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懷古 上課_第1頁
西塞山懷古 上課_第2頁
西塞山懷古 上課_第3頁
西塞山懷古 上課_第4頁
西塞山懷古 上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創新求變的中唐詩專題目標:1初步了解“安史之亂”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對詩人的人生及詩歌風格的影響。2能夠了解本專題詩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風格特征。3初步體會中唐詩歌風格的多姿多彩的風貌特征。一代詩豪劉禹錫劉禹錫(772-842)

字夢得,中唐文學家、哲學家。生活的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亂,唐朝形成了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朋黨之爭的社會局面。

805年,參加“永貞革新”。強烈反對藩鎮割據,革新失敗,被貶謫長達22年但卻始終不屈。在詩歌創作方面,劉禹錫生前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劉白”。白居易則稱他為“詩豪”。他的詩,風格雄豪蒼勁,傳誦之作極多。他的懷古詩寄寓深遠,被奉為“詠史大家”。長慶四年劉禹錫由夔州刺史,調任和州刺史,沿江東下,途經西塞山,撫今追昔,感慨萬千,即景抒懷,寫下了這首詩。結合詩中所提到的人物和課下注釋,大家想一想這首詩所借之古是什么?

太康元年(280)晉武帝命王濬率領以高大的戰船組成的水軍,順江而下,討伐東吳。東吳的亡國之君孫皓,憑借長江天險,并在江中暗置鐵錐,再加以千尋鐵鏈橫鎖江面,自以為是萬全之計,誰知王濬用大筏數十,沖走鐵錐,以火炬燒毀鐵鏈,結果順流鼓棹,徑造(直往)三山,直取金陵。

結合詩中所提到的人物和課下注釋,大家想一想這首詩所借之古是什么?詩人言簡意賅地介紹了西晉滅吳的戰事,你認為哪幾個字用得好?(鑒賞提示:描述;表現手法;表達效果……)。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詩歌賞析“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進軍,符合歷史事實的意思;又有西晉順江東下、勢不可擋攻下東吳的氣勢;“收”字,寫出了東吳的望風披靡。益州金陵,相距遙遙,一“下”即“收”,何其速也!兩字對舉就渲染出一方是聲勢赫赫,一方是聞風喪膽。詩人言簡意賅地介紹了西晉滅吳的戰事,你認為哪幾個字用得好?(鑒賞提示:描述;表現手法;表達效果……)。詩歌賞析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①從形象上看,一橫一豎,一下沉一高揚;從色彩上看,一邊是晉軍燒毀鐵鎖的沖天火光,一邊是投降的白旗;從氣氛上,晉軍得勝趾高氣揚,東吳兵敗無限凄慘。②對比的手法。在對比中寫出了戰爭雙方的強弱,更寫出了勝利者那種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敗者黯然失色,倉皇逃竄的神態。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詩歌賞析主旨探究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這首詩所借之古我們搞清楚了,那么詩人想要用這些古事告訴我們什么呢?

贊頌、批判、警戒、自身遭遇的感傷……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詠史詩就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或人物為題材,借此抒發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懷古詩則是由作者身臨舊地憑吊古跡而產生聯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余秋雨懷古詩說懷古詩的特點內容——意象——手法——目的——多寫古事多寫古人名、地名等多用典故借古諷今,或寫景,或對比,或襯托,或抑揚,或諷刺,或含蓄等。懷人傷己(對比失落、同病相憐)借古諷今(諷刺,贊頌、批判、警醒)懷古詩說品讀懷古詩的方法

1、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實、人物和典故;2、清楚詩人的生平際遇和所處時代;3、明確古與今(人與己)的連接點;4、古今(人己)對比,結合詩句,體會作品主旨。懷人傷己(對比失落、同病相憐)懷古傷今(昔盛今衰、借古諷今)——表現主觀情感——觀照歷史興衰懷古詩說石頭城

劉禹錫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