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教案2_第1頁
《開國大典》教案2_第2頁
《開國大典》教案2_第3頁
《開國大典》教案2_第4頁
《開國大典》教案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7課《開國大典》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會寫“政、賓”等14個生字,正確理解“典禮、宣告”等詞語。3.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4.結合課文,訓練提高閱讀速度,并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5.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6.了解課文,描述開國大典盛況的順序,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教學重點】1.會寫“政、賓”等14個生字,正確理解“典禮、宣告”等詞語。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1.在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2.了解課文,描述開國大典盛況的順序,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觀看視頻,說說1949年10月1日,發生了什么事情?(播放開國大典的視頻)板書課題:開國大典二、講授新課 (一)識字解詞1.學生自讀課文,出示要求:(1)不認識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2)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詞;(3)讀通每個句子,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4)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2.檢查自學情況。(1)出示要求認讀的生字:zhèngbīnzhǎnlánhuìbàoxuān政賓盞欄匯爆宣zhìyuèzhìtǎnjùlóngshè幟閱制坦距隆射指名認讀,相機正音。(2)課件出示生字組詞。(3)開展讀字游戲:開火車讀(4)圖片認讀生字旗幟閱兵(5)古文識字射,篆文,(表示帶掛勾的弓子和箭),(手持)造字本義:動詞,雙手將草莖擰搓成繩。坦,金文(土,地面)(旦,敞亮),造字本義:形容詞,地面平展,開闊敞亮。篆3.理解詞意(可以多種形式,借助語境,引導學生理解詞意)(1)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典禮:鄭重舉行的儀式。(2)丁字形的廣場匯集了從四面八方來的群眾隊伍。匯集:聚集。(3)下午3點整,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出現在主席臺上,跟群眾見面了。排山倒海:排,推開。倒:翻倒。推開山岳,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強,聲勢大。(4)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30萬人一齊歡呼起來。莊嚴:莊重而嚴肅。(5)正是這戰斗的聲音,曾經鼓舞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斗。誕生:指人出生。課文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莊嚴成立了。(6)毛主席在群眾一陣又一陣的掌聲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公告:政府或機關團體等向公眾發出的通告。(7)接著是一個戰車師,各種裝甲車和坦克車兩輛或三輛一排,整整齊齊地前進;坦克:裝有火炮、機槍和旋轉炮塔的履帶式裝甲戰斗車輛。(8)群眾看見了,都把頭上的帽子、手里的報紙和別的東西拋上天去,歡呼聲蓋過了飛機的隆隆聲。蓋過:文中指群眾的歡呼聲之大,超過了飛機的隆隆聲。(9)兩個半鐘頭的檢閱,廣場上不斷地歡呼,不斷地拍手,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高潮:指事物在一定階段內發展的頂點。(10)他們擎著燈,舞著火把,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擎:往上托;舉。(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過渡:讓我們把這些字帶到課文中,一起來讀好課文。1.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讀音是否正確。2.開火車讀,看誰讀得好。組織互相評價讀書。3.整體感知內容。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讀課文。《開國大典》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讀文后,討論交流,展示交流,填空。1949年10月1日,30萬群眾聚集在(天安門廣場),滿懷(無比喜悅和激動的心情)參加了開國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聆聽(毛主席宣讀公告),觀看(閱兵式),會后舉行了(盛大的群眾慶祝游行)。(三)生字書寫出示生字:政賓盞欄匯爆宣幟閱制坦距隆射1.記生字:開動腦筋記生字。學生各抒己見,然后教師總結:(1)生字歸類游戲:送字寶寶回家左右結構:政欄隆匯爆幟制坦距射上下結構:宣盞半包圍結構:閱(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木+蘭=欄巾+只=幟正+攵=政(3)換一換:熟字換偏旁閱-門+忄=悅爆-火+氵=瀑坦-土+亻=但2.指導寫字:(1)師范寫,重點指導“政、賓、盞、欄、匯、爆、宣、幟、閱、制、坦、距、隆、射”并講述,組詞、造句、指導:出示生字:政:左右要緊湊,兩部分筆畫穿插迎讓。組詞、造句出示生字:賓:“宀”寬而扁,“兵”居中且橫長。組詞、造句出示生字:盞:戔字是兩橫一撇、兩橫稍向上拉、右上角有一點,皿字要扁、下橫最長。組詞、造句出示生字:欄:木字橫短豎要長、右邊點要小,蘭字三橫、中間橫要短、下橫最長。組詞、造句出示生字:匯:左窄右寬、高度相當,右框稍窄、右邊不封閉、末筆豎折是一筆。組詞、造句出示生字:爆:火字細窄,暴字中間是兩橫、撇和捺在兩豎下邊起筆,下邊與水字不同。組詞、造句出示生字:宣:寶蓋兒下面第一橫要短,日小而扁,最后一橫要長。組詞、造句出示生字:幟:巾字下框要扁、位置靠上、中豎要長,只字下邊撇和點寬展、行筆稍重。組詞、造句出示生字:閱:門字要寬大、方正,兌字要窄小、中間是口字、兒字稍寬展。組詞、造句出示生字:制:牛字首筆撇稍短、兩橫緊湊、下橫要長,下框扁窄,中豎貫穿上下、要長。組詞、造句出示生字:坦:土字橫短豎要長、一提稍長,日字要窄,下邊一橫要長。組詞、造句出示生字:距:左右寬窄要勻稱,巨字要窄、先寫中間扁框、再寫豎折,扁框要居中。組詞、造句出示生字:射:右部稍寬,書寫緊湊,豎鉤挺而有力。組詞、造句出示生字:隆:阝要窄長,夂要寬扁、下邊撇和捺交叉舒展,中間有短橫,生字下橫要長。組詞、造句出示生字:善:上大下小,上半部分有四橫,底橫最長。組詞、造句(2)老師范寫,學生在習字本上描紅、臨寫生字。(提醒寫字姿勢。)(3)指名說說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書寫要點。(4)教師巡視指導,強調寫字姿勢,(課件出示)提出要求。看準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個字的結構,放慢速度。嚴格按筆順描寫。(5)展示學生寫字作品,講評,適當獎勵。(四)課堂練習1.補充詞語。()面八方排山()海迎風()展大江()北2.比一比,組詞語。政()盞()欄()證()棧()攔()隆()坦()匯()縫()但()距()三、課堂小結 《開國大典》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表達出廣大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四、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完成同步練習題。2.預習課文,選擇印象最深的部分和同學們交流。五、板書設計 7.開國大典政賓盞欄匯爆宣幟閱制坦距隆射第二課時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知道我國的國慶節是哪一天,我國是哪一年成立的?(學生各抒己見)1949年10月1日,一個偉大的日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神圣莊嚴的宣告、威武雄壯的軍隊、喜悅歡騰的群眾……典禮上的一幕幕是否令你心馳神往?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重溫那莊嚴隆重的開國大典!今天我們學習《開國大典》。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二、講授新課 復習檢查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再來看一下這些字詞認識了嗎?政府激動閱兵欄桿旗幟瞻仰宣告徐徐上升排山倒海(課件出示)提出要求:1.結合課文,訓練提高閱讀速度,并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3.了解課文,描述開國大典盛況的順序,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三、精讀課文(一)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件出示)1.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想想開國大典分為幾個部分。這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分為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三個部分。2.朗讀課文,給課文分層次。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會場的布置。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典禮儀式。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閱兵式。第四部分(第14-15自然段)群眾游行。3.你從課題“開國大典”中了解到哪些問題?你如何理解“大典”這個詞?開國:新中國剛剛成立。大典:隆重的、盛大的典禮。4.閱讀課文之后,說說開國大典的場面的感受?隆重的莊嚴的熱烈的(二)品讀課文第一部分“會場的布置”,回答下列問題?1.閱讀課文第1段,說說你從中讀到了什么信息?時間:1949年10月1日地點:北京參加的人員及人數:參加開國大典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有工人、農民、學校師生、機關工作人員、城防部隊,總數達三十萬人。觀禮臺上還有外賓。2.討論:作者為什么要具體詳細地寫參加大典的人員和人數?從作者對參與大典的人員和人數上突出了開國大典的隆重。說明參加人數很多,參加人員來自各行業各階層,說明了全國人民對這次大典的期待和重視。3.閱讀課文第二段,找出作者描寫會場的布置的句子,說說按照什么順序介紹這些情況的?以“丁字形”為基點,按照先橫后豎的順序,詳細介紹了會場的布置情況。4.思考:天安門城樓的布置顯現出一種什么氣氛?城樓上宮燈高掛、紅旗招展,顯現出一種熱烈、隆重、喜慶的氣氛。5.說說,劃線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紅色字說明了什么?丁字形的廣場匯集了從四面八方來的群眾隊伍。早上六點鐘起,就有群眾的隊伍入場了。劃線句是本段的總起句。從“早上六點鐘”這個表示時間的詞語可以說明,群眾對開國大典的重視,這是他們盼望已久的盛會。6.閱讀課文第四段,找出描寫了群眾從四面八方聚集到天安門廣場來參加開國大典,說說你對這些語句的理解?人們有的擎著紅旗,有的提著紅燈。進入會場后,按照規定的地點排列。工人隊伍中,有從老遠的長辛店、豐臺、通縣來的鐵路工人,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郊區的農民是五更天摸著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趕來的。從“老遠”的長辛店等地坐火車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的人們,讓我們感受到人們急切的心情,他們是那樣的激動與興奮。他們是參加典禮的三十萬人的縮影。7.討論:這句話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到了正午,天安門廣場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像海上的波浪。這句話使用了比喻句的修辭手法,把天安門廣場比作海洋,展現出此時人山人海,紅旗翻動的壯觀景象。總結句。是對整個會場的俯瞰圖,寫出了特定場合的整體情景。描述了天安門廣場人如海、旗如潮的熱烈場面,同時反映了參加典禮的人們激動、興奮的心情。(三)朗讀課文第二部分“典禮儀式”,回答下列問題?(課件出示)1.閱讀課文第5段,說說你對劃線句子和詞語的理解?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出現在主席臺上,跟群眾見面了。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使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示聲音很大,氣勢宏偉。這句話說明人民對領袖的無限熱愛,對新中國的無限熱愛。“一齊”表現此時萬眾一心,期待著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一刻來臨。這句話表達了人民對新中國的擁護和對領袖的無限崇敬之情。2.默讀課文6-10段,說說課文重點寫了大典中的哪幾個激動人心的場面?宣布典禮開始→奏國歌→宣布新中國成立→升國旗、放禮炮→宣讀政府公告→閱兵式→群眾游行。3.默讀課文6段,說說這段課文描寫了大典中哪些場面,作者是如何具體的描寫的?場景一:宣布典禮開始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就位。場景二:奏國歌樂隊奏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正是這戰斗的聲音,曾經鼓舞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斗。場景三:宣布新中國成立接著,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4.結合課文第7段的內容,說說文中“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指的是什么?表達了全國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指的是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毛主席的宣布,震動了全中國,使全中國人民感到無比歡欣,無比激動,無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5.說說紅色詞語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這段話使用什么修辭手法,說明了什么?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突出了范圍廣。這一段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動了全中國,使全國人民感到無比歡快,無比激動,無比自豪。前一句寫實,后一句想象,表現了這莊嚴的宣告對中華兒女的重大意義。6.默讀課文8段,說說這段課文描寫了什么,文中的兩個“一齊”表現了什么?這段話主要描寫升國旗時的場面。“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起頭”表明人民群眾激動、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這句話體現了人們對國旗無比尊重,也表達人們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當家做主,而感到無比激動、自豪的感情。7.說說課文9段主要描寫了大典中什么場面?文中為什么要具體描寫大炮和炮聲的數量?場景四:升國旗、放禮炮“五十四門大炮”代表著新中國成立時,我國有54個民族(我國現有五十六個民族,當時統計是五十四個);“二十八響”代表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到1949年帶領人民奮斗的二十八年。8.朗讀第10段,思考:這段主要描寫了什么場面?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他是人民群眾心目中最敬愛的首腦。人們期盼他成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推舉他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當聽到毛澤東當選為新中國的主席時,全場熱烈鼓掌。(四)品讀課文第三部分“閱兵式”,回答下列問題?(課件出示)1.默讀閱兵式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來介紹閱兵式的?展示出了人民軍隊怎樣的風采?用“開頭”“接著”等表示順序的詞語,詳細地介紹了“海軍、步兵、炮兵、戰車師、騎兵師、空軍”這些部隊在閱兵式上的出色表現,展示出了人民軍隊的威風凜凜、紀律嚴明。2.結合課文第12段,說說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的描寫閱兵儀式?文中詳細地介紹了“海軍、步兵、炮兵、戰車師、騎兵師、空軍”這些部隊在閱兵式上的出色表現,體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力量強大,無堅不摧,是新中國強大的安全保障。讓我們看到了人民軍隊威風凜凜、紀律嚴明、滲透著人民對人民軍隊的贊美和自豪的感情。3.這句話主要描寫了什么?這段話主要說明了什么?群眾看見了,都把頭上的帽子、手里的報紙和別的東西拋上天去,歡呼聲蓋過了飛機的隆隆聲。這句話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人民群眾在觀看閱兵式時,看到自己國家的飛機飛上藍天時激動、喜悅的心情。4.思考:這段話使用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現得?兩個半鐘頭的檢閱,廣場上不斷地歡呼,不斷地拍手,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達自己心里的歡喜和激動。這句話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人民群眾無比喜悅、激動及自豪之情。作者連用兩個“不斷”,一個“接”字補充,兩個“把”字句再加一個“不能夠”,把這份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歡樂喜慶的場面如在眼前。(五)品讀課文第四部分“群眾游行”,回答下列問題?1.思考:這句話主要描寫了什么?這段話表現了什么?天安門廣場上的燈籠火把全都點起來,一萬支禮花陸續射入天空。天上五顏六色的火花結成彩,地上千千萬萬的燈火一片紅。這是對天安門廣場傍晚景色的描寫,襯托出了人們仍然沉浸在開國大典的喜悅氣氛中,表現出了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無比喜悅和幸福的心情。2.劃線部分的語句屬于什么描寫,作者這樣寫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群眾游行就在這時候開始,游行隊伍分東西兩個方向出發,他們擎著燈,舞著火把,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他們一隊一隊按照次序走,走過正對天安門的白石橋前,就舉起燈籠火把,高聲歡呼“毛主席歲!”“毛主席萬歲!”這段語言描寫再現了人民群眾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喜悅、激動的心情以及對領袖愛戴的深厚情感。3.這句屬于什么描寫,作者這樣寫什么樣有什么好處?毛主席在城樓上主席臺前邊,向前探著身子,不斷地向群眾揮手,不斷地高呼“人民萬歲!同志們萬歲!”寫毛澤東面對人民群眾高呼“毛主席萬歲”的回應,一方面說明了毛澤東對人民群眾的熱愛;另一方面,這些動作和口號直接表現了毛澤東的偉大形象。4.“兩股紅流”指什么?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寓意呢?“兩股紅流”這里把游行隊伍形象的比喻成紅流,說明了隊伍的聲勢浩大,場面壯觀。這句話運用了借喻、雙關的修辭方法。作者用“兩股紅流”借喻擎著燈、舞著火把的兩支游行隊伍,寫出了游行群眾之多,也突出了紅色,顯示出喜慶歡樂吉祥之意。“光明”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既指燈籠火把所帶來的光亮,也象征新中國的成立給人民帶來了幸福美好的生活。5.反復朗讀最后群眾游行兩段,說說體現了人們什么樣的情感?這兩段的描寫生動的再現了人們群眾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喜悅、激動的心情及對主席的深厚情感。(六)拓展閱讀我們最偉大的節日何其芳北京和延安一樣充滿了歌聲。五星紅旗在這綠色的城市中上升。密集的群眾的海洋:無數的旗幟在掌聲里飄動就像在微風里顫動的波浪。在毛澤東主席的面前,我們的海軍走過,我們的步兵走過,我們的炮兵走過,我們的戰車走過,我們的騎兵走過,我們的空軍在天空中飛行,群眾的隊伍從廣場上繞到毛澤東主席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