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仁義禮智我固有之》PPT課件(陜西省縣級優課)語文課件_第1頁
《七、仁義禮智我固有之》PPT課件(陜西省縣級優課)語文課件_第2頁
《七、仁義禮智我固有之》PPT課件(陜西省縣級優課)語文課件_第3頁
《七、仁義禮智我固有之》PPT課件(陜西省縣級優課)語文課件_第4頁
《七、仁義禮智我固有之》PPT課件(陜西省縣級優課)語文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仁義禮智,我固有之孟子高三語文組

趙斌學習目標1、繼續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有關的文言句式。2、把握孟子的“四端”說的內涵。3、進一步學習孟子運用對比、舉例和比喻說理的方法。檢查預習:字音孺子怵惕惻隱鑠荑稗強

rúchùtìcèshuòtíbàiqiǎng

誦讀,感受語言美重要實詞乍:忽然

內:通“納”,收入,結交要:通“邀”,求取

曠:空,使空閑

悟讀,感受思想的力量第一章【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譯文】

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運轉東西一樣容易了。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里面去了,必然會產生驚懼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系,不是因為要想在鄉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生這種驚懼問情心理的。

【原文】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譯文】

由此看來,沒有同情心,簡直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簡直不是人;沒有謙讓心,簡直不是人;沒有是非心,簡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發端;羞恥心是義的發端;謙讓心是禮的發端;是非心是智的發端。

人有這四種發端,就像有四肢一樣。有了這四種發端卻自認為不行的,是自暴自棄的人;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棄君主的人。凡是有這四種發端的人,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如果能夠擴充它們,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夠擴充它們,就連贍養父母都成問題。

思考:剛才我們提到,孟子強調“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論”。那“性善論”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性善論”的最突出體現就在“四端說”,“四端說”把抽象化為具體,是我們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論”的橋梁。所以,我們首先要來一起學習“四端說”。

內涵惻隱:就是憐恤、同情。羞惡: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恥、見他人的不善而憎惡。辭讓:就是推讓、謙讓。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端:就是發端。

四端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第二章

【原文】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譯文】

同情心,人人都有;羞恥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屬于仁;羞恥心屬于義;恭敬心屬于禮;是非心屬于智。這仁義禮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給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過平時沒有去想它因而不覺得罷了。所以說:‘探求就可以得到,放棄便會失去。’第三章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譯文】

孟子說:“人之所以區別于禽獸只是一點點,一般老百姓拋棄它,君子卻保存它。大舜明白事物的道理,又懂得人際關系的實質;他是從建立相互親愛的關系和選擇最佳行為方式出發做事情,而不是只做出建立相互親愛的關系和選擇最佳行為方式的樣子。”第四章【原文】

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譯文】

孟子說:“萬物之理我在我的本性中都具備了,反省而自求誠意,那快樂是很大的。竭力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追求仁德沒有比這更近的了。”第五章【原文】

孟子曰:“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注釋]①荑(tí):即稊,稗類植物。

【譯文】

孟子說:“五谷是莊稼中的好品種,但如果不成熟,那還不如稗子之類野草。仁,也在于使它成熟罷了。”

第六章【原文】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譯文】

孟子說:“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話說;自己拋棄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為。說話詆毀禮義,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認為不能守仁行義,這叫自己拋棄自己。仁是人們最安全的住所,義是人們最正確的道路。空著安全的住所不住,舍棄正確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討論

①、課題中“我固有之”的“我”和“固”應如何理解?

②、課文開頭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中“不忍人之心”應如何理解?

③、“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與“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中的兩個“所以”的意思是否一樣?

④、“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中的“要”和“鄉黨”該怎樣理解?⑤、“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擴而充之”應如何理解?

⑥、第4段中“樂莫大焉”和“求仁莫近焉”中的“莫”和“焉”該怎樣理解?(我,泛指我們每個人。固,本來。)(憐恤同情之心)(第一個所以,的原因。第二個所以,用來的方式)

(要,通“邀”,求取。鄉黨,家鄉,鄉里。)(莫,沒有。焉,兼詞“于之”,于,比。之,代詞。)(所有具有這四種發端的人,知道了就會擴充它們。擴而充之,發揚,努力去做)如何使“發端”成熟思考:在孟子看來,作為“人”,我們每個人生來都已經具備了“仁義禮智”四種發端了?是不是就已經具備了“仁義禮智”四種品德了?縱觀全文,孟子認為,怎樣才能達到“仁義禮智”的境界?思考孟子認為要達到“仁義禮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個方面:①要“擴而充之”。在自身所固有的仁義禮智上不斷擴大充實,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斷提高自己的仁德修養。②要“存之”。“四端”人皆有之,只要用心追求,加以擴充就能得到仁義禮智。③要“求”之。講究仁義禮智,追求美好人性,就可以成為寬大為懷的仁者、遵禮作樂的長者,明辨是非的智者!④要“反身而誠”、“強恕而行”。反躬自問,誠實無欺,寬容大度,推己及人。⑤要“熟之”。仁的價值就在于使它成熟。⑥要不“自暴自棄”。仁是人安適的住宅,義是人正確的道路,怎能舍棄?小結

惻隱、羞惡、恭敬、是非“四心”是人與“非人”的分水嶺。眾生平等,每一個人最初都面臨著兩條路:一條是向上成為圣賢的路,一條是向下淪為普通人、小人甚至是衣冠禽獸的路。這兩條路在起點處交匯,就看你選擇哪一條路并且努力走下去了。孟子認為人人都可成為堯舜,關鍵是要有“不忍人之心”,要有仁義禮智。孟子的觀點無疑為人的人生發展指明了方向。從人性的前提推導政治,具體說,從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導仁政。由于這種“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應該是天經地義的。這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