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規劃教材(護理、助產專業·第2版)人體解剖學基礎
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規劃教材(護理、助產專業·第2版)人體編委(以姓氏筆畫為序)于曉謨河南護理職業學院王珂周口衛生學校王明鶴鄭州市衛生學校代加平宜賓衛生學校劉東方吉林職工醫科大學吳濤涼山衛生學校周光威海市衛生學校胡哲包頭醫學院職業技術學院鐘富良桐鄉市衛生學校袁耀華鄭州市衛生學校解剖學基礎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規劃教材(護理、助產專業·第2版)編委(以姓氏筆畫為序)解剖學第一章緒論
于曉謨
學習要點1.人體解剖學基礎的定義。2.人體的組成。3.人體解剖學基礎的常用術語。學習內容:人體解剖學基礎的定義及其在醫學中的地位人體解剖學基礎的學習觀點和方法人體的組成人體解剖學基礎的常用術語第一章緒論
于曉謨學習要點
一、人體解剖學基礎的定義人體解剖學基礎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
第一章緒論
第一章緒論二、人體解剖學基礎的學習觀點與方法
(一)四大觀點
進化的觀點結構和功能相聯系的觀點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觀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觀點
第一章緒論二、人體解剖學基礎的學習觀點與方法第一章緒論二、人體解剖學基礎的學習觀點與方法(二)方法(三勤)勤動腦勤動口勤動手第一章緒論二、人體解剖學基礎的學習觀點與方法第一章緒論三、人體的組成
1、細胞是構成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2、組織由許多形態相似、功能相近的細胞,借細胞間質結合在一起構成的細胞群。3、器官幾種不同的組織結合為具有一定形態和功能的結構。
4、系統形態不同,功能相關,共同完成一種連續功能的器官組合。第一章緒論三、人體的組成第一章緒論人體系統:
人體有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脈管系統,感覺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
系統組成歌訣:運動消化和呼吸,泌尿生殖脈管系,感覺神經內分泌,九個系統要牢記。三、人體的組成第一章緒論人體系統:三、人體的組成第一章緒論三、人體的組成
內臟的概念:大部分器官位于體腔內,并借一定的孔裂與外界相通的系統稱為內臟,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統。第一章緒論三、人體的組成第一章緒論三、人體的組成
人體形態分部頭、頸、軀干和四肢四部分。第一章緒論三、人體的組成第一章緒論四、常用解剖術語(一)解剖學姿勢
身體直立,兩眼平視,上肢下垂,手掌向前,下肢并攏,足尖向前。第一章緒論四、常用解剖術語第一章緒論四、常用解剖術語
(一)方位以解剖學姿勢為準:1.上和下近頭者為上,近足者為下。2.前和后近胸、腹面者為前,近腰、背面者為后。3.內側和外側近正中線者為內側,反之為外側。
第一章緒論四、常用解剖術語
(一)方位以解剖學姿勢為準:第一章緒論
4.內和外凡屬空腔器官,近腔者為內,遠腔者為外。5.淺和深接近皮膚或器官表面者為淺,反之為深。6.近側和遠側在四肢,近軀干者為近側,反之為遠側。(二)方位第一章緒論4.內和外凡屬空腔器官,近腔者為內,遠腔者為外。(用于描述關節的運動形式,以解剖學姿勢為準
1.軸垂直軸:為上下方向的垂線,與人體的長軸平行。矢狀軸:為前后方向的水平線,與人體長軸垂直。冠狀軸:為左右方向的水平線,與垂直軸和矢狀軸相互垂直。(三)軸和面第一章緒論用于描述關節的運動形式,以解剖學姿勢為準(三)軸和面第一章2.面矢狀面:沿前后方向將人體分為左、右兩部分的縱切面。其中,將人體分為左、右對稱兩部分的切面稱為正中矢狀面。冠狀面:沿左右方向將人體分為前、后兩部分的縱切面。水平面: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分且與矢狀面和冠狀面垂直的切面。器官的切面:沿器官長軸所作的切面為縱切面,與長軸垂直的切面為橫切面。
第一章緒論2.面第一章緒論學習要點被覆上皮的特點及各類被覆上皮的分布。疏松結締組織的結構。各類血細胞的正常值、主要形態結構特點及功能。神經元的結構、分類。突觸及神經纖維的概念。第二章基本組織學習要點第二章基本組織第二章基本組織組織由細胞和細胞間質構成。細胞間質位于細胞之間,對細胞有支持和營養作用。人體的組織據其結構和功能不同,可分為: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組織四類基本組織。第二章基本組織組織由細胞和細胞間質構成。上皮組織簡稱上皮,由大量上皮細胞和少量的細胞間質組成。上皮組織按其分布和功能,可分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兩大類。第一節上皮組織第一節上皮組織一、被覆上皮共同特征:①細胞多,間質少,緊密排列呈層或膜狀②上皮細胞有極性,即細胞的一端朝向腔面或體表,稱游離面,與游離面相對的另一端稱基底面,基底面依靠一層勻質狀的薄膜即基底膜與深面的結締組織相連接③上皮組織無血管④上皮組織內常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分布第一節上皮組織一、被覆上皮第一節上皮組織
(一)被覆上皮的類型及結構
單層上皮復層上皮單層扁平上皮單層立方上皮單層柱狀上皮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復層扁平上皮變移上皮根據排列層數及細胞形態可分為第一節上皮組織單層上皮單層扁平上皮根據排列層數及細胞形態可分為第一節1、單層扁平上皮
鏡下觀:由一層扁平細胞組成,垂直切面上,細胞扁薄,核扁圓位于細胞中央。分布:心、血管及淋巴管的內表面---內皮有利于物質交換及血液和淋巴的流動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間皮可減少活動時器官間的摩擦第一節上皮組織1、單層扁平上皮第一節上皮組織2、單層立方上皮鏡下觀:由一層近似立方形的細胞組成,垂直切面上,細胞呈立方形,核圓、居中。分布:小葉間膽管、甲狀腺濾泡及腎小管等處。功能:分泌、吸收。第一節上皮組織2、單層立方上皮第一節上皮組織3、單層柱狀上皮鏡下觀:由一層棱柱狀細胞組成,垂直切面上,細胞為柱狀,核長圓形,位于細胞近基底部,其長軸多與細胞長軸一致。分布:胃、腸、膽囊和子宮、輸卵管等器官。功能:保護、吸收和分泌。第一節上皮組織3、單層柱狀上皮第一節上皮組織4、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鏡下觀:由柱狀細胞、梭形細胞、錐形細胞和杯狀細胞組成,其中柱狀細胞最多,細胞表面有大量纖毛;杯狀細胞可以分泌粘液。分布:氣管、支氣管等呼吸道粘膜。功能:清潔、保護。第一節上皮組織4、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第一節上皮組織5.復層扁平上皮(復層鱗狀上皮)鏡下觀:由多層細胞組成,細胞形狀不一,基底細胞為矮柱狀,中部為數層多邊形細胞,淺層為扁平細胞。分布:皮膚表層,口腔、食管、肛門和陰道等內表面。功能:耐摩擦、抗磨損、保護和修復。第一節上皮組織5.復層扁平上皮(復層鱗狀上皮)第一節上皮組織6.變移上皮特點:由多層細胞組成,細胞形態和層數可隨器官的收縮與擴張狀態而變化。分布:腎盂、輸尿管、膀胱等泌尿道粘膜。功能:保護。第一節上皮組織6.變移上皮第一節上皮組織(二)上皮組織的特殊結構1、上皮細胞游離面(1)微絨毛(2)纖毛2、上皮細胞側面緊密連接中間連接橋粒連接縫隙連結3、上皮細胞基底面與基膜相連第一節上皮組織(二)上皮組織的特殊結構第一節上皮組織
第一節上皮組織二、腺上皮和腺腺細胞:具有分泌功能的細胞。腺上皮:主要由腺細胞構成,專門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腺或腺體:由腺上皮為主要成分構成的器官。根據腺排出分泌物的方式可分:外分泌腺內分泌腺第一節上皮組織二、腺上皮和腺第二節結締組織結締組織由少量細胞和大量細胞間質構成。特點:①細胞少,但種類多,散在間質中,無極性分布②細胞間質多,間質可分為基質和纖維③具有連結、支持、營養、運輸和保護作用第二節結締組織結締組織由少量細胞和大量細胞間質構成。
結締組織是體內分布最廣泛,形式最多樣的一類組織:結締組織固有結締組織軟骨組織骨組織血液疏松結締組織致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網狀組織第二節結締組織
結締組織是體內分布最廣泛,形式最多樣的一類組織:結締組織固一、固有結締組織即狹義的結締組織(一)疏松結締組織(蜂窩組織)1.細胞疏松結締組織的細胞數量少,但種類多,主要有:(1)成纖維細胞:疏松結締組織的主要細胞。鏡下觀:細胞呈多突扁平形狀,核大,呈卵圓形,染色淺,有1~2個核仁。功能:合成纖維和基質。第二節結締組織(一)疏松結締組織(蜂窩組織)1.細胞第二節結締組織(2)巨噬細胞:鏡下觀:細胞為圓形或橢圓形,有較小的突起,核小而圓,染色較深。功能:變形運動、吞噬、參與免疫反應。第二章基本組織(2)巨噬細胞:第二章基本組織(3)漿細胞:鏡下觀:細胞呈圓形或橢圓形,核圓形,常偏于細胞一側。功能:產生免疫球蛋白或稱抗體,參與機體的體液免疫。(4)肥大細胞:鏡下觀:較大,呈圓形或橢圓形,核圓形且小,染色淺。細胞質內充滿了粗大的嗜堿性顆粒。功能:顆粒內含有肝素、組織胺和慢反應物質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組胺和慢反應物質與過敏反應有關。第二章基本組織(3)漿細胞:鏡下觀:細胞呈圓形或橢圓形,核圓形,常偏于細胞(5)脂肪細胞:鏡下觀:體積大,呈球形,含有脂滴。功能:合成和貯存脂肪,參與脂類代謝。(6)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一種原始、幼稚的細胞,多分布在毛細血管周圍。2.細胞間質疏松結締組織的細胞間質多,由纖維和基質組成。(1)纖維:包埋在基質內,可分為:膠原纖維:數量最多,新鮮時呈白色,有光澤,故又名白纖維。具有很強的韌性,抗拉力強。第二節結締組織(5)脂肪細胞:鏡下觀:體積大,呈球形,含有脂滴。第二節彈性纖維:在新鮮狀態時呈黃色,又名黃纖維。具有很強的彈性,彈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網狀纖維:纖維很細,分支多,并連接成網。主要存在于網狀組織。(2)基質:無色透明的無定形膠狀物,有一定粘性。化學成分:蛋白多糖和水。第二章基本組織彈性纖維:在新鮮狀態時呈黃色,又名黃纖維。具有很強的彈性,彈(二)致密結締組織特點:細胞和基質成分少,纖維成分多。分布:肌腱、韌帶、真皮及器官被膜等處功能:支持、連接和保護等。(三)脂肪組織由大量脂肪細胞聚集而成,并被疏松結締組織分隔成若干脂肪小葉。分布:淺筋膜、網膜及腸系膜等處。功能:儲存脂肪、維持體溫、緩沖機械性外壓、參與物質代謝、支持和保護作用。第二節結締組織(二)致密結締組織第二節結締組織(四)網狀組織主要由網狀細胞、網狀纖維和基質構成。分布: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等處,功能:為血細胞和淋巴細胞的發育提供所需要的微環境。第二節結締組織(四)網狀組織第二節結締組織二、軟骨組織和骨組織(一)軟骨組織由軟骨細胞和細胞間質構成。1.軟骨細胞鏡下觀:在軟骨周邊部分為幼稚軟骨細胞,較小,呈扁圓形,常單個分布。越靠近軟骨中央,細胞越成熟,體積逐漸增大,變成圓形或橢圓形。第二節結締組織二、軟骨組織和骨組織第二節結締組織2.細胞間質呈均質狀,由凝膠狀基質和纖維構成。纖維主要有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第二章基本組織2.細胞間質第二章基本組織(二)軟骨軟骨是由軟骨組織和覆蓋其表面的軟骨膜構成。根據其基質中所含纖維成分的不同,軟骨可分為三種:透明軟骨、彈性軟骨和纖維軟骨。三種軟骨的比較如下:第二節結締組織(二)軟骨第二節結締組織第二節結締組織分類結構特點分布透明軟骨膠原纖維少,纖維和基質折光率一致,鼻、喉、氣管、肋軟骨、切片上看不到纖維關節軟骨等處彈性軟骨基質中大量彈性纖維交織成網耳廓、會厭等處纖維軟骨基質中大量膠原纖維束平行或交叉排列椎間盤、恥骨聯合及關節盤等處第二節結締組織分類結構特點分布透明軟骨膠原纖維少,纖維和(三)骨組織由細胞和鈣化的細胞間質組成。1.骨組織的基本結構(1)骨細胞:鏡下觀:細胞呈多突起扁平橢圓形,胞體位于骨陷窩內;突起多而細長,相鄰細胞突起借縫管連接相連,包埋在骨小管內。(2)細胞間質(骨質):由大量膠原纖維和鈣鹽組成。第二章基本組織(三)骨組織第二章基本組織第二節結締組織2.骨組織分類根據骨板的排列方式不同,骨組織構成骨密質和骨松質。(1)骨密質:結構致密,由規則排列的骨板構成。骨板分三類:①環骨板②哈佛系統(骨單位)③間骨板(2)骨松質:結構疏松,由許多細片狀或針狀骨小梁交織而成。第二節結締組織2.骨組織分類三、血液紅色液態的結締組織,由血漿和血細胞構成。成人血液量4000~5000ml,占體重的7%~8%。(一)血漿---淡黃色透明的液體,約占血液容積的55%成分:約90%是水,其余為血漿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酶、激素、糖、脂類、維生素、無機鹽及代謝產物等。血清---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黃色清明液體,不含纖維蛋白原。第二節結締組織三、血液第二節結締組織(二)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其正常值如下:紅細胞(RBC)男:(4.5~5.5)×1012/L
女:(3.5~4.5)×1012/L白細胞(WBC)(4~10)×109/L血小板(Pt)(100~300)×109/L中性粒細胞50%~70%嗜堿性粒細胞0%~1%嗜酸性粒細胞0.5%~3%淋巴細胞20%~30%單核細胞3%~8%第二節結締組織(二)血細胞紅細胞(RBC)男:(4.5~5.5)×101.紅細胞鏡下觀:細胞呈雙面凹圓盤狀,無細胞核、細胞器,胞質內充滿淡紅色的血紅蛋白(Hb)。功能:運輸O2和CO2。血紅蛋白的含量:正常成人,男性為120~150g/L,女性為110~140g/L。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120天,每天有大量新生紅細胞從骨髓進入血液。第二節結締組織1.紅細胞第二節結締組織2.白細胞鏡下觀:細胞一般較紅細胞大,呈球形,有核。根據白細胞胞質內有無特殊顆粒,可將其分:第二節結締組織中性粒細胞50%~70%嗜堿性粒細胞0%~1%嗜酸性粒細胞0.5%~3%淋巴細胞20%~30%單核細胞3%~8%有粒白細胞無粒白細胞2.白細胞第二節結締組織中性粒細胞50%~70%有粒白(1)中性粒細胞:鏡下觀:胞核呈臘腸或分葉狀,一般分為2~5葉,以2~3葉者居多;胞質內有很多細小的淡紫紅色的中性顆粒。功能:變形運動和吞噬異物,起重要的防御作用。
(2)嗜酸性粒細胞:鏡下觀:胞核多分為2葉;胞質內充滿粗大均勻的橘紅色嗜酸性顆粒。功能: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釋放組胺酶滅活組織胺,從而減輕過敏反應。第二節結締組織(1)中性粒細胞:第二節結締組織嗜堿性粒細胞:鏡下觀:胞核分葉或呈“S”形或不規則形,著色較淺;胞質內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勻的嗜堿性顆粒,染成深藍色。功能:顆粒內含有肝素、組織胺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組織胺等參與機體過敏反應。第一節結締組織嗜堿性粒細胞:第一節結締組織(4)淋巴細胞:鏡下觀:細胞大小不等。胞核圓形或橢圓形,染色質著色深,呈深藍色;胞質很少,染成天藍色。根據細胞膜的表面結構和免疫功能的不同,可分為:T淋巴細胞---能識別、攻擊和殺滅異體細胞B淋巴細胞---能轉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第二節結締組織第二節結締組織(4)淋巴細胞:第二節結締組織(5)單核細胞:鏡下觀:體積最大,呈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常呈腎形、馬蹄鐵形或扭曲折疊的不規則形;胞質較多,常染成灰藍色。功能:具有活躍的變形運動和一定的吞噬能力。單核細胞在血液中停留12—48h,然后進入結締組織或其它組織,分化為巨噬細胞。第二節結締組織(5)單核細胞:第二節結締組織3.血小板----骨髓內巨核細胞胞質脫落而成的胞質碎塊鏡下觀:體積很小,一般呈雙凸盤狀。功能:參與凝血和止血。第二節結締組織3.血小板----骨髓內巨核細胞胞質脫落而成的胞質碎塊第二節肌組織主要由肌細胞構成,可分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類。肌細胞細長呈纖維狀,又稱肌纖維;肌細胞的細胞膜稱肌膜;細胞質稱肌漿。一、骨骼肌(一)骨骼肌纖維的一般結構鏡下觀:肌纖維一般呈細長圓柱狀,細胞核呈扁橢圓形,數量較多,位于細胞周邊近肌膜處。肌漿內有許多與肌纖維長軸平行排列的肌原纖維。
第三節肌組織肌組織主要由肌細胞構成,可分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類。第肌原纖維呈細絲狀,每條肌原纖維上都有許多明暗相間的明帶(I帶)和暗帶(A帶)。相鄰肌原纖維的明帶和暗帶都準確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暗帶中央有一條淺染窄帶稱H帶,H帶中央有一條深染的M線(膜)。明帶中央有一條深染的Z線(膜)。肌節----相鄰兩Z線之間的一段肌原纖維,每個肌節均由1/2明帶+暗帶+1/2明帶組成,是肌原纖維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第三節肌組織肌原纖維呈細絲狀,每條肌原纖維上都有許多明暗相間的明帶(I帶(二)骨骼肌纖維的超微結構1.肌節---由粗、細兩種肌絲構成。2.橫小管---肌膜向肌漿內凹陷形成的小管,位于A帶與I帶交界處,圍繞于每條肌原纖維的周圍,是興奮從肌膜傳入肌纖維內的通道。第三節肌組織(二)骨骼肌纖維的超微結構第三節肌組織3.肌漿網---位于橫小管之間,其中部縱行包繞每條肌原纖維的稱縱小管,兩端擴大呈扁囊狀與小管平行稱終池。橫小管及其兩側的終池合稱三聯體。肌漿網膜具有調節肌漿中鈣離子濃度的功能。第三節肌組織3.肌漿網---位于橫小管之間,其中部縱行包繞每條肌原纖維的第三節肌組織二、心肌心肌主要由心肌纖維構成,分布于心及鄰近心臟的大血管根部(一)心肌纖維的一般結構鏡下觀:呈短圓柱狀,常有分叉,互連成網。一般只有一個核,核呈橢圓形,位于細胞的中央。相鄰心肌纖維之間有一條染色較深的帶狀區,稱閏盤。閏盤是心肌纖維間的連接結構。第二章基本組織第三節肌組織第二章基本組織(二)心肌纖維的超微結構特點:①肌原纖維不如骨骼肌明顯;②橫小管較粗,位于Z線水平;③肌漿網稀疏,縱小管不發達,終池少而小,多見于橫小管的一側,故通常只有二聯體。第三節肌組織(二)心肌纖維的超微結構第三節肌組織三、平滑肌由平滑肌纖維構成,分布于內臟器官和血管等中空性器官的管壁內。鏡下觀:呈長梭形,長短不一,有一個橢圓形的核,位于細胞中央。第二章基本組織三、平滑肌第二章基本組織第四節神經組織神經組織由神經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構成。神經細胞是神經組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又稱神經元,具有感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傳導沖動的功能。神經膠質細胞對神經元起著支持、保護、營養和絕緣等作用。第四節神經組織神經組織由神經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構成。一、神經元(一)神經元的形態結構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構成。胞體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分,突起分樹突和軸突。第四節神經組織胞體突起細胞膜細胞質(特殊結構:尼氏體、神經原纖維)細胞核樹突軸突一、神經元第四節神經組織胞體細胞膜第四節神經組織1.胞體--神經元的營養和代謝中心鏡下觀:形態多樣化,有圓形、錐體形、梭形和星形等。核大而圓,位于細胞中央,著色淺;胞質內有許多細胞器,其中特殊結構有:(1)尼氏體:強嗜堿性的斑狀或顆粒狀,軸丘處無。具有合成蛋白質和神經遞質的功能。(2)神經原纖維:呈細絲狀,交錯排列成網,并伸入到樹突和軸突內。它們除了構成神經元的細胞骨架外,還與營養物質、神經遞質及離子運輸有關。第二章基本組織第四節神經組織第二章基本組織第四節神經組織2.突起為胞體局部胞膜和胞質向表面伸展形成,可分為樹突和軸突兩種。(1)樹突每個神經元有一至數個樹突,較粗短。功能:接受刺激。(2)軸突:每個神經元只有一個軸突,細而長。胞體發出軸突的部位常呈圓錐形,稱軸丘。功能:傳導神經沖動和釋放神經遞質。第二章基本組織第四節神經組織第二章基本組織第四節神經組織(二)神經元的分類按神經元突起的數量分三類:①假單極神經元;②雙極神經元;③多極神經元。第二章基本組織第四節神經組織第二章基本組織第二章基本組織第四節神經組織按神經元的功能分三類:①感覺神經元(傳入神經元);②中間神經元(聯絡神經元);③運動神經元(傳出神經元)。第二章基本組織第四節神經組織(三)突觸第四節神經組織
突觸---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非神經元之間相接觸所形成的特殊結構,是信息傳遞的重要部位。據其接觸部位不同,可分為:軸一體突觸軸一樹突觸
軸一軸突觸據其傳遞信息的方式,可分為:電突觸化學突觸(最常見的一種連結方式)第二章基本組織(三)突觸第四節神經組織第二章基本組第二章基本組織第四節神經組織化學性突觸的結構電鏡下觀察:化學性突觸突觸前膜---釋放神經遞質突出間隙突觸后膜---相應受體,接受神經遞質第二章基本組織第四節神經組織化學性突觸的結構突觸前膜-第四節神經組織二、神經膠質細胞神經膠質細胞散在于神經元之間,按其所在部位可分為中樞神經膠質細胞和周圍神經膠質細胞兩類。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膠質細胞主要有四種:①星形膠質細胞②少突膠質細胞③小膠質細胞④室管膜細胞第二章基本組織第四節神經組織第二章基本組織第四節神經組織三、神經纖維和神經末梢(一)神經纖維神經纖維由神經元的長突起及包繞在其外面的神經膠質細胞構成。根據是否有髓鞘可分為:有髓神經纖維無髓神經纖維第二章基本組織第四節神經組織第二章基本組織第四節神經組織(二)神經末梢神經末梢是周圍神經纖維的終末部分。按功能分為:感覺神經末梢運動神經末梢第二章基本組織游離神經末梢有被囊神經末梢觸覺小體環層小體肌梭第四節神經組織第二章基本組織游離神經末梢觸覺小體第二章基本組織練習題選擇題A型題1.基本組織不包含(D)A.上皮組織 B.結締組織 C.肌組織 D.淋巴組織 E.神經組織2.下列哪一項不是上皮組織的特點(C)A.細胞多排列緊密 B.細胞間質少C.含豐富的血管D.具有豐富的神經末梢 E.分游離面和基底面第二章基本組織練習題1.基本組織不包含(D)3.分布在呼吸道內表面的上皮是(E)A.單層扁平上皮 B.單層立方上皮 C.復層扁平上皮D.變移上皮 E.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4.復層扁平上皮分布范圍錯誤的是(E)A.口腔 B.表皮 C.食管D.陰道壁 E.輸尿管第二章基本組織3.分布在呼吸道內表面的上皮是(E)第二章基本組織5.血液的組成成分是(C)A.紅細胞和白細胞B.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C.血漿和血細胞D.血清和血細胞 E.血漿、血清和血細胞6.血漿和血清的區別為(B)A.含水的不同 B.有無纖維蛋白原C.含糖的不同 D.有無維生素E.有無酶7.男性正常血紅蛋白含量為(A)A.120g~150g/100ml B.110g/100mlC.110~120g/100mlD.110~140g/100mlE.9~10g/100ml第二章基本組織5.血液的組成成分是(C)第二章基本組織B型題A.單層柱狀上皮 B.單層立方上皮 C.內皮 D.間皮E.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8.分布于心臟、血管的內表面(C)9.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D)A.50~70% B.0.5%~3% C.3%~8%D.0%~1%E.25~30%10.中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A)11.嗜酸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B)第二章基本組織B型題A.單層柱狀上皮 B.單層立方上皮 C.內皮 D.間X型題12.關于疏松結締組織特點的敘述,下列哪些是正確的(ACDE)A.細胞種類多B.細胞排列有極性(兩個面)C.細胞數量和分布因部位和功能而不同 D.細胞間質多 E.分布廣泛13.骨骼肌(ABCD)A.肌纖維呈細長的圓柱狀B.細胞核數量多,位于肌膜下C.有明暗相間的橫紋D.細胞質內含有大量的肌原纖維E.是不隨意肌第二章基本組織X型題12.關于疏松結締組織特點的敘述,下列哪些是正確的第二填空題1.分布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內表面的單層扁平上皮稱______,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等處的單層扁平上皮稱______。2.B淋巴細胞參與______;T淋巴細胞參與______。3.肌組織根據結構和功能不同,可分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種。4.神經組織由______和______組成。第二章基本組織填空題第二章基本組織
思考題1.當你用指甲抓撓身體表皮時,會出現一道道的劃痕,但并不出血。請運用有關被覆上皮的知識解釋:(1)身體表皮為何種上皮?(2)為何受傷后不會出血?2.一女性血常規檢查:紅細胞(RBC)3.7×1012/L;白細胞(WBC)8×109/L;中性粒細胞42%;淋巴細胞64%;血小板(Pt)120×109/L。醫生診斷為:病毒性感冒。(1)以上指標哪些異常?(2)此人是否伴有貧血?(王明鶴)第二章基本組織思考題(王明鶴)第二章基本組織1.運動系統的組成。2.骨的形態分類和結構。3.關節的基本構造和運動。4.脊柱、胸廓的組成。5.顱骨的組成及顱的整體觀6.上、下肢骨各骨的位置及主要結構。7.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的組成及特點和主要運動形式。8.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組成及特點和主要運動形式。9.骨盆的組成,男女性骨盆的差異。10.全身主要肌的位置及作用。第三章運動系統周光王珂1.運動系統的組成。第三章運動系統運動系統組成:骨:與骨連結連結形成骨骼,構成人體支架,支持體重、保護內臟,并參與運動,充當杠桿骨連結:在運動中作為支點,起樞紐作用肌肉:運動中賦予動力
第三章運動系統
運動系統組成: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一、概述(一)骨骨是堅硬的器官,成人約有206塊1、骨的分類和形態按部位:顱骨軀干骨四肢骨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第一節骨和骨連結根據骨的外形可分為:(1)長骨:呈管狀,其中部稱為骨干或骨體;兩端較膨大,稱為骨骺,一般都具有光滑的關節面;骨干內部的空腔稱骨髓腔。分布于四肢。
(2)短骨:短小,近似立方形,多成群分布,如腕骨和跗骨等。(3)扁骨:扁薄,呈板狀,如顱蓋諸骨,以及胸骨和肋骨等。(4)不規則骨:外形不規則,如椎骨和顳骨等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第三章運動系統骨髓骨質骨密質
骨松質
骨膜
紅骨髓
黃骨髓
骨重點提示骨折的愈合主要靠骨膜來完成,如手術中骨膜剝離太多或損傷過大,則會延遲骨折愈合。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2、骨的結構骨髓骨質骨密質骨膜紅骨髓骨重點提示第三章第一節骨和骨連結骨髓:質地柔軟,富含血管,充填于髓腔和松質間隙內。骨髓分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是造血的場所,胎兒和嬰兒的骨髓都是紅骨髓。從6歲前后開始,骨髓腔內的紅骨髓,造血細胞逐漸減少,脂肪細胞逐漸增多,到成年時,幾乎都已轉變成為黃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等處的紅骨髓,終生保存重點提示臨床上需檢查骨髓的造血功能時,多在髂骨、胸骨和椎骨等處進行穿刺,抽取骨髓進行檢查。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3.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骨的化學成分分無機質和有機質兩類。成人的骨中有機質約占骨重的1/3,無機質約占2/3,二者結合使骨既有堅硬性,又有彈性和韌性,能承受較大的壓力而不變形。重點提示幼兒的骨,有機質的比例較成人高,骨的彈性和韌性都較大,在外力的影響下,易彎曲變形,而不易發生完全性骨折,臨床上稱為青枝骨折;老年人的骨,無機質的比例較大,因此脆性增加,易因外力而引起完全性骨折。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4.骨的發生和生長骨的發生有兩種方式:膜化骨如顱蓋骨和面顱骨的發生軟骨化骨如軀干骨和四肢骨的發生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第一節骨和骨連結(二)骨的連結骨與骨之間的連結裝置,稱骨連結。根據骨連結的構造形式,可分直接連結和間接連結。1.直接連結骨與骨之間借致密結締組織、軟骨或骨直接相連,其間沒有腔隙,運動性能很小或完全不能運動。如顱骨之間的縫及椎骨之間的椎間盤等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2.間接連結又稱滑膜關節或關節,是骨與骨之間借膜性的結締組織囊相連。(1)關節的基本結構:包括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關節面:構成關節各骨的鄰接面,表面覆有關節軟骨。關節囊:由結締組織構成的膜性囊,附于關節面的周緣或其附近的骨面上。關節腔:關節囊的滑膜和關節軟骨所圍成的密閉腔隙,內含少量滑液。腔內為負壓,有助于關節的穩固性。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2)關節的輔助結構:有韌帶、關節盤和關節半月板等。韌帶有增強關節的穩固性和限制關節的運動幅度等作用。關節盤和關節半月板可增強關節的穩固性,增加關節的運動形式和擴大關節的運動幅度。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第三章運動系(3)關節的運動: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屈和伸:骨繞關節冠狀軸進行的運動。一般說,兩骨之間角度變小的動作為屈;角度變大的動作為伸。內收和外展:骨繞關節矢狀軸進行的運動。骨向正中矢狀面靠攏的動作,稱內收;遠離正中矢狀面的動作,稱外展。旋轉:骨繞關節垂直軸進行的運動。骨的前面轉向內側的動作,稱旋內;轉向外側的動作,稱旋外。環轉:屈、外展、伸和內收四種動作的連續運動。運動時,骨的近側端在原位轉動,遠側端作圓周運動。第三章運動系統(3)關節的運動: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第一節骨和骨連結重點提示關節運動幅度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兩個關節面大小的差別。關節面大小差別愈大,運動的幅度也愈大;反之,則較小。此外,關節韌帶的發達程度和附近骨突的形態,對關節的運動幅度也有一定的影響。關節運動幅度愈大,其穩定性愈差。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第三章運動系統
二、軀干骨及其連結軀干骨包括椎骨、胸骨和肋,它們借骨連結構成脊柱和胸廓。(一)脊柱位于軀干后壁的正中,由33塊椎骨組成。參與胸廓、腹后壁和骨盆的構成,具有支持體重、保護內部器官和運動等功能。第三章運動系統二、軀干骨及其連結第三章運動系
1.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5塊,尾椎4塊(1)椎骨的一般形態:椎骨由前部的椎體和后部的椎弓構成,椎體與椎弓共同圍成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連成椎管,管內容納脊髓。椎弓分為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與椎體相連的部分較細,稱椎弓根。相鄰椎弓根圍成椎間孔,孔內有脊神經和血管通過。椎弓發出7個突起,向后方伸出的一個,稱棘突;向兩側伸出的一對,稱橫突;向上方和下方各伸出的一對突起,分別稱上關節突和下關節突。第三章運動系統1.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5塊,尾椎4(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頸椎:椎體較小,橫突的根部有橫突孔,孔內有血管通過。棘突較短,第2~6頸椎棘突的末端有分叉。第1頸椎:又稱寰椎,呈環形,無椎體和棘突。第三章運動系統(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第三章第2頸椎:又稱樞椎,椎體有一個向上方的齒突。第7頸椎:又稱隆椎,棘突較長,末端無分叉重點提示當頭前屈時,第7頸椎棘突特別隆起,易于觸及,是計數椎骨序數和針灸取穴的標志
第三章運動系統第2頸椎:又稱樞椎,椎體有一個向上方的齒突。重點提示胸椎:在椎體側面的上、下緣和橫突末端的前面,都有與肋相連結的關節面稱肋凹。棘突細長,斜向后下方腰椎:棘突寬而短,呈板狀,水平方向后伸,棘突間隙較寬重點提示腰椎棘突間隙較寬,臨床常選第3~4或第4~5腰椎間隙進行穿刺。第三章運動系統胸椎:在椎體側面的上、下緣和橫突末端的前面,都有與肋相連結的骶骨
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底與第5腰椎體相接,其前緣的中份向前突出,稱骶岬。尖向下接尾骨。骶骨的前面和后面分別有四對骶前孔和四對骶后孔。骶骨內的縱行管道,稱骶管,構成椎管的下部并與骶前、后孔相通。骶管的下口呈三角形,稱骶管裂孔。骶管裂孔的兩側各有一個向下的突起,稱骶角重點提示骶骨的岬,為女性骨盆測量的重要標志;骶角,是骶管麻醉時確定進針部位的標志第三章運動系統骶骨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底與第5腰(3)椎骨的連結椎骨之間借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相連結。椎間盤:位于相鄰的兩個椎體之間。其周圍部稱纖維環,由多層呈同心圓排列的纖維軟骨構成;中央部是一種富有彈性的膠狀物,稱髓核。第三章運動系統(3)椎骨的連結椎骨之間借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相連結。韌帶:連結椎骨的韌帶有長、短兩類。
長韌帶接近脊柱全長,共有三條,即前縱韌帶、后縱韌帶和棘上韌帶。前、后縱韌帶連結椎體和固定椎間盤,限制脊柱過度伸和屈。棘上韌帶連于各個棘突的尖端,可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短韌帶連結相鄰的兩個椎骨。有連于相鄰兩椎弓板之間的黃韌帶和連于相鄰棘突之間的棘間韌帶。。第三章運動系統韌帶:連結椎骨的韌帶有長、短兩類。重點提示椎間盤堅韌而有彈性,能牢固連結椎體,允許椎體之間有少量的運動。當脊柱運動時,髓核在纖維環內可發生輕微的變形和運動。纖維環的后部較薄弱,尤其是后外側部缺乏韌帶加強,故當猛力彎腰或勞損引起纖維環破裂時,髓核可突向椎間孔或椎管,壓迫脊神經或脊髓,臨床上稱為椎間盤突出癥。重點提示腰椎穿刺時,穿刺針經過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和黃韌帶時,可以感覺到上述3層阻力。第三章運動系統重點提示第三章運動系統關節脊柱的關節有關節突關節和寰樞關節。關節突關節由相鄰兩個椎骨的上、下關節突組成,運動幅度很小。寰樞關節由寰椎和樞椎組成,以齒突為軸,可使寰椎連同頭部作旋轉運動。此外,脊柱與顱之間還有寰枕關節,由寰椎和枕骨構成,可使頭作前屈、后伸和側屈運動。
第三章運動系統關節第三章運動系統2.脊柱的整體觀(1)前面觀:可見脊柱的椎體自上而下逐漸增大,到第二骶椎為最寬,從骶骨耳狀面以下又漸次縮小。(2)側面觀可見脊柱有4個生理性彎曲,即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其中頸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重點提示:脊柱的彎曲增強了脊柱的彈性,可維持人體的重心穩定和減輕震蕩,保護腦和胸腹盆腔器官。
第三章運動系統2.脊柱的整體觀第三章運動系統(3)后面觀:可見棘突縱行排列成一條直線。頸椎的棘突水平伸向后方,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疊瓦狀,排列較緊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間的距離也較大。3.脊柱的運動可作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運動。重點提示:脊柱運動幅度最大的部位在下頸部和下腰部,同時脊柱的損傷也以這兩處較為多見。第三章運動系統(3)后面觀:可見棘突縱行排列成一條直線。頸椎的棘突水平伸向1.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自上而下依次分為胸骨柄、胸骨體和劍突三部分。胸骨柄的上緣,中部微凹,稱頸靜脈切跡,兩側有鎖切跡。(二)胸廓由12塊胸椎、12對肋和1塊胸骨連結而成
胸骨柄和胸骨體的連結處形成微向前凸的結構,稱胸骨角。重點提示胸骨角兩側平對第二肋,常作為計數肋的重要標志。胸骨角向后平對第四胸椎體下緣,兩者形成胸骨角平面第三章運動系統1.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自上而下依次分為胸骨柄、胸骨體和第三章運動系統2.肋
在肋前端,第1肋與胸骨柄直接相連;第2~7分別與胸骨的外側緣形成胸肋關節;第8~10肋軟骨依次連于上位肋軟骨的下緣,形成一條連續的軟骨緣,稱肋弓;第11和第12肋游離于腹肌內,故稱浮肋。
肋骨肋溝肋軟骨第三章運動系統2.肋在肋前端,第1肋與胸骨柄直接相連3.胸廓的整體觀成人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圓錐體形,上窄下寬。胸廓有上、下兩口: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對肋和胸骨的頸靜脈切跡圍成;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和第十一對肋、兩側肋弓及劍突圍成。兩側肋弓在中線構成向下開放的角,稱胸骨下角,角內夾有劍突。胸廓上、下相鄰兩肋之間的間隙,稱肋間隙第三章運動系統3.胸廓的整體觀第三章運動系統4.胸廓的運動主要表現在呼吸運動。由于肋的位置向前下傾斜,在呼吸肌的作用下,可引起肋的前端上升或下降。所以,肋前端上升,胸廓向兩側和前方擴大,胸廓的容積也相應增大,引起吸氣;肋前端下降,胸廓恢復原狀,容積也隨著縮小,導致呼氣。(三)軀干骨的重要骨性標志有第七頸椎棘突、頸靜脈切跡、胸骨角、肋弓、骶管裂孔和骶角等。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4.胸廓的運動主要表現在呼吸運動。由于肋的位置向前下傾斜三、顱骨及其連結顱骨23塊(聽小骨3對除外)(一)顱的組成
顱分腦顱和面顱兩部分。腦顱位于顱的后上部,由8塊顱骨構成。其中不成對的從前向后有額骨、篩骨、蝶骨和枕骨;成對的有頂骨和顳骨。顱腔的頂稱顱蓋,底稱顱底。構成顱蓋的骨,自前向后依次是額骨、左右頂骨和枕骨,以及頂骨外下方的顳骨。額骨、枕骨和顳骨分別從前、后和兩側彎向內下,參與顱底的構成。位于顱底中央的是蝶骨,蝶骨中部的前方是篩骨。第三章運動系統三、顱骨及其連結顱骨23塊(聽小骨3對除外)面顱位于顱的前下部,由15塊顱骨構成,其中不成對的有犁骨、下頜骨和舌骨;成對的有上頜骨、鼻骨、淚骨、顴骨、腭骨和下鼻甲,它們形成面部的骨性基礎。上頜骨位于一側面顱骨的中央。上頜骨的外上方是顴骨,上頜骨的內側面參與鼻腔外側壁的構成。兩側上頜骨的下方是下頜骨。
除下頜骨和舌骨外,其他顱骨都緊密結合成為一個整體第三章運動系統面顱位于顱的前下部,由15塊顱骨構成,其中不成對的有(二)下頜骨的形態分一體和兩支。主要結構:牙槽弓、牙槽、頦孔、冠突、髁突、下頜角、下頜孔、下頜管(三)顱的整體觀1.顱頂面觀: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2.顱底內面顱前窩、顱中窩、顱后窩(1)顱前窩主要結構:篩板、篩孔(2)顱中窩主要結構:視神經管、眶上裂、垂體窩、圓孔、卵圓孔、棘孔、顳骨巖部
第三章運動系統(二)下頜骨的形態(3)顱后窩
主要結構:枕骨大孔、頸靜脈孔、內耳門、乙狀竇溝、舌下神經管3.顱底外面觀主要結構:鼻后孔、骨腭、枕骨大孔、枕外隆突、枕髁、頸動脈外口、莖突、莖乳孔、乳突、下頜窩、關節結節
第三章運動系統(3)顱后窩主要結構:第4.顱側面觀顳窩的內側壁由額、頂、顳、蝶四骨構成,四骨的會合處稱翼點。主要結構:乳突、外耳門、顴弓、翼點重點提示翼點處骨質較薄,其內面有腦膜中動脈通過,故外傷骨折后易傷及該血管,引起顱內出血,危及生命
5.顱前面構成:眶和骨性鼻腔(1)眶:容納視器,斜向內后,經視神經管與顱中窩相通。在眶上緣的內、中1/3交界處有眶上切跡或眶上孔。在眶下緣中點的下方約lcm處有與眶相通的眶下孔。第三章運動系統4.顱側面觀顳窩的內側壁由額、頂、顳、蝶四骨構成,四骨的會合(2)骨性鼻腔骨性鼻中隔由矢狀位的篩骨垂直板和犁骨組成主要結構: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蝶篩隱窩(3)骨性鼻旁竇有四對,分別是額竇、篩竇、蝶竇、上頜竇,位于同名骨內。重要提示上頜竇常深入上頜牙槽弓,故上頜牙的病變,有時可波及上頜竇。鼻旁竇有減輕顱骨之重量及產生共鳴、協助發音之功能。第三章運動系統(2)骨性鼻腔第三章運動系統(四)顱骨的連結只有下頜骨與顳骨之間以顳下頜關節相連。顳下頜關節(下頜關節)由下頜骨的髁突與顳骨的下頜窩和關節結節組成,關節囊較松弛,關節腔內有關節盤。兩側顳下頜關節必須同時運動,可作開口、閉口和前后、左右移動等運動。第三章運動系統(四)顱骨的連結第三章運(五)新生兒顱的特征和出生后的變化新生兒的顱蓋骨骨化尚未全部完成,骨與骨之間還保留有一定面積的結締組織膜,其中面積較大者稱為顱囟。重要的顱囟有:前囟,呈菱形,位于兩頂骨與額骨之間,于1~2歲時閉合;后囟,呈三角形,位于兩頂骨與枕骨之間,出生后不久即閉合
第三章運動系統(五)新生兒顱的特征和出生后的變化重點提示顱囟在顱內壓增高時飽滿,脫水時凹陷;佝僂病患兒,顱囟閉合期延遲;若顱囟閉合過早,可影響顱的發育致小頭畸形
(六)顱骨的重要骨性標志有枕外隆凸、乳突、下頜角、顴弓、下頜髁突和眶上、下緣等
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重點提示(六)顱骨的重要骨性標志有枕外隆凸、乳突、下頜(1)肩胛骨兩面、三角、三緣主要結構:肩胛岡、岡上窩、岡下窩、肩峰、喙突、關節盂、肩胛下窩重點提示: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均較銳利;分別平對第二肋和第七肋,為背部計數肋和肋間隙的標志。(2)鎖骨位于胸廓前上方,略呈“~”形,全長都可摸到。鎖骨內側2/3凸向前,外側1/3凸向后,內側端鈍圓,外側端扁平四、四肢骨及其連結(一)上肢骨及其連結每側32塊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1)肩胛骨兩面、三角、三緣主要結構:肩胛岡、岡上窩、岡下上端:肱骨頭、大結節、小結節、外科頸干:橈神經溝、三角肌粗隆下端:肱骨小頭、肱骨滑車、內上髁、外上髁、尺神經溝、鷹嘴窩重點提示:1.中老年人肱骨外科頸處易發生骨折,易傷及腋神經致“方形肩”;小兒易在鷹嘴窩上緣平面發生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易傷及尺神經致“爪形手”。2.橈神經溝內有橈神經通過,肱骨中段骨折易損傷橈神經致“垂腕癥”。(3)肱骨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上端:肱骨頭、大結節、小結節、外科頸(3)肱骨第三章運動(4)橈骨(5)尺骨上端:滑車切跡、鷹嘴、冠突、橈切跡下端:尺骨莖突、尺骨頭上端:橈骨頭、橈骨粗隆下端:橈骨莖突、尺切跡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4)橈骨(5)尺骨上端:滑車切跡、鷹嘴、冠突(6)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腕骨8塊遠側列:大多角骨、鉤骨、頭狀骨、小多角骨
掌骨5塊指骨14塊近節指骨、中節指骨、遠節指骨近側列: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重點提示
腕骨的名稱順序可用下列口訣記憶:舟月三角豆、大小頭狀鉤。第三章運動系統(6)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腕骨8塊遠側列:大多角骨2.上肢骨的連結(1)胸鎖關節是上肢骨與軀干骨間連結的唯一關節。
特點:關節囊堅韌,關節腔內有關節盤,運動幅度小構成:鎖骨的內側端和胸骨柄的鎖切跡(2)肩鎖關節(3)肩關節構成:由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連結而成特點:肱骨頭大,關節盂淺小,關節囊松弛,韌帶薄弱,運動靈活、幅度較大,但穩固性較差第三章運動系統2.上肢骨的連結(1)胸鎖關節是上肢骨與軀干骨間連結的唯一關重點提示:1.肩關節囊內有肱二頭肌長頭腱通過,關節囊的前、后、上壁都有肌和肌腱加強,下壁薄弱,是肩關節最常見的脫位部位。2.肩關節是人體運動幅度最大的關節,可作屈、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4)肘關節由肱骨下端和橈、尺骨的上端連結而成它包括三個關節:即肱骨小頭和橈骨頭組成的肱橈關節,肱骨滑車和尺骨的滑車切跡組成的肱尺關節,橈骨頭和尺骨的橈切跡組成的橈尺近側關節。三個關節包在一個關節囊內,具有一個共同的關節腔。第三章運動系統重點提示:第三章運動系統關節特點和運動:關節囊的前、后壁薄弱而松弛,但內、外側壁的纖維層增厚,分別形成尺側副韌帶和橈側副韌帶。關節囊的下部有橈骨環狀韌帶,該韌帶呈半環狀,從前方、外側和后方環包橈骨頭,其兩端分別附于尺骨橈切跡的前、后緣,容納和固定橈骨頭。肘關節可作屈、伸運動重點提示1.小兒的橈骨頭發育尚未完善,所以,突然用力向前牽引小兒手或前臂時,橈骨頭可部分從下方脫出,造成橈骨小頭半脫位。2.伸肘時,肱骨內、外上髁和尺骨鷹嘴3點在一條直線上;屈肘至90°時,三點成一等腰三角形。在肘關節脫位時這種關系就發生改變,但肱骨髁上骨折時這種關系不改變第三章運動系統關節特點和運動:第三章運動系統(5)前臂骨的連結:包括橈尺近側關節、前臂骨間膜和橈尺遠側關節。橈尺遠側關節由橈骨的尺切跡和尺骨頭組成。重點提示橈尺近側關節和橈尺遠側關節同時活動時,可使前臂作旋前和旋后運動。旋前是指橈骨下部轉向尺骨內前方,橈、尺兩骨交叉,手背朝前的運動;反之,橈骨轉向與尺骨平行,手背朝后的運動,稱為旋后(6)手關節包括橈腕關節、腕骨間關節、腕掌關節、掌指關節和指骨間關節橈腕關節由橈骨下端的遠側面、尺骨頭下方的關節盤和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共同組成,可作屈、伸、內收、外展和環轉運動。第三章運動系統(5)前臂骨的連結:包括橈尺近側關節、前臂骨間膜和橈尺遠側關⒊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標志:鎖骨、肩胛岡、肩峰、喙突、肩胛骨上下角、肱骨內外上髁、橈骨莖突、尺骨莖突和尺骨鷹嘴(二)下肢骨及其連結1.下肢骨每側共31塊。(1)髖骨:位于盆部,由髂骨、恥骨和坐骨3骨融合而成。髂骨構成髖骨的上部,恥骨和坐骨分別構成髖骨的前部和后下部。3骨融合部的外側面,有一深窩,稱髖臼。髖臼前下方的卵圓形大孔,稱閉孔。髖骨的上緣厚鈍,稱髂嵴。髂嵴前、后端的突出部,分別稱為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在髂前上棘的后上方,髂嵴向外側突出,形成髂結節。髖骨上部的內面稱髂窩;后下區與骶骨的耳狀面相關節。髂窩的下界為一圓鈍的弓形隆起,稱弓狀線。第三章運動系統⒊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標志:第三髖骨的前部主要由恥骨上支和恥骨下支構成,形成閉孔的上界和前下界。恥骨上支的上緣較銳,稱恥骨梳。恥骨梳的后端與弓狀線相續,前端終于圓形的恥骨結節。恥骨上、下支移行部的內側有一橢圓形粗糙面,稱恥骨聯合面。髖骨的后部最低部有粗糙的坐骨結節。坐骨結節后上方的三角形突起,稱坐骨棘,在坐骨棘的上、下方各有一切跡,分別稱為坐骨大切跡和坐骨小切跡。坐骨結節向前延伸為坐骨支。坐骨支和恥骨下支相連,共同構成閉孔的下界。重點提示1.兩側髂嵴最高點的連線平對第四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的定位標志。2.恥骨上、下支均是髖骨骨折的好發部位。第三章運動系統髖骨的前部主要由恥骨上支和恥骨下支構成,形成閉孔的上界(2)股骨上端—股骨頭、股骨頸、大轉子、小轉子體—圓柱形,稍前凸下端—內側髁、外側髁、外上髁、內上髁(3)髕骨(4)脛骨上端—內側髁、外側髁、脛骨粗隆下端—內踝(5)腓骨上端—腓骨頭、腓骨頸下端—外踝第三章運動系統(2)股骨上端—股骨頭、股骨頸、大轉子、小轉子(6)足骨包括跗骨、跖骨、趾骨跗骨7塊,即距骨、跟骨、足舟骨、3塊楔骨和骰骨。跖骨5塊,自內側向外側,依次是第一至第五跖骨。趾骨14塊,除踇趾為兩塊外,其余各趾都是3塊。2.下肢骨的連結(1)髖骨的連結骶髂關節:由骶、髖兩骨的耳狀面組成恥骨聯合:兩側髖骨的前部借恥骨聯合相連結在骶髂關節的后方,從骶、尾骨的外側緣到髖骨有兩條強大的韌帶:到坐骨結節的韌帶,稱骶結節韌帶;到坐骨棘的韌帶,稱骶棘韌帶。它們與坐骨大、小切跡,分別圍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第三章運動系統(6)足骨包括跗骨、跖骨、趾骨重點提示:骶髂關節的關節囊厚而堅韌,并有韌帶加強,關節腔極其狹窄,運動性能很小,主要適應下肢支持體重的功能。恥骨聯合主要由纖維軟骨構成,軟骨內有一極窄的縱行裂隙。女性在妊娠分娩時,恥骨聯合可輕度分離,以利胎兒娩出。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髖骨連結而成骨盆被界線分為上部的大骨盆和下部的小骨盆。界線自后向前依次由骶骨的岬、弓狀線、恥骨梳和恥骨聯合上緣連結而成。第三章運動系統重點提示:第三章運動系統小骨盆有上、下兩口,上口由界線圍成,下口由尾骨、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坐骨支、恥骨下支和恥骨聯合下緣圍成。兩側的坐骨支和恥骨下支連成恥骨弓,其間的夾角,稱恥骨下角。從青春期開始,骨盆的形態出現性別差異。女性骨盆的形態特點與妊娠和分娩有關第三章運動系統小骨盆有上、下兩口,上口由界線圍成,下口由尾骨、骶結節韌帶、
男性女性骨盆形狀較窄長較寬短骨盆的上口心形橢圓形骨盆的下口較狹窄較寬大骨盆腔漏斗形圓桶形恥骨下角70°~75°80°~100°第三章運動系統男、女性骨盆形態的差別骨盆形狀較窄長(2)髖關節:構成:由髖臼和股骨頭組成,特點:關節囊厚而堅韌,關節囊表面有韌帶增強,其中最為強韌的是位于囊前壁的髂股韌帶,它可限制髖關節過度后伸。關節囊內有股骨頭韌帶,內有營養股骨頭的血管通過第三章運動系統(2)髖關節:第三章運動系統重點提示:1.股骨頸除其后面的外側部之外,都被包入囊內,故股骨頸骨折,有囊內和囊外之分。2.髖關節囊的后壁較薄弱,故髖關節脫位常為后脫位。3.髖關節的運動形式與肩關節相同,可作屈、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但由于其結構比肩關節牢固,故髖關節各類運動的幅度,都較肩關節為小(3)膝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前方的髕骨組成。關節囊寬闊而松馳,韌帶發達,關節囊前壁由髕韌帶加強,囊內前、后交叉韌帶和內、外側半月板第三章運動系統重點提示:第三章運動系統重點提示:由于膝關節位于股骨和脛骨兩個長骨之間,承受杠桿力較大,故其兩側、前方及關節內均有韌帶加強。膝關節可作屈、伸運動;當膝關節處于半屈位時,還可作輕度的旋內和旋外運動
第三章運動系統重點提示:第三章運動系統(4)小腿骨的連結上端:脛腓關節下端:韌帶連合骨干間:小腿骨間膜(5)足關節:包括距小腿關節、跗骨間關節、跗跖關節、跖趾關節和趾骨間關節距小腿關節(踝關節):由脛、腓骨的下端和距骨組成距小腿關節可作背屈(伸)和跖屈(屈)運動,與跗骨間關節協同作用時,可使足內翻和外翻。(6)足弓:足骨借關節和韌帶緊密相連,在縱、橫方向上都形成凸向上方的弓形結構,稱足弓第三章運動系統(4)小腿骨的連結上端:脛腓關節重點提示1.足弓具有彈性,在行走、跑跳和負重時,可緩沖地面對人體的沖擊力,借以保護腦和內臟器官。同時也可保護足底的血管和神經免受壓迫。2.足弓主要憑借足底的韌帶、肌和腱等結構來維持。當這些軟組織發育不良,或因慢性勞損引起韌帶松弛或因骨折時,均可導致足弓低平或消失,成為扁平足。3.踝關節內側韌帶強韌,外側韌帶較薄弱,在足過度內翻時容易發生踝關節外側扭傷
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重點提示第三章運動系統第一節骨和骨連結(三)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標志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結節、恥骨結節、坐骨結節、股骨大轉子、股骨內上髁、股骨外上髁、髕骨、腓骨頭、脛骨粗隆、脛骨前緣、內踝、外踝和跟骨結節等第三章運動系統(三)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標志第三章運第二節骨骼肌一、概述
第三章運動系統運動系統的肌均屬骨骼肌(一)肌的分類根據肌的外形,可分長肌、短肌、扁肌和輪匝肌四種根據肌的作用,肌可分為屈肌、伸肌、內收肌、外展肌、旋內肌和旋外肌等(二)肌的構造肌由肌腹和肌腱構成。肌腹主要由大量的骨骼肌纖維構成,具有收縮功能。肌腱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非常強韌,起力的傳遞作用。第二節骨骼肌第三章運動系統運動系統的肌均屬骨骼肌(三)肌的起止點和作用肌通常都越過一個或多個關節。通常軀干肌以靠近正中矢狀面的附著點為起點,遠離正中矢狀面的為止點;四肢肌以近端附著點為起點,遠端附著點為止點。在一般情況下,肌收縮時,止點向起點方向移動。(四)肌的配布肌大多成群配布在關節的周圍,在每一個運動軸的兩側,都配布有作用相反的兩群肌,這種作用相反的兩群肌互稱拮抗肌。通常完成一個運動有數塊肌同時參與,這些作用相同的肌稱協同肌。拮抗肌和協同肌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相互協調、配合,完成各種動作。第三章運動系統(三)肌的起止點和作用第三章(五)、肌的輔助裝置1、筋膜(1)淺筋膜(皮下筋膜)
(2)深筋膜(固有筋膜)重點提示皮下注射就是將藥物注入淺筋膜。2、滑膜囊(內有滑液)3.滑膜鞘:是包圍在長肌腱外面的結締組織鞘,多見于手、足活動較大的部位。呈雙層套管狀,分為內、外兩層,內層包繞于腱的周圍;外層與周圍的結締組織相連。內、外兩層在鞘的兩端相互移行,形成一個封閉的腔隙,其內含有少量的滑液。當肌收縮時,滑膜鞘可減少腱與骨的摩擦。第三章運動(五)、肌的輔助裝置第三章運分為:面肌和咀嚼肌(一)面肌(表情肌)枕額肌帽狀腱膜枕額肌額腹枕額肌枕腹眼輪匝肌口輪匝肌(二)咀嚼肌
布于顳下頜關節的周圍,主要有咬肌和顳肌。咬肌位于下頜支的外面,顳肌位于顳窩內。二肌收縮,都可上提下頜骨。
二、頭肌第三章運動系統分為:面肌和咀嚼肌(一)面肌(表情肌)二、三、頸肌有頸闊肌,胸鎖乳突肌,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
。胸鎖乳突肌位于頸的外側部,起自胸骨柄和鎖骨的內側端,止于乳突。一側胸鎖乳突肌收縮,使頭向同側傾斜,面部轉向對側;兩側同時收縮,使頭后仰第三章運動系統三、頸肌第三章運動系統
1.淺群(一)、背肌(1)斜方肌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攏,如肩胛骨固定,兩側斜方肌同時收縮時,則可使頭后仰(2)背闊肌作用:使臂內收、旋內和后伸。當上肢固定時,可引體向上
四、軀干肌背肌、胸肌、膈、腹肌和會陰肌第三章運動系統1.淺群(一)、背肌(1)斜方肌四、軀干肌背肌、胸肌2.深群豎脊肌作用:使脊柱后伸并仰頭(二)胸肌
1.胸大肌作用:位于胸前壁的上部,可使臂內收、旋內和前屈;當上肢固定時,可上提軀干,也可提肋,助吸氣2.前鋸肌位于胸外側壁。收縮時可向前牽拉肩胛骨;下部肌束收縮可使肩胛骨的下角外旋,助臂上舉第三章運動系統2.深群1.胸大肌第三章運動3.肋間肌:位于肋間隙內淺層的稱肋間外肌,肌束行向前下,收縮時,可提肋以助吸氣深層稱肋間內肌,肌束方向與肋間外肌相反,收縮可降肋以助呼氣第三章運動系統3.肋間肌:第三章運動系統(三)膈分隔胸腔和腹腔。周圍部為肌,中央部為中心腱。膈上有三個裂孔:主動脈裂孔,有主動脈和胸導管通過;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經通過;腔靜脈孔,有下腔靜脈通過膈收縮時,膈頂下降,胸腔容積擴大,助吸氣;舒張時,膈頂上升復原位,胸腔容積縮小,助呼氣膈和肋間肌均屬呼吸肌,是呼吸運動的原動力。
第三章運動系統
(三)膈分隔胸腔和腹腔。周圍部為肌,中央部為中心腱。膈上包括位于腹前外側壁的3塊扁肌和腹直肌,以及位于腹后壁的腰方肌
(四)腹肌1.腹外斜肌是腹前外側壁最淺層的扁肌,腱膜下部增厚,張于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之間形成腹股溝韌帶。在恥骨結節的外上方,腱膜有一個略呈三角形的裂孔,稱腹股溝管淺環(腹股溝管皮下環)
2.腹內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腱膜向內分為前、后兩層經腹直肌前、后面至腹白線。腹內斜肌腱膜的下部與腹橫肌腱膜的相應部分結合,呈弓形止于恥骨梳內側端,形成腹股溝鐮(聯合腱)第三章運動系統包括位于腹前外側壁的3塊扁肌和腹直肌,以及位于腹后壁的腰方肌3.腹橫肌4.腹直肌呈帶狀,位于腹前壁正中線的兩側。周圍包有3對扁肌腱膜形成的腹直肌鞘。腹直肌的前部有3~4條橫行的腱性結構,稱為腱劃5.腰方肌第三章運動系統3.腹橫肌4.腹直肌第三章運動系重點提示:腹壁大部分肌的肌束排列方向相互交錯,可增加腹壁張力,有利于保護和支持腹腔內部器官。腹肌收縮時,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六單元 課外古詩詞 夜雨寄北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025年上海市共有產權住房購買合同樣本
- 《高效管理大團隊的策略與實踐》課件
- 2025年版建筑工程合同范本
- Unit 3 Where did you go PartA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下冊
- 《小數的意義》(教案)-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
- 產品設計融入用戶體驗多維
- 《法學實踐專題》課件 - 深入解析與實務應用
- 《第11課 有序的世界》教學設計教學反思-2023-2024學年小學信息技術浙教版23四年級上冊
- 2025范本承攬合同
- 自愿離婚的協議范本5篇
- 商業運營服務合作協議
- 員工心理健康關懷與支持措施試題及答案
- 2025書畫藝術品交易合同范本
-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25)解讀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七年級(下)期中數學試卷(考試范圍:第7~9章) (含解析)
- 安全生產“反三違”學習培訓
- 網球裁判考試試題及答案
- 能源儲備體系建設-深度研究
- 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八年級美術樣卷
- 2025年河南輕工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考試題庫及答案1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