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適用2024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復習任務群4語言文字運用專題8語言文字運用分點突破1正確使用詞語第1課時正確運用成語課件_第1頁
新教材適用2024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復習任務群4語言文字運用專題8語言文字運用分點突破1正確使用詞語第1課時正確運用成語課件_第2頁
新教材適用2024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復習任務群4語言文字運用專題8語言文字運用分點突破1正確使用詞語第1課時正確運用成語課件_第3頁
新教材適用2024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復習任務群4語言文字運用專題8語言文字運用分點突破1正確使用詞語第1課時正確運用成語課件_第4頁
新教材適用2024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復習任務群4語言文字運用專題8語言文字運用分點突破1正確使用詞語第1課時正確運用成語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案上編高考知識點復習復習任務群四語言文字運用——強化情境意識提升語言技能專題八語言文字運用分點突破一正確使用詞語第1課時正確運用成語逐點突破·建知識之架構導

指引成語是指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成的固定短語(詞組),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于一個詞的語言單位。大多由四個字組成。成語具有以下特點:(1)意義的整體性。成語的詞義往往超出字面,不能望文生義。(2)結構的凝固性。一般不能變動詞序或更換其中的成分。(3)色彩的文言性。保留了文言詞和文言語的格式。(4)感情的褒貶性。許多成語蘊含著褒貶感情色彩。(5)結構的豐富性。從成語的構詞方式來看,有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并列結構等,形式豐富多樣。考向

析成語是中華文化的“活化石”,成語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和文言現(xiàn)象。漢語中成語的來源主要有五個方面:來源示例神話傳說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天衣無縫寓言故事刻舟求劍、狐假虎威、朝三暮四歷史故事負荊請罪、破釜沉舟、三顧茅廬文人作品老驥伏櫪、青出于藍、任重道遠外來文化功德無量、火中取栗、想入非非考向(一)成語正誤辨析1.理解成語的準確含義,切忌望文生義很多成語來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神話傳說、歷史典籍、文學作品等,往往具有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意義的整體性等特征,需要我們準確理解和把握它的字面意義之外的整體意義,切忌主觀臆斷,望文生義,即只按照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如“不刊之論”中的“刊”不是“刊登”的意思,而是“修改”之意。“不刊之論”的意思是“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形容文章或言辭精準得當,無懈可擊”。再如“登高自卑”并非“登上高山很自卑”的意思。“自卑”在文言文中是兩個詞,“自”是介詞“從”,“卑”是“低處,底下”的意思。“登高自卑”的意思是“登高山從底下開始。比喻事情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微知點】望文生義是對成語關鍵字詞理解不準確造成的。請識記下列成語中關鍵字詞的意思:

分析并判斷下列加點成語運用是否正確。

典例1【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風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別好,一定的時間里就發(fā)展得特別快,迅速壯大起來或是產生意料之外的效果。這里只看到了成語的表面義,屬望文生義。(2)“亡羊補牢”:指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xù)受損失。此處誤為“不可挽回”之意,屬望文生義。(3)“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要斷了,多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此成語誤為“人來來往往不斷”之意,屬望文生義。(4)“左顧右盼”:向左右兩邊看。常用來形容得意、猶豫等神態(tài),與語境中對“密密匝匝”的旅館的感覺不相符,應用“眼花繚亂”。此處屬望文生義。(5)“一文不名”:一個錢也沒有,形容貧窮。語境中“卻”字說明后面形成轉折,再聯(lián)系“千金難買”,這里應用“不值一錢”。屬望文生義。(6)“慘淡經營”:慘淡,苦費心思;經營,籌劃。指費盡心思辛辛苦苦地經營籌劃,后指在困難的境況中艱苦地從事某種事業(yè)。句中把“慘淡”理解成“生意慘淡,生意不好”,屬于望文生義。(7)“差強人意”:差,尚,略;強,振奮。勉強使人滿意。句子想表達“服務質量”是不能讓人滿意的,屬望文生義。(8)“奔走相告”:指有重大的消息時,人們奔跑著相互轉告,不是告狀之意,此處屬于望文生義。2.把握成語的側重之點,切忌語意不合有些成語側重這一方面,有些成語側重那一方面,如果忽視了這些,其用法便是錯誤的。如“不寒而栗”指不冷而發(fā)抖,側重于因恐懼心理引起的驚抖,若用于因天冷引起的發(fā)抖就使用錯誤。再如“視而不見”偏重于不注意、不留心,“視若無睹”偏重于不重視、不關心。“稱心如意”偏重于稱心,“心滿意足”偏重于滿意、滿足。“舉棋不定”偏重于行為,“猶豫不決”偏重于思想。“不約而同”偏重于行動,“不謀而合”偏重于見解。“設身處地”強調想,“身臨其境”強調去。辨析成語時,應仔細分析成語的側重點與具體的語境是否相合。

分析并判斷下列成語運用是否正確。

典例2【答案】

(1)“如履薄冰”:像踩在薄冰上。比喻做事極為小心謹慎,存有戒心。只強調主觀心態(tài)之謹慎小心,而非側重客觀情況之危急。此處使用錯誤。(2)“一言九鼎”:指一句話重于九鼎,形容說話極有分量。此處強調誠信精神,與成語意思不合。成語使用錯誤。(3)“席不暇暖”:座位還沒有坐熱就走了,形容很忙。此成語強調忙,不強調冷。此處使用錯誤。(4)“搓手頓腳”:形容焦急不耐煩的樣子。側重點在煩躁上。此處使用錯誤。(5)“不忍卒讀”:卒,盡、完。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側重點是內容悲慘,不能用來指粗制濫造的文章。此處使用錯誤。(6)“無可厚非”:不可過分指責,表示雖有缺點但可原諒。此處使用正確。(7)“鋌而走險”:鋌,急走的樣子;走險,奔赴險處。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采取冒險行動。這個成語側重點在于無路可走時,而此處小伙兒是為了讓自己的網(wǎng)絡直播更火,語意不合。(8)“疾首蹙額”:形容厭惡痛恨的樣子。此處句子強調孩子讀書的壓力和家中恢復生產的成本讓他整日眉頭緊鎖,成語則側重痛恨之意,兩者不合。3.把握成語的輕重大小,切忌語境不協(xié)成語本身語意的輕重,應與成語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相互協(xié)調,防止因不辨語意輕重而造成語境中成語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的現(xiàn)象。如成語“自以為是”和“自命不凡”,前者的意思是認為自己的觀點和做法都正確,不接受他人意見,形容主觀、不虛心,語意較輕。而后者的意思是自以為很了不起,自認為比別人高明,瞧不起別人,語意較重。

分析并判斷下列成語運用是否正確。

典例3【答案】

(1)“十惡不赦”:形容罪大惡極,不可饒恕。吳某操縱無人機“黑飛”,違反了國家法律,但此處使用“十惡不赦”,未免大詞小用。(2)“日理萬機”:多指高級領導人政務繁忙。本句一個身兼班主任、年級組長二職的數(shù)學老師雖然工作很勞累,但用“日理萬機”來描述,未免輕重失當。(3)“自作自受”:意思是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結果。在此句中用以表述人們對罪犯判處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顯感情程度過輕,成語使用輕重不當。(4)“口誅筆伐”:誅,討伐;伐,攻擊。指用言論或文字宣布罪狀,進行聲討。文中說“他對莎士比亞進行了最猛烈的攻擊”,使用“口誅筆伐”輕重恰當。(5)“三長兩短”: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原句大詞小用,輕重失當。(6)“妙手回春”:稱贊醫(yī)生醫(yī)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此處輕重失當。(7)“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記功碑。比喻對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頌揚。此處成語使用正確。(8)“作惡多端”:做了許多壞事,指罪惡累累。例句中盡管列舉了同桌許多缺點,但“缺點”絕不能等同于“罪惡”,用“作惡多端”來描繪語義程度過重,明顯是錯誤的。4.明確成語的使用范圍,切忌張冠李戴有些成語在用法上具有很強的單一性,有適用的對象和特定的使用范圍。如果使用時不分清對象,就會出現(xiàn)張冠李戴現(xiàn)象。比如“炙手可熱”指手一挨近就感覺熱,形容氣焰很盛,權勢很大,多誤用于指人物名聲顯赫。“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性。“擢發(fā)難數(shù)”形容罪惡多得像頭發(fā)那樣,數(shù)也數(shù)不清。此成語不能用于形容一般事物數(shù)量多。因此,在使用成語時,要思考是否因不知成語的搭配對象而將其與不合適的對象進行搭配,是否因不明成語的特定使用范圍而將其用在不適合的語境中。此類張冠李戴的成語在高考試卷中并不鮮見。

分析并判斷下列成語運用是否正確。

典例4【答案】

(1)“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了絕妙的境界,此處不能用于“澳門歷史城區(qū)”。(2)“折沖樽俎”:原指諸侯國在宴席上制勝對方,后泛指在外交談判上克敵制勝,此處使用正確。(3)“呼之欲出”:形容畫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學作品的人物描寫十分生動。也指某事即將揭曉或出現(xiàn),此處符合語境。(4)“汗牛充棟”:形容書籍多,作品多。此處用來形容一個人知識豐富,不合語境。(5)“不露聲色”:內心活動不從語氣和神態(tài)上表現(xiàn)出來,形容態(tài)度鎮(zhèn)靜。應該用于人,語境說的是器物上看不見刀斧加工的痕跡。(6)“甘之如飴”:意為感到像糖一樣甜,表示甘愿承受艱難、痛苦。此處“莊重恢宏的交響樂”不屬于艱難、痛苦之類,適用對象不當。(7)“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句中擴大了該成語的使用范圍,使用錯誤。(8)“鴻篇巨制”意思是規(guī)模宏大的著作,句中不能用于“秦皇島港”。5.分辨成語的前后語境,切忌重復矛盾有些成語本身已包含了某個意思,如果為其提供的語境中又出現(xiàn)該成語已有的含義,則會造成語意的重復。有些成語的意義與句子其他部分表達的語意正好相反,造成前后矛盾。如“真知灼見”本指正確透徹的認識,若說“十分到位的真知灼見”則語義重復。“今非昔比”意為“現(xiàn)在不是過去所能比得上的”(今盛昔衰),如果整個句子是想表達今不如昔的,卻使用“今非昔比”,則該成語與句意出現(xiàn)矛盾。因此,在使用成語時,要分析成語所在句子的語言環(huán)境,思考是否因成語中的語素與句子的某些成分重復而使句子累贅,思考成語的語意是否與整個句子的語境相矛盾。

分析并判斷下列成語運用是否正確。

典例5【答案】

(1)“三令五申”:指多次命令和告誡,與句中的“強調”重復。(2)“白衣卿相”:指的是沒有發(fā)跡的書生,與前文“題名金榜,學而優(yōu)則仕”語境不合。(3)“釜底抽薪”: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和前面的“從根本上”語義重復,應刪去“從根本上”。(4)“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災害尚未發(fā)生時采取預防措施。本句中災害已經發(fā)生,成語與已然語境相矛盾。(5)“以身試險”: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語境中無“試險”意,有“艱難”意,應該用“以身許國”(指盡忠報國,臨難不顧),才與語境相符。(6)“五風十雨”:指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風調雨順。整句話是對霍金經歷人生苦難的肯定,顯然與上下文語意矛盾,可改為“風雨交加”。(7)“緊鑼密鼓”:指鑼鼓點敲得很密。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氣氛和輿論準備,此處邏輯錯誤,應用“真刀真槍”。(8)“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xiàn)象)像平常一樣對待,毫不在意,此處與“身處順境”矛盾。6.分析成語的語法功能,切忌運用不當每個成語由于自身的詞義和詞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也不同,有的只能作謂語,有的只能作修飾語,有的能帶賓語,有的與某些成分不能搭配,有的只能用于否定句、疑問句,這些需要同學們對此有所了解。如“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的職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情,“越俎代庖”后面不可以帶賓語。“甕中捉鱉”是一個動詞性成語,只能作謂語,若將其作賓語,說成“盜賊成了甕中捉鱉”,則屬搭配錯誤,應使用名詞性成語“甕中之鱉”。“何足掛齒”多用于反詰句,“同日而語”“吹灰之力”多用于否定句。

分析并判斷下列成語運用是否正確。

典例6【答案】

(1)“不可開交”:形容沒法解開或無法擺脫,不能作謂語,只能作“得”后面的補語。(2)“文韜武略”:文武雙全、大智大勇,指用兵的謀略。“文韜武略”是名詞短語,此處如果要讓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語,必須在之前加上“具有”之類的詞。(3)“不言而喻”:不必說就能明白。只能作謂語,不能作為限定語來限制“說明”,即不能作狀語;且該成語與“說明”連用,出現(xiàn)了邏輯錯誤。宜用“無可辯駁”。(4)“津津樂道”:饒有興趣地談論。“津津樂道”和“談論”重復,且其后常不跟賓語,常用作“對……津津樂道”。(5)“習以為常”:常做某種事情或常見某種現(xiàn)象,成了習慣就覺得很平常了,通常后面不帶賓語,句中使用錯誤。(6)“心領神會”:指對方沒有明說,心里已經領會。不能跟賓語。(7)“妄自菲薄”:過分地看輕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輕自賤。不能帶賓語。(8)“世風日下”:主要指社會風氣一天不如一天。此處“國際品牌”不能修飾“世風日下”。7.體味成語的褒貶謙敬,切忌不辨色彩相當一部分成語具有明顯的感情色彩,如“捕風捉影”比喻說話辦事沒有絲毫根據(jù),多用于貶義;“雨后春筍”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現(xiàn),一般用于褒義。有些成語還有謙敬色彩的區(qū)別,如“拋磚引玉”是謙辭,指用粗淺不成熟的意見、文章引出別人高明、成熟的意見、作品。“鼎力相助”是敬辭,指別人對自己的大力幫助,一般用于請人幫助時的客氣話。

分析并判斷下列成語運用是否正確。

典例7【答案】

(1)“處心積慮”:千方百計地盤算,含貶義。常誤解為“殫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思)。此處使用錯誤。(2)“半斤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多含貶義),此處褒貶誤用。(3)“飛蛾撲火”:比喻自取滅亡,含貶義,此處感情色彩不當。(4)“殫精竭慮”:是褒義詞,形容耗盡精力,費盡心機。這里應用“處心積慮”。(5)“一語成讖”:讖,指將要應驗的預言、預兆,一般指一些“兇”事、不吉利的預言。一句不好的話說中了。此處感情色彩不當。(6)“嘆為觀止”:春秋時吳國的季札在魯國觀看各種樂舞,看到舜時的樂舞,十分贊美,說看到這里就夠了,再有別的樂舞也不必看了。后來指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此處成語使用錯誤。(7)“綆短汲深”:表示自己能力不足,是謙辭。本句使用正確。(8)“道貌岸然”:指莊重威嚴的樣子,現(xiàn)多諷刺假裝正經、表里不一的人。貶義詞,用來形容正面人物褒貶失當,此處可改為“正襟危坐”。8.看清成語的形體差異,切忌似是而非有些成語乍看意思差不多,事實上其含義大相徑庭,高考命題者往往會利用成語的這一假象來設置考題迷惑考生,如“無微不至”,待人細致周到,體貼入微,褒義;“無所不至”,做事無法無天,到處干壞事,貶義;“無所不為”,什么壞事都干得出,貶義;“無所不能”,什么事情都會做,褒義。

分析并判斷下列成語運用是否正確。

典例8【答案】

(1)“不勝其煩”:指煩瑣得使人受不了,本句應使用表示不嫌麻煩的“不厭其煩”。(2)“一筆抹殺”:比喻輕率地把優(yōu)點、成績等全部否定,此處應為“一筆勾銷”。(3)“目不交睫”:意思是沒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間不睡覺或睡不著。此處應使用“目不暇接”。(4)“臨危授命”:指在危亡關頭勇于獻出生命。用于此處不合語境,可換為“臨危受命”。(5)“不容置喙”:指不允許別人插嘴說話,本句應該使用“不容置疑”。(6)“不以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視,不認真對待。此處不合語境,應使用“不以為然”。“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輕視意。二者容易相混。(7)“為虎添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幫助壞人,增加惡人的勢力。此處應為“如虎添翼”。(8)“舉足輕重”:形容所處的地位十分重要,一舉一動會影響全局,此處應改為“無足輕重”。9.了解成語的靈活特性,切忌不明多義運用成語要注意成語的多義性和在具體語境中的靈活運用。如“想入非非”既是中性詞,有思想進入虛幻境界之意;又是貶義詞,有胡思亂想之意。再比如“咬文嚼字”,在“有些人只會咬文嚼字卻忽略了真正的問題”中,使用的是它的本義;在“人大代表‘咬文嚼字’審讀政府預算”中,則是具體語境中的靈活運用。

分析并判斷下列成語運用是否正確。

典例9【答案】

(1)“短小精悍”:是雙義成語,既可形容文章、戲劇等篇幅短而有力,也可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強干。此處使用的是該成語第二個義項,正確。(2)“淋漓盡致”:形容文章、談話等詳盡透徹,發(fā)揮充分,也可形容暴露得很徹底。此處用來形容“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愚昧”圖片展對偽科學的揭露恰到好處,是正確的。(3)“左右逢源”:比喻事情無論怎樣進行都得心應手,很順利。也比喻辦事圓滑。此處成語使用正確。(4)“天翻地覆”:形容變化大,也形容鬧得很兇。此處使用正確。(5)“處之泰然”:形容對待發(fā)生的緊急情況或困難沉著鎮(zhèn)定,也可指毫不在乎,無動于衷。此處使用正確。(6)“登峰造極”:比喻學問、成就等達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壞事猖狂到了極點。此處使用正確。(7)“粉墨登場”:本義是化裝上臺演戲,現(xiàn)在我們多用它來比喻登上政治舞臺(含譏諷意)。因為我們常用它的比喻義,所以當它的本義在這個題中出現(xiàn)時,我們極易誤認為它是錯誤的。此處使用的是該成語第一個義項,正確。(8)“粉墨登場”:本義是化裝上臺演戲,現(xiàn)在我們多用它來比喻登上政治舞臺(含譏諷意)。該成語使用第二個義項,正確。考向(二)近義成語辨析1.辨析成語的正確意義辨析成語的意義主要包括兩個角度:一是看語意重心,二是看詞義的輕重大小。

選擇恰當?shù)某烧Z填空。(1)要知道生之可貴,但不可________;要知道死不足懼,但不可輕易言死。(茍且偷生/茍且偷安)【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她涉世未深,帶她看盡人間繁華;若她________,帶她去坐旋轉木馬。(飽經風霜/飽經滄桑)【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10(3)在文化遺存相對豐富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由于人們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的變化,民族或區(qū)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強文化遺產保護________。(刻不容緩/迫不及待)【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天在懲治一個人的罪孽之前,會先讓他得意一時,過上一段太平時日,這樣在他________最終得到報應時,才會有切膚之痛。(咎由自取/罪有應得)【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這一對成語要從語意側重方面辨析。“茍且偷生”與“茍且偷安”都有“只顧眼前的安樂,不顧長遠的利益”的意思。但“茍且偷生”指得過且過,勉強地生存下去,重在“生存”;“茍且偷安”指只圖眼前安逸,得過且過,重在“安逸”。應選“茍且偷生”。(2)這一對成語要從語意側重方面辨析。“飽經滄桑”與“飽經風霜”都有“閱歷豐富”“見世面多”的意思,但“飽經滄桑”多形容經歷過很多世事變遷,“飽經風霜”多形容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應選“飽經滄桑”。(3)這一對成語要從語意側重方面辨析。“刻不容緩”: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勢緊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兩個成語都形容“緊迫”,但又有區(qū)別。“刻不容緩”重在“不能拖延”,與句中“消失加快”的語境相符;“迫不及待”多指心情,重在不能再等待。應選“刻不容緩”。(4)這一對成語要從詞義輕重方面辨析。“咎由自取”指遭受責備、懲處或禍害是自己造成的,“罪有應得”指干了壞事或犯了罪得到應得的懲罰。兩者都有“懲罰是自己招來的,應該的”意思,但“咎由自取”的語義比較輕,“罪有應得”的語義比較重。應選“罪有應得”。2.辨析成語的適用對象辨析成語的適用對象主要包括兩個角度:一是適用的范圍,二是適用的對象。

選擇恰當?shù)某烧Z填空。(1)導演把身邊的事編寫成劇本,把發(fā)生在各行各業(yè)的典型事例________地展現(xiàn)在觀眾眼前,為群眾獻上精彩的文藝節(jié)目,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詩書中華》節(jié)目的點評嘉賓張大春、錢文忠教授從觀眾的興趣點出發(fā),________,娓娓道來,普及了許多古詩文背后的故事,給節(jié)目增添了不少意趣和底蘊。(旁征博引/引經據(jù)典)【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11(3)人人都會渴求自己具有一種________的精神狀態(tài),期望獲得充滿活力與效能的心理機能;人總是希望最高程度地發(fā)展自己的智力與才能,從而能為社會做出卓有成效的貢獻。(生機勃勃/生意盎然)【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0多年來,三任鄉(xiāng)鎮(zhèn)院長扎根山鄉(xiāng),做的都是看似十分簡單重復的工作。但他們所做的日常“小事”,正是在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務,為健康中國建設________,而這些職能恰恰是城市大醫(yī)院無法完成的。(添磚加瓦/添枝加葉)【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這一對成語要從適用對象方面辨析。“活靈活現(xiàn)”:形容描述或模仿人或事物生動逼真。“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宛如活的一樣。前者一般用于人,后者用于繪畫、雕塑等。根據(jù)“展現(xiàn)典型事例”的語境,應選“活靈活現(xiàn)”。(2)這一對成語要從使用范圍方面辨析。“旁征博引”與“引經據(jù)典”都有“用別的材料作為依據(jù)、例證”的意思。但“旁征博引”重在作為例證、依據(jù)的引用材料的廣博,不限于引用經典著作,適用范圍廣;“引經據(jù)典”重在引用經典著作作為依據(jù),適用范圍窄。應選“引經據(jù)典”。(3)這一對成語要從適用對象方面辨析。“生機勃勃”與“生意盎然”都有“生命力旺盛”的意思,多用來形容有生氣、充滿活力。其區(qū)別主要在適用對象上,“生機勃勃”的適用對象既可以是草木、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社會氣象;“生意盎然”的適用對象只能是草木、自然景象,不能用來形容人,也不能用來形容社會氣象。應選“生機勃勃”。(4)這一對成語要從褒貶色彩方面辨析。“添磚加瓦”:比喻做一些工作,盡一點力量,褒義詞。“添枝加葉”:在畫好的樹上又添加枝葉。比喻在事物原來的基礎上加以夸張渲染,添加了原來沒有的內容。也比喻捏造、夸大事實,貶義詞。根據(jù)語境,應選“添磚加瓦”。3.辨析成語的語法功能辨析成語的語法功能主要包括兩個角度:一是判斷成語在句子中充當?shù)某煞郑_定該詞的語法功能;二是看詞語之間的搭配,不能任意組合。

選擇恰當?shù)某烧Z填空。(1)這個小偷膀大腰圓,身形魁梧,看起來像個龐然大物,但使盡________,也不是這位精干警察的對手,最后束手被擒了。(黔驢之技/黔驢技窮)【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12(2)談及澳總理對諷刺漫畫《“和平之師”》的憤怒,英國學者馬丁·雅克________玄機:真正使莫里森憤怒的原因并非照片,而是他從心里認為中國沒有權利對澳方在阿富汗的謀殺行為發(fā)表相關評論。(一語道破/一語中的)【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挑選優(yōu)質機芯,注重售后服務,注意手表的外觀、啟動性能、撥針、走時精度等——學會了這些技巧,就能挑選一款________的腕表。(如愿以償/稱心如意)【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歷史上也曾有那么幾位________的英雄人物,想統(tǒng)一天下,但是未曾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文韜武略/足智多謀)【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這一對成語要從語法功能方面辨析。“黔驢之技”與“黔驢技窮”都形容有限的本領,但“黔驢之技”是偏正結構,“黔驢技窮”是主謂結構,它們的語法功能不完全一樣。所填詞語用作“使盡”的賓語,應選名詞性結構的“黔驢之技”。(2)這一對成語要從語法功能方面辨析。“一語道破”與“一語中的”都有說話簡短而能抓住本質、切中要害的意思。但前者能帶賓語;而后者指一句話就說中要害,不能帶賓語。應選“一語道破”。(3)這一對成語要從語法功能方面辨析。“如愿以償”與“稱心如意”都有“遂心如愿”的意思。但“如愿以償”多作謂語,也作狀語,一般不作定語;“稱心如意”多作定語,也常用作謂語、狀語。應選“稱心如意”。(4)這一對成語要從語法功能方面辨析。“文韜武略”喻用兵的謀略。這個成語是個并列關系的名詞短語,如果要讓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語,必須在之前加上“具有”之類的詞。“足智多謀”形容富有智慧,善于謀劃。可以作定語。應選“足智多謀”。考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