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與普洱茶基礎知識課件_第1頁
茶文化與普洱茶基礎知識課件_第2頁
茶文化與普洱茶基礎知識課件_第3頁
茶文化與普洱茶基礎知識課件_第4頁
茶文化與普洱茶基礎知識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茶葉基礎知識茶葉基礎知識Part1.遙望千古茶史

Part2.茶樹的基礎知識Part3.茶葉的產區及分類

目錄Part1.遙望千古茶史Part2.茶樹的基礎知Part1.遙望千古茶史

茶葉應用的三個階段我國飲茶方式的變革茶葉的傳播Part1.遙望千古茶史茶葉應用的三個階段Part1.遙望千古茶史

茶葉應用的三個階段

藥用

食用

飲用Part1.遙望千古茶史茶葉應用的三個階段Part1.遙望千古茶史

藥用*起源:中國戰國第一本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莊子》中記載,神農氏解毒的之說在夏商之前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轉進前,距今已經有了5000多年的歷史Part1.遙望千古茶史藥用Part1.遙望千古茶史

食用就是把茶葉作為食物充饑或者做菜吃*擂茶,又名“三生湯”古時有“茗粥”之稱,現在湖南、江西、福建、廣東、浙江、江蘇等地仍在廣泛飲用。

*布朗族腌茶,基諾族涼拌茶Part1.遙望千古茶史食用就是把茶葉作為食物充饑茶文化與普洱茶基礎知識課件Part1.遙望千古茶史

飲用

就是把茶作為飲料來解渴或是提神*茶葉從藥用食用發展成飲用傳說始于周朝*中國飲茶,在秦統一巴蜀以前,就已經在巴蜀興起*秦漢至西晉這一階段巴蜀茶事進一步發展,達到繁盛時期*西漢時代,茶作為四川特產進貢京城長安,茶作為商品,西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59年)王褒《僮約》中記載“烹茶潔具,武陽買茶”*隋唐,隋文帝喜歡茶,京杭大運河修建*唐朝中葉,陸羽寫了世界上第一本茶葉專著《茶經》*宋代,茶興于唐,盛于宋。福建建安北苑龍鳳團茶。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明初,貢茶改制,散茶出現,泡茶由繁到簡,促進了六大茶類的產生Part1.遙望千古茶史飲用就是把茶作為飲料來解茶文化與普洱茶基礎知識課件Part1.遙望千古茶史

我國飲茶方式的變革*咀嚼鮮葉-生煮羹飲-曬干收藏-蒸青做餅-炒青散茶-多種茶類制造*我國飲茶方法先后經過煎茶、點茶、泡茶以及當代飲法幾個階段

Part1.遙望千古茶史我國飲茶方式的變革Part1.遙望千古茶史

我國飲茶方式的變革

唐代煎茶

<<茶經>>唐人飲茶講究鑒茗、品水、觀火、辨器。唐代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四種。在飲茶方式上,唐代以煎茶為主Part1.遙望千古茶史Part1.遙望千古茶史

我國飲茶方式的變革宋代點茶宋代迅速發展了合于時代的、高雅的點茶法。點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講究,包括炙茶、碾羅、候湯、點茶等一套程序。Part1.遙望千古茶史Part1.遙望千古茶史

我國飲茶方式的變革

明代飲茶方式發生如此巨大變革與大環境的變化有直接關系。最早提倡飲茶方式從簡,并且在實際操作上改革傳統的茶具和茶藝的是明朝的寧王朱權。由朱權倡導的簡約的飲茶風氣影響后人Part1.遙望千古茶史Part1.遙望千古茶史

我國飲茶方式的變革現代飲茶清飲調飲袋泡茶罐裝茶冷飲Part1.遙望千古茶史Part1.遙望千古茶史

茶葉的傳播

*在國內的傳播,相關文獻記載始于漢代。*漢代,茶樹從云南傳入四川、陜西南部、甘肅和河南南部。*晉代南北朝(265—589年)種茶已發展到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等地。*唐宋時期(600—1280年)遍及長江、珠江流域。*宋朝的茶區,基本上已與現代茶區范圍相符了*元代和明代,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從云南至山東,各地還形成了茶葉主要產地和代表名茶。Part1.遙望千古茶史茶葉的傳播Part1.遙望千古茶史

茶葉的傳播

*在國外的傳播,相關文獻記載始于唐代。*6世紀下半葉,隨著佛教僧侶的相互往來,茶葉首先傳入朝鮮半島*唐代中葉(公元805年),日本開始種植茶樹。日本僧人最澄和尚來浙江天臺山學佛,回國攜帶茶籽種于日本滋賀縣*公元1684年,德國人由日本輸入茶籽在印尼的瓜哇試種失敗,1731年種植成功*1788年,印度首次試種失敗,1834年,英國資本家在印度大規模種植,之后在斯里蘭卡,孟加拉等國發展農場Part1.遙望千古茶史茶葉的傳播

茶葉基礎知識茶葉基礎知識Part1.遙望千古茶史

Part2.茶樹的基礎知識Part3.茶葉的產區及分類

目錄Part1.遙望千古茶史Part2.茶樹的基礎知植物分類學:茶Camelliasinensis(L.)O.Kuntze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山茶目,山茶科,山茶亞科,山茶族,山茶屬,茶種中醫典籍記載:【性味】有溫涼之分。【歸經】入心、肝、脾、肺、腎五經”。植物分類學:GB/T22111-2008[普洱茶]

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并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藝制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按其加工工藝及品質特征,普洱茶分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兩種類型。[后發酵]云南大葉種曬青茶或普洱茶(生茶)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經微生物、酶、濕熱、氧化等綜合作用,其內含物質發生一系列轉化,而形成變洱茶(熟茶)獨有品質特征的過程。GB/T22111-2008謝謝聆聽!謝謝聆聽!知識回顧KnowledgeReview祝您成功!知識回顧KnowledgeReview祝您成功!

茶葉基礎知識茶葉基礎知識Part1.遙望千古茶史

Part2.茶樹的基礎知識Part3.茶葉的產區及分類

目錄Part1.遙望千古茶史Part2.茶樹的基礎知Part1.遙望千古茶史

茶葉應用的三個階段我國飲茶方式的變革茶葉的傳播Part1.遙望千古茶史茶葉應用的三個階段Part1.遙望千古茶史

茶葉應用的三個階段

藥用

食用

飲用Part1.遙望千古茶史茶葉應用的三個階段Part1.遙望千古茶史

藥用*起源:中國戰國第一本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莊子》中記載,神農氏解毒的之說在夏商之前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轉進前,距今已經有了5000多年的歷史Part1.遙望千古茶史藥用Part1.遙望千古茶史

食用就是把茶葉作為食物充饑或者做菜吃*擂茶,又名“三生湯”古時有“茗粥”之稱,現在湖南、江西、福建、廣東、浙江、江蘇等地仍在廣泛飲用。

*布朗族腌茶,基諾族涼拌茶Part1.遙望千古茶史食用就是把茶葉作為食物充饑茶文化與普洱茶基礎知識課件Part1.遙望千古茶史

飲用

就是把茶作為飲料來解渴或是提神*茶葉從藥用食用發展成飲用傳說始于周朝*中國飲茶,在秦統一巴蜀以前,就已經在巴蜀興起*秦漢至西晉這一階段巴蜀茶事進一步發展,達到繁盛時期*西漢時代,茶作為四川特產進貢京城長安,茶作為商品,西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59年)王褒《僮約》中記載“烹茶潔具,武陽買茶”*隋唐,隋文帝喜歡茶,京杭大運河修建*唐朝中葉,陸羽寫了世界上第一本茶葉專著《茶經》*宋代,茶興于唐,盛于宋。福建建安北苑龍鳳團茶。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明初,貢茶改制,散茶出現,泡茶由繁到簡,促進了六大茶類的產生Part1.遙望千古茶史飲用就是把茶作為飲料來解茶文化與普洱茶基礎知識課件Part1.遙望千古茶史

我國飲茶方式的變革*咀嚼鮮葉-生煮羹飲-曬干收藏-蒸青做餅-炒青散茶-多種茶類制造*我國飲茶方法先后經過煎茶、點茶、泡茶以及當代飲法幾個階段

Part1.遙望千古茶史我國飲茶方式的變革Part1.遙望千古茶史

我國飲茶方式的變革

唐代煎茶

<<茶經>>唐人飲茶講究鑒茗、品水、觀火、辨器。唐代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四種。在飲茶方式上,唐代以煎茶為主Part1.遙望千古茶史Part1.遙望千古茶史

我國飲茶方式的變革宋代點茶宋代迅速發展了合于時代的、高雅的點茶法。點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講究,包括炙茶、碾羅、候湯、點茶等一套程序。Part1.遙望千古茶史Part1.遙望千古茶史

我國飲茶方式的變革

明代飲茶方式發生如此巨大變革與大環境的變化有直接關系。最早提倡飲茶方式從簡,并且在實際操作上改革傳統的茶具和茶藝的是明朝的寧王朱權。由朱權倡導的簡約的飲茶風氣影響后人Part1.遙望千古茶史Part1.遙望千古茶史

我國飲茶方式的變革現代飲茶清飲調飲袋泡茶罐裝茶冷飲Part1.遙望千古茶史Part1.遙望千古茶史

茶葉的傳播

*在國內的傳播,相關文獻記載始于漢代。*漢代,茶樹從云南傳入四川、陜西南部、甘肅和河南南部。*晉代南北朝(265—589年)種茶已發展到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等地。*唐宋時期(600—1280年)遍及長江、珠江流域。*宋朝的茶區,基本上已與現代茶區范圍相符了*元代和明代,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從云南至山東,各地還形成了茶葉主要產地和代表名茶。Part1.遙望千古茶史茶葉的傳播Part1.遙望千古茶史

茶葉的傳播

*在國外的傳播,相關文獻記載始于唐代。*6世紀下半葉,隨著佛教僧侶的相互往來,茶葉首先傳入朝鮮半島*唐代中葉(公元805年),日本開始種植茶樹。日本僧人最澄和尚來浙江天臺山學佛,回國攜帶茶籽種于日本滋賀縣*公元1684年,德國人由日本輸入茶籽在印尼的瓜哇試種失敗,1731年種植成功*1788年,印度首次試種失敗,1834年,英國資本家在印度大規模種植,之后在斯里蘭卡,孟加拉等國發展農場Part1.遙望千古茶史茶葉的傳播

茶葉基礎知識茶葉基礎知識Part1.遙望千古茶史

Part2.茶樹的基礎知識Part3.茶葉的產區及分類

目錄Part1.遙望千古茶史Part2.茶樹的基礎知植物分類學:茶Camelliasinensis(L.)O.Kuntze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山茶目,山茶科,山茶亞科,山茶族,山茶屬,茶種中醫典籍記載:【性味】有溫涼之分。【歸經】入心、肝、脾、肺、腎五經”。植物分類學:GB/T22111-2008[普洱茶]

以地理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