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備課資料_第1頁
必修3備課資料_第2頁
必修3備課資料_第3頁
必修3備課資料_第4頁
必修3備課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一百家爭鳴衍圣公“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襲封號,開始于西漢元始元年,當時平帝為了張揚禮教,封孔子后裔為褒侯。之后的千年時間里,封號屢經變化,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為衍圣公,后代一直沿襲這個封號。而到了公元1935年,民國政府取消“衍圣公”,改為“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生于1920年的孔德成先生,便成為末代衍圣公,首任祭祀官。2008年,伴隨著孔德成先生的去世,“衍圣公”之位也就劃上了歷史的句號。稷下學宮(一)戰國時期田齊的官辦高等學府,始建于田齊桓公。稷下位于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稷門附近。齊宣王之時,在稷下擴置學宮,招致天下名士: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農家、陰陽家等百家之學,會集于此,自由講學、著書論辯。戰國中后期各主要學派的重要人物,如:荀子、宋钘、尹文、鄒奭,幾乎都來到過稷下,《史記》描述當時的盛況:“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自鄒衍、淳于髡、田駢、接輿、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稷下學宮(二)稷下學宮本身有很多功能:其成員既可以充當政府的智囊團,又著書立說進行學術研究,由于廣收門徒,還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可以說是一所非常成功的大學。戰國時期,三晉紛亂,楚則保守落后,秦雖是新興,文化未盛,齊幾乎始終領導文化潮流。而中國自秦以后的各種文化思潮,差不多都能從稷下找到源頭。如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儒學,基本上是孟、荀兩派理論的交替使用;再如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一直在中國盛行,并且是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此外還有在漢朝早年流行的黃老思想。韓非之死韓非目睹戰國后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采納。韓非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洋洋十萬余言。韓非的書流傳到秦國,為秦王嬴政所賞識,秦王以派兵攻打韓國相威脅,迫使韓王讓韓非到秦國為其效力。韓非在秦國備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姚賈在秦王面前誣陷韓非,終因他是韓國宗室,未得信任,將其投入監獄,最后逼其自殺。祭酒祭酒,官名。古代通常請年高望重者主持祭禮,因此祭酒便成為對長者或官署首長之尊稱。東漢時,始置博士祭酒。后來歷朝沿置,為國子監或國子寺之長官,主管全國教育事業。歷代均以儒學優長、年高望重者任此職。清末廢國子監,改設學部,祭酒更名為學部尚書。二儒學的興起儒家八派戰國時期儒家內部分化而形成的八個學派。孔子一生長期從事教育活動,學生眾多,有所謂“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之譽。而孔子的思想學說體系所涉及的范圍又相當廣泛,孔門弟子對孔子言論和思想的理解不盡相同,難免會產生歧見。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門弟子就開始逐步分化。戰國的中后期,儒學在成為“顯學”的同時,在儒家內部也形成了八個不同的派別。“五厄”之說五厄是指中國古代五次書籍的劫難。五厄的說法,出自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秘書監牛弘上書“以典籍遺逸,上表請開獻書之路”,提出“五厄”之說:一為秦始皇之焚書,二為西漢末赤眉入關,三為董卓移都,四為劉石亂華,五為南朝梁末魏師入郢(《隋書·牛弘傳》)。明代的胡應麟又提出續“五厄”:隋大業十四年(618年)隋煬帝江都焚書為一,安史之亂為二,黃巢入長安為三,靖康之變為四,南宋末伯顏軍入臨安為五,總結為“十厄”。賢良文學漢代選任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文帝時期,為賢良方正和文學兩種,前者為能直言進諫者,后者為經學之土,由大臣、地方官察舉推薦,簡稱賢良或文學。這種官選為特進或特科,不同于孝廉、秀(茂)才等歲舉或常科。讖(chèn)緯之學流行于中國兩漢時期的一種學說。“讖”,即一種神秘的預言假托神仙圣人預決吉兇,又分為符讖、圖讖等;“緯”是相對于“經”而言的,以迷信方術、預言附會儒家經典。在秦朝,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就利用讖語制造了“大楚興,陳勝王”。讖緯之學以陰陽五行學說和董仲舒“天人感應論”為依據,適應了當時封建統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時,在東漢被稱為內學,尊為秘經。魏晉以后,讖緯之書遭到毀禁。所存僅少量殘篇,有明《古微書》、清《七緯》等輯本存世。讖緯之書除其中包含的迷信成分外,還含有某些古代自然科學知識。三宋明理學魏晉玄學魏晉之際的玄學含義是指立言與行事兩個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為玄遠曠達。“玄遠”,指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因此,浮虛、玄虛、玄遠之學可通稱之為玄學。玄學家又大多是當時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漢代儒學(經學)衰落的基礎上,為彌補儒學之不足而產生的;是由漢代道家思想、黃老之學演變發展而來的。宋明理學的主要學派宋明理學的主要學派包括周敦頤的道學派(以“道”為核心概念)、邵雍的數學派(以“數”為核心概念)、張載與王夫之的氣學派(以“氣”為核心概念)、二程與朱熹的理學派(以“理”為核心概念)、陸九淵與王陽明的心學派(以“心”為核心概念)、陳亮與葉適的事功學派(以“事功”為核心概念)等。陸王心學于程朱理學日趨僵化之際,而盛于明代中后期。張載與王夫之氣學則于心學日趨式微之際,與事功學派合流而盛于清代。王陽明的“三不朽”傳奇古人將“立德、立言、立功”視為可彪炳史冊的“三不朽”事業,“三不朽”的觀念,以及圣王精神,成為中國知識分子的最終目標。翻閱史書王陽明則是中國古代僅有的將這三者合于一身并發揮極致的儒家人物。從立德上看,王陽明是一個身體力行的道德家,雖命運多舛,但終不移其志;從立言上看,陽明為“破心中賊”,而綜合和發展了朱陸的學說;從立功上看,陽明由科舉登第而進入仕途,他通曉兵法,善于用兵,屢平少數民族起義和王室的叛亂,建立起他所謂的“破山中賊”的功績。所以說,王陽明是真正偉大的哲學圣人,是我國民主主義啟蒙思想的先驅,在世界思想史上有著崇高地位。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復社復社,崇禎二年成立于吳江(蘇州),由云間幾社、浙江聞社等十幾個社團聯合而成,因以“興復古學,將使異日者務為有用”,故名曰“復社”。在政治上,復社作家自認為是東林黨繼起者,堅持和閹黨斗爭,明亡后,不少復社文人又成為抗清復明的斗士。復社領導人物是張溥,他的散文稱名一時,代表作有《五人墓碑記》。《明夷待訪錄》——明末清初的“人權宣言”大思想家黃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訪錄》具有鮮明的啟蒙性質和民主色彩,比盧梭的《民約論》還要早100年光景,有人稱它為“人權宣言”。著名學者顧炎武看了這本書的手稿,連聲說:“中國有人才,中國民族大有希望。”事隔200多年以后,梁啟超還驚詫地稱其為“大膽之創論”。至于當時的封建統治者則把他的學說視為洪水猛獸,把《明夷待訪錄》列為禁書,不許其流傳民間。直到戊戌運動時期,譚嗣同等人出于維新變法的需要,把《明夷待訪錄》印刷了數萬本,秘密散布,對于鼓動民主思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乾嘉學派(一)是指清代的一個學術流派,以對于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各個方面的考據而著稱。由于學派在乾隆、嘉慶兩朝達到鼎盛,故得名。學派的主要創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顧炎武,其后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閻若璩、錢大昕、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等。學派研究的對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各朝規章制度的細節,但是總體特點是避免涉及與明、清有直接關系的事物。乾嘉學派(二)嘉慶朝以后,清朝面臨內憂外患,對于思想學術等的高壓統治則不得不放緩,之后的學者于是放棄了只知經典不問世事的姿態,乾嘉學派逐漸淡出歷史舞臺。雖然該學派有一定的壓抑新思維和脫離社會的缺點,但是由于百余年間一大批飽學之士刻苦鉆研中國傳統文化,學派對于研究、總結、保存傳統典籍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專題二一節歷史趣聞《樵史通俗演義》中說,南明弘光小朝廷被清兵攆得雞飛狗跳,但仍舊惡習不改,貪污腐敗依舊。阮大鋮給馬士英推薦總兵,共有十幾名,都是送了錢的,其中有瞎子、跛子。馬士英大為光火,出布告要求選武官時,必須“略似人形,方可留用”。放馬灘紙1986年在甘肅天水放馬灘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幅紙質地圖。這幅紙質地圖的紙質薄且軟,紙面平整光滑,用黑色線條勾繪出山脈、河流、道路圖形。因墓內積水受潮,已殘破成為有規則的碎片,現碎片長5.6厘米,寬2.6厘米。放馬灘出土的麻紙是目前所知較早的實物紙張,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目前,史學界、科技界的爭論已經塵埃落定,大家一致認為,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紙張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張實物,這比蔡倫造紙要早300多年。火藥的發明許多史籍表明,最早的火藥,是在公元九世紀后半期唐末宋初問世的。當時發明的火藥,現在叫黑色火藥,是硝石、硫磺和木炭三種粉末的混合物。硝石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硝酸鉀,硝酸鉀是氧化劑,加熱時釋放氧氣。而硫和炭容易被氧化,所以把硫磺、木炭、硝石混合在一起燃燒,就會發生迅猛的氧化還原反應,在反應中放出高熱和產生大量氣體。如果混合物是包裹在紙、布或充塞在陶罐、石孔里,燃燒時由于體積突然膨脹,就會發生爆炸,這就是黑火藥燃燒爆炸的原理。《大衍歷》亦稱“開元大衍歷”。唐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起施行二十九年的歷法。為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所撰。因立法依據《易》象大衍之數而得名。一行測各地緯度,南至交州北盡鐵勒,并步九服日晷,定各地見食分數,復測見恒星移動,十五年歷成而一行卒。《大衍歷》共分七篇,包括平朔望和平氣、七十二候,日月每天的位置與運動、每天見到的星象和晝夜時刻、日食、月食和五大行星的位置。后世歷家遂相沿襲用其格式來編歷。該歷法系統周密,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夢溪筆談》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筆記體著作,大約成書于1086~1093年,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現存《夢溪筆談》分為26卷,17個門類共609條。內容涉及天文學、數學、地理、地質、物理、生物、醫學和藥學、軍事、文學、史學、考古及音樂等學科。書中記述當時一些重大科技成就,如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煉銅、煉鋼、石油等。其中“石油”一詞是在該書中首次提出的,并且沿用至今。《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技術史上的重要文獻,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二節入木三分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著蒼勁,柔和中帶著剛強。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贊嘆地說:“右軍將軍(王羲之曾經做過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工筆中國畫種類很多,以題材來分,有人物、山水、花鳥三大類,以表現方法來區別,則可分為工筆、寫意、兼工帶寫等。工筆用細致的筆法作畫,著重線條美,絲毫不茍。宋代的院體畫,明代仇英的人物畫,清代沈銓的花鳥走獸畫等都是工筆畫。“梨園”中國唐代訓練樂工的機構。《新唐書·禮樂志》載:“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可知為玄宗時宮廷所設。梨園的主要職責是訓練樂器演奏人員,與專司禮樂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樂的內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將戲曲界習稱為梨園界或梨園行,戲曲演員稱為梨園弟子。國粹中國國粹指的是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獨特內涵的深受許多時代的人們歡迎的文化遺產。包括:漢字、中醫、書法、中國畫、茶文化、酒文化、京劇、昆曲、武術,其中最具影響的是中醫、京劇、中國畫和武術,這四大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文化發展軌跡。三節秭歸——詩人之鄉秭歸是我國戰國時代偉大詩人屈原的故鄉,位于長江北岸的臥牛山麓,四周城墻環繞,形似一個傾斜的葫蘆,具有濃厚的古典建筑風格。故有“葫蘆城”之稱。又因城墻均由石頭疊砌而成,又叫“石頭城”。漢代始設縣,唐朝時曾設立歸州,民國元年改歸州縣,民國三年改為秭歸縣,一直沿用至今。建安文學漢末建安到魏初這一時期的文學稱為建安文學。這一時期文學上詩歌的成就最為顯著,有不少作品能從漢樂府民歌中吸取營養,內容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人民流離失所的痛苦,體現了要求國家統一的愿望。情調激昂,語言剛健。后人稱為“建安風骨”。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及蔡琰等。李白洞庭葬友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經岳陽,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當泛舟洞庭時,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來的旅伴吳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悲痛萬分,他伏在朋友的身邊,號啕大哭,“泣盡繼之以血”。由于他哭得過于傷痛,路人聽到都為之傷心落淚。旅途上遇到這樣的不幸,真是無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吳指南暫時殯葬于洞庭湖邊,自己繼續東游,決心在東南之游以后再來搬運朋友的尸骨。李白來到了廬山,在此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望廬山瀑布》詩。吳敬梓與《儒林外史》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安徽全椒人。世代為地方望族,家世顯赫,少時有文名,十八歲考取秀才,但此后科舉考場一直不順遂。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是他最杰出的作品,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全書用生動的筆法,有力抨擊了專制時代僵化的考試制度和由此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是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典范。專題三一節魏源的童年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魏源7歲從塾師劉之綱、魏輔邦讀經學史,常苦讀至深夜。母憐其過勤,每夜定時熄燈令臥,他伺二老熟寐,以被遮燈默讀。9歲赴縣城應童子試,考官指著畫有太極圖的茶杯提出“杯中含太極”囑對。魏源摸著懷中二麥餅對曰:“腹內孕乾坤。”考官大為驚異。嘉慶十五年(1810年)庚午16歲的魏源科取秀才。公車上書(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敗于日本。1895年春,參加乙未科考的各省舉人正在北京考完會試,等待發榜。《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及遼東,賠款二億兩的消息突然傳至,在北京應試的舉人群情激憤。臺籍舉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為、梁啟超寫成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十八省舉人響應,一千二百多人連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帶領,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集“都察院”門前請代奏。進京參加會試的舉人是由各省派送,依漢代舉孝廉乘公家車輛赴京慣例,對進京參加會試的舉人又稱為“公車”。公車上書(二)上書被清政府拒絕,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康有為等以“變法圖強”為號召,組織強學會,在北京、上海等地發行報紙,宣傳維新思想。嚴復、譚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傳維新思想。之后,光緒帝啟用康有為等,史稱戊戌變法或百日維新。雖然,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都先后失敗,但是維新思想從此喚醒和激勵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救亡圖存,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民報》同盟會的機關報。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東京創刊。起初為月刊,后改為不定期出版。其前身是《20世紀之支那》,胡漢民、張繼、陶成章、章炳麟、汪精衛等先后任主編。陳天華、朱執信、宋教仁等人撰文。《民報》不僅是宣傳同盟會革命綱領的重要報刊,也是同改良派刊物《新民叢報》等進行論戰的主要陣地。孫中山在發刊詞中也首次解釋了他的“三民主義”思想。《民報》共出26期,1908年10月被日本政府封禁。李鴻章看球賽清代的洋務派大臣李鴻章出使倫敦,英方請他去觀看一場足球賽,看了半場,他問陪同的勛爵、子爵們:“那些漢子,踢來踢去,什么意思?何不每人給一個球,省得去搶?”主人解釋:“這是比賽,而且他們不是漢子,他們是紳士,是貴族。”李氏搖搖頭說:“既是有身份的人,為什么自己來?何不雇些傭人去踢?謬誤哉!謬誤哉!”二節“歷史不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句話出自胡適的名文《實驗主義》,是胡適當時的一個長篇演講稿,最初發表在《新青年》上。是胡適介紹詹姆士的實在論哲學思想時說的。原話是:“實在是我們自己改造過的實在。這個實在里面含有無數人造的分子。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他百依百順的由我們替他涂抹起來,裝扮起來。實好比一塊大理石到了我們手里,由我們雕成什么像。”新民學會1918年4月,毛澤東和蔡和森等組織了新民學會。會員大都是一些有志的愛國青年,他們不滿中國的現狀,每個人都充滿了奮發圖強的精神和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雄心。他們互相砥礪,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和提高。1918年底,毛澤東利用當時的勤工儉學運動的機會,發動大批會員和進步青年到國外去,了解世界革命的形勢,學習先進思想。新民學會還在湖南的五四運動中起了重大的組織和推動作用。無政府主義無政府主義,產生于18世紀的歐洲。法國的蒲魯東(1809~1865年)是第一個自稱為“無政府主義者”的人,是無政府主義的創始人。其后著名的代表人物為巴枯寧(1814~1876年)和克魯泡特金(1842~1921年)。無政府主義傳入中國是在20世紀初期,最初介紹無政府主義的是一些旅歐、留日的知識分子和同盟會會員。當時的代表人物有劉師培、李石曾、張繼等人。劉師培是第一個在國內組織無政府主義團體和創辦無政府主義刊物的人。五四運動前,無政府主義在中國的流傳之廣,勝過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以后影響日趨衰落。蝸牛一只蝸牛正在路上行進,結果后面來了一只烏龜從他身上輾了過去。結果蝸牛被送進醫院急救。當蝸牛神智恢復清醒后,警察人員問他當時情況,蝸牛回答說:“我不記得了,一切都太快了……”三節瞿秋白瞿秋白(1899~1935年),江蘇常州人。1917年入北京俄文專修館學習。1919年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以北京《晨報》和上海《時事新報》記者的身份到蘇俄采訪,最早向中國人真實報道了十月革命后蘇俄的情況。1922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參加了國民黨“一大”的改組,1927年“八七”會議后任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宣傳部部長,主持中央工作。1931年受王明等人的排擠,被解除職務,在上海參加領導左翼文化運動。1934年到達中央蘇區。1935年突圍途中被俘,當年6月英勇就義。實用主義實用主義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發展起來的一種資產階級哲學流派。20世紀初,實用主義在美國有很大的影響,其代表人物是查理?皮耳士、威廉?詹姆士和約翰?杜威。實用主義主張通過教育對社會進行點滴的改良,反對革命。胡適是杜威的學生,也是實用主義的忠實信徒和實踐者,他在中國積極宣傳實用主義,并因此與李大釗進行了“問題與主義”的論戰。精神病的故事有兩個精神病人,好不容易從精神病院逃了出來。但出了門還要翻過100道墻,才能到達公路。他們一起翻了60道墻,其中一個神精病就問另一說:“老兄你累不累?”另一個回答說不累。他就說:“那好不累我們接著翻。”當翻到第99道墻的時候,一個神精病又問另一個神精病說:“老兄你累不累?”另一個回答道:“我累啦!我們回去吧!”于是他們又翻回去了……專題四一節孫中山的“中山”一名由來孫中山本名孫文,字載之,號逸仙。1897年,為掩護于日本流亡之行蹤,日本友人平山周在陪同孫文投宿旅舍時,想到附近有貴族中山家宅邸,加上該家族成員中山慶子乃明治天皇生母,同時孫文亦欽佩明治天皇推動明治維新之舉措,便為其取日本姓為“中山”,加上自取之“樵”。后來孫中山這個名字就常被他以化名使用,從此流傳開來。孫中山與基督教早在孫中山十二歲時,孫中山的家人送他到夏威夷讀書,孫中山讀書時除了學到西方知識,亦有機會接觸到基督教及圣經,直至十八歲回鄉,當中的六年不斷認識更多基督教的教義。后來孫中山又到香港讀書,再次有機會認識基督教,孫中山終于在1883年,在美國網紀慎會喜嘉理牧師和倫敦會區風墀長老的見證下,以孫日新署名受浸成為基督徒。正因為他是一個基督徒,在1896年倫敦蒙難期間,才能得到同是基督徒的女管家賀維太太的幫助。后來一些研究指出,孫中山在后期已表明不再是一名基督徒。孫中山趣聞軼事(一)馮自由《革命逸史》記載孫文喜歡下象棋,但棋藝不精:“中山畢生不嗜煙酒,讀書之余,間與人下象棋,然習之不精,好取攻勢而懈于防守,故易為敵所乘,余與胡漢民何香凝等皆嘗勝之。外國紙牌尤非其所好,然頗精于三十年前盛行之廣東天九牌,乙巳以前居橫濱時,每與陳四姑(名香菱)、張能之夫婦玩之。”孫中山趣聞軼事(二)過去國民黨宣傳孫中山畢業于香港西醫書院(CollegeofMedicineforChinese),并且在學成績滿分,第一名畢業,由教務長康德黎博士(Dr.JamesCantlie)頒發畢業證書。但事實上當年的畢業生只有二位,孫氏及江英華。香港西醫書院在當時是一個未獲立案的學校,未能獲得香港當局的承認,必然無法取得香港的行醫執照。迷信風水一個非常迷信風水的人,凡事都得請教風水先生,預卜兇吉禍福。一日,他坐在一堵墻下,墻忽然倒塌,把他壓在下面。他大喊救命,仆人們走來一看,說:“東家,請忍耐一下!我們得先去問問風水先生,看看今天宜不宜動土。”二節日本學者眼中的《論持久戰》日本被中國打敗是當然的,這樣非常好的戰略著作在日本是沒有的。日本特資方面和科學技術方面都優于中國,武器優越于中國,但沒有這樣的以哲學為基礎的宏遠戰略眼光,日本沒有。日本的軍隊是速決戰,中國的戰略是持久戰,結果,日本被中國的持久戰打敗了。——日本東京大學教授近藤邦康毛澤東書法毛澤東酷愛書法。他晚年的書法已自成一體,被稱為“毛體”。他在少年時代進入私塾學習顏體;后來進入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改習魏碑;1920年前后,開始追摩“二王”。很多報刊雜志、單位、建筑物上都留下了他的字跡,如人民日報、人民郵電、新華書店、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等。全國著名的報紙和大部分省報,都是毛澤東題寫的報頭。一些高校校名都使用毛體字,但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為毛澤東親筆題名,其它大部分為集字所成。在各種建筑中廣泛使用毛體字有“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為人民服務”,“新文化”,“實事求是”等。毛澤東詩詞毛澤東創作了許多著名的詩詞。毛澤東詩詞流傳有多個不同版本。其中《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蝶戀花·答李淑一》等都是著名作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后,毛澤東的多首詩詞被譜成樂曲廣為傳唱。《沁園春·雪》是政治影響最大的一首詞。這首詞作于1936年,毛澤東在1945年訪問重慶前夕特意發表,對陪都各界震撼極大。防盜一位老太太說:“過去我總是把黃金藏在床墊下面,人家告訴我那個地方最不安全。現在我把它們放在箱子里了。”“你難道不怕忘記放在哪個箱子里嗎?”有位鄰居問她。“不怕”她回答,“我在床墊下邊放了一張字條‘黃金放在黑皮箱子里’。”三節鄧小平的生活軼事鄧小平是橋牌好手,打牌時雖然不愛賭錢,但是非常守規矩,輸了也能和其他人一樣鉆桌子。世界著名的橋牌冠軍楊小燕說:“在牌桌旁,可以感到鄧是一個偉人。他的打牌技術是又穩又精。”此外,他的煙癮曾經很大。鄧小平抽的煙是“熊貓”牌香煙,由上海卷煙廠特制,以味道淡著稱。晚年的時候鄧小平把香煙戒掉了。金庸看鄧小平:他是郭靖(一)眾所周知,金庸是蜚聲海內外的武俠小說家,他曾用一枝筆創造了許多英雄般的大俠,《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就是其中之一,在金庸眼里,鄧小平就是郭靖式的人物。《黨史縱橫》(2004年第7期)中的《新時期鄧小平第一個接見的香港同胞為何是金庸?》(文/吳躍農)文章記載:文革期間,鄧小平被流放到江西農村。金庸在《明報》上為鄧小平打抱不平,強烈抨擊文革的不合理,并且不斷地支持彭德懷等人,贊揚周恩來倡導的“四個現代化”。由此,他成了林彪、“四人幫”眼中香港的頭號反動文人。金庸看鄧小平:他是郭靖(二)盡管鄧小平在1949年后的政途大起大落,但作為社評家,金庸曾準確預測鄧小平將會“東山再起”。1976年春,鄧小平再次被逐出政壇。金庸在社評中預言鄧小平不久就會重返政治舞臺中心。這一預測一年后即得到證實。對此,金庸曾說:“我的想象實際代表了中國多數人的愿望,既然是眾望,大概事情就可以做到。”詞不達意英軍有一個團買了一頭驢子作為吉祥物。不幸的是,沒有幾天驢子就死了。由于團長出差在外,于是副團長便打了個電報給團長:“驢子不幸逝世。再買一頭,還是等你回來?”專題五一節《紅日》吳強創作的長篇小說,1957年出版。小說以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為背景,展示了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塑造了一大批血肉豐滿、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小說歌頌了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業績,也反映了蔣介石嫡系部隊74師由驕橫到覆滅的過程。這是一部描寫解放戰爭的優秀文學作品。《山鄉巨變》周立波創作的長篇小說,1959年出版。小說以湖南某偏僻山村的變化為線索,通過各種矛盾,反映出1956年前后的農業合作化高潮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小說對于人物內心世界、各類人物神態、湖南山村的風土人情都有生動而深刻的描繪。周立波擅長農村題材小說的創作,這部小說堪稱《暴風驟雨》的姐妹篇。大眾電影百花獎該獎始創于1962年,1964年停辦。1980年恢復舉辦。它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所屬《大眾電影》雜志社主辦的,經由廣大觀眾投票產生的群眾性電影獎。它以百花盛開象征影壇繁榮,鼓舞電影工作者為廣大群眾創作出更好的影片。該獎每年評選一次。2008年獲得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的是馮小剛導演的《集結號》。“茅盾文學獎”及部分獲獎作品著名文學家茅盾逝世前,自動捐獻出稿費25萬元,以作為獎勵優秀長篇文學作品的基金。中國作家協會于1981年設立了“茅盾文學獎”,1982年首次頒獎,獲獎作品先后有魏巍的《東方》、莫應豐的《將軍吟》,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古華的《芙蓉鎮》,張潔的《沉重的翅膀》,劉心武的《鐘鼓樓》,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等。商業頭腦某條街上有個乞丐,每天都在那里乞討生活。一日某人忽然發現乞丐身邊多了一個碗可又沒人,十分好奇,便上前去問:“為什么你放兩個碗”。那乞丐笑了笑道:“也不知怎么啲,最近生意特好,所以開了家分公司。”二節少兒教育家——孫敬修孫敬修(1901~1990年),教育家,北京人。1921年畢業于京兆師范學校。曾任北京匯文第一小學教師。建國后,任北京市少年宮輔導員。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獲全國熱愛兒童榮譽獎。長期悉心鉆研兒童心理及兒童語言,在學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給少年兒童講故事,被孩子們稱作“故事爺爺”。著有《怎樣給孩子講故事》、《故事爺爺講的故事》、《孫敬修演講故事大全》等。高校“985工程”(一)1998年5月,江澤民同志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大會上提出“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由此,中國教育部決定在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重點支持國內部分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簡稱“985工程”。教育部自1999年起分別與部分省、市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分批將38所國內知名高校列入“985工程”大學名單,由國家、地方以及相關部委共同出資建設。高校“985工程”(二)“985工程”院校名單:一期(34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南大學、吉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二期(4所)——中國農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三節“兩彈之父”——鄧稼先(一)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核物理學家。1945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學任教。1948年10月赴美國普渡大學物理系留學,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員,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共第12屆中央委員等職。“兩彈之父”——鄧稼先(二)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了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邁出了中國獨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后,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中國探月計劃(一)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進行了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衛星的技術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衛星關鍵技術研究,以后又開展了深化論證工作。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確定我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3個階段。第一步為“繞”,即發射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突破至地外天體的飛行技術,實現月球探測衛星繞月飛行,通過遙感探測,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探測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探測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測衛星奔月飛行過程中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已于2007年10月24日發射。中國探月計劃(二)第二步為“落”,時間定為2007年至2010年。即發射月球軟著陸器,突破地外天體的著陸技術,并攜帶月球巡視勘察器,進行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探測著陸區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巖石的化學與礦物成分和月表的環境,進行日-地-月空間環境監測與月基天文觀測。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月面的化學與物理參數。第三步為“回”,時間定在2011至2020年。即發射月球軟著陸器,突破自地外天體返回地球的技術,進行月球樣品自動取樣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對取樣進行分析研究,深化對地月系統的起源和演化的認識。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采樣返回。專題六一節犬儒學派(一)古希臘主張自然主義的哲學派別。小蘇格拉底派之一。又譯為昔尼克學派。得名來由有二:一是其創始人安提斯泰尼在名叫“快犬”(Kunosarges)的地方講學,二是這一派的人們生活方式粗野、衣食簡陋,被當時人稱之為“犬”(kuōn)。主要代表人物有安提斯泰尼、狄奧根尼等。犬儒學派(二)該派在哲學上反對“理念論”,認為一般概念只是一個名稱,具體的事物才是真實的。在倫理學上,主張禁欲主義乃至苦行主義,把名利看作身外之物,認為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是不自然和無足輕重的,主張回到極端簡樸的原始生活,進入“自然”狀態,號召人們克己自制,獨善其身而無所求,這才是美德。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的故事(一)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么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圖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誰知過了半天他仍沒有回來。最后,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卻不知道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為只可以摘一株,只好放棄。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愛情!”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的故事(二)柏拉圖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蘇格拉底叫他到杉樹林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適合用來當圣誕樹的樹材,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圖有了上回的教訓,充滿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憊地拖了一棵看起來直挺、翠綠、卻有點稀疏的杉樹。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樹材嗎?”柏拉圖回答老師:“因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見一棵看似不錯的,又發覺時間、體力已經快不夠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來了……”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婚姻!”換個角度想問題某人因制造偽幣,而被民眾按照陶片放逐法的程序趕出了雅典。此人的朋友寫信責問他,后來收到他寄來的一塊陶片,上面寫著:“我判決所有討厭我的人都留在雅典城里!”二節教皇國教皇國位于亞平寧半島中部,是由羅馬教皇統治的世俗領地,也是一個已經不存在的國家。1861年,教皇國的絕大部分領土被并入撒丁王國,即后來的意大利王國。1870年羅馬城也被并入意大利,教皇國領土退縮至梵蒂岡。教皇庇護十一世時期,墨索里尼在1929年與教廷樞機主教加斯佩里簽訂拉特蘭條約,羅馬教廷正式承認教皇國滅亡。耶穌臉紅(一)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名畫家拉斐爾(1483~1520年),曾經在梵蒂岡教皇皇宮里繪制壁畫。他對此項工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表現了極大的虔誠,他按自己對《圣經》的理解和想象,仔細地勾勒著每一個線條。經他手,一個個宗教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墻壁上。有一天,兩位紅衣主教突然有興致來觀看拉斐爾作畫。耶穌臉紅(二)當時的拉斐爾正站在支架上,酸痛的手臂吃力地揮動著畫筆。紅衣主教看了一會兒,然后半開玩笑地批評拉斐爾,說他把壁畫上的耶穌和圣保羅的臉都畫得太紅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拉斐爾停下畫筆,背對著主教,用非常低沉的聲音回答道:“閣下,我是故意這么畫的,因為圣主在天堂里看到教堂被你們這些人管轄而感到有些羞慚。”三節“太陽王”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1638—1715),法國國王(1643—1715),路易十三之子。1638年9月5日生于圣日耳曼昂萊。即位初母后安娜攝政,首相馬薩林掌握實權。1661年親政后,加強專制統治(宣稱“朕即國家”),強化中央集權,集政治、經濟、軍事、宗教大權于一身,人稱“太陽王”。路易十四把法國絕對君主制度推到頂峰。1665年起用柯爾培爾。推行重商主義政策。1667—1668年同尼德蘭進行戰爭。1701—1713年參加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晚年國庫空虛,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法國封建專制制度開始走向沒落。1715年9月5日卒于凡爾賽。盧梭盧梭(1712~1778年)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一切權利屬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權委任他們,也有權撤換他們,直至消滅奴役壓迫人民的統治者,這就是人民主權思想。其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康德的生活(一)康德深居簡出,終身未娶,一輩子過著單調刻板的學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為止,從未踏出過出生地半步,因此詩人海涅說,康德是沒有什么生平可說的。康德生活中的每一項活動,如起床、喝咖啡、寫作、講學、進餐、散步,時間幾乎從未有過變化,就像機器那么準確。每天下午3點半,工作了二天的康德先生便會踱出家門,開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鄰居們紛紛以此來校對時間,而教堂的鐘聲也同時響起。康德的生活(二)唯一的一次例外是,當他讀到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盧梭的名著《愛彌爾》時,深為所動,為了能一口氣看完它,不得不放棄每天例行的散步。這使得他的鄰居們竟一時搞不清是否該以教堂的鐘聲來對自己的表。和許多偉大的德國學者一樣,康德家境也很貧寒,以至在金錢觀念方面給后人留下笑料。據說這位大學者經常聲稱,他最大的優點是不欠任何人的一文錢。他曾說:“當任何人敲我的門時,我可以永遠懷著平靜愉快的心情說:‘請進。’因為我肯定,門外站著的不是我的債主。”四節狄德羅和百科全書派(一)狄德羅(1713—1784)生于法國上馬恩省的朗格勒,1732年獲巴黎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后來又學過法律,但他更感興趣的是語言、文學、哲學及高等數學。他的第一部作品是1746年發表的《哲學思想錄》;他的《給有眼人讀的論盲人的書簡》,大膽宣揚唯物主義的無神論,強調人的認識依賴于感覺器官。1751至1771年,他主持編寫的《百科全書》(全名為《百科全書或科學、藝術、技藝詳解辭典》)陸續出版,其間屢遭政府的干涉和阻撓,但狄德羅始終堅持工作,并在該書出版后未取分文稿酬。狄德羅和百科全書派(二)參加編撰《百科全書》撰稿者多達160人,其中有著名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自然科學家達朗貝、孔多塞,哲學家拉美特利、愛爾維修、霍爾巴赫,文學家博馬舍,經濟學家魁奈、杜爾果等等。該書以科學成果對抗宗教神學,以民主思想反對專制統治,宣揚理性主義、人道主義和唯物主義。這些參加撰寫者后來被稱為“百科全書派”。狄德羅和百科全書派(三)這一派別成為法國啟蒙運動中很有影響的理論流派。百科全書派在哲學上大多是唯物主義者,他們認為,世界并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宇宙的一部分,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離開人的主觀意志而獨立存在的。盡管他們的觀點是一種機械唯物論,但在當時對于啟發人們認知科學、破除迷信、反對專制具有重要意義。專題七一節望遠鏡的發明17世紀初的一天,荷蘭密特爾堡鎮一家眼鏡店的主人科比斯赫,他為檢查磨制出來的透鏡質量,把一塊凸透鏡和一塊凹鏡排成一條線,通過透鏡看過去,發現遠處的教堂的塔好像變大而且拉近了,于是在無意中發現了望遠鏡原理。1608年他為自己制作的望遠鏡申請專利,并遵從當局的要求,造了一個雙筒望遠鏡。于是,世界上第一個雙筒望遠鏡誕生了。普朗克的墓碑普朗克的偉大成就,就是創立了量子理論,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巨大變革。從此結束了經典物理學一統天下的局面。普朗克的墓在哥庭根市公墓內,其標志是一塊簡單的矩形石碑,上面只刻著他的名字,下角寫著:爾格·秒。他的墓志銘就是一行字:h=6.63×10-34J·S,這也是對他畢生最大貢獻:提出光量子假說的肯定。愛因斯坦為何未因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一)長期以來,諾貝爾獎評選檔案一直處于保密狀態,評選內幕自然不為世人所知。直到1974年,諾貝爾基金會才做出一項新的規定。但是,這項新規定還是要求“僅對過去五十年的評獎檔案保密”。到瑞典皇家科學院成員、年輕的奧森于1921年提出一項折中方案,才打破愛因斯坦究竟該不該獲獎的僵局。根據已公開的諾貝爾獎評選檔案資料,在二十世紀的頭二十年里,由于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幾十名著名科學家一直提名他為諾貝爾物理獎候選人。愛因斯坦為何未因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二)但是,當時身為諾貝爾獎評審團成員、1911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加爾斯特蘭德卻認為,相對論應接受時間的考驗,致使愛因斯坦連年落選。直到奧森提出讓愛因斯坦的另一項研究成果———光電效應理論獲諾貝爾物理獎。這樣,奧森的提案才被加爾斯特蘭德及其他評委會成員所接受,使愛因斯坦獲得了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別怕,電流很強監牢里,一位死刑犯焦躁不安。一位好心的看守對他說:“別怕,電流很強,也就一眨眼的工夫,絲毫沒有痛苦的。”這時,從刑場那邊傳來慘叫聲。“什么聲音?”死刑犯戰戰兢兢地問。“我也不知道。”看守說著就去刑場看個究竟,回來后若無其事地說:“沒什么,趕上停電了,只好用蠟燭。”二節3000年后的人類進化(一)未來人類將走上衰亡之路。著名的英國古生物學家狄克森認為,未來的人類將走上衰亡之路。因為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自然死亡是一種正常的優勝劣汰,會除去人類基因庫中各種致病的壞基因。但在今天,由于醫學的發展,使有病的人都能得到治療,都能生兒育女,這樣,這些人就會把體內的致病基因遺傳下去,結果,人類積累的壞基因數目一代比一代多,導致人人都帶有大量致病基因,因而體質越來越差。3000年后的人類進化(二)未來人變成大腦袋小身體的模樣。加拿大人類學家瑟爾和塞格京提出了“直線進化理論”,認為人類將越來越強大。他們認為,50萬年以后,隨著人類對腦力的依賴性大大超過體力,未來人的大腦體積將遠遠大于我們現在的大腦體積,而肢體卻漸漸退化萎縮,最后變成大腦袋小身體的模樣。3000年后的人類進化(三)未來人在身體結構比例上和今天的人差別不大。還有一種觀點就是人類的“穩定進化理論”。這種理論認為,與其他動物進化相似,人類的進化也不會沿著直線發展,因此不能以單純的形體改變或大腦的變化來作為人類進化的標志。未來人身體結構比例上,和今天的人不會有多大差別,但未來人的聰明才智肯定得到了高度的發展。三節蒸汽機蒸汽機是將蒸汽能量轉換為機械功的往復式動力機械。它的出現引起18世紀的工業革命。直到20世紀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動機,后來才逐漸讓位于內燃機。隨著英國采礦業的發展,人力和畜力無法滿足排除礦井地下水的要求。薩弗里制成世界上第一臺實用的蒸汽提水機,在1698年取得標名為“礦工之友”的英國專利,利用蒸汽冷卻和大氣壓力來提水,但其汲水深度不能超過6米。1705年紐可門及助手發明了大氣式蒸汽機,用以驅動獨立的提水泵,稱紐可門大氣式蒸汽機,可汲出十米深處的水,但它的熱功效低。1764年,瓦特在改良蒸汽機時解決了這一問題,大大降低了煤耗。電池的發明(一)1780年,著名醫生伽伐尼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發現,即使沒通電源的情況下,剝下來的青蛙腿也會發生痙攣的現象,后來經過十年的研究,在1791年發表成果。他一直認為這是一種由動本身的生理現象所產生的電,稱為動物電,因此開發了一支新的科學電生理學的研究。同時也帶動了電流研究的開始,促使了電池的發明。伽伐尼著名的青蛙實驗,激起了全歐科學家的反響,伏打就是其中的一位。不過,他并不同意伽伐尼的生物電之說,他認為伽伐尼在實驗中看到的電流是兩種不同金屬接觸產生的。蛙腿僅僅起著導體和指示器的作用。電池的發明(二)他在換用不同金屬做的掛鉤之后,發現只有銅鉤和鐵桿這種組合跟蛙腿接觸能引起最強烈的痙攣。這是什么原因呢?伏打敏銳地判定,這是不同金屬的差異在起作用。為了論證自己的想法,伏打做了大量的試驗。他發現,用紙板把鋅、銅兩極隔開,浸在酸溶液中,就能從兩極中獲得較大的電壓。單個的電極產生的電壓不足,他又進一步把若干個相同的電極堆起來,形成高壓,這就制成了“電堆”。1827年3月5日,伏打以82歲的高齡逝世。為了表彰他在電學上的豐功偉績,人們決定采用他的名字“Volt”作為國際單位制中的電壓單位,一直沿用到今天。買鸚鵡一個賣鳥的商人有三只鸚鵡。一個顧客過來看了看,指著第一只鸚鵡問價。“1000元!”鳥商說。顧客驚奇道:“這么貴?”“當然,因為它會使用Windows。”“那這只呢?”顧客又指著第二只。“2000,因為它會用UNIX。”“哦,第三只呢?”“3000!”“它會……?”賣鳥的商人聳了下肩,回答:“我也不知道它會什么。”他指著前兩只鸚鵡,“可是它們兩個管它叫老板。”四節萊特兄弟發明飛機萊特兄弟開著一家自行車商店,一邊干活掙錢,—邊研究飛行的資料。三年后,他們掌握了大量有關航空方面的知識,決定仿制一架滑翔機。1900年10月,萊特兄弟制成了他們第一架滑翔機,放飛成功。兄弟倆想用汽車的發動機來推動飛行。后來,一名制造發動機的工程師為他們造出一部12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發動機。經過無數次的試驗,他們終于把發動機安裝在滑翔機上,由發動機來推動螺旋槳旋轉,帶動滑翔機飛行。萊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一家飛行公司,同時開辦了飛行學校,從這以后,飛機成了人們又一項先進的運輸工具。奔馳汽車“三叉星”商標的來歷(一)1873年,擔任Deutz發動機廠技術部主任的哥特里布·戴姆勒,在給妻子寄去的明信片上,信手畫上了一顆三叉星以代表他當時的住處,并特別聲明:總有一天,這顆吉祥之星將會照耀我畢生的工作。1890年,這顆吉祥星開始用于新成立的戴姆勒公司的產品上。1899年,艾米·耶里耐克(當時擔任奧地利駐匈牙利總領事和戴姆勒汽車公司管理委員會的委員)駕駛以女兒梅賽德斯(溫文爾雅之意)命名的汽車,在“尼斯之旅”汽車大賽上一舉奪魁后,他建議戴姆勒公司生產的汽車都用“梅賽德斯”來命名,戴姆勒欣然同意。奔馳汽車“三叉星”商標的來歷(二)1901年,由威廉·邁馬赫設計的“Simplex”牌汽車首次采用“姆勒·梅賽德斯”作為商標。1909年,戴姆勒公司將一顆在三叉星和四顆小三駐星及“梅賽德斯”置于圓環之中;1923年,又將三叉星置于發動機散熱器之上。從此,這顆吉祥的三叉星迎風傲立,氣度高雅,煞是奪目。1926年戴姆勒汽車公司與本茨汽車公司合并,成立了在汽車史上舉足輕重的戴姆勒-奔馳公司(Daimler-Benz)。三叉星成為合并后公司共同的商標。專題八一節詩人雪萊雪萊(1792—1822),英國詩人。生于貴族家庭,曾在牛津大學學習,因宣傳無神論思想而被開除。政治上支持愛爾蘭民族獨立,贊揚法國大革命。他的詩音調優美,節奏明快,想象豐富。《西風頌》、《致云雀》等舉世聞名。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是一部積極浪漫主義的典型作品。劇中主人公普羅米修斯因反抗天神朱庇特對人類的專制殘暴,被鐵鏈鎖在高加索巖石上,身受百般摧殘,卻絕不向暴君屈服,最后終于依靠大自然的力量獲得解放。雪萊通過這一象征性的藝術形象,歌頌了堅貞不屈的反抗精神,表達了對未來美好世界的向往。“歌曲之王”舒伯特弗蘭茲?彼得?舒伯特(1797—1828),是浪漫主義樂派早期最重要的開拓者之一,1797年生于維也納,在一個生活拮據的家庭中成長。舒伯特的作品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他善于利用各種音樂體裁、形式來刻畫個人的心理活動,表達大自然和諧、富于生命力的氣息,同時他把感覺到的一切化為音樂形象,構成了獨特的浪漫主義旋律。舒伯特對浪漫主義音樂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不幸的是,舒伯特英年早逝,31歲時不幸病逝。但舒伯特給后世留下了豐富的音樂財富,其中僅歌曲就有634首,被稱為“歌曲之王”。疊被

教官:“龜田,為什么你的棉被總疊得比山本差?”

龜田:“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