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_第1頁
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_第2頁
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_第3頁
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_第4頁
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藥調劑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Mubalakel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1頁1234處方內容分析處方通用名稱處方腳注培訓課程目錄5處方應付處方慣用術語6用藥禁忌78910毒麻中藥調劑與管理中藥調劑程序中藥計量11中藥頭譜排列中藥煎煮常規12中成藥調劑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2頁中醫處方是經過辨證論治、組方遣藥而發揮藥品群效,必須嚴格調劑并符合醫師處方意圖準確無誤,才能使中醫理、法、方、藥取得一致,所以,中藥調劑工作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患者治療效果和用藥安全。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3頁中藥調劑概念中藥調劑:是指中藥調劑人員依據醫師處方要求,按照配方程序和標準,及時準確地將中藥飲片或中成藥調配成供患者使用藥劑出售一項操作技術。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4頁一、處方內容分析中藥處方概念中藥組方標準中藥處方類型中藥處方結構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5頁(一)中藥處方概念處方概念

廣義:處方指載有藥品名稱、數量等內容和制備任何一個制劑書面文件

狹義:是指由注冊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在診治活動中為患者開具、由取得藥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審核、調配、查對,并作為患者用藥憑證醫療文書。(年2月14日衛生部令第53號《處方管理方法》第二條)中藥處方概念:是指載有中藥名稱、數量、使用方法、煎服方法等內容和制備任何中藥制劑書面文件。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6頁處方管理制度一、處方權限要求1、注冊執業醫師在執業地點取得對應處方權2、注冊執業助理醫師開具處方權須經所在執業地點執業醫師簽字或蓋專用簽章后有效3、注冊執業助理醫師在鄉,鎮醫療、保健、預防機構時,須在執業地點取得對應處方權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7頁處方管理制度4、試用期醫生開具處方須在醫療、保健、預防機構有處方權執業醫師審核并簽字或蓋專用簽章后有效5、醫師須在注冊醫療、保健、預防機構署名留樣及專用章立案方可開具處方。處方醫師署名與專用章必須與藥學部門處留樣立案一致,不得隨意改動,不然重新登記。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8頁處方管理制度二、處方書寫要求1、每張處方僅限一名患者用藥,處方記載患者普通項目應清楚,完整,并與病歷一致。2、處方用鋼筆(藍黑色)或毛筆書寫。字跡清楚,若需改動,須在修改處另行簽字或蓋章,并注明修改日期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9頁處方管理制度3、處方填寫按照“四查十對”,書寫要規范,不得使用“遵醫囑”,“自用”等含糊詞句。4、年紀:必須實足年紀,嬰幼兒寫日/月齡,必要時注明體重5、每張處方不得超出5種藥品查處方-對科別、姓名、年紀;查藥品-對藥名、劑型、規格、數量;查配伍禁忌-對藥品性狀、使用方法用量;查用藥合理性-對臨床診療。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10頁處方管理制度6、西藥、中成藥和中藥飲片要分別開具處方。西藥、中成藥處方中每種藥品須另起一行。7、藥品名稱書寫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或《中國藥品通用名稱》或經國家同意專利藥名為準。8、普通劑量和數量按照藥品說明使用,如有特殊使用或超出劑量應注明原因并再次署名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11頁處方管理制度9、藥品劑量和數量一律使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劑量使用公制單位10、藥師不得私自修改處方,如處方有錯誤應通知醫師更改后配發,凡處方不合要求藥劑科有權拒絕調配。

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12頁(二)中藥組方標準君藥。是指針對發病原因或主癥而起主要治療作用藥品,它是處方中不可缺乏主要部分。臣藥。是幫助君藥以加強治療作用藥品,它是處方中輔助部分。佐藥。有三個意義:一是佐助藥,即配合君、臣藥以加強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兼癥及次要病癥藥品;二是佐制藥,即用以消除或者減弱君、臣藥毒性,或制約其峻烈之性藥品;三是反佐藥,即病重邪盛可能拒藥時,配用與君藥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藥品。使藥。即引經藥或調和藥性藥品。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13頁(三)中藥處方類型經方。是指《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著作中所記載方劑。時方。是指張仲景以后醫家,尤其是清以后醫家所制訂方劑,它在經方基礎上有很大發展。秘方。又稱禁方。是醫療上有獨特療效、不輕易外傳(多系祖傳)藥方。單方、驗方。單方是配伍比較簡單而有良好藥效方劑,往往只有一二味藥,力專效捷,服用簡便。驗方是指民間積累經驗方,簡單而有效。法定處方。是指國家藥品標準中所收載處方,它含有法律約束力。醫師處方。是指醫師臨診時為患者所書寫藥方。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14頁(四)中藥處方結構前記。包含醫療機構名稱、費別、患者姓名、性別、年紀、門診或住院病歷號,科別或病室和床位號、臨床診療、開具日期等。可添列特殊要求項目。正文。是處方主要部分,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請取”縮寫)標示,分列藥品名稱、劑型、規格、數量、使用方法用量。中藥飲片處方應分列飲片名稱、數量、煎煮方法和使用方法用量。后記。醫師署名或加蓋專用簽章,藥品金額以及審核、調配、查對、發藥藥師署名或者加蓋專用簽章。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15頁(四)中藥處方結構前記正文后記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16頁二、處方通用名稱正名。普通以《藥典》收載藥品名稱為“正名”,一味中藥只能有一個“正名”。別名。除正名以外名稱,習稱為“通用名稱”,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別名”。并開藥名。醫師處方使用藥品名稱,時常有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療效基本相同或有協同作用飲片縮寫在一起而組成。書寫不規范名稱。因為地域或醫師處方習慣不一樣,還有另寫別名或簡化名、簡別字名,如“枝子”、“牛夕”等。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17頁三、處方慣用術語炮制類。炮制是醫師按照中醫藥理論,依據病情不一樣,為發揮藥效而提出不一樣要求,包含炒、炙、煅、蒸、煨、煮等。質地類。藥材質地與藥品質量有親密關系,為確保藥品質量,醫師處方對藥材質地也有要求。產地類。藥品產地與藥品療效有親密關系,所以,醫師依據病情需要,常在藥名前標明產地,此稱為“道地中藥”。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18頁三、處方慣用術語產時、新陳類。藥材采收季節與藥品質量有親密關系;有些中藥需用陳久,如陳佛手、陳香櫞;也有些藥品需用新鮮,如鮮蘆根、鮮茅根,因含多量液汁,療效較佳。質量類。中藥飲片質量優劣,直接影響治療效果,歷代醫家非常重視藥材質量優劣。修治類。修治是為了潔凈藥品,除去非藥用部分及雜質或部分毒性,方便深入加工處理或使之更加好地發揮療效。尾、足、翅、鱗等非藥用部位要求。顏色、氣味類。藥材顏色和氣味與藥品質量親密相關。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19頁四、處方注腳處方腳注是中醫處方慣用術語之一。中藥處方腳注,是指醫師依據藥品特征及臨床治療需要,簡明地指示調劑人員對藥品采取不一樣處理方法,又稱“旁注”。其簡明詞語指示調劑人員對飲片所采取特定處理方法。如先煎、后下、另煎、包煎、沖服、兌服、吞服、烊化等,從炮制法、煎藥法及服藥法等方面表明需要特殊處理藥品。調劑人員必須按照處方要求進行處理,有時即使醫師處方未加注明,也應按照付藥常規進行處理。我們會在后面課程中再詳細講解。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20頁中藥處方其它慣用術語藥引。中藥藥引為中醫處方中輔佐藥,其作用有二:一是引藥歸經,即引導其它藥品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更加好地發揮其治療作用。二是幫助藥品,起輔助治療作用。藥引起源甚廣,品種繁多。忌口。患者服藥,往往因為治療需要,要求病人忌食一些食物,稱之“忌口”。如水腫忌食鹽,黃疸、腹瀉忌油膩等,都有科學依據。又如服鱉甲忌莧菜、服荊芥忌魚蟹以及服桂枝湯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均值得注意。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21頁五、處方應付中藥處方應付系指調劑人員依據醫師處方要求和傳統習慣,選取符合規格標準藥品,進行處方調配。處方應付普通包含中藥別名和并開藥應付、中藥炮制品應付。中藥別名應付、并開藥應付,我們在前面處方通用名稱中已經有講解。處方炮制品應付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當醫師在處方上寫明藥品炮制品名稱時,才付給炮制品種,若只寫藥品名稱,而不寫炮制品名稱,則付給生品。另一類藥品則不論只寫藥名或寫炮制品名,均付給炮制品;假如因病情需要而要用生品,則要在藥名前面另加“生”字。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22頁六、用藥禁忌中藥用藥禁忌主要包含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藥禁忌三個方面。另外,還有證候禁忌。(一)配伍配伍概念

就是依據治療需要和藥品性能,有選擇地將兩種以上藥品配合在一起應用。

“七情”: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單行。即單用一味藥治病。相須。就是性能功效相類似藥品,配合應用后能夠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23頁(一)配伍相使。就是將性能功效有某種共性藥品配合應用,而以一個藥品作為主藥,另一個藥品為輔來提升主藥療效。相畏。就是一個藥品毒性或副作用,被另一個藥品抑制、減低或消除。相殺。就是一個藥品能消除或減輕另一個藥品毒性或副作用。相惡。就是兩種藥品配合應用后,能相互牽制而使作用降低或損失。相反。就是兩種藥品配合應用能產生毒性反應或猛烈毒副作用。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24頁(二)配伍禁忌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貝蘞及攻烏。

藻戟芫遂俱戰草,諸參辛勺叛藜蘆。十九畏:

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

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川烏草烏不順犀,

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宜。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25頁(三)妊娠禁忌一些藥品含有損害胎元以致墮胎副作用,所以應該作為妊娠禁忌藥品。依據藥品對于胎元損害程度不一樣,普通可分為禁用與慎用二類。禁用大多是毒性較強,或藥性猛烈藥品,如巴豆、牽牛、大戟、斑蝥、商陸、麝香、三棱、莪術、水蛭、虻蟲等;慎用包含通經去瘀、行氣破滯,以及辛熱等藥品,如桃仁、紅花、大黃、枳實、附子、干姜、肉桂等。凡禁用藥品,絕對不能使用;慎用藥品,則可依據孕婦患病情況,斟情使用。但沒有特殊必要時,應盡可能防止,以防發生事故。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26頁(四)飲食禁忌飲食禁忌飲食禁忌簡稱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說忌口。在古代文件上有常山忌蔥;地黃、何首烏忌蔥、蒜、蘿卜,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醋;鱉甲忌莧菜:以及蜜反生蔥等記載。這說明服用一些藥時不可同吃一些食物。另外,因為疾病關系,在服藥期間,凡屬生冷、粘膩、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食物,都應依據需要給予防止。高燒患者還應忌油。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27頁七、毒麻中藥調劑與管理麻醉中藥

年10月1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衛生部依據《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公布了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品種目錄(國食藥監安[]633號),中藥罌粟殼作為麻醉品被列入目錄。毒性中藥

《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方法》所列毒性中藥為28種。《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年版第一部共收載毒性中藥材66種,分為3類,其中“大毒”8種、“小毒”21種、“有毒”37種。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28頁八、中藥調劑程序中藥調劑普通程序分收(審)方、計價、調配、復核、發藥等五個程序。正確處方,起源于醫師細致診療;準確配方,是調劑工作者精純業務技能表達。收方、計價是調配前準備;調配是配方操作;復核是確保用藥準確安全關鍵;發藥是藥品到患者手中最終一環。中藥調劑人員,為確保藥劑質量和患者用藥安全,應有嚴格分工。《處方管理方法》第三十一條要求,含有藥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負責處方審核、評定、查對、發藥以及安全用藥指導;藥士從事處方調配工作。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29頁(一)審方柏子仁3錢木瓜2錢官桂3錢柴胡3錢益智2錢附子3錢八角2錢人參1錢臺烏3錢上黨3錢山藥2錢。柏木棺(官)材(柴)一(益)付(附)八人抬(臺)上山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30頁(一)審方審方是調劑工作第一個關鍵步驟,系指審方人員審查醫師為患者開寫處方。合格處方經審方人簽字后即可交計價員計價收費,對于有疑問或不合格處方,應即與處方醫師聯絡,問明原因,協商處理,決不能只憑主觀臆斷或隨意處理。《處方管理方法》第三十七條概括為“四查十對”,即查處方,對科別、姓名、年紀;查藥品,對藥名、劑型、規格、數量;查配伍禁忌,對藥品性狀、使用方法用量;查用藥合理性,對臨床診療。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31頁(一)審方在審方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全方面審方。收方后必須認真審查處方各項內容,如處方科別、患者姓名、性別、年紀、婚否、住址、處方藥味、劑量、使用方法、劑數、醫師署名、日期等,確認無誤后方可收方計價,如發覺問題,應向購藥者查對。對非正式處方更要慎重。2、若系懷孕患者則審查處方藥味中有沒有妊娠禁忌藥品,若有妊娠禁忌藥則不予調配。若因病情需要,必須經處方醫師重新簽字后,方可調配。但處方不寫脈案者則不在此列。3、有配伍禁忌、超劑量用藥、超時間用藥、服用方法有誤、毒麻藥使用違反要求等不符合要求處方應向患者說明,不予調配。如確屬需要超常規使用,應經處方醫師在該味藥旁重新簽字后方可調配。4、注意審查藥味是否有一字之差、并開藥名和別名情況。5、審查處方藥味、劑量、使用方法,有沒有字跡含糊不清,以及漏寫劑量、重開藥名等,如遇這類情況均要與處方醫師聯絡,重新確定簽字后方可調配。6、如有暫時缺藥,應請處方醫師修改并重新簽字后方可調配。7、處方日期如超出3日,應請處方醫師重新簽字后方可調配。8、調劑人員不得私自涂改醫師處方。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32頁(二)計價計價又稱“算方”、“劃價”,普通由收方者完成。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33頁(二)計價注意事項1、按定價計價,不得隨意估價和改價,做以計價準確無誤。單價“分”以下尾數按“四舍五入”執行。2、計價中要注意劑量、新調價、自費藥品等項。處方中藥味若有不一樣規格或貴細藥品,應在藥品名頂部注明單價,俗稱“頂碼”。處方中若有自費藥品,需經患者同意后計價,并在收據中注明自費字樣。3、計價應準確無誤,誤差小于0.05元/劑。4、準確計價后,零售藥店將單價、劑數、總價、日期、經手人等填入蓋有計價圖章相關各欄內,醫療單位則將處方總價記在處方下角,收存備查。5、零售藥店計價時,應在處方藥味四角處,用筆圈鉤,作為原方標志,并將藥味總數寫在處方后面,便于再次調劑時,檢驗無增減,若有增減改變,能夠重新計價。6、零售藥店開票收款時,必須寫明姓名、劑數、單價、總價。金額大小寫相符,收找款唱收唱付。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34頁(三)調配調配,習稱“抓藥”,是把斗內藥品,按處方要求(如藥味、劑量、炮制、煎法等)調配齊全,集合于一處操作方法。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35頁(三)調配注意事項1、調劑人員接到已計價處方后,應再次進行審方,審查有沒有相反、相畏藥品,毒麻中藥使用方法用量、藥品別名、并開藥名、劑量等,經審核無誤后,方可調配。審查醫師處方腳注和有沒有需要暫時炮制加工藥品。2、對戥:使用經檢驗合格星秤。每次調配前先檢驗定盤星平衡度是否準確。依據處方藥品不一樣體積和重量,選取適當戥子,普通用克戥。稱取珍貴藥品或毒性中藥,克以下要使用毫克戥,才能確保劑量準確。3、持戥:左手持戥桿,右手取藥。檢視戥量指數和所稱藥品是否平衡,要舉至眉齊,以戥秤平衡為準確。如有差異,增減飲片至平衡為準。

稱取克數=單劑量×劑數4、對于一方多劑處方應按“等量遞減”、“逐劑復戥”標準將稱取飲片倒在包裝紙上,不可憑主觀臆測任意估量分劑或抓配。每一劑重量誤差應控制在±5%以內。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36頁(三)調配5、為便于查對,要按處方藥味所列次序調配,間隔平放,不可混放一堆。對體積松泡而量大飲片如通草、燈心草、夏枯草、淫羊藿、茵陳等藥應先稱,以免覆蓋前藥。對黏度大飲片如瓜萎、熟地黃、龍眼肉等應后稱,放于其它飲片之上,以免粘染包裝用紙。6、依據醫師處方要求,處方應按常規要求和傳統調配習慣進行調配。不準生炙不分,以生代炙,如發覺有偽劣藥品、炮制不合格、發霉變質藥品等存在,應及時向相關責任者提出更換合格品后,再行調配。7、處方中需要特殊處理藥品,如先煎、后下、包煎、包服、烊化、另煎等要單包成小包并注明使用方法,再放入藥包;有鮮藥時,應分劑量單包成小包并注明使用方法后再另包成大包,不與群藥同包。8、礦物類、動物貝殼類、果實種子類等質地堅硬藥品,需要用藥缸暫時搗碎后再分劑量。以利于煎出有效成份。在使用藥缸前,須先視藥缸內是否潔凈,有沒有殘潭或粉末。凡搗碎毒性中藥或者有特殊氣味中藥后,應及時將藥缸洗刷潔凈,以免影響其它方劑。暫時搗碎以適度為宜。9、處方中有需要暫時炮制加工藥品,可稱取生品后由專員處理,暫時炮制也要依法炮制,炮制品要符合質量要求。10、調配完成經自查確認無誤簽字后,再交復核人進行復核。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37頁(四)復核復核又稱“校對”,是指對調配藥品按處方逐項進行全方面細致地查對。復核內容,普通有以下幾個方面:1、調配好藥品是否與處方所開藥味及劑數相符,有沒有錯味、漏味、多味和摻雜異物。2、審查稱好藥品劑量是否與處方用量有差距。處方中各味藥劑量應準確,每劑藥劑量誤差應小于±5%。必要時要復稱。3、審查有沒有配伍禁忌、妊娠禁忌藥品,毒麻藥有沒有超量。毒性中藥、貴細藥品調配是否得當。4、審查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沖服等需特殊處理藥品是否單包并注明使用方法。5、審查藥品質量,確保無假冒偽劣飲片,審查有沒有蟲蛀、發霉變質,有沒有生炙不分或以生代炙,整藥、籽藥應搗未搗,調配處方有沒有亂代亂用等現象。6、復核人員檢驗無誤并簽字后,方可包裝。7、包裝時注意先煎、后下等需特殊處理藥品都應放在每一包上面,另包鮮藥要放在各藥包上面,外用藥應使用專用包裝,并要有外用標志。最終將處方固定在捆扎好藥包之上。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38頁(五)發藥發藥是中藥調劑工作最終一個步驟。發藥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發藥人員首先要查對取藥憑證,應問患者姓名、藥劑貼數,注意區分姓名相同相同者,預防錯發事故。2、耐心向患者或其家眷說明方藥使用方法、用量、禁忌、煎煮方法、需要特殊處理中藥使用方法、自備“藥引”使用方法,并解答相關藥品療效、藥源情況、價格等方面咨詢。3、含毒麻藥品處方應留存,整理登記,備查。4、檢驗藥品包扎是否牢靠,取藥號碼是否捆扎于藥包上。5、如發覺差錯應馬上采取辦法,給予糾正。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39頁(六)需要搗碎中藥調劑時需搗碎中藥多為含油脂或揮發油成份較多果實種子類,也有少許堅硬根及根莖類、礦物類、動物貝殼類。這類藥既不能給整藥,不能提前搗碎放置時間過長(不可超出一周),需在稱取前搗碎,這首先有利于藥品有效成份煎出,另首先也可預防過早搗碎有效成份走失或變質。藥臼[jiù](清代)現存于北京御生堂中醫藥博物館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40頁九、中藥煎煮常規(一)概述煮劑。是由普通溫度和加熱時間,將藥品煎煮去渣所得液體劑型。煮劑深度適中,含有吸收快、奏效快速、作用強特點。煎劑。是將經過煎煮去渣藥液,再經加熱濃縮所得液體劑型。煎劑加熱時間較長,藥液濃度較高,能使藥液遲緩吸收,延長藥效。沸水泡藥。是藥品經過沸水浸泡去渣所得液體劑型。沸水泡藥加熱時間短,溫度較低,藥液味薄氣清,用于泄上焦熱邪。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41頁(二)煎藥湯劑煎煮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藥效。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凡服湯劑,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鹵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清代徐靈胎在《醫學源流論》中說“煎藥之法,最宜深耕,藥之效不效,全在意此”。煎藥應注意煎藥用具、用水、水量、火候、時間,需要特殊處理藥品,及煎藥操作要求等內容。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42頁(二)煎藥煎藥用具。砂鍋為首選煎藥用具,它含有受熱均勻,散熱慢,化學性質穩定,價廉等特點。其它陶瓷、不以瓦罐具也能夠作煎具使用。忌用銅、鐵制器具煎藥,因其化學性質活潑,極易和中藥內所含鞣質、甙類等起化學改變而使煎出湯液變色,甚至改變藥品性能,產生副作用。最好也不用鋁鍋及不銹鋼、搪瓷容器來煎藥,以確保中藥療效。煎藥用水。湯劑溶媒主要用潔凈水,依據病情也有加酒或醋等混合煎。古代所取用水種類很多,僅《本草綱目》記載就多至42種,李時珍主要選擇雨水、液雨水、潦水、臘雪、露珠五種,這些為天然蒸餾水,含礦物質少,比較純凈,對中藥煎煮普通影響不大。總之煎藥用水應以潔凈,少含礦物質或其它雜質為標準,如自來水、井水等,有條件者可使用蒸餾水。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43頁(二)煎藥煎藥用水量。湯劑用水量直接影響煎藥質量。湯劑用水量多少應以藥品質量、體積、吸水能力及治療功效等原因決定。普通來說,重量相同藥品,質地輕松容積就大,質地堅實容積就小。普通將藥品置煎器內,加水至超出藥品表面2-3厘米為度;第二煎藥用水量應該降低,但仍需加水至超出藥品表面為宜。為便于煎出有效成份,在煎煮前先加水浸泡20-30分鐘。用于小兒內服湯劑,盡可能降低藥品用水量,以減輕小兒服藥困難。湯劑煎藥用水量參考簡表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44頁(二)煎藥湯劑類型頭煎用藥量二煎用水量解表劑400毫升-6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普通藥劑500毫升-700毫升300毫升-350毫升滋補調理劑700毫升-900毫升400毫升-450毫升湯劑煎藥用水量參考簡表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45頁(二)煎藥煎藥火候。煎藥火力大小,習稱“火候”。火候包含“文火”和“武火”。文火,又稱慢火,即沒有火焰炎,溫度較低,水分蒸發遲緩;武火,又稱緊火,即有火焰火,溫度較高,水分蒸發快。煎藥火力強弱,直接影響湯劑成份煎出,火力過強,水分很快被蒸發,藥品成份不易煎出,而且藥品易于焦糊,藥液易于煎干;火力過弱,煎煮效率低,藥品成份不易煎出。普通掌握“先武后文”,即在沸前宜用武火,使水很快沸騰,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狀態,使之降低水分蒸發,以利于煎出藥品成份。但依據各類藥劑不一樣特點,煎藥火候亦有區分。湯劑火候參考簡表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46頁(二)煎藥湯劑類型應用火力說明

解表劑應用武火速煎,“氣足勢猛”藥力快速普通藥劑應用文火和武火交叉煎煮,使有效成份充分煎出滋補調理劑開始用武火煎沸,沸后用文火慢煎,使藥汁濃厚,藥力持久湯劑火候參考簡表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47頁(二)煎藥煎藥時間。煎藥時間長短,歷代醫家沒有明確說法,普通以耗水量來計算。煎藥時間長短,普通與加水量多少,火力大小,藥品吸收水能力及治療作用等原因相關,但與火力大小控制,更有親密關系。湯劑煎藥時間參考簡表(自煎沸時算起)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48頁(二)煎藥湯劑類型頭煎煎藥時間二煎煎藥時間解表劑15分鐘-20分鐘10分鐘-15分鐘普通藥劑20分鐘-25分鐘15分鐘-20分鐘滋補調理劑30分鐘-35分鐘20分鐘-25分鐘湯劑煎藥時間參考簡表(自煎沸時算起)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49頁(三)煎藥工作制度與中藥煎藥操作常規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50頁(四)特殊煎藥方法1、先煎。先煎目標是為了增加藥品溶解度,降低或緩解藥品毒性,充分發揮其療效。

(1)礦石類、貝殼類、動物角甲類飲片因質地堅硬,有效成份不易煎出,應打壞先煎20分鐘,再與它藥同煎。

(2)一些有毒飲片可先煎1~2小時,到達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目標。2、后下。后下目標是為了降低藥品因煎煮時間過久,所造成成份散失。

(1)氣味芳香、含揮發性成份飲片不宜煎煮時間過久,以免有效成份散失。普通在其它群藥煎好前5~10分鐘入煎即可。(2)含有久煎后有效成份易破壞飲片也需后下,普通在其它群藥煎好前10~15分鐘入煎即可。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51頁(四)特殊煎藥方法3、包煎。包煎即把藥品裝在紗布袋中煎煮。

(1)含黏液質較多飲片在煎煮過程中易粘糊鍋底,宜包煎。如車前子、葶藶子。

(2)富含絨毛飲片宜包煎,以免脫落絨毛混入煎液后刺激咽喉,引發咳嗽。如旋覆花、辛夷等。

(3)花粉等微小飲片因總表面積大、疏水性強,煎煮時宜包煎,防止漂浮影響有效成份煎出。如蒲黃、海金沙、蛤粉、六一散等。4、烊化(熔化)。一些膠類,蜜膏類中藥不宜與群藥同煎,以免煎液黏稠而影響其它有效成份煎出及結底糊化。可將這類藥置于已煎好藥液中加熱熔化后一起服用。也可將這類藥置于容器內,加適量水,加熱溶化或隔水燉化合,再對入群藥煎液中混勻分服。如阿膠、鹿角膠、龜膠等。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52頁(四)特殊煎藥方法5、另煎。一些珍貴中藥,為使其有效成份充分煎出,降低有效成份被其它藥渣吸附引發損失,需在另器單獨煎煮取汁,再將渣并入其它群藥合煎,然后將前后不一樣煎煮藥液混勻后分服。普通飲片通常需另煎30-40分鐘。如人參、西洋參、西紅花等;質地堅硬珍貴藥,如羚羊角等應單獨煎煮2-3小時。6、對服。對于液體中藥,放置其它藥中煎煮,往往會影響其成份,故應待其它藥品煎煮去渣取汁后再行對入服用,如黃酒、竹瀝水、姜汁、蜂蜜等。7、沖服。一些用量少,貴細中藥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藥煎液沖服,防止有效成份被其它藥渣吸附而影響藥效。如雷丸、蘄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金錢白花蛇等。8、煎湯代水。其目標是使藥品充分煎出,發揮療效。煎湯代水藥品,質地泡松,用量大,如葫蘆殼等,普通先煎15-25分鐘,去渣取汁,再與其它藥品同煎。中藥調劑技能專題宣講第53頁(五)湯劑服法1、湯劑服用量。普通天天一劑,每劑藥普通煎藥汁兩次,將頭煎、二煎藥汁混合后“分服”。依據病情不一樣,有時采取一天服兩劑;頭煎、二煎藥汁一次“頓服”;兩次所煎煮藥汁分數次“飲服”。這是醫師在治療過程中,分別病情輕重緩急而作出不一樣服藥方法。2、服藥時間。通常天天服藥二次,早晨一次,下午或晚上臨睡前一次。依據病情不一樣,有時病在上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