎上腺皮質激素三、腎上腺髓質激素節其他內分泌腺和激素教學要求:熟悉內分泌系統的概念及生理功能;激素的一般特征、化學分類;激素作用的一般特點;了解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及下丘腦-腺垂體系統;了解激素如生長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的生理功能。教學:激素的特征,激素作用的特點,生長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的生理功能。教學難點:激素的特征,激素作用的特點。實驗部分:基本組結觀察學習使用顯微鏡觀察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組織的切片、磨片、貼片等,加深和鞏固對細胞和各種基本組織的分布、形態和結構特點理解,并進一步熟悉其功能。3學時運動系結觀察通過觀察人體骨、骨骼及骨架等的標本模型,了解全身骨和關節的結構及配布特點,了解骨的結構功能以及關節的組成和功能;通過觀察人體肌肉標本模型了解人體骨骼肌的配布規律以及骨骼肌的位置、形態及功能。3學時蟾蜍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的制備學習常用手術器械的使用方法;學習蛙類動物雙毀髓的方法和離體蟾蜍坐神經腓腸肌標本制備方法;學會肌肉收縮功能存在與否的判斷方法;理解實驗過程中維持離體標本正常功能的條件。4學時骨骼肌的單縮與合收縮學習利用刺激器誘發組織興奮的方法;學習使用蟾蜍坐骨神腓腸肌標本記錄骨骼肌單收縮和復合收縮曲線的方法。4學時反射時的測定反射的分析學習制備脊蛙或脊蟾蜍的方法;學習反射時的測定方法;觀察破壞反射弧不同部分后對反射活動的影響。4學時去大腦僵直學習家兔的麻醉和簡單的手術方法,學習暴露腦的方法,學習去大腦方法,觀察去大腦僵直的現象。6學時神經系統及感器官構觀察觀察脊髓、腦干、間腦、小腦和端腦的標本模型,了解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觀察神經血管全身分布模型,了解周圍神經系統的分支和分布;觀察眼和耳的模型,了解視器和位聽器官的結構;觀察皮膚模型,了解皮膚的結構和功能。3學時人體AO定學習無菌采血的法,習使用A型和B型準辨血方;學用法定蛋量方。3學時人體心音聽診、動脈血壓的測量及心電圖的描記學習使用聽診器和血壓計進行簡單的心音聽診和測量肱動脈血壓的方法;學習使用心電圖機描記心電圖的方法,學習測量分析心電圖的簡單方法。3學時內臟系統體結觀察通過對所屬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器官的標本模型觀察,了解內臟系統各器官的形態結構和在人體的配布位置,熟悉各器官系統功能與形態結構相適應的特點。3學時蛙類離心灌流學習蛙類離體心臟的制備方法,學習斯氏或八木氏離體蛙心灌流法,了解心肌的生理。4學時家兔呼吸動調節進一步熟悉家兔的麻煩和手術方法,觀察各種因素對家兔呼吸運動的影響;學習測定家兔呼吸運動的方法。6學時家兔消化運的調節進一步熟悉家兔的麻煩和手術方法,學習觀察正常動物在體胃腸運動的方法;觀察在神經及藥物作用下,消化管緊張性及運動節律的改變。6學時家兔尿成調節進一步熟悉家兔的麻煩和手術方法,學習輸尿管插管法,學習記錄尿量的方法;觀察幾種因素對尿生成的影響。6學時備注:根據專業特點及授課實際從中選取36學時進行實驗。三、推薦教材及參考書目左明雪.《人體解剖生理學》(版).高等教*社2009段相林.《人體組織學與解剖學》.高等教**社2006鐘國隆.生學》.人民衛生**社,2001張鏡如.生學》.人民衛生**社,1998*玢,左明雪.《人體及動物生理學》.高等教**社,2008辜清.《人體組織學與解剖學實驗》.高等教*社2006解景田,趙靜.《生理學實驗》(版).高等教*社2009《普通心理學(上)(下)》課程教學大綱課程編號17120511712052課程總學/學分108/(其中理論90學時,實驗實踐18學時)課程類別:學科基礎與專業必修課一、教學目的和任務普通心理學是心理學學科體系中的的一門基礎學科。它研究介紹正常成年人心理現象產生發展的最一般規律,包括心理學的歷史、發展趨勢、理論體系、派別和研究方法等。普通心理學的內容既要概括心理學各分支學科的研究成果,從中總結出心理學的最一般規律,又要為各分支學科提供理論基礎。本課程介紹了心理學研究發展概況、心理的生理基礎、人的信息加工、行為控制與調節、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動與發展等幾個方面。普通心理學是心理學專業的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學習心理學應從普通心理學入手。本課程也常被稱為“基礎心理學”、“心理學概論”和“心理學導論”等。二、教學基本要求基礎心理學作為學習心理學的入門教材,在闡述各章內容時,注意講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并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實際,闡述心理學知識在各個實踐領域的應用,使學生牢固的掌握了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后,能夠順利學習心理學的其它分支學科,提高心理學學習興趣,為未來的學習與工作達到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方法上,采取課堂講授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方式,采用課堂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同時針對一些開源性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教學的意識。在學習方法上,一方面鼓勵學生主動性學習,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倡學生進行自主性地主動學習,所以除了課堂講述和討論外,還安排了實驗室實驗、課堂實驗演示、自學導讀和課后開源性作業等;另一方面,逐漸養成學生批判性學習的習慣,心理學家們在從事科學研究時是如何運用批判性思維的,即:分析情況以確定因果關系,提出假設,作出客觀的決策,批判性地閱讀綜述文獻,批判性地寫作。在本課程中把這些活動中包含的思維技能與大量重要的心理學概念和心理學理論一起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掌握一些批判性思維的技巧和方法。三、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章心理學研究什么和如何進行研究(6課時)內容:什么是心理學;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心理學的過去與現在。教學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心理學的過去和現在,以及《普通心理學》和其它心理學分支學科之間的關系,為以后分支學科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澄清一些不正確的心理觀和心理學觀。教學:掌握什么是心理學;熟悉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方法。教學難點:心理學的歷史演進。章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6課時)內容:腦的進化;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及神經沖動的傳導;神經系統;腦功能的各種學說;內分泌腺和神經—體液調節。教學要求:通過學習明確心理是神經系統的功能,特別是腦的功能。回顧并進一步掌握解剖學知識以及它們在心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而了解和掌握神經系統的發生、發展,結構、功能和關于大腦的學說等等。教學:掌握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掌握神經沖動的電傳導和化學傳導方式。教學難點:魯利亞的機能系統學說。章感覺(8課時)內容:感覺的一般概念;視覺、聽覺相關知識;了解其他感受。教學要求:通過學習了解和掌握人類認識世界的基本心理活動——感覺,進而了解和掌握具體感覺(視覺、聽覺,其它感覺現象)發生過程,生理機制和相關的理論知識等。教學:常見的感覺現象;視覺的感光機制、傳導機制和中樞機制。教學難點:視覺神經*級傳導過程中的信息加工;聽覺的編碼。章知覺(8課時)內容:知覺的一般概念;知覺的特性;空間知覺;時間知覺與運動知覺;錯覺。教學要求: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知覺及其種類、現象、過程和相關的概念、原理,理論。教學:自上而下的加工與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覺的特性;圖形組織的原則。教學難點:知覺的線索;錯覺理論。[實驗名稱]知覺的特性與觀察力[實驗要求]了解知覺整體性的組織原則,欣賞一些不可能圖形;通過兩可圖形,了解知覺的選擇性;通過斑點圖,兩可對象等,了解知覺的理解性;以圖片形式演示多方面的知覺恒常性。通過一系列圖片任務,了解觀察,鍛煉觀察力。[實驗學時]3課時章意識和注意(7課時)內容:意識的一般問題;意識的幾種不同形態;注意的一般概述;注意的認知理論;注意的生理機制。教學要求: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意識是心理學研究的問題之一(行為主義除外),在不同的意識狀態下,人們對周圍的世界及自身變化的覺知和敏感程度處在不同的水平,注意是與意識狀態密切相關的心理現象,同時了解和掌握有關意識、注意的理論知識。教學:睡眠的階段;注意的種類。教學難點:注意的認知理論[實驗名稱]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以及注意分配實驗[實驗要求]讓學生按一定要求對所呈現的圖片進行注意,讓學生體會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區別和聯系,學習了解注意分配現象及個體差異。[實驗學時]3課時章記憶(8課時)內容:記憶的一般概念;記憶的神經生理機制;記憶系統;內隱記憶。教學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記憶就是過去經歷過的事物在大腦這塊特殊物質上留下的痕跡,只不過它在形式和內容上要復雜得多,并且了解和掌握記憶的相關研究。教學:短時記憶;長時記憶。教學難點:部分報告法;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的分離。[實驗名]機械記憶與意義記憶[實驗要]通過分別對有內在聯系和無內在聯系的漢字詞對和實物圖片對的識記,來了解目標任務對識記效果的影響。[實驗學]3課時第七章思維(9課時)內容:思維的一般概念;表象與想象;表象和想象的腦機制;概念及推理;問題解決。教學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思維是在感覺、知覺、記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一種更復雜、的認知活動,具有概括性和間接性的特點,并且了解和掌握思維的相關理論研究。教學:心理旋轉;層次網絡模型、推理中犯錯誤的常見原因。教學難點:問題解決的策略。[實驗名稱]實驗一表象與想象[實驗要求]通過圖片形式演示表象和想象,了解表象和想象的特點,訓練表象和想象。[實驗學時]3課時[實驗名稱]實驗二問題解決的定勢效[實驗要求]驗證問題解決的定勢效應[實驗學時]3課時第八章語言(6課時)內容:語言的概念及其特征;語言的生理機制;語言的理解;語言的產生。教學要求:使學生了解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在人類文明和個體智慧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同時了解或掌握語言的相關概念、原理和理論。教學:語言的結構;語言的表征和加工過程;影響語言理解的因素。教學難點:喬姆斯基的語言生成理論。第九章動機(6課時)內容:動機的一般概念;需要理論;動機的理論;動機的種類;意志行動。教學要求: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動機的一般概念和需要的基本理論;掌握人類行為的動力——需要和動機以及由此衍生的信念、價值觀;掌握動機的理論。教學:動機的概念;動機與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教學難點:動機理論(本能理論、喚醒理論、認知理論)第十章情緒和情感(8課時)內容:掌握情緒和情感的一般概述;情緒和腦;情緒的外部表--表情;情緒的理論;情緒的調節。教學要求:使學生明確情緒最能表達人的內心狀態。它是人的心理活動中動力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個性形成的重要方面。同時了解和掌握情緒的相關概念、原理和理論,并學會做情緒的主人。教學:情緒的調節與身心健康的關系。教學難點:情緒理論。[實驗名稱]顏色的情緒色彩[實驗要求]探討不同的色彩同人們的情緒情感的聯系[實驗學時]3課時第十一章能力(6課時)內容:能力的一般概念;能力的種類和結構;能力的測量;能力發展和個體差異。教學要求: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能力的相關概念、原理和理論,以及能力的測量,并明確能力的發展與差異。教學:能力的理論(二因素說、三元智力、成功智力、多元智力、Pass模型)。教學難點:能力的測量(智力測驗中的標準化、信度、效度)。第十二章人格(8課時)內容:人格的一般概念;人格的理論;認知風格;人格測驗;人格成因。教學要求: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氣質、性格、人格的相關概念、原理和理論以及性格的形成、發展和影響因素,了解和掌握人格的測量,掌握如何培養健全的人格。教學:人格的概念;認知風格。教學難點:人格理論,人格形成的影響因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將在《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中涉及,故在此略過不講。四、推薦教材及參考書目[1]彭聃齡主編.普通心理學(版),北京師范大學**社,2012年版參考書目:[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心理學與生活.人民郵電*社2003年版[3(美DennisCoon著.心理學導論——思想與行為的認識之路(第9版),中國輕工*社[4張春興.現代心理.上海人民*社,1997年版《心理學史》課程教學大綱課程編號1712053課程總學時/學分:54/3(其中理論45學時,實驗9學時)課程類別:學科基礎與專業必修課一、教學目的和任務:《心理學史》是應用心理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開設本課程的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心理學的誕生和發展歷程,掌握心理學各流派的基本理論觀點,明辨心理學的學科特點及其發展趨勢,從而擴大視野,提高心理學的理論水平,掌握對心理學問題的分析、鑒別和評判能力。二、教學基本要求在本課程的學習中,要求學生掌握前人在心理科學研究中的重要發現和重大成就,前人對心理學基本理論的各種爭論及其發展趨勢的預見,掌握心理學與相關學科在發展上的聯系,了解西方各國心理學在發展上的相互影響與各自的傳統特點。并擴大心理學的視野,提高心理學的理論水平,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鑒別能力和評判能力。三、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章緒論2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對心理學史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學習方法有準確的了解,理解學習心理學史對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意義,了解心理學史的研究原則。教學:1心理學史的范圍與內容2學習心理學史的方法教學難點:心理學史發展的動力與條件教學內容:節心理學與心理學史節心理學史的范圍與內容節學習心理學史的意義一、學習心理學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學的現在和未來二、心理學史為心理學提供了一種整合力量三、學習心理學史有助于提高理論素養四、學習心理學史有助于培養健康懷疑與批判的精神節心理學史的編纂學原則一、偉人說與時代精神說二、現在主義與歷史主義三、內在歷史觀與外在歷史觀章馮特與實驗心理學的建立(3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馮特建立實驗心理學的歷史條件,掌握馮特基本的心理學思想。教學:1.實驗心理學的創立條件、及為什么說馮特是實驗心理學的創始人2.掌握馮特的內容心理學的體系教學難點:實驗心理學的實驗內省法、情感三維度理論,以及布倫塔諾的心理活動觀教學內容:節馮特的實驗心理學一、馮特的生平二、馮特的心理學體系三、對馮特的評價節與馮特同時代的其他德國心理學家一、艾賓浩斯二、格奧爾格·繆勒三、繆勒的學生節布倫塔諾的意動心理學一、布倫塔諾的生平二、布倫塔諾的心理學思想三、對布倫塔諾的評價章構造心理學與機能心理學的對立(4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掌握構造心理學的體系與理論,理解構造心理學與馮特心理學思想的繼承關系,掌握芝加哥學派和哥倫比亞學派各個代表人物的思想與理論,理解詹姆斯實用主義心理學的基本思想。教學:1.掌握詹姆斯的實用主義心理學思想機能心理學的基本觀點。2.理解美國心理學中的機能主義精神。教學難點:實驗內省和意識流觀教學內容:節鐵欽納的構造心理學一、鐵欽納的生平二、構造心理學的哲學基礎三、構造心理學的體系和方法四、鐵欽納的構造心理學與馮特心理學思想的關系五、對鐵欽納和構造心理學的評價節美國機能主義的興起一、詹姆士的心理學思想二、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的科學背景三、其他學者的心理學思想對機能主義的影響節芝加哥大學的機能主義心理學一、杜威二、安吉爾三、卡爾節哥倫比亞大學的機能主義心理學一、桑代克二、武德沃斯節機能主義心理學的特征及其與構造主義心理學的比較一、機能心理學與構造心理學的比較二、機能心理學的局限性章行為主義(4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行為主義心理學產生的歷史背景,理解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研究,掌握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理論體系,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及環境決定論。教學:華生的古典行為主義的基本主張教學難點:行為主義發展演變的內在邏輯教學內容:節行為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一、社會背景二、哲學背景三、神經生理學背景四、心理學背景節華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一、心理學的性質和研究對象二、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三、在具體問題上的觀點節對行為主義的評價一、行為主義的貢獻二、行為主義的局限章行為主義的發展(4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新行為主義心理學產生的歷史背景,掌握托爾曼、赫爾和斯金納行為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區分操作條件反射與經典條件反射的區別。教學:1.新行為主義產生的背景2.托爾曼、赫爾、斯金納的理論觀點教學難點:托爾曼提出的認知變量和符號-格式塔學習觀教學內容:節新行為主義的產生一、哲學背景二、心理學背景節托爾曼的目的行為主義一、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整體行為二、行為的決定因素:中介變量三、學習理論:符號-格式塔四、學習的類型五、對托爾曼目的行為主義的簡評節赫爾的邏輯行為主義一、赫爾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二、心理學的性質和任務三、赫爾的行為原理四、對赫爾邏輯行為主義的簡評節斯金納的操作行為主義一、斯金納心理學的基本立場二、斯金納的行為原理三、斯金納行為原理的應用四、對斯金納操作行為主義的簡評第六章格式塔心理學(4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格式塔心理學產生的歷史背景,掌握格式塔心理學的心理學體系與理論,包括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具體觀點,理解拓撲心理學的具體理論。教學:1.格式塔心理學的理論主張2.勒溫的團體動力學及其現實意義教學難點:現象學和場論對格式塔心理學的影響,以及格式塔心理學的同型論觀點。教學內容:節格式塔心理學產生的背景及其代表人物一、格式塔心理學的思想淵源及產生背景二、格式塔心理學的三個代表人物節格式塔心理學的觀點及思想一、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二、式塔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三、格式塔心理學的理論觀點節:格式塔心理學對心理學發展的影響一、格式塔心理學的貢獻二、格式塔心理學的局限節拓撲心理學一、勒溫的心理動力場理論二、勒溫的團體動力學及其發展三、對勒溫理論的評價第七章精神分析(6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精神分析心理學出現的歷史背景,掌握精神分析的體系與理論,包括人格理論、夢的分析理論、心理治療理論、性心理發展理論,掌握榮格與阿德勒提出具體觀點。教學:1.精神分析心理學的內在發展邏輯2.弗洛伊德的潛意識觀和本能觀及人格觀教學難點:榮格的原型論和情結論教學內容:節精神分析的思想淵源與歷史背景一、社會歷史條件二、文化思想淵源節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一、弗洛伊德的生平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思想三、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評價節其他早期精神分析學家的觀點一、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二、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實驗名稱]精神分析心理學文獻檢索。[實驗要求]查閱精神分析心理學文獻資料,掌握精神分析心理學的研究進展。[實驗學時]3學時。第八章皮亞杰學派(6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皮亞杰學派出現的歷史背景,掌握皮亞杰提出的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體系與理論,理解皮亞杰理論與教育心理學的關系。教學:1.皮亞杰理論的思想淵源與歷史背景2.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的內容教學難點: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的內容教學內容:節皮亞杰理論的思想淵源與歷史背景一、皮亞杰的生平二、皮亞杰理論與生物學的關系三、皮亞杰理論與康德哲學的關系四、皮亞杰理論與結構主義五、皮亞杰理論與控制論節皮亞杰理論一、皮亞杰理論中的基本假設二、關于認知發展的機能三、關于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的特點和劃分依據四、認知發展的階段五、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六、皮亞杰理論對教育實踐的影響節、對皮亞杰學派的評價一、皮亞杰學派的貢獻二、皮亞杰學派的局限第九章認知心理學(6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認知心理學出現的歷史背景,掌握認知心理學的體系與理論,掌握心理加工認知心理學的基本觀點與研究方法,掌握聯結主義心理學的具體觀點。教學:1.認知心理學的產生背景2.認知心理學的發展趨勢教學難點:認知心理學的實驗研究教學內容:節認知心理學的思想淵源與歷史背景一、認知心理學的開始二、認知心理學的哲學淵源三、現代心理學自身的發展和矛盾運動四、相關學科的研究和社會需要的影響節信息加工的認知心理學一、信息加工心理學的基本觀點二、信息加工心理學的研究三、信息加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節聯結主義的認知心理學一、聯結主義和次認知二、聯結主義的基本觀點與模型三、聯結主義模型的學習規則節對認知心理學的評價一、信息加工心理學的貢獻二、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的局限三、聯結主義認知心理學的貢獻與局限性[實驗名稱]具身認知心理學文獻檢索。[實驗要求]查閱具身認知心理學文獻資料,掌握具身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進展。[實驗學時]3學時。第十章人本主義心理學(6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思想淵源和歷史背景,掌握馬斯洛和羅杰斯提出具體觀點,包括需要層次理論、自我實現理論、高峰體驗論、人本主義治療理論、人本主義教育理論。教學: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2.羅杰斯的人格觀教學難點:存在主義哲學和現象學對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影響教學內容:節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思潮淵源和歷史背景一、社會歷史背景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思想淵源三、心理學背景節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產生和建立一、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崛起時期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形成時期三、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迅速發展節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一、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主張二、馬斯洛的需要動機理論三、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論思想四、馬斯洛的高峰體驗論五、對馬斯洛的簡要評價節羅杰斯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一、羅杰斯的人性觀二、羅杰斯的自我論和人格理論三、羅杰斯的心理治療觀四、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育觀五、對羅杰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評價節對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評價一、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意義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局限性[實驗名稱]進化心理學文獻檢索。[實驗要求]查閱進化心理學文獻資料,掌握進化心理學的研究進展。[實驗學時]3學時。四、推薦教材及參考書目推薦教材:[1]葉浩生.《心理學史》(版).高等教育**社,2011。參考書目:[1]車文博主編:《西方心理學史》,浙江教育**社,1998。[2](美)杜·舒爾茲西德尼·埃倫·舒爾茲《現代心理學史(第8版)》,江蘇教育**社,2005。《發展心理學》課程教學大綱課程編號:1702038課程總學時/學分:54/3(其中理論45學時,課內實踐9學時)課程類別:學科基礎與專業必修課一、教學目的和任務《發展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生全程心理發生與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是心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之一,是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本課程將系統介紹個體畢生心理發展的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影響心理發展的有關因素,個體的認知、語言、智力、情感、個性、道德等各個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基本理論,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形成正確的心理發展觀,理解個體今天的心理特點是昨天發展的結果,又是明天心理發展的基礎,并且了解個體不同年齡階段特別是兒童青少年階段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年齡特征,并初步掌握個體畢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學會從事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技巧,學習運用基本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為進一步學習后繼課程打下良好基礎。本課程的具體教學目標包括:、學生應了解發展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性質、發展歷史、現狀與發展趨勢,了解解釋與描述個體發展的重要理論觀點,以及心理發展的特點與影響因素等,具備相關的知識與科學的發展觀,對發展心理學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學生應掌握生命周期內各個階段理發展的重要“課題”,理解發展的原因及其復雜性,并運用相關的理論對發展中的心理年齡特征與關鍵問題、兒童教育現狀、老年文化等現狀進行描述、分析和解釋,培養開源的、批判性的思考方式和將知識的運用與實踐相聯系的學習風格。、學生應掌握發展心理學研究中重要且獨特的研究范式及方法,了解這些方法對于研究心理發展的重要性,并能運用于研究與實踐活動的設計,培養學生基本的研究技能和探究態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教學基本要求任課教師要以教材基本知識為依據,精心組織教學,同時關注本學科的發展動態,及時補充有關的研究成果,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本課程的教學在于引導學生掌握各年齡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的年齡特征,尤其是發展中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點,便于在教育教學中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本課程是在《普通心理學》的基礎上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為后面《教育心理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提供理論準備。在教學方法上注重:1、課堂講授與討論法相結合,提倡課堂的參與和互動。以課堂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質疑,提出問題與自己的想法;也可針對一些開源性的問題讓學生參與討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學習的意識。2、教學錄像片與多媒體演示教學。教學過程采用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講述過程中利用計算機、錄像機、投影等設施,力求將大量的知識生動形象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形成個體發展歷程的生動形象的圖像,增進感性認識。3、主動學習與研究性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知識與技能的應用,因此留一些開源性的或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讓學生去完成。在完成過程中,需要學生自主查閱文獻、自主進行實驗等,概括出符合科學的結論,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一篇文章。在教材的選擇上偏重理論體系嚴密、反映科研成果、語言文字簡潔流暢的原則,同時兼顧學生將來教育教學及考研的多方需求。三、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章緒論2學時)節發展心理學的界說一、心理學與發展心理學二、種系發展與個體發展三、發展心理學的任務四、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節發展心理學的發展一、科學兒童心理學的誕生與演變二、從兒童發展到生命全程發展的研究(畢生發展觀)三、我國的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發展教學要求:1)掌握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2)理解發展心理學的界定及其與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系,認識種系心理發展和個體心理發展及其關系,掌握發展心理學的四個基本研究問題和年齡特征的劃分與研究;3)了解發展心理學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的學者、流派及其思想,了解中國化發展心理學研究的重要性及基本途徑。教學: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任務;發展心理學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年齡階段的劃分標準;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問題。教學難點:發展心理學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年齡階段的劃分標準。章發展心理學理論6課時)節行為主義的心理發展觀一、華生的發展心理學理論二、斯金納的發展心理學理論三、班杜拉的發展心理學理論節精神分析的心理發展觀一、弗洛伊德的發展心理學理論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節皮亞杰的心理發展觀一、皮亞杰的發展心理學理論二、新皮亞杰主義論簡述節維果茨基的心理發展觀一、維果斯基與文化—歷史學派二、維果斯基的心理發展理論節朱智賢的心理發展觀一、探討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問題二、強調用系統的觀點研究心理學三、提出堅持在教育實踐中研究中國化的發展心理學教學要求:1)了解各位心理學家關于兒童心理發展理論的觀點,并對其理論作簡要評價2)掌握各種心理發展階段的劃分標準及其緣由。教學:各心理學家關于兒童心理發展的理論教學難點:皮亞杰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章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4課時)節發展心理學研究概述一、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功能二、發展心理學研究的特殊性三、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原則節發展心理學研究的設計一、發展心理學研究設計的基本內容二、縱向研究設計三、橫向研究設計四、聚合交叉設計節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觀察法二、訪談法三、問卷法四、測驗法五、實驗法節發展心理學研究結果的分析與呈現一、發展研究結果的定性分析二、發展研究結果的定量分析三、對發展研究結果的解釋四、發展研究報告的撰寫節發展心理學研究方法發展的新趨勢一、研究思路的生態化二、研究方式的跨學科和跨文化特點三、研究方法的綜合化和手段的現代化四、多元統計的大量采用五、計算機的廣泛運用教學要求:1)了解發展心理學研究的特殊性;2)掌握發展心理學研究的不同研究設計方式、數據收集方法、結果分析方法的特點及應用;3)能夠結合本章內容,進行發展心理學研究的設計并實施4)了解發展心理學研究方法發展的新趨勢。教學:發展心理學研究的不同研究設計方式、不同研究方法及各自的優缺點。教學難點:聚合交叉研究的設計章胎兒的發展2課時)節胎兒神經生理和心理機能的發展1、合子的形成2、胎兒生長的階段3、心理活動物質基礎的形成和發育4、胎兒心理機能的形成5、胎兒生-心理發展中的異常節胎兒生-心理發展的影響因素一、遺傳因素二、環境因素三、母體因素節胎兒期的心理衛生一、胎兒期心理衛生的機理二、胎兒期心理衛生的種類教學要求:1)了解生命的開始與遺傳基因;2)明確神經系統與心理活動的關系,了解胎兒心理活動物質基礎形成和發育的類型及其成為心理活動產生基本方式的原理,了解胎兒心理機能產生和發展的表現;3)了解影響胎兒生理——心理發展的各種因素,能夠指導孕婦趨利避害;4)掌握胎教基本知識,為指導胎兒心理衛生奠定基礎。教學:神經系統與心理活動的關系,胎兒心理活動物質基礎形成和發育的類型及其成為心理活動產生基本方式的原理,影響胎兒生理——心理發展的各種因素。教學難點:胎兒神經生理和心理機能的發展章嬰兒心理的發展7課時)節生理和動作的發展一、嬰兒大腦的發展二、嬰兒身體的發展三、嬰兒動作的發展節認知的發展一、研究嬰兒感知覺的方法二、感覺的發展三、知覺的發展四、學習和記憶的發展五、思維的發展節言語的發展一、語言準備期二、語言產生期三、語言獲得理論節情緒和社會性的發展一、嬰兒情緒的發生和發展二、依戀三、個體差異的最初表現——氣質教學要求:1)了解嬰兒的大腦功能和生理發展過程,理解動作發展對嬰兒心理發展的重要意義;2)掌握嬰兒早期認知和言語能力的發生發展的過程、特點與規律3)掌握早期氣質、情緒和社會性發展特點及其對心理發展的影響。教學:動作發展對嬰兒心理發展的重要意義;嬰兒早期認知和言語能力的發生發展的過程、特點與規律教學難點:動作發展對嬰兒心理發展的重要意義章幼兒心理的發展6課時)節幼兒神經系統的發展一、大腦結構的發展二、皮層抑制機能的發展三、腦的偏側優勢和利手現象節幼兒言語的發展一、語音的發展二、詞匯的發展三、句子的發展四、語用能力的發展五、幼兒言語發展的一些建議節幼兒的游戲一、游戲的理論二、游戲的種類及其發展三、游戲與兒童心理發展節幼兒認知的發展一、幼兒思維的特點二、皮亞杰前運算思維的特征三、語言在認知發展中的作用節幼兒的個性與社會性發展一、自我的發展二、性別角色的認同三、對他人和社會人際關系的認知發展教學要求:1)了解幼兒神經系統的發展特點;2)認識游戲的種類、特點及在幼兒心理發展中的導向作用;3)了解幼兒言語的發展特點,掌握幼兒認知發展的年齡特征;4)了解幼兒個性的初步形成與社會性發展的特點,理解相關理論和影響因素。教學:游戲理論;幼兒言語和認知發展的特點。教學難點:游戲理論;幼兒思維發展的特點。第七章小學兒童的心理發展8課時)節小學兒童的學習一、學習的基礎——小學生身體和動作的發展二、學生學習的一般特點三、小學兒童的學習特點四、學習對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節小學兒童思維的發展一、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具體運算階段二、小學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特點節小學兒童信息加工能力的發展一、注意的發展二、記憶的發展三、推理能力的發展節小學兒童的言語發展一、詞匯的發展二、句子的掌握三、語用能力的發展四、語言的學習五、小學兒童對書面語言的掌握節小學兒童的個性與社會性發展一、小學兒童的自我意識二、兒童同伴關系的發展三、社會交往技能的學習四、小學兒童道德的發展教學要求:1)了解關于小學兒童的導向活動——學習活動的特點;2)掌握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特點和規律;3)了解小學兒童思維發展、個性與社會性發展及品德發展的研究成果。教學:小學兒童的學習以及思維發展的特點;小學兒童的個性與社會性發展以及小學生的品德發展的特點。教學難點:皮亞杰、柯爾伯格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第八章青少年的心理發展4課時)節青少年的生理變化一、青春期生理上的三大變化二、變化產生的原因三、生理變化對心理發展的意義節青少年的認知發展一、青少年思維發展的特點二、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形式運算階段三、用信息加工的觀點研究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四、言語的發展節青少年的情緒特征一、青少年情緒發展的突出特點二、心理性斷乳與反抗行為三、心態的不平衡性節青少年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一、青少年的自我發展二、青少年的道德發展三、青少年性別特征的增強四、青少年與家庭五、青少年的同輩關系教學要求:1)了解青少年期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特點,認識這一時期個體所面臨的種種心理危機;2)掌握青少年思維發展的一般模式和特點,以及青少年的邏輯思維、創造性思維和思維監控等的具體發展特點;3)了解青少年個性和社會性發展的一般特點,掌握青少年自我意識、情緒、道德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表現及發展特點4)了解當前青少年所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教學:青少年時期生長發育對心理發展的重要意義;初中生智力及個性的發展特點,高中生智力及個性的發展特點。教學難點:青少年時期生長發育對心理發展的重要意義;青少年思維的發展特點。第九章成年初期心理的發展2課時)節成年初期的基本問題一、成年初期的年齡規定二、成年初期的一般特征三、成年初期的發展課題節成年初期的認知特點一、成年初期思維發展的外在條件和任務二、成年初期智力表現的一般特點三、成年初期思維發展的一般特點節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一、成年初期自我意識的發展二、成年初期自我同一性的確立節成年初期人生觀的形成、穩固一、人生觀、價值觀的一般論二、成年初期價值觀的發展及穩定節成年初期的戀愛、婚姻一、異性觀的發展過程二、由戀愛到結婚三、婚后適應教學要求:1)了解成年早期心理發展的一般特征及面臨的發展課題;2)掌握成年早期認知發展的一般特點以及自我形成的規律;3)解讀和理解成年早期青年的心理發展。教學:了解和掌握成年初期的基本問題,認知特點,自我的形成等基本內容;了解和掌握成年初期人生觀的形成、穩固,戀愛婚姻等基本內容。教學難點:成年早期認知發展的一般特點以及自我形成的規律第十章成年中期的心理特點2課時)節成年中期的生理變化一、更年期二、性功能三、成年中期的健康節成年中期的智力發展一、智力發展模式二、智力活動的性質三、影響中年人智力活動的因素節成年中期的人格發展一、人格結構二、發展任務三、自我意識節成年中期的生活一、家庭二、職業教學要求:1)了解成年中期智力發展的特點,認識有別于智力的智慧概念;2)了解成年中期人格發展的特點,掌握控制理論;3)了解成年中期的發展任務及其有別于其他年齡段的生活角色特點。教學:成年中期的心理變化和智力發展,成年中期的人格發展及其生活特點。教學難點:成年中期智力發展的特點第十一章成年晚期心理的變化2課時)節人口老齡化與老年心理研究一、世界人口老齡化迅速發展二、現代老年心理學的研究三、兩種不同的老年心理變化觀節認識活動的退行性變化一、感知覺發生顯著的退行性變化二、記憶隨年齡而減退三、思維的年老變化四、智力有所減退,但并非全部減退節成年晚期的情緒、情感特點一、比較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情感二、情感體驗深刻而持久三、各種喪失是情緒體驗的重要的激發事件四、我國老年人生活滿意程度較高節成年晚期的個性心理特點一、個性有所變化二、個性持續穩定多于變化節成年晚期的心理衛生與長壽心理一、成年晚期的心理衛生問題二、長壽者的一般心理特點教學要求:1)了解老齡、老化及其理論以及兩種不同的老年心理發展觀;2)掌握成年晚期認知、情緒情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變化的一般趨勢或特點;3)了解成年晚期面臨的挑戰、發展任務、的心理衛生問題及長壽者的一般心理特點;4)了解人類對死亡態度的歷史演變、個體對死亡的認知發展以及瀕臨死亡的情緒反應。教學:成年晚期個體認識活動的退行性變化的特點,成年晚期的情緒情感特點,成年晚期的個性心理特點以及心理衛生與長壽心理。教學難點:臨終心理的研究四、推薦教材及參考書目[1林崇.發展心理學(版.北京:人們教*社2009.[2朱智.兒童心理.北京:人民教*社,2009.[3]DavidShaffer著,鄒泓等.發展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版.北京:中國輕工**社,2005年.[4]朱智賢,林崇.兒童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社,1988年.[5]方富熹,方.兒童發展心理.北京:人民教育**社,2005年.[6]羅伯特.費爾德曼著,蘇彥捷等譯.發展心理學——人的畢生發展(第4版).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7劉金.兒童發展心理(版)上海:華東師范大*社2006年.《心理統計(含spss應用)》課程教學大綱課程編號1702035課程總學時/學分:54/3(其中理論36學時,實驗18學時)課程類別:學科基礎與專業必修課一、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的目的:讓學生完成知識理論的學習,并掌握基礎的統計學理論和知識,另外,掌握基本統計圖表的制作方法,差異性檢驗的基本方法以及非參檢驗的基本方法,能夠對數據進行正確科學的處理,滿足實際需要。教學任務:1)掌握基本統計圖表的制作方法,掌握各種集中量數、離散量數、相關量數的概念及計算方法。2)掌握推論統計的原理,會完成均值,標準差等參數的區間估計。3)掌握推論統計的原理,會完成平均數差異考驗、方差分析。4)掌握計數數據及一些非參數檢驗的原理和方法。5)學習與掌握SPSS軟件在數據處理方面的功能,結合統計課程知識,了解數據處理的原理、流程、菜單選項與報表的閱讀;二、教學基本要求教學要求: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并能夠用spss軟件實際運用。教學的是spss軟件的應用。是統計學基礎上的一門技能課程。教學方法:講授法與實驗法同時進行。鼓勵學生多做練習,相互交流使用心得和技巧,重在實際運用。加強上機練習,以練帶學。教材編選的原則:教材編選采用系統性、科學性原則,選用較新教材等等。三、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部分統計學基礎36課時)章緒論(2學時)教學要求:明確教育統計學的學科性質,了解統計方法在教育科研中的應用。教學:教育統計學的性質、內容;學習教育統計學的目標和任務。教學難點:了解統計方法在教育科研中的應.章統計圖表(2學時)教學要求:明確數據的概念與種類;明確統計資料整理的意義;明確統計表與圖是對數據的初步、描述處理。教學:數據的概念與種類;統計資料整理的意義與程序;統計表;統計圖。教學難點:統計圖的制作。章集中量數2學時)教學要求:明確一批數據的特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集中趨勢、離散性;明確集中量數是描述數據集中趨勢的量數,可以作為一批數據的代表值;明確算術平均數是所有集中量數中運用最廣泛、的量數;明確各種集中量數的含義、計算方法、使用條件、性質及優缺點。教學:算術平均數的概念及適用條件;算術平均數的計算方法;中位數的概念及適用條件;中位數的計算方法;幾何平均數。教學難點:算術平均數的概念及適用條件;算術平均數的計算方法;中位數的概念及適用條件;中位數的計算方法;幾何平均數章差異量數3學時)教學要求:明確差異量數是描述數據離中趨勢的一種量數,它與集中量數一起描述數據的全貌;明確標準差是所有差異量數中代表性的;掌握各種差異量數的概念、性質、計算方法、適用條件。教學:標準差的概念及適用條件;標準差的計算方法;差異系數;差異系數的概念及適用條件;差異系數的計算方法;相對地位量數。教學難點:標準差的計算方法;差異系數;差異系數的概念及適用條件;差異系數的計算方法;相對地位量數。章相關系數(4學時)教學要求:明確相關是描述兩個變量之間關系的量數;掌握相關的種類;掌握各種相關系數的計算、適用條件;掌握相關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掌握對相關系數的解釋。教學:相關的含義、種類;相關散點圖;積差相關系數的概念及適用條件、計算方法;等級相關;點二列相關。教學難點:積差相關系數的概念及適用條件、計算方法;等級相關;點二列相關章兩種常用的概率分布3學時)教學要求:明確概率論是推斷統計學的基礎;掌握概率的含義;掌握兩種重要的概率分布,特別是正態分布;學會使用正態分布表;掌握正態分布在教育實踐中的運用。教學:概率的含義;二項分布;正態分布的模型、特點;正態分布表;正態曲線下面積的應用。教學難點:概率的含義;二項分布;正態分布的模型、特點;正態分布表;正態曲線下面積的應用。第七章參數估計(3學時)教學要求:明確參數估計是假設檢驗的基礎;掌握抽樣的概念、方法;掌握抽樣分布;掌握參數估計的方法。教學:抽樣分布;點估計與區間估計;總體平均數的區間估計;抽樣方法。教學難點:抽樣分布;點估計與區間估計;總體平均數的區間估計;抽樣方法。第八章參數的假設檢驗3課時)教學要求:掌握統計假設檢驗的原理、基本思想;掌握如何進行假設檢驗;掌握總體平均數的假設檢驗;知道如何判定檢驗結果;掌握統計假設檢驗在教育科研中的運用。教學:統計假設檢驗的基本思想、兩種方式、兩類錯誤;統計假設檢驗的一般步驟;總體平均數的顯著性檢驗;兩個平均數間差異的假設檢驗。教學難點:統計假設檢驗的基本思想、兩種方式、兩類錯誤;統計假設檢驗的一般步驟;總體平均數的顯著性檢驗;兩個平均數間差異的假設檢驗。第九章方差分析4課時) 學時12教學要求:明確方差分析是對三個及三個以上平均數的差異顯著性檢驗;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方差分析的一般步驟;掌握各種方差分析方法的運用。教學:方差分析的邏輯思想、基本條件、一般步驟;單因素完全隨機設計的方差分析;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的方差分析。教學難點:方差分析的邏輯思想、基本條件、一般步驟;單因素完全隨機設計的方差分析;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的方差分析。第十章回歸分析4課時)教學要求:掌握回歸分析的基本原理,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求解、檢驗及預測。教學:回歸分析的基本原理,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求法、應用。教學難點: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求法、應用。第十一章卡方檢驗3課時)教學要求:掌握卡方檢驗的原理,掌握具體情境下計數數據的分析方法。教學:卡方檢驗的原理,擬合性檢驗和配合度檢驗。教學難點:卡方檢驗的原理,擬合性檢驗和配合度檢驗。第十二章其他非差數檢驗3課時)教學要求:了解各種非參數檢驗的方法及前提條件。教學:其它常用的幾種非參數檢驗方法。教學難點:其它常用的幾種非參數檢驗方法。部分:SPSS操作及應用18課時)[實驗名稱]:SPSS簡介與關鍵命令[實驗要求]了解SPSS軟件基本功能,可以使用常用命令對數據文件進行簡單處理。[實驗學]2[實驗名]:SPSS數據導入與分組,數據排序、行列轉換與加權處理[實驗要求]操作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導入、備份和重新分組計算,掌握常用缺失值轉換方法。掌握常用的數據排序、行列轉換方法、學會對樣本進行選擇與樣本加權。[實驗學]2[實驗名]:SPSS圖形繪制[實驗要]掌握使用SPSS制作散點圖、條形圖、直方圖等常用統計圖形的方法[實驗學]2[實驗名]:描述統計[實驗要]數據描述統計、頻次圖表的繪制[實驗學]2[實驗名]:均值比較[實驗要]通過CompareMeans菜單對數據進行單樣本、配對樣本、樣本的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實驗學]2[實驗名]非參數檢驗[實驗要]通過Crosstables和Chi-Square菜單對數據進行非參數檢驗[實驗學]2[實驗名稱]:方差分析[實驗要求]學會通過SPSS對需要進行方差分析的數據進行描述統計分析,知道組間組內方差分析在原理上的異同,并通過GeneralLinearModel菜單進行相應操作,通過SPSS進行主效應和交互作用的檢驗。[實驗學]2[實驗名]相關分析[實驗要]通過Correlate菜單對連續數據的多個變量進行相關分析及檢驗,掌握常用的相關分析方法和缺失值處理[實驗學]2[實驗名]回歸分析[實驗要]通過Regression菜單對數據進行一元回歸分析,掌握回歸分析原理,了解報表的含義[實驗學]2四、推薦教材及參考書目推薦教材鄧鑄,朱曉.心理統計學與SPSS應.華東師范大*社.2009年2月.參考書目:[1張敏.教育與心理統計.人民教*社.1993年[2]孝.教育統計.華東師范大*社.1993年[3張厚粲,徐建.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北京師范大*社.2004年.《心理學研究方法》課程教學大綱課程編號1712039課程總學/學分36/2課程類別:學科基礎與專業必修課一、教學目的和任務: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對心理學科學研究的方法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了解和掌握心理學研究的理論基礎與方法,初步掌握心理學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操作程序與基本步驟。在強調課程的科學性、先進性、應用性和綜合性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在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研究和應用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學習為心理學專業學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教學基本要求:本門課程講授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各種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和實施步驟,研究資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結果的解釋和呈現等。使學生牢固掌握各種心理學實驗的設計、實施、數據處理方法和實驗報告的寫法;對心理學各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范式有深入的了解;并培養學生良好的科研意識、使其具備相當的心理學學術素養。三、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章緒論4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特征、心理學研究的功能、心理學研究的方法和原則,了解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歷史和發展趨勢,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教學:1心理學研究的方法2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與新趨勢3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意義教學難點:現代科學方法與心理學研究教學內容:節心理學與科學研究一、科學與科學研究二、心理學學科性質及研究的特殊性三、心理學研究的目的和功能節心理學研究的方法和原則一、心理學研究方法與科學方法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節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發展歷史及新趨勢一、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發展歷史二、心理學研究方法發展的新趨勢三、現代科學方法與心理學研究章心理學研究基礎理論(6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心理學研究的理論假設與因果關系分析的基本條件,了解理論基礎與理論構思對于心理學研究的重要性,理解理論模型的建構并學會進行因果分析。教學:1.有關因果關系分析的理論及其分析2.心理學研究的理論構想3.因果模型的建構教學難點:理論模型的構建教學內容:節心理學研究與因果關系分析一、因果關系分析的意義二、有關因果關系分析的理論三、心理學研究中的因果關系分析節心理學研究的理論構思一、心理學研究的理論思路二、相互作用心理學的理論思路三、測量理論節理論模型構建一、理論模型的一般構建二、理論模型的準確性三、因果模型的構建章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環節(6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心理學研究中的基本環節,掌握其中的標準和要求,以利于開展科研工作。教學:1.課題的選擇和被試的取樣2.研究方案的設計和數據處理教學難點:研究變量的選擇與控制教學內容:節研究課題與變量的選擇一、課題的選擇二、概念和構思三、常見的變量四、變量的操作定義節查閱文獻和文獻綜述一、查閱文獻二、文獻綜述節研究類型的選擇一、確定研究的變量二、選擇和確定研究類型節變量的確定和控制一、確定和操縱自變量二、確認和控制因變量三、確認和規定機體變量四、辨析和控制無關因素的影響節被試的取樣一、研究課題和被試二、被試取樣的方法三、取樣的誤差和影響因素節研究方案和研究設計一、制訂研究步驟二、確定研究樣本的容量大小三、研究使用的儀器設備第七節研究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類別型數據資料二、順序型數據資料三、等距型數據資料四、比例型數據資料五、描述型資料第八節心理學研究報告的基本要求一、研究報告的基本屬性二、研究報告的構成及其要求三、研究結果的分析和總結章觀察法(4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觀察法的特點與要求、觀察的方法和類型。在系統講授基礎上,要結合具體方案分析觀察法的實施要點,使學生學會操作。教學:1.觀察的基本特點2.觀察的信度估計教學難點:1.觀察的方法2.非結構式觀察教學內容:節觀察法概述一、觀察法的含義與作用二、觀察法的基本特點三、觀察的要素和要求四、觀察的前期準備工作節觀察的方法一、描述性觀察二、取樣觀察三、評價觀察四、觀察的信度估計節觀察的類型一、非結構式觀察二、結構式觀察章調查法(4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調查法的特點、基本原則、類型和過程,掌握訪談法和問卷法的特點和實施技巧。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編制問卷,設計訪談方案。教學:1.個別訪談的步驟與技巧2.問卷的編制和實施教學難點:1.調查問卷的編制2.訪談的步驟與操作教學要求:節調查法概述一、調查法的含義與特點二、調查研究的基本原則三、調查類型和過程節訪談法一、訪談的類型和特點二、個別訪談的步驟與技巧三、影響訪談效果的因素節問卷法一、問卷法的含義與類型二、問卷的編制技術三、問卷設計的常見問題四、問卷的實施章實驗法(4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在實驗心理學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實驗法的特點與要求、實驗的控制和類型,學會根據實際需要設計實驗。教學:1.實驗設計的要素2.實驗變量的控制教學難點:變量的混淆與控制教學內容:節實驗法概述一、實驗法的含義與特點二、實驗設計的要素節實驗的控制一、變量的類型與控制二、實驗控制的方法三、變量的混淆與控制節實驗設計一、真實驗設計二、準實驗設計第七章測量法(4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測量法的特點與要求,學會編制量表的技術并能夠利用良好測驗指標檢測量表的效果。教學:1.良好測驗的信度、效度2.測驗的難度和區分度3.編制測驗的原則、步驟教學難點:編制測驗的原則、步驟教學內容:節心理測量概述一、心理測量的含義二、心理測量的要素三、心理測量的類型與功能節良好測驗的特征一、信度二、效度三、難度與區分度四、實用性節測驗的編制一、編制測驗的原則二、編制測驗的步驟三、測驗的實施第八章個案研究法(4學時)教學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個案研究法的特點與優缺點、個案研究的原則和程序,能夠在實際運用此方法進行簡單的研究。教學:1.個案研究法的概念與特點2.個案研究的基本程序教學難點:個案研究的基本程序教學內容:節個案研究法概述一、個案研究法的概念與特點二、個案研究法法的作用三、個案研究法的優點與缺點節個案研究的原則和基本程序一、個案研究的原則二、個案研究的基本程序節個案研究法的類型一、個人個案研究二、機構個案研究三、團體個案研究四、推薦教材及參考書目推薦教材:[1](美)戴維埃爾姆斯等.馬劍虹譯.《心理學研究方法》,*****社,2011。參考書目:[1](美)坎特威茨等.郭秀艷譯.《實驗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社,2010。[2](美)約翰肖內西等.張明譯.《心理學研究方法》,人民郵電**社,201。《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大綱課程編號:1712020時/學:53論5驗9)課程類別:(學科基礎與專業必修課)一、教學目的和任務本課程是應用心理學專業和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理論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使學生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能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分析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并能地指導教師的教學活動以及學生和自己的學習活動,從而達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目的。把握教育教學心理的過程和方法,觀察、分析學校教育教學與教學中的現實問題,根據教育心理學原理要求進行課程和內容的教學設計,知曉現代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念、技術和模式,提升自己在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綜合素養,為將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教育心理學基礎。二、教學基本要求教學中要理論密切聯系實際,一定要把基本的概念、理論和方法搞清楚,在這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用于解釋和處理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學問題。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養一定的理論思維能力;用教育心理學的原理分析實際教學過程的利弊得失,培養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不同知識類型和學習類型的教學設計和實施,培養實際教學能力。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相合的交叉學科,應根據不同主題,采取課堂演講和師生討論、小組合作與探究學習、課堂觀察與案例分析、文獻閱讀與研究性學習、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設計和動手能力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倡導自主、探究與合作的方法。教師在進行講授后,啟發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與討論,共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教師講授、自主學習與探究很好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習效率。推廣采用“課前教育問題討論”的做法,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到當前的教育問題、教育現象的思考上來。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教師要認真鉆研大綱教材,結合教育理論以及學生實際,深入淺出地講授,要保證基礎理論。講授時既要有,又要系統地提示,并進行歸納總結,并能充分利用教學課件,引導學生運用有關教育理論分析自己身邊教育工作的問題,總結教育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盡量高標準、嚴要求,使學生掌握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鼓勵學生自學。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要指導學生進行自學,引導學生科學地學習,要善于用零散的時間來學習個別知識點、個別概念,用集中的時間系統地、綜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