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4課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一、選擇題1.1937年9月初,大同失陷,經蒙古、大同至內地的中蘇交通運輸線也即將被截斷。14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集中兵力在上海決戰乎?”10月起,他抽調驍勇善戰的桂軍及滇軍加入上海戰場。蔣介石此舉意在()A.爭取國際援助 B.配合敵后戰場抗日C.掌握戰略主動 D.借機削弱地方軍閥2.日軍在中國戰場共有98名少將以上軍官斃命,其中絕大部分死于正面戰場,其中53人死于1942年以后的正面戰場。這表明()A.日軍戰斗力一定程度下降 B.正面戰場牽制了大部日軍C.敵后戰場的作用有所下降 D.抗戰勝利的果實來之不易3.1940年12月底,日本侵華大本營決定:“當前對華作戰綱要的內容是,徹底肅正華北治安、空軍進攻作戰、對華集中作戰謀略,加強封鎖以及扶植中國武裝的治安警察力量。”迫使日本侵華戰爭策略發生這一轉向的原因是()A.七七事變中中國軍人的頑強抵抗B.日軍在臺兒莊戰役中受到了迎頭痛擊C.平型關大捷沉重打擊了日軍士氣D.百團大戰打擊了日本在淪陷區的統治4.1944年1月,中共中央書記處致電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要求各部隊“對于國民黨軍隊,我軍謹守防地,不得發生由我啟釁之任何事件。僅在彼方進攻時,我應執行自衛原則”。這一精神的貫徹()A.有助于“雙十協定”的實施 B.鞏固了蘇維埃政權C.符合民族戰爭的需要 D.阻止了內戰的爆發5.1938年10月,陳嘉庚以華僑參政員身份,從新加坡向國民參政會發來“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的電報提案,獲大會通過,被譽為“古今中外最偉大的提案”。該提案的“偉大”之處在于()A.堅持抗戰到底的民族獨立精神B.堅決反對蔣介石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成功地制止了國民黨親日派的投降傾向D.鼓舞北平守軍奮起保衛盧溝橋6.下圖為1941年12月美國政府印發的一幅宣傳畫“中國抗戰是在幫助我們美國,趕緊援助中國”,對此解讀合理的是,當時()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經形成 B.西方國家認可中國大國地位C.美國利用中國進行反蘇反共 D.中國抗戰的國際影響力擴大7.1945年10月,剛剛更名的《臺灣新生報》發表社論:“回憶五十年的往事,像一場噩夢。一旦醒來,說興奮不是,說安慰也不是。應清算的歷史被清算了,我們只覺得幸福與感謝……臺灣所以有今天,實乃祖國無數災難換來的果實。”對該社論理解正確的是()A.“五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B.“噩夢”始于日本對中國發動的九一八事變C.“臺灣所以有今天”是因為抗日戰爭的勝利D.“五十年里”中國的國際地位一直不斷上升8.“中國人奮起抵抗,是憑借被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刺激而加強的國族主義……人有人格,國有國格,這使中國人在糧盡援絕、民窮兵疲時還是不屈不撓,撐住一口氣,不肯投降。”材料說明()A.抗日戰爭是近代國家意識覺醒的開始B.偉大民族精神是推動民族復興的巨大動力C.中國在抗戰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抗戰勝利的根本保證9.1937年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后,針對邊區出現的諸如婚姻及婦女問題、煙毒問題、土匪問題、二流子問題等進行革新和治理,社會風貌煥然一新。邊區政府的社會治理()A.實現了男女地位的平等 B.阻礙了“三三制”的實施C.有利于統一戰線的形成 D.適應了抗日形勢的需要10.1937年8月,中國提出修建滇緬公路計劃,次年8月底,公路提前通車,成為抗戰時期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系的重要運輸通道。滇緬公路的修建()A.減輕了英美在歐洲戰場的壓力 B.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C.有助于中國獲得抗戰所需物資 D.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產物11.1943年,中共中央發表《關于慶祝中英中美間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決定》,指示各根據地都要慶祝不平等條約的廢除。此時“不平等條約的廢除”說明了()A.中國共產黨的敵后戰場是主要戰場B.抗日戰爭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C.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D.中國成為主權真正獨立的國家12.有學者認為:“抗戰之偉大,原本在于近百年來一盤散沙、四分五裂、倍受列強欺凌侵略的中華民族,終于有了舉國一致奮起抵抗的一天。”這實質上反映了()A.中國獲得了真正的民族獨立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作用C.中國一直處于分裂狀態 D.抗戰期間各派別徹底放棄前嫌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建成開館,坐落于北京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內。紀念館正前方抗戰廣場中央矗立著象征中華民族覺醒的“盧溝醒獅”,廣場中軸線兩側各分布著7塊草坪,寓意七七事變爆發地和中華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戰爭。——摘編自李澤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銘記日軍侵華歷史》材料二卅萬亡靈,飲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軀灑血,浩氣干云。盡掃狼煙,重振乾坤。……永矢弗諼,祈愿和平。中華圓夢,民族復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鼎銘文(節選)材料三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中國郵政發行紀念郵票(見右圖)。(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戰爭”的歷史依據。(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別舉出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一個戰役,以彰顯中國人民在抗戰中“捐軀灑血,浩氣干云”的氣概。(3)材料三中紀念郵票展現了怎樣的時代內涵?抗戰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4)綜觀中國的抗戰紀念,形式越來越豐富,規格越來越提升,內涵越來越深刻,這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抗戰,才能使抗戰得到最后的勝利。——中共洛川會議《中共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1937年)材料二1942年1月,日軍進攻緬甸,英軍節節敗退,英國政府正式向中國政府請求迅速派兵入緬協同英軍作戰。中國政府即派出10萬遠征軍入緬,后又不斷增兵。由于中國戰場和印、滇、緬戰場牽制日軍達130萬之眾,使日軍無法調往太平洋,大大減輕了美國的壓力。——據步平、王建朗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等整理材料三帝國所以向美英兩國宣戰,實亦為……東亞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戰以來……戰局并未好轉,世界大勢亦不利于我。加之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飭令帝國政府接受聯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戰詔書》(1945年)(1)結合所學知識,試從政治、軍事兩個方面論證材料一的觀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遠征軍出國作戰的原因。(3)駁斥材料三中日本對美英兩國宣戰的理由。并依據上述材料分析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第24課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一、選擇題1.1937年9月初,大同失陷,經蒙古、大同至內地的中蘇交通運輸線也即將被截斷。14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集中兵力在上海決戰乎?”10月起,他抽調驍勇善戰的桂軍及滇軍加入上海戰場。蔣介石此舉意在()A.爭取國際援助 B.配合敵后戰場抗日C.掌握戰略主動 D.借機削弱地方軍閥【答案】C【解析】據材料淞滬會戰過程中,在中蘇交通線即將被截斷的背景下,蔣介石決定加強上海戰場,吸引日軍主力,掌握戰略主動,故C項正確;維護中蘇交通線,“爭取國際援助”不是主要意圖,排除A項;此時是敵后戰場配合正面戰場,排除B項;“借機削弱地方軍閥”不是材料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排除D項。2.日軍在中國戰場共有98名少將以上軍官斃命,其中絕大部分死于正面戰場,其中53人死于1942年以后的正面戰場。這表明()A.日軍戰斗力一定程度下降 B.正面戰場牽制了大部日軍C.敵后戰場的作用有所下降 D.抗戰勝利的果實來之不易【答案】B【解析】日軍死于中國戰場的98名少將以上軍官,絕大部分死于正面戰場,這表明抗戰前期國民黨的正面戰場牽制了大部日軍,故B項正確;材料數據無法說明日軍戰斗力一定程度下降,故A項錯誤;正面戰場的成就不能說明敵后戰場的作用有所下降,故C項錯誤;D項是對材料的誤讀,材料沒有說明抗戰的勝利,排除。3.1940年12月底,日本侵華大本營決定:“當前對華作戰綱要的內容是,徹底肅正華北治安、空軍進攻作戰、對華集中作戰謀略,加強封鎖以及扶植中國武裝的治安警察力量。”迫使日本侵華戰爭策略發生這一轉向的原因是()A.七七事變中中國軍人的頑強抵抗B.日軍在臺兒莊戰役中受到了迎頭痛擊C.平型關大捷沉重打擊了日軍士氣D.百團大戰打擊了日本在淪陷區的統治【答案】D【解析】八路軍于1940年下半年發動的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軍在淪陷區的殖民統治,迫使日軍將主要力量轉向對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故D項正確;A、B、C三項均不符合題干時間信息,排除。4.1944年1月,中共中央書記處致電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要求各部隊“對于國民黨軍隊,我軍謹守防地,不得發生由我啟釁之任何事件。僅在彼方進攻時,我應執行自衛原則”。這一精神的貫徹()A.有助于“雙十協定”的實施 B.鞏固了蘇維埃政權C.符合民族戰爭的需要 D.阻止了內戰的爆發【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可知,1944年1月抗日戰爭尚未結束,中日民族矛盾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在面對國民黨軍隊的軍事進犯時,中國共產黨要求“不得發生由我啟釁之任何事件,僅在彼方進攻時,我應執行自衛原則”,這是符合當時抗日民族戰爭的需要的,故C項正確。5.1938年10月,陳嘉庚以華僑參政員身份,從新加坡向國民參政會發來“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的電報提案,獲大會通過,被譽為“古今中外最偉大的提案”。該提案的“偉大”之處在于()A.堅持抗戰到底的民族獨立精神B.堅決反對蔣介石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成功地制止了國民黨親日派的投降傾向D.鼓舞北平守軍奮起保衛盧溝橋【答案】A【解析】“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充分表達了抗戰到底、決不妥協的精神,故A項正確;B項與史實不符,當時蔣介石抗日的態度非常明確,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排除;D項與史實不符,此時盧溝橋已經失守,排除。6.下圖為1941年12月美國政府印發的一幅宣傳畫“中國抗戰是在幫助我們美國,趕緊援助中國”,對此解讀合理的是,當時()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經形成 B.西方國家認可中國大國地位C.美國利用中國進行反蘇反共 D.中國抗戰的國際影響力擴大【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1941年12月”“中國抗戰是在幫助我們美國,趕緊援助中國”可知,中國軍隊是抗日戰爭的主力,國際影響力擴大,故D項正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1942年,排除A項;B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941年美國與中國共同對抗日本法西斯,排除C項。7.1945年10月,剛剛更名的《臺灣新生報》發表社論:“回憶五十年的往事,像一場噩夢。一旦醒來,說興奮不是,說安慰也不是。應清算的歷史被清算了,我們只覺得幸福與感謝……臺灣所以有今天,實乃祖國無數災難換來的果實。”對該社論理解正確的是()A.“五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B.“噩夢”始于日本對中國發動的九一八事變C.“臺灣所以有今天”是因為抗日戰爭的勝利D.“五十年里”中國的國際地位一直不斷上升【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故C項正確;“五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甲午中日戰爭,故A項錯誤;“噩夢”始于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故B項錯誤;“五十年里”中國的國際地位并不是一直不斷上升,故D項錯誤。8.“中國人奮起抵抗,是憑借被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刺激而加強的國族主義……人有人格,國有國格,這使中國人在糧盡援絕、民窮兵疲時還是不屈不撓,撐住一口氣,不肯投降。”材料說明()A.抗日戰爭是近代國家意識覺醒的開始B.偉大民族精神是推動民族復興的巨大動力C.中國在抗戰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抗戰勝利的根本保證【答案】B【解析】材料旨在說明抗戰期間,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品格是堅持抗戰的重要支撐,是取得抗戰勝利的重要條件,故B項正確;A項說法錯誤,排除;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說法正確,但與材料無關,排除。9.1937年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后,針對邊區出現的諸如婚姻及婦女問題、煙毒問題、土匪問題、二流子問題等進行革新和治理,社會風貌煥然一新。邊區政府的社會治理()A.實現了男女地位的平等 B.阻礙了“三三制”的實施C.有利于統一戰線的形成 D.適應了抗日形勢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邊區政府對社會問題進行革新和治理,適應了抗日戰爭的需要,故D項正確;邊區政府的社會治理沒有實現男女地位平等,也不會阻礙“三三制”實施,排除A、B兩項;統一戰線已經于1937年形成,排除C項。10.1937年8月,中國提出修建滇緬公路計劃,次年8月底,公路提前通車,成為抗戰時期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系的重要運輸通道。滇緬公路的修建()A.減輕了英美在歐洲戰場的壓力 B.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C.有助于中國獲得抗戰所需物資 D.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產物【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成為了戰爭時期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系的唯一的運輸通道”可知,中國通過滇緬公路獲取外國提供的戰略物資,故C項正確;滇緬公路無法減輕歐洲戰場的壓力,排除A項;滇緬公路與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沒有直接聯系,而且滇緬公路修建完成之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經形成,排除B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1942年,排除D項。11.1943年,中共中央發表《關于慶祝中英中美間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決定》,指示各根據地都要慶祝不平等條約的廢除。此時“不平等條約的廢除”說明了()A.中國共產黨的敵后戰場是主要戰場B.抗日戰爭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C.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D.中國成為主權真正獨立的國家【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與美、英達成協議,廢除不平等條約,取消其在華特權,反映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故B項正確;A、C兩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D項是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排除。12.有學者認為:“抗戰之偉大,原本在于近百年來一盤散沙、四分五裂、倍受列強欺凌侵略的中華民族,終于有了舉國一致奮起抵抗的一天。”這實質上反映了()A.中國獲得了真正的民族獨立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作用C.中國一直處于分裂狀態 D.抗戰期間各派別徹底放棄前嫌【答案】B【解析】材料“終于有了舉國一致奮起抵抗的一天”實質上肯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建成開館,坐落于北京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內。紀念館正前方抗戰廣場中央矗立著象征中華民族覺醒的“盧溝醒獅”,廣場中軸線兩側各分布著7塊草坪,寓意七七事變爆發地和中華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戰爭。——摘編自李澤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銘記日軍侵華歷史》材料二卅萬亡靈,飲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軀灑血,浩氣干云。盡掃狼煙,重振乾坤。……永矢弗諼,祈愿和平。中華圓夢,民族復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鼎銘文(節選)材料三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中國郵政發行紀念郵票(見右圖)。(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戰爭”的歷史依據。(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別舉出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一個戰役,以彰顯中國人民在抗戰中“捐軀灑血,浩氣干云”的氣概。(3)材料三中紀念郵票展現了怎樣的時代內涵?抗戰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4)綜觀中國的抗戰紀念,形式越來越豐富,規格越來越提升,內涵越來越深刻,這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答案】(1)依據: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局部抗戰開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結束。(2)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面戰場:淞滬會戰或太原會戰、徐州會戰等。敵后戰場:百團大戰或平型關大捷等。(3)內涵:捍衛和平與正義。意義: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對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七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ection B 第4課時(2a-2c)教學設計 (新版)人教新目標版
- 2024-2025年高中語文 第4單元 14 《詩經》兩首教學設計 粵教版必修1
- 歡迎加入我們-公司規章制度培訓
- 旅游規劃創新創業
- 2024年七年級地理上冊 2.1 大洲和大洋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1自主選擇課余生活《課余生活我選擇》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統編版
- 13《玩轉巧妙萬花筒》 (教案)-二年級勞動北師大版
- 癲癇患者的護理小講課
- 血透導管封管操作流程
- 2023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寫作 思路要清晰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人工智能知識競賽題庫(含答案)
- 危機管理的步驟與危機處理
- 巖土工程勘察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重慶汽車產業“走出去”問題研究
- 幼兒園PPT課件之大班繪本《小老鼠的探險日記》
- 咖啡師培訓講義-PPT
- 員工親屬住宿申請表
- 道德講堂:明禮誠信
- 《蔬菜種植》校本教材-學
- 自我評價主要學術貢獻、創新成果及其科學價值或社會經濟意義
- 物業客服培訓 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