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京自然地理實習報告總述實習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綜合考察實習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學專業教學大綱中有明確規定的教學內容之一,觀察與實踐是學習、研究地質學、地貌學、土壤地理學和植物地理學等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實習對于自然地理學就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自然地理野外綜合實習的目的分為四個方面:首先,印證課堂上學習的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培養并提高學生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獨立研究的能力以及運用專業理論和方法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收集第一手資料,為解釋相關現象和自然演化規律、了解實習地的地質地貌演化過程。第三,發現問題,培養并激發興趣點,培養科學探索精神。第四,開闊視野,增加閱歷,為將來相關專業研究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實習方法:1.踏勘法。通過對實習地線路的觀察和資料的分析,了解地質地貌等的總體特征。2.定量研究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3.地圖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圖資料,填注調查區的相關內容,并進行專業分析。三、實習的相關課程:實習課程包括本科期間學習的地質學基礎、地貌學、生物地理學、土壤學等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礦物和巖石的識別,地質地貌類型與構造巖石的關系、了解地層分布、火山活動及其產物的特點、河流和地貌形成、生物分布與地理特征間的關系、不同的土壤類型與母巖間的關系等。四、實習時間與地點安排:根據實習內容、實習條件、綜合我院實際情況,實習地選為南京及周邊地區,主要實習地點根據實習內容,按照“點”、“線”、“面”相結合的原則設計具體實習路線。實習出發前兩天:開準備動員會;實習前室內輔導,進行野外實習的準備工作。10月30號:早晨乘客車從日照至南京,途中觀察沿線景觀變化。下午到達南京前觀察六合瓜埠火山。10月31號:幕府山,燕子磯,長江畔,玄武湖。11月1號:紫金山天文臺,中山植物園。11月2號:小茅山,中山埡口,南京地質博物館。11月3號:湯山,陽山采石場遺址,南京猿人洞遺址。11月4號:南京中山陵。11月5號:返校。五、實習內容與具體要求:這次南京野外綜合實習,是在學完《地質學基礎》、《地貌學》、《土壤地理學》、《植物地理學》等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的。實習任務是使學生獲得基本地理現象感性認識,包括對三大類巖石的肉眼鑒定,認識地質剖面,識別主要化石,辨別基本的褶皺和斷層構造,,了解重要的內動力地質現象,使書本更好的與實際相結合。同時,還要學生在判讀地形圖,在地形圖上定點,使用地質羅盤測產狀,記錄地質現象、地質示意剖面圖、地質素描圖,采集和編錄標本以及編寫地質報告等基本地質工作方法和技巧收到初步訓練。通過實習,使學生對地質工作的內容和性質有初步了解,開闊眼界,培養對地質科學的熱愛,鞏固專業思想,為后者學習奠定基礎。野外實習是地質地貌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為了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靠老師講解,更要靠學生刻苦學習,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五.實習地南京簡介:南京位于北緯31°14″至32°37″,東經118°22″至119°14″。全市總面積6600k㎡,其中市區面積4844k㎡,建成區面積752.83k㎡。南京,戰國時楚威王始置金陵邑、以為“王之地也”,簡稱“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南京是華東第二大城市,中國科教第三城,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政治、軍事、科教、文化、工業和金融商業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南京歷史悠久,有著超過2500余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南京位于長江下游沿岸,是長江下游地區重要的產業城市和經濟中心,中國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南京地區地質地貌簡介:從南京向東到鎮江再折向南東抵武進縣境孟河一帶,延綿了一列丘陵、低山,稱為寧鎮山脈。它的全長約100余公里,標高一般為200-300米,少數山峰超過300-400米,如鐘山、孔山、棲霞山等。這里地層出露齊全,不僅對于下揚子,而且在華南均具代表性。構造變形程度中等,構造現象清楚典型,巖漿巖類、火山巖類眾多且出露廣泛。加之這里地質研究程度高,交通方便,觀察容易,已經成為地質旅游和教學實習的良好場所。實習過程10月30日曲師大—六合瓜埠火山—南京師范大學后宰門校區一.早七點曲師大(日照校區)出發,沿途觀察植被變化主要農作物有小麥變為水稻;行道樹的種類基本沒變,以楊樹、柳樹、二球懸鈴木為主(江蘇省內也有少數棕櫚),但山東省內樹木落葉明顯比江蘇早。二.六合瓜埠火山實習時間:10月30號下午實習地點簡介:南京長江北岸六合、儀征一帶,聳立著十余座由玄武巖構成的錐狀火山丘及平頂方山,如瓜埠山、靈巖山等,屬于六合火山群的一部分。實習內容:在謝小平老師的講解下,我們了解了有關六合瓜埠火山的如下地質地貌情況:1、六合方山1)、組成火山錐的巖層及其特征:構成該火山基地的巖石是第三紀中新世的浦鎮組,層理結構明顯,它主要出露在方山的東南坡,為一套膠結疏松的砂礫層,中、上部為棕黃色砂礫層夾砂質層,礫石形狀圓滑,成分以石英巖、石英砂巖及燧石等為主,有清晰的大型單向斜層理,含硅化木化石,屬河流相沉積物。覆蓋在浦鎮組之上的巖石是一套灰黑色火山集塊巖及火山角礫巖等火山碎屑巖。火山碎屑成分主要是各種形態的火山彈、火山渣、火山礫,此外還有少量磨圓度很高浦鎮組礫石,填隙物為火山灰。火山彈有麻花狀、紡錘狀及梨形等,有螺旋扭轉現象,橫剖面上為氣孔構造發育程度不等的同心層狀構造,即此處向內氣孔變小而少,往往具有玻璃質外殼,它是熔漿團拋到空中飛行旋轉而成。火山渣是無一定形態的多孔渣狀玄武巖碎塊,比重較小,外表極似爐渣,它是多孔狀熔漿拋入空中冷卻后撞擊地面破碎形成。火山礫為玄武巖的碎塊。2)、在火山碎屑巖之上為橄欖玄武巖。它呈新月狀圍繞山頂分布(北坡火山口開裂和缺失),造成方山頂部的懸崖和陡坎,厚50米至70米。巖石呈暗紫紅色和深灰色。微晶質或隱晶質,具氣孔構造。按氣孔分布特征,可分出七、八層熔巖流,每層厚數米至十余米,其分層標志及原生構造特征如下:①紅色烘烤層:見于每層熔巖流的表部,呈紅色。是后期溢出的熔巖流在高溫下對前期熔巖表層烘烤形成。②熔巖流氣孔構造的變化:在方山上玄武巖中,每一層熔巖流氣孔的多寡與垂直位置有關,頂部最多,底部次之,中間最少。氣孔的形態,頂部以蝌蚪狀、卵圓狀及串球狀為主,其拉長方向與熔巖流層面一致;下部以蜂窩狀、不規則狀及管狀為主。氣孔直徑從數毫米至十幾毫米,一般無填充物,少數情況氣壁被碳酸鹽及沸石類礦物填充。③繩狀構造:這種構造是由于熔巖流表層冷卻較快,而內部仍處于流動狀態,當內部巖漿流動時,表層塑性冷凝面發生扭動及旋轉而成。④原生裂隙構造:玄武巖柱狀節理不規則,但仍較發育,其方向垂直于冷凝面,因此沿節理崩落后常形成陡坎。3)、火山噴發過程:方山火山主要形成于晚第三紀上新世。在浦鎮組沉積之后,開始有小規模火山噴發,形成方山周圍浦鎮組智商的火山碎屑堆積;然后是熔巖溢出,形成下橄欖玄武巖;接著噴發作用趨于強烈,從火山口噴發出大量熔巖團塊,形成含有火山彈、火山礫及火山渣等的火山碎屑巖。此后火山噴發作用減弱,又一次溢出玄武質熔巖,即上橄欖玄武巖,分布于方山頂部,產狀平緩,其巖性是一套氣狀玄武巖。伴隨著這次的噴溢,有輝綠巖的侵入,它填塞了火山頸,亦填塞于火山周圍的環狀裂隙中。2、靈巖山剖面靈巖山位于六合縣城南8公里,其西南坡砂礦開采場揭示的下上新統六和組與下更新統雨花臺組最為完整,此兩組呈內迭關系,雨花臺組為當地的Ⅱ級階地組成部分。六合組不整合于赤山組之上,全由松散未固結的砂礫石組成水平地層,下部為棕黃色含細礫的砂、粉砂、粘土,多具交錯層或透鏡體。上部為橘黃、土黃色細砂、砂紙粘土、鈣質結核等組成,整個沙礫層表現出韻律構造,是湖泊相與河流相兼有的沉積,總厚度約為25米。其上為玄武巖所覆蓋,兩者之間有烘烤現象。雨花臺組位于靈巖山西南麓,由含瑪瑙的礫石層及砂層構成。礫石磨圓度甚佳,顯示河床相特點。雖未發現化石,但從巖性上看,與其他新第三紀砂礫層不同。從的地貌上看,屬階地范疇,再從上下地層接觸關系看,它位于玄武巖之上,下蜀組之下,以及從流域的導對比諸方面分析,歸于下更新統較易,靈巖山的雨花臺組,其下與赤山組呈不整合,與六合組亦呈不整合接觸。10月31日
燕子磯——幕府山——長江畔——玄武湖一、幕府山1)實習目的內容:①認識我國北亞熱帶生物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地帶性土壤------黃棕壤;②觀察其剖面并分析比較發育在兩種不同母質上的黃棕壤;③提出對這種土壤進行改良利用的措施。2)實習工具及步驟實習工具:洛陽鏟,剖面刀,鋼卷尺,土樣盒,鹽酸,PH試紙,玻璃皿,蒸餾水,羅盤。實習步驟:選擇合適的自然剖面,用洛陽鏟和剖面刀修整直到露出新鮮土壤。測量剖面的方向及所在地坡度。檢測各層土壤的理化性質。取樣。使剖面復原。二、燕子磯:磯是半島的意思,燕子磯是突出在長江江岸的半島,像燕子,燕頭高36米,長江沿岸地勢低,長江在南京段的流動方向為西西南——東東北。磯頂現有御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面刻著清乾隆帝所書“燕子磯”三個大字,背面刻著這位萬歲爺所題的一首七絕:“當年聞說繞江瀾,撼地洪濤足下看。卻喜漲沙成綠野,煙林相鑿久相安。”燕磯夕照燕子磯總扼大江,地勢險要,磯下驚濤拍石,洶涌澎湃,是重要的長江渡口和軍事重地。被世人稱為萬里長江第一磯。亦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1沿江陡崖是斷層作用所稱的斷層崖。斷層崖有很多溶蝕洞,斷層崖的主要證據有:走向穩定,與地層傾向無關,甚至相反;崖壁破碎,有的地段可見擦面擦痕;方向與河流彎曲無關,非沖蝕陡崖;具斷層三角山和懸谷等特征地貌;沿斷崖以一線有泉水出露。2沿江階地登上燕子磯遙望東,南兩個方向,可以看到長江三級階地,是雨花臺組礫石層。三臺洞與長江階地相對應,階地發育與岸邊洞發育一致。三層——一級階地高出江面10米二層——二級階地高出江面20—25米,呈小山,孤丘及長崗狀一層——三級階地高出江面40—50米從東到西沿江72洞觀音閣那頭為臺洞——二臺洞——三臺洞巖性:早古生代寒武紀石灰巖、白云巖、白云質灰巖等可溶性巖。形成原因:(1)巖石有可溶性(2)水有流動性(3)巖石透水性好(裂隙多)3河漫灘一般高出江面5米左右,漫灘上水田及水塘星羅棋布并有沼澤及水草分布。南邊窄小,北岸面積寬,河流緊貼南岸遠行,階地北岸寬,最老階地呈崗丘狀分布在南京地區。三、玄武湖:玄武湖古名桑泊,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位于南京城中,紫金山腳下的國家級風景區,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當代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江南三大名湖之一,是江南最大的城內公園,被譽為“金陵明珠”。巍峨的明城墻,秀美的九華山,古色古香的雞鳴寺環抱其右。六朝時期為皇家園林,明朝時為黃冊庫,系皇家禁地,1909年辟為公園,時稱五洲公園。玄武湖方圓近五里,分作五洲,洲洲堤橋相通,渾然一體,處處有山有水,山異,終年景色如畫。湖內養魚,并種植荷花,夏秋兩季,水面一片碧綠,粉紅色荷花掩映其中,滿湖清香,景色迷人。玄武湖的成因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構造原因:湖的南邊緣齊,湖北邊淺,南邊深(8-9米),向北越來越淺,南部有斷裂,南盤下降,北盤上升。第二種說法:河成湖:河流改道,古河道淤積形成。依據:鉆孔結構,有許多淤積,顏色深,洪相沉積物,下游河流相沉積物,河流相砂層下有火成巖。第三種說法:兩種觀點結合玄武湖位于南京市東北城墻外,由玄武門和解放門與市區相連。1909年辟為公園。當時稱元武湖公園,還曾稱五洲公園、后湖等。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長約10公里,占地面積437公頃,水面約368公頃。湖內有5個島,把湖面分成四大片,各島之間有橋或堤相通,便于游覽。湖水深度不超過2米。玄武湖形似火腿,湖泊分成三大塊,北湖(東北湖、西北湖)、東南湖及西南湖,北湖水較淺,西南湖水最深.東南湖其次,湖內由湖堤、橋梁和道路連通使玄武湖水系完全處于人工控制之中,玄武湖屬于淺水湖泊;南北長2、4km,東西寬2.0km;湖底質較厚,平均達70cm,以細粒粘土為主;主要入湖溝渠有7條,分別是南十里長溝、老季亭、香料廠、唐家山溝、紫金山溝、崗子村和西家大塘,北部與護城河、金川河相通,南部與珍珠河相接。11月1日紫金山天文臺—南京中山植物園一、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是我國最著名的天文臺之一。始建于1934年,建成于1934年9月,位于南京市東南郊風景優美的紫金山上。紫金山天文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至今已有80年的歷史。紫金山天文臺的建成標志著我國現代天文學研究的開始。中國現代天文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和天文臺站大多從這里誕生、組建和拓展。由于她在中國天文事業建立與發展中作出的特殊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天文臺選址:應建在氣候干燥、大氣寧靜、天晴少雨、空氣潔凈并遠離城市燈光、最好沒有空中航線的地區。1.天球儀古代稱渾天儀,又名渾象。東漢張衡,三國王蕃,劉宋時期的錢樂之都曾造過這種儀器。它用以表現恒星和星座位置,并能演示天體的周日運動。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古觀象臺被劫殆盡,清政府于1903年復制此儀。此儀直徑三尺,嵌有1449顆恒星,沿襲了中國古代的星名和星座劃分,南極圈內的星座是明末由西方傳入的。2.渾儀中國古代用以測量天體位置的主要儀器。西漢洛下閎曾制作過渾儀。此儀鑄造于明朝正統年間,有三重環圈組成,可測天體的赤道、黃道和地平坐標。環上刻有周天3651/4度及百刻刻度,這是中國古代天文學所特有的,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此儀被掠至德國柏林,1920年歸還我國。3.簡儀元朝郭守敬創制。它是在渾儀的基礎上將赤道坐標和地平坐標兩種裝置分離開來,可用于測量天體的赤道坐標和地平坐標,克服了渾儀在實際觀測中的一些限制,互不干擾。南側日晷,白天可按日影測定時刻。帶有孔的窺管可上下移動。此儀制造于明朝正統年間,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被法軍掠至法國駐華公使館,1905年歸還我國。是古代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天文儀器。二、南京中山植物園1.中山植物園簡介南京中山植物園是中國第一座國立植物園,建于1929年,前身是“中山先生紀念植物園”。中山植物園坐落于南京市東郊的國家級鐘山風景區內,占地186公頃,背倚蒼翠巍峨的鐘山,面臨波光瀲滟的前湖,傍依古老壯觀的明城墻,遙對聞名中外的中山陵。園中氣候溫和、植被茂盛、融山、水、城、林于一體,秀色天成,風光旖旎,既是一個獨具魅力的旅游勝地,又是一個奧妙無窮的植物王國。1954年由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華東工作站接管和重建,定為現名,實行了園、所一體的體制。1970年劃歸江蘇省領導,1993年實行江蘇省與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南京中山植物園南園按照景觀側重點分為11個區域:展覽溫室、禾草園、水生園、城市景觀植物區、巖石園、森林休閑區、孢子植物區、竹園、經濟植物展示區、植物迷宮和原有的盲人植物園,收集活植物共3000余種。這11個區域均以展示植物景觀為主,兼顧科學普及和休閑游覽的功能。南園于2007年國慶對外開放,南園項目已經正式命名為“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博覽園”。七十年來,經過植物園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南京中山植物園已成為一座享譽中外,集科研、科普和游覽于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植物園。作為中國中、北亞熱帶的植物研究中心,植物園保存植物3000種以上;建成專類園(區)10個;擁有館藏標本70萬份;設有觀賞植物中心、藥用植物中心、植物信息中心、植物遷地保護重點實驗室和華東地區最大的植物標本館。自八十年代以來,植物園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世界上60多個國家600多個單位保持著種苗、標本和圖書資料的交換關系;與美國密蘇里植物園建立了我國第一對國際友好姊妹植物園,該園主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雷文博士被聘為南京中山植物園名譽主任;還與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植物園、日本東京大學植物園等建立了友好往來關系;是中國最早加入“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的植物園,為IUCN瀕危植物委員會成員;成功地主辦了亞洲史上第一次國際植物園學術討論會及第十一屆國際植物園協會大會。2.實習簡介:
實習目的:觀察紫金山植物群落,亞熱帶植物特征,并與山東植物群落特征進行比較,同時采集壓制植物標本。
本區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季氣候寒冷,盛行西北風;夏季高溫多雨,盛行東南風;春季氣候多變,秋季天高氣爽,年均溫15.4℃,年降水量1000-1150mm,自然植被屬落葉闊葉,常綠闊葉混交林,馬尾松、櫟樹林分布普遍。
本區與地處暖溫帶的山東地區的植物群落在某些特征上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較大差別,現將兩者作如下比較:1)植物群落的垂直結構①南京地區可分為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三個基本層次,發育良好的喬木層可分為兩個亞層:上層為落葉樹種,下層為常綠樹種,灌木層也可分出幾個亞層,草木層按高度分異,以落葉的藤木占優勢,附生植物寄生植物比山東常見,生長較旺盛。②山東地區的植物群落結構,喬木二層,灌木不分層,還有一個草木層。構成群落的植物、喬木層均為落葉類,草本植物整株或地上部分在冬季枯死,層產植物在群落中不起顯著作用。藤本植物以草質或半本質為主,攀援能力不強,腐生植物以苔蘚和地衣,但由于地面大量落葉覆蓋,它們多生長在樹干上。2)植物群落的種類組成:①南京區樹種甚多,而落葉成分占比例較大,包括許多溫帶科屬,如櫟、槭、樺等,更有豐富的中國特有屬分布,如琪桐、根樹、金錢槭等,常綠植物較多,較耐寒。多山脈青風,石楠,女貞等。本區的植物群落主要有由樟科、木蘭科等樹種構成,灌木層主要有山紅等,地被植物有沒街草、吉祥草等種類,此外山坡分布有森林,高達10-20m森林灌木稀少矮小。②由于山東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酷熱多雨,冬季炎熱干燥,天然植被多以櫟林為主,喬木層伴有其它落葉樹種,灌木層以荊條、薔薇、荀子等最常見,在較濕潤的山地或各地分布有多種槭、榆等共同的落葉闊葉雜林,另外某些地方廣泛生長著帶針呂林樹種如油澮,赤松等,松林一般較稀疏,樹下藻木草類——夏綠葉林內相同,松櫟混交林較常見。除此之外,南京地區松樹林多而山東多柏樹,人工種植園林也不相同,前者多橘子,后者多蘋果、梨、山楂等,南方蔬菜中居多,北方多白菜,南北方種類并非與兩地自然地理條件差異有關。3)季相變化:①南京地區植物群落主要為落葉闊葉混交林,一般整個群落全年富營養生長,夏季更為旺盛,但是在秋冬季節由于落葉植物的存在,使林內部分植物落葉,常綠植物的存在又使其并不顯得蕭條,群落的花期,大多集中在春末夏初。②在山東地區,大多為落葉闊葉林,在秋季,由于氣溫下降,樹葉變黃脫落,在冬季,樹葉全部掉光,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在春季,隨著氣溫回升,樹木開始發芽、開花,夏季只是群落生長最茂密的季節,總起來由于兩地所處氣候地區、氣溫帶的差異,使得山東區的植物群落比南京區的季相變化明顯。4)植物形態差異:暖溫帶與亞熱帶植物在形態上有較大差異,在本區也有明顯表現,主要如下:葉:①葉較小但厚硬,有脂質光澤,但光線,照射方向垂直,葉呈橢圓形,單葉蘋質;②但在山東區夏要植物葉較大,葉薄軟,復葉膜質表面光澤不好,葉呈心卵形。根:①在南京區能見到一些有板狀根的植物,也有的有氣生根;②在山東區的群落中一般是主要系無板狀根、寄生根等現象。莖:①在南京區樹木的樹干高大,灌木、喬木較高,但樹干較細,枝條較細,②在山東區的樹干稍矮,但較粗,如廣玉蘭、夾竹桃、事實、水杉,在山東較矮小,但在南京地區卻長得非常高大。由于生活習慣、風俗等不同,再加上氣候因素,使得兩地在觀賞植物、園藝植物等方面也有諸多不同。3.實習內容:現在介紹一下我們在植物園聽老師講的植物:銀杏:銀杏為落葉喬木,裸子植物。4月開花,10月成熟,種子為橙黃色的核果狀。銀杏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銀杏樹又名白果樹,生長較慢,壽命極長。銀杏樹具有欣賞,經濟,藥用價值,全身是“寶”。銀杏樹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后遺留下來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之一,因此被當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有觀賞價值.銀杏的果子提煉出來的內酯,可以治冠心病,而內酯只存在于小葉子中,老葉子中幾乎沒有。銀杏葉有毒,所以銀杏葉是不能食用的。紫薇:又稱癢癢樹。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易脫落,樹干光滑,生長緩慢。夏天開花,花期6~9月,果期10~11月。花主要有白色,黃色和紅色。在開花的時候需要及時的修剪。樹干愈老愈光滑,用手撫摸,全株會微微顫動。珊瑚樹:珊瑚樹是忍冬科。可以做籬笆,珊瑚樹一年四季枝繁葉茂,遮蔽效果好,又耐修剪,因此是制作籬笆的上佳材料。不但在觀賞上顯得自然活潑,而且擴大了空間感。此外,珊瑚樹還可以防火,不容易點著。石楠:石楠是薔薇科、石楠屬,木本植物,常綠灌木類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抗寒力不強,喜光也耐蔭,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濕潤的砂質土壤最為適宜,萌芽力強,耐修剪,對煙塵和有毒氣體有一定的抗性。石楠開花跟板栗開花似的,難聞,具有腥氣味,易招蒼蠅。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華北地區有少量栽培,多呈灌木狀。雪松:雪松,是松科雪松屬植物。該屬種類球果形狀相似,與杉樹最為接近。常綠喬木,樹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葉針形,質硬,灰綠色或銀灰色,在長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雪松原產喜馬拉雅山,具有抗寒的特點,樹形十分漂亮。其中剛發芽的松針能治療高血壓。全緣葉欒樹:全緣葉欒樹是無患子科,喬木,高10—30米;小枝暗棕色,密生皮孔。葉為二回羽狀復葉。花期8—9月,果期10—11月。黃色花,果子呈燈籠狀,邊開花邊結果,長的緩慢,木材較好。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西、廣東等省。法桐:法國梧桐為落葉喬木。主要生長于中亞熱帶地區。懸鈴木俗稱"法桐",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懸鈴木科。但我國引入栽培的僅3種,即二球懸鈴木也稱英桐,是一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的雜交種,一般比較常見,具有雜交優勢,故生命力頑強,是行道樹之王。一球懸鈴木,又稱美桐;三球懸鈴木,又稱法桐。現在我們通常把這三個種統稱"法桐"。香樟樹:香樟為樟科常綠喬木。樹勢高大雄偉,樹冠廣圓形,全株具樟腦香氣。花期為5月,9~11月果熟。喜陽光充足,也稍耐半陰、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干旱和嚴寒。樟樹枝葉秀麗,樹大濃蔭,四季常青而具香氣。其木材優良,枝葉可提取樟腦和樟油。主要分布在江南附近。紫藤:紫藤屬豆科紫藤屬,是一種落葉攀援纏繞性大藤本植物干皮深灰色,花紫色或深紫色,十分美麗。紫藤為暖帶及溫帶植物,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強,較耐寒,能耐水濕及瘠薄土壤,喜光,較耐陰。廣泛分布于中國境內,具有較高的園藝裝飾價值和藥用價值。紫藤是絞殺植物。楊樹:楊樹是楊柳科楊屬植物落葉喬木。木材用作民用建筑材,生產家具、火柴梗、鋸材等,同時也是人造板及纖維用材。葉是良好的飼料。楊樹又是用材林、防護林和四旁綠化的主要樹種。枸骨:枸骨,又名鳥不宿,其株形緊湊,葉形奇特,碧綠光亮,四季常青,入秋后紅果滿枝,經冬不凋,艷麗可愛,是優良的觀葉、觀果樹種,在歐美國家常用于圣誕節的裝飾,故也稱“圣誕樹”。枸骨具有耐寒的特點,并且可以作中藥。三角楓:三角楓是槭樹科,弱陽性樹種,稍耐蔭。喜溫暖、濕潤環境及中性至酸性土壤。耐寒,較耐水濕,萌芽力強,耐修剪。樹系發達,根蘗性強。花期4月,果期8月。梅樹:梅樹是薔薇科,落葉喬木,植株高度可達15公尺高。葉互生、倒卵形,全緣或上半部有疏鋸齒。梅樹的種類有兩種:一種是花梅;另一種是果梅(話梅)。酢漿草:酢漿草,多年生草本,全體有疏柔毛;莖匍匐或斜升,多分枝。紫色葉,花粉紅色,花期很長,下面有球莖,不耐踐踏。喜向陽、溫暖、濕潤的環境,夏季炎熱地區宜遮半蔭,抗旱能力較強,不耐寒,一般園土均可生長,但以腐殖質豐富的砂質壤土生長旺盛,夏季有短期的休眠。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疾的效用。美國山核桃:薄殼山核桃,生長緩慢,樹干端直,樹冠近廣卵形,根系發達,耐水濕,也可以做行道樹,但是美國山核桃易招蟲子,且蟲子不易消滅。亦適于河流沿岸及平原地區綠化造林,為很好的城鄉綠化樹種和果材兼用樹種。皂莢:皂莢又名皂角樹,云實科,是我國特有的蘇木科皂莢屬樹種之一,生長旺盛。皂莢果是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及洗滌用品的天然原料;皂莢種子可消積化食開胃,皂莢刺可以作為一味中藥。木犀桂花:木樨桂花,屬木樨科常綠灌木或喬木,常見的桂花有四種:1)金桂:金黃色的花,并且有香味;2)銀桂:白色的花,并且具有香味;3)四季桂:白色的花,不具有香味;4)丹桂:花的顏色很深。杜鵑:杜鵑生活在酸性土壤中,同樣生活在酸性土壤中的有茶花、狼花,毛鵑生長粗獷,能抵抗蟲害。雞爪楓:雞爪槭又名雞爪楓,屬槭樹科、槭樹屬落葉小喬木或喬木,樹冠傘形,姿態雅麗。樹皮平滑。花雜性,由紫紅小花組成傘房花序,4月開放。翅果展成鈍角,向上彎曲,10月成熟,棕黃色。楓葉有兩種:一種是全年都是紅色的,一種是春秋兩季是紅色的。灑金珊瑚:灑金珊瑚是常綠灌木,高可達3m。叢生,樹冠球形。樹皮初時綠色,平滑,后轉為灰綠色。葉面黃斑累累,酷似灑金,是病毒入侵遺傳下來的。臭椿:臭椿,因葉基部腺點發散臭味而得名。屬于苦木科,是一種落葉樹。生長在氣候溫和的地帶。這種樹木生長迅速,可以在25年內達到15米的高度。樸樹:樸樹,榆科,落葉喬木,高達20米;樹皮灰褐色,光滑不開裂,枝條平展。木材很好,但是生長緩慢。金鐘花:金鐘花是木犀科,連翹屬,落葉灌木。株高可達三米。莖叢生,且中空,枝直立。花期3~4月,先葉開放,深黃色,1~3朵腋生。花比迎春花的好看。棕櫚:棕櫚是棕櫚科棕櫚屬,常綠喬木,種子有油,所以可以做蠟,如地板蠟。并且棕櫚還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瓊花:瓊花,又稱聚八仙。忍冬科落葉或半常綠灌木。4、5月間開花,花大如盤,潔白如玉。聚傘花序生于枝端,周邊八朵為萼片發育成的不孕花,中間為兩性小花。分布在四川、甘肅、江蘇、河南、山東以南等地。杜仲:杜仲是落葉喬木,高達20米,胸徑50厘米。樹冠圓球形。樹皮深灰色,枝具片狀髓,樹體各部折斷均具銀白色膠絲,也就是杜仲膠,因為具有耐腐蝕的特點,故可以用于海底纜繩上。花單性,花期4~5月,雌雄異株,無花被,與葉同放或先葉開放。果期10~11月。柳杉:柳杉,杉科,喬木,高達40米,胸徑可達2米多;樹皮紅棕色,纖維狀,裂成長條片脫落;大枝近輪生,平展或斜展;小枝細長,常下垂,綠色,枝條中部的葉較長,常向兩端逐漸變短。柳杉的木材很好。而日本柳杉具有防水和抗腐蝕的特點,且葉子向上。白蠟樹:因樹上放養白蠟蟲,故取名白蠟樹,又是固沙樹種,木犀科白蠟屬植物的通稱,又稱梣。木材堅韌,耐水濕,制做家具、農具、膠合板等用;枝條可編筐;樹皮稱“秦皮”,中醫用作清熱藥。北美紅杉:北美紅杉是一種松科落葉松屬落葉喬木,原產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海。特大喬木,原產地高達110米,胸徑達8米,常綠性;北美紅杉樹姿雄偉,枝葉密生,生長迅速。適用于湖畔、水邊、草坪中孤植或群植,景觀秀麗,也可沿園路兩邊列植,氣勢非凡。水杉:水杉,落葉喬木,杉科水杉屬唯一現存種,中國特產的孑遺珍貴樹種,第一批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稀有種類,有植物王國“活化石”之稱。墨杉:原產自墨西哥,樹形秀美,秋天為紅葉。金錢松:金錢松是落葉大喬木,屬松科。樹干通直,高可達40米,胸徑1.5米。它與南洋杉、雪松、日本金松和巨杉統稱世界五大公園樹種。金錢松樹形高大,樹干端直,入秋后葉變為金黃色。11月2日小茅山—中山埡口—南京地質博物館小茅山1、實習地點介紹:紫金山位于南京城東,東西延長約7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最高峰海拔450米,這里有中山陵、明孝陵、及靈谷寺等名勝古跡,小茅山就位于紫金山地區。小茅山出露的地層主要為黃馬群和象山群。剖面比較完整。地層:本區出露地層自老而新有:(1)中、上三疊統黃馬青群,主要是紫紅色鈣質頁巖、粉砂巖、砂質頁巖河頁巖,夾有數層細礫巖、含礫砂巖,巖層具有明顯的沉寂韻律。有蟲跡、交錯層理、波痕和微層理等原生構造。巖性自上而下可分為三部分。底部:厚度約十米的礫巖層,礫巖成分主要是灰巖,含少量的石英和燧石,在小茅山北坡未見露頭。中部:紫紅色粉砂巖、粉砂質頁巖夾頁巖,發育大量蟲跡及交錯層理。上部:暗灰色的泥質砂巖夾黃色砂巖頁巖,波痕發育。(2)下、中侏羅統象山群,與黃馬青群為假合接觸,自上而下為:1)紫霞洞組:以小茅山南坡最為發育,可分為三部分,底部:灰白色礫巖,厚至巨厚層。礫石成分為石英巖、石英砂巖、硅質巖及黑色燧石,圓度良好,膠結物為硅質。中部:灰白色泥質頁巖,含少量云母,有豐富植物化石。上部:灰白色或微紅色石英砂巖2)陵園組,為灰白色及淺灰色含長石的石英砂巖。長石風化成白色,沙眼中央有少量很好的細礫石。成分大多是石英,少量是硅化灰巖和燧石。靠近中上部有砂巖與云母頁巖互層,產少量植物化石。3)西山寺組,灰白色至灰黃色細粒云母砂巖夾雜色頁巖。頁巖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化石。構造:小茅山北坡出露黃馬青群,小茅山山脊及南坡出露象山群。西段巖層走向北東,傾向難懂;東段巖層走向西北,傾向西南;主峰附近近于東西走向,傾向向南。因而區域走向顯示向北突出的弧形。與走向的弧形彎曲相關的是有放射狀的橫斷層發育,它們具有平移性質。沿著橫向斷裂,后期有差異性升降活動,使小茅山的中段上升,東西兩段下掉。因而小茅山就整體看還是駒喲地壘山的性質。地貌現象:(1)巖層產狀與巖性對山坡發育的影響從橫剖面看來,小茅山為一單面山,南北兩坡不對稱,南坡平緩,地層傾向與山坡坡向一致,稱為傾斜坡;北坡較陡,地層傾向與山坡坡向相反,稱為反傾斜坡。前者為象山群所在,其巖性變化較小,且因山坡坡角與巖層面傾角相差不大,因此坡度小,也均勻。而組成北坡的巖層種類較多,經過長期剝蝕以后,在北坡的不同地段,坡度差別甚大。沿山脊出露的象山群下部的石英質礫巖,因其巖性堅硬,不易風化,構成峰頂,且因巖石中垂直節理發育,常大塊崩塌,形成直立陡崖。北坡的中上部由砂巖、粉砂巖、頁巖組成,因巖石較易風化,故坡度較陡。北坡的中下部受到自上坡帶下來的由風化侵蝕而成的細碎屑物覆蓋,因此坡度較緩。山麓地帶因出露輝長巖,更易風化,故坡度更緩。小茅山山坡坡度之差異,充分反映了巖性對山坡發育的影響。(2)埡口地形沿小茅山山脊常見一種啞口地形,它是小茅山南北兩坡的流水不斷溯源侵蝕的結果。在某些啞口的南北沖溝中,見于密集的節理和地層沿走向不連續,說明這些啞口的形成還受斷裂構造控制。(3)剝蝕面與階地小茅山附近剝蝕面比較明顯。在地殼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剝蝕作用使地表夷平,后來,地殼隆起,被夷平的地面進入了山地之中成為剝蝕面。階地也是小茅山附近的主要地冒類型之一,可分為三級:一級由河流沖積物組成,為堆積階地。二級分布較廣,大多是基座階地。最下面是基巖,中部為碎石層上部覆蓋著厚度較大的下蜀組粘土或近代殘積的積層,離山地較遠的地方,可以沒有碎石層,下蜀組粘土直接覆蓋于基巖之上。在小茅山北麓蔣王廟附近二級階地的基巖是基性侵入巖,在基巖之上優勢有黃馬青群與象山群巖層風化剝蝕的碎塊,最上部覆蓋著殘積——坡積成因的巖層,年代可能與下蜀組粘土相當,其中北麓的二級階地原來是片流侵蝕而成的山麓面,山麓形成以后地殼上升,河流下切,稱為現今的階地。三級多為侵蝕階地,在小茅山北麓。基巖常是黃馬青群構成的。實習內容:在這里我們進行了植物地理學,地質地貌學和土壤地理學的實驗。下面按照我們實驗的順序進行描述:植物地理學:我們通過取一個100m*100m的樣方,對里面的植物進行了種類、季相和群落結構的觀察,得到了一下結果:三角槭:1棵胸徑:7cm樹高:6m馬尾松:1棵胸徑:25cm樹高:20m麻栗:1棵胸徑:18cm樹高:10m樸樹:6棵胸徑:10cm樹高:10m扶芳藤:7棵油茶:17棵薔薇:2棵枸骨:2棵樹高:1.5m未知灌木:7棵樹高:5m通過我們的計算,得知喬木的密閉度大約占了70%-80%。地質地貌學:小茅山位于紫金山的東部,海拔300多米,主峰:北高峰,海拔448m,而我們觀察的位置則位于埡口部位,埡口主要是由于斷裂,巖石破碎而成,成為交通要道。我們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量巖層的產狀。經過我們的測量,得到了一下幾組數據:①傾向:120度走向:120度-300度傾角:12度②傾向:225度走向:135度-315度傾角:8度最后老師給我們總結了一下幾點:①層面找的不準是我們沒有測量準確的一個原因;②量傾向和走向垂直的線;③具有的實際意義。土壤地理學:⑴實習目的內容:①認識我國北亞熱帶生物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地帶性土壤------黃棕壤;②觀察其剖面并分析比較發育在兩種不同母質上的黃棕壤;③提出對這種土壤進行改良利用的措施。⑵實習工具及步驟實習工具:洛陽鏟,剖面刀,鋼卷尺,土樣盒,鹽酸,PH試紙,玻璃皿,蒸餾水,羅盤。實習步驟:選擇合適的自然剖面,用洛陽鏟和剖面刀修整直到露出新鮮土壤。測量剖面的方向及所在地坡度。檢測各層土壤的理化性質。取樣。使剖面復原。數據記錄——小茅山南麓擁翠亭南約500米,普通黃棕壤。土層劃分:分為四層,自上而下分為O層--------枯枝落葉層An層--------腐殖質層,呈暗棕色Bts層------b土層,呈黃棕色C層------母質層,呈紫紅色土層測量:整個剖面110㎝,O層3cm,A層12㎝,B層60㎝,(E層淋深層不明顯,僅有5㎝),C層30㎝取土樣少許放在點滴板上,加蒸餾水3-5滴,使土樣浸透著并有少量余液,用玻璃棒攪勻,半分鐘后用玻璃棒沾少許溶液浸沾PH試紙,稍后與比色卡對照,即測出土壤各層PH值。石灰反應:取各層土樣少量,用手指壓碎,滴加5%的稀鹽酸,觀察泡沫的反應程度,以上各項結果如下表所示:(剖面走向309坡度20)土層厚度㎝顏色質地結構PH值石灰反應O3暗灰色粘、砂粒粒狀、團塊狀6無A25灰棕色粘粒增多粒狀、團塊狀6無Bts23黃棕色粘粒為主棱狀、塊狀6無C27紫紅色砂粒塊狀6無種類普通黃棕壤粘盤黃棕壤顏色黃棕色深黃棕色酸堿反應全剖面呈酸性反應上部呈酸性,下部中性鐵錳結核較少較多質地較粗粘重鹽基飽和度中度飽和高度飽和表3普通黃棕壤和粘盤黃棕壤性狀比較南京地質博物館南京地質博物館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個以地質礦產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博物館。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南京地質博物館現已成為涵蓋地學各個領域的綜合性展館,它以歷史悠久、館藏豐富而享譽海內外。南京地質博物館由老館(改造完成)和新館(建設中)組成。老館為一幢具有德式風格的紅色3層建筑物,占地面積約2500平米。展出標本1萬余件,設有《地學搖籃》、《中國石文化》、《礦產資源》、《地質環境》4個展廳。《地學搖籃》展廳包括中國古代的地質學思想、中國近現代地質科學發展歷程、原中央地質調查所及其他地質機構、地學院士風采等部分。《中國石文化》展廳包括寶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觀賞石文化等部分。《礦產資源》展廳分世界礦產資源、中國礦產資源、江蘇省礦產資源、中國古代采礦技術、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部分。《地質環境》展廳包括中國的主要地質災害、江蘇主要地質災害、地質災害的防治、地質遺跡等部分。11月3日湯山—陽山采石場遺址—南京猿人洞遺址一.湯山一帶簡介:從南京到鎮江一線全長約70公里,是由若干背、向斜組成的線狀褶皺束。褶皺束的走向在西端為北東、南西走向,過湯山以東轉為北東東向。湯山即屬于該褶皺束的一支:青龍大連山——湯山——侖山大背斜。這是構成山脈南帶的主體構造。由南京城東郊的淳化鎮經湯山鎮、韋崗,抵五州山、十里長山,并接近鎮江城,大背斜綿延60多公里。在南京城東郊的青龍大連山一段為一簡單背斜,軸部為志留系地層,具有典型的背斜谷地貌。在湯山,次一級向斜核部由下二疊統棲霞組組成,它將背斜分割成兩支,北支即湯山地區有名的空山背斜,核部由五通組地層組成;南支即湯山背斜,核部由寒武系地層組成。二.實習內容:1、湯山位于寧鎮褶皺束的南帶,有三列山組成,其走向北北東。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69米,包括排山與棒槌山;中列山山勢較高,一般標高為160——250米,包括黃龍山、團山、紗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高341.8米;南列山簡稱湯山,其主峰標高為292.3米。三列山之間是兩個谷地。1)、地層這里地層出露齊全而清楚,易于觀察。寒武系、奧陶系以及志留系下統均分布在湯山。中列山他、與南列山體之間的谷地為志留系所在,谷地的形成是該地巖性軟弱,易受侵蝕所致。下中泥盆統茅山群很不發育,僅零星見于中列山。上泥盆統五通組至下二疊統孤峰組發育良好,均產出在中列山,因采石公路達山頂,剖面切割的清楚,化石豐富。上二疊統龍潭組地層位于中列山北側谷地之中,谷地的形成是改組地層巖性軟弱,易受侵蝕所致。在谷地中段黃花岸附近因公路穿過,有龍潭組下部的頁巖與砂巖暴露,其中植物化石很多。下中三疊統青龍群組成并列山體,在棒槌山西端便道旁其下部地層剖面十分清晰,盛產瓣腮類及頭足類化石。這里也局部暴露了上二疊統頂部的大隆組地層。在北列山的西北方向有一引起低緩的丘崗,是由中上三疊統黃馬青群與下中侏羅統象山群組成。2)、上泥盆統五通組(D⒊)假整合與茅山群之上。其接觸面略顯受侵蝕的痕跡,局部見到細礫石,礫石成分為茅山群砂巖。五通組厚約150米。可分為四部分:底部灰白色石英礫巖及石英砂巖,厚層狀,層次清楚。石英礫巖有三層以上。礫石成分為白色石英、黑色燧石、淺色據紋理的硅質巖等,滾圓或半滾圓狀,礫徑以1——3厘米為主。礫石可排列成單向斜層理。下部灰白色石英砂巖,厚層狀,間夾薄層粉沙巖。砂巖中石英含量達95%以上,硅質膠結。具有縫合線構造以及單向斜層理。上部黃褐色砂巖及粉砂巖,夾有較多灰白色粘土巖及灰黑色碳質頁巖,局部夾扁豆狀薄層赤鐵礦。在灰黑色頁巖及灰黃色砂巖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亞鱗木及楔葉木等化石。頂部灰白色中厚層狀石英砂巖,縫合線構造十分發育,根據它能準確判斷剖面。3)、下石炭統金陵組在機修房旁邊的人工剖面上,厚約6米,與五通組為假整合接觸。為灰黑色微晶生物碎屑灰巖,厚層狀。生物碎屑主要是海百合及腕足類碎片。巖石含有機質及泥質成分較高。底部以一層鐵質粉砂巖與五通組接觸。4)、下石炭統高麗山組假整合與金陵組之上。金陵組頂部的侵蝕面起伏不平,因受過氧化,顏色發紅,面上有鐵錳質薄層堆積。下部灰白色、深灰色、紫紅色頁巖夾薄層砂巖,含灰褐色泥質生物屑微晶灰巖透鏡體,含腕足類化石碎片。中部灰黃色石英砂巖、粉砂巖,夾數層灰紫色、灰綠色、灰色頁巖。上部灰白色、灰綠色、紫紅色、灰黑色粘土質及粉砂紙頁巖,夾少量薄層砂巖,總厚約36米。5)下石炭統和州組與高麗山組為假整合接觸,厚度約5米。為灰黃色泥質及白云質微晶灰巖,含少量生物碎屑。在陡山南坡及北坡剖面上本層產袁氏珊瑚、貴州珊瑚及巨長身貝等化石。6)下石炭統老虎洞組與和州組為假整合接觸,厚度約6米。為灰色及淺灰色結晶白云巖,致密,較堅硬,與酸僅微弱起泡,風化面有刀砍狀溶溝。含有灰黑色、灰白色及肉紅色的燧石結核,呈透鏡體或團塊狀,其伸長方向與層面平行,故可借以識別層面。產不規則石柱珊瑚等化石。7)、中石炭統黃龍組與老虎洞組為假整合接觸。黃龍組底部有白云巖礫塊組成的礫巖,礫塊為棱角、半棱角及半滾圓狀,直徑3——5厘米為主,由方解石膠結,方解石晶粒的粒徑常達1厘米以上。礫巖厚約5米。黃龍組下部為白色微晶灰巖,斑塊狀巨粒結晶灰巖,晶粒可粗達0.1——1厘米。厚約5米。黃龍組的主體部分為灰白色略顯肉紅色微晶生物屑灰巖夾生物屑灰巖、砂屑灰巖。厚層到塊狀,層理不清,僅能根據縫合線來判斷起產狀。厚約55米。8)、上石炭統船山組與黃龍組為假整合接觸。黃龍組頂面因受到侵蝕起伏不平,且因氧化顏色發紅。但厚度約40米。為淺灰色與深灰色互層的厚層生物屑灰巖、微晶生物屑灰巖及微晶灰巖。具有縫合線構造,可借以判識剖面。中部及上部產有核形石,為圓形球,似豆粒大小,灰白色,即見于深灰色灰巖中,也見于淺灰色灰巖中,是藻類生物聚集而成的。它是識別船山組的重要標志。頂部有一層及富海百合莖的生物屑灰巖。本組產有麥粒蜓及假希瓦格蜓等化石。9)、下二疊統棲霞組與船山組為假整合接觸。厚度約為130米。分為四部分:臭灰巖段為灰黑色富含瀝青質生物屑微晶灰巖,中厚層狀,發育縫合線構造。風化面上有沿層面方向延伸的眼球狀及扁豆狀小溶溝。產米斯蜓。底部有一層數十厘米厚的灰黃色泥質頁巖及生物屑灰巖,其中產介形類化石。下硅質層段灰黑色燧石巖夾同色具紋層構造的含硅質生物微晶灰巖,露頭零星。棲霞本部段為深灰色微晶生物屑及生物屑微晶灰巖,中厚層狀。盛產灰黑色燧石結核。具有縫合線構造。有時還見微層理,化石豐富,常見早阪珊瑚、奇壁珊瑚、中國孔珊瑚等。化石突出于巖石表面,極易找到。上硅質層段為灰黑色燧石巖夾同色具紋層狀生物屑微晶灰巖。露頭零星,在深槽中可以找到擬紡錘蜓等蜓類化石。10)、下二疊統孤峰組與棲霞組為整合接觸。厚約20米。出露與山麓低地,露頭比較零星。下部灰黑色燧石巖及硅質頁巖,薄層到中層狀,堅脆,易破裂。風化后呈多孔狀,質輕。上部灰黑色薄層到中層狀硅質頁巖、燧石巖夾頁巖。產磷質結核,化石有阿爾圖菊石。11)、上二疊統龍潭組與孤峰組為整合接觸,厚約100米。露頭較零星。可分為三部分:下部灰黃色及灰黑色粉砂巖、粉砂質頁巖夾砂巖,厚約40米;中部灰黃色中、粗粒長石石英砂巖、粉砂巖、砂質頁巖、煤層及炭質頁巖,厚約30余米。上部灰黃色及灰黑色頁巖、粉砂巖、砂巖及煤層,頂部夾1——3層灰黑色生物屑微晶灰巖物透鏡體,厚30余米。頁巖中盛產單網羊齒、大羽羊齒、蕉羊齒等植物化石。12)、上二疊統大隆組與龍潭組為整合接觸。厚約20米。僅出露與棒槌山西端礦山車間后,可分為三部分:下部黃綠色頁巖夾生物屑微晶石灰巖、鈣質頁巖及灰黃色泥質粉砂巖;中部灰紫色頁巖、灰黑色硅質頁巖與燧石巖互層。頁巖中產提羅菊石及戟貝等化石;上部黃綠色及灰黑色頁巖夾硅質頁巖及生物屑微晶灰巖透鏡體。13)、下、中三疊統青龍群與大隆組為整合接觸,厚約500米。分為上青龍組與下青龍組。在棒槌山西段人工剖面出露下青龍組,可分為四部分:下部黃綠色頁巖、泥巖,夾薄層微晶灰巖,產蛇菊石及克氏蛤。中部灰色薄層微晶灰巖及黃綠色頁巖、黃褐色泥巖互層,層理清晰,產佛來明菊石等。上部灰色中厚層及薄層微晶灰巖夾黃褐色泥質微晶灰巖、鈣質頁巖、薄層瘤狀微晶灰巖及微晶礫屑灰巖。頂部厚層微晶灰巖,多被覆蓋,僅在死虎巖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楚。上青龍組未見在此出露。14)、中、上三疊統黃馬背群與青龍群為整合接觸。在死虎巖附近山包上黃馬青群底部為石灰巖質角礫巖。厚約40余米。不整合在青龍群頂部的不同層之上。二、陽山采石場遺址:陽山碑材又稱孝陵碑材,遺存于南京市東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四年級口算題大全(10000道)
-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5課《自相矛盾》精美課件
- 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康復工程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同文職業技術學院《乒乓球V》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益陽職業技術學院《徽州民間音樂采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BIM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高級管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外國建筑史(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陽光學院《古樹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湖口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防疫期間“停課不停學”網上周考(三)物理試題含解析
- 建筑物理聲復習歸納總結
- 污水處理池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告知牌及警示標志
- 海為工業物聯網整體解決課件
- 電子商務數據分析教學課件匯總完整版電子教案
- 浙江省公安民警心理測驗考試題目(含答案)
- (精品)3D打印機畢業論文
- 森林防火安全責任書(施工隊用)
- 自卸車液壓系統安裝手冊
- 裝載機 維護保養檢查記錄表
- CIE1964_CIE1931_標準照明體_1nm間隔
- (完整word版)建筑工程公司員工證書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