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 做革命接班人-清明節緬懷先烈-高中下學期主題班會_第1頁
傳承紅色基因 做革命接班人-清明節緬懷先烈-高中下學期主題班會_第2頁
傳承紅色基因 做革命接班人-清明節緬懷先烈-高中下學期主題班會_第3頁
傳承紅色基因 做革命接班人-清明節緬懷先烈-高中下學期主題班會_第4頁
傳承紅色基因 做革命接班人-清明節緬懷先烈-高中下學期主題班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們的節日·精神的家園傳承紅色基因做革命接班人——2023年信宜市中小學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主辦單位:信宜市教育局承辦單位:信宜市第二中學活動地點:信宜市第二中學教室活動時間:2023年4月3日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你知道清明是個什么樣的節日嗎?

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歷的4月4日至6日間,正是春光明媚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又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另外,清明節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在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簡介清明清明節傳說

——關于寒食

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節的一個習俗。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去請介子推受賞封官。可是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親自去請。可是介子推不愿見他,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讓御林軍上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走出來的。晉文公下令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你們知道清明節有什么習俗嗎???祭祖“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每年公歷四月五日是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由于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每逢此節,人們都要到先人墓前祭奠,以寄托緬懷念之情。

掃墓

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蕩秋千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放風箏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還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清明古詩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清明對聯燕子來時春社;

梨花落后清明。

春風重拂地;

佳節倍思親。三月光陰槐火換;

二分消息杏花知。

相逢馬上紛桃雨;

喜見樹前鬧杏花。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在中國,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種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透露的是季節交替的信息,象征著新季節、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環的開始。后來則有了“感恩”意味,更強調對“過去以及先烈”的懷念和感謝。

2.我們該如何發揚革命烈士們的精神呢?1.烈士們的精神在今天有什么意義呢?努力學習天天向上熱愛勞動投身環保用心工作建筑輝煌奮勇爭先為國爭光

清明節,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紀念自己的祖先我們還應該緬懷先烈

同學們肯定知道很多革命先烈的事跡,請大家談談自己的認識!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劉胡蘭,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人(現已更名為劉胡蘭村)。出生于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因為拒絕投降,被鍘死在鍘刀之下,時年15歲。隨后,劉胡蘭被中共晉綏分局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

1952年10月,為打擊美國和南朝鮮軍隊,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第29師第87團戰士邱少云參加潛伏部隊,并擔任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進行低空掃射,并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云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

邱少云

烈士的忘我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作為新時期祖國的花朵,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