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豐南區TF-2021-002號宗海海域使用論證報告表_第1頁
唐山市豐南區TF-2021-002號宗海海域使用論證報告表_第2頁
唐山市豐南區TF-2021-002號宗海海域使用論證報告表_第3頁
唐山市豐南區TF-2021-002號宗海海域使用論證報告表_第4頁
唐山市豐南區TF-2021-002號宗海海域使用論證報告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O二一年八月唐山市豐南區TF-2021-002號宗海海域使用論證報告表 (公示版)河北冀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TF1-002號宗海資源和規劃局豐南區分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林煒325126姓名從事專業技術職稱本項論證職責簽名李汝佳海洋技術助理工程師李佳駿水文學及水資源工程師劉冉地質學助理工程師張笑宇地質學助理工程師1項目概況及用海必要性分析 21.1項目概況 21.2論證依據 31.3論證等級和范圍 51.4論證重點 61.5項目用海建設內容 71.6項目平面布置及實施方案 81.7項目申請用海情況 111.8項目用海必要性 122項目所在海域概況 172.1自然環境概況 172.2自然資源概況 1002.3海域開發利用現狀 1123項目用海資源環境影響分析 1153.1項目用海環境影響分析 1153.2項目用海生態影響分析 1183.3資源影響分析 1203.4項目用海風險分析 1214海域開發利用協調分析 1274.1項目用海對開發活動的影響 1274.2利益相關者界定及協調分析 1274.3項目用海對國防安全和國家海洋權益的影響分析 1295項目用海與海洋功能區劃及相關規劃符合性分析 1295.1項目用海與海洋功能區劃符合性分析 1295.2項目用海與相關規劃符合性分析 1356項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1416.1用海選址合理性分析 1416.2用海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1436.3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 1436.4岸線利用合理性分析 1436.5用海面積合理性分析 1446.6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 1467海域使用對策措施 1467.1區劃實施對策措施 1467.2開發協調對策 1477.3風險防范對策措施 1477.4監督管理對策措施 1527.5生態用海 1538結論與建議 1548.1結論 1548.2建議 159資料來源說明 1611、引用資料 1612、現場勘查記錄 162附件1:成交通知書 163附件2:技術審查意見 1641單位名稱唐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豐南區分局法人代表姓名馮洪剛職務局長聯系人姓名董建紅職務副局長通信地址唐山市豐南區青年路17號項目用海基本情況項目名稱唐山市豐南區TF-2021-002號宗海項目性質公益性經營性√投資金額0用海面積2481523公頃用海期限0m新增岸線0m各用海類型/作業方式面積具體用途開放式養殖用海/開放式養殖.1523公頃底棲貝類養殖21項目概況及用海必要性分析1.1項目概況隨著國家禁漁制度的不斷升級,沿海地區都著力發展水產養殖業,特別是底播增養殖不會污染海洋環境,不僅能帶來較大經濟效益,而且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也非常顯著。唐山市豐南區位于華北平原東部的渤海之濱,環京津和環渤海雙重經濟圈腹地,交通發達,京哈和漢南鐵路,京沈、津唐、唐港、唐曹、沿海等高速公路交通干線交織成網。本次評價區域主要位于冀津交界處與南堡開發區之間,西距首海,距離曹妃甸36km。豐南區海岸線自南堡西至澗河口,西側與天津海域接壤,海域面積18532公頃,海岸線長19.2公里,全部為淤泥質海岸。區內鹽田、漁業、油氣資源豐富,建設中的豐南港區是唐山港的重要補充,是區域綜合運輸服務的綜合性港區。河北省海洋功能區劃將唐山市海域分為灤河口至小清河口海域和小清河口至澗河口海域,本宗海即位于小清河口至澗河口海域。本宗海主要在近岸開展底播增養殖整體用海項目,申請總用海面積為248.1523公頃。用海類型為漁業用海,用海方式為開放式養殖用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河北海域使用管理條例》等法規文件的要求,項目用海需進行海域使用論證工作。為此,唐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豐南區分局委托唐山聯發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對唐山市豐南區TF-2021- (001-003)號宗海海域使用論證項目進行詢價采購工作,最終確定河北冀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作為論證單位,對該宗海開展海域使用論證。論證單位在認真研究建設單位提供的有關資料,并收集論證區已有資料的基礎上,依據《海域論證技術導則》(國海發[2010]22號)的要求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對項目所在區域進行了現場踏勘,編制了《唐山市豐南區TF-2021-002號宗海海域使用論證報告表》。本次論證工作將在調查項目所在海域及毗鄰區域環境、資源及布局等背景資3料的基礎上,分析項目用海的必要性,預測項目用海對海域資源、環境和生態的影響程度,論證項目用海與區劃、規劃的符合性,分析項目用海域周邊海洋產業的協調性和項目用海的合理性,提出相應的海域管理的對策與措施;為有序開發海域資源、維護海洋生態環境和強化海域使用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為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審批該項目用海提供技術依據。1.2論證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頒布,2002年1月1日起實施;(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通過修改,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3)《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頒布,1986年7月1日期實施,2013年12月28日最新修訂并實施;(4)《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修訂并實施;(5)《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2021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修訂并將于2021年9月1日起實施;(6)《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06年11月1日起實施,2017年3月1日第676號令修正;(7)《海域使用權管理規定》,國海發[2006]27號,2007年1月1日起實施;(8)《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4.10發布,1994.12實施,2017年10月7日第687號令修正;(9)《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7.9發布,2008.1實施,2017年3月1日修訂;(10)《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辦法》,國家海洋局,2010.8發布,2010.8實施;4(11)《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2017年3月1日《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五次修訂并實施;(12)《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根據2017年3月1日《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五次修訂并實施;(13)《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9年8月27日第2次委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14)《河北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河北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2015年7月24日通過;(15)《國家海洋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渤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國海發[2017]7號,2017年5月18日。。范(1)《海域使用論證技術導則》(國海發[2010]22號);(2)《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18);(3)《海洋調查規范》(GB/T12763.1~7-2007);(4)《海洋監測規范》(GB17378.1~7-2007);(5)《海水水質標準》(GB3097-97);(6)《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GB18668-2002);(7)《海洋生物質量標準》(GB18421-2001);(8)《海域使用面積測量規范》(HY070-2003);(9)《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9);10)《中國海圖圖式》(GB12319-1998);(11)《海洋工程地形測量規范》(GB/T17501-1998);(12)《海港水文規范》(JTS145-2-2013);(13)《建設項目海洋環境影響跟蹤監測技術規程》(2002.4);(14)《建設項目對海洋生物資源影響評價技術規程》(SC/T9110-2007);(15)《海籍調查規范》(HY/T124-2009);(16)《海域使用分類》(HY/T123-2009);(17)《宗海圖編繪技術規范》(HY/T251-2018);(18)《建設項目用海面積控制指標(試行)》(2017年5月);(19)《河北省主要項目用海規模控制指標》(冀海發[2013]22號);5(20)《毛蚶淺海底播養殖技術規程》(DB21/T3373—2021);(21)《毛蚶親貝和苗種》(SCT2079-2015);(22)《海洋牧場漁業資源采捕技術指南》(T/SCSF0008-2021);(23)《海洋監測技術規程》(HY/T147-2013)。(1)《河北省海洋主體功能區劃》,河北省人民政府,2018年3月;(2)《河北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河北省海洋局,2012年10(3)《河北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劃》(2016-2020年);(4)《唐山市海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2016年~2020年)》;(5)《河北省海洋生態紅線》(冀海發[2014]4號);(6)《唐山市海洋功能區劃(2013-2020年)》,唐山市人民政府,2014年7月;(7)《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11-2020);(8)《河北省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21-2035)》。1.3論證等級和范圍本宗海主要為開放式養殖整體用海,總申請用海面積為248.1523公頃。根據《海域使用分類》(HY/T123-2009),項目用海類型為開放式養殖用海,用海方式為開放式養殖。開放式養殖用海面積248.1523公頃,不足700公頃。綜上所述,根據《海域使用論證技術導則》中海域使用論證工作等級劃分方法,論證等級定為三級。本宗海最終海域使用論證等級按照項目的用海方式、規模和所在海域特征本宗海海域使用論證等級判據及判定結果見表1-1。表1-1海域使用論證等級判據一級用海方式二級用海方式用海規模所在海域特征論證等級開放式用海開放式養殖用海用海面積≥700公頃所有海域二用海面積<700公頃所有海域三根據《海域使用論證技術導則》(2010)第4.7節“論證范圍”規定,“一般情況下,論證范圍以項目用海外緣線為起點進行劃定,一級論證向外擴展15km,6二級論證8km。”本宗海論證等級為三級,根據《海域使用論證技術導則》(2010)要求,本次論證范圍采用二級論證范圍,論證范圍為用海邊界向外擴展8km范圍、項目用海情況、所在海域特征及周邊海域開發利用現狀等實際情況綜合分析,確定本論證范圍面積約204.278km2。論證范圍見表1-2、圖1-1。表1-2本宗海論證范圍坐標編號緯度N經度EABCD圖1-1論證范圍示意圖1.4論證重點根據《海域使用論證技術導則》中參照表D.1(表1-3),結合本宗用海性質和所處環境特征,確定本次論證的重點如下:(1)項目用海面積合理性分析;(2)項目海域開發利用協調分析。表1-3海域使用論證重點參照表用海類型論證重點用海必要性選址(線)合理性和布用海面積合理性資源環境影響用海風險7種繁殖場所及陸上海水養殖場的取排水口等▲▲▲▲▲▲▲▲▲▲1.5項目用海建設內容1建設項目名稱、性質及地理位置(1)項目名稱唐山市豐南區TF-2021-002號宗海(2)項目委托人唐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豐南區分局(3)項目性質新建項目(4)地理位置唐山市豐南區TF-2021-002號宗海位于渤海灣海域,地理坐標范圍為:東經,北緯。本宗海區距離豐南區城區約51km,距海岸線較近,但不占用自然岸線。地理位置圖見圖1-2。8圖1-2本宗海地理位置圖(5)占用岸線情況本宗海不占用自然岸線目建設內容本宗海計劃用海面積248.1523hm2,為開放式養殖用海中的底播增殖用海,可以增加該區域的貝類資源,修復區域生態功能。本宗海不改變海域的自然屬性,不涉及圍填及構筑物等工程建設內容。1.6項目平面布置及實施方案擬建項目位于渤海灣,豐南沿海區域,項目地理位置圖見圖1-2。本宗海占用海域處于未開發利用狀態,項目區總用海面積約248.1523公頃。本宗海不設任何設施,在海底播種苗種,讓其自然生長,養殖過程不投餌,每年采捕不超過兩次。項目用海類型一級類為漁業用海,二級類為開放式養殖用海,用海方式為開放式養殖。整體項目用海范圍均不占用自然岸線和人工岸線。項目海域內的用海項目待招標出讓后可申請用海10年。本宗海主要進行底播貝類養殖,待項目所在海域招標出讓后,各用海單元內不設任何設施,僅定時投放苗種、采捕水產品。根據《河北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唐山市海洋功能區劃(2013-2020年)》、《唐山市豐南區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周邊9用海權屬及項目用海需求,最終確定用海范圍。法主要養殖品種本宗海主要養殖品種為毛蚶。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是蚶科、毛蚶屬貝類。貝殼中等大小,殼長40-50毫米。殼質堅厚,雙殼膨凸,背側兩端略顯棱角,腹緣前端圓,后端稍延長,通常兩殼大小不等,右殼稍小,殼頂突出并向內卷曲,位置偏向前方。殼面放射肋突出且較密,有30-34條放射肋,肋上有方形小結節,狀似瓦壟,在左殼尤為明顯,腹側有明顯的生長紋。外殼覆蓋著一層深褐色絨毛,殼面和殼內均為白色。前閉殼肌痕小,近馬蹄形;后閉殼肌痕大,近方形。毛蚶主要棲息于淺海(20米以下)的軟泥底或含砂的泥質海底,棲息水域一般是稍有淡水流入的內灣和較平靜的淺海,多分布在水深5-7米的海域,水深14米以上的海域分布稀少。毛蚶主要以圓篩藻、舟形藻等一些硅藻類浮游植物、橈足類附肢、雙殼類卵、浮游幼體和有機碎屑等為食,對溫度和鹽度的適應范圍較廣,根據《毛蚶淺海底播養殖技術規程》(DB21/T3373—2021)毛蚶底播養殖適宜的鹽度為20~34,溫度為-2℃~32℃。毛蚶廣泛分布于東亞的中國、日本、朝鮮沿岸,在中國以萊州灣、渤海灣、遼東灣、海州灣等淺海區資源尤為豐富,遼寧錦州、河北唐山、天津北塘、浙江象山港和山東羊角溝等均是毛蚶的重要產地。養殖工藝本宗海為開放式養殖項目,用于底播貝類養殖,在宗海內不設任何設施,不投放餌料,養殖工藝較為簡單,僅定時投放苗種、采捕水產品。主要養殖工藝為:苗種選擇→清除敵害→苗種運輸→苗種投放→日常看護與管理→采捕。(1)苗種選擇苗種購買自貝類種質增殖站,禁止增殖放流外來種、雜交種、轉基因組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種。本宗海播種的毛蚶苗種自經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監督管理的當地合法的貝類種質增殖站購買。根據《毛蚶淺海底播養殖技術規程》(DB21/T3373—2021),毛蚶苗種殼長應≥10mm,苗種健康,外殼無損傷,活力強,規格均勻,其余要求應符合SC/T2079的規定。宜選擇規格大小均勻的苗種,規格太小規格苗種易因環境變化和被捕食而死亡率較高,并且生長周期長,影響養殖生產的效益。放苗前進行苗種檢疫,杜絕將不健康或帶病原的苗種投放到海區中,以免引起疾病的流行和傳染。(2)投苗區清除敵害考慮到底播苗種較脆弱,底播前應將用海區域的大型螺類、海星、蟹類等天敵生物清除干凈。根據《海洋牧場漁業資源采捕技術指南》(T/SCSF0008-2021)敵害生物的清除,可采用潛水、籠壺類、刺網等方法。由于項目區位于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清除出來的蟹類應放生到距離項目用海區域較遠的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以減小對用海區域內水生生物的破壞。(3)苗種的運輸苗種的運輸采用干運法,將苗種裝車運至碼頭,再改用船只運至項目區。苗種用塑料箱、泡沫箱、無毒塑料編織袋、麻袋等包裝運輸,每袋裝苗30~40kg。包裝材料在使用前要進行消毒。運輸途中應適當噴淋海水,氣溫在3~20℃時,運時盡量控制在3h以內。途中采取防曬、防風、防雨等措施。(4)苗種投放苗種投放采用直接撒播法,選擇平流期,由船上的工作人員進行撒播。在底播養殖區內距離底播養殖區邊界150m內側范圍內,底播作業船只做“之”字形往返慢行,人在船上用簸箕撒播,邊行邊播,要求撒播均勻。嚴格控制密度,把握風浪較小的時機,從上流往下流撒播。播種時應合理控制密度,以保證幼苗生長速度。播苗過密,則餌料不足;播苗過稀,則產量低。其中毛蚶的播種密度在8個/m2~25個/m2為宜。底播時間:必須在所播種苗種生長的適溫期內底播,在非適溫期,尤其是冬夏眠期不能底播,否則存活率就很低,在適溫期播可使所播苗種很好適應新環境,并很快生長,則存活率也高。毛蚶底播時間一般為4月~11月,底播時應根據每年的氣候和水質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表1-4施工期船舶和人員數量序號工程內容施工船舶數量(艘)施工人員數量(名)作業天數(天)1清除敵害、苗種投放130(5)日常看護與管理1)日常看護管理建立專門看護隊伍,配備必要的船只、設備等,防止盜采或其它損害。底播養殖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堅決杜絕拖網和垂釣生產,從而保證貝類免受人類活動破壞。2)防災、防天敵大風浪以后檢查幼體是否被風浪卷上潮間帶。養殖過程中,禁止向增殖區傾倒雜物。做好敵害生物調查,常見的有蟹類、螺類等,應定期組織養殖人員進行清除,將捕捉到的蟹類放生到項目周邊海域功能區內。3)定期檢測做好跟蹤調查,定期檢測養殖貝類成活、生長、分布及海域環境因子狀況等。表1-5營運期船舶和人員數量序號工程內容船舶數量(艘)施工人員數量(名)作業天數(天)1日常看護與管理12(其中潛水員200(6)采捕養殖過程中定期取樣檢查,在養殖生物達到商品規格后及時采捕。毛蚶經“育苗—中間暫養—底播”養成,時間2年以上,個體可生長到4cm左右的商品規格 (60~80粒/kg),肉質肥滿期即可進行收獲,11~12月份進行采捕,回捕率一般在40%左右。毛蚶采用人工采捕等符合國家國定的采捕方式進行,避免對底棲生態造成較大的影響,采捕時篩選均勻、個體較大的毛蚶,而篩除較小的個體繼續進行養殖。每年采捕不超過兩次,采捕時間要避開國家的禁漁期,在采捕的同時,逐年補充苗種,力爭采捕量與補充量持平。嚴禁使用吸蛤船、拖網等違規違法作業方式進行采捕。本宗海施工期1個月,包括清除敵害、苗種投放1個月;本宗海營運期每年約為260天,包括日常看護與管理約200天,采捕約60天,采捕時間要避開國家的禁漁期。1.7項目申請用海情況本宗海開放式養殖用海面積248.1523公頃,根據《海域使用分類》可知:本宗海海域使用類型一級類為“漁業用海”,二級類為“開放式養殖用海”;用海方式一級方式為“開放式”,二級方式為“開放式養殖”。用海期限申請10年。項目用海界址點坐標見表1-6,宗海位置圖見圖1-3,宗海界址圖見圖1-4。表1-6TF-2021-002界址點坐標表略略圖1-3TF-2021-002宗海位置圖略圖1-4TF-2021-002宗海界址圖1.8項目用海必要性(1)市場調查1)項目產出物用途調查在國內,水產品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水產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對產品的質量亦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過度的捕撈,海洋環境的污染造成了漁業資源量的下降,雖然養殖產量的上升,緩和了供需的矛盾,但是許多養殖品種,由于常年使用藥物、添加劑、激素等導致產品味道不純,產品質量下降。因此,天然健康的水產品已成為人們追求的熱點。本宗海主要為近岸灘涂底播增養殖,養殖過程不使用任何的藥物、餌料、飼料等農業投入品,除可以進行海域漁業資源的恢復以外,通過人工增殖,可以生產多種貝類海產品。通過人工增殖生產的貝類產品,和天然捕撈產品具有同樣品質,和養殖水產品有本質的區別。2)產品現有生產能力調查據估算,我國四大海域漁業資源總量約為1600萬噸,可捕量約800萬噸至900萬噸,但近年來海洋捕撈量都在1200萬噸以上,2015年甚至達到了1310萬噸。長期的過度捕撈,使得近海魚類產卵場遭到嚴重破壞,海洋漁業資源持續衰退。20世紀60-80年代,毛蚶資源量和采捕數量都很大,僅渤海灣資源蘊藏量就曾達數十萬噸,1976年河北省毛蚶產量達到最高水平4.1萬噸,不僅是漁業生產的重要捕撈對象,也是重要的出口創匯品種。進入20世紀80年代,受過度捕撈及生境破壞等因素影響,毛蚶資源和產量開始大幅度下降,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而,通過底播增養殖進行養殖生產可以補充捕撈量,滿足人們對高品質海洋水產的需求。3)產品價格調查據對全國80家水產批發市場成交價格統計,2016年全國水產批發市場綜合平均價格止跌反彈,同比上漲5.30%。其中,海水產品綜合平均價格增幅較大,同比上漲7.36%,對拉動全年全國水產品價格上漲起到了主要的推動作用。受國內漁業資源相對減少,以及國內海水產品供應越來越依賴進口產品的影響,2016年海水產品價格上漲明顯,同比上漲7.36%,其中第1-4季度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0.50%、6.19%、7.31%和5.44%。另據監測的四大類海水產品價格數據顯示,1-12月海水魚類、海水甲殼類、海水貝類和海水頭足類同比分別上漲6.13%、9.43%、8.42%和4.41%。經歷了2013年低迷的行情之后,部分海水貝類生產企業賠錢離場或縮小規模,養殖總量減少,加之貝類海鮮市場需求逐年增加,導致海水貝類價格走俏。據統計,2016年1-12月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8.42%,其中,重點監測的7種海水貝類產品中有6上漲,1持平。分品種看,上漲幅度較大的有貽貝、雜色蛤、蛤和鮑魚,分別為32.58%、12.66%、12.24%和11.99%,其次為牡蠣和蟶,分別為8.51%和6.68%,扇貝基本持平。4)國外市場調查目前,全世界的水產品年產量維持在1.2億噸左右。由于國際社會對環境和漁業資源的關注越來越高,各國都加強了對漁業資源的保護力度,對于公海的漁業資源也通過國際間的合作加以保護。在此情形下,海洋捕撈水產品的產量增長乏力,水產品供給對養殖業的依賴性逐步提高,水產養殖品種的國際貿易也將越來越會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和發展。(2)市場預測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海產品需求量越來越大。雖然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需矛盾,但是人們對養殖海產品缺乏食用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開展海洋增殖業,恢復海洋自然資源,增加有效供給,對于改善和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宗海產品主要為毛蚶,毛蚶是重要的海產經濟食用貝類,其不僅肉味鮮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含量等特點。毛蚶的營養與藥用價值較高,有化痰、軟堅、散瘀、消積等功效,可治痰積、胃痛、嘈雜、吐酸、癥瘕、瘰疬、牙疳等病癥。現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可以預測,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海產品一定會有更廣闊的市場。因此項目建成投產后,其產品銷路不存在問題。(3)市場競爭力本宗海生產的底播養殖產品品質與野生產品一致,符合無公害食品的要求,能夠滿足消費者安全、無污染的綠色食品消費觀念,產品與同類人工養殖產品相比將具有更強的競爭力。項目建設海域是傳統采捕場,周邊無工業污染源,具備建設底播養殖的最佳自然環境條件。進入20世紀80年代,受過度捕撈及生境破壞等因素影響,毛蚶資源和產量開始大幅度下降,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中國大陸海產品消費市場呈持續、穩定增長態勢,盈利能力已經為成功案例所證實,屬于低風險性、高回報率投資。性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開發的主題是可持續發展。但是,當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漁業資源面臨諸多問題。①人們對漁業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導致捕撈強度過大;②由于工業生產、近海養殖、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導致近海污染不斷加劇;③我國漁業管理工作相對滯后。這些問題導致了我國海洋漁業資源銳減、海洋生物資源結構惡化、棲息地的逐漸退化和消失、生物種群和物種數量日益減少、海洋荒漠化,我國海洋資源可持續發展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為了恢復衰退的漁業資源,修復惡化的海洋生態環境,我國相關部門針對上述問題,制定了相關管理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伏季休漁、增殖放流等,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由于海洋棲息地破壞和海洋環境污染等問題。而增養殖已經被國內外的多年實踐經驗所證實,能夠修復漁業資源,改善農牧化漁業中的生態環境。發展底播增養殖項目有利于促進海洋漁業增殖業發展,對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1)促進豐南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豐南區是河北省海水養殖傳統區縣,多年來,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海水養殖業的發展,不斷調整、優化海水養殖產業結構,制定優惠政策,激勵海水養殖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海水養殖水平顯著提高,產量、效益不斷增加。海水養殖業已經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沿海漁民增收的重點支柱產業。本宗海的建設將使所在區域的閑置灘涂煥發生機,項目的建設將在重視環保,尊重海洋的理念下,充分利用濱海公路等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充分利用閑置的灘涂,打造生態海水養殖新典范,對于促進豐南區海洋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進意義。項目建設在促進經濟的同時,其社會效益也是比較顯著的。近年來,由于周邊區域的大規模開發建設,許多農民和漁民喪失了原有的生產資料,又因為缺乏專業技能,難以適應更好的工作崗位。項目的建設將吸納部分勞動力從事水產養殖的工作,特別是精品養殖計劃的實現更有利于安置部分有經驗的傳統養殖戶,給他們重新創業的舞臺和機會。綜上所述本宗海的建設,對于充分開發利用海域資源,增加人民收入,帶動豐南區農村及區域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2)項目建設是改善生態環境、修復漁業資源的需要底播貝類是加快貝類資源恢復的有效措施,貝苗適應性強,成活率能達到90%以上,而且逸逃率低,回捕率高達60%以上。縊蟶、毛蚶等貝類當年投苗,一年就能長成,隔年就可見效益,投入產出比平均達到1:15以上,經濟效益非常明顯。同時,貝類作為常用的水體生態修復治理生物,可降低水體中顆粒有機物(藻類和有機碎屑)的濃度,間接控制氮磷營養鹽濃度,耦合水層-底棲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營造生物生境,生態效益顯著。因此,項目建設在修復海洋生態環境、改善海水水質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渤海灣北部海域漁業資源的修復起到積極作用。因此,項目建設是必要的。(3)項目建設是提高海域使用效率的需要在海洋開發時,既要考慮充分發揮陸地、海岸帶及其鄰近海域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社會優勢,還要根據不同的環境容量、資源再生能力確定海灣、海岸帶的主要開發內容和保護措施,力求達到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統一。本宗海堅持“生態、高效、品牌”三個理念,突出“質量、安全、效益”三個重點,由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由粗放型向精養型轉變,調整漁業產業結構,發展底播增養殖,深入挖掘海灣海域潛力,提高經濟效益,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4)發展海水增養殖是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由于人口不斷增長、經濟發展迅速,近海環境不堪負載、捕撈漁船數量不斷增多導致過度捕撈、地球變暖等一些因素影響,世界范圍內的漁業資源衰退日益嚴重。幾十年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護漁業資源,包括劃定禁漁區、規定禁漁期、限制漁具漁法、選劃水產資源自然保護區、休漁、打擊電、毒、炸魚違法行為、實施零增長和負增長的總量控制目標等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法規,在我國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雖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未能從根本上緩解漁業資源衰退的問題。因此海洋漁業不只是要修修補補問題,而是產業的整體生產方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產業結構必需要進行前所未有的重大變革。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必然使大批從業者離開捕撈業,漁民面臨轉產轉業的問題。發展海水底播養殖,可使大批從事海洋捕撈者轉為從事近海底播養殖。因此,海水底播養殖區的建設在漁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可充分發揮作用,提供就業機會,有利于漁業結構調整,解決漁民轉產轉業,解決漁民就業問題,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漁民關心,維護了漁區的穩定,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具有促進作用。綜上所述,本宗海建設能夠促進河北省豐南區水產養殖產業發展,有利于改善渤海灣北部生態環境、修復漁業資源,有利于提高海域使用效率,能進一步發揮海域資源的使用價值,同時是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因此本宗海的建設是非常必要的。性(1)從區域發展規劃來看201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頒布了《河北省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在“四、改造提升傳統優勢海洋產業”中的“(一)現代海洋漁業”提出:“優化海洋漁業布局。堅持生態優先、養殖為主,養殖、增殖、捕撈、加工、休閑兼顧,著力打造沿海高效漁業產業帶。建設河北特色海洋漁業體系,重點打造唐山對蝦、秦皇島扇貝、滄州梭子蟹和渤海刺參養殖加工基地,支持省級以上現代漁業產業園區全產業鏈發展。發揮古灤河三角洲灘涂淺灘優勢,在秦皇島和唐山大清河口以東海域,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壯大水產品冷鏈物流和加工業,以昌黎、曹妃甸、灤南、黃驊等縣市區為主,建設水產品加工出口基地。謀劃建設曹妃甸區中心漁港,海興縣大口河、黃驊市岐口和豐南區澗河等漁港,以及秦皇島漁政執法專用碼頭。調整海水養殖結構。劃定近岸海域限制養殖區,促進宜漁資源有序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協調。調整養殖品種結構,壯大提升對蝦、扇貝、梭子蟹等優勢主導品種,積極發展河鲀、對蝦、鲆鰈魚類等特色名貴產品,增強海水養殖發展后勁。健全水產良種繁育體系,完善良種選育設施,加強海水養殖關鍵技術攻關,建設一批成規摸、上檔次水產原良種場和良繁基地。推進生態健康養殖,實施近海養殖網箱標準化改造,拓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鼓勵發展離岸深海智能網箱養殖,強化養殖投入品管理,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到2020年,全省海水養殖面積控制在15萬公頃以內。”本宗海采用底播增養殖的方式進行經濟貝類的養殖,其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可作為人類的營養、綠色食品,深受消費者的青睞。項目的建設,對于充分合理利用渤海灣北部近岸海域,保障周邊區域水產品供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綜上所述,本宗海通過對近岸灘涂海域進行底播增養殖的方式,適應區域發展的要求和國家戰略的實施,因此,項目用海是必要的。(2)從科學利用海洋資源來看由于本宗海所在海域的資源特性,對近岸灘涂進行開放式底播養殖是最佳的養殖模式。項目主要在近岸灘涂海域進行底播貝類增殖,符合項目所在區域的相關規劃,符合產業發展的需求和特性要求,實施底播增養殖是必要的。同時本宗海建設是在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從科學利用海洋資源來看,項目用海是必要的。因此,項目用海十分必要。2項目所在海域概況2.1自然環境概況象本宗海位于唐山市西部豐南海域,處于渤海灣,距豐南城區51km左右,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特征。本次設計采用唐山豐南氣象站(地理位置118°06′E,39°35′N,海拔高度8.9m,距項目距離約45km)和南堡鹽場氣象站(地理位置118°12′E,39°12′N,海拔高度15m,距項目約19km)相關資料進行綜合分析。(1)氣溫根據豐南區氣象站多年資料,多年平均氣溫為11.4℃,多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0.2℃,極端最低氣溫為-25.6℃。表2-1豐南區氣象站氣象參數值統計表(近30年)累年平均氣溫多年極端最高氣溫(℃)30.2多年極端最低氣溫(℃)-25.6累年平均氣壓(hPa)累年平均相對濕度(%)64.3年均降水量(mm)600.5年均降水天數(d)68年均蒸發量(mm)1711.5日照時數(h)2565年均冰雹天數(d)0.6年均結冰期(d)溫度低于-20.0的天數(d)年平均雷暴日數(d)30(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00.5mm;歷年最大降水量為811.2mm(1987年);歷年最小降水量為262.0mm;月最大降水量為413.9mm;日最大降水量為177.4mm;多年平均日降水量≥25mm的降水日數為7天。(3)風況本海區受季風影響較大,冬季盛行偏西北風,春、夏季盛行偏南和東南向風。根據豐南氣象站1974-2012資料統計分析:多年平均風速2.6m/s,常風向E,頻次強風向NW向,實測最大風速15m/s。采用距離項目區較近的南堡鹽場氣象站1980~2005年資料。多年平均風速測最大風速23m/s,次強風向E,實測最大風速22m/s。詳見表2-2和南堡風玫瑰表2-2南堡鹽場氣象站風玫瑰統計表風向風頻率(%)最大風速(m/s)平均風速(m/s)N3.83.7NNE2.8204.1NE4.8204.2ENE5.34.7E7225.2ESE4.7SSE5.95.1S7.85.0SSW5.1W7.54.3WSW4.34.2W5.8204.1WNW6.7204.9NW8.6235.6NNW4.5205.1C3.3統計年限1995~20051980~20051995~2005N風向頻率最大風速平均風速無風頻率資料年限C=3.3%(1995-2005)圖2-1南堡鹽場風玫瑰圖臺風(熱帶氣旋)對本海區影響不大。根據唐海縣氣象站(項目區東南方向約38km處)多年資料統計;平均每三年出現一次,但有時一年內出現兩次。臺風多出現在每年的7~9月,少數在10月出現。近年來對唐山地區造成較大災害的臺風有:1997年8月20日的11號臺風造成唐山地區暴雨狂風,沿海出現風暴潮。降水量達90mm,瞬時風力9級以上;2004年9月14日,豐南區黑沿子鎮沿海,受“海馬”臺風的影響,風力8級以上,受災的養殖面積有4000多畝;2005年8月8~10日臺風“麥莎”引起曹妃甸海域的大浪和風暴潮,沿海風力8級以上,浪高5米,各地20普降大到暴雨。.1.2海洋水文條件汐及水位(1)潮汐性質:本海區的潮汐性質屬不正規半日潮,每日兩漲兩落,大潮期間兩次潮差變化明顯,一大一小。小潮期間兩次潮差差異不大,潮汐強度中等。(2)基面關系本海域各基面之間關系如下:(3)特征潮位澗河口潮位特征值如下(以澗河口理論最低潮面起算,下同):最高潮位4.453m最低潮位0.804m平均高潮位4.069m平均低潮位1.614m平均潮位2.877m平均低潮位1.614m最大潮差3.575m最小潮差1.235m平均潮差2.452m豐南海域缺少波浪觀測資料,參考附近塘沽站(豐南港址西南向約30km)資料分析:SSESE%和8.30%。強浪向為NNW,最大實測H1/10波高2.1m,對應H1%波高2.4m,波周期T為4.8s,當時風速17m/s,風向NNW。全年H1/10波高平均0.6m。本年波浪觀測中NE-ENE-E向和WNW-NW-NNW向實21測H1/10都出現過1.6m以上波高,其中NW向實測H1/101.6m以上波高頻率0.74%(10次),NNW和E向分別出現4次,頻率0.30%。波玫瑰圖見圖2-2。圖2-2塘沽新港燈塔站波玫瑰圖根據本海域以及周邊海域多次水文測驗結果分析本海域潮流為不正規半日潮流,其流向與海底地形有密切關系。水深較大處潮流以往復流運動為主,漲潮流為西北向,落潮流為東南向;灣頂水深較淺處的澗河口~永定新河口近岸區域,旋轉流的成份明顯增加,其中0m等深線附近以旋轉流運動為主。潮流駐波特征明顯。高、低潮時刻潮流最弱,高潮后2~3h落潮流最強;低潮后2~3h漲潮流最強。地形地貌該海域黑沿子河口東西兩側海岸地貌有明顯的差異:南堡~黑沿子河口岸段屬粉沙質海岸,岸外發育規模巨大的潮流沙脊地貌體系;黑沿子河口至天津港岸段則為寬廣低平的淤泥質海岸。(1)南堡~黑沿子近岸具有灘—槽—脊相間的典型水下地形特征。潮灘多由粘土質粉砂或粉砂組成,寬約2~4km坡度平緩,約為0.5‰~1‰,高潮時大部分灘面被水淹沒,低潮時出露水面。岸外4~9km位置則發育一條與海岸基本平行的巨大水下潮流沙脊,自黑沿子岸外一直延伸至南堡附近,長約35km。該沙脊寬約2~3km,脊頂水深多在1~2m之間。潮流沙脊與潮坪之間發育狹長的潮流沖刷槽,其走向基本與岸灘平行。該深槽最大水深可達16m,位置靠近南堡岬角。深槽水深具有自東向西逐漸減小的趨勢,向西至北堡附近水深減小至3~224m。該段岸線灘—槽—脊相間的地貌形態反映出潮流是塑造該區域地貌特征的主要動力。(2)黑沿子河口至天津港岸段位于渤海灣灣頂,發育典型的淤泥質平原海岸。本岸段淤泥質潮灘寬廣低平,高潮時海水漫至堤岸,低潮時大片淤泥質潮灘出露,形成寬3~5km的潮間帶。本岸段各等深線與岸線走向基本平行,其中-2m等深線距岸7~9km,水下坡度僅為0.5‰左右,水下地形坡度較緩。(3)渤海灣北部西岸天津一側海域近岸淺灘基本圍墾成陸,從北至南依次分布北疆電廠、中心漁港、濱海旅游發展區、天津港、臨港產業區、南港工業區等大型圍海造陸工程,岸線也均為人工岸線控制。豐南一側沿岸陸上基本辟為鹽田,岸線也受人工堤岸控制,但近岸淺灘尚未進行大面積圍墾。項項目位置圖2-3渤海灣北部海岸形勢圖質本宗海位于唐山市豐南區,豐南區位于華北地層區的燕山分區,唐山小區的東南部。區內被巨厚的新生界松散層所覆蓋,在大地構造處于燕山沉降帶與華北大凹陷接合部,兩者以昌黎大斷裂分割開來。根據野外鉆探、原位測試及室內土工試驗結果,在勘探深度(80.0m)范圍23內,場地地基土由人工填土、新近沉積砂土、一般第四紀沉積砂土等組成,依層序從上至下簡述如下:人工填土層素填土①1層:黃褐色,松散,飽和,可塑。以粘土為主。其形成時代在數年左右,主要成因為填海造地。新近沉積層淤泥②1層:灰黑色,流塑,無層理,含有機質、貝殼等。粉質粘土③1層:黃褐色,可塑,無層理,含氧化鐵、貝殼等。第四紀沉積物(Q4)粉質粘土④1層:灰色,可塑,含氧化錳及少量有機質,夾薄層粉土。粉砂④2層:灰色,中密,飽和,以石英、長石、云母為主,含少量有機質。粉質粘土⑤1層:灰黑色,可塑,含氧化錳及少量有機質,夾薄層粉土。粉砂⑤2層:灰黑色,飽和,密實,以石英、長石、云母為主,含少量有機。粉質粘土⑥1層:灰黃色,可塑,含氧化鐵、氧化錳及少量有機質,夾薄層粉土。粉質粘土⑦1層:褐黃色,可塑,含氧化鐵、鈣質結核等,夾薄層粉土。粉砂⑦2層:褐黃色,飽和,密實,以石英、長石、云母為主。粉質粘土⑧1層:褐灰色,可塑,含氧化錳及少量有機質,夾薄層粉土。粉質粘土⑨1層:黃灰色,可塑,含氧化錳、氧化鐵及少量有機質,夾薄層粉土。粉砂⑨2層:灰黃色,飽和,密實,以石英、長石、云母為主。粉質粘土⑩1層:褐灰色,可塑,含氧化錳及少量有機質,夾薄層粉土。粉砂⑩2層:褐灰色,飽和,密實,以石英、長石、云母為主。粉質粘土⑾1層:灰綠色,可塑,含氧化錳及少量有機質,夾薄層粉土。粉砂⑾2層:灰綠色,飽和,密實,以石英、長石、云母為主,含少量有機。2、場區不良地質情況場區內未見發育有不良地質作用。場地內的特殊性巖土主要為淤泥,但其厚度不大,且分布在表層,對工程影響較小。根據《中國季節性凍土標準凍深線圖》24及當地氣象部門資料,場區內標準凍深為0.6m,基礎回填用土應采用非凍脹性巖土。自然災害對本海區影響較大的自然災害主要有:風暴潮、赤潮、海冰等。引用《2019年河北省海洋災害公報》中的數據如下:(1)赤潮2019年,通過陸岸及海上巡視、衛星遙感和志愿者報告等方式,對全省海域實施了全面監控。2019年全省近岸海域共發現2次赤潮,均發生于秦皇島近岸海。本工程所在海域未發現赤潮。(2)海冰唐山豐南海域地處緯度較高,每年冬季都有結冰現象。初冰日一般為12月中、下旬,終冰日一般為次年的2月中旬至下旬。多年平均冰期85天,實際有冰日65天左右,無冰日20天。嚴重冰期出現于1月中旬至2月中旬,為20天左右。2018/2019年度河北沿海冰情應屬輕冰年,海冰對海洋開發活動影響很小,未發生因海冰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唐山沿海初冰日為2018年12月8日,終冰日為2019年2月17日,冰期72天。(3)風暴潮豐南沿海為風暴潮多發地區。近百年來,豐南沿海發生特大風暴潮11次,約7~11年一次。其中威力最大、范圍最廣、造成損失最嚴重的有光緒二十一年 (1895)、民國27年(1938)、1949年和1992年的風暴潮。1992年9月1日下午3點至6點,受16號熱帶強風暴襲擊,豐南沿海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特大風暴潮、澗河河口潮位高達4.67米。風暴潮來勢兇猛、速度快、強度大、破壞力強。1700米海擋被沖毀,淹沒養蝦池1.05萬畝,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4100萬元。2019年,河北省沿海共發生風暴潮過程2次,1次臺風風暴潮和1次溫帶風暴潮,其中臺風風暴潮過程出現了超過當地紅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造成沿海地區直接經濟損失3.34億元。9號臺風“利奇馬”北上影響渤海海域,于11日凌晨起陸續影響河北省沿岸海域,最大風力達到7級,秦皇島、唐山、滄州沿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風暴增水。本次臺風風暴潮給河北省沿海地區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34億元,受災人口5.64萬,其中主要為水產養殖受災面積22158.76公頃、損失水產養25殖數量6707.25噸、養殖設備設施損失4867個;損壞防波堤長度1.22千米;損毀護岸19.05千米,沙灘侵蝕、木棧道、景區設施、標識牌等遭到破壞;損壞海水浴場護網約3900米、淹沒農田面積159.93公頃;淹沒鹽田面積780.13公頃。(4)地震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我國主要城鎮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分組A.0.2.1條,本地區的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抗震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20g。場地土類型為軟弱土~中軟土,場地類別為Ⅳ類。2.1.6海洋水質現狀調查水質資料引自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編制的《唐山市海洋生態基礎監測報告(2019年度)》。調查站位為了綜合體現唐山市近岸海域海水環境狀況,站位布設較全面地覆蓋唐山市管轄海域,并在唐山市海域與天津市海域交界處附近、唐山市海域與秦皇島市海域交界處附近設置部分站位。唐山市海洋生態基礎監測共布設監測站位28個,其中水質監測站位28個,見圖2-4和表2-3。26項目位置圖2-4唐山市海洋功能區劃與唐山市海洋生態基礎監測站位疊加圖27表2-3唐山市海洋生態基礎監測站位表站號監測項目D01水質、沉積物D02水質、沉積物D03水質D04水質、沉積物D05水質D06水質D07水質D08水質、沉積物D09水質、沉積物D10水質D11水質、沉積物D12水質、沉積物D13水質、沉積物D14水質D15水質D16水質、沉積物D17水質D18水質D19水質、沉積物D20水質D21水質、沉積物D22水質D23水質、沉積物D24水質D25水質D26水質D27水質、沉積物D28水質、沉積物監測項目監測頻率及時間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分別于2019年3月28日、8月8日~8月15日和11月8日~11月9日對調查海域進行現場監測,其中水質監測于3月、8月、11月進行。調查期間天氣晴朗,無異常海況,不影響外業調查的正常進行。監測方法采樣層次2分析方法評價方法水質監測結果1)2019年3月2019年3月,監測海水水質項目包括pH、溶解氧、營養鹽等要素,統計值如①表層pH的范圍為(8.00~8.10),平均值為8.07;D11站位的中層pH的值為8.07;底層pH的范圍為(8.04~8.11),平均值為8.09。②表層溶解氧的范圍為(9.25~9.33)mg/L,平均值為9.29mg/L;D11站中層溶解氧為9.26mg/L;底層溶解氧的范圍為(9.20~9.31)mg/L,平均值為9.26mg/L。③表層化學需氧量的范圍為(1.16~1.59)mg/L,平均值為1.46mg/L;D11站位中層化學耗氧量的值為1.33mg/L;底層化學耗氧量的范圍為(1.16~1.48)mg/L,平均值為1.36mg/L。④表層懸浮物的范圍為(21.8~78.4)mg/L,平均值為50.8mg/L;D11站位中層懸浮物的值為61.6mg/L;底層懸浮物的范圍為(30.9~86.8)mg/L,平均值為50.9mg/L。⑥表層無機氮的范圍為(72.6~299)μg/L,平均值為170μg/L;D11站位中層無機氮的值為124μg/L;底層無機氮的范圍為(94.1~324)μg/L,平均值為106μg/L。⑦表層活性磷酸鹽的范圍為(1.10~22.2)μg/L,平均值為6.97μg/L;D11站位中層活性磷酸鹽的值為8.69μg/L;底層活性磷酸鹽的范圍為(1.83~17.4)μg/L,平均值為7.46μg/L。⑧表層活性硅酸鹽的范圍為(19.4~284)μg/L,平均值為136μg/L;D11站位中層活性硅酸鹽的值為199μg/L;底層活性硅酸鹽的范圍為(24.3~456)μg/L,平均值為145μg/L。⑨油類的范圍為(11.0~27.8)μg/L,平均值為18.9μg/L。⑩表層葉綠素a濃度的變化范圍為(0.38~1.79)μg/L,平均值為0.87μg/L。29最高值為D01站,最低值為D22站。D11站位的中層葉綠素a濃度為1.16μg/L。底層葉綠素a濃度的變化范圍為(0.72~3.24)μg/L,平均值為1.33μg/L。最高值為D05站,最低值為D25站。表2-93月海水水質要素監測結果項目層次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pH表8.008.07中8.078.078.07底8.048.09溶解氧(mg/L)表9.339.259.29中9.269.269.26底9.319.209.26化學需氧量(mg/L)表中底懸浮物(mg/L)表78.421.850.8中61.661.661.6底86.830.950.9無機氮(μg/L)表29972.6中底324活性磷酸鹽(μg/L)表22.26.97中8.698.698.69底7.46活性硅酸鹽(μg/L)表284中底45624.3油類(μg/L)表27.809a(μg/L)表0.380.87中底3.240.722)2019年8月2019年8月,監測海水水質項目包括營養鹽等要素,統計值如下:①表層pH的范圍為(8.05~8.21),平均值為8.11;D11站位的中層pH的值為8.10;底層pH的范圍為(8.11~8.19),平均值為8.14。②表層溶解氧的范圍為(5.95~6.27)mg/L,平均值為6.15mg/L;D11站中層溶解氧為5.95mg/L;底層溶解氧的范圍為(5.63~6.05)mg/L,平均值為5.81mg/L。③表層化學需氧量的范圍為(0.896~1.28)mg/L,平均值為1.08mg/L;D11站位中層化學耗氧量的值為1.21mg/L;底層化學耗氧量的范圍為(0.896~1.23)mg/L,平均值為1.04mg/L。30④表層懸浮物的范圍為(8.40~52.1)mg/L,平均值為20.0mg/L;D11站位中層懸浮物的值為14.5mg/L;底層懸浮物的范圍為(13.0~36.6)mg/L,平均值為21.8mg/L。⑤表層無機氮的范圍為(28.2~420)μg/L,平均值為141μg/L;D11站位中層無機氮的值為151μg/L;底層無機氮的范圍為(70.0~244)μg/L,平均值為132μg/L。⑥表層活性磷酸鹽的范圍為(3.00~26.4)μg/L,平均值為8.66μg/L;D11站位中層活性磷酸鹽的值為6.17μg/L;底層活性磷酸鹽的范圍為(2.14~17.4)μg/L,平均值為8.31μg/L。⑦表層活性硅酸鹽的范圍為(37.5~942)μg/L,平均值為246μg/L;D11站位中層活性硅酸鹽的值為184μg/L;底層活性硅酸鹽的范圍為(21.5~424)μg/L,平均值為216μg/L。⑧油類的范圍為(20.9~53.5)μg/L,平均值為39.7μg/L。⑨表層葉綠素a濃度的變化范圍為(0.77~13.8)μg/L,平均值為5.54μg/L。最高值為D04站,最低值為D26站和D27站。中層只有D11一個站位的葉綠素a數據,其濃度為1.39μg/L。D11站位的中層葉綠素a濃度為1.39μg/L。底層葉綠素a濃度的變化范圍為(0.90~8.19)μg/L,平均值為3.56μg/L。最高值為D19站,最低值為D28站。調查海域葉綠素a濃度水平正常。表2-108月海水水質要素監測結果項目層次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pH表8.218.05中底819811814溶解氧(mg/L)表6.275.95中5.955.955.95底605563581化學需氧量(mg/L)表0.896中底0.896懸浮物(mg/L)表42.97.50中底36.6021.8無機氮(μg/L)表420282中底24470.0活性磷酸鹽(μg/L)表264300866中31項目層次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底214831活性硅酸鹽(μg/L)表94237.5246中底42421.5216油類(μg/L)表53.520.939.7a(μg/L)表138077554中底0.903.563)2019年11月2019年11月,監測海水水質項目包括pH、溶解氧、營養鹽等要素,統計值如下:①表層pH的范圍為(8.19~8.21),平均值為8.20;D11站位的中層pH的值為8.20;底層pH的范圍為(8.18~8.21),平均值為8.19。②表層溶解氧的范圍為(7.97~8.48)mg/L,平均值為8.23mg/L;D11站中層溶解氧為7.84mg/L;底層溶解氧的范圍為(7.26~8.06)mg/L,平均值為7.79mg/L。③表層化學需氧量的范圍為(1.30~1.60)mg/L,平均值為1.40mg/L;D11站位中層化學耗氧量的值為1.44mg/L;底層化學耗氧量的范圍為(1.23~1.49)mg/L,平均值為1.32mg/L。④表層懸浮物的范圍為(11.0~30.4)mg/L,平均值為18.5mg/L;D11站位中層懸浮物的值為13.9mg/L;底層懸浮物的范圍為(11.0~27.8)mg/L,平均值為16.3mg/L。⑤表層無機氮的范圍為(89.3~156)μg/L,平均值為119μg/L;D11站位中層無機氮的值為137μg/L;底層無機氮的范圍為(104~156)μg/L,平均值為129μg/L。⑥表層活性磷酸鹽的范圍為(8.37~18.2)μg/L,平均值為12.7μg/L;D11站位中層活性磷酸鹽的值為12.0μg/L;底層活性磷酸鹽的范圍為(9.39~15.7)μg/L,平均值為12.7μg/L。⑦表層活性硅酸鹽的范圍為(132~216)μg/L,平均值為174μg/L;D11站位中層活性硅酸鹽的值為191μg/L;底層活性硅酸鹽的范圍為(131~240)μg/L,平均值為186μg/L。⑧油類的范圍為(16.2~32.7)μg/L,平均值為22.1μg/L。32⑨表層葉綠素a濃度的變化范圍為(0.48~2.17)μg/L,平均值為1.45μg/L。最高值為D05站,最低值為D01站。中層只有D11一個站位的葉綠素a數據,其濃度為0.90μg/L。底層葉綠素a濃度的變化范圍為(0.47~1.81)μg/L,平均值為0.93μg/L。最高值為D23站,最低值為D05站。調查海域葉綠素a濃度水平正常。表2-1111月海水水質要素監測結果項目層次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pH表8.218.20中0底8.21溶解氧(mg/L)表8.487.978.23中7.847.847.84底8.067.267.79化學需氧量(mg/L)表中底懸浮物(mg/L)表30.408.5中999底27.80.3無機氮(μg/L)表89.3中底活性磷酸鹽(μg/L)表8.377中000底79.397活性硅酸鹽(μg/L)表216中底240油類(μg/L)表32.7a(μg/L)表0.48中0.900.900.90底0.470.9評價結果1)2019年3月評價因子包括化學需氧量、活性磷酸鹽、無機氮和油類。①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為4003平方公里,占唐山市管轄海域面積的89.61%;②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為464平方公里,占唐山市管轄海域面積的10.39%;③優良海域(達到第一、二類水質海域)面積比例為100%。33④本宗海為二類水海域,根據《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海水水質分類,二類水適用于水產養殖區,滿足本宗海用海需求。項項目位置圖2-52019年3月唐山市近岸海域水質等級分布示意圖2)2019年8月①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為3824平方公里,占唐山市管轄海域面積的85.60%;②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為451平方公里,占唐山市管轄海域面積的10.09%;③三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為192平方公里,占唐山市管轄海域面積的4.31%;④優良海域面積比例為95.69%。⑤本宗海位于一類水海域,根據《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海水水質分類,一類水適用于海洋漁業水域,滿足本宗海用海需求。34項項目位置圖2-62019年8月唐山市近岸海域水質等級分布示意圖3)2019年11月①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為4327平方公里,占唐山市管轄海域面積的96.86%;②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為140平方公里,占唐山市管轄海域面積的③優良海域面積比例為100%。④本宗海為一類水海域。項項目位置圖2-72019年11月唐山市近岸海域水質等級分布示意圖35沉積物沉積物數據引用自天津中環天元環境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于2020年11月對項目附近海域海洋環境現狀進行了調查。調查站位布設表2-122020年11月海洋環境現狀調查站位表站位經度E緯度N監測項目1水質2水質、沉積物、生態、漁業資源、生物質量3水質、生態、漁業資源、生物質量4水質5水質、沉積物、生態6水質、生態、漁業資源、生物質量7水質、沉積物、生態、漁業資源、生物質量8水質、沉積物9水質、沉積物、生態水質、生態、漁業資源、生物質量水質、生態、漁業資源、生物質量水質、沉積物、生態、漁業資源、生物質量水質、沉積物、生態水質水質、沉積物、生態、漁業資源、生物質量水質、沉積物、漁業資源、生物質量水質水質、沉積物、生態、漁業資源、生物質量水質20水質21水質、生態22水質、生態C1潮間帶C2潮間帶C3潮間帶H1河流斷面36項項目位置圖2-82020年11月海洋環境現狀監測站位圖監測項目分析方法調查結果海洋表層沉積物中主要污染物質含量分析及統計結果見表2-13。表2-132020年11月沉積環境監測結果站位石油類有機碳硫化物鎘鉛鉻砷銅鋅總汞mg/kg%mg/kgmg/kgmg/kgmg/kgmg/kgmg/kgmg/kgmg/kg280.40.4426.70.0641.72.443.30.087557.30.711.30.053.944.96.055.569.80.021747.40.4214.5<0.042.336.02.893.737.0819.80.513.2<0.042.746.55.294940.30.495.1<0.002.739.60.0154070.9796.80.053.656.65.645.758.00.0840.739.1<0.042.64.013.541.30.0140.719.70.063.828.75.785.361.50.0180.7423.30.073.53.915.054.80.0722130.7335.70.050.80.018平均值0.6523.50.042.942.74.514.20.05437最大值4070.9796.80.073.956.66.055.769.8最小值19.80.423.20.0228.72.892.437.00.014檢出率100%100%100%60%100%100%100%100%100%100%沉積物質量現狀評價(1)評價因子(2)評價方法(3)評價標準(4)評價結果沉積物質量現狀評價結果見表2-15。表2-152020年11月沉積物污染指數統計表監測站位硫化物有機碳石油類總汞銅鉛鎘鋅鉻砷20.090.220.440.070.030.290.520.2150.040.360.070.460.560.3070.050.210.090.570.040.040.250.4580.010.040.470.050.040.300.580.0790.020.250.080.080.080.040.040.260.420.320.490.810.420.060.390.710.280.030.370.260.070.040.040.280.540.200.030.360.250.090.060.410.360.290.080.370.240.360.060.370.560.200.370.430.090.050.340.640.21超標率0%0%0%0%0%0%0%0%0%0%從監測結果看,所有站位各因子的污染指數均<1,均符合《海洋沉積物質量》(GB18668-2002)中一類標準的要求,總體質量較好。2.1.8海洋水文動力調查本節內容引自《河北縱橫集團豐南鋼鐵有限公司取水工程春季、秋季水文全潮觀測技術報告》(天津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院2018.01)。天津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院于2017年05月16日~2017年06月06日期間,在唐山黑沿子至曹妃甸海域開展了大、小潮水文全潮觀測。測驗站位布設(1)水文全潮觀測:布設7個水文測驗站,編號為FC1~FC7,選擇大、38小潮型進行水文全潮觀測,觀測項目為水深、流速、流向、含沙量、鹽度觀測,監測站位位置分布詳見圖2-9。(2)潮位觀測:水文全潮觀測期間,分別在北塘、澗河口、南堡附近水域布設3個臨時驗潮站,編號H1~H3,在水文全潮觀測開始前進行潮位觀測,連續觀測15日以上,觀測時間覆蓋大、小潮水文全潮觀測時間段。(3)驗潮時間:H1~H3站為2017年05月19日13:00~2017年06月05日12:00,歷時16整天,其中覆蓋了水文全潮觀測的大、小潮時間段。項項目位置圖2-9監測站位置分布示意圖表2-16水文全潮觀測驗潮站坐標表站位實際坐標備注北緯東經H1H2H3表2-17春季水文全潮觀測水文測站坐標表(WGS-84坐標)測站大潮小潮北緯東經北緯東經FC1FC2FC3FC4FC5FC6FC73測驗期間天氣概況潮位經潮汐調和分析計算,施測海域的潮汐屬不正規半日混合潮。在水文全潮觀測期間,一個太陰日有兩個高潮和兩個低潮,相鄰高潮或低潮的潮位不等、漲潮歷時與落潮歷時亦不相等。全潮觀測期間最大潮差為366cm;平均潮差為218cm,潮汐強度較強。圖2-10春季大、小潮期間潮位過程線圖(1)高、低潮①高、低潮發生時刻:根據春季實測資料統計得知,春季施測海域高潮發生時間,H1(北塘)站和H2(澗河口)站早于H3(南堡站);春季施測海域低潮發生時間,東側的H3(南堡)站最早發生,H2(澗河口)站次之,西側的H1(北塘)站最晚發生。其中全潮期間高潮發生時刻差異,春季期間,H1(北塘)站、H2(澗河口)站比H3(南堡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