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ALL診治進展與展望_第1頁
兒童ALL診治進展與展望_第2頁
兒童ALL診治進展與展望_第3頁
兒童ALL診治進展與展望_第4頁
兒童ALL診治進展與展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床癥狀發熱、倦怠、乏力骨、關節疼痛貧血癥:皮膚黏膜蒼白出血癥狀:皮膚出血點、瘀斑、鼻衄感染(細菌、病毒、真菌、原蟲等)當前第1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臨床體征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腮腺腫大睪丸腫大皮膚軟組織浸潤征當前第2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血象改變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計數大多降低血小板減少多數白細胞計數增高但也可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分類可發現數量不等的原始、幼稚淋巴細胞當前第3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CNSL)符合以下任何一項,引起的并排除其他原因:在診斷時或治療過程中以及停藥后腦脊液中白細胞計數>=5*10^6/L,并在腦脊液離心制片中存在形態學明確的白血病細胞有顱神經麻痹癥狀有影像學檢查(CT/MRI)顯示腦或腦膜病變、脊膜病變當前第4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睪丸白血病(TL)睪丸單側或雙側無痛性腫大,質地變硬或呈結節狀,缺乏彈性感,透光試驗陰性,超聲波檢查可發現睪丸呈非均質性浸潤灶,楔形活組織檢查可見白血病細胞浸潤。當前第5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ALL分型--MICM細胞形態學分型:骨髓形態學改變涂片:有核細胞大多呈明顯增生或極度增生,少數呈增生低下,均以淋巴細胞增生為主,原始+幼稚淋巴細胞>=25%診斷為ALLFAB分型:L1、L2、L3當前第6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ALL組織化學特征過氧化酶染色和蘇丹黑染色陰性糖原染色(+-)~(+++)酸性磷酸酶染色(-)~(+-),T細胞胞質呈塊狀或顆粒狀弱陽性,其他亞型為陰性非特異性酯酶染色陰性當前第7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當前第8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免疫分型

ALL分前體B-ALL和前體T-ALL前體T-ALL: TdT、CD34、cytCD3、CD7(+)CD1a、CD2、CD4、CD5、CD8不同程度表達前體B-ALL: TdT、CD34、HLA-DR、CD19、cytCD79a(+)

多數CD10陽性CD22、CD24、CD20不同程度表達

成熟B-ALL:單一輕鏈的膜IgM和CD19、CD20、CD22及CD10、BCL6(+)、TdT和CD34(-)當前第9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免疫學檢查當前第10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細胞遺傳學分型染色體數量改變:高超二倍體(2n>50) 低二倍體(2n<45)染色體結構改變:t(12;21)(p13;q22)/TEL-AML1(ETV6-RUNX1)、t(1;19)(q23;p13)/E2A-PBX1(TCF3-PBX1)、t(9;22)(q34;p11.2)/BCR-ABL1、

MLL基因重排當前第11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細胞遺傳學檢查當前第12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早期治療反應評估第8天潑尼松試驗反應第15天和第33天骨髓緩解狀態治療早期的微小殘留病(MRD)水平當前第13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重新評估危險度,調整治療強度低危誘導緩解治療第15BM原始及幼稚淋巴細胞>=25%誘導緩解治療末(第33天)MRD>=1*10^4,且<1*10^2中危潑尼松反應不良;初診IR患者經誘導緩解d15BM原始及幼稚淋巴細胞>=25%誘導緩解治療d33BM未獲得完全緩解(原始及幼稚淋巴細胞>5%)誘導緩解治療末(d33)MRD>=1*10^2,或鞏固治療開始前(第12周)MRD>=1*10^3高危當前第14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ALL預后確切相關的危險因素年齡<1歲或>=10歲外周血WBC>50*10^9/L已發生CNSL或TLT系ALL染色體數目<45的低二倍體、t(9;22)(q34;p11.2)/BCR-ABL1、t(4;11)(q21;q23)/MLL-AF4或其他MLL基因重排、t(1;19)(q23;p13)/E2A-PBX1潑尼松反應不良誘導緩解治療第15BM原始及幼稚淋巴細胞>=25%誘導緩解治療結束(d33)BM未獲得完全緩解(原始及幼稚淋巴細胞>5%)MRD水平:誘導緩解治療結束(d33)MRD>=1*10^4,或鞏固治療開始前(第12周)MRD>=1*10^3的患者預后差當前第15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危險度分型LR:不具備上述任何一項危險因素者IR:年齡<1歲或>=10歲外周血WBC>50*10^9/L已發生CNSL或TLT系ALLt(1;19)(q23;p13)/E2A-PBX1陽性初診危險度為LR,在誘導緩解治療第15BM原始及幼稚淋巴細胞>=25%誘導緩解治療結束(d33)MRD>=1*10^4,且<1*10^2當前第16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危險度分型HRt(9;22)(q34;p11.2)/BCR-ABL1陽性

t(4;11)(q21;q23)/MLL-AF4或其他MLL基因重排潑尼松反應不良初診危險度為IR經誘導緩解治療第15BM原始及幼稚淋巴細胞>=25%誘導緩解治療結束(d33)BM未獲得完全緩解(原始及幼稚淋巴細胞>5%)MRD水平:誘導緩解治療結束(d33)MRD>=1*10^2,或鞏固治療開始前(第12周)MRD>=1*10^3當前第17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年齡因素t(4;11),AF4—MLL融合基因

1歲70%-75%

青少年約占5-9%t(9;22)BCR-ABL融合基因 青少年和成人ALL達25-30%

兒童約占4-5%高二倍體染色體(多于50條/細胞)和t(12;21),ETV6-CBFA2融合基因 通常發生在2-9歲的兒童當前第18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診斷時白細胞計數

>100109/L——高危(25)50~100109/L——中危

<(25)50109/L——低危當前第19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細胞遺傳學異常預后不良

t(4;11)(q21;q23)MLL-AF4 t(9;22)(q34;q11)BCR-ABL預后較好

t(12;21)(p12-13;q22),ETV6-CBFA2

多二倍體(染色體>50條)當前第20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治療當前第21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小兒白血病是可治之癥50年代前急性白血病僅活數月70年代單劑化療藥使小兒ALL存活率為20%,80年代我國采用多藥聯合及顱腦預防性照射ALL存活率達50%近30年隨著診斷技術(特別是染色體、分子生物學技術)提高能準確分型及預后判斷,化療方案不斷改進,骨髓移植的開展,近來小兒ALL5年EFS達70%-80%當前第22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治療目標—治愈治療原則多藥聯合早期連續強烈化療規則的維持治療和定期強化髓外白血病防治當前第23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化療的現代概念

誘導治療(remissioninductiontherapy)緩解后治療(postremissiontherapy)

鞏固治療(consolidationtherapy)

維持治療(maintenancetherapy)

強化治療(intensificationtherapy)

早期強化治療(earlytherapy)

晚期強化治療當前第24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ALL的治療

(1)誘導緩解治療:白血病的治療關鍵在于早期階段。主張在治療早期采用強烈、大劑量、聯合方案,在短期內達到CR,最大程度地殺滅白血病細胞,減少微量殘留白血病細胞數量,防止耐藥形成。(VDLP、VCLP、VDCP)(2)鞏固治療:經誘導緩解達到CR后,繼續治療2個療程,(CAM)(3)庇護所預防:約50%的ALL患兒在CR三年內可發生CNSL;約10-15%的男孩發生睪丸白血病,復發的重要原因,單純藥物鞘注,顱腦放療加鞘注,大劑量MTX、放療及鞘注并用,顱腦放療影響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智力、生長及性腺發育。(4)維持治療與加強治療:誘導緩解后,體內約有108-1010的微量殘留白血病細胞,需要繼續維持治療(6MP十MTX)當前第25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緩解標準(1)完全緩解(completeremissionCR)①臨床無貧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細胞浸潤表現;②血象血紅蛋白>90g/L,白細胞正常或減低,分類無幼稚細胞,血小板>100×109/L;③骨髓象原始細胞加早幼階段細胞(或幼稚細胞)<5%,紅細胞系統及巨核細胞系統正常。(2)部分緩解(PR)臨床、血象及骨髓象3項中有1或2項未達到完全緩解標準,骨髓象中原始細胞加早幼細胞<20%。(3)未緩解(NR)臨床、血象及骨髓象三項均未達到完全緩解標準,骨髓象中原始細胞加早幼細胞>20%,其中包括無效者。當前第26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復發的治療①骨髓復發:骨髓復發的預后與復發的時間有關。持續完全緩解(ContinuedCompleteRemissionCCR)3年以上者;尤其停藥后復發者預后較好,約80%以上CR2,約40%可長期存活。治療18個月以內復發,則預后不良。由于對多種藥物已經產生耐藥(MultipleDrugResistanceMDR),CR2少,既使獲得緩解,很快復發。

應用二線化療藥物VM26與Ara-C,BMT②中樞神經系統復發當前第27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CNSL的治療

①聯合鞘注:即MTX、Ara-c、DXM三聯鞘注,第一周qod,第二周q2d,直至CSF正常兩次后,改為每1、2、3、6周各1次,此后每q6-8w,直至停止化療。②放療:對反復發生CNSL者,經鞘注CSF正常后進行顱腦放療18-26Gy,3周內完成,第4周開始脊髓放療10-18Gy。③腦室內化療:利用Ommaya貯存器植入顱內,直接將藥物注入側腦室,使藥物均勻分布于整個蛛網膜下腔,并可減少反復腰椎穿刺。但有一定危險性,導管位置不易固定,有合并感染的危險等。當前第28頁\共有30頁\編于星期六\0點造血干細胞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