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表現手法之設題解讀_第1頁
詩歌鑒賞-表現手法之設題解讀_第2頁
詩歌鑒賞-表現手法之設題解讀_第3頁
詩歌鑒賞-表現手法之設題解讀_第4頁
詩歌鑒賞-表現手法之設題解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詩歌鑒賞復習

表現手法之設題解讀說課學情反饋在一輪復習和近期測試中,在解答詩歌鑒賞表達技巧題型時,一些同學暴露出的主要問題:

1、答題步驟不全,語言不規范。

2、手法辨識不清。

3、面對題干無從下手,審題模糊。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了解古詩文鑒賞表現手法類型題設題角度。掌握古詩文鑒賞表現手法類型題審題方法。教法解析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點撥法:適度點撥,拓展思路普羅塔戈:“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學法解析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自主探究法:親自實踐,鞏固提高“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自己索取。”教學過程展示提問復習回顧舊知古詩詞表達技巧3.表達方式1.表現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比喻比擬夸張借代反問設問對偶排比通感雙關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虛實、對比、抑揚、襯托、聯想、想象、對寫、比興等。描寫類抒情類間接抒情2.修辭方法動靜、虛實、細節、正側、多角度、多感官、色彩、白描、點面、對比、襯托等原題重現溫故知新例1喜外弟盧綸見宿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注]蔡家親:表親。

前人認為全詩動人之處在“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兩句,請從情景關系的角度分析其獨到之處。參考答案:以悲景寫哀情;不著悲字而悲情自現(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寫情,而將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雨中黃葉,燈下白頭,師含老大之悲。共同組成一幅衰颯的畫面,表達了詩人的辛酸悲苦。例2吳江

張先

春后銀魚霜下鱸,遠人曾到合思吳。欲圖江色不上筆,靜覓鳥聲深在蘆。落日未昏聞市散,青天都凈見山孤。橋南水漲虹垂影,清夜澄光合太湖。指出詩歌中間兩聯在寫景上運用了何種方法,并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參考答案:運用了動靜結合(或以動襯靜)的表現手法,澄碧的江水、蘆葦深處的鳥聲,落日未昏、市聲散盡.青天如洗、遠山兀立,給人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小角度”設題。此類設問的“切入點”較小,考查的針對性強,題干要求上明確規定了從表達技巧中的某一個具體方面鑒賞。

答題技巧:1、按照題干規定的某種技巧或某個角度鑒賞。2、規范答題步驟、答題語言。學生討論總結例3同王徵君湘中有懷張謂八月洞庭秋,瀟湘水北流。還家萬里夢,為客五更愁。不用開書帙,偏宜上酒樓。故人京洛滿,何日復同游?

頷聯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效果怎樣?參考答案:①虛實結合。“萬里夢”,點明空間,魂飛萬里,極言鄉關京國之遙遠,這是虛寫;“五更愁”,點明時間,徹夜縈愁,極言客居他鄉時憶念之殷深,這是實寫。②直接抒情。“為客五更愁”直接抒發濃濃的思鄉之愁。例4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參考答案:作者采用對寫法(想象、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主要通過一幅想象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人,以此來表現思家的。例5端居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觀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大角度”設題。此類設題往往“泛泛而談”,沒有具體的角度要求,出現在題干中的關鍵詞通常是“表現手法”“表達效果”等較為寬泛的概念,或者題干中連關鍵詞都不出現,僅說賞析某字、某聯、某首詩的妙處等。

學生討論總結提問方式①賞析某句妙處。

賞析某聯妙處。某聯中某兩個字生動傳神,請賞析其好處。(從詩的局部設題)

總結二解題思路:首先考慮修辭或寫景技巧。其次考慮抒情方面的表現手法。學生討論總結提問方式②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哪些)表達技巧?這首詩歌主要采用了何種表現手法?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從詩的整體設題)解題思路:首先考慮抒情方面的表現手法。其次考慮修辭或寫景技巧。學生討論總結例6雨

陳與義

瀟瀟十日雨,穩送祝融歸。燕子經年夢,梧桐昨暮非。一涼恩到骨,四壁事多違。袞袞繁華地,西風吹客衣。

前人認為這首詩寫雨時妙在“若即若離”,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簡述理由。參考答案:同意。雖然詩題是“雨”,但作者卻不是正面描寫雨勢、雨景,而是通過寫動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來寫雨,這就給人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例7閩中秋思杜荀鶴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

注:杜荀鶴:晚唐詩人。此詩是作者客居福建時所作。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是詩文表情達意的最高境界。本詩在書寫內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點,試結合全詩加以分析。參考答案:本詩全篇的抒情手法是樂景襯哀情,前三句寫景,極盡明麗歡愉,與氣象開闊之能事,,全然無北國秋之蕭瑟。末句兩個“堪”字,即構成心緒的對比.他鄉雖美,但只堪圖畫,不能慰解思鄉之苦。作者鄉思愈濃,詩歌無一句明言鄉思,但曲致委婉之情,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讓全詩清新自然,境界全出。“對前人評點再評價”設題

解題思路:

1、認真審題,從題干中找到答題角度。

2、結合詩句分析這個角度。

3、回扣題干。

學生討論總結1、看清題目要求是小角度、大角度(局部、整體),還是“對前人評點再評價”設題。2、結合詩句文本判斷相關的表達技巧。3、規范答題步驟,答題語言落筆。教師點撥總結自主探究實戰演練、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①朱敦儒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注:①本詞作于金兵南侵后詞人離開故鄉洛陽南下避難,途經今江西彭澤縣的彭浪磯時。

請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及表達作用。2、蟾宮曲·九日張可久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①

,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注①金杯錯落:酒桌上觥籌交錯。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主題?請聯系具體內容分析。

3、淮上喜會梁州故人韋應物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