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碩法學-運城護理職業學院考研押題卷【3套】含答案詳解I_第1頁
考研考博-法碩法學-運城護理職業學院考研押題卷【3套】含答案詳解I_第2頁
考研考博-法碩法學-運城護理職業學院考研押題卷【3套】含答案詳解I_第3頁
考研考博-法碩法學-運城護理職業學院考研押題卷【3套】含答案詳解I_第4頁
考研考博-法碩法學-運城護理職業學院考研押題卷【3套】含答案詳解I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住在富人區的她考研考博-法碩法學-運城護理職業學院考研押題卷【3套】含答案詳解(圖片大小可任意調節)全文為Word可編輯,若為PDF皆為盜版,請謹慎購買!卷I一.單項選擇題(共50題)1.下列選項中,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是

A.7個月的胎兒

B.滿月的嬰兒

C.會畫畫的猩猩

D.被誹謗的死者

答案:B

本題解析:

《民法典》第13、14條規定:自然人自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即具有民事主體資格。

2.元朝專門受理蒙古王公貴族案件的司法機關是()。

A.刑部

B.宣政院

C.大理寺

D.大宗正府

答案:D

本題解析:

【精解】元朝設置大宗正府,專理蒙古王公貴族案件,故選D項。刑部雖然屬于中央主審機關,但無權受理蒙古王公貴族的案件。宣政院是主持全國佛教事務和統領吐蕃地區軍民之政的中央機關,在司法上,還掌管僧人僧官刑民案件,但無權職掌蒙古王公貴族案件。元朝取消了大理寺的設置。

3.張某旅游時抱著當地一小女孩拍攝了一張照片,并將照片放在自己的博客中,后來發現該照片被用在某雜志的封面,并配以“母女情深”的文字說明。張某并未結婚,朋友看到雜志后紛紛詢問張某,熟人對此也議論紛紛,張某深受困擾。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雜志社侵害了張某的肖像權

B.雜志社侵害了張某的名譽權

C.雜志社侵害了張某的隱私權

D.張某有權向雜志社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答案:A、B、D

本題解析:

選項A涉及侵犯肖像權,其核心是對“他人”肖像的不正當利用。本題中,由于雜志社使用張某的照片沒有法律依據,而將其作為雜志的封面很明顯足以營利為目的,并且沒有得到張某的同意,所以,雜志社的行為侵犯了張某的肖像權,A項正確。選項B涉及侵犯名譽權,雜志社在其發行的雜志封面上將張某旅游時抱著當地一小女孩拍攝的照片,配以“母女情深”的文字說明,由于張某并未結婚,雜志社的行為屬于誹謗,據此,可以認定雜志社侵犯了張某的名譽權。所以,選項B是正確的。選項C涉及侵犯隱私權,其核心在于隱私,即不欲為他人所知的個人秘密。在本題中,雜志社并沒有侵犯張某的隱私權,因為張某將自己旅游時抱著當地一小女孩拍攝的照片,放在自己的蹲客中,很明顯,張某不認為這張照片屬于不欲為他人所知的生活秘密,照片在公開后不屬于張某的隱私,雜志社沒有侵犯張某的隱私權。C項錯誤。根據《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1條以及《侵權責任法》第22條的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本題中,由于雜志社的行為侵犯了張某的肖像權與名譽權,張某有權向雜志社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據此,選項D正確。

4.最有可能排除某種犯罪故意的認識錯誤是()。

A.法律上的認識錯誤

B.對象認識錯誤

C.手段認識錯誤

D.客體認識錯誤

答案:D

本題解析:

【精解】刑法中之所以研究認識錯誤問題,是因為有些認識錯誤的情形會影響到主觀罪過的認定,進而影響到刑事責任的確定。對于法律上的認識錯誤,一般認為不會影響犯罪故意的認定。即使行為人不知道法律的規定,也不能以不知法作為自己的辯護理由。對于對象認識錯誤和手段認識錯誤而言,同樣不影響主觀罪過的認定。例如,行為人將男子誤認為是女子而實施強奸行為,構成強奸罪的未遂,不影響強奸的犯罪故意。再如,行為人誤將白糖當做砒霜而實施殺人行為,也認定為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殺人的犯罪故意的認定。而客體認識錯誤,則可能會影響犯罪故意的認定。例如,行為人誤將人當做野獸而加以射擊致人死亡的,則應當根據行為當時的主客觀情況認定行為人主觀上有無過失。如果有過失的,認定為過失致人死亡罪;如果沒有過失的,則認定為意外事件。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就排除了犯罪故意。故選D項。

5.下列情形中,構成詐騙罪的是()。

A.甲將自己仿造的唐三彩冒充文物高價賣給他人

B.乙盜竊他人信用卡后使用該卡從ATM機上取走1萬元現金

C.丙到柜臺選購黃金戒指,乘機用事先準備好的假戒指調換了真戒指

D.丁在酒店大堂借用李某價值5000元的手機后,邊打邊走,趁李某不備溜走

答案:A

本題解析:

詐騙罪是指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使對方產生認識錯誤,并基于認識錯誤而處分財產,行為人或者第三人取得財物的行為。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竊取他人占有的數額較大的財物,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行為。詐騙罪和盜竊罪的顯著區別在于被害人是否將財產自愿交給行為人。B項,盜竊信用卡并使用的行為,以盜竊罪論處。CD兩項,丙丁的行為都具有竊取的性質,構成盜竊罪。

6.某飲料公司生產的一種酒精飲料,使用的商標名稱為“香檳”酒精飲料。商標局認為其使用的商標侵犯了法國香檳地區生產的“香檳”酒商標注冊的專有使用權。商標局對法國香檳酒采取保護的原因是該商標屬于()。

A.聯合商標

B.防御商標

C.集體商標

D.證明商標

答案:D

本題解析:

【精解】一般說來,證明商標主要是用來保護產地標志、原產地證明或者地理標志的商標。例如,瑞士的鐘表、古巴的雪茄、哥倫比亞的咖啡、法國波爾多的葡萄酒、蘇格蘭的威士忌、俄羅斯的伏特加、法國香檳地區的香檳酒、中國貴州的茅臺酒等,故選D項。聯合商標一般不具有證明作用,故排除A項。防御商標是同一商標用在不同商品上,故排除B項。集體商標是指以團體、協會或者其他組織名義注冊,供該組織成員在商事活動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該組織中的成員資格的標志,如紡織協會成員共同使用的生產或者服務商標,故排除C項。

7.甲、乙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雙方未約定先后履行順序。現甲未履行債務而請求乙履行,遭乙拒絕。乙行使的權利屬于()。

A.請求權

B.支配權

C.抗辯權

D.形成權

答案:C

本題解析:

按照權利作用的不同,民事權利可以分為:①支配權,是指可以對標的物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如所有權;②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如債權;③抗辯權,是指對抗請求權或否認對方權利的權利,如不安抗辯權;④形成權,是指當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一方行為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動的權利,如對于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效力待定合同的確認權等。本題中,乙拒絕甲要求其履行債務的請求,符合抗辯權的條件,屬于同時履行抗辯權。

8.根據專利法規定,專利權轉讓合同履行完畢后,專利權被宣告無效的,該專利權轉讓合同()。

A.效力待定,由雙方當事人重新協商確定效力

B.無效,轉讓人應當向受讓人返還專利權轉讓費

C.有效,轉讓人一般無須向受讓人返還專利權轉讓費

D.可撤銷,受讓人享有撤銷該轉讓合同的權利

答案:C

本題解析:

《專利法》第47條規定,宣告無效的專利權視為自始即不存在。宣告專利權無效的決定,對在宣告專利權無效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執行的專利侵權的判決、調解書,已經履行或者強制執行的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決定,以及已經履行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和專利權轉讓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專利權人的惡意給他人造成的損失,應當給予賠償。依照前款規定不返還專利侵權賠償金、專利使用費、專利權轉讓費,明顯違反公平原則的,應當全部或者部分返還。故轉讓人一般無須向受讓人返還專利權轉讓費,只有在不返還明顯違反公平原則時才全部或者部分返還。

9.根據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下列選項中,不屬于鄰接權的是()。

A.表演者權

B.展覽者權

C.出版者權

D.廣播電影電視組織權

答案:B

本題解析:

【精解】鄰接權是指與作品相鄰的權利,包括出版者權、表演者權、錄制者權和廣播電影電視組織權。

10.2000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大通過的《立法法》明確規定,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是()。

A.國務院

B.國務院各部委

C.省級人民政府

D.各級人民政府

答案:A

本題解析:

【精解】根據《立法法》第56條的規定,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故選A項。

11.脫逃罪的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只限于()。

A.行政拘留的人

B.被勞動教養的人

C.被留置盤問的人

D.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答案:D

本題解析:

【精解】根據刑法的規定,脫逃罪,是指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脫司法機關的羈押和監管的行為。被行政拘留和被勞動教養的人是被行政處罰的人,不能構成脫逃罪。故選D項。

1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物權基本原則的是()。

A.物權法定原則

B.一物一權原則

C.公示、公信原則

D.物權無因性原則

答案:D

本題解析:

【精解】物權的基本原則有三:物權法定原則,一物一權原則和公示、公信原則。我國不承認物權的無因性理論,該理論系德國物權法理論。

13.從法系角度看,近代以來我國香港地區的法律屬于()。

A.普通法法系

B.大陸法系

C.中華法系

D.社會主義法系

答案:A

本題解析:

法系是按照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法律的源流關系、歷史傳統以及形式上的某些特點對法律所做的分類。對資本主義影響最大的法系是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屬于英美法系的國家和地區主要為英、關以及曾經的英國殖民地,因此我國香港的法律體系為英美法系,即普通法法系,故選A項。大陸法系主要范圍為歐陸國家及其殖民地和日本等地,所以我國澳門屬于大陸法系。中華法系,是中國的封建法律和亞洲一些仿效這種法律的國家法律的總稱,目前已經瓦解。社會主義法系的范圍包括蘇聯以及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以及我國。

14.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了一份購銷合同,后乙公司違約。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判決乙公司承擔違約責任,乙公司不執行判決,由法院強制執行。關于此案中的法律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A.法院對乙公司強制執行的法律關系是調整性法律關系

B.法院與甲、乙公司在訴訟中的法律關系是平等的法律關系

C.甲、乙公司分別作為訴訟的原、被告是縱向的法律關系

D.甲、乙公司的合同關系是調整性法律關系

答案:D

本題解析:

【精解】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在法律上與當事人并不處于平等的地位,法院對乙公司強制執行的法律關系是保護性法律關系。法院在訴訟中與兩公司的法律關系是縱向(隸屬)法律關系,即在不平等的法律主體之間建立的權力服從關系。甲、乙兩公司作為訴訟當事人,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他們之間的合同關系屬于調整性法律關系。故選D。

15.關于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搶劫罪的對象是公私財物,犯罪客體是財產的所有權

B.犯罪對象寓于犯罪客體之中,揭示犯罪的本質

C.脫逃罪的犯罪對象不是必要構成要素

D.任何犯罪都必然侵害一定的客體

答案:B

本題解析:

犯罪對象是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體事物,而犯罪客體是法律所保護的為犯罪所侵害的社會利益。犯罪客體寓于犯罪對象之中,揭示犯罪的本質,而犯罪對象是它的載體。犯罪行為對犯罪客體的侵害,往往是通過侵犯或指向犯罪對象來實現的。B選項顛倒了二者關系,錯誤。犯罪對象雖然是絕大多數犯罪構成的必要要素,但也有極少數犯罪,如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脫逃罪等不是其犯罪構成的必要要素。任何犯罪都必然侵害一定的社會利益,即侵害一定的客體,但是犯罪對象不一定受到犯罪的侵害。

16.張某以請客為名將高某灌醉,然后扶高某到一偏僻無人處,將高某的錢包(內有人民幣5000元)拿走。張某的行為構成()。

A.詐騙罪

B.盜竊罪

C.搶劫罪

D.侵占罪

答案:C

本題解析:

【精解】搶劫罪的手段行為包括暴力、脅迫以及其他行為。暴力,是指行為人對被害人的身體實行打擊或強制,例如毆打、捆綁、禁閉、傷害,直至殺害。脅迫,是指行為人對被害人以立即實施暴力相威脅,實行精神強制,使被害人恐懼而不敢反抗,被迫當場交出財物或任財物被劫走。其他方法,是指行為人實施暴力、脅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例如,用藥物麻醉、用酒灌醉、使用催眠術或用毒藥毒昏等,致使被害人處于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狀態。故選C項。

17.黃某是某縣人事局的干部,他向縣檢察院舉報了縣人事局領導葉某在干部調配中收受錢物的行為。兩個月后未見動靜,黃某幾經努力才弄清是檢察院的章某把舉報信私下扣住并給了葉某。黃某于是又向縣人大、市檢察院舉報章某的行為。黃某的這一行為屬于下列哪一種?()

A.法的適用

B.法的遵守

C.法的執行

D.法的解釋

答案:B

本題解析:

【詳解】

守法是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權利(權力)和履行義務(職責)的活動。守法意味著一個國家和社會主體嚴格依法辦事的活動和狀態,依法辦事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依法享有權利并行使權利,二是依法承擔義務并履行義務。守法包含著正確行使權利的內容。守法是維護秩序、實現法律目的的需要。守法的構成要素包括守法主體、守法范圍、守法內容、守法狀態等。守法主體是指在一個國家和社會中應當遵守法律的主體,即一定守法行為的實施者。守法范圍是指守法主體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的種類。守法內容包括履行法律義務和行使法律權利,兩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守法是履行法律義務和行使法律權利的有機統一。履行法律義務是指人們按照法律的要求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為,以保障權利人的合法利益。履行法律義務可分為兩種形式:(1)履行消極的法律義務;(2)履行積極的法律義務。行使法律權利是指人們通過自己作出一定的行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為來保證自己的合法權利得以實現。守法狀態是指守法主體行為的合法程度。它包括守法的最低狀態、守法的中層狀態和守法的高級狀態三種類型。守法的最低狀態是指不違法犯罪。守法的中層狀態是指依法辦事,形成統一的法律秩序。守法的高級狀態是指守法主體不論是外在的行為,還是內在的動機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嚴格履行法律義務,充分行使法律權利,從而真正實現法律調整的目的。

18.刑訊逼供罪只能由()構成。

A.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B.司法工作人員

C.行政執法人員

D.法院審判人員

答案:B

本題解析:

【精解】根據我國《刑法》第247條的規定,刑訊逼供罪的犯罪主體是司法工作人員,包括具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故選B項。

19.我國法律在對人的效力方面采用的原則是()

A.以屬人主義為主,與屬地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的原則

B.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的原則

C.以保護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屬地主義相結合的原則

D.以折中主義為主,與屬地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的原則

答案:B

本題解析:

法律對人的效力是指法律對誰有效力,適用于哪些人。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曾采用過四種對人效力的原則:(1)屬人主義原則,是指法律只適用于本國人;(2)屬地主義原則,是指法律適用于本國管轄領域內的所有人;(3)保護主義原則,是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犯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適用本國的法律;(4)綜合性原則,是以屬地原則為基礎,其他原則為補充的原則。故B項正確。

20.甲誤將蘇打當毒藥投入趙某的水杯中,趙某飲用后安然無恙。這一情形屬于()。

A.意外事件

B.過失犯罪

C.對象錯誤

D.手段錯誤

答案:D

本題解析:

AB兩項,意外事件和過失犯罪均屬于犯罪人的主觀方面問題,題中甲的情況顯然與其主觀過錯無關。CD兩項,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法律性質、后果和有關的事實情況發生了誤解。認識錯誤可以分為法律認識錯誤和事實認識錯誤。本案中甲將蘇打誤認為毒藥,顯然其對于自身行為的事實情況的認識發生了錯誤,屬于事實認識錯誤。事實認識錯誤又分為客體錯誤、對象錯誤、手段錯誤、行為偏差和因果關系錯誤。其中對象錯誤是指犯罪人預想侵害的對象與實際對象不是同一人的情況,但二者在法律性質上是相同的,故不影響定罪;手段錯誤是指行為人對犯罪手段的認識發生了錯誤,甲將蘇打誤認為毒藥符合這一特征。

21.出于一個故意或過失,實施一個犯罪行為,觸犯數個罪名的犯罪,屬于()。

A.牽連犯

B.吸收犯

C.想象競合犯

D.繼續犯

答案:C

本題解析:

【詳解】牽連犯的特征是:基于一個犯罪目的,實施了兩個以上行為,觸犯數個不同的罪名。吸收犯的特征是:基于一個犯罪目的,實施了數個犯罪行為,侵犯了同一或相同的直接客體,其中一行為可以吸收其他行為。想象競合犯的特征是:基于一個犯罪意圖所支配的數個不同罪過,實施了一個行為,觸犯了數個不同的罪名。繼續犯的特征是:基于一個犯罪故意,實施一個行為,觸犯一罪,犯罪行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狀態同時處于持續過程中。因此,出于一個故意或過失,實施一個犯罪行為,觸犯數個罪名的犯罪,屬于想象競合犯。

22.甲威脅乙,聲稱:如果乙不答應嫁給他,他將毀乙的容。乙十分害怕,就嫁給了甲。根據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對于該婚姻的效力表述正確的是()。

A.該婚姻實質屬于事實婚姻

B.該婚姻屬于可撤銷婚姻

C.該婚姻處于效力不確定狀態

D.該婚姻屬于有效婚姻

答案:B

本題解析:

【精解】可撤銷婚姻,是指已成立的婚姻關系,因欠缺婚姻合意,受脅迫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該婚姻。本題中,甲以將乙毀容相要挾,逼迫乙嫁給他,這是一種脅迫行為,乙因受脅迫而不得已和甲結婚,因受脅迫而結婚的,屬于可撤銷婚姻,故選B項。可撤銷婚姻在婚姻成立時是有效的,以區別于事實婚姻,故A項不正確。在婚姻法理論中,沒有有關效力待定婚姻的說法,故C項錯誤。D項表述不完整。

23.甲委托乙以乙的名義為甲購買一輛汽車。乙與丙簽訂購車合同后,由于甲的原因不能依約向丙支付購車款,乙遂向丙披露了委托人甲。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丙只能請求甲支付購車款

B.丙只能請求乙支付購車款

C.丙可以在甲、乙中擇一請求支付購車款

D.丙請求甲支付購車款遭拒后,可請求乙支付

答案:C

本題解析:

《民法典》第403條規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時,第三人不知道受托人與委托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受托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對委托人不履行義務,受托人應當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委托人因此可以行使受托人對第三人的權利,但第三人與受托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知道該委托人就不會訂立合同的除外。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托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委托人行使受托人對第三人的權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托人主張其對受托人的抗辯。第三人選定委托人作為其相對人的,委托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其對受托人的抗辯以及受托人對第三人的抗辯。

本題中,委托人是甲,受托人是乙,第三人是丙,受托人由于委托人的原因不能履行義務,且受托人向第三人披露了委托人,第三人丙可以選擇受托人乙或者委托人甲作為相對人主張權利。

24.西周時期“明德慎罰”思想以及“親親…‘尊尊”的禮治原則在定罪量刑方面直接體現為()

A.三宥

B.三刺

C.三赦

D.“中道…‘中正”“中罰”

答案:C

本題解析:

《周禮》記載對于幼弱、老耄、蠢愚三種人,如果觸犯法律,應當減輕,赦免其刑罰。

25.關于公民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表述正確的是()。

A.公民具有權利能力必須首先具有行為能力

B.公民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不能分離

C.公民具有權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為能力

D.公民喪失行為能力,也就意味著權利能力的喪失

答案:C

本題解析:

【精解】公民的行為能力不同于其權利能力。具有行為能力必須首先具有權利能力,但具有權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為能力。在公民的法律關系主體資格構成中,這兩種能力可能是統一的,也可能是分離的。

26.甲唆使乙在某學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強”一包;造成數十人中毒死亡的結果。法院認定甲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甲的行為具備

A.標準的犯罪構成

B.復雜的犯罪構成

C.基本的犯罪構成

D.修正的犯罪構成

答案:D

本題解析:

標準的犯罪構成,是指刑法條文對具有通常社會危害程度的行為所規定的犯罪構成:甲教唆乙投放危險物質,造成了數十人死亡的結果,屬于投放危險物質罪的結果加重犯,具有較重大社會危害程度,不屬于標準的犯罪構成。A選項說法錯誤。犯罪構成的分類,沒有復雜的犯罪構成,B選項屬于干擾選項,直接排除。基本的犯罪構成,是指刑法分則條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態所規定的犯罪構成。甲教唆乙投放危險物質,二人構成共同犯罪,不屬于犯罪的基本形態。C選項說法錯誤。修正的犯罪構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構成為基礎并對之進行補充、擴展所形成的犯罪構成。修正的犯罪構成通常包括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以及共同犯罪形態。甲的行為即具備教唆犯的犯罪構成,屬于修正的犯罪構成:D選項說法正確。

27.按照規則對人們行為規定或限定的范圍或程度,法律規則可以分為().

A.強行性規則與任意性規則

B.授權性規則與禁止性規則

C.授權性規則與命令性規則

D.強行性規則與授權性規則

答案:A

本題解析:

【詳解】

強行性規則規定人們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任意性規則則允許人們在一定范圍內自行選擇作為與方式。授權性規則、命令性規則與禁止性規則是根據規則的內容所作的分類。

28.西周時期審理民事案件被稱為()

A.斷獄

B.聽獄

C.聽訟

D.斷訟

答案:C

本題解析:

西周時期將訴訟稱為“獄訟”,審理民事案件稱作“聽訟”,審理刑事案件稱作“斷獄”

29.將被解釋的法律條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個法律體系中,聯系此法條與其他法條的相互關系來解釋法律,稱為()。

A.文義解釋

B.歷史解釋

C.體系解釋

D.目的解釋

答案:C

本題解析:

【精解】體系解釋,即將被解釋的法律條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個法律體系中,聯系此法條與其他法條的相互關系來解釋法律的解釋方法。

30.托運人甲將正本提單以航空郵寄的方式寄給收貨人乙,在該提單上明確說明:收貨人為乙,承運人應當將貨物交給持有正本提單的收貨人。從交付方式上看,該種交付屬于()。

A.現實交付

B.簡易交付

C.指示交付

D.占有改定

答案:C

本題解析:

【精解】買賣合同的交付方式包括現實交付、簡易交付、指示交付和占有改定四種情影,其中,后三種情形統稱為擬制交付,以和現實交付相對應。本題考的是指示交付。所謂指示交付,是指將請求權讓與他人的交付,一般都是憑證、單證的交付,如提單、倉單、海運單的交付,即將憑單證的指示將標的物的所有權讓與收貨人,故指示交付又稱為返還請求權讓與,故選C項.

31.清朝的中央司法主審機關是()。

A.大理寺

B.刑部

C.理藩院

D.都察院

答案:B

本題解析:

【精解】清朝在繼續沿用明朝司法機關設置體系的同時,還設立了其他司法機關,體現了清朝對民族關系、民族問題的關注和對滿族特權的維護。清朝在中央設置了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分掌復核、審判和監察職能。此外,清朝設置了理藩院,作為少數民族事務的最高管理機關,故選B項。注意:北齊、北周、隋、唐、宋時期,大理寺為中央最高審判機關,明、清時期,大理寺是中央刑事案件的復核機關。隋、唐、宋時期,刑部是中央最高司法行政機關,也是中央刑事案件的復核機關,元、明、清時期,刑部不僅是中央最高司法行政機關,而且是主審機關。刑部還是六部之一。明、清時期的刑部位高權重,元、明、清時期刑部職權的變化,體現了刑部職權的擴大。

32.甲盜竊汽車,乙為甲提供萬能鑰匙,甲盜竊了一輛價值30萬的汽車,銷贓得款20萬,甲分得15萬,乙分得5萬。關于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是主犯,乙是從犯,甲和乙均應按照盜竊30萬元處罰

B.甲是主犯,乙是從犯,甲和乙均應按照盜竊20萬元處罰

C.甲是主犯,乙是從犯,甲按照盜竊15萬元處罰,乙按照盜竊5萬元處罰

D.對乙可以從輕、減輕、免除處罰

答案:A

本題解析:

在共同犯罪的場合,每個犯罪人的行為都為損害結果的發生提供原因力、作用力、影響力,共同犯罪人之間結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每個人都應當對共同犯罪的整體行為及其危害結果負責。盜竊財產數額的認定應以所盜竊財產的價值為準,而不是以犯罪分子的獲利計算犯罪數額,因此甲、乙都必須對盜竊30萬元的金額承擔刑事責任。甲起主要作用,認定為主犯;乙起到了幫助作用,認定為從犯。A選項正確,BC選項錯誤。《刑法》第27條規定,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需注意:(1)從犯是法定從寬處罰情節,因此是“應當”從寬,而不是“可以”從寬;(2)對于從犯從寬處罰不需要比照主犯。D選項錯誤。

33.對累犯從重處罰的刑罰制度,體現了我國刑法的()。

A.懲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

B.罪刑法定原則

C.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D.刑法適用平等原則

答案:C

本題解析:

【精解】累犯具有嚴重的人身危險性,再犯的可能性大,因此其刑事責任就重,所以應當對于累犯從重處罰。故選C項。

34.下列關于剝奪政治權利的最高期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單處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不得超過10年

B.判處管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不得超過5年

C.判處有期徒刑,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不得超過5年

D.從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時,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不得超過15年

答案:C

本題解析:

剝奪政治權利是指剝奪犯罪分子參加國家管理與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屬于資格刑。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有以下四種情況:①獨立適用剝奪政治權利或者主刑是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為1年以上5年以下;②判處管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與管制的期限相等;③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④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應當把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相應地改為3年以上10年以下。

35.甲對乙說:如果你在三年內考上公務員,我愿將自己的一套住房或者一輛寶馬轎車相贈。乙同意。兩年后,乙考取某國家機關職位。關于甲與乙的約定,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屬于種類之債

B.屬于選擇之債

C.屬于連帶之債

D.屬于勞務之債

答案:B

本題解析:

種類之債是指以不特定而可特定的物為標的的債。本題中一套住房或者是一輛寶馬轎車都是已經確定下來的標的物,故選項A錯誤。選擇之債是指債的關系成立時有數個標的,享有選擇權的當事人有權從數個標的中選擇其一而為給付的債。本題中甲乙間債之標的由乙選擇確定。故選項B正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87條規定,連帶之債指債權人或者債務人一方人數為二人以上的,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享有連帶權利的每個債權人,都有權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了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有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本題中債權人、債務人均為一人,甲乙間債之關系并非連帶之債。故選項C錯誤。勞務之債屬于債的一種,是以勞務人提供的勞務為標的的債。本題中甲乙債之關系的標的為物,故選項D錯誤。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應當是B。

36.憲法與憲政存在非常密切的聯系,可以說()。

A.憲政是憲法的前提,憲政是憲法的生命

B.憲法是憲政的前提,憲政是憲法的生命

C.憲政是憲法的前提,憲法是憲政的生命

D.憲法是憲政的前提,憲法是憲政的生命

答案:B

本題解析:

【精解】憲法與憲政存在非常密切的聯系,可以說,憲法是憲政的前提,憲政則是憲法的生命,憲法是靜態的憲政,憲政是動態的憲法,故選B項。

37.關于憲政,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憲政是指以憲法為依據,以控制權力為手段,以保障人權為目的的政治過程和政治形態

B.憲政是法治發展的最高形式,是法律化的政治秩序

C.憲政與民主、法治等并無任何關系

D.憲政是控制政府權力的觀念和制度,實行憲政是法治國家的基本標志

答案:C

本題解析:

憲政與民主、法治以及人權有內在的邏輯關系,并不是沒有任何關系。中國憲法學者對憲政的認識趨向于同一,一般認為憲政具備以下基本要素:第一,憲政一詞源于西方,其基本價值目標是通過限制政府權力以保證公民權利;第二,憲政過程既具有普適價值,又有特殊性,并不存在一個統一的憲政模式;第三,憲政與民主、法治以及人權有內在的邏輯關系。

38.甲外出務工多年未與家中聯系,經其配偶乙申請,法院宣告甲死亡。甲的好友丙替甲償還了欠丁的1萬元。后乙與丙組成家庭。一日,甲返鄉。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和乙之間的婚姻關系自動恢復

B.乙和丙之間的婚姻關系自動解除

C.乙、丙婚后,丙可向乙主張1萬元債權

D.無論甲、乙是否恢復婚姻關系,丙均有權要求甲償還1萬元債務

答案:D

本題解析:

《民法典》第51條規定,被宣告死亡的人的婚姻關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滅。死亡宣告被撤銷的,婚姻關系自撤銷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復,但是其配偶再婚或者向婚姻登記機關書面聲明不愿意恢復的除外。

AB兩項,本題中,甲的配偶乙已經再婚,甲乙之間的婚姻關系不能自動恢復,乙丙之間的婚姻關系也不會自動解除。

C項,自然人被宣告死亡后,其個人財產作為遺產發生繼承,乙作為配偶可以繼承甲的遺產,但對于甲的債務,采取的是“限定繼承原則”,即乙對甲的債務承擔的清償責任不應超過所繼承的遺產,如乙繼承甲的遺產不足1萬元,乙可以對超出部分的債務不進行清償。

D項,丙替甲償還了1萬元欠款,屬于代為清償。根據民法理論,如果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既無委托合同又無其他履行上的利害關系,第三人可依無因管理或不當得利的規定求償。因此,丙有權要求甲償還該1萬元。

39.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法人變更的是()。

A.公司新股的發行

B.公司法定代表人更換

C.公司債券的發行

D.公司章程修改

答案:C

本題解析:

【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法人的變更。法人的變更是指法人在存續期間內所發生的法律人格、組織、宗旨等重大事項的變更。法人的變更還包括法人名稱、住所、注冊資金、法定代表人的改變等。據此,只有C項公司債券的發行不屬于法人的變更。

40.關于法律規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法律規則是規定人們的法律權利、法律義務以及相應的法律后果的行為規范

B.法律規則是一種社會規范,即特定社會群體中一般成員共同的行為規則和標準

C.法律規則與法律條文是完全重合的關系,法律規則即指的法律條文

D.法律是由法律規則、法律原則和法律概念三者共同構成的

答案:C

本題解析:

法律規則與法律條文并不是完全重合的關系,法律規則是法律條文的內容,法律條文是法律規則的表現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條文都是直接規定法律規則的,也不是每一個條文都完整的表述一個規則或只表述一個法律規則:有時候一個法律規則可以包括在幾個法律條文中,也有時候一個法律條文可能包含了幾個法律規則。因此,C選項認為法律規則與法律條文完全重合的觀點是錯誤的。

41.根據《刑法》規定,從輕處罰是

A.判處法定刑中間線以下的刑罰

B.判處法定刑中最輕的刑罰

C.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D.在法定刑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答案:D

本題解析:

從輕處罰,是指在法定刑幅度內選擇判處比沒有該情節的類似犯罪相對較輕的刑種或刑期。從輕處罰主要是與沒有從輕的類似情況相比而言的從輕,而并非一定要在中間線以下判處刑罰。A選項錯誤。從輕處罰是指在類似情況下的從輕,而并非是法定刑的從輕,如果犯罪人情節較重,即使有從輕處罰情節,可能判處的刑罰也會接近法定刑上限,而遠遠高于法定刑中的最低刑。B選項錯誤。從輕處罰必須與減輕處罰相區別。減輕處罰是在法定最低刑之下判處刑罰,而從輕處罰是在法定性幅度內的從輕,不能低于法定刑最低刑,C選項錯誤,D選項正確。

42.下列關于礦產資源和水流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任何礦產資源一律屬于國家所有

B.關系國計民生的礦產資源歸國家所有,一般礦產資源可以由集體所有

C.除了依法由集體所有的礦產資源以外,礦產資源一律屬于國家所有

D.水流屬于國有或者農村集體所有

答案:A

本題解析:

【精解】根據《憲法》第9條第1款的規定,礦藏、水流都屬于國家所有,故選A項。

43.我國法律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包括()。

A.未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

B.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患者

C.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患者

D.在押的犯人

答案:C

本題解析:

【精解】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和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

44.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資設立一合伙企業,甲被推舉為合伙事務執行人。根據我國合伙企業法規定,甲在任職期間有權單獨實施的行為是

A.與A公司簽訂貨物買賣合同

B.轉讓合伙企業擁有的一間商鋪

C.以合伙企業名義為B公司提供擔保

D.聘任丁擔任合伙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

答案:A

本題解析:

根據《合伙企業法》的規定,合伙企業的下列事項應當經合伙企業人一致同意:(1)改變合伙企業名稱;(2)改變合伙企業的經營范圍、主要營業場所的地點;(3)處分合伙企業的不動產;(4)轉讓或者處分合伙企業的知識產權和其他財產權利;(5)以合伙企業為他人提供擔保;(6)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擔任合伙企業的管理人員。本題中僅有A選項甲有權單獨實施。

45.甲、乙因通奸生育一女嬰,為避人耳目,將女嬰放置于很少有人出沒的樹林中,兩天后該女嬰因饑餓而死亡。甲、乙應構成()。

A.虐待罪

B.故意殺人罪

C.過失致人死亡罪

D.遺棄罪

答案:B

本題解析:

【詳解】

虐待罪,是指虐待家庭成員,情節嚴重的行為;其客觀方面表現為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捆綁、凍餓、有病不給治療、強迫超體力勞作、限制自由等方式,從肉體上或者精神上摧殘、折磨的行為。本題中甲、乙的行為顯然不屬于虐待行為,不構成虐待罪。遺棄罪,是指對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行為。遺棄罪與故意殺人罪的區分:從主觀故意上講,如果行為人企圖通過遺棄達到向他人轉嫁本由自己承擔的扶養義務的目的,為遺棄罪;如果行為人企圖以不履行扶養義務的行為方式達到殺害他人的目的,則為故意殺人罪。從本題來看,甲、乙將女嬰放置于很少有人出沒的樹林中,明知可能沒有人發現該女嬰而導致女嬰死亡,卻放任這樣的結果發生,其主觀上具有殺害女嬰的間接故意,構成故意殺人罪。

46.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行使制定自治條例權力的國家機關是()。

A.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

B.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C.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D.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答案:A

本題解析:

《憲法》第116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無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區、自治州和自治縣。故A項正確。憲法有關知識的考查大多直接來源于法條,建議復習時加強對法條的熟悉度。這里推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碩士聯考考試大綱配套法律法規匯編》。

47.我國增設中央軍事委員會作為中央國家機構的憲法是()。

A.1954年的憲法

B.1978年的憲法

C.1975年的憲法

D.1982年的憲法

答案:D

本題解析:

【精解】1982年憲法是我國建國以后的第四部憲法,在結構上與前幾部憲法相比較,有以下三方面的發展變化:第一,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置于“國家機構”之前;第二,恢復國家主席的設置;第三,增設中央軍事委員會。故選D項。

48.下列犯罪要求以謀取不正當利益為要件的有()。

A.索賄的

B.收受賄賂的

C.行賄的

D.單位受賄的

答案:C

本題解析:

【精解】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索賄的,即構成受賄罪;收受賄賂的和單位受賄的,要求為他人謀取利益,但是不要求是謀取不正當利益。行賄的成立以謀取不正當利益為必要條件。故選C項。

49.民國十四年秋,教育部僉事周樹人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教育部對其的免職令。依據北洋政府時期的法律,受理該案的機構是

A.大理院

B.平政院

C.高等審判廳

D.法部

答案:B

本題解析:

北洋時期行政訴訟由平政院管理,本題選擇B選項。

50.下列關于緊急避險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緊急避險的前提條件是出現了不法侵害以外的危險

B.緊急避險必須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實施

C.緊急避險所造成的損害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所保護的利益

D.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的主體范圍一致

答案:B

本題解析:

緊急避險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而采取的損害另一較小合法權益的行為。其前提是必須發生了足以使合法利益遭受嚴重損害的危險,包括自然災害、動物侵襲、人的行為和生理或病理等原因,故A項錯誤。由于緊急避險侵害的是合法的利益,故其適用嚴格限定于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所以B項正確。緊急避險不能超過必要的限度,也就是說緊急避險所造成的損害必須小于所避險的損害而不得與之相當或更大,故C項錯誤;緊急避險不適用于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所以緊急避險的主體范圍比正當防衛的主體范圍小,選項D也是錯誤的。

二.多項選擇題(共45題)1.根據民法典的有關規定,下列選項中,應當認定為要約的有()。

A.懸賞廣告

B.公共汽車進入站臺裁客

C.自動售貨機售賣商品

D.商業廣告

答案:A、B、C

本題解析:

【精解】根據《民法典》第15條的規定,商業廣告一般視為要約邀請,故排除D項。要約一般是向特定的相對人作出,但對于懸賞廣告、公共汽車進入站臺載客、自動售貨機售賣商品、商店明碼標價出售商品這四種情形,意思表示雖然向不特定的相對人作出,但應當認定為要約。

2.關于我國刑罰的種類和體系,說法正確的是

A.管制的執行期間,即使沒有剝奪政治權利,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也不得行使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權利

B.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由監獄就近執行

C.因貪污賄賂犯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減刑、不得假釋,終身監禁

D.我國刑法未規定獨立適用沒收財產的情形

答案:A、D

本題解析:

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行使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權利,A選項正確。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就近執行,B選項錯誤。《刑法修正案(九)》犯貪污罪、受賄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C選項錯誤。我國刑法分則中規定的沒收財產的適用方式有:并處沒收財產、可以并處沒收財產、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D選項正確。

3.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享有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權力的機關有()。

A.自治區人民政府

B.自治州人大常委會

C.自治縣人大

D.自治鄉人大

答案:A、B、D

本題解析:

【精解】根據《憲法》第116條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見,只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此外,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但不包括民族鄉。故選A、B、D項。

4.下列關于1935年《中華民國刑法》的表述,正確的有

A.分總則和分則兩編

B.確立罪刑法定主義

C.增設“保安處分”

D.侵害直系尊親屬犯罪加重處罰

答案:A、B、C、D

本題解析:

新刑法分總則和分則兩篇,確定罪刑法定義務,增設“保安處分”,侵害直系尊親屬犯罪加重處罰,故ABCD都正確。

5.婚姻關系因法院的離婚判決而終止,導致這一具體法律關系消滅的事實稱為()。

A.事件

B.消極行為

C.積極行為

D.行為

答案:C、D

本題解析:

【詳解】

判斷是行為還是事件的關鍵是看該法律事實是否與當事人的意志有關,與當事人意志有關的就是行為,否則就是事件。離婚判決與當事人的意志有關,是一種積極行為而不是事件。

6.法律生效的時間主要有以下哪幾種形式?()

A.自法律頒布之日起生效

B.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

C.由專門決定規定該法律的具體生效時間

D.規定法律頒布后到達一定期限開始生效

答案:A、B、C、D

本題解析:

[詳解]

本題考査對法律的時間效力的了解。法律效力也稱法律的適用范圍,包括法律對人的效力、空間效力和時間效力三個方面。法律的時間效力是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生效及法律對其頒布實施前的時間和行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問題。法律生效的時間一般是根據法律的具體性質和實際需要來決定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自法律頒發之日起生效;(2)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3)由專門決定規定該法律的具體生效時間;(4)規定法律頒布后到達一定期限開始生效。故本題A、B、C、D四個選項都正確。

7.下列行為中,可以代理的有

A.立遺囑

B.申請商標注冊

C.訂立合同

D.參加行政訴訟

答案:B、C、D

本題解析:

遺囑不得代理

8.清政府頒布的專門適用于少數民族地區的法律包括

A.蒙古律例

B.西寧青海番夷成例

C.欽定西藏章程

D.回疆則例

答案:A、B、C、D

本題解析:

清王朝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了鞏固遼闊的邊疆,以理藩院作為少數民族事務的管理機構,加強對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司法管轄。清政府除制定全國統一的基本法典以外,還制定了一系列適用于各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專門法規,如《蒙古律例》《西寧青海番夷成例》《欽定西藏章程》《回疆則例》《苗漢雜居章程》《湘苗事宜》《西寧番子治罪條例》《西藏禁約十二事》等。

9.主要體現執行社會公共事務作用的法律有()。

A.有關懲治違法犯罪的法律法規

B.有關促進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法律法規

C.有關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

D.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

答案:B、C、D

本題解析:

【詳解】

B、C、D三項法律都是主要體現法律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懲治違法犯罪的法律是直接維護階級統治的。

10.關于憲法規范的類型,下列列舉的正確的是()

A.組織權限規范

B.權利義務規范

C.憲法委托規范

D.憲法指示規范

答案:A、B、C、D

本題解析:

憲法規范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者們以不同的角度和標準對憲法規范予以劃分。(1)組織權限規范。憲法中用大部分的條文去處理國家機關的組織、權限和職權行使的程序,或者至少規定其原則。(2)權利義務規范。這類規范是憲法在調整公民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的過程中形成的,是公民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憲法基礎。(3)憲法委托規范。這類規范和權利義務規范也屬于實體規范,但只是規定了國家的義務,而沒有賦予人民任何主觀權利。廣義的憲法委托規范包含憲法中所有的要求特定機關為具體行為的規定,一般僅限于狹義的對立法機關為立法委托。(4)憲法指示規范。憲法指示強制國家為一定行為,和憲法委托不同,原則上所有公權力機關直接或間接的都是其規范對象,行為也不以立法機關為限,公權力機關可以根據國家發展的實際情況決定履行憲法指示的具體方式和先后順序。我國憲法中基本國策的條款多屬于此類規范

11.下列不屬于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的有()。

A.顧問委員會

B.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

C.調查委員會

D.民族委員會

答案:A、B、C

本題解析:

【精解】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包括民族、法律、財經、教科文衛、外事和華僑委員會,故選A、B、C項。

12.清政府為實施預備立憲活動而設立的咨詢機關有()。

A.諮議局

B.憲政編查館

C.資政院

D.修訂法律館

答案:A、C

本題解析:

【精解】清政府為了籌備立憲,在中央設立資政院作為預備立憲的中央咨詢機關,設立諮議局作為地方咨詢機關。憲政編查館不是咨詢機關,而是籌備機關。故選A項和C項。

13.我國刑法的解釋從方法上分類可分為()。

A.立法解釋

B.司法解釋

C.文理解釋

D.論理解釋

答案:C、D

本題解析:

【精解】刑法解釋從方法上可以分為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其中論理解釋又可以分為擴張解釋與限制解釋。刑法解釋根據解釋主體是否有法定的解釋權力,可以分為有權解釋和無權解釋。有權解釋,又可以分為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故選c、D項。

14.在我國,廣義的刑法包括()。

A.《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B.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C.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有關利用合同犯罪應承擔刑事責任的規定

D.國務院通過的關于勞動教養的決定

答案:A、B、C

本題解析:

【精解】廣義刑法是指規定犯罪與刑罰的一切形式的法律規范,其中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刑法典,《關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是單行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有關利用合同犯罪應承擔刑事責任的規定是附屬刑法。而國務院通過的關于勞動教養的決定在本質上是行政處罰,由于沒有犯罪和刑罰的規定,不屬于廣義刑法的范疇。故選A、B、C項。

15.某恐怖活動組織從事了劫持并殺害人質和爆炸的活動,該恐怖組織的領導者甲構成

A.組織、領導恐怖組織罪

B.綁架罪

C.爆炸罪

D.故意殺人罪

答案:A、B、C

本題解析:

行為人只要有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的行為,就構成犯罪,如果作為恐怖活動組織的成員又實施了殺人、綁架、爆炸等犯罪行為的,應當按照數罪并罰的原則來處理。綁架又故意殺人的,按照綁架罪的結果加重犯處理.只按照綁架罪一罪定罪。因此甲應以組織、領導恐怖組織罪、綁架罪、爆炸罪數罪并罰。

1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就是犯罪行為

B.犯罪行為都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但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不一定是犯罪

C.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但不予以刑罰處罰

D.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行為不屬于犯罪行為,不應受刑罰處罰

答案:B、D

本題解析:

【精解】犯罪的本質特征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即任何犯罪都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是犯罪,因為根據罪刑法定原則,即使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如果沒有被法律規定為犯罪,就不是犯罪。故應當選擇B項而排除A項。根據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的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不認為是犯罪”是指不是犯罪,因而不應當受到刑罰處罰。故選D項,排除C項。

17.關于類推解釋的適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適用的方法是類推的方法

B.可以參照法的基本原則進行處理

C.類推解釋普遍適用于各個法律部門中

D.可以比照最相似的其他法律規定進行處理

答案:A、B、D

本題解析:

類推適用主要適用于民法部門,刑法部門在當今不能適用,而是嚴格遵守罪刑法定。因此C選項不正確。

18.下列關于春秋時期公布成文法歷史意義的表述,正確的有

A.打破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傳統

B.開辟了一種全新的以法治世的統治模式

C.為封建法律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D.為成文法典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答案:A、B、C、D

本題解析:

春秋時期公布成文法是中國法律史上一次劃時代的變革,其意義在于:首先,公布成文法是對舊的法律觀念、法律制度以及社會秩序的一種否定,打破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信條,結束了法律的秘密狀態,使法律制度逐步走向公開化,開創了古代法制建設的新紀元?其次,公布成文法在客觀上為法律制度的進一步發展,為罪和刑對應的成文法典的出現提供了條件,也為各種新型社會關系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可靠保證。最后,春秋時期公布的成文法,開辟了一種全新的以法治世的統治模式,為“法治”取代“禮治”拉開序幕,也為戰國及其后法律制度的發展與完善積累了經驗。A、B、C、D選項均正確。

19.關于法律制定的民主性原則,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立法的民主性是指在立法過程中,要體現和貫徹人民主權思想,集中和反映人民的智慧、利益、要求和愿望,使立法與人民群眾相結合,使立法機關與人民群眾參與相結合

B.立法的民主性是指立法內容的民主性

C.立法內容的民主性是指法律制定必須從最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出發,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決定的

D.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體現了民主立法的原則

答案:A、C、D

本題解析:

立法的民主性是指在立法過程中,要體現和貫徹人民主權思想,集中和反映人民的智慧、利益、要求和愿望,使立法與人民群眾相結合,使立法機關與人民群眾參與相結合。因此A選項正確。立法中的民主性原則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立法內容的民主性,二是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的民主性。因此B選項僅指出了立法民主的內容方面,是片面的。CD說法正確。

20.資本主義國家憲法的一般原則包括()。

A.人民主權原則

B.基本人權原則

C.法治原則

D.議行合一原則

答案:A、B、C

本題解析:

【精解】資本主義國家憲法確立的一般原則包括人民主權原則、基本人權原則、權力制衡原則和法治原則。資本主義國家確立了權力制衡的一般原則,而不是議行合一原則,故應選A、B、C項,排除D項。

21.目前,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包括以下哪些形式()

A.個體經濟

B.私營經濟

C.“三資經濟”

D.國有經濟

答案:A、B、C

本題解析:

目前,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以及“三資經濟”。國有經濟是我國的公有制經濟的表現形式,不屬于非公有制經濟。

22.甲智力超群,是15周歲的大學生,則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甲可以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B.甲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C.甲對其創作的作品享有修改權

D.甲對其發明創造享有專利權

答案:B、C、D

本題解析:

【精解】A項錯在:甲未滿18周歲,故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雖然甲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但民事行為能力僅對法律行為的效力具有影響,對事實行為則不會產生影響,如創作作品、獲取發明權等,因與意思表示無關,故為有效。

23.體現法治原則內涵的是()。

A.國家權力屬于人民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一切人民均早有基本人權

D.國家權力以法律授權為基礎,無授權不得為之

答案:B、D

本題解析:

【詳解】

法治原則包括通過法律對權力的控制原則、權力與責任相統一原則、權利保障與社會自由原則、公民義務的法律化和相對化原則。BD項體現了法治原則的內涵。

24.《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有關民主制度的規定包括()。

A.實行無記名投票的選舉制度

B.采取三三制的政權組織原則

C.實行普遍選舉

D.實行民族平等

答案:A、B、C、D

本題解析:

【精解】《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規定實行普遍、直接、平等、無記名投票的選舉制度;規定三三制;保障自由權利;男女平等;反對民族歧視等內容。

25.在近代法制史上,以判例和解釋例作為法律淵源的政權有()。

A.清末政府

B.南京臨時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國民政府

答案:C、D

本題解析:

【精解】在近代法制史上,以判例和解釋例作為法律淵源的政權有兩個,一個是北洋政府,一個是南京國民政府,故選C項和D項。

26.我國公民享有從事體育活動及其他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社會精神財富積累的活動的自由不屬于()。

A.政治自由

B.人身自由

C.文化權利和自由

D.受教育的權利

答案:A、B、D

本題解析:

【精解】我國公民享有從事體育活動及其他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社會精神財富積累的活動的自由,都屬于文化權利和自由。所以,A、B、D項應選。

27.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對有關法律和法規所作的解釋屬于()。

A.有權解釋

B.行政解釋

C.法定解釋

D.正式解釋

答案:A、B、C、D

本題解析:

【詳解】

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對有關法律和法規所作的解釋屬于有權解釋、行政解釋、法定解釋和正式解釋。

28.下列關于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說法正確的有()。

A.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一種新型的、為絕大多數人享有的民主政治文明

B.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核心

C.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核心

D.堅持依憲治國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根本途徑

答案:A、C、D

本題解析:

【精解】B項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保障,而不是核心,故排除B項。

29.法律繼承體現時間上的先后關系,法律移植反映一國對同時代其他國家法律的吸收與借鑒。下列關于這兩個概念的理解,正確的有()。

A.法律移植不反映時間關系,只體現空間聯系

B.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決定了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C.1896年《德國民法典》體現了對羅馬法的繼承

D.法律繼承要求新法對舊法作適當改造,而法律移植因其同時代性可直接將被移植的法律用于本國法當中

答案:B、C

本題解析:

法律移植是指在鑒別、認同、調試、整合的基礎上,引進、吸收、攝取、采納、同化外國法,使之成為本國法律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法律移植不是直接將被移植的法律用于本國法中,D選項錯誤。法律移植不僅僅體現空間聯系,還反映時間關系,要求同時代,A選項錯誤。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和根本特征決定了法律移植的必要『生,B選項正確。德國為大陸法系國家,其民法典源于對羅馬法的繼承,c選項正確。因此選B.c項。

30.憲法制定程序包括()。

A.制憲機構的設立

B.憲法草案的提出

C.憲法草案的通過

D.憲法的公布

答案:A、B、C、D

本題解析:

【精解】憲法的制定程序包括設立制憲機構、提出草案、通過草案和公布憲法四個步驟,故備選項應全選。

31.下列行為中,屬于濫用代理權的有

A.自己代理

B.雙方代理

C.越權代理

D.無權代理

答案:A、B

本題解析:

濫用代理權,是指代理人行使代理權時,違背代理權的設定宗旨和代理行為的基本準則,有損被代理人利益的行為。通說認為,濫用代理權包括以下三種類型:自己代理自己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于自己進行民事行為。在這種情況下,代理人同時為代理關系中的代理人和第三人,交易雙方的交易行為實際上只由一個人實施。例如,自然人甲委托乙購買生產設備,乙以甲的名義于自己訂立合同,把自己的生產設備賣給甲。通常情況下,由于交易雙方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很難避免發生代理人為自己而犧牲被代理人利益的情況。當然,在某些情況下,自己代理也可能滿足代理人和被代理人雙方的利益,甚至及時實現被代理人的利益。現行法未規定自己代理。在實務中,對于自己代理的法律效力,有兩種主張:(1)無效說。自己代理違背了代理的本質特征,因此,自己代理無效。(2)效力未定說。自己代理屬于效力未定的行為,如事后得到被代理人的追認,自己代理的法律后果就歸屬于被代理人。自己代理實際上是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間的民事行為,形成了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該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未設計第三人,為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被代理人應享有撤銷權。如果自己代理的結果未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被代理人也未主張撤銷,被代理人于代理人之間的民事行為自始發生效力。雙方代理雙方代理又稱同時代理,是指一人同時擔任雙方的代理人為民事行為。例如,甲受乙的委托購買電視機,又受丙的委托銷售電視機,甲此時以乙丙雙方的名義訂立購銷電視機合同。在通常情況下,雙方代理由于沒有第三人參加進來,交易由一人包辦,一個人同時代表雙方利益,難免顧此失彼,難以達到利益平衡。在有些情況下,這種“一手托兩家”的雙方代理行為,也有可能滿足兩個被代理人的利益,甚至及時實現他們的利益。代理人和第三人惡意串通,進行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為代理人的職責是為被代理人進行一定的民事行為,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代理人于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違背了代理關系中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信任,屬于濫用代理權的極端表現。

32.如果行為人與他人有共同犯罪故意,且在共同故意支配下實施了共同犯罪行為()。

A.均應適用刑法總則關于共同犯罪的規定

B.可能不適用刑法總則關于共同犯罪的規定

C.均應按同一罪名追究刑事責任

D.可能不按同一罪名追究刑事責任

答案:B、D

本題解析:

即使行為人與他人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且在共同故意支配下實施了共同犯罪行為,但如果刑法分則對該種共同犯罪行為有特殊規定,則應當適用分則條文,不適用總則條文,所以A項錯誤,B項正確;共同犯罪行為未必按照同一罪名追究刑事責任,比如過限行為的情況下,共同犯罪人各自所承擔的罪名可能就不一樣,故而C錯誤,D項正確。

33.民法典定解除的事項有

A.因不可抗力不能實現合同的目的

B.在履行期到來之前一方明確表示或以其行為表達將不履行主要債務的

C.一方當事人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的

D.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合同的

答案:A、B

本題解析:

法定解除合同的條件包括:(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的。(3)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內仍未履行的。(4)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法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34.下列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是

A.聚眾斗毆致人死亡

B.刑訊逼供、暴力取證過程中致人死亡

C.強奸致人死亡

D.非法拘禁過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

答案:A、B、D

本題解析:

強奸致人死亡按強奸罪認定,從重處罰。ABD三種情況都按故意殺人罪認定。

35.下列選項中,適用無過錯歸責原則的侵權案件有()。

A.地面施工致人損害

B.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

C.動物致人損害

D.被監護人致人損害

答案:B、C、D

本題解析:

【精解】在特殊侵權領域,地面施工致人損害和建筑物致人損害實行推定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對于產品質量不合格致人損害、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環境污染致人損害、動物致人損害、被監護人致人損害和雇傭人員致人損害,都實行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敦選B項、C項和D項。

36.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屬于需要作出改變或者撤銷決定的情形有()。

A.全國人大對全國人大常委會不適當的決定

B.國務院對市、縣、鄉政府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C.省人大常委會對省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D.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省人大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

答案:A、B

本題解析:

【精解】根據《憲法》第62條第11項的規定,A項正確。根據《憲法》第89條第14項的規定,B項正確。根據《憲法》第104條的有關規定,C項錯誤。根據《憲法》第67條第8項的規定,D項錯誤。

37.根據商標法的有關規定,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商標專用權的保護期限是10年

B.商標專用權的保護期限從申請人提出申請之日起算

C.使用在先原則不屬于商標注冊的基本原則

D.“可口可樂”、“COC0”、“COCACOLA”、“COLA”是一組防御商標

答案:A、C

本題解析:

【精解】B項錯在:商標專用權的保護期限自商標核準注冊之日起計算。D項錯在:該組商標屬于一系列聯合商標,而不是防御商標。

38.除了謀反、謀叛等重罪外,唐朝法律對其他犯罪的告訴有很多限制。下列情形中,為唐律所禁止的告訴行為有()

A.卑幼告尊長

B.在押犯告獄官虐待

C.八十歲以上者告子孫不孝

D.奴婢、部曲告主人

答案:A、D

本題解析:

唐律關于告訴的限制甚多,如除謀反、謀大逆、謀叛等罪外,卑幼不得控告尊長;卑賤不得控告尊貴;在押犯人只準告獄官虐待事;80歲以上、10歲以下以及篤疾者只準告子孫不孝或同居之內受人侵害事;禁止投匿名信控告。提起訴訟時“諸告人罪皆須注明年月,指陳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