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湘夫人》同步練習(總分60分,時間45分鐘)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9分)最早對屈原給予高度評價的,是西漢時代的淮南王劉安和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司馬遷在《史記》本傳中引用劉安《離騷傳》的話,盛贊屈原的高潔之志和廉貞之行:“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也許是由于距離屈原時代較近,對屈原精神的感受較為真切些吧,劉安、司馬遷的這一評價,顯然還不算偏頗:它既看到了屈原對君王、宗國的忠貞之志,又看到了他不與黑暗世道和“濁穢”同流的抗爭精神和高潔之行。在“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的熱烈頌揚中,表達了對屈原雙重精神的崇仰欽敬之情!不過,司馬遷還有一段評述,表明他對屈原精神有著深一層的認識:“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這一評述,在肯定屈原“竭忠盡智”的同時,更強調了他的“怨”君色彩。這就使屈原身上那富于“怨懟”抗爭精神的一面,鮮明地凸現了出來。這一點也為東漢史家班固強烈地感受到了。所不同的是,為司馬遷所深心理解的這種“怨懟”精神,卻遭到了班固的猛烈抨擊:“然責數懷王,怨惡椒蘭;愁神苦思,強非其人。忿懟不容,沉江而死。亦貶絜狂狷景行之士……謂之兼詩風雅,而與日月爭光,過矣!”(《〈離騷〉序》)班固的評判抓住了屈原精神的重要側面,即對于黑暗勢力的不屈抗爭精神。就這一點說,班固并沒有看錯。只是班固過于敏感,以為屈原的這種精神,對封建統治階級頗有妨害,而采取了激烈排斥的立場。這一立場在今天看來似乎很難理解,但在封建時代卻曾得到過不少回響。如北朝儒者顏之推,亦曾指斥屈原“露才揚己,顯暴君過”,而將他置于“自古文人,多陷輕薄”的長長名單之首。唐代苦吟詩人孟郊,也不滿意屈原的“怨懟”,作詩批評說:“三絀有慍色,即非賢哲模。”宋人葛立方,對屈原不從漁父之勸、忿懟沉江的激烈之行,更表示了極不贊同的意見:“使屈原能聽其說,安時處順,置得喪于度外,安知不在圣賢之域!而仕不得志,狷急褊躁,甘葬江魚之腹。知命者肯如是乎?”這些都足以證明,屈原最早所影響于歷史的,不是所謂“忠君愛國”精神,而是那不與濁世同污的忿懟、抗爭精神。東漢王逸,是首先以屈原的“忠貞”來對抗班固批評的著名大將。他在《〈離騷〉后敘》中激烈反駁班固說:“今若屈原,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這是將屈原的雙重精神,引向“忠君”方向的第一次成功的嘗試。它巧妙地化解了人們對屈原“忿懟”抗爭之行所抱的疑懼心理,因此得到了唐、宋之際許多著名人士的熱烈回應。如魏征稱贊屈原這樣的“離讒放逐之臣”,是“憤激委約之中,飛文魏闕之下,奮迅泥滓,自致青云,振沈溺于一朝,流風聲于千載”,給了屈原以高度的評價。就是唐太宗,也以孔子“臣茍順者不得為忠”之義,肯定了屈原“孤直自毀”的“忠”節。政治改革家柳宗元,還針對班固以為屈原不可與日月爭光的說法,引征《春秋》之例反駁。宋人洪興祖則盛推屈原“雖身被放逐,猶徘徊而不忍去。生不得力爭而強諫,死猶冀其感發而改行。使百世之下聞其風者,雖流放廢斥,猶如愛其君,眷眷不忘臣子之義。”嚴斥班固、顏之推之說“無異妾婦兒童之見”。這些都是鮮明地站在“臣子之義”立場上,標榜屈原“忠正”、“愛君”精神的代表性評價。至于屈原身上那強烈的抗爭精神,除了生性不羈的自由狂放之士李白,曾發出過“彭咸久淪沒,此意與誰論”、“屈宋長逝,無堪與言”的感慨,表示過相當的共鳴外,很少有人再提及了。(選自《屈原評價的歷史審視》,有刪改)1.下列關于屈原抗爭精神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屈原最早影響歷史的是不與濁世同污的忿懟、抗爭精神。B.西漢司馬遷鮮明地凸現了屈原富于“怨懟”的抗爭精神。C.東漢班固對屈原“怨懟”的抗爭精神,進行了猛烈抨擊。D.經過王逸等人的努力,化解了屈原“忿懟”的抗爭精神。【答案】D【解析】考點: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層級為理解B。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2.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唐宋許多著名人士是站在“臣子之義”的立場,標榜屈原的“忠正”、“愛君”精神。B.班固認為屈原的“怨懟”精神,雖“兼詩風雅”,但妨害封建統治,因而猛烈抨擊。C.劉安比較中肯地評價屈原,也許是因為距離屈原時代近,對屈原精神的感受較真切。D.宋人葛立方認為屈原應知命,安時處順,極不贊同屈原沉江這種“狷急褊躁”之行。【答案】B【解析】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東漢王逸第一次將屈原的雙重精神引向“忠君”方向,這次嘗試取得了成功。B.人們曾對屈原“忿懟”的抗爭之行抱有疑懼心理,因而采取了排斥的立場。C.屈原身上的抗爭精神,引發了李白的自由狂放,因而李白之后不再有人提及。D.劉安在司馬遷之前就認識到屈原的高潔之志和廉貞之行,并給予高度贊揚。【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這道題也是考查學生對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題會出現的干擾項有以下類型: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張冠李戴,胡亂猜測等等。學生要善于對文章內容進行辯證分析、比較、推斷。C項“李白的自由狂放”并不確定是“屈原的抗爭精神”引發,而且李白之后是“很少有人再提及了”,不是不提及。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19分)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①而啜其醨②?何故懷瑾握瑜③,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日:“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注釋:①糟:酒糟②醨:薄酒③瑾、瑜:美玉,比喻人具有純潔優美的品德。4.下列句中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A.屈平既嫉之嫉:嫉妒B.然亡國破家相隨屬屬:連續C.舉賢以自佐佐:輔助D.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祖:效法【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在文言文閱讀當中,辨析重要詞語的含義正確與否,有時就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根據上下文推斷出其詞義,A項解釋不正確,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內容可知,A項,嫉:痛恨。所以選A。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5.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A.內惑于鄭袖身客死于秦B.冀幸君之一悟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C.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D.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其后楚日以削【答案】B【解析】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6.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B.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C.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D.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逐步縮小范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借和語境(上下文)的關系,作出相應調整。找虛詞、察對話、依總分、據修辭、對稱、反復、辨句式。B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考點:能為文言文斷句。能力層級為運用E級。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①②段表達了對懷王昏聵的痛惜,同時也贊頌了屈原的遠見卓識和政治才能。B.④⑤段采用了寓議于敘的手法,表現了屈原的高潔品質,也寫出屈原之死的深遠影響。C.作者在記敘屈原的生平事跡時,將屈原的遭際與楚國的處境結合起來,是為了突出強調造成屈原自沉汨羅的政治原因。D.作者把漁父和屈原的觀點兩相比照,突出了屈原堅持真理、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表達了對屈原人格的贊揚和景仰。【答案】C【解析】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8.翻譯畫線句子(7分)(1)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3分)(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4分)【答案】(1)雖然被流放,但仍眷戀楚國,關心懷王,不忘祖國想返回朝中。(大意各1分共3分)(2)終于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怒,就放逐了屈原。(大意各1分共4分)【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范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心:關心;返“返回朝中;卒:終于;短:說……壞話;遷:放逐。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參考譯文:楚國人都抱怨子蘭,因為他勸懷王入秦而最終未能回來。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著楚國,心里掛念著懷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國君總有一天醒悟,世俗總有一天改變。屈原關懷君王,想振興國家,而且反覆考慮這一問題,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現出來。然而終于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懷王始終沒有覺悟啊。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這是因為所謂忠臣并不忠,所謂賢臣并不賢。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國,為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了解人的禍害。《易經》說:“井淘干凈了,還沒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難過,因為井水是供人汲取飲用的。君王賢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賢明,難道還談得上福嗎!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于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怒,就放逐了屈原。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發,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身體干瘦。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么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么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于是他寫了《懷沙》賦。因此抱著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了以后,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愛好文學,而以善作賦被人稱贊。但他們都效法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終不敢直言進諫。在這以后,楚國一天天削弱,幾十年后,終于被秦國滅掉。三、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8分)幽州夜飲【唐】張說涼風吹夜雨,蕭瑟動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遲暮心?軍中宜劍舞,塞上重笳音。不做邊城將,誰知恩遇深。【注】據《新唐書?張說傳》,張說因與姚元崇不和,罷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9.“涼風吹夜雨,蕭瑟動寒林”這兩句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答案】這兩句描寫的景象是:正值秋深風冷之時,在幽州邊城的夜晚,風雨交加,吹動樹林,只聽見一片凄涼動人的蕭瑟之聲的景象,從而突出了邊城之夜蕭瑟、荒寒的特點。一方面渲染了“夜飲”的氛圍,另一方面也為全詩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調。4分【解析】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10.頷聯中的“遲暮心”化用了屈原《離騷》中的哪一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2分)【答案】恐美人之遲暮。婉曲而深沉地表達了詩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憤懣之情。2分【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和鑒賞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可根據對文學常識的記憶,從屈原《離騷》中找出與“遲暮心”相關的語句“為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第二問,可結合注解和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從分析屈原的“遲暮心”所表現的情感來襯托自己的那種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憤懣之情。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11.清人姚范評論這首詩的最后一聯“托意深婉”,請作具體分析。(2分)【答案】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來邊城為將的深恩,實際上表達了他對朝廷的怨恨和內心的痛苦之情。2分【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思想內容的能力。“托意深婉”是指詩句具有深層含義。答題時,可結合著尾聯“不做邊城將,誰知恩遇深”大意,聯系全詩,從詩人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角度分析作答。表面來看詩人似乎將愁苦一掃而光,轉而感激皇上派遣的深恩,以在邊城作將為樂、為榮,而結合注解可知實際上表達怨憤之情。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四、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問題。(4分)中呂?普天樂[元]張養浩楚《離騷》,誰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魚蝦蟹,這先生暢好是胡來。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飲,其樂無涯。12.作者是如何評價屈原和《離騷》的?(2分)【答案】作者認為《離騷》表現了屈原的忠心,日月可鑒;屈原之死留給人的是無盡的懷思;作者為屈原之死而惋惜。(2分)【解析】試題分析:此類題目首先要到詩歌中找到評價屈原和《離騷》的句子,然后依據句中所說評判作者對其的態度。這首小令看似否定了屈原,表達了寄情山水的消沉情緒,而實際上是用反諷的手法,詩人自問自答,迂回曲折的表達了一個飽經宦海浮沉,洞察世事春秋卻無處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的無可奈何而又悲憤怨恨的心情。作者先問“楚《離騷》,誰能解?”,緊跟著回答“就中之意,日月明白”;緊接著又問“恨尚存,人何在?”,自己又回答“空快活了湘江魚蝦蟹,這先生暢好是胡來”。作者使用清新活潑、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感情。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13.如何理解曲終“其樂無涯”的真正含義?(2分)【答案】無涯之樂并非真正的快樂。(1分)作者曲折地表達了報國無門的悲憤怨恨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1分)【解析】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五、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題。(20分)屈原——面向風雨的歌者鮑鵬山①屈原,是一本大書,可以讓我們代代翻閱而不能盡其義。物質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卻永在生長,且日益枝繁葉茂,碩果累累,蔭庇滋養著吾國吾民的精神家園。②屈原的代表作《離騷》,簡單地說,既是對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對士之“棄天下如棄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時也標志著另一種觀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驚的是,正是這樣一位向君權表忠的人,一種桀驁不馴的個性精神卻表現得尤其強烈而突出。正是這種矛盾現象,使得屈原幾乎在所有時代都會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③《離騷》中的句子,充斥著“恐”“太息”“哀”“怨”……騷者,哭也!為時光哭,為生命短暫哭,為短暫的生命里不盡的痛苦、失意哭。注意,他詩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開始從“人”的角度、“人”的立場來表達憤怒,提出訴求。我們知道,《詩經》中的憤怒,往往是道德憤怒,是集體的憤怒;而屈原的憤怒,雖然也有道德的支撐,但卻是個人的憤怒。屈原很執著地向我們訴說著他受到的具體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滅,楚懷王如何背叛了他,頃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蘭與靳尚如何讒毀他……從他的詩中,我們讀出了人生的感慨,讀出了人的命運,讀出了一個不愿屈服的個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個保持個性獨立意識的人所受到的壓迫,甚至迫害。④如果說,講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詩經),其人生感受的尖銳性大有折挫而略顯遲鈍的話,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評為“露才揚己”的屈原,則以其“發憤以抒情”(《惜誦》),“自怨生”(司馬遷)的詩歌,向我們展示了當個性在面對不公平與傷害時,是何等的鋒利而深入。這種鋒利,當然是對社會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對自己內心的血淋淋的開剝。偉大的個性,便從這血泊中挺身而起。⑤“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時之不當”“叩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離騷》《九章》等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淚流滿面的詩人;一個時時在掩面痛哭的詩人;一個面向風雨“發憤以抒情”,對人間的邪惡不停詛咒的詩人;一個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澤畔,長歌當哭,以淚作詩的詩人!⑥《詩經》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從另一方面看這種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個人的意義,阻礙了個性的張揚。它入世的深度恰恰減少了個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擊的個體面對命運時,他的個性在絕望中顯示的高度、深度與完美卻是前所未有的。⑦在中國古代,像《離騷》這樣華麗的交響樂實在太少。單從篇幅上講,它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篇。作為抒情詩,能展開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嘆服屈原本人思想和個性精神的深度和廣度。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點。正是由于他自設情節,使得一首抒情詩才能像敘事詩那樣逐層打開。抒情詩有了“情節”,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隱喻的。所以,象征和隱喻也是《離騷》的主要藝術手法,比起《詩經》的比興,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統性設喻,與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設情節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飛躍。⑧不管怎么說,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詩經》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覺得,《詩經》之偉大,乃是整體之偉大,如果拆散開來,就每一首詩而言,可以說精致、藝術、有個性,但絕說不上“偉大”。“偉大的詩人”須有偉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須有絕大的藝術創造,可以標新立異,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難以為繼。應該說,在這兩點上,屈原都當之無愧。(選自《天縱圣賢》,有刪改)14.文中說“這種鋒利,當然是對社會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對自己內心的血淋淋的開剝”,請解說這句話的含意。(4分)【答案】屈原的《離騷》等篇章中顯露出的尖銳個性,就是政治理想破滅之后對社會邪惡勢力激烈的抗爭和反擊,更是他把忠君愛國與堅持個性剝離、心靈擺脫這一矛盾的痛苦糾纏之后,個人憤怒的噴發。【解析】考點: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層級為理解B。15.把《離騷》和《詩經》進行比較,是本文的顯著特色。作者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比較的?請縱觀全文,分點概括。(6分)【答案】(1)內容(或情感)上《離騷》從人的角度、立場來表現個人的憤怒。《詩經》表達的是集體憤怒、道德憤怒和俗世精神。(2)技巧(或表現手法)上《離騷》:自設情節,象征和隱喻(或系統性設喻)。《詩經》:比興手法。(3)成就(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深度學習的低質量人臉識別方法研究
- 基于AORBCO模型的焊接工藝評定專家系統自動生成技術研究與實現
- wps勞動合同標準文本
- 住宅辦公 租房合同樣本
- 企業定制勞動合同樣本
- 中央空調合同標準文本
- 出口企業補充合同標準文本
- 關于涂料合同樣本
- 凈水器合同樣本
- 會員合同樣本樣本
- 《陸上風電場工程概算定額》NBT 31010-2019
- 黑龍江省第三次國土調查實施方案
- 中考語文復習指導PPT資料30頁課件
- FZ∕T 63006-2019 松緊帶
- 診所備案申請表格(衛健委備案)
- 案例收球器盲板傷人事故
- 第3章-中子擴散理論2014
- 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正式版
- 2×100+2×200MW供熱式火力發電廠
- 模具驗收檢查表(出口模具)
- bim畢業設計--精選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