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專升本《西方經濟學》重難點分析_第1頁
福建省專升本《西方經濟學》重難點分析_第2頁
福建省專升本《西方經濟學》重難點分析_第3頁
福建省專升本《西方經濟學》重難點分析_第4頁
福建省專升本《西方經濟學》重難點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專升本《西方經濟學》重難點分析微觀部分導論(只有小題,不可能大題)第一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一、經濟資源的稀缺性和經濟學的產生1.經濟資源的稀缺性與選擇行為2.四大基本經濟問題: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為誰生產?何時生產?3.經濟學的定義:經濟學是研究社會如何利用稀缺資源用于生產有價值的商品和服務,以及如何在社會成員之間分配這些商品和服務的一門社會科學。二、經濟學分類1.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2.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第二章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需求和需求的變動一、需求的內涵1.需求的定義需求:是指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消費者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愿意并且能夠購買某種商品或服務的數量。2.需求曲線與需求函數(1)需求曲線:表明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與其需求量之間關系的一條曲線。(2)需求函數:P=f(Qd)=a-bQ(a,b>0)3.需求規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或服務的需求量與價格呈反比例關系。二、影響需求的因素(選擇題常見,括號中的符號為正常品的需求和價格之間的關系)1.商品本身的價格(—)2.消費者偏好(+)3.收入(+)4.替代商品和互補品的價格(+)(—)5.消費者預期(+)6.其他因素三、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1.需求量的變動指在影響商品需求的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僅僅由于商品本身價格的變動所導致的消費者對該商品購買量的變動,需求量變動在幾何上表現為某一條需求曲線上點的移動。2.需求的變動指在商品本身的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由于影響商品需求的其他因素的變動所導致的同一價格水平上消費者對該商品購買量的變動,需求的變動在幾何上表現為需求曲線的水平移動。供給和供給的變動一、供給的概念1.供給的定義指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生產者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愿意而且能夠提供某種產品或服務的數量。2.供給曲線與供給函數(1)供給曲線:表示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與其供給量之間關系的一條曲(2)供給函數:P=f(Qs)=-c+dQ(c,d>0)3.供給規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與其供給量之間一般呈正比例關系。二、影響供給的因素(選擇題)1.商品本身的價格(+)2.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3.生產要素價格(+)4.其它商品的價格5.預期(—)6.其他因素三、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1.供給量的變動指在影響商品供給的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僅僅由于商品本身價格的變動所導致的生產者生產該商品數量的變動,供給量變動在幾何上表現為某一條供給曲線上點的移動。2.供給的變動指在商品本身的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由于影響商品供給的其他因素的變動所導致的同一價格水平上生產者愿意生產該商品數量的變動,供給的變動在幾何上表現為供給曲線的水平移動。第三節均衡價格一、均衡價格的決定1.超額需求:商品或服務的市場需求量大于供給量時的一種狀態。2.超額供給:商品或服務的市場需求量小于供給量時的一種狀態。3.均衡價格:商品或服務的市場需求量等與供給量時的市場價格。4.均衡產量:商品或服務的市場需求量與供給量時的市場交易量。二、供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1.需求變動的影響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如果需求增加,則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也上升;如果需求減少,則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也下降。2.供給變動的影響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供給增加,則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上升;如果供給減少,則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下降。3.需求和供給同時變動的影響(1)如果需求和供給同時增加,則均衡產量上升,均衡價格的變化方向取決于需求和供給增加幅度的大小;(2)如果需求和供給同時減少,則均衡產量減少,均衡價格的變化方向取決于需求和供給減少幅度的大小;(3)如果需求增加而供給減少,則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的變化方向取決于需求和供給變動幅度的大小;(4)如果需求減少而供給增加,則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的變化方向仍取決于需求和供給變動幅度的大小。三、均衡價格理論的運用1.支持價格指政府為了扶持某一行業的生產,而對該行業的產品設定一個高于市場均衡價格的最低價格。2.限制價格指政府為了限制某一行業的生產,而對該行業的產品設定一個低于市場均衡價格的最高價格。第四節需求和供給彈性(必考)一、彈性的概念1.彈性的定義彈性是測算因變量對自變量變動反應程度的一個指標,彈性系數可以用因變量變化百分比與自變量變化百分比之比來表示。2.彈性的計算E=Y變動的百分比/X變動的百分比=(⊿Y/Y)/(⊿X/X)=(⊿Y/⊿X)·(X/Y)當⊿X→0時,E=(dY/dX)·(X/Y)3.彈性的分類(選擇題)(1)E>1:富有彈性(2)E<1:缺乏彈性(3)E=1:單位彈性(4)E=∞:無窮大彈性(5)E=0:無彈性二、需求彈性(必考)1.需求價格彈性(1)需求價格彈性的定義與計算(這里要區別點彈性和弧彈性)需求價格彈性(Ed)是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Q)對其價格(P)變動的反應程度,需求價格彈性系數可以用需求量變動百分比與價格變動百分比之間的比率來表示,即:Ed=需求量變動百分比/價格變動百分比=(⊿Q/Q)/(⊿P/P)=(⊿Q/⊿P)·(P/Q),當⊿P→0時,Ed=-(dQ/dp)·(P/Q)。(2)需求價格彈性幾何表現(這里用的點彈性)(3)需求價格彈性的分類當Ed=0時,需求對價格完全無彈性,即需求量與價格無關,需求曲線為一垂直與產量軸的垂線;當Ed=1時,需求對價格為單位彈性;當Ed>1時,需求對價格富有彈性,奢侈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一般大于1;當Ed<1時,需求對價格缺乏彈性,生活必須品需求價格彈性一般小于1;當Ed=∞時,需求對價格完全有彈性,需求曲線為一條平行與產量軸的水平曲線。(4)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一般不考)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商品滿足需要的屬性、商品用途的廣泛性(5)需求價格彈性與邊際收益、總收益的關系(非常重要) TR=P(Q)·QMR=dTR/dQ=d[P(Q)·Q]/dQ=P+Q·dP/dQ=P[1+(Q/P)·(dP/dQ)]=P(1-1/Ed)如果Ed>1,則MR>0,此時P上升(即Q下降),TR減少;P下降(即Q上升)TR增加;如果Ed<1,則MR<0,此時P上升(即Q下降),TR增加;P下降(即Q上升)TR減少;如果Ed=1,則MR=0,此時總收益達到最大。2.需求收入彈性(1)需求收入彈性的定義與計算需求收入彈性(EM)是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Q)對消費者收入(M)變動的反應程度,需求收入彈性系數可以用需求量變動百分比與收入變動百分比之間的比率來表示,即:EM=需求量變動百分比/收入變動百分比=(⊿Q/Q)/(⊿M/M)=(⊿Q/⊿M)·(M/Q)當⊿M→0時,EM=(dQ/dM)·(M/Q)(2)需求收入彈性與商品分類(記住就可以):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彈性大于零(EM>0),則該商品為正常品;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彈性大于零但小于1(0<EM<1),則該商品為生活必需品;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彈性大于1(EM>1),則該商品為奢侈品;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彈性小于零(EM<0),則該商品為劣等品。3.需求交叉價格彈性(1)需求交叉價格彈性的定義與計算(記住就可以)需求交叉價格彈性(EX,Y)是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QX)對其相關商品價格(PY)變動的反應程度,需求交叉價格彈性系數可以用該商品需求量變動百分比與其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百分比之間的比率來表示,即:EX,Y=某商品需求量變動百分比/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百分比=(⊿QX/QX)/(⊿PY/PY)=(⊿QX/⊿PY)·(PY/QX);當⊿PY→0時,EX,Y=(dQX/dpY)·(PY/QX)(2)需求交叉價格彈性與商品分類:如果EX,Y<0,則商品X與商品Y之間存在互補關系;如果EX,Y>0,則商品X與商品Y之間存在替代關系;如果EX,Y=0,則商品X與商品Y互不相關。三、供給彈性1.供給彈性的定義與計算供給彈性(ES)是指一種商品的供給量(QS)對其價格(P)變動的反應程度,供給彈性系數可以用供給量變動百分比與價格變動百分比之間的比率來表示,即:ES=供給量變動百分比/價格變動百分比=(⊿QS/QS)/(⊿P/P)=(⊿QS/⊿P)·(P/QS)當⊿P→0時,ES=(dQS/dp)·(P/QS)2.供給彈性的分類及其幾何表現形式(記住區別就可以)供給彈性的分類及其幾何表現形式3.影響供給彈性的因素(一般不考)(1)生產的難易程度(2)生產規模及規模變化的難易程度(3)成本的變化(4)時間的差異四、供求彈性對市場均衡價格的影響0PQ0PQddSQ1Q0P0S’P12.基本模型需求曲線:()供給曲線:()第三章消費者行為理論第一節基數效用論——邊際效用分析一、關于效用的幾個基本概念1.效用的概念:效用是指商品或服務滿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或勞務時所獲得的滿足程度2.基數效用論與序數效用論的含義與區別(可能是問答題)基數效用論假定,消費者消費一定的商品或服務所獲得的滿足程度可以用基數來加以衡量;序數效用論認為,消費者消費一定的商品或服務所獲得的滿足程度難以量化,在比較商品或服務的效用時,無需給商品或服務的效用賦值,只需要根據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等序數來說明不同商品或服務效用的大小。二、邊際效用分析1.總效用、效用函數與邊際效用(1)總效用(TU):指消費者在一定的條件下,消費一定數量的商品或服務所獲得的總的滿足程度。(2)效用函數:U=U(X)(3)邊際效用(MU):指每增加一單位的商品的消費量所帶來的效用增量。MU=⊿TU/⊿X當⊿X→0時,MU=dTU/dX2.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重要,必考)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一種商品消費數量的增加,消費者從中所獲得效用是中間減少的,即dTU/dX<03.際效用遞減對需求規律的解釋第二節序數效用論——無差異曲線分析一、關于消費者偏好的假定(較難,但是是基礎,了解)1.偏好的完備性:A﹥B,或者B﹥A,或者A~B2.偏好的非對稱性:若A﹥B,則不存在B﹥A3.偏好的傳遞性:若A﹥B,且B﹥C,則A﹥C4.偏好的單調性:若A=(X1,X2),B=(X*1,X*2),如果X1≥X*1,且X2≥X*2,則A≧B,通俗地說,偏好的單調性就是消費者認為商品的數量“多多益善”。5.偏好的凸性:A~B,C=[tA+(1-t)B],(0<t<1),則C﹥A,C﹥B。偏好的凸性就是消費者認為平均消費組合要比極端消費組合好。二、無差異曲線(重點,必考)1.無差異曲線含義:指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滿足程度的不同商品組合的軌跡。2.無差異曲線的性質(可考問答題)(1)無差異曲線上任意兩點代表著相同的偏好;(2)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為負;(3)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4)同一無差異曲線圖上任何兩條無差異曲線互不相交;(5)愈遠離原點的無差異曲線所代表的效用水平愈高。3.邊際替代率及其遞減法則(必考)(1)邊際替代率(MRS):是指在保持消費者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所能代替另外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MRTS1,2=-⊿X2/⊿X1當⊿X1→0時,MRS1,,2=-dX2/dX1=MU1/MU2(2)邊際替代率遞減法則:是指在保持消費者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商品消費數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單位該商品的消費所能代替的另一種商品的數量是逐漸減少的。4.違反偏好假設的幾種無差異曲線:(跟圖形一起了解)(1)完全替代型偏好:U(X1,X2)=aX1+bX2(2)完全互補型偏好的無差異曲線:U(X1,X2)=min{aX1,bX2}三、預算線(必考,全部掌握)1.預算約束線的含義與數學表達:P1X1+P2X2=M2.影響預算線的因素:(1)收入變化對預算線的影響(2)價格變化對預算線的影響(3)收入和價格同時變化對預算線的影響。四、消費者均衡及其圖解(必考)1.消費者均衡條件的數學推導maxU=U(X1,X2)P1X1+P2X2=MMU1/P1=MU2/P22.消費者均衡條件的圖解消費者均衡五、消費者均衡比較靜態分析:價格、收入變化對均衡的影響(本次考試不做要求)價格變化:價格—消費曲線和需求曲線2.收入變化:收入—消費曲線和恩格爾曲線第二節生產函數一、生產函數的幾個概念(要用函數形式來理解)1.生產要素與生產函數的含義生產要素是指生產中投入的各種經濟資源,包括勞動、土地、資本和企業家才能;生產函數表示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使用可能的生產要素組合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一種關系。2.長期和短期(選擇題)長期是指所有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均可以改變的這樣一段時期,在這段時間內企業可以通過調整其生產規模來達到調整產量的目的;短期則是指有一部分生產要素的投入量難以改變的這樣一段時期,在這段時間內企業來不及通過調整生產規模來達到調整產量的目的。二、生產函數的幾種形式:1.齊次生產函數:如果λnQ=F(λX1,λX2,…,λXn),則函數Q=f(X1,X2,…Xn)為齊次生產函數(非常重要)2.線性生產函數:Q=f(L,K)=aL+bK(a,b>0)3.C-D生產函數:Q=f(L,K)=ALαKβ(A,α,β>0)(非常重要)4.里昂惕夫生產函數:Q=f(L,K)=min{aL,bK}第三節短期生產函數一、短期生產函數的形式:Q=f(L,K0)=f(L)二、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問答題)1.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的定義(1)總產量:TPL=Q=f(L)(2)平均產量:APL=Q/L(3)邊際產量:MPL=dQ/dL2.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與邊際產量曲線(圖形非常重要)三、生產要素報酬遞減規律:(非常非常重要)當生產進入一定階段后,在其他生產要素投入量不變的情況下,每增加一個單位的要素投入所帶來的產量增量呈遞減趨勢。四、生產的三個階段(可以是問答或者計算)1.三個階段產量的變化特征(1)生產第Ⅰ階段:L∈(0,L1),APL<MPL,APL遞增;(2)生產第Ⅱ階段:L∈(L1,L2),APL>MPL,APL遞減;(3)生產第Ⅲ階段:L∈(L2,∞),MPL<0,TPL遞減。2.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區域:生產第Ⅱ階段第四節長期生產函數一、長期生產函數的形式Q=f(L,K)二、等產量曲線1.等產量曲線的含義:等產量曲線是指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一定的產量所需投入的兩種生產要素之間的各種可能組合的軌跡。2.等產量曲線的性質(跟無差異曲線一起記)(1)同一條等產量曲線上的任意兩點所代表的產量水平相等;(2)等產量曲線斜率為負;(3)等產量曲線凸向原點;(4)越遠離原點的等產量曲線所代表的產量水平越高;(5)兩條等產量曲線互不相交。3.邊際技術替代率及其遞減法則(重要)(1)邊際技術替代率(MRTSL,K)MRTSL,K指在產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一單位的某種生產要素(L)的投入量所能代替的另一生產要素(K)的投入量。MRTSL,K=-⊿K/⊿L,當⊿L→0時,MRTSL,K=-dK/dL=MPL/MPK(2)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法則是指在保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生產要素(L)的投入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單位該生產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種生產要素(K)的數量是逐漸減少(3)脊線和生產的經濟區域三、等成本線:wL+rK=C0(重要)四、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非常重要)1.即定成本條件下的產量最大化及其條件maxQ=f(L,K)s.t.wL+rK=C0均衡條件:MPL/MPK=w/r2.即定產量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及其條件minC=wL+rKs.t.Q0=f(L,K)均衡條件:MPL/MPK=w/r五、規模報酬(重要)1.規模報酬的含義:規模報酬是指當所有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以同一比例增加或減少時,產量的變化狀況2.規模報酬的三種類型:規模報酬不變、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遞減f(tL,tK)=tnf(L,K)(1)若n=1,則規模報酬不變,即所有投入增加t倍,產量正好增加t倍;(2)若n>1,規模報酬遞增,即所有投入增加t倍,產量增加大于t倍;(3)若n<1,規模報酬遞減:即所有投入增加t倍,產量增加小于t倍。3.內在經濟和外在經濟第5章成本理論第一節成本和成本函數一、關于成本和利潤的幾種概念(非常重要)1.機會成本(非常重要)是指被放棄的一定的資源被用于其它用途時所能獲得的最大收益。機會成本是由于資源的稀缺性和替代性所引起的。在經濟活動中,為獲得一定的成本所付出的代價,不僅包括經濟活動本身的資源投入,還應該包括所放棄的收益。2.會計成本是指會計師在帳簿上記錄下來的成本。會計成本不能用于決策,因為它是屬于歷史成本,而決策是面向未來的;此外,會計成本只反映了使用資源的實際貨幣支出,而沒有反映企業為使用這些資源所付出的總代價。3.會計成本、經濟成本、顯成本、隱成本之間的關系:會計成本=顯成本;經濟成本=顯成本+隱成本4.會計利潤、經濟利潤、正常利潤之間的關系會計利潤=總收益-會計成本經濟利潤=總收益-會計成本-隱成本=會計利潤-隱成本經濟利潤=0,則企業獲得正常利潤二、成本函數的概念1.成本函數:C=wL+rK2.生產函數與成本函數的關系與轉換第二節短期成本一、短期成本分類(記住)1.短期總成本(TC)、固定成本(FC)與變動成本(VC)與邊際成本(MC)TC=TC(Q)=VC(Q)+FCVC=w.L,FC=r.K0;MC=dTC(Q)/dQ2.平均成本(AC)、平均固定成本(AFC)與平均變動成本(AVC)AC=TC(Q)/Q=[VC(Q)/Q+FC/Q]=AVC+AFC二、短期成本曲線(記住)1.短期總成本曲線、固定成本曲線、變動成本曲線與邊際成本曲線2.平均成本曲線、平均固定成本曲線與平均變動成本曲線一個例子:已知TC=0.04Q3–0.8Q2+10Q+5。求:FC,VC,AC,AFC,AVC,MC解:TC’=0.12Q2–1.6Q+10MC=TC’FC=5(不隨Q變化)VC=TC–FC=0.04Q3–0.8Q2+10QAC=TC/Q=0.04Q2–0.8Q+10+5/QAFC=FC/Q=5/QAVC=VC/Q=0.04Q2–0.8Q+103.短期成本曲線之間的變化關系(跟圖形一起記)TC曲線先凸后凹,AC、AVC曲線都是先下降后上升,形狀呈U型,但是AVC曲線先于AC曲線達到最低點,并逐步接近AC曲線,AFC曲線始終趨于下降,MC曲線與AC、AVC曲線相交,且交點分別為AC、AVC曲線的最低點。三、成本曲線與短期產量曲線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邊際產量和邊際成本之間的關系MC=dTC(Q)/dQ=d[VC(Q)+FC]/dQ=dVC(Q)/dQ=d(w.L)/dQ=w.dL/dQ=w/MPL平均產量和平均可變成本之間的關系AVC=VC(Q)/Q=w.L/Q=w/APL第三節長期成本一、最適度工廠規模與長期總成本二、長期成本函數三、長期成本曲線(記住)1.長期總成本曲線2.長期平均成本曲線3.長期邊際成本曲線的推導2.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規模經濟是指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的一種狀態;而規模不經濟則是指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增的一種狀態。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通常可以用成本-產出彈性(EC)來加以計量:當EC<1,即MC<AC,此時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因此生產處于規模經濟階段;當EC>1,即MC>AC,此時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增,因此生產處于規模不經濟階段。第6章完全競爭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通過本章的學習,你可以了解: 市場極劃分市場結構的標準,企業與行業的區別與聯系,企業的收益與利潤; 完全競爭市場的結構特征; 完全競爭企業的短期與長期均衡;(或產業)是指生產和提供同一(或類似)產品或服務的企業集合。第二節完全競爭市場概述一、完全競爭市場的結構特征(可能選擇題)1.市場上有大量的企業和消費者,所有企業和消費者都是價格的接受者2.產品同質3.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4.信息充分二、完全競爭市場(行業)及其企業的需求曲線(非常重要)1.市場(行業)的需求曲線:P=f(Q)=a-bQ2.企業的需求曲線:P=P0(b)企業需求曲線三、完全競爭企業的收益曲線(重要)1.總收益曲線:TR=P0×Q2.平均收益曲線:AR=TR/Q=P03.邊際收益曲線:MR=dMR/dQ=P0完全競爭企業的收益曲線第三節完全競爭的瞬時均衡與短期均衡(重要)一、市場(行業)的瞬時均衡和短期均衡Q完全競爭市場的瞬時均衡完全競爭市場的瞬時均衡二、完全競爭企業的短期均衡(非常重要)1.短期均衡的條件:一階條件:MR=MC;二階條件:dMC/dQ>02.短期均衡的幾種情況:(1)經濟利潤大于零(即存在超額利潤)的短期均衡:MR=MC,P>AC(2)經濟利潤等于零(即僅獲得正常利潤)的短期均衡:MR=MC,P=AC(3)虧損但繼續生產經營的短期均衡:MR=MC,AVC<P<AC(4)虧損并停止生產經營的短期均衡(停止營業點):MR=MC,P<AVC三、完全競爭企業和市場(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非常重要)1.完全競爭企業的短期供給曲線是位于AVC曲線最低點以上的MC曲線MCP完全競爭企業短期供給曲線2.完全競爭企業短期供給函數:MC(Q),P>minAVCS(P)=0,P≤minAVC第四節完全競爭的長期均衡(了解)二、完全競爭企業的進退決策與長期均衡(重要)1.進入:P>LAC2.退出:P<LAC3.長期均衡:P=LMC=LAC三、完全競爭市場(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了解)1.成本不變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2.成本遞增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3.成本遞減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第7章完全壟斷市場中價格和產量的決定通過本章的學習,你可以了解: 完全壟斷市場的結構特征、壟斷形成的原因; 壟斷企業所面臨的需求曲線與收益曲線的特點; 壟斷企業短期均衡與長期均衡; 壟斷所導致的效率和福利損失.第一節完全壟斷市場概述一、壟斷市場的結構特征(了解)1.市場上只有一家企業生產和供給該商品,因此企業就是行業;2.壟斷企業是價格的制定者;3.市場存在進入壁壘二、賣方壟斷與買方壟斷三、壟斷的成因(重要)1.法律壁壘2.規模經濟與自然壟斷3.技術性與策略性壁壘4.其他壁壘(比如微軟捆綁銷售瀏覽器)四、壟斷企業的需求曲線與收益曲線(重要)1.需求曲線:P=P(Q)2.收益曲線:總收益曲線、邊際收益曲線總收益曲線:TR=P(Q).Q平均收益曲線:AR=TR/Q=P(Q)邊際收益曲線:MR=dTR/dQ=P+Q.dP(Q)/dQ壟斷企業的收益曲線第二節壟斷企業的均衡(重要)一、短期均衡1.短期均衡條件一階條件:MR=MC二階條件:dMR(Q)/dQ<dMC(Q)/dQ2.短期均衡的兩種情況:贏利或虧損3.壟斷企業定價區間:MR=MC>0,因此壟斷者總是在富有彈性的區域確定價格(Ed>1),如下圖所示:PMCEd>1Ed=1Ed<1QMR圖:壟斷者的定價區間二、長期均衡四、完全競爭市場和完全壟斷市場的比較(非常重要)1.效率比較:產量和價格2.福利比較:消費者剩余與生產者剩余的損失(1)消費者剩余與生產者剩余:消費者剩余是指消費者購買一定數量的商品愿意支付的消費額與實際支付的消費額之間的差額。生產者剩余是企業銷售一定數量的商品愿意獲得的銷售額與實際獲得的銷售額之間的差額。PS:P=g(Q)PEED:P=f(Q)0Q1Q2QEQ圖:消費者剩余與生產者剩余消費者剩余(CS):生產者剩余(PS):(2)壟斷導致的福利損失P福利損失PmPmPEEQmQEQMR圖:壟斷導致的效率損失壟斷企業的價格歧視一、價格歧視的含義所謂價格歧視是指壟斷企業在同一時期內,對相同的產品根據不同消費者或不同的購買量索取不同的價格。二、實施價格歧視的條件企業必須有一定的壟斷力;企業能夠根據消費的偏好的不同進行市場分割;產品的轉售必須十分的困難。三、價格歧視的種類1.一級價格歧視:壟斷者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價格,對消費者每一單位的消費量都索要不同的價格。2.二級價格歧視:壟斷者將商品按不同的購買量進行分組,并對不同組別的商品索要不同的價格。3.三級價格歧視:壟斷者針對不同的市場索取不同的價格。設壟斷者面臨兩個市場:市場1和市場2,其中:在市場1:,;在市場2:,。壟斷者的成本函數:。圖:三級價格歧視則壟斷者的利潤函數為:。壟斷者利潤極大化的一階條件為:,即:,即:壟斷在需求價格彈性大的市場索要的價格比在價格需求彈性小的市場更高,因為:,則:,則:因此:若,則四、價格歧視的幾種應用方法1.優惠券:消費者甑別2.兩部收費制:固定費(相當于消費者剩余)、使用費(等于邊際成本)PT(固定費)PcMCQ圖:壟斷者的兩部收費3.時期間的差別定價第8章第一節寡頭市場結構特征與寡頭模型的分類一、寡頭市場結構的特征1.市場上的企業數量很少;2.產品同質或異質(純粹寡頭、差別寡頭)對手對自己決策的反應。第9章第一節生產要素的需求二.企業對要素的需求(重要)(一)企業使用要素(L)的“邊際收益”:dTR/dL完全競爭產品市場中企業使用要素(L)的“邊際收益”:邊際產品價值(VMPL)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上P為常數,則P.MPL2.不完全競爭產品市場中企業使用要素(L)的“邊際收益”:邊際收益產品(MRPL)在不完全競爭產品市場上P=P(Q),則MPL.MR三.企業使用要素(L)的原則:要素(L)的邊際收益=要素(L)的邊際成本(非常重要)完全競爭產品市場的情況(重要)(1)企業使用要素(L)的原則:VMPL=MFCL若要素市場也為完全競爭,則企業使用要素(L)的原則w=VMPL=P.MPL(2)完全競爭產品市場中企業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完全競爭產品市場中企業對要素的需求曲線不完全競爭產品市場的情況(了解)(1)企業使用要素(L)的原則:MFCL=MRPL若要素市場也為完全競爭,則企業使用要素(L)的原則為:w=MRPL=MR.MPL(2)不完全競爭產品市場中企業對要素的需求曲線不完全競爭產品市場中企業對要素的需求曲線生產要素的供給要素所有者的供給行為1.要素供給的間接效用2.自用要素的邊際效用3.要素供給的原則及其無差異曲線分析要素需求者(企業)所面臨的要素供給曲線1.完全競爭要素市場上企業所面臨的要素供給曲線:2.不完全競爭要素市場企業所面臨的要素供給曲線0L第三節生產要素均衡價格的決定(只要掌握第一種情況)一.產品市場完全競爭——要素市場完全競爭情況下的要素均衡價格的決定均衡條件:VMPL=MFCL,即P.MPL=w第四節工資、利息和地租的決定(重要)一、工資的決定1.勞動的最優供給條件2.勞動供給曲線的推導3.工資變動的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4.勞動市場的均衡與工資率的決定二、利息率的決定1.資本的需求:資本的邊際生產力2.最優消費與儲蓄決策及資本供給曲線的推導3.資本市場的均衡與利息率的決定三、地租的決定1.土地的需求:土地的邊際生產力2.土地的供給曲線3.土地市場的均衡與地租的決定租金、準租金和經濟租金第10章國民收入核算與國民收入循環從本章開始,我們轉入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整個社會經濟活動,是總量經濟學。粗略地講,本門課程所涉及的宏觀經濟學主要包括這樣三大塊:兩個模型,兩個政策,兩大問題。本章我們先介紹幾個宏觀經濟變量。通過本章的學習,你可以了解: 總產出及其衡量; 國民收入循環;第一節總產出及其衡量(基礎,都要記住,除了不是論述,其他都可以出題)一、國民收入的概念國民收入度量一定時期內(通常是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國經濟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1.國民原則與國土原則:GNP與GDP粗略地說,GDP與GNP差別在于統計對象的劃分標準不同:GDP是從地域角度劃分的,考慮的是一國經濟領土以內的產出總量;GNP則是從身份角度,度量利用一國國民擁有的勞動和資本等要素所提供的產出總量GNP=GDP+(本國生產要素在國外獲得的收入-國外生產要素在本國取得的收入)=GNP+NFP(國外要素支付凈額)2.產品和服務3.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4.市場價值二、衡量國民收入的兩種方法1.支出法支出法是從居民戶、政府和國外購買最終產品支出角度看社會在一定時期創造了多少最終產品價值。從支出角度看,GDP=消費(C)十投資(I)十政府購買(G)十凈出口(X-M)。2.收入法收入法是從生產要素所有者獲得收入的角度看社會在一定時期創造了多少最終產品價值。收入法又稱成本法,用收入法核算國民生產總值,則GDP=工資十利息十租金十利潤十間接稅十折舊三、與GDP相關的其他幾個概念1.國內生產凈值(NDP):NDP=GDP-折舊2.國民收入(NI):NI=NDP-間接稅3.個人收入(PI)與個人可支配收入(DPI)PI=NI-企業所得稅和公司未分配利潤-社會保險+轉移支付DPI=PI-個人所得稅4.名義GDP與實際GDP(1)名義GDP: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即為名義GDP。(2)實際GDP:以某一年作為基年,按基年價格計算的GDP即為實際GDP四、GDP衡量經濟成果的局限性GDP是一個有用的指標,但不是一個完善的指標1.GDP沒有包括所有在市場之外的活動所創造的成果:低估了一國經濟活動的實際社會價值。2.GDP忽略了一些對人們生活質量有重要影響的指標(如環境質量,收入的分配的差距):只做加法不做減法。第二節國民收入循環兩部門經濟循環圖與國民收入恒等式二、三部門經濟循環流量圖與國民收入恒等式三、四部門經濟循環流量圖與國民收入恒等式第11章第一節兩部門經濟國民收入的決定(重要)一、兩部門經濟模型的基本假設1.存在家庭和企業部門,而不存在政府和國外部門,因此Y=Yd;2.利率、工資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3.企業投資是自發的,即投資為外生變量,I=I0四、兩部門均衡國民收入的變動:乘數原理(非常重要)1.乘數的含義指當影響國民收入的因素變化以后,均衡的國民收入會以一個倍數的形式發生變動,乘數反應了這種變動的程度。2.產生乘數效應的原因設某企業投資增加100用于擴大生產設施,邊際消費傾向c=0.8⊿I⊿Y⊿C11001000.8×10020.8×1000.8×1000.82×10030.82×1000.82×1000.83×100…………n0.8n-1×1000.8n-1×1000.8n×100總計∑⊿Y=(1+0.8+0.82+…+0.8n-1)100=5003.兩部門的投資乘數與自發消費乘數的計算(非常重要)(1)兩部門的投資乘數(λI):λI=1/(1-b)=1/(1-MPC)=1/MPS(2)兩部門的自發消費乘數(λc):λc=1/(1-b)=1/(1-MPC)=1/MPS4.乘數原理的圖解第二節三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決定(重要)一、政府收入、政府購買與轉移支付二、三部門經濟國民收入均衡的決定1.均衡條件2.均衡的國民收入及計算:YE=(a+I0+G0-bTX0+bTR0)/(I-b+bt)三、三部門經濟中的各種乘數1.投資乘數、自發消費乘數(λI,λC):λI=λC=1/(I-b+bt)2.政府支出乘數(λG):λG=1/(I-b+bt)3.政府稅收乘數(λT):λT=-b/(I-b+bt)4.政府轉移支付乘數(λTR):λTR=b/(I-b+bt)5.政府平衡預算乘數(λB):λB=(1-b)/(I-b+bt)三、進口乘數、出口乘數進口乘數(λM):λM=-1//(I-b+bt+m)出口乘數(λX):λM=1//(I-b+bt+m)第12章擴展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IS-LM模型(本章是宏觀經濟學中最重要的)通過本章的學習,你可以了解:投資的因素、投資函數的形式;古典的貨幣需求理論、貨幣供給的層次、銀行體系與存款創造;IS、LM曲線的含義與性質特征,IS、LM曲線的推導方法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流動性偏好理論)運用IS—LM模型計算均衡國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方法第一節產品市場的均衡:IS曲線一、投資的決定1.影響投資量的兩個重要因素:利率和資本的邊際效率(投資的預期收益率)2.投資函數:I=I(r)=I0–hr(h>0)二、IS曲線1.IS曲線的含義:IS曲線是描述產品市場均衡時,利率與國民收入之間關系的曲線,由于在兩部門經濟中產品市場均衡時I=S,因此該曲線被稱為IS曲線。2.產品市場均衡的條件及IS曲線的推導:(1)兩部門IS曲線:I=S(2)三部門IS曲線:C+I+G=C+S+T3.IS曲線的斜率及影響IS曲線的斜率的因素(1)IS曲線的斜率:dr/dY=-(1-b+bt)/h=-[1-(1-t)b]/h<0(2)影響IS曲線的斜率的因素:b和hb值越大,I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越小(即IS曲線越平坦),國民收入的乘數越大,Y對r的反應越靈敏;b值越小,I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越大(即IS曲線越陡峭),國民收入的乘數越小,Y對r的反應越不靈敏。h值越大,I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越小(即IS曲線越平坦),I對r的變化越靈敏,Y對r的反應越靈敏;h值越小,I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越大(即IS曲線越陡峭),I對r的變化越不靈敏,Y對r的反應越不靈敏4.IS曲線的移動(1)自發性消費(a)增加、自發性投資(I0)增加、政府支出(G)增加、政府轉移支付(TR0)增加、政府稅收(TX0)減少均會導致IS曲線向右平移;(2)自發性消費(a)減少、自發性投資(I0)減少、政府支出(G)減少、政府轉移支付(TR0)增加、政府稅收(TX0)減少均會導致IS曲線向左平移。三、產品市場的失衡:IS曲線之外的點1.IS曲線左邊的點:S<I,Y將增加2.IS曲線右邊的點:S>I,Y將減少第二節貨幣市場的均衡:LM曲線一、貨幣的需求1.古典的貨幣需求理論(1)費雪方程式:MV=PY(2)劍橋方程式:M=kPY2.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1)貨幣需求動機交易性貨幣需求動機:公眾為了應付計劃內的購買愿意持有的貨幣數量,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預防性貨幣需求動機:公眾為了應付計劃外的購買愿意持有的貨幣數量,它也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投機性貨幣需求動機:公眾為了將來購買證券愿意持有的貨幣數量,它隨著利息率的下降而增加。(2)貨幣需求函數:L1(Y)=kY;L2(r)=m0-L=L1(Y)+L2(r)=kY+m0-(3)流動性陷阱(凱恩斯陷阱)當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人們預計有價證券的價格不可能再上升,因而人們只愿持有貨幣,以免證券價格下跌時遭受損失。這時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趨于無窮大,這種情況即為流動性陷阱(或凱恩斯陷阱)rL1=kY流動性陷阱0M貨幣需求曲線與流動性陷阱3.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的發展:(1)交易性貨幣需求論的發展:鮑莫爾“平方根定律”(2)預防性貨幣需求論的發展:惠倫的預防性貨幣需求(3)投機性貨幣需求論的發展:托賓的多樣化資產組合理論二、貨幣的供給1.貨幣層次的劃分:衡量貨幣大小不同的口徑(M0、M1、M2、M3)2.銀行體系:商業銀行與中央銀行3.銀行的存款創造與貨幣供給量(1)存款創造的前提條件:部分準備金與非現金結算制度(2)法定存款準備金與超額準備金(3)基礎貨幣(B):B=法定存款準備金(RR)+超額準備金(ER)+通貨(CU)(4)貨幣創造乘數(m):其中:D為存款,c=CU/D為通貨存款率,r=RR/D為法定準備金率,α=ER/D為超額準備金率。三、均衡利率的決定rM/PrEEL=L1(Y)+L2(r)=kY+m0-0M均衡利率的決定四、LM曲線1.LM曲線的含義LM曲線是描述貨幣市場實現均衡,即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相等時,利率與國民收入之間關系的曲線。2.貨幣市場均衡的條件及LM曲線的推導3.LM曲線的斜率及影響LM曲線的斜率的因素(1)LM曲線的斜率:dr/dY=(2)影響LM曲線的斜率的因素:k值越大,交易性貨幣需求(L1)對收入(Y)的變化越敏感,LM曲線越陡峭,國民收入對利率的變化越不敏感;k值越小,交易性貨幣需求(L1)對收入的變化越不敏感,LM曲線越平坦,國民收入對利率的變化敏感。l值越大,投機性貨幣需求(L2)對利率(r)的變化越敏感,LM曲線越平坦,國民收入對利率的變化越敏感;l值越小,投機性貨幣需求(L2)對利率的變化越不敏感,LM曲線越陡峭,國民收入對利率的變化不敏感。4.LM曲線的移動(1)貨幣供給量增加,LM曲線向右平移,且貨幣供給量增加1個單位,LM曲線向右平移1/k個單位;(2)貨幣供給量減少,LM曲線向左平移,且貨幣供給量減少1個單位,LM曲線向左平移1/k個單位。5.貨幣市場的失衡:LM曲線之外的點(1)LM曲線左邊的點:L<M,r將下降;(2)LM曲線右邊的點:L>M,Y將上升第三節雙重市場均衡:IS-LM分析一、雙重市場均衡時的利率與收入:IS方程:LM方程二、非均衡利率與收入的調整三、均衡利率與收入的變動1.IS曲線變動對均衡收入(YE)和均衡利率(rE)的影響在LM曲線不變的情況下,IS曲線右移,則YE增加,rE上升;IS曲線左移,則YE減少,rE下降。2.LM曲線變動對均衡收入(YE)和均衡利率(rE)的影響在IS曲線不變的情況下,LM曲線右移,則YE增加,rE下降;LM曲線左移,則YE減少,rE上升。第13章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重要)通過本章的學習,你可以了解: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具體的財政政策;具體的貨幣政策兩種政策對IS-LM模型的影響其他政策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1、物價穩定2、充分就業3、經濟增長4、國際收支平衡二、財政政策1、財政穩定器2、功能財政與赤字財政三、貨幣政策貨幣供給與貨幣乘數基礎貨幣:基礎貨幣=現金+商業銀行準備金存款貨幣乘數:貨幣乘數又稱貨幣擴張倍數或貨幣擴張系數,它是指中央銀行投放或回收一單位的基礎貨幣,能使貨幣供給量增加或減少的倍數2、貨幣政策(重要)四、對IS-LM的影響(重要)貨幣政策增加(減少)貨幣供給量,LM曲線向右(向左)移動。財政政策中政府購買增加(減少),IS曲線向右(向左)移動。稅收增加(減少),IS曲線向左(向右)移動。第15章失業與通貨膨脹第一節通貨膨脹一、通貨膨脹的含義(重要)通貨膨脹是指價格總體水平的顯著的、持續的上升。通貨膨脹率被定義為價格水平變化的速度。幾點鑒別:不是物價總體水平的輕微上升。是指物價總體水平的持續上升。通貨膨脹是物價總體水平的上升,而不一定是每一種商品有同一水平上升。這也不一定是生活水平的下降,因為收入水平有可能有或可能沒有同一水平上升。通貨膨脹的重要標志是社會總需求超過社會總供給按通脹產生的原因區分(重要)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Demand-pullInflation)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Cost-pushInflation)結構型通貨膨脹(StructureInflation)(3)通貨膨脹的度量(重要)л=(Pt-Pt-1)/Pt-1PriceIndexes價格指數TheConsumerPriceIndexCPI消費者價格指數。TheProducerPriceIndexPPI生產者價格指數。GDP矯正指數(或稱緊縮指數、平減指數)通貨膨脹的四種原因(重要)A、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凱恩斯主義的解釋貨幣主義的解釋:共同點:過多的貨幣追逐在充分就業條件可能生產出來的有限的物品供給。B、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a)定義:因生產成本的增加,所導致的物價上漲b)工資推動和利潤推動當工資率的提高,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時,就會發生工資推動型通貨膨脹。當廠商為壟斷和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