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課
13自己之歌(節選)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四單元
1.了解惠特曼、《草葉集》以及《自己之歌》(節選)的創作背景。2.分析詩歌在意象選擇上的獨特之處,明確詩歌“擴張—返回”的結構特點,品味詩人宏闊、質樸、明朗的詩風。3.領悟詩歌中“我”的豐富含義,理解“我”與世間萬物相融合的關系,領悟詩歌主旨。素養目標《自己之歌》是《草葉集》中最長的一首詩,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詩。全詩共52節,象征一年有52個星期。本課節選的是第31節。《自己之歌》所歌詠的“自己”,既是惠特曼自我的寫照,又是惠特曼透過自身所體會到的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我”。“我”,是一個與世間眾多事物相融的“我”,而這一“融合”也是《自己之歌》這首詩根本的主題。題目解說美國取得政治上的獨立之后,經濟上迅速發展,年輕的國家給人們帶來了信心和希望。在文學上,當時歐洲的浪漫主義文學正處于蓬勃發展時期,于是,美國文學自然地融入世界浪漫主義文學的潮流中,出現了大批優秀的作家和詩人,這一時期的美國文學主要表現人與自然的關系。惠特曼的《草葉集》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體現了上升時期的美國精神,而《自己之歌》則是《草葉集》中的名篇。寫作背景《草葉集》
《草葉集》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國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的詩集。詩集以“草葉”為名,是因為草葉代表著生活在底層的、普通的美國民眾。《草葉集》共收有詩歌300余首,熱情地謳歌了民主和自由。其選材廣泛,內容豐富,既有對美國民主自由的歌頌、對農奴制度的抨擊,也有對美國壯麗河山和普通民眾的熱情贊美,體現了詩人所處年代的“美國精神”。在形式上它創造了“自由體”,打破了傳統的詩歌格律,以斷句作為韻律的基礎,節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具有一瀉千里的氣勢和無所不包的容量。閱讀鏈接1.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每部分的內容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節):熱情歌頌生命之美,展現出詩人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思想立場。第二部分(第2節):交代“我”與自然高度融合,傳遞萬物融合的思想。第三部分(第3節):任何力量都抹殺不了“我”與世界之間本質上的同一性。
課文探究2.梳理第一節中的意象,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并分析詩人通過這些意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意象:草葉、螞蟻、沙、鷦鷯、雨蛙、黑莓、母牛、小鼠。共同特點:渺小平凡而又偉大的生物,象征著生命的力量。情感:詩人認為自然是人類的母親,文明要想保持長久生命力,必須與自然保持平衡,表達了詩人尊重自然、贊美自然的思想情感。3.詩歌第三節的意象選擇有何特點?詩人反復說“徒然”,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態度?七個聚合的意象,排比、反復、鋪陳,氣勢磅礴。七個意象是反面的存在,它們畏懼、怯懦,想逃避和否定萬物相結合的定律和自然原始生命力的存在,詩人用“徒然”二字堅定地表明了他的態度:火成巖噴出烈火,爬蟲退縮到殼里,海洋停止流動把自己藏入巖洞,在高處飛翔的鷹雕,等等,都無法阻擋“我”體驗、感受、融入這原始的生命力量;而“我”選擇跟隨這自然原始的生命力,“升到了絕巖上的罅隙中的巢穴”,“我”變得強大。這些事物,無論是威脅“我”還是疏遠“我”,都根本損害不了“我”的存在——“逃跑或畏怯是徒然的”。因為生命自身不停向前的進程、“我”與世界之間本質上的同一性,都是必然的事實,任何力量想要抹殺這些事實都是“徒然”的。結構圖解這首詩選取了大量意象,描寫了神奇的自然造化所展現出的生命之美,刻畫了與自然萬物相融合、帶有普遍意義的“大我”形象,體現了詩人尊重世間各種生命形態的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思想立場,表現了詩人對個體價值的贊美和對自由、開放、獨立的個性的追求。主題歸納(1)區別:詩中選取的意象是在生活中平常且普通、在詩歌中卻極為少見的事物,似乎缺乏一般詩歌意象的美感和詩意。無論是獨立或游走于人類生活之外的自然物(草葉、螞蟻、沙粒、鷦鷯的卵等),還是參與到人類生活之中的自然物(片麻石、煤、蘚苔等),看起來似乎與詩歌這種具有高雅之美的文體不太相符。1.惠特曼《自己之歌》(節選)選取的意象眾多,但似乎與一般詩歌中的意象有很大區別,這種區別是什么?詩人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意象?這些意象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深入探究(2)原因:①這些具有自然屬性的、平常的意象,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事物。這些意象與是當時美國社會底層民眾中一員的詩人的生活特點相吻合。②這樣的意象使詩歌具有濃厚的自然氣息和生活氣息,使廣大民眾對詩中的“我”產生自然的代入感,使他們更容易接受詩歌所表達的感情并產生共鳴,喚醒他們內心的生命激情,引導他們追求民主、自由。(3)情感:詩人對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傾注了無限的熱愛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無論巨大或纖小,都折射出無限的神性。詩人從看似細小的景物里抒發偉大的情感,從而贊美萬物的神圣性。2.
《自己之歌》(節選)中,詩人是如何表現“我”與世間萬物相合的?在節選詩節的前半部分,詩人以詩的形式表述了19世紀自然科學最重要的發現——進化論的觀點,承認“我”作為一個人,與世間的各種生命形態都有親緣關系,而“我”的身體上也不可分離地擁有許許多多在億萬年演變歷程中獲得的、與其他各種生命形態相同的特征——“我”“全身裝飾著飛鳥和走獸”。詩歌的后半部分轉入反面的對照,隨后列舉了眾多事物,或象征著可能破壞生命的巨大自然力,如“火成巖”“海洋”“大的怪物”,或是暫時還與“我”相異的生命存在,如居住在樹林深處的麋鹿、向遠方遷徙的海燕,無論是威脅“我”還是疏遠“我”,都損害不了“我”的存在——“逃跑或畏怯是徒然的”。因為生命自身不停向前的進程,“我”與世界之間本質上的同一性,都是必然的事實,任何力量想要抹殺這些事實都是“徒然”的。課堂訓練1.下列修辭使用恰當且增強了語言表達效果的一項是(
)A.周圍群峰壁列,在山腳下仰望,藍天夾在群峰之間,好像一朵梅花懸在頭上。B.小戰士斜挎著沖鋒槍,在崎嶇的山路上猛沖,腳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輕快。C.東方漸明,天空萬道霞光,美麗壯觀,猶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鮮花。D.茶樓老板搖著頭對老主顧說:“‘茶錢先付’,說出來都燙嘴。”答案:D解析:題干要求選出“下列修辭使用恰當且增強了語言表達效果的一項”,這是考查修辭手法的辨析運用。A項,“周圍群峰壁列,在山腳下仰望,藍天夾在群峰之間,好像一朵梅花懸在頭上”,這句話使用比喻修辭,本體是“夾在群峰之間的藍天”,喻體是“梅花”,“藍天”與“梅花”無相似點,梅花是白色的。比喻不恰當。B項,“小戰士斜挎著沖鋒槍,在崎嶇的山路上猛沖,腳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輕快”,這句話形式上是比喻,但在崎嶇山路上急步猛沖的感覺與踩在棉花上的感覺是絕無相似之處的,這是不合情理的,有比喻之形而無比喻之實,踩在棉花上一般比喻無力、沉重、疲憊的狀態,絕無輕快之感。C項,“東方漸明,天空萬道霞光,美麗壯觀,猶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鮮花”,“萬道霞光”所強調的特點是“放射性”,“一朵含苞欲放的鮮花”表現不出這個特點,這兩者之間不能構成比喻關系。D項,“‘茶錢先付’,說出來都燙嘴”,因是老主顧,故覺得提到“茶錢先付”有些不好意思,“燙嘴”使用正確。2.下列各句,與其他三項使用的修辭方法不同的一項是(
)A.日喀則七月好風光,蝴蝶河邊巧梳妝。B.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C.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他。D.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在陽光下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喚醒。答案:C解析:A項,蝴蝶“巧梳妝”,模仿人的情態,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格。B項,沉恨“細思”,桃杏,“解嫁東風”,模仿人的情態,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格。C項,一問一答,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格。D項,老城“安適地睡著”“等春風來喚醒”,模仿人的情態,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格。再見!作者:李清照醉花陰
紅塵自有癡情者莫笑癡情太癡狂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最銷魂梅花三弄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云煙深處水茫茫《甄嬛傳》的主題曲——唐代溫飛卿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閨怨詩,描寫的是一位宮女起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以及妝成后的情態,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李清照的《醉花陰》也是一首閨怨詞,相較溫詞,李清照是如何表達自己思人之情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醉花陰》。學習目標1.理解詞中重點字詞的含義,讀懂詞意。2.感受李清照詞婉約、含蓄、雅致的風格。3.分析意象,感受意境,概括李清照在詞中表達出來的情感。一、作者簡介整體感知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
(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
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工
詩善文,更擅長詞,人稱“易安詞”、“漱玉
詞”,有《易安集》《漱玉詞》傳世,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李詞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創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南渡前:內容——少女時代的歡樂生活閨怨離愁
詞風——清麗柔媚
南渡后:內容——懷舊悼亡詞風——凄婉哀怨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____郭沫若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便“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李清照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通過悲秋傷別來抒寫寂寞與相思情懷。寫作背景整體感知二、整體感知,把握文意1.初步感知,誦讀全文。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義。永晝:漫長的白天銷:焚燒初透:剛剛透露出盈:多,滿戚戚:悲愁、哀傷的樣子乍:初,剛剛還(huán):返回將息:調養,保養敵:抵擋損:同“煞”,極,極點堪:能夠怎生:怎樣得:能夠黑:到天黑次第:光景,狀況3.再讀課文,讀準節奏4.文意概括提問:這首詞寫了哪些內容?上闋寫重陽節時候,作者獨自在家的情景。下闋寫作者獨自飲酒賞菊的情景。解讀文本一、找準詩眼,把握情感愁,涼,銷魂,瘦憂愁,悲涼之情愁1.那些詞語能表達作者的感情?2.表達出作者什么情感?3.表達情感的核心詞語,也即“詩眼”是哪個?朗誦體會小組討論?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杜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秦觀)?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詞中哪個字體現了對丈夫的濃烈的相思之情?
明確:愁
作者用哪些物象和畫面來表達這種愁情別緒?(小組討論)
薄霧、濃云、香爐、玉枕、紗櫥、西風、黃花……二、解讀上闋(1)作者是如何展現“愁”感的?追問:“永晝”是什么含義?有什么作用?薄霧濃云愁永晝(2)作者在無聊之中做哪些事情?追問:請大家聯想一下她的表情。瑞腦銷金獸(3)重陽節應該干嗎?追問:有人陪她過重陽節沒?佳節又重陽(4)還有哪里表現出作者的孤獨寂寞?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追問:如何解讀這個“涼”字?追問:為何她會特寫枕頭和被褥呢?1.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詞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研讀課文品味鑒賞
【提示】“薄霧”“濃云”,意境凄涼,借景抒發孤寂的愁情。“永晝”點出愁的長久。“瑞腦銷金獸”,看著龍腦香在金色獸形的香爐里慢慢地燒盡。既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烘托出了環境的凄寂,更寫出了詞人的百無聊賴的愁情。2.“佳節又重陽”中的“又”字對句意表達有何作用?
【提示】這一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節孤眠獨寢、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每逢佳節倍思親”,今日里“佳節又重陽”,詞人怎能不更加思念遠方的丈夫呢?一個“又”字,便充滿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況,“玉枕”與“紗廚”往昔是與丈夫共同的,可如今自己卻孤眠獨寢,觸景生情,自然是柔腸寸斷心欲碎了。3.“半夜涼初透”,詞人是怎么知道“半夜”涼意透過紗廚的?作者的涼意從何而來?
【提示】感覺到涼意說明作者孤寂難眠而這正源于作者對丈夫的思念。涼意從何來:表面上:重陽秋夜,天氣轉冷;玉枕紗廚,難御風寒。深層上:重陽佳節,獨居家中,沒有家庭的溫馨和親人的陪伴,內心感覺到孤獨凄涼。4.“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究竟好在哪里?試用自己的話回答。
【提示】這三句直抒胸臆,寫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銷魂”極喻相思愁絕之情。“簾卷西風”即“西風卷簾”,暗含凄冷之意。這三句工穩精當,是作者匠心獨運之所在。先以“銷魂”點神傷,再以“西風”點凄景,最后落筆結出一個“瘦”字。在這里,詞人巧妙地將思婦與菊花相比,展現出兩個疊印的鏡頭:一邊是蕭瑟的秋風搖撼著羸弱的瘦菊,一邊是思婦布滿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創設出了一種凄苦絕倫的境界。5.詞人運用哪些景物來烘托心情?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提示】景物:薄霧、濃云、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西風、黃花。本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別之后所寫,表達了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愁緒。上闋通過渲染陰郁沉重的氣氛,描寫閨房冷清孤寂的情境,表現了作者對丈夫的思念之情。3.小結過渡:三、解讀下闋(1)孤獨一人的李清照是如何過重陽節的?追問:哪里看出作者賞花的?東籬把酒黃昏后(2)“暗香盈袖”如何理解?追問:為什么作者要強調暗香“盈袖”?有暗香盈袖(3)“簾卷西風”在尾句起什么作用?追問:結尾這個“瘦”字妙在何處?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①移情手法。②作者將自己的“瘦”和黃花的“瘦”進行比較,以突出自己比花更瘦,作者苦思丈夫的憂郁憔悴之情自然就躍然紙上。問題探究1.元代伊士珍《瑯環記》:“易安以重陽《醉花明》詞函致趙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城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請賞析“人比黃花瘦”的妙處。重難點解析【
】(1)寫出了菊花的形態,傳達出了秋菊的神。(2)描寫思婦因思念而面容清減的形象,寫出了思念之深之苦。(3)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營造了婉曲優美的藝術情境。寫作特色1.一個比喻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但比較起來均不及本篇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極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非常親切。2.兩處雙關“薄霧濃云”不僅是對環境的描寫,還是詞人心境的寫照。“半夜涼初透”,這一個“涼”字,也不僅僅是秋風的涼爽,更是詞人心情的反映。3.三處暗引詞中有三處暗化了詩詞,豐富了詞的內容。(1)“佳節又重陽”,化用了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2)“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化用了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不同的是陶詩表現出的是一種悠閑自得,而李詞表現出的是獨自一人的無聊寂寞。(3)“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暗用了柳永的“衣帶漸帶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4.多處襯托“薄霧濃云”,用環境的凄冷,襯托出詞人內心的凄涼。“瑞腦銷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側面寫詞人獨自一人的寂寞無聊。又通過“玉枕紗廚”這樣一個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暗示詞人的心境。下片的“酒”“西風”也都起了襯托的作用。課文小結退出拓展提升本詞的語言具有什么樣的風格?1.凝練含蓄沒有明寫離別之苦,相思之情,但每個字都浸透了這一點;1開篇薄霧濃云渲染陰郁之情,“永晝”一詞道盡了她無盡的相思;2總體概述開篇用“東籬”典故寫出內心閑愁,而這閑愁又如暗香一般悠長連綿;4最后用一“瘦”字移情,塑造了一位苦思不得,面容憔悴的思婦形象。5下闋開篇下闋尾不直接寫“每逢佳節倍思親”,而是寫玉枕紗櫥之涼,含蓄地表達出內心的空漠凄涼;3上闋尾《醉花陰》追求的是一種清新、淡雅的風格和情趣;12.清新雅致大膽選用民間口語入詞,以淺俗之言,發清新之意,從而達到推陳出新、化俗為雅的目的;2總體概述用詞化用陶潛典故,天然渾厚,描繪出東籬把酒的閑適,暗香盈袖的淡雅;4移情黃花,人花同“瘦”的形象,更將這種“雅”凸顯出來。5肖像刻畫上,處處營造一種雅致:無論是在薄霧濃云中熏香也好,玉枕紗櫥的清涼也罷,都脫離了詞俗艷的風格;3肖像刻畫表現手法表達方式小試牛刀:
如果你是李清照,在來年的暮春時節,又會通過哪些物象和畫面來抒寫思夫的情緒呢?請展開聯想和想象,擬照李清照的口吻來描述眼前之景,抒發心中之情。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
——《瑯嬛記》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
——《瑯嬛記》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句歷來為人稱道,說說李清照這三句神來之筆的佳妙之處。拓展延伸一剪梅
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