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出口產品的國際分工地位研究
F752.61:A1007-6964[2010]01-090630-0497一、問題的提出隨著貿易成本與通訊成本的下降,國際分工越來越細:從傳統的產業間分工到二戰后的產業內分工,再到當前的產品內分工。從產品間分工(across-product)的角度看,經驗分析表明發展中國家幾乎出口了發達國家出口產品的所有種類,比如,中國在2004年出口了4898種HS六分位產品,德國出口了4932種HS六分位產品,這說明,中國和德國都出口了幾乎所有的HS六分位產品,中國和德國從產品間分工的角度看,沒有表現出國際分工地位的差異性。從產品內分工的角度看,產品內分工意味著不僅要分析出口了什么產品(product),而且要分析出口了什么樣的產品種類(variety)。在同一產品下,不同種類的產品存在差異性,這些差異性包括Krugman(1980)強調的水平差異以及Faim和Helpman(1987)強調的垂直差異。進一步,如果將出口產品的差異性簡化為出口產品的價格差異性,那么,同一出日產品就可以分為高價格類型產品與低價格類型的產品。經驗分析表明,發達國家出口了同一產品內部的高價格類型產品,發展中國家則出口了同一產品內部的低價格類型產品,即在產品內分工(within-product)的視角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表現出了分工地位的不同。例如,Schott(2004)在研究美國進口的產品時發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向美國進口的產品大量是重疊的,即發展中國家可以向美國出口發達國家出口的產品,這就意味著在產品(product)層次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沒有表現出國際分工的差異性;進一步分析發現,在同一產品內部,來自發達國家的進口產品價格要遠高于來自于發展中國家進口產品價格,即發達國家出口了高價格類型的產品,而發展中國家出口了低價格類型的產品,這意味著在同一產品內部(within-product),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出口了不同類型(variety)的產品,從產品內分工的角度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體現出了國際分工地位的差異性。Fontagnéetal.(2007)則將Schott(2004)的研究擴展到全世界范圍,從產品內分工的視角分析發展中國家出口對發達國家競爭力的影響,結論認為,由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處于國際分工的不同位置,發達國家出口高價格類型的產品處于國際分工的高端,發展中國家出口低價格類型產品處于國際分工的低端,從而發展中國家并沒有形成對發達國家競爭力的威脅。現有關于中國出口的研究,大量的分析集中在產品間層次(across-product),一方面,得出中國出口結構不斷優化的樂觀結論,如前所提的Lalletal.(2006)、Rodrik(2006)、Schott(2006)、Hausmanetal.(2007)等;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探討構成中國出口結構不斷優化的原因,側重分析中國的“特色因素”,如Xu和Lu(2009)研究發現,在細分加工貿易與外資類型的基礎上,發現自OECD外資與自外資公司的加工貿易對中國出口結構優化具有積極的影響,類似的分析還有Amiti和Freund(2008)、Wang和Wei(2008)等。從產品內分工的角度分析中國出口貿易的文獻相對較少,僅有的文獻如Schott(2006)側重從產品間分工的角度分析中國出口產品的復雜度,只是提到了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問題;Fontagnéetal.(2007)的研究則是跨國研究,雖然提到了中國,但并不是分析問題的重點。與現有文獻相比,本文有三個特色:其一,類似于Azhar和Elliott(2006)改進產業內貿易測度指標的做法,本文提出了從產品內分工角度分析國際分工地位的新指標;其二,首次利用1995~2004年包括出口價值量、出口數量與出口單價的HS六分位貿易數據,針對中國產品內分工做了全面系統的評估和分析;其三,從跨國比較角度分析了中國出口產品價格的特殊性,挖掘了中國出口產品價格的“特色因素”。文章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紹本文的實證方法與數據;第三部分分析中國出口產品的國際分工地位;第四部分分析雙邊出口價格的影響因素,并進一步分析中國出口產品價格的特殊性;最后總結全文。二、實證方法及數據從產品內分工的角度看,產品內部不同種類的產品之間具有差異性,這一差異性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不同種類產品的出口價格具有極大的差異性。從直覺看,出口價格高的產品在國際分工中往往處于高端位置,而出口價格低的產品在國際分工中往往處于低端位置。大量的經驗分析也發現,出口產品的價格隨著出口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上升而提升。這就意味著分析產品內分工狀態,進一步分析國際分工地位的關鍵指標是產品的價格。如果一個國家出口產品的高價格類型,那么這一國家相對處于國際分工的高端位置;反之,一個國家如果出口產品的低價格類型,那么這一國家相對處于國際分工的低端位置。為了分析一個國家出口產品種類處于國際分工格局的何種位置,就要分析該國出口產品的價格與世界平均價格的差異。如果該國出口價格高于世界平均價格,那么處于該產品國際分工格局中的高端位置;反之,如果該國出口價格低于世界平均價格,那么處于該產品國際分工的低端位置。將這一想法通過數學公式來表達,如式(1)所示:本文的數據來自于CEPII的BACI數據庫。這一數據庫包含了1995~2004年世界各國雙邊HS六分位貿易數據,而且報告了出口的價值量、數量與單價,而且數量的單位都是噸,這樣就可以進行統一的比較。在本文的實證分析中,世界某產品的平均價格用世界的總出口價值量除以該產品的世界出口總數量得到。這樣計算各年度各產品的rp指標,就可以對中國國際分工地位做出相應的分析。下面分析實證結果。三、中國出口產品的國際分工地位本部分利用rp指標研究了中國出口產品的國際分工地位。首先是總體研究,結論匯總在第一部分;其次,按照技術類別進行不同產品的分析,結論匯總在第二部分;再次,選擇典型的制造業進行分析,結論匯總在第三部分;最后,選擇美國、日本、德國和印度進行國際比較分析,結論匯總在第四部分。1.整體分析分析表1。從2004年看,中國出口產品處于高、中、低端的比例分別為14.54%、32.94%、52.52%,這說明,總體上看中國出口產品處于國際分工的中低端。分析不同年份可以發現,在各個年份處于低端的產品比例都超過了中端和高端,而且中低端產品的比例總和占到70%多,因此,各個年份中國出口產品處于國際分工的中低端。從發展趨勢看,2001年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分界點,在2001年以前,中國國際分工地位呈現優化的趨勢,其中,高端比例從1995年的17.71%提升到2001年的24.18%,低端比例從1995年的50.99%下降為2001年的39.26%,2001年以后,高端比例下滑,低端比例迅速上升。因此,一方面,加入WTO貿易成本下降,出口的總量增加,這是加入WTO對中國出口增長的積極貢獻。另一方面,由于加入WTO貿易成本下降,使得以前沒有出口的公司開始出口,按照Baldwin和Harrigan(2007)的分析,貿易成本下降將會使得一些產品品質低的公司出口,這樣整體上就下拉了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此外,由于大量的公司出口,使得在同一市場上中國產品彼此競爭增強,從而使得價格下降,因此,加入WTO反而不利于中國產品價格與國際分工地位的提升。綜上所述,中國出口產品國際分工地位總體偏低,而且加入WTO后,伴隨巨大規模出口的是整體價格降低,導致中國出口產品國際分工地位下降。這說明中國出口中存在一定的“悲慘增長”。我們將1995年、2000年和2004年中國對世界出口的4550種產品的rp值繪制核密度分布圖,從整體分布的角度分析中國出口產品國際分工地位的變化,從而彌補單純指標計算的不足。從圖1可以看出兩個明顯的特點:其一,3年的核密度圖線的峰值點和大部分面積都分布在0點的左側,說明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大部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國際分工地位處于低端位置;其二,從3年曲線的動態看,2000年的曲線分布最靠右側,說明1995年和2004年的rp值總體上都小于2000年的rp值,這說明中國國際分工地位以2001年為分界點,出現了先優化后劣化的趨勢,與指標分析的結論也是一致的。圖1中國出口產品國際分工地位分布分析資料來源:同表1。2.不同技術類別產品分析進一步,按照Lall(2000)年的分類標準,將產品按照技術含量進行分類,分為高技術、中技術和低技術產品,分析不同技術類型產品的國際分工地位。如表2所示。分析表2。從2004年看,隨著技術水平的上升,低端比例逐漸上升,從低技術的56.29%到中技術的63.25%再到高技術的76.82%,說明技術水平越高,中國產品的國際分工地位越低。從各年份看,除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外,大部分年份低端比例隨著產品的技術升級而上升。從發展趨勢看,與總體發展趨勢是類似的,即以2001年為分界點,國際分工地位呈現先優化后劣化的趨勢。這一趨勢在高技術產品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高技術產品處于低端的比例從1995年的76.82%下降為2000年的46.09%又迅速上升為2004年的76.82%,變化之大之迅速令人瞠目!一個可能的解釋在于,加入WTO后,由于中國偏向高技術產品的政策導向和中國廉價的熟練勞動力廣泛存在,大量中國公司開始承接高技術產品的國際外包,從而使得中國高技術產品的出口迅速上升,即大量文獻提到的中國出口結構的優化,然而這種優化的代價是,大量出口導致中國制造的高技術產品的價格迅速下滑,國際分工地位惡化。綜上所述,一方面,不同技術產品的國際分工地位具有總體的特征;另一方面,隨著技術水平上升,產品的國際分工地位降低;更重要的是從發展趨勢看,出口增速最快的高技術產品國際分工地位下降最快,這從一定程度上也證實了“悲慘增長”。3.典型制造業分析進一步,從行業的角度進行更細化的分析。按照Haveman產品轉化表,將HS編碼轉成:ISIC三分位編碼,選擇典型行業進行分析。如表3所示。分析表3。從2004年看,所有行業的低端比例都是最高的,說明中國制造業國際分工地位總體偏低。從行業對比看,勞動密集型行業如服裝業、紡織業低端的比例相對較低,分別為48.47%與59.05%,資本密集型行業如非電機械與電機械其低端比例相對較高,分別為79.63%與78.38%,而技術密集型行業如科學設備行業,低端比例最高,高達85.51%,這說明,隨著技術含量的不斷提升,中國行業的國際分工地位不斷惡化。從發展趨勢看,所有行業都經歷了低端比重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其中2001年是十分明顯的分界點,這一點與前面的結論一致。綜上所述,中國制造業分工地位偏低,而且隨著技術含量上升,分工地位逐漸惡化。4.德國、美國、日本、印度與中國的比較接下來,從跨國比較的角度分析中國國際分工地位以及中國國際分工地位的特殊性。本文選取了3個發達國家即美國、日本和德國,選擇了一個發展中國家即印度,分別計算了總體上各國1995~2004年高端、中端和低端的相對比例,如表4所示。分析表4。德國處于高端的產品各年份都在60%以上,而且呈現上升的趨勢,1995年為63.4%,2004年為73.8%。日本處于高端的產品各年份都在80%以上,相對比較穩定。美國處于高端的產品除個別年份外一般在:30%以上,處于低端的產品一般低于25%,處于中端的比例在40%左右;從趨勢看,美國高端產品呈現上升的趨勢,從1995年的33.8%到2004年的50.8%。因此,發達國家處于國際分工的高端,而且分工地位十分穩定。印度處于高端的產品比例除個別年份外,一般在20%左右,處于低端的產品一般在50%左右。從中國與印度的比較看,在各個年份,中國處于高端的比例都要低于印度,處于低端的比例都要高于印度。因此,盡管中、印均為發展中國家,但是在國際產品內分工中,中國處于相對印度更低端,從這點看,中國表現出了自身的“特色”。接下來,將5個國家在各年份都有出口的1479種產品的rp值繪制核密度估計圖,比較分析5個國家的指標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顯然可見,日本的曲線分布在最右側,然后依次是德國、美國、印度和中國,因此中國的rp值整體上低于這4個國家,從而中國國際分工地位不僅低于發達國家而且低于發展中國家印度。這與前面的指標分析一致。圖2中國與美國、日本、德國和印度的比較資料來源:同表1。四、中國國際分工地位與發展水平的不匹配一國的國際分工地位與發展水平是相匹配的。如前面的跨國比較分析,發達國家的國際分工處于高端,中國、印度處于國際分工低端,與各自的發展水平是一致的。然而,從中、印比較看,同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分工地位要低于印度!這說明,從中、印比較的角度看,中國與印度的分工水平差異與兩國發展水平的差異是不匹配的,相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而言,中國的國際分工地位偏低。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一結論的穩健性,接下來進一步研究雙邊貿易品價格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加入中國的虛擬變量,分析中國問題的特殊性。回歸方程如下:在控制變量中,加入了一系列影響雙邊出口價格的變量,這些變量的選取主要參照Fontagnéetal.(2007)的做法,加入了3類變量:經濟發展水平變量,即人均收入變量;經濟發展規模變量,即國民收入;貿易成本變量,包括地理距離、共同語言、殖民關系、是否接壤、是否是內陸國家。各變量的預期符號如下:經濟發展水平變量。從供給層面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出口的產品價格越高;從需求層面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消費者對高檔次產品的需求越多,從而進口價格越高。因此,經濟發展水平的預期符號為正。lngdpperi,lngdpperj分別代表出口和進口國的收入水平。經濟規模變量。從供給的角度看,經濟規模越大,越容易實現規模經濟,而且經濟規模越大,往往由于市場容量大導致競爭加劇,因此出口產品的價格低,從而預期符號為負。從需求的角度看,經濟規模越大,吸收能力越強,從而進口產品種類越多,進口品之間的競爭越激烈,因此預期符號為負。lngdpi,lngdpi分別代表出口國與進口國的經濟規模。貿易成本變量。根據Hummels和Alexandre(2004)的觀點,貿易成本上升,會導致同一產品出口中高端產品與低端產品價格的比重下降,從而高端產品的出口增加,該產品的出口價格上升;反之,產品的出口價格下降。lndist、lang、col、tig、landlock分別表示地理距離、共同語言、殖民關系、接壤與內陸國家。進一步,為了控制產品特征對產品價格的影響,回歸中加入了產品固定效應u[,k]。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關注變量China。在樣本為所有產品的回歸中,其系數為-0.0613,通過了0.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控制了其他因素后,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中國國際分工地位低于其“應有”的水平,兩者不匹配。對于不同的樣本而言,高技術產品、中技術產品和低技術產品樣本范圍的回歸系數都顯著為負,而且技術水平越高,中國價格水平相對越低,國際分工地位偏離“應有”的程度越大。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資源品和農產品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高于其“應有”的水平,但是資源品和農產品出口并不構成中國出口的主流,因此并不具有代表性。綜上所述,中國出口價格低于其“應有”的水平,中國國際分工地位與其發展水平相比偏低,不匹配。從控制變量來看,經濟發展水平系數大部分為正,經濟規模系數為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XX春節習俗介紹模板
- 2025年度新員工勞動合同電子樣本示例
- 瑜伽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
- 房屋拆除轉讓合同范本
- 2025年土地長期租賃合同
- 2024年伊春市鐵力市招聘城市社區工作者真題
- 2025財務咨詢委托合同樣本
- 2024年山東省科創集團有限公司權屬企業招聘真題
- 2024年明光市市屬事業單位考試真題
- 2024年酒泉市市直事業單位選調真題
- 2025年滁州市城投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招聘1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天津市濱城海洋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第六屆(中小學組)國家版圖知識競賽測試題庫及答案
- 羅伊護理個案模板
- SIEMENS-S120變頻器硬件、軟件培訓(高端培訓)課件
- CA6132普通車床使用說明書
- 教練技術紅黑游戲脫盔甲
- 混凝土拆模令
- 民間資本白皮書
- 《標準韓國語》第一冊 課后答案
- 空調連接管裝配生產線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