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 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四單元 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 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四單元 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 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四單元 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 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四單元 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 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同步練習1.有學者認為,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們“對過去只局限于道德、哲學性知識的傳統不能滿意。希望不再只專論一個人內心的鍛煉修養,而是走向整體,走向社會群體的實踐”。在此,該學者指出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們主張()A.經世致用 B.正心誠意 C.格物致知 D.知行合一2.明清以來,在“附庸風雅”的貴族文化之外,小說逐漸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業,“士大夫、農、工、商賈,無不習聞之,以至兒童、婦女不識字者,亦皆聞而如見之”。這表明()A.小說成為一種新的文化傳播載體B.小說的興起沖擊了傳統文化觀念C.市民階層擴大推動世俗文化發展D.世俗文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3.康熙時,如何對臺灣進行管理,施瑯主張“臺灣雖然是一座海島,卻關系著閩、廣、江、浙四省的要害,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如果放棄臺灣,必將釀成大害,只有守住臺灣,才可永固邊防”。康熙據此制定的對臺措施的最主要意義是()A.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 B.迫使荷蘭殖民者投降C.肯定臺灣的主權屬于中國 D.鞏固了祖國東南海防屏障4.明代中后期,一些學者在贛南頒布“牌諭”,告誡百姓“孝爾父母,敬爾兄長,教訓爾子孫,和順爾鄉里”;他們還在當地辦學,功課有“考德”“誦書”“習禮”等。這說明當時()A.主流價值觀念得到強化 B.階層流動渠道逐漸擴寬C.追求個性解放成為潮流 D.理學正統地位受到沖擊5.明清時期我國城市化便出現“離心現象”,在其它國家,城市人口比重愈來愈高,也愈來愈集中,大城市變得更大;但在中國,明清兩代的幾個大都市,從人口到城區規模都比兩宋和元代時縮小許多。這一變化的原因是()A.小農經濟解體 B.東西方發展不平衡C.閉關鎖國政策 D.工商業市鎮的興起6.明清時期,一些傳統型縣城與市鎮中,其夜市形態發生了變化。市鎮中定期的、在夜晚進行的買賣貨物的集市性夜市,逐漸發展為以某類農副產品大批量交易為主的集散性夜市。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重農抑商政策的弱化 B.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C.中等城市的功能發生分化 D.小農經濟正統地位的動搖7.自明朝中期起,中國在各經濟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現象。下列屬于“新現象”的表現的是()A.新的農作物品種的引進與普遍種植 B.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的興起C.自由雇傭勞動現象在各部門普遍存在 D.自給自足的傳統小農經濟解體8.明朝后期,中國九成的糖產于廣東和福建;浙江北部絕大部分土地都種植喂蠶桑樹;松江和蘇州等地以盛產棉花而著稱。這種現象()A.促進了跨區域商業貿易發展 B.打破了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C.不利于封建國家的糧食安全 D.導致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9.雍正時期,各地奏請開礦,清廷常以“開礦聚集亡命,為地方隱憂”為由,下達“嚴行封禁“永遠封禁”等命令;對一批朝廷獲利甚多的礦產,則由朝廷和地方官府嚴加控制。材料不能說明()A.開礦被政府壟斷并限制 B.開礦聚集鬧事影響社會穩定C.政府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D.謀取礦利是政府封禁原因之一10.洪武元年頒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許乞養異姓為嗣,以亂宗族”。明朝后期修訂的《問刑條例》則規定,“其財買義男,如恩養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孫論”。這一變化可以說明當時()A.綱常倫理受到嚴重沖擊B.宗法關系漸趨松弛C.異姓承繼取代嫡子繼承D.社會風俗急劇轉變11.“它是清代特有的一種文書制度,體現了皇帝恩許給部分官員的特權;它為皇帝形成了一張遍及全國的信息網絡的同時,也建起了無數條直通皇帝的決策渠道,堪稱清王朝皇權獨裁制度的核心部件”。材料中的“它”是指()A.奏折制度 B.內閣制度 C.批紅制度 D.軍機處制度12.顧炎武著作頗豐,其中多是為研究“國家治亂之源,生民根本之計”而作。據此可知,顧炎武()A.主張重建儒家信仰體系 B.具有經世致用的精神C.改變了學術發展的方向 D.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13.中國歷史上多次出現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治世,下列治世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文景之治

②光武中興

③康乾盛世

④貞觀之治A.①③④②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14.下圖漫畫為“依樣畫葫蘆”,仔細讀圖,下列官職中,其職能符合該漫畫特征的是A.中書省長官 B.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C.內閣大學士 D.軍機大臣15.以下屬于對傳統科學技術進行總結的著作是()①《本草綱目》

②《天工開物》

③《農政全書》

④《四庫全書》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福建是玉米最初的傳入地之一。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有限的沿海平原地帶早已被開墾殆盡,人們在生存壓力下不斷涌向山區。山區自然條件復雜,人們在通過梯田等形式爭取更多土地利用空間的同時,也根據自然條件的差異性實行因地制宜、多種經營的方式。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地無閑隙的土地利用特征,為玉米進入增加了競爭難度。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玉米在福建本土雖沒有成為優勢作物,卻憑借福建移民在湘贛、川陜等地山區獲得了絕對優勢。江西境內以閩粵為主的移民以維持生存為目的而種植的玉米在客觀上推動了傳播進程,并通過人口的進一步流動,將玉米從江西傳入湖廣、貴州等地。——摘編自韓茂莉《玉米種子如何傳遍全中國》材料二

1953年9月,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正式提出了應該大面積播種玉米的倡議。在赫魯曉夫看來,解決蘇聯農業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發展畜牧業,而“畜產品的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沒有足夠的糧食”,大規模種植玉米無疑是解決該問題的捷徑。自1954年至1962年,蘇聯玉米播種面積從430萬公頃擴大到3700萬公頃。擴種玉米對發展畜牧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集體農莊莊員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高寒的西伯利亞不適宜玉米的生長,產量很低,不少地方一無所獲。玉米播種面積的擴大影響了小麥生產,破壞了傳統的牧草生產,造成糧食減產、飼料不足。在廣大干部群眾的抵制下,“玉米運動”逐漸低落下去?!幾钥追卜健逗蒸敃苑蚺c“玉米運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玉米從海路傳入中國后主要的傳播路徑,并分析玉米沒有在福建成為優勢作物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赫魯曉夫掀起的“玉米運動”的特點,并對該運動進行簡要評價。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漢武帝時,在關中推廣冬麥,以黍稷為主的生產結構發生某些變化。此外,隨著中外農業文化的交流,黃瓜、大蒜、胡萎、苜蓿、石榴、葡萄、胡桃等域外經濟作物“植之秦中,漸及東土”。柑橘、荔枝、龍眼、甘蕉、枇杷、橙、檳榔、橄欖等南方果木,經過在皇家苑圃中的轉植試驗和馴化,也在關中安家落戶。關中成為全國富庶的首善之地,同時也成為全國最主要的農業區之一。——摘編自王雙懷(關于秦漢農業的若干問題》材料二

明朝萬歷21年(1593年)福建長樂縣商人陳振龍在菲律賓獲得甘薯種之后,將其帶回家鄉試種,并在福建巡撫金學曾的主持下,在福建省內推廣種植;清乾隆14年(1749年)陳振龍后代陳世元將甘薯引種山東,使得甘薯在山東乃至整個北方大面積推廣,并逐步推廣至全國。清世祖玄燁將在豐澤園長出的粒大飽滿、品質上乘的稻株命名為“御稻”,并在承德避署山莊種植成功后,又在江蘇蘇州等地種植,以后又推廣到皖、漸及蘇北等地?!幾躁惻啾颍ㄎ覈糯r業推廣的特點及其對當代的啟示》(1)根據材料一概括漢武帝時關中地區農業發展的表現,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當時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明鋼外來物種推廣的特點并分析外來物種的歷史作用。參考答案:1.A2.C3.D4.A5.D6.B7.B8.A9.B10.B11.A12.B13.B14.D15.A16.(1)路徑:最初傳入福建,然后傳到江西,再從江西傳到湖廣、貴州等地。原因:福建耕地資源有限,且開發較早;傳統作物經營方式成熟,玉米缺乏競爭優勢;跨區域人口流動和長途販運的發展,人口壓力相對較小。(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特點:舉全國之力,自上而下;與畜牧業聯系密切;投入巨大、收效甚微;阻力大;不具有可持續性。評價:提高了蘇聯的糧食生產水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產業結構的畸形發展;改善了農民生活;(答出一點即可)不顧主客觀條件,違背自然規律,造成了資源和生產資料的巨大浪費;遭到社會各階層的反對,動搖了赫魯曉夫的政治威信。(答出一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7.(1)表現:主要農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