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0561-1989 是一項中國國家標準,全稱為《鋼中非金屬夾雜物顯微評定方法》。這項標準詳細規定了如何通過顯微鏡技術來鑒定和評估鋼鐵材料中非金屬夾雜物的類型、尺寸、形態及分布特征,這些夾雜物可能對鋼材的性能產生重要影響。

標準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各類碳素鋼和合金鋼中非金屬夾雜物的顯微鏡下評估,包括鑄態、熱加工態以及成品狀態的鋼材樣品。它不僅適用于實驗室研究,也服務于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非金屬夾雜物分類

標準將非金屬夾雜物分為四類,依據其來源和化學成分的不同:

  1. 硫化物類(A類):主要由硫與鐵及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2. 氧化鋁類(B類):主要包括氧化鋁及其復合物。
  3. 硅酸鹽類(C類):由硅、氧與其他元素組成的復合物。
  4. 球狀氧化物類(D類):形態較為圓整的氧化物夾雜。

顯微評定方法

  • 試樣制備:需按規定制備金相試樣,通常包括切割、鑲嵌、磨光和拋光步驟,確保夾雜物特征清晰可見。
  • 觀察條件:采用適當的顯微鏡設備,如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并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放大倍數和照明方式。
  • 評定原則:依據夾雜物的形態、大小、分布及數量進行分級和量化評價。這包括測量單個夾雜物的尺寸、統計特定區域內夾雜物的數量以及評估其在材料中的分布均勻性。
  • 記錄與報告:詳細記錄評定結果,包括夾雜物的類型、級別、分布特征等,并按標準要求格式編制檢驗報告。

評定意義

準確評估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對于理解并控制材料的機械性能、加工性能和使用可靠性至關重要。這有助于鋼鐵制造商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滿足不同應用領域對材料性能的特定要求。

該標準為鋼鐵行業提供了一套統一的方法論,確保了檢測結果的可比性和重復性,促進了國內外貿易和技術交流。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標準代替,建議下載現行標準GB/T 10561-2005
  • 1989-03-22 頒布
  • 1990-01-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10561-1989鋼中非金屬夾雜物顯微評定方法_第1頁
GB/T 10561-1989鋼中非金屬夾雜物顯微評定方法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10561-1989鋼中非金屬夾雜物顯微評定方法-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UDC669.14:620.18H2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0561-89鋼中非金屬夾雜物顯微評定方法Steel-Determinationofcontentofnon-metallicinclusionMicrographicmethodlusingstandarddiagrams1989-03-22發布1990-01-01實施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UDc669.14:620.18鋼中非金屬夾雜物顯微評定方法GB10561-89Steel-Determinationofcontentofnon-metallicinclusionMicrographicmethodusingstandarddiagrams本標準等效采用國際標準ISO4967-一1979《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測定標準評級圖譜顯微檢驗法》。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鋼材中非金屬夾雜物顯微評定試樣的選取與制備、非金屬夾雜物的顯微評定方法、結果表示及試驗報告等。本標準適用于經過延伸變形(如軋制、鍛造、冷拔等)的鋼材中非金屬夾雜物的顯微評定。試樣的選取與制備2.1取樣方法自鋼材(或鋼還)上切取的檢驗面應為通過鋼材(或鋼還)軸心之縱截面,其面積約為200mm2(20mm×10mm)。2.1.1圓鋼和方鋼的取樣方法如下:直徑或邊長大于40mm的鋼材(或鋼壞)檢驗面位于鋼材(或鋼還)外表面和軸心之間的一半(如圖1)。20mm直徑或邊長小于或等于40mm的鋼材(或鋼還)取樣方法由雙方協議。無協議時,取樣方法按如下規定:中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