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420210城市橋梁工程質量檢查與檢驗_第1頁
1K420210城市橋梁工程質量檢查與檢驗_第2頁
1K420210城市橋梁工程質量檢查與檢驗_第3頁
1K420210城市橋梁工程質量檢查與檢驗_第4頁
1K420210城市橋梁工程質量檢查與檢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K420210城市橋梁工程質量檢查與檢驗

1K420101掌握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事故預防措施.本條文簡要介紹鉆孑L灌注樁施工

質量操縱的常見措施。

ー、地質勘探資料與設計文件

(-)可能存在的問題

地質勘探要緊存在勘探孔間距太大、孔深太淺,土工試驗數量不足、土工取樣與土工試

驗不規范,樁周摩阻カ與樁端承載力不足等問題。設計文件要緊存在對地質勘探資料沒有認

真研究、樁型選擇不當、地面標高不清等問題。

(-)預防措施

在樁基開始施工前,對地質勘探資料與設計文件進行認真研究。對樁基持力層厚度變化

較大的場地,應適當加密地質勘探孔;必要時進行補充勘探,防止樁端落在較薄的持カ層上

而發生持カ層剪切破壞。場地有較厚的回填層與軟土層時,設計者應認真校核樁基是否存在

負摩擦現象。

二、孔口高程及鉆孔深度的誤差

【一)孔口高程的誤差

孔口高程的誤差要緊有兩方面:ー是由于地質勘探完成后場地再次回填,計算孔口高程

時疏忽而引起的誤差;二是由于施工場地在施工過程中廢渣的堆積,地面不斷升高,孑L

口高程發生變化造成的誤差。

其計策是認真校核原始水準點與各孔口的絕對高程,每根樁開孔前復測ー次樁位孔口高

程。

(-)鉆孔深度的誤差

有些工程在場地回填平整前就進行工程地質勘探,地面高程較低,當工程地質勘探使用

相對高程時,施工應把高程換算一致,避免出現鉆孔深度的誤差。另外,孔深測量應使用丈

量鉆桿的方法,取鉆頭的2/3長度處作為孔底終孔界面,不宜使用測繩測定孔深。關于端承

樁鉆孔的終孔標高應以樁端進入持カ層深度為準,不宜以固定孔深的方式終孔。因此,鉆孔

到達樁端持カ層后應及時取樣鑒定,確定鉆孔是否進入樁端持カ層。

三、孔徑誤差

孔徑誤差要緊是由于作業人員疏忽錯用其他規格的鉆頭,或者因鉆頭陳舊,磨損后直徑

偏小所致。關于直徑800--1200mm的樁,鉆頭直徑比設計樁徑小30?50mm是合理的。每

根樁孔開孔時,應驗證鉆頭規格,實行簽證手續。

四、鉆孔垂直度不符合規范要求

(-)要緊原因

1.場地平整度與密實度差,鉆機安裝不平整或者鉆進過程發生不均勻沉降,導致鉆孔

偏斜;

2.鉆桿彎曲、鉆桿接頭間隙太大,造成鉆孔偏斜;

3.鉆頭翼板磨損不一,鉆頭受力不均,造成偏離鉆進方向;

4.鉆進中遇軟硬土層交界面或者傾斜巖面時,鉆壓過高使鉆頭受カ不均,造成偏離鉆

進方向。

(二)操縱鉆孔垂直度的要緊技術措施

「壓實、平整施工場地;

2.安裝鉆機時應嚴格檢查鉆機的平整度與主動鉆桿的垂直度,鉆進過程中應定時檢查

主動鉆桿的垂直度,發現偏差立即調整;

3.定期檢查鉆頭、鉆桿、鉆桿接頭,發現問題及時維修或者更換;

4.在軟硬土層交界面或者傾斜巖面處鉆進,應低速低鉆壓鉆進。發現鉆孔偏斜、應及

時回填黏土,沖平后再低速低鉆壓鉆進;

5.在復雜地層鉆進,必要時在鉆桿上加設扶正器。

五、塌孔與縮徑

(-)要緊原因

塌孔與縮徑產生的原因基本相同,要緊是地層復雜、鉆進速度過快、護壁泥漿性能差、

成孔后放置時間過長沒有灌注混凝土等原因所造成。

(-)預防措施

鉆(沖)孔灌注樁穿過較厚的砂層、礫石層時,成孔速度應操縱在2m/h以內,泥漿性

能要緊操縱其密度為1.3-1.4g/cm3,黏度為20?30s、含砂率W6%,若孔內自然造漿不

能滿足以上要求時,可使用加黏土粉、燒堿、木質素的方法,改善泥漿的性能,通過對泥漿

的除砂處理,可操縱泥漿的密度與含砂率。沒有特殊原因,鋼筋骨架安裝后應立即灌注混凝

土。

六、樁端持カ層判別錯誤

持カ層判別是鉆孔樁成敗的關鍵,現場施工務必給予足夠的重視。關于非巖石類持カ層,

推斷比較容易,可根據地質資料,結合現場取樣進行綜合判定。

關于樁端持カ層為強風化巖或者中風化巖的樁,判定巖層界面難度較大,可使用以地質

資料的深度為基礎,結合鉆機的受力、主動鉆桿的抖動情況與孔口撈樣進行綜合判定,必要

時進行原位取芯驗證。

七、孔底沉渣過厚或者灌注混凝土前孔內泥漿含砂量過大

孔底沉渣過厚除清孔泥漿質量差,清孔無法達到設計要求外,還有測量方法不當造成誤

判。要準確測量孔底沉渣厚度,首先需準確測量樁的終孔深度,應使用丈量鉆桿長度的方法

測定,取孔內鉆桿長度十鉆頭長度,鉆頭長度取至鉆尖的2/3處。

在含粗砂、礫砂與卵石的地層鉆孔,有條件時應優先使用泵吸反循環清孔。當使用正循

環清孔時,前階段應使用高黏度濃漿清孔,并加大泥漿泵的流量,使砂石粒能順利地浮出孔

口。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設計要求后,應把孑L內泥漿密度降至1.1-1.2g/cm2。清孔整

個過程應專人負責孔口撈渣與測量孔底沉渣厚度.及時對孔內泥漿含砂率與孔底沉渣厚度的

變化進行分析,若出現清孔前期孔口泥漿含砂量過低,撈不到粗砂粒,或者后期把孔內泥漿

密度降低后,孔底沉渣厚度增大較多,則說明前期清孔時泥漿的黏度與稠度偏小,砂粒懸浮

在孔內泥漿里,沒有真正達到清孔的目的,施工時應特別注意這種情況。

ハ、水下混凝土灌注與樁身混凝土質量問題ー

混凝土質量關系到混凝土灌注過程是否順利與樁身混凝土質量兩大方面。要配制出高質

量的混凝土,首先要設計好配合比與做好現場試配工作,使用高強度水泥時,應注意混凝土

的初凝與終凝時間與單樁灌注時間的關系,必要時添加緩凝劑。施工現場應嚴格操縱好配合

比(特別是水灰比)與攪拌時間。掌握好混凝土的與易性及其坍落度,防止混凝土在灌注過

程中發生離析與堵管。

(一)初灌時埋管深度達不到規范要求

規范規定,灌注導管底端至孔底的距離應為〇.3?0.5m,初灌時導管首次埋深應不小

于1.Om〇在計算混凝土的初灌量時,除計算樁長所需的混凝土量外,還應計算導管內積存

的混凝土量。

首批灌注混凝土所需數量可按下式計算:

V》hlnd2/4+nD2(H1+H2)/4(1K420101T)式中Vー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數量(m3);

Dー樁孔直徑(m);

Hl一樁孔底至導管底端間距,通常為0.4m;

H2ー導管初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0m;

dー導管內徑(m);.

hlー樁孔內混凝土達到埋置深度H2時,導管內混凝土柱平衡導管外(或者泥漿)壓カ

所需的高度(m):hl=Ilwyw/yc;

Hwーー樁孔內水或者泥漿的深度(m);

Ywーー樁孔內水或者泥漿的重度(kN/m3);

Ycー混凝土板與物的重度(kN/m3)。

(二)灌注混凝土時堵管

1.灌注混凝土時發生堵管要緊由灌注導管破漏、灌注導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完成二

次清孑L后灌注混凝土的準備時間太長、隔水栓不規范、混凝土配制質量差、灌注過程中灌

注導管埋深過大等原因引起。

2.灌注導管在安裝前應有專人負責檢查,可使用肉眼觀察與敲打聽聲相結合的方法進

行檢查,檢查項目要緊有灌注導管是否存在孔洞與裂縫、接頭是否密封、厚度是否合格。

3.灌注導管使用前應進行水密承壓與接頭抗拉試驗,嚴禁用氣壓。進行水密試驗的水

壓不應小于孔內水深1.3倍的壓カ,也不應小于導管壁與焊縫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時最大內

壓カP的1.3倍。

P=ychc-ywHw(1K420101-2)式中丫c-混凝土拌合物的重力密度(kN/m3);

he—導管內混凝土柱最大高度(m),以導管全長或者估計的最大高度計;

Ywー樁孔內水或者泥漿的重度(kNlm3);

Hwー樁孔內水或者泥漿的深度(m)。

4.灌注導管底部至孔底的距離應為300?500mln,在灌漿設備的初灌量足夠的條件下,

應盡可能取大值。隔水栓應認真細致制作,其直徑與橢圓度應符合使用要求,其長度應

W200mm。

5。完成第二次清孔后,應立即開始灌注混凝土,若因故推遲灌注混凝土,應重新進行

清孔。否則,可能造成孔內泥漿懸浮的砂粒下沉而使孔底沉渣過厚,并導致隔水栓無法正常

工作而發生堵管事故。

(三)灌注混凝土過程中鋼筋骨架上浮

1.要緊原因:

(1)混凝土初凝與終凝時間太短,使孔內混凝土過早結塊,當混凝土面上升至鋼筋骨架

底時,結塊的混凝土托起鋼筋骨架:

(2)清孔時孔內泥漿懸浮的砂粒太多,混凝土灌注過程中砂粒回沉在混凝土面上,形成

較密實的砂層,并隨孔內混凝土逐步升高,當砂層上升至鋼筋骨架底部時托起鋼筋骨架;

(3)混凝土灌注至鋼筋骨架底部時,灌注速度太快,造成鋼筋骨架上浮。

2.預防措施:

除認真清孔外,當灌注的混凝土面距鋼筋骨架底部Im左右時?,應降低灌注速度。當混

凝土面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時,提升導管,使導管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然后恢復

正常灌注速度。

(四)樁身混凝土強度低或者混凝土離析

要緊原因是施工現場混凝土配合比操縱不嚴、攪拌時間不夠與水泥質量差。預防措施:

嚴格把好進廠水泥的質量關,操縱好施工現場混凝土配合比,掌握好攪拌時間與混凝土的與

易性。

(五)樁身混凝土夾渣或者斷樁

1.要緊原因:

(1)初灌混凝土量不夠,造成初灌后埋管深度太小或者導管根本就沒有進入混凝土;

(2)混凝土灌注過程拔管長度操縱不準,導管拔出混凝土面:

(3)混凝土初凝與終凝時間太短,或者灌注時間太長,使混凝土上部結塊,造成樁身混

凝土夾渣;

(4)清孔時孔內泥漿懸浮的砂粒太多,混凝土灌注過程中砂粒回沉在混凝土面上,形成

沉積砂層,阻礙混凝土的正常上升,當混凝土沖破沉積砂層時,部分砂粒及浮渣被包人混凝

土內。嚴重時可能造成堵管事故,導致混凝土灌注中斷。

2.預防辦法:

導管的埋置深度宜操縱在2?6m之間。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拔管應有專人負責指揮,并

分別使用理論灌人量計算孔內混凝土面與重錘實測孑L內混凝土面,取兩者的低值來操縱拔

管長度,確保導管的埋置深度さ2m。單樁混凝土灌注時間宜操縱在1.5倍混凝土初凝時間內。

(六)樁頂混凝土不密實或者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

要緊原因是超灌高度不夠、混凝土浮漿太多、孔內混凝土面測定不準。

關于樁徑WIOOOmm的樁,超灌高度不小于樁長的4%;關于樁徑>1000mm的樁,超灌高

度不小干樁長的5%?關于大體積混凝土的樁,樁頂10m內的混凝土應適當調整配合比,增

大碎石含量,減少樁頂浮漿。在灌注最后階段,孔內混凝土面測定應使用硬桿簡一式取樣法

測定。

九、混凝土灌注過程因故中斷

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斷的原因較多,在采取搶救措施后仍無法恢復正常灌注的情況下,

可使用如下方法進行處理:

(一)若剛開灌不久,孔內混凝土較少,可拔起導管與吊起鋼筋骨架,重新鉆孔至原孔

底,安裝鋼筋骨架與清孔后再開始灌注混凝土。

(-)迅速拔出導管,清理導管內積存混凝土與檢查導管后,重新安裝導管與隔水栓,

然后按初灌的方法灌注混凝土,待隔水栓完全排出導管后,立馬上導管插入原混凝土內,

此后便可按正常的灌注方法繼續灌注混凝土。此法的處理過程務必在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完成。

(三)混凝土灌注過程因故中斷后拔除鋼筋骨架,待已灌混凝土強度達到C15后,先

用同級鉆頭重新鉆孔,并鉆除原灌混凝土的浮漿,再用lt500鉆頭在樁中心鉆進300?

500mm深,這樣就完成了接口的處理工作,然后便可按新樁的灌注程序灌注混凝土。

IK420102掌握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質量檢查與驗收

本條文以城市橋梁工程為主簡要介紹市政公用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質量操縱措施,重

點是防止裂縫。

ー、操縱混凝土裂縫

(-)裂縫分類

大體積}昆凝土出現的裂縫按深度的不一致,分為貫穿裂縫、深層裂縫及表面裂縫三種。

1.表面裂縫要緊是溫度裂縫,通常危害性較小,但影響外觀質量。

2.深層裂縫部分地切斷了結構斷面,對結構耐久性產生一定危害。

3.貫穿裂縫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縫進展為深層裂縫,最終形成貫穿裂縫;它切斷了結構

的斷面,可能破壞結構的整體性與穩固性,其危害性是較嚴重的。

(二)裂縫發生原因

1.水泥水化熱影響

水泥在水化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熱量,因而使混凝土內部的溫度升高,當混凝土內部與

表面溫差過大時,就會產生溫度應カ與溫度變形。溫度應カ與溫差成正比,溫差越大,溫度

應カ越大,當溫度應カ超過混凝土內外的約束力時,就會產生裂縫。混凝土內部的溫度與混

凝土的厚度及水泥用量有關,混凝土越厚,水泥用量越大,內部溫度越高。

2.內外約束條件的影響

混凝土在早期溫度上升時,產生的膨脹受到約束而形成壓應力。當溫度下降,則產生較

大的拉應カ。另外,混凝土內部由于水泥的水化熱而形成中心溫度高,熱膨脹大,因而在中

心區產生壓應カ,在表面產生拉應カ。若拉應カ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混凝土將會產生裂

縫。

3.外界氣溫變化的影響

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階段,常受外界氣溫的影響。混凝土內部溫度是由水泥水化熱引起

的絕熱溫度,澆筑溫度與散熱溫度三者的疊加。當氣溫下降,特別是氣溫驟降,會大大增加

外層混凝土與混凝土內部的溫度梯度,產生溫差與溫度應カ,使混凝土產生裂縫。

4.混凝土的收縮變形

混凝土中的80%水分要蒸發,約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需的。而最初失去的30%自

由水分幾乎不引起收縮,隨著混凝土的陸續干燥而使20%的吸附水逸出,就會出現干燥收

縮,而表面干燥收縮快,中心干燥收縮慢。由于表面的干縮受到中心部位混凝土的約束,因

而在表面產生拉應カ而出現裂縫。'在設計上,混凝土表層布設抗裂鋼筋網片,可有效地防

止混凝土收縮時產生干裂。

5.混凝土的沉陷裂縫

支架、支撐變形下沉會引發結構裂縫,過早拆除模板支架易使未達到強度的混凝土結構

發生裂縫與破舊。

二、質量操縱要點

(-)施工方案的編制應做到科學合理,內容應要緊包含:

(1)材料要求與配合比設計;

(2)支架模板及支撐搭設與拆除的穩固性、安全性措施;

(3)混凝土的攪拌、運輸與澆筑方案,分層分塊澆搗措施;

(4)溫度操縱,包含混凝土的測溫與降溫等措施;

(5)養護措施。

(二)防止混凝土非沉陷裂縫的關鍵是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溫度與混凝土內外部溫差操縱

(溫度操縱)。溫度操縱就是對混凝土的澆筑溫度與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進行人為的操縱。

施工前應進行熱エ計算,施工措施應符合國家標準《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的有

關規定。

(三)質量操縱要緊措施

1.優化混凝土配合比

(1)大體積混凝土因其水泥水化熱的大量積聚,易使混凝土內外形成較大的溫差,而產

生溫差應カ,因此應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所產生的熱量,從而操縱大體

積混凝土的溫度升高。

(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中后期強度,盡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3)嚴格操縱集料的級配及其含泥量。假如含泥量大的話,不僅會增加混凝土的收縮,

而且會引起混凝土抗拉強度的降低,對混凝土抗裂不利。

(4)選用合適的緩凝、減水等外加劑,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加入外加劑后,可延長混

凝土的凝聚時間。

(5)操縱好混凝土坍落度,不宜過大,通常在120±20mm即可。

2.澆筑與振搗措施

采取分層澆筑混凝土,利用澆筑面散熱,以大大減少施工中出現裂縫的可能性。選擇澆

筑方案時,除應滿足每ー處混凝土在初凝往常就被上一層新混凝土覆蓋并搗實完畢外,還應

考慮結構大小、鋼筋疏密、預埋管道與地腳螺栓的留設、混凝土供應情況與水化熱等因素的

影響,常使用的方法有下列幾種:

(1)全面分層:即在第一層全面澆筑完畢后,再回頭澆筑第二層,如今應使第一層混凝

土還未初凝,如此逐層連續澆筑,直至完工為止。使用這種方案,適用于結構的平面尺寸不

宜太大,施工時從短邊開始,沿長邊推進比較合適。必要時可分成兩段,從中間向兩端或者

從兩端向中間同時進行澆筑。

(2)分段分層:混凝土澆筑時,先從底層開始,澆筑至ー定距離后澆筑第二層,如此依

次向前澆筑其他各層。由于總的層數較多,因此澆筑到頂后,第一層末端的混凝土還未初凝,

又能夠從第二段依次分層澆筑。這種方案適用于單位時間內要求供應的混凝土較少,結構物

厚度不太大而面積或者長度較大的工程。

(3)斜面分層: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適用于結構的長度大大超過厚度3倍的情

況。混凝土從澆筑層下端開始,逐步上移。混凝土的振搗也要習慣斜面分層澆筑工藝,通常

在每個斜面層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動器。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處,保證上部混凝

土的搗實。下面一道振動器布置在近坡腳處,確保下部混凝土密實。隨著混凝土澆筑的向前

推進,振動器也相應跟上。

3,養護措施

大體積混凝土養護的關鍵是保持適宜的溫度與濕度,以便操縱混凝土內外溫差,促進混

凝土強度的正常進展的同時防止混凝土裂縫的產生與進展。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不僅要滿

足強度增長的需要,還應通過溫度操縱,防止因溫度變形引起混凝土開裂。

混凝土養護階段的溫度操縱措施:

(1)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之間、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室外最低氣溫之間的差值均

應小于20C;當結構混凝土具有足夠的抗裂能力時,不大于25?30℃。

(2)混凝土拆模時,混凝土的表面溫度與中心溫度之間、表面溫度與外界氣溫之間的溫

差不超過20℃。

(3)使用內部降溫法來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內部降溫法是在混凝土內部預埋水管,通

人冷卻水,降低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冷卻在混凝土剛澆筑完時就開始進行。還有常見的投

毛石法,也能夠有效操縱混凝土開裂。

(4)保溫法是在結構外露的混凝土表面與模板外側覆蓋保溫材料(如草袋、鋸木、濕砂

等).在緩慢的散熱過程中,保持制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小于20℃。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盡

可能延長養護時間,拆模后立即回填或者再覆蓋保護,同時預防近期驟冷氣候影響,防止混

凝土早期與中期裂縫。

(5)大體積混凝土濕潤養護時間應符合表1K420102的規定。

大體積混凝土濕潤養護時間表IK420102

水泥品種1養護時間

(d)1

—1

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1M

I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低熱微膨脹水泥、礦渣硅酸大壩水泥I21

I--------------------------------------------------------------------------------------------------1

I在現場摻粉煤灰的水泥I

注:高溫期濕潤養護時間均不得少于28d。

IK420103掌握預應カ張拉施工質量事故預防措施

本條文僅介紹預應カ施工質量操縱措施與質量事故預防要緊措施。

ー、基本規定

(-)人員操縱

1.承擔預應カ施工的單位應具有相應的施工資質。

2.預應カ張拉施工應由工程項目技術負責人主持。

3.張拉作業人員應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二)設備操縱

1.張拉設備的校準期限不得超過半年,且不得超過200次張拉作業。

2.張拉設備應配套校準,配套使用。

二、準備階段質量操縱

(一)預應カ施工應按設計要求,編制專項施工方案與作業指導書,并按有關規定審批。

(二)預應カ筋進場檢驗

1.外觀檢驗:要求預應カ筋展開后應平順,不得有彎折,表面不應有裂紋、小刺、機

械損傷、氧化鐵皮與油污等。

2.按照《預應カ混凝土用鋼絞線》GB1T5224規定,按進場的批次抽樣進行力學性能

等檢驗,并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與進場試驗報告。

3.進場檢驗批與項目的規定,詳見1K412015。

(三)預應カ用錨具、夾具與連接器進場檢驗

1.外觀檢驗:核對數量、型號及相應配件。錨具應無銹蝕、機械損傷與裂紋等,尺寸

滿足同意偏差要求。

2.按照有關規范規定,按進場的批次抽樣復驗其硬度、靜載錨固試驗等,并檢查產品

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與進場試驗報告。

3.進場檢驗批與項目的規定,詳見1K412015,

(四)波紋管進廠檢驗

1.金屬波紋管外觀檢查應無銹蝕、空洞與不規則皺褶,咬口開裂脫扣等現象。

2.塑料波紋管內壁應光滑,壁厚均勻,且不應有氣泡、裂口、分解變色線及明顯雜質。

三、施工過程操縱要點

(-)下料與安裝

1.預應カ筋及孔道的品種、規格、數量務必符合設計要求。

2.預應カ筋下料長度應經計算,并考慮模具尺寸及張拉千斤頂所需長度;嚴禁使用電

弧焊切割。

3.錨墊板與螺旋筋安裝位置應準確,保證預應カ筋與錨墊板面垂直。錨板受力中心應

與預應カ筋合力中心一"致。

4.波紋管安裝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確定位置,曲線平滑、平順;架立筋應綁扎牢固,

波紋管接頭應嚴密不得漏漿。管道應留壓漿孔與溢漿孔。

5.預應カ筋及波紋管安裝應避免電焊火花等造成損傷。

6.預應カ筋穿束宜用卷揚機整束牽引,應根據具體情況使用先穿法或者后穿法。但務

必保證預應カ筋平順,沒有扭絞現象。

(-)張拉與錨固

1.張拉時,混凝土強度、張拉順序與工藝應符合設計要求與有關規范規定。

2.張拉前應根據設計要求對孔道的摩阻缺失進行實測,以便確定張拉操縱應カ,并確

定預應カ筋的理論伸長值。

3.張拉應保證逐步加大拉カ,不得突然加大拉カ,以保證應力正確傳遞。張拉過程中,

先張預應カ筋的斷絲、斷筋數量不得超過表!K412014-2與后張預應カ筋的滑絲、斷絲、斷

筋數量不得超過表1K412014-4的規定。

4.張拉施工質量操縱應做到“六不張拉”,即;沒有預應カ筋出廠材料合格證、預應

カ筋規格不符合設計要求、配套件不符合設計要求、張拉前交底不清、準備工作不充分安全

設施未做好、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不張拉。

5.張拉操縱應カ達到穩固后方可錨周,錨固后預應カ筋的外露長度不宜小于30mm.對

錨具應使用封端混凝土保護,當需較長時間外露時,應采取防銹蝕措施。錨固完畢經檢驗合

格后,方可切割端頭多余的預應カ筋,嚴禁使用電弧焊切割。

(三)壓漿與封錨’

1.張拉后,應及時進行孔道壓漿,宜使用真空輔助法壓漿;水泥漿的強度應符合設計

要求,且不得低于30Mpa。

2.壓漿時排氣孔、排水孔應有水泥濃漿溢出。應從檢查孔抽查壓漿的密實情況,如有

不實,應及時處理。

3.壓漿過程中及壓漿后48h內,結構混凝土的溫度不得低于5℃?當白天氣溫髙于35℃

時,壓漿宜在夜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