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賞課外古詩 課件(共27張ppt)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專題_第1頁
如何鑒賞課外古詩 課件(共27張ppt)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專題_第2頁
如何鑒賞課外古詩 課件(共27張ppt)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專題_第3頁
如何鑒賞課外古詩 課件(共27張ppt)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專題_第4頁
如何鑒賞課外古詩 課件(共27張ppt)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專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如何鑒賞課外古詩2023.03.22一、明確考點長安聽百舌韋鼎萬里風煙異,一鳥忽相驚。那能對遠客,還作故鄉聲。(1)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情感?(2)請簡要賞析“驚”字的妙處。體悟情感煉字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徐州)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福,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詩,表達詩人什么樣的態度,揭示什么樣的哲理?(2)簡要賞析“懷舊空吟聞笛福,到鄉翻似爛柯人”兩句詩.情感、哲理煉句一、明確考點宿翠微寺唐馬戴處處松陰滿,樵開一徑通。鳥歸云壑靜,僧語石樓空。積翠含微月,遙泉韻細風。經行心不厭,憶在故山中。(1)“鳥歸云壑靜,僧語石樓空。”一聯在寫景上頗有特色,請簡要分析。(2)尾聯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發了詩人什么情感?煉句抒情方式,體悟情感詠牡丹卞元亨草堂松菊晚凋殘,獨有西園舊牡丹。自是枯枝存勁節,依依唯戀故人還。(1)本詩題為“詠牡丹”,卻從松菊寫起,有何妙處?(2)聯系詩人經歷,概括詩歌的三四兩句所表達的情感。表現手法體悟情感一、明確考點體悟情感品析語言分析手法第一步:

讀懂詩歌二、鑒賞詩歌【1.讀懂什么】明白: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寫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圍)表達了什么情感(情緒、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態度、觀點)1.理解內容2.知曉情理

3.聯想、想象【2.怎樣讀懂】

提煉方法題大庾嶺北驛①

【唐】宋之問陽月②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④頭梅。【注釋】:①大庾嶺為五嶺之一,古人以此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飛至此不過嶺南之傳說。此詩是作者流放欽州途經大庾嶺時所作。驛:驛站。②陽月:農歷十月。③殊:還。④隴頭梅:南北朝詩人陸凱有這樣一句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作者暗用這一典故,希望寄一枝梅花,安慰家鄉的親人。進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芙蓉樓送辛漸》

《尋隱者不遇》《詠柳》

《旅夜抒懷》《春夜喜雨》

《征人怨》標題常有以下作用:①點明寫作的緣由或目的;②交代時間、地點,寫作的對象、內容等;③表明詩歌的題材;④體現詩歌的表達技巧;⑤揭示詩歌的寫作意圖或顯示情感主旨。所以,有時抓住了題目,也就大體抓住了詩歌的基本內容。返回雁(鴻雁)寄寓思鄉懷親,羈旅之悲。也是古代詩歌中傳書的信使。月是思鄉、念親的標志,多傳達離愁別恨、寂寞思歸之情。楊花(柳絮)一般象征離別,抒發飄零之感、離別之恨。西風/秋風多營造一種蒼涼凄苦、衰敗落寞、惆悵的氛圍。菊花、梅花品行高潔子規(杜鵑)寄托詩人的離愁別苦。羌笛/琵琶

多傳達離別之苦相思之情,和內心的孤寂之感。斜陽/夕陽多作游子思歸,表荒涼孤獨,傷春惜時。燕

春光美好,抒發欣喜;世事變遷、昔盛今衰。霜

營造悲壯、沉重的氣氛,渲染蕭瑟荒涼的氛圍。酒

愉悅、豪邁、思鄉、離愁別緒、懷才不遇。返回“燕然”泛指戰爭前線或邊塞,古詩文中敘述建立邊塞功績。“聞笛賦”為悼念故人之詞。“爛柯人”抒發對時局多變,世事全非的感慨“八百里”指牛。

“的盧”形容快馬。“后庭花

”《玉樹后庭花》為“亡國之音”“黃金臺”指“招攬賢良的地方”,也指“賢良薈萃的地方”。“垂釣碧溪

乘舟夢日”表現了詩人對未來充滿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賞識。“長風破浪

”比喻遠大的志向得以施展。“孫郎”作者以孫權自比,表現出作者壯志躊躇的英雄氣概。“馮唐

”詩人以西漢名將魏尚自比,是希望朝廷重用他。返回讀作者,知人論世知人論世,就是說,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處的時代背景。其實,許多詩所表達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與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處的時代有關。我們要關注著名詩人的相關遭遇、境況,所處朝代、國勢……如介紹詩歌是作者被貶某地時所作,則要考慮是否有懷才不遇、報國思用等情感;如介紹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則要考慮羈旅愁思、思鄉懷人之情;如介紹作者是南宋詩人(或朝代已滅亡),則要考慮收復失地之心……返回讀注釋,抓暗示信息注釋是詩歌鑒賞中最值得注意的內容,雖短短幾字,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或感情基調;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寓意;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或主旨;還有些是解釋詩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閱讀的難度。返回讀尾句,卒章顯志詩歌的結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或以景結句、或以情結句、或以理結句、或以問結句。不論以什么形式結尾,詩人都喜歡在結尾這個地方用點心機,因為結尾在全詩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天凈沙秋思》結尾“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北固山下》: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登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返回

第二步:

明確題干二、鑒賞古詩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5分)1.請分析尾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分)分析詩句內容+表達情感2.詩歌的前兩聯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做簡要賞析。(3分)(手法)+描述內容(句意)+表達效果

【意境、情感】

讀題干,明確答題方向。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2.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直抒胸臆、聯想、想象、用典、象征、烘托、對比、反襯、比興、鋪墊、正面側面描寫、先抑后揚、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以動寫靜、以小見大等。3.修辭手法:比喻、比擬、擬人、借代、夸張、對比、對偶、設問、反問、反復、一語雙關、襯托、互文等。

第三步:

規范答題二、鑒賞古詩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5分)1.請分析尾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分)作者想象明日度嶺南行,回望故鄉時,看到的將不再是家鄉的風物,而是大庾嶺高處的梅花了。(暗用典故)(1分)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眷戀之情(1分)2.詩歌的前兩聯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做簡要賞析。(3分)運用對比手法。(1分)大雁南飛,飛到此處就不再飛了;詩人行到此處卻要繼續南行,人與雁進行對比,(1分)寫出了詩人遠度荒蠻之地的悲苦凄涼心情。如何鑒賞課外古詩

讀懂古詩

明確題干

規范答題

三、鑒賞練習

(二)村行

【宋】王禹偁①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②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③似吾鄉。

【注釋】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貶為商州團練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時間里,寫了不少山水詩,《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野興:指陶醉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樂趣。③原樹:原野上的樹。

1.發揮想象,試描繪山野中美麗的景象。(2分)

2.找出傳達詩人情感的詞語,并分析其變化的原因。(3分)

1.發揮想象,試描繪山野中美麗的景象。(2分)

美麗安靜的秋日,我騎馬在山間行走,菊花微微泛黃,任憑馬兒悠然自在的馳騁,無數山峰在斜陽中矗立,棠梨葉已落,顏色像胭脂一樣美麗,雪白的喬麥花開了,有一種淡淡的幽香。

找描寫內容、加修飾語、展開聯想和想象菊花初黃,無數山峰,棠梨葉落,喬麥花開

(不符合要求)2.找出傳達詩人情感的詞語,并分析其變化的原因(3分)

表示情感的詞:野興長,惆悵。(1分)

本來看到美麗的景色,游興正濃,一看到“村橋原樹”像極家鄉的景物,觸發了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2分)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①劉長卿萬里辭家事鼓鼙②,金陵③驛路楚④云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

【注釋】①行營:主將出征駐扎之地。②事鼓鼙(pí):從事軍務。鼓鼙,軍用樂器。③金陵:一般指今江蘇省南京市,但唐代時把潤州也稱為金陵,這里即指潤州。④楚:古代楚地。1.“萬里辭家事鼓鼙,金陵驛路楚云西”包含了詩人哪些情感?(2分)2.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3分)

1.“萬里辭家事鼓鼙,金陵驛路楚云西”包含了詩人哪些情感?(2分)2.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3分)

1.①對李判官依依不舍之情;②對李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