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秋晚的江上 現代詩二首公開課教學課件_第1頁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秋晚的江上 現代詩二首公開課教學課件_第2頁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秋晚的江上 現代詩二首公開課教學課件_第3頁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秋晚的江上 現代詩二首公開課教學課件_第4頁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秋晚的江上 現代詩二首公開課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代詩二首:秋晚的江上》說課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教材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現代詩二首:秋晚的江上》,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這八個方面展開。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一、說教材二、說學情五、說教法六、說教學過程七、說板書設計目錄三、說教學目標四、說教學重難點八、說教學反思一、說教材

《秋晚的江上》是新教材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現代詩二首》中的其中一篇,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視角,敏銳地捕捉到了悄然發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動人一幕:倦鳥歸巢,背馱斜陽,忽又抖落斜陽于江水之中。詩人以清秀優美的語言,描繪出的是一幅超邁曠遠,奇異瑰麗,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鳥歸巢圖”,創造出的是一種意趣叢生,情味綿綿,耐人咀嚼的詩意境界。二、說學情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學生知識內容廣泛了,好奇心強,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識能力有限,似懂非懂;這個階段開始有獨立性,自尊心逐漸增強,思想從單純走向復雜,開始有自己意向,同時已經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與過程,但此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身邊的景物不太關注,因此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三、說教學目標1.認讀本課的生字詞。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寫詩的興趣。四、說教學重難點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教學重點抓住關鍵詞語,置身詩境,分析詩歌的內涵。教學難點五、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結合。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因此我選擇了導讀法、圖示法、情景教學法等來組織教學。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培養學生的說話、思考、總結能力。

本課是首優美的現代抒情詩。詩歌的語言非常優美,運用了夸張和擬人的修辭,所以學生在理解起來,就不那么容易了。如何通過文字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意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鑒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要有多種的情境預設,再結合學生實際,靈活創設教學方法。六、說教學過程

板塊一、談話導入同學們,一年四季,初夏秋冬,走過了春天,度過了夏天,我們進入了帶著涼意的秋天,誰能說說想到秋天你會想到什么?從古至今有很多詩人對秋天也是情有獨鐘的,在他們筆下是怎樣描繪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劉大白描寫秋天的詩。揭示課題:《秋晚的江上》【設計意圖:激趣談話,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同時概括了解了古詩內容。】作者簡介和時代背景

劉大白(1880~1932),原名金慶棪,后改姓劉,名靖裔,字大白,別號白屋,浙江紹興人。“五四運動”前就開始寫白話詩,是新詩的倡導者之一。他的詩以描寫民眾疾苦之作影響最大,感情濃烈,語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并以觸及重大的社會問題和具有鮮明的鄉土色彩,而在“五四”時期的詩壇上別具一格。板塊二、初讀詩文,學習生字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出示生字“巢、葦、羅、眠、霸、占”并分別組詞。2.分小節讀詩文。3、學生齊誦讀

第一遍,讀準字音

第二遍,感受詩歌內涵

4、提出問題①如果在腦中構思一幅畫面,畫面上會出現什么景物?

明確:歸鳥、夕陽、蘆葦

②在什么季節、什么時間、什么地點?

明確: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

板塊三、范讀詩歌,整體感知出示詩文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給你的印象。2.引導學生觀看課文配圖。板塊四、自由讀詩,理解詩意1.學生練習讀,教師相機指導評價。(出示詩歌指導讀)2.賞析《秋晚的江上》這樣美的景色,我們現代的詩人劉大白會用什么樣的筆觸去描寫呢?出示《秋晚的江上》。(1)讀詩歌,品詩意。詩中寫詩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時所看到的情景。這情景好比一幅畫,但在畫面上的事物是動的,而不是靜的。作者把蘆葦擬人化了,給全詩平添了一些情趣與生氣。(2)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歸巢的鳥、斜陽、白色的蘆葦)板塊五、思考問題本詩用夸張的表現方式來體現了鳥擺脫重負,追求自由的精神;用擬人的方式把蘆葦人格化,給詩文平添一絲情趣和生氣板塊六、整體感受詩歌的內涵從詩中描繪的景色來感受作者務必欣悅的心情,詩人通過觀察、感受、描繪、想象來寫出秋晚的江上的美;讓學生用美的眼睛,充滿詩意的心,去感受秋天,想象秋天,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七、說板書設計根據學生本階段的特點,本課板書內容簡單明了,重難點突出。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立足讓學生在玩中學會,在動手中提高技能,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我將繼續努力,讓我的語文課堂教學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學反思成功之處:這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的內容,培養了讀詩的樂趣,是一種審美的閱讀,這種閱讀有利于提高文學整體的鑒賞水平。以詩歌為文學基礎的圖畫書,更是畫家的揮毫寫意,他們通過對詩的理解,創造了新的意象,幫助了我們對詩的理解,同時,也幫助我們感受繪畫的神韻。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總是有遺憾的地方,這節課也不例外。不足之處:這堂課里,我太過于重視課堂設計的完整性,教學環節的完成不自覺的在個人意識的主宰下實現,因此也忽視了課堂上出現的細節。細微之處見真功,教學過程中的細節不容忽視,細節的處理得當與否,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現代詩二首《秋晚的江上》

1.學會本課中的生字,理解詩歌中出現的詞語。2.反復朗讀第一首詩,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3.理解第一首詩的內容,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課時目標1.多媒體播放《秋晚的江上》情景視頻,問學生看到了什么?引起學生思考—夕陽西下,照紅了江面,晚歸的鳥兒低飛在江面之上。歸納學生發言,引出所講題目“秋晚的江上”。導入新課揭示課題2.簡介作者劉大白(1880-1932),中國詩人,原名金慶檢,后改姓劉,名靖裔,字大白,別號白屋。浙江紹興人,與魯迅先生是同鄉好友,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史家。曾東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進思想。先后在省立諸暨中學、浙江第一師范、上海復旦大學執教數十余年。1919年他應經亨頤之聘在浙一師與陳望道、夏丐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國語教育,被稱為“四大金剛”。后任教育部秘書、常務次長,中央政治會議秘書等職。代表作品有《舊夢》《賣布謠》等。1931年開始,劉大白閉門進行寫作。1932年2月13日,劉大白靜靜地躺在錢塘路九號里的床上,與世長逝,享年五十三歲。1.范讀,學生認真聽準字音。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3.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1)思考:這首詩通過哪些景物描繪了秋日黃昏靜謐、絢麗、和諧的景象?(2)小組討論交流。(歸巢的鳥兒、西沉的針陽、滔滔的江水、白花花的蘆葦等)初讀詩歌感受文本1.品讀第1節(1)指名朗讀第1節,要求用舒緩的語氣,感受靜謐、優美的畫面。

(2)學生帶著問題品讀。問題:歸巢的鳥兒為什么不顧疲倦,還要馱著偌大的夕陽回去?(3)小組討論交流。

(鳥兒喜歡夕陽這個發光的寶貝,它要馱回去賞玩;鳥兒很淘氣,它要試試自己的力氣。這是詩人的想象,讓詩有了情趣)品讀詩歌感悟內涵2.品讀第2節

(1)指名朗讀第2節,要求語氣輕快,讀出愉悅的感覺。

(2)學生帶著問題品讀。問題:“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換一種說法可以表述

為:“一瞬間,斜陽的余暉把頭白的蘆葦染紅了。”原句的表達好在哪里?(3)小組討論交流。

(原句把夕陽下的蘆葦比喻成盛妝的美女,生動形象,為詩歌增添了美感)1.男女生比賽讀、指名讀、開火車讀。2.觀看視頻,邊想象邊讀。3.全班齊讀,熟讀成誦。積累背誦全詩夕陽西下,照紅了江面,晚歸的鳥兒低飛在江面之上。大自然賦予了我們這么美的畫卷,而且詩人劉大白用了這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