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專題研究三課件_第1頁
毛澤東思想專題研究三課件_第2頁
毛澤東思想專題研究三課件_第3頁
毛澤東思想專題研究三課件_第4頁
毛澤東思想專題研究三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革命法寶論——關于中國革命應該用什么方式和方法進行

《〈共產黨人〉發刊詞》

毛澤東1939年10月“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正確地理解了這三個問題及其相互關系,就等于正確地領導了全部中國革命。

——《<共產黨人>發刊詞》(1)統一戰線

——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路線A、什么是統一戰線?無產階級政黨為了反對當前的主要敵人,逐漸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聯合的階級、階層、政黨和集團在一定的目標下結成的廣泛的政治聯盟。

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是馬列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策略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一般情況下,無產階級革命要得到農民階級的支持,以便“得到一種合唱”。特殊國情下,如在農民國度里,如果沒有這種合唱,無產階級的斗爭“是不免要變成孤鴻哀鳴的。”

馬克思指出:

列寧認為,無產階級要戰勝強大敵人,需要聯合廣大的同盟軍,“必須極仔細、極留心、極謹慎、極巧妙地一方面利用敵人之間的一切‘列痕’……要利用一切機會,哪怕是極小的機會,來獲得大量的同盟者,盡管這些同盟者是暫時的、動搖的、不穩定的、靠不住的、有條件的。誰不懂得這一點,誰就是絲毫不懂得馬克思主義。”

從客觀上看:是中國國情的需要

第一,建立統一戰線,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一大法寶。它是由中國革命的艱巨性決定(敵強我弱)它是由中國社會階級結構決定(“兩頭大,中間小”)它是中國革命經驗總結(喚起民眾力量共同斗爭才能取得中國革命勝利)

中國社會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無產階級和地主大資產階級都只占少數,最廣大的人民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的中間階級。孫中山的國事遺囑

建立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從中國社會各階級狀況來看:由于廣大民眾長期遭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剝削,他們都有不同程度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建立統一戰線就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擁護和參與。從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來看: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社會,存在著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這種極端復雜的中國社會政治局面,在客觀上為人們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從客觀上看:是中國國情的需要

第二,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是建立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條件

第三,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是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成功的重要保障建立廣泛的國內統一戰線,是團結和爭取國內一切革命力量,實現新時期歷史任務的需要。

建立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勝利的必要條件“中間地帶”理論“三個世界劃分”理論國民革命聯合戰線(1924—1927)1919年,毛澤東發表《民眾的大聯合》毛澤東統戰思想萌芽1922年,中共“二大”《關于“民主聯合戰線”的決議案》明確提出統戰方針1923年,中共“三大”分析了建立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可能性制定統戰政策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國民黨“一大”主要成就

第一、改組了國民黨,把國民黨由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政黨改組成為有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民主革命聯盟第二、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展成為新三民主義(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和共同綱領)第三,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工農民主統一戰線(1927—1937)目標:反國民黨新軍閥統治,反封建壓迫特點:統一戰線范圍較窄小,基本上是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聯盟錯誤;“左”傾關門主義錯誤,集中在對待民族資產階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1945)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的標志: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公開承認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1945)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歷史特點:

第一,具有廣泛的民族性和復雜的階級斗爭第二,是兩種政權、兩種軍隊的合作第三,既無固定的組織形式,又無共同的具體的綱領第四,處于一種既有利而又復雜的國際環境中。人民民主統一戰線(1945—1949)目標:推翻國民黨反動政權特點:規模宏大基礎鞏固D、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線的基本經驗經驗之一:

堅持以工農聯盟作為統一戰線的基礎,同農民結成堅固的聯盟,爭取廣大農民的支持D、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線的基本經驗經驗之一:

堅持以工農聯盟作為統一戰線的基礎,同農民結成堅固的聯盟,爭取廣大農民的支持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1928年《井岡山土地法》——第一個土地法1929年《興國土地法》——作了原則性修改1931年土地改革路線——“依靠貧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戰爭時期: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1946年5月4日《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五四指示》)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1947年10月《中國土地法大綱》1947年12月土地改革兩條基本原則:必須滿足貧雇農的要求,必須堅決團結中農,不要損害中農利益。1948年4月土地改革總路線: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井岡山土地法興國土地法鞏固工農聯盟,在民主革命時期,首先是要實現耕者有其田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

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生產。

翻身農民的土地執照。翻身的農民分得土地翻身農民丈量土地翻身農民踴躍入伍翻身農民踴躍支前分得土地的農民成立了保家獨立團。D、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線的基本經驗經驗之二:

正確處理同資產階級的關系,在同資產階級結成聯盟時,要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聯合”與“斗爭”的含義為什么要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D、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線的基本經驗經驗之三:在統一戰線中共產黨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原則

什么是獨立自主?為什么要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堅持獨立自主原則的實質——爭取和保持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

實現統一戰線領導權,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第一,率領被領導者(同盟者)向著共同的敵人作堅決斗爭,并取得勝利。第二,對被領導者給予物質利益,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對被領導者給予政治教育。

從根本上說,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重大決策的領導。

堅持原則性,就是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綱領、路線和奮斗目標不動搖,尤其不能拿原則作交易。

經驗之四:堅持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相統一原則堅持靈活性,就是在堅持原則性的前提下,在如何實現黨的路線、綱領和奮斗目標的方式方法上可以靈活多樣,包括在某些條件下向同盟者作出必要的讓步和妥協。

堅持原則性和堅持靈活性是辯證的統一,原則性是主要的,靈活性是次要的;只有在堅持原則性大前提下,才可言靈活性。

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

中共中央致國民黨三中全會的電報國共合作毛澤東在重慶與蔣介石在宴會上。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毛澤東與澳門何賢交談毛澤東與香港工商界婦女觀光團團長李惠英交談。搞統一戰線要內方外圓毛澤東與臺灣省籍政協委員交談。(2)武裝斗爭A、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思考:中國革命為什么只能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第一,它是由中國社會性質決定第二,它是由反動階級的殘暴性決定第三,它是由革命任務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決定第四,它是中國革命經驗的總結中國革命沒有和平道路可走。被刺殺身亡的宋教仁。宋教仁中國革命沒有和平道路可走。《京漢工人流血記》宣傳畫。中國革命沒有和平道路可走。汪精衛集團“分共”,通緝捕殺共產黨人和左派人士。中國革命是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吳佩孚(右)與張作霖。中國革命是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中共八七會議告全黨委員會書》中國革命是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八七會議記錄

在中國,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務。B、武裝斗爭的實質中國的武裝斗爭實質上就是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戰爭第一、農民是中國軍隊的主要來源

為什么?第二、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國革命最廣大的動力,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為什么?第三、農民所在的廣大農村,是中國革命的戰略基地,中國革命所進行的長期武裝斗爭,主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游擊戰爭為什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a、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C、人民軍隊建設的理論三大任務做群眾工作打仗生產建設人民軍隊宗旨具體體現在其基本任務上

紅軍戰士筆記本中記載的紅軍三大任務。打仗籌款做群眾工作(1)(2)(3)

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人民軍隊本質的集中體現。八路軍處處保護群眾利益,幫助群眾勞動成為制度。

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人民軍隊本質的集中體現。張思德

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人民軍隊本質的集中體現。——實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即“黨指揮槍”的原則b、人民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1927年,三灣改編——正式確立1929年,古田會議——進一步強調為什么要實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怎樣實現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第一、黨對軍隊的思想領導第二、黨對軍隊的政治領導政治工作是人民軍隊的生命線軍隊政治工作的任務是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保證我軍各項工作和戰斗任務的完成。政治工作要著重于思想建設。軍隊政治工作總方針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解放人民。人民軍隊政治工作三條基本原則三條原則瓦解敵軍和優待俘虜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第三、人民軍隊的三大民主三大民主軍事民主政治民主經濟民主第三,黨對軍隊的組織領導“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人民軍隊統一的言行標準三大紀律一切繳獲要歸公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紅軍戰士包袱上的“六項注意”。規定了人民軍隊的嚴格紀律

歌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D、人民戰爭思想和戰略戰術原則a、人民戰爭要以廣大人民群眾為基礎D、人民戰爭思想和戰略戰術原則為什么?第一,人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第二,人民群眾是戰爭力量的源泉:政治力量源泉經濟力量源泉軍事力量源泉b、人民戰爭要以人民軍隊為骨干,實行“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三結合民兵正規軍地方軍c、人民戰爭要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主要陣地d、人民戰爭必須實行正確的戰略戰術

第一,實行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方針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毛澤東與斯特朗談話的地點。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1947年5月上海《文萃》譯載的《論紙老虎》。

第二,實行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第三,實行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作戰方針

為什么要實行“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方針?怎樣實行“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方針?

1947年十二月會議——

“十大軍事原則”十大軍事原則

楊家溝會議,毛澤東與陸定一(左二)、徐特立(右六)王明(右四)等合影。十大軍事原則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后打集中和強大之敵;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后取大城市;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作戰目標)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力求全殲,特殊情況下,采用給敵以殲滅性打擊的方法;(作戰方法)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發揚勇敢戰斗、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在攻城問題上,敵人守備薄弱的據點和城市,堅決奪取之。中等程度的守備,相機奪取之。敵人守備強固的據點和城市,則等候條件成熟時奪取之;以俘獲敵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員,補充自己;

善于利用兩個戰役之間的間隙,休息和整訓部隊。十大軍事原則(3)黨的建設A、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a、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加強自身建設?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黨。沒有一個革命的黨,沒有一個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和革命風格建立起來的革命黨,就不可能領導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戰勝帝國主義及其走狗。

——毛澤東

b、加強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有利條件和特殊困難有一個良好的思想基礎有一個良好的階級基礎有一個較完整的黨的建設的學說有利條件小資產階級思想影響比較嚴重黨的理論準備不足封建思想的影響比較嚴重特殊困難B、黨的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經驗a、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這是毛澤東思想中關于黨的建設的一條重要原則、最核心的內容和最突出的特點為什么要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

第一、是為了保持共產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

第二、是由黨內的本質矛盾所決定的

第三、黨的思想建設是黨的各方面建設的基礎

第四、從思想上建黨歷來是馬列主義的一條重要建黨原則如何把思想建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