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資本主義緩慢發展_第1頁
第5課資本主義緩慢發展_第2頁
第5課資本主義緩慢發展_第3頁
第5課資本主義緩慢發展_第4頁
第5課資本主義緩慢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課標掌握“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政策及其影響,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

明小說《醒世恒言》中,施復夫婦住在蘇州盛澤鎮,擁有一臺織機,靠養蠶織綢生活。由于他們織的絲綢光彩潤澤,人們爭相高價購買,他們賺的錢比別的織戶要多。幾年后,他們增買三四張織機,不到十年,積累了大量財富,后來又買兩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張織機,雇人(機工)織綢。施復夫婦由小手工者發展成為手工工場場主(機戶)。施復夫婦成為機戶一、明清的資本主義萌芽2、以上反映我國明朝在經濟領域出現什么變化?請思考:1、依據上述材料指出施復夫婦是如何由小手工業者成為手工工場主的?出資出力經營利潤勞動工資貨幣、生產生活資料所有者①

一無所有的自由勞動者②

雇傭③

被雇傭④

手工工場

機戶機工

資本主義萌芽?生產資料(生產工具和資金)私人擁有者,使用雇傭勞動(購買勞動力),面向市場的較大規模的商品生產和經營模式;是在農業社會中孕育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雛形。

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時間、地區、原因、標志、行業?時間:明代中后期地區:江南原因:①社會生產力提高和商品經濟發達,市場的需求量增大,擴大生產獲取更多的利潤成為可能。②有較大數量的能以出賣勞動力為生的自由勞動者。標志:“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行業:絲織業、冶鐵業、榨油業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于十四、十五世紀,十六至十八世紀上半期進入發達手工工場階段,十八世紀中期進入使用大機器生產的工業革命階段,至十九中期英國已完成工業革命。

比較中西資本主義發展情況,指出明清時期(15世紀至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前500多年間)資本主義發展狀況。1、發展非常緩慢,始終處于萌芽狀態。2、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

材料一:天下貨財所積則隨時有水火盜賊之憂,至珍異之物尤易招尤連禍,草野之人有十金之積,則不能高枕而臥,獨有田產不憂水火,不怕盜賊。

材料二:清朝中期,河南大旱,土地價格大降。晉商趁機在豫大量購置地產,僅在開封附近就購買了數萬畝。

材料三:清朝中期,有許多晉商和徽商擁有上千萬兩白銀,他們的總資產超過二億兩,大約相當人民幣一千多億元。這些巨大的財產除少部分作為商業運營資本外,大部分用來買田置地,修建豪宅園林,過奢華的生活。許多晉商在家中大挖地窖,把大量的銀兩窖藏起來,退出了流通領域。結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的原因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1、政治方面: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的嚴重阻礙(根本原因).

2、經濟方面: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農民貧困,購買力十分低下,國內市場狹小;

3、政策方面:重農抑商政策,封建關卡眾多,嚴重影響了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4.文化方面:文化專制,缺乏實用性人才5、外交方面:閉關鎖國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貿易,國外市場狹小.

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A.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B.絲織業中心的興起C.富有商人積累了大量資本

D.自由雇傭勞動力的出現A明清時期,蘇州、杭州和景德鎮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共同標志是

)A.“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機房”出現B.行業分工和生產過程的分工非常細密C.官營手工業占據優勢,迅速發展D.商品生產過程中勞資雙方雇傭關系的確立D“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的敘述,表明了“機戶”與“機工”之間存在著(

)A.租佃關系

B.雇傭關系

C.人身依附關系

D.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B明清時期,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十分緩慢的根本原因是(

)A.農民貧困,消費不足

B.商人往往“以末致富,以本守之”C.關卡林立,稅收苛重

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礙D二、重農抑商政策何謂“重農”?何謂“抑商”?在政策上怎樣體現的?有什么影響?重農(本):就是重視農業生產,保護小農經濟抑商(末):就是壓制和限制民營工商業的發展。1、含義:2、發展歷程:先秦:商鞅變法首倡“重農抑商”政策。漢代:

⑴漢初商人不得衣絲乘車;

⑵漢武帝打擊富商大賈、發展官營商業

⑶確立商人一入市籍不得為官制度。唐代:西漢時確立的商人應入市籍,一入市籍則不得為官的制度依然繼續實行宋代:商人在社會、政治、法律上歧視直到宋代開始轉變明清,依然固守“重農抑商”政策。1、“勠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為孥。

——《史記·商君列傳》2.“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

——《漢書》3、隋唐時期朝廷規定商人及子弟不得參加科舉考試。4、1381年明政府規定:“商賈止衣絹、布。農家有一人為商賈者,亦不得衣綢、紗。”1506年又“禁商販、仆役、倡役、下賤不許服用貂裘。”1521年還規定:“商賈、技藝之家器皿不許用銀。”

——《明史》卷67《輿服志》中國古代工商者社會地位如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因棄本求末,或游手好閑而貧窮者,全家罰為官奴。受歧視,地位低下材料一:戰國時期,法家認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財力,生活上“田池射獵之樂,擬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過吏勢”,因而被韓非子視為“邦之蠹也”。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請思考:歷代統治者為什么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目的是什么?社會上出現了日益嚴重的商業與農業爭奪勞動力、影響農業生產甚至危及封建政權統治等問題。3、原因:4、目的: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確保賦役和地租的征收鞏固封建統治5、評價:積極: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有利于鞏固封建統治、維護國家統一。弊端:阻礙了工商業發展,強化了自然經濟;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導致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如何評價“重農抑商”政策???

注意:“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及晚期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封建社會初期和中期以積極作用為主,封建社會晚期越來越起消極作用。至明清時期,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出現了“工商皆本”的思想,沖擊了“重農抑商”政策。某班探究課在討論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影響因素時,一位同學出示了以下圖片,他想說明的觀點應是(

)A.忠孝觀念淵遠流長B.小農經濟具有不穩定性C.重農抑商觀念根深蒂固D.海外貿易交通艱難C中國封建社會末期“重農抑商”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A.市場狹小

B.原料不足

C.勞動力缺乏

D.資金短缺B下列有關重農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是自然經濟的產物

B.它的實行強化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C.有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

D.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而被廢除D三、清朝的“海禁”政策材料一:隋唐時期,對外交通發達……唐朝政府鼓勵外商來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在中國居住、任官,和中國人通婚。長安、洛陽聚集了各國的使節、商人。——《中國古代史》材料二:永樂二年,禁民下海。時福建瀕海居民,私載海舡,交通外國,因而為寇。

——《永樂實錄》卷二十七材料三:順治元年(1644),清政府頒布“遷海令”……寸板不許下水。凡溪河裝柵,貨物不許越界。時刻了望,違者死無赦。—引自《臺灣外記》請思考:唐、明、清實行什么的外交政策?開放的外交政策海禁政策閉關鎖國政策海禁政策:禁止國人出海貿易,但不禁止外國人來華貿易。只是要求必須在官方的主持下進行,即所謂“朝貢貿易”,如鄭和下西洋。閉關政策則主要是對外的消極防衛海禁主要是對國內人民的防范嚴格限制絕對禁止閉關鎖國政策:既禁止國人出海通商,也嚴格限制外國人來華貿易,但并不是禁止海外貿易。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貿易;乾隆時只開廣州一處通商,并設立政府特許的貿易機構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閉關鎖國清朝時期的廣州商館區

清朝時期廣州十三行,是唯一準許與外商打交道的商行。乾隆皇帝在給英王喬治二世的信中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絲帛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英國使節馬戛爾尼邀請大將軍福康安觀看他的衛隊演習歐洲新式陣列和武器操法,福康安冷淡的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諒來沒有什么可稀罕的。”請思考:清為什么實行閉關鎖國政策?1793年,乾隆接見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盲目自大、自給自足實行“海禁”政策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封閉性;統治者盲目自大。②客觀原因:清朝統治者害怕“外夷”和沿海人民聯合抗清,危機統治。

消極方面(主導地位):①“閉關鎖國”政策不僅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和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②中國與世隔絕,未能及時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阻礙了生產力發展,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積極方面:“閉關鎖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國的侵略,保護了自然經濟。如何評價“閉關鎖國”政策?馬戛爾尼在出使清朝回來后說:中國“至少在過去150年里,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的戰船。如果說已在過去的150年間依舊能夠航行,以一種貌似強大的外表威懾鄰國,那是因為僥幸出了幾位能干的船長。一旦碰到一個無能之輩掌舵,一切將分崩離析。即使不會馬上沉沒,也是像殘骸一樣隨流東西,最終在海岸上撞得粉碎。”1840年中國人均糧食僅200千克左右,而美國人均糧食已接近1000千克,英國每個農場都有一臺蒸汽機。中國年產鐵約2萬噸,不及法國的1/10,不及英國的1/40。西方鐵路總里程達9000千米,而中國陸路還在用牛馬拉車運輸。馬戛爾尼對清朝的評價是否有道理?有學者認為,18世紀中后期的西方“選擇了海洋”,中國“選擇了陸地”。“選擇了陸地”是指中國()A.忽視海防的重要性B.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C.加強發展陸路交通D.奉行閉關鎖國政策D明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最嚴重的后后果是

()A.禁止國人出海貿易,妨礙工商業發展

B.限制外商來華貿易,阻礙中外經濟交流C.長期與世隔絕,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

D.避免受到影響,維護了封建君主專制C明清時期統治者實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維護封建統治

B.限制工商業發展C.保護農耕經濟

D.防范“外夷”入侵A四、機遇的喪失—明清經濟政策的影響畫面二:當鄉里人家趕著牛車,挑著扁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復著單調的生活時,西方的蒸汽機頭已經響聲徹天地駛入了全新的時代!通過對比,可以看出17—18世紀中國在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方面發生了全面的危機

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仍然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這真是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

——馬克思五、歷史的啟迪——今日中國思考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中國也已加入世貿組織。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面向世界,與時俱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在精神上實現現代化,觀念意識的解放是國家強盛、民族興旺的關鍵;必須不斷反省自身的不足,勇于學習先進國家的長處,才能在世界舞臺上立于不敗之地。明清的經濟政策給今日中國的啟迪:1.工商皆本,農業和工商業協調發展2.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堅持對外開放3.順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