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技術要點_第1頁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技術要點_第2頁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技術要點_第3頁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技術要點_第4頁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技術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概述與技術要點主要內容一、產生背景和發展歷程二、概念內涵與性質特點三、認證制度與管理技術要求農產品質量安全新形勢社會高度關注政府:中央1號文件、十七屆三中全會、農業部3大任務消費者:關注點新聞媒體:放大機制、敏感度兩法并行管理體制:分段管理為主、分品種管理為輔。乳品、轉基因、生豬屠宰、酒類和食鹽,鐵路和軍隊標準、信息發布、罰則生產記錄后三聚氰胺時代問責制度完善分級負責:企業、政府工作思路轉變、風險意識、責任意識政府推行無公害農產品原因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成果體現全程控制的模式和體現:產地準出、市場準入、標準化生產、質量追溯和產品召回企業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的原因提高質量安全的內在要求:第一責任人市場準入便捷入市的要求公共安全品牌效應的追求第一部分產生背景和發展歷程啟動的背景發展的歷程發展的現狀工作的成效一、無公害農產品產生的背景近代農業帶來的負面問題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突出社會高度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原始農業傳統農業近代農業農業機械良種化肥農藥危害物質殘留、富集,危害人體健康

(一)近代農業帶來的問題

20世紀末,我國每年農業環境污染造成農作物損失150億元農畜產品污染損失160億元(一)近代農業帶來的問題10(二)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Source:NationalBureauStatisticsofChina/english/index.htm1998年,我國糧食生產總量達到512百萬噸.供給:長期短缺向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轉變512MillionTons11(二)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食物短缺相對剩余質量安全FOODSAFETY數量安全FOODSECYRITY農業發展由解決溫飽轉向在保持總量平衡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12(三)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突出國內主要食用農產品超標率嚴重食用農產品中毒事件頻發出口因質量安全問題被退貨、中止合同13兩會的熱點,群眾的呼聲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加入WTO后國際競爭壓力政府的形象,領導重視(四)社會高度關注14啟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2001年4月26日,正式啟動了“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并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四個大城市進行試點從2002年7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2003年全國統一標志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小結合格率較低的背景下,政府啟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通過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從源頭入手,推行標準化生產,實現食用農產品產地安全和產品安全從功能作用上,認證是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實施的一個重要抓手、評價措施和檢驗手段,是推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的一個最主要途徑探索出了一套全程監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也總結出了一條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依法監管的成功路子16二、發展歷程2003年啟動打基礎,重在制度建設(成立中心,啟動首批認證)2004年完善運行機制,推進地方認證向全國認證轉換(五統一)2005年拓展政策空間,全面加快發展(三位一體,整體推進)2006年創新機制,實施一體化,加快發展2007年全面加快發展進程,依法實施標志管理

2008年強制性認證試點17三、發展現狀——(一)快速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44915個種植業29871個畜牧業9758個漁業5286個認定面積比重最大: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江蘇、湖南(截至2008年12月底)18三、發展現狀——(一)快速發展

正常申報產品情況圖產品認證41249個,獲證單位18952個,產品總量2.2億噸種植業產品30361個畜牧業產品5322個漁業產品5566個(截至2008年12月底)圖12003~2007年無公害農產品發展情況(首次申報)

221.6%109.5%128.2%130.5%總體認證產品總量呈持續快速增長態勢行業以種植產品為主、畜牧和漁業產品為輔的行業格局基本形成圖2三行業產品占認證產品總數的比例分布區域以華東區規模最大,東北、中南和華北區為主要支撐,西南和西北地區為補充圖3全國主要地區產品分布種植業畜牧業漁業圖7不同產品占相應行業產品總量比例(%)蔬菜、肉類和魚類在相應行業產品中占主導地位申報主體以企業為主、專業合作組織和事業單位為重點專業合作組織占申請主體總量比例歷年變化企業占申請主體總量比例歷年變化種植畜牧漁業(二)質量安全水平穩定可靠2007年部中心對15個省(市)723個例行抽檢,合格率平均達到98%農業部在農產品專項整治過程中,無公害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100%2008年“助奧行動無公害農產品監管專項檢查”活動中,抽檢產品477個,抽檢合格率為99.2%。“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后,27個省的299個獲證奶產品合格率為100%四、工作成效(一)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抓手(二)提升了我國農業標準化水平(三)促進了農業生產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四)推動了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的建立(五)增加了農民收入,引導了健康消費(一)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抓手產地環境監測與控制農業投入品監管生產技術規范制定與實施動植物疫病防控產品質量檢測與認證等多項措施綜合運用政府監管與服務、生產經營主體標準化生產與自律、認證機構指導與評定等多方力量共同推進的系統工程(二)提升了我國農業標準化水平完善了農業標準體系推廣了農業技術標準強化了農業標準化技術支撐體系體現了農業標準化的成果(三)促進了農業生產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以龍頭企業為主,占到70%以上;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輔,所占比例逐年增加。2003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所占比例不到5%,2007年占到12%。在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產地中,生產經營主體平均規模達750公頃,平均帶動農戶約1200戶。(四)推動了市場準入制度的建立“認證為主、檢測為輔”的市場準入措施北京、西安、武漢等20幾個城市推行無公害農產品免檢入市的市場準入制度。接近50%接受調查的獲證企業表示,其產品已享受到免檢入市的優惠政策。(五)增加了農民收入和引導了健康消費2007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對山東、福建等七省農貿市場及超市的調查顯示,80%以上市場的無公害農產品售價比普通農產品高出10%以上,50%左右市場的高出20%以上,60%以上獲證企業的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后,價格和銷量有了明顯提高。2009年3.15期間標志市場檢查對歐尚、超市發、物美、北辰購物中心、麥德隆、城鄉倉儲、沃爾瑪、京客隆、雙安、家樂福、易初蓮花、天客隆、藍島、迪亞天天、華潤萬佳、美廉美、華堂等17家大中型超市無公害農產品標志使用情況開展了檢查用標產品與普通產品價格比較

序號產品品種普通產品價格(元/公斤)用標產品價格(元/公斤)用標產品價格高出百分率1豆芽1.923.6088%2黃瓜7.1613.6090%3茄子3.889.60147%4生菜13.8017.3626%5苦瓜24.0025.607%6韭菜7.8020.36161%7西紅柿6.7614.60116%8油菜7.3615.98117%9姜4.3615.96266%10藕7.3621.60193%11冬瓜3.163.5613%12青椒3.7611.96218%13蒜苗10.7621.60101%14雞蛋9.8015.6059%15雞肉19.6027.6041%第二部分概念內涵與性質特點無公害農產品的概念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概念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特點一、無公害農產品概念

無公害農產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并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未經加工或者初加工品的食用農產品。

《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

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1.技術要素:三個關鍵控制點(CCP)農產品農產品產地一、無公害農產品概念

無公害農產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并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未經加工或者初加工品的食用農產品。

《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

2.管理要求(即表現形式)產地認定證書和產品認證證書無公害農產品標志

一、無公害農產品概念

無公害農產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并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未經加工或者初加工品的食用農產品。

《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

3.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范圍未經加工或者初加工品的食用農產品依據農業部頒發的8批無公害食品標準中419個產品標準制定815個食用農產品產品目錄699關于農產品與食品范圍的界定農產品側重于生產環節,來源于農業生產活動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產品,屬于第一產業的產品食品強調經過加工制作的過程,以農產品為原料,由工業化過程生產,改變了原料產品基本理化性質,可供人類直接或間接食用或飲用的產品,屬于第二產業的產品非食用農產品食用農產品圖農產品與食品關系圖生產環節加工環節——《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概念辨析》廣東農業科學2007年第7期4.不在目錄內的產品如何申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申報范圍,嚴格限定在農業部公布的《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內。從2009年5月1日起,凡不在《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范圍內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申請,一律不再受理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概念1.認證的定義2.認證的分類3.認證的8種類型4.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模式1.認證的定義認證(certification)是由認證機構證明產品、服務、管理體系符合相關技術規范、相關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或者標準的合格評定活動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管理條例》認證的對象是產品、服務、管理體系認證的依據是標準認證資格的證明方式是合格證書或合格標志認證的性質是屬于第三方從事活動44(1)認證按照性質的不同,可分為強制性認證和自愿性認證。強制性認證自愿性認證認證對象涉及人身安全或公共安全的產品非安全性產品或已達到政府強制性標準要求的產品認證依據政府統一的強制性標準和技術規范政府推薦性標準,國際組織標準、企業標準等證明方式國家統一發布的認證標志認證機構自行制定的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制約作用未取得認證合格,未在產品上帶有統一的認證標志,不得銷售、進口和使用未取得認證,仍可銷售、進口和使用。但可能受到市場制約2.認證的分類45產品認證體系認證認證對象特定產品供方的質量管理體系評定依據(獲準認證的基本條件)1.產品質量符合指定的標準要求2.質量管理體系滿足指定的質量保證標準要求及特定的產品補充要求3.認證依據應經認證機構認可1.質量管理體系滿足申請的質量保證模式標準要求和必要的補充要求2.保證模式由申請企業選定認證證明方式產品認證證書,認證標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注冊)證書證明的使用認證標志能用于產品及其包裝上認證證書和認證標記可用于宣傳資料,但不能用于產品或包裝上認證性質既有自愿性認證,也有強制性認證一般屬于自愿性認證(2)認證按照認證對象的不同,可分為產品認證和體系認證2.認證的分類(1)型式試驗(2)型式試驗+公開市場事后監督(3)型式試驗+工廠樣品核查試驗進行事后監督(4)型式試驗+市場及工廠抽取樣品的核查試驗進行事后監督(5)型式檢驗+工廠質量體系評定+認證后監督(6)評定供方的質量體系(7)批量試驗(8)全數試驗3.認證的8種類型4.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模式相當于第5種認證模式“型式檢驗+工廠質量體系評定+認證后監督”不同點: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前提條件必須進行產地認定,同時生產過程檢查和第“5”種模式中的質量體系檢查評審也有所區別認證模式構成要素:6個要素構成,即產地環境評價+質量管理體系評審+生產全過程檢查+最終產品檢測+監督檢查+監督檢測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特點水平定位認證方式技術制度發展方向認證性質1.水平定位農產品市場準入的基本條件目的是滿足大眾消費需要,保證基本安全農藥名稱無公害綠色食品CAC歐盟日本乙酰甲胺磷0.200.021.000.020.10毒死蜱1.00

0.201.000.500.20氰戊菊酯0.500.051.000.05百菌清1.000.010.01蔬菜產品標準中安全指標比較50標準化生產和全程質量控制市場準入和質量安全可追溯2.認證方式51

標準化生產

投入品監管

關鍵點控制

安全性保障3.技術制度4.發展方向依法推動標志管理第三十二條銷售的農產品必須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生產者可以申請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

無公害農產品事業還要繼續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要繼續深入實施。拓展新的功能,發揮三大作用繼續發揮標準化生產示范帶動功能;發揮市場準入功能,促進農產品快捷順暢入市,確保生產安全;發揮質量追溯功能,科學界定監管責任,實現風險預警防范和確保消費安全。堅持三個不動搖一是無公害農產品保證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基本安全,是市場準入前提條件的定位不能動搖;二是無公害農產品必須依靠政府推動,是公益性事業的性質不能動搖;三是要進一步發揮無公害農產品在農業標準化進程中的載體作用,與農業部主體職能緊密結合的推進方式不能動搖。5.認證性質公益性: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公眾利益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關國家利益普遍性保障基本安全滿足大眾消費示范普通農民專業性農業生產技術認證檢測技術質量認證和管理方法公正性非歧視合格評定中立的第三方行為第三部分認證制度與管理技術要求一、認證的制度框架二、組織機構與人員三、認定認證的要求四、證書和標志的管理一、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框架一體化推進實施意見

1、基本制度1、基本制度2、宏觀政策無公害農產品為重點綠色食品為先導有機食品為補充

三品發展的定位市場準入條件常規、可追溯的質量備案管理標志管理綠色食品為先導認證產品主體擴大市場份額公益性發展

有機食品為補充

從中國國情出發因地制宜發展積極擴大出口

3、技術標準和產品目錄無公害食品行業標準共419項已納入認證農產品種類達815個4、技術規范《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產地環境檢測管理辦法》

(農質安發[2003]19號)《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審查分工調整實施意見》

(農質安發[2004]12號)《加快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步伐的實施意見》

(農質安發[2004]17號)《無公害農產品檢測機構選定委托管理辦法》《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檢查員管理辦法》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檢查員注冊準則(試行)》4、技術規范《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現場檢查規范》

(農質安發[2005]5號)《無公害農產品(畜牧業產品)認證現場檢查評定細則》

(農質安發[2007]8號)《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種植業、漁業產品)現場檢查實施細則(試行)》

(農質安發[2005]7號)《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復查換證規范》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復查換證規范》(農質安發[2005]6號)《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復查換證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農質安發[2005]15號)二、組織機構與人員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辦公室、技術處、審核處、監督處、地理標志處五個處室種植業產品、畜牧業產品、漁業產品三個分中心至2008年12月底省級工作機構68個無公害農產品定點檢測機構176家產地環境檢測機構154家認證評審委員會專家322人無公害農產品檢查員7753人無公害農產品內檢員3613人無公害農產品檢測機構骨干556人組織機構圖受農業部委托,按照“五統一”原則,組織開展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統一標準:判別尺度一致統一標志:形象一致統一認證:程序方法一致統一管理:工作目標一致統一監督:行為方式一致重點抓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規劃組織協調、審批發證、標志管理、監督檢查

(一)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

(二)專業認證分中心接收承辦機構報送的申請材料,組織檢查員進行專業技術審查,并出具審查意見上報中心;必要時組織對申報產品的現場核查,出具現場檢查報告;包括省級工作機構、地縣工作機構省級工作機構的工作重點:產地認定、產品檢測、認證初審、標志推廣、監督抽查地縣兩級工作機構的工作重點:宣傳動員、組織申報、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具體承擔實施現場檢查與證后的日常監督管理

(三)地方工作機構

69(四)產品認證評審委員會

制(修)訂無公害產品認證評審工作原則審議認證報告,做出認證結論對認證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五)產地認定委員會制(修)訂無公害產地認定實施細則產地認定材料終審,做出認定結論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撐科學公正規范(六)產地環境檢測機構產地環境檢測與評價產地環境檢測報告產地環境現狀評價報告申報產品的抽樣和檢驗無公害農產品年度抽檢客觀、公正地出具檢驗報告(七)產品檢測機構三、認定認證的要求申請人資質要求認定認證的要求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程序申報材料的編制731.申請人的資質要求在《產品目錄》內的產品具備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資質條件具有組織管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和承擔責任追溯的能力從2009年5月1日起,不再受理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和非生產性的農技推廣、科學研究機構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申請742.產地認定要求產地周邊環境要求產地環境要求產地規模要求生產過程要求(1)產地周邊環境種植業產地周圍5km以內應沒有對產地環境可能造成污染的污染源,蔬菜、茶葉、果品等園藝產品產地應距離交通主干道100m以上。畜牧業產地周圍1km范圍內及水源上游應沒有對產地環境可能造成污染的污染源。養殖區所處位置應符合環境保護和動物防疫要求,應遠離干線公路、鐵路、城鎮、居民區、公共場所等。漁業產地周圍及水源上游應沒有對產地環境可能造成污染的污染源(2)產地環境

產地環境條件產地環境應達到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條件要求。產地生產兩種以上農產品且分別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的,其產地環境條件應同時符合相應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條件要求。產地環境檢測按照產地環境質量調查結論確定的檢測項目進行檢測;檢測機構應具備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檢測資質。(2)產地環境—種植業灌溉水質量項目指標pH值5.5~8.5總汞,mg/L≤0.001總鎘,mg/L≤0.005總砷,mg/L≤0.05總鉛,mg/L≤0.1鉻(六價),mg/L≤0.1石油類,mg/L≤5.0氟化物,mg/L≤3.0氰化物,mg/L≤0.5土壤環境質量項目指標pH≤6.56.5<pH<7.5pH≥7.5汞≤0.30≤0.50≤1.0鎘≤0.30≤0.30≤0.60砷≤30≤25≤20鉛≤250≤300≤350鉻≤250≤300≤350注:重金屬(鉻主要是三價)和砷均按元素量計,適用于陽離子交換量

>5cmol(+)/kg的土壤;若陽離子交換量≤5cmol(+)/kg,其標準值為表內數值的半數。無公害食品

水生蔬菜產地環境條件(2)產地環境—畜牧業畜禽飲用水水質安全指標項

目標

值畜禽感官性狀及一般化學指標色≤30°渾濁度≤20°臭和味

不得有異臭、異味總硬度(以CaCO3計),mg/L≤1500pH

5.5~9.06.5~8.5溶解性總固體,mg/L≤40002000硫酸鹽(以SO42-計),mg/L≤500250細菌學指標總大腸菌群,MPN/100mL≤成年畜100,幼畜和禽10毒理學指標氟化物(以F-計),mg/L≤2.02.0氰化物,mg/L≤0.200.05砷,mg/L≤0.200.20汞,mg/L≤0.010.001鉛,mg/L≤0.100.10鉻(六價),mg/L≤0.100.05鎘,mg/L≤0.050.01(2)產地環境—畜牧業畜禽加工用水水質安全指標指標衛

求感官指標色≤20°渾濁度≤10°臭和味不得有異臭,異味肉眼可見物不得含有化學指標總硬度(以CaCO3)計,mg/L≤550pH值5.5~9.0硫酸鹽,mg/L≤300氯化物,mg/L≤300溶解性總固體,mg/L≤1500氟化物,mg/L≤1.20氰化物,mg/L≤0.05砷,mg/L≤0.05汞,mg/L≤0.001鉛,mg/L≤0.05鉻(六價),mg/L≤0.05鎘,mg/L≤硝酸鹽(以N計),mg/L≤20微生物學指標總大腸菌群,MPN/100mL≤10糞大腸菌群,MPN/100mL≤0(2)產地環境—漁業淡水養殖用水水質序號項目標準值1色、臭、味不得使養殖水體帶有異色、異臭、異味2總大腸菌群,個/L≤50003汞,mg/L≤0.00054鎘,mg/L≤0.0055鉛,mg/L≤0.056鉻,mg/L≤0.17銅,mg/L≤0.018鋅,mg/L≤0.19砷,mg/L≤0.0510氟化物,mg/L≤111石油類,mg/L≤0.0512揮發性酚,mg/L≤0.00513甲基對硫磷,mg/L≤0.000514馬拉硫磷,mg/L≤0.00515樂果,mg/L≤0.116六六六(丙體),mg/L≤0.00217DDT,mg/L≤0.001(2)產地環境-漁業海水養殖用水水質序號項目標準值1色、臭、味海水養殖水體不得有異色、異臭、異味2大腸菌群,個/L≤5000,供人生食的貝類養殖水質≤5003糞大腸菌群,個/L≤2000,供人生食的貝類養殖水質≤1404汞,mg/L≤0.00025鎘,mg/L≤0.0056鉛,mg/L≤0.057六價鉻,mg/L≤0.018總鉻,mg/L≤0.19砷,mg/L≤0.0310銅,mg/L≤11鋅,mg/L≤0.112硒,mg/L≤0.0213氰化物,mg/L≤0.00514揮發性酚,mg/L0.00515石油類,mg/L≤0.0582(3)產地規模的要求產地區域明確相對集中連片產品相對穩定具有一定規模

NY/T5343-2006《無公害食品產地認定規范》各省可依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生產組織程度以及生產技術條件實際情況自行核定基地規模(3)產地規模要求種植業產地區域范圍明確、相對集中。生產規模宜為:糧油作物66.7hm2以上,露地蔬菜10hm2以上,設施蔬菜5hm2以上,茶、果10hm2以上,食用菌10000m2以上畜牧業產地生產規模宜為:蛋用禽存欄3000羽以上,肉用禽年出欄6000羽以上,生豬年出欄600頭以上,肉牛年出欄200頭以上,奶牛存欄60頭以上,羊存欄180只以上。漁業產地區域范圍明確、相對集中。生產規模宜為:湖泊面積20hm2以上,池塘面積2hm2以上,工廠化養殖水體5000m3以上。84(4)生產過程要求管理制度生產規程農業投入品使用動植物病蟲害監測生產記錄檔案(5)產品質量要求符合無公害食品標準產品檢測應選擇經過部中心委托的定點檢測機構檢測3.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程序從事農產品生產的單位和個人,可以直接向所在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機構(簡稱“工作機構”)提出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一體化申請,并提交上述材料,并由縣級工作機構逐級上報。87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流程圖4.申報材料的編制首次申報《申請書》資質證明文件(復印件)內檢員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增質量控制措施產地環境檢驗報告》和《產地環境現狀評價報告》或者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要求的《產地環境調查報告》生產操作規程《產品檢驗報告》生產記錄檔案——增其他相關材料擴項申報《申請書》《產地認定證書》(復印件)《產品證書》(復印件)生產操作規程《產品檢驗報告》生產記錄檔案——增其他相關材料復查換證《申請書》原《產地認定證書》(復印件)原《產品證書》(復印件)《產品檢驗報告》內檢員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增其他相關材料便捷復查換證1.《信息登錄表》2.《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復查換證申請和審查報告》3.內檢員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增4.1申報材料整體要求所有申報材料要齊全,并按要求填寫和編制;《申請書》的內容必須真實、準確、全面,欄目不得空缺,如沒有填寫內容的應填“無”;復印件需加蓋申請人公章或個人名章、簽名;按順序用A4紙裝訂成冊并編制頁碼;一式二份(省里留存一份,報分中心一份)。4.2首次、擴項申報——申請書的填寫材料編號:省級,按行業申請人(蓋章):填寫申請人全稱并蓋章。法定代表人:申請人為法人單位的,由單位法人簽字并蓋章。首次或擴項前打鉤日期:填寫《申請書》的報出日期。完整填寫申請人全稱:前后一致注冊商標:應填寫已注冊的商標,沒有則不填申請人類型:企業、合作組織填“公司+農戶型”產地認定規模:填寫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產地規模單位:畜牧業(萬只、萬頭)種植漁業和漁業(公頃)產品名稱:該產品在目錄中的名稱商品名稱:當地的商品名稱(通用名稱或特定名稱,特定名稱是用來區別同種類商品的特定商品、特定物,如黃金桂(茶葉),妃子笑(荔枝))4.2首次、擴項申報——附報材料的編制附報材料包括:(1)資質證明文件(2)內檢員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3)質量控制措施(4)《產地環境檢驗報告》和《產地環境現狀評價報告》或者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要求的《產地環境調查報告》(5)生產操作規程(6)《產品檢驗報告》(7)生產記錄檔案(8)其他證明材料+《產地認定證書》擴項申報提交材料4.2.1資質證明文件包括有效的企業營業執照、事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書、社會團體登記證書、個人身份證(個人申請)和加工廠衛生許可證(屬于初加工產品的)等文件復印件。畜牧業、漁業產品申報主體應當持有效的《動物防疫合格證》和漁業《養殖證》等。

———一定的組織控制能力和責任可追溯能力4.2.2內檢員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生產單位相關技術人員經培訓合格,獲得部中心統一頒發的《全國無公害農產品內檢員培訓合格證書》

——有相應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組織措施:各類管理制度,包括崗位、人員設置及相應職責等技術措施:種植業在種子處理、植保、防蟲、防病等方面;畜牧業和漁業根據養殖品種和養殖模式繪制養殖流程圖,流程圖包括從養殖環境、種選育或采購、放養、投入品控制、養殖過程控制到上市流通的各個環節,并說明哪個環節是影響最終產品食用安全的關鍵環節及相應的控制措施。產品質量自控措施:產品自檢與管理等產地環境保護措施

——規范有效的管理和生產控制手段及能力4.2.3質量控制措施

4.2.4《產地環境檢驗報告》和《產地環境現狀評價報告》或者符合要求的《產地環境調查報告》

由定點環境檢測機構提供的《產地環境檢驗報告》和《產地環境現狀評價報告》。由當地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省級工作機構組織有關人員對產地環境進行實地考察后,出具的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要求的《產地環境調查報告》。如果符合條件,可不需要產地環境檢測和評價。

——良好的產地環境(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先決條件和基本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業法對記錄的要求第四十一條畜禽養殖場應當建立養殖檔案,載明以下內容:(一)畜禽的品種、數量、繁殖記錄、標識情況、來源和進出場日期;(二)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藥等投入品的來源、名稱、使用對象、時間和用量;(三)檢疫、免疫、消毒情況;(四)畜禽發病、死亡和無害化處理情況(五)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內容。4.2.5生產操作規程按不同品種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要求的操作技術規程申報人應根據種植(養殖)品種制定適合申報產品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不應提交有關標準的復印件。

——標準化規范化生產方式4.2.6《產品檢驗報告》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委托的有該產品檢測能力的檢測機構,依據標準抽樣檢測出具的產品檢驗報告(原件或復印件加蓋檢測機構公章)。

——質量安全的產品(符合相關標準要求)4.2.7生產記錄檔案最近生產周期使用農業投入品的名稱、用法、用量、使用和停用日期、收獲(屠宰或捕撈)日期的生產記錄(提交復印件)最近生產周期使用農業投入品的標簽和購買憑證(提交復印件)《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要求的其他生產記錄(現場檢查)

——產品、過程或質量管理體系符合要求和運行有效。(驗證、保證、查詢、依據)生產記錄檔案要求鮮蛋類產品:包括獸藥使用記錄、免疫接種記錄咸蛋類產品:包括進出貨記錄、原料使用記錄等肉類產品:包括獸藥使用記錄、屠宰場的衛生消毒記錄、免疫接種記錄生鮮牛乳:包括獸藥使用記錄、免疫接種記錄,其它奶類產品:包括產品進出貨記錄、產品質量檢測記錄、消毒記錄等活畜禽類產品:包括獸藥使用記錄、免疫接種記錄蜂類產品:包括獸藥使用記錄、衛生消毒記錄等。疫病監測記錄在現場檢查中檢查,并在《現場檢查報告》中注明檢查情況。4.2.8其他材料“公司加農戶”、“協會加農戶”等形式需提供農戶名單、種植規模及對農戶的管理措施。已注冊商標的,要提供商標注冊證復印件。畜牧業產品還應提交食品衛生許可證、動物防疫合格證復印件,申報豬肉的申請人還應提供生豬定點屠宰許可證復印件和防疫員的名單,申報乳制品的,還應提供口蹄疫、結核和布魯氏病強制免疫證明等等。畜牧業養殖小區作為主體提供農戶名單、養殖規模以及對農戶的管理措施等申報材料外,還應提交以下材料:縣級以上畜牧主管部門批準成立養殖小區的文件或證明的復印件。養殖小區主管機構確認小區負責人的文件或證明的復印件養殖小區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養殖小區布局圖。需要重點把握的幾個方面(1)關于申報主體問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申請主體應當具備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資質條件,具有組織管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和承擔責任追溯的能力。從2009年5月1日起,不再受理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和非生產性的農技推廣、科學研究機構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申請。(2)關于申報產品范圍問題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申報范圍,嚴格限定在農業部公布的《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內。從2009年5月1日起,凡不在《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范圍內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申請,一律不再受理。在開展了產地認定整體推進的地區按一體化推進試點要求申報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申請人在通過整體環評后,提交產品認證申報材料時,可用《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代替《產地環境檢驗報告》和《產地環境現狀評價報告》。省級工作機構審查此類申報材料時,要在《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報告》的初審意見欄中明確該產地已通過整體環評和在產地認定整體推進的范圍。(3)關于產地認定整體推進銜接規定①適用范圍:同一產地(基地)、同一生長周期、適用同一無公害食品標準生產的多種產品;

②抽樣數量:按照申請產品數量開二次平方根(四舍五入取整)的方法確定(隨機抽樣);

③檢測參數:按規定標準或必檢參數檢測;

④例外情況:申請之日前兩年內部、省監督抽檢質量安全不合格的產品應包含在檢測產品抽樣數量之內(本款檢測的產品為附加,不算在上款確定的產品抽樣數量內)。(4)關于多產品樣品檢測問題———是體現無公害農產品持續良性發展的重要指標1.兩種復查換證工作模式的適用范圍2.原復查換證提交材料及要求3.便捷式復查換證提交材料及要求

4.3復查換證申請書

附報材料①原《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復印件②原《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復印件③《產品檢驗報告》④內檢員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⑤規定提交的其他相應材料

4.3.1原復查換證材料

4.3.2原復查換證相關要求申請書填寫要求同“常規認證申請書”填寫要求。此外,應在申請書封面注明原產地證書編號、起止日期和原產品證書起止日期等信息,產地產品與上次對比變化情況要在表3做詳細描述。特別說明:復查換證中商標、產量等發生變化情況須根據《關于規范無公害農產品證書內容變更工作的通知》(農質安函[2005]62號)提交相關材料。關于申請復查換證產品《產品檢驗報告》確認問題——《關于印發<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復查換證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的通知》(農質安發[2005]15號)復查換證《產品檢驗報告》確認問題①在證書有效期內,經省級以上農業部門實施例行監測、監督抽檢或代表性樣品委托檢驗合格的《產品檢驗報告》②由中心委托的產品檢測機構出具的涵蓋申報產品所有必檢參數的代表性樣品的③產品未出現過質量安全事故和不合格現象,經現場檢查確認產品質量穩定,產地環境、生產過程控制符合規范要求,現場檢查合格的,可不提交《產品檢驗報告》④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認證在有效期內的《產品檢驗報告》4.3.3便捷式復查換證材料

統一規范,質量可控,簡便快捷簡化申報材料:5>>>3《無公害農產品復查換證信息登錄表》《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復查換證申請和審查報告》內檢員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減少審查環節:5>>>3縣級—地市級—省級

——《關于開展無公害農產品便捷式復查換證工作的通知》(農質安發農質安發[2008]4號)四、證書的發放與管理(一)證書的發放

15個工作日內通過快件的形式發至各省級工作機構。省級工作機構自收到本地區、本行業的證書之日起,在10個工作日內將證書分發給各獲證單位。省級工作機構在發放證書時,除郵寄費用外,不得向獲證單位收取與證書有關的費用。(二)證書的管理1、證書有效期與變更2、證書的備案與公告3、證書的暫停與撤銷1、證書有效期與變更證書有效期為三年。期滿需繼續使用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者,應當在有效期滿90日前,按照《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程序》重新進行申請認證。2、證書的備案與公告質量安全中心在頒發證書后30個工作日內,將頒發的證書副本同時報農業部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備案,由農業部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獲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單位及產品名錄。3、證書的暫停與撤銷證書的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