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說明:這一單元是這冊書中一個重點單元。本單元主要教學并梳理混合運算的依次。混合運算前面學生已經學會按從左往右的依次計算兩步式題,并且知道括號的作用,這里主要教學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依次,并對所學的混合運算的依次進展整理。其主要內容有:整理同級運算的依次,教學并整理含兩級運算的依次及含有小括號的運算依次、有關0的運算。(二)教學目的:綠色圃中小學教化網://lspjy1、進一步駕馭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依次,正確計算三步式題。2、經驗探究和溝通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細致審題、獨立思索等學習習慣。(三)教學重點:嫻熟駕馭四則混合運算依次加帶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依次。(四)教學難點:四則混合運算依次的學習。(五)教學建議:本單元中一個新的亮點就是整理混合運算的依次是結合解決問題進展的。目的中學生既要駕馭運算依次,又要理解解決問題的根本策略和步驟。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生已經有了確定的運算根底,因此建議:1、以應用題型為經,以運算依次為緯。視學生狀況,各有側重。2、加強根底運算,保證計算的正確率。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們應當嘗試給學生供應探究的時機,讓學生經驗創建的過程,從中體會運算依次的合理性和小括號的意義。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自主的,學生的選擇是開放的,學生的表述也是多樣的。章節名稱四則運算課時教學目的1、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及各局部之間的關系;理解乘除法的意義及各局部之間的關系。2、對學習過的四則運算學問進展較為系統的概括和總結。3、讓學生經驗探究和溝通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內容分析這一單元是這冊書中一個重點單元。本單元主要教學并梳理混合運算的依次。混合運算前面學生已經學會按從左往右的依次計算兩步式題,并且知道小括號的作用,這里主要教學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依次,并對所學的混合運算的依次進展整理。其主要內容有:整理同級運算的依次,教學并整理含兩級運算的依次及含有小括號的運算依次、有關0的運算。學情分析四則運算的學問和技能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須要駕馭的根底學問和根本技能。學生在一到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較多關于四則混合運算的學問,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運算的作用,體會運算依次。在第二學段本冊的教學內容中,學生已經具備較豐富的感性閱歷根底,可以較好的理解比擬抽象的運算依次,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教學重點嫻熟駕馭四則混合運算依次加帶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依次。教學難點四則混合運算依次的學習。1、加減法的意義和各局部間的關系教學目的: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及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逆關系。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局部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3.培育學生發覺數學學問和運用數學學問解決問題的實力。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系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一、復習鋪墊加減5分鐘口算。學習新知環節二、理解加減法的意義1、理解加法的意義。出示例1(1)
一列火車從西寧經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
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
km。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1)問:根據這道題你搜集到了哪些信息?(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2)請學生根據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師: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學問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結: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義)說明加法各局部名稱環節理解減法的意義能不能試著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根據學生的答復,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師:根據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并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學問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小結:已知兩個加數的和及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說明減法各局部名稱綠色圃中小學教化網://lspjy環節三、探究、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1.問:上面的這些算式,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絡?視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數字位置間關系,思索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展討論。(小組討論。個別匯報)2.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綠色圃中小學教化網://lspjy加數+加數=和被減數-減數=差3.師歸納并小結: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板書)4.加法各局部之間的關系。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問:視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和=加數+加數加數=和-另一個加數5.減法各局部之間的關系。出示:800-350=450800=450+350350=800-450問:通過視察這組算式,你能得出減法各局部的關系嗎?視察這組算式討論歸納得:被減數=差+減數減數=被減數-差練習“做一做”四、總結師:誰來說說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教學反思2、乘、除法的意義和各局部間的關系教學目的:
1.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并會在實際中應用.
2.學生自己總結乘、除法各局部間的關系,并會應用這些關系進展乘、除法的驗算.
3.在分析過程中,培育學生的推理、概括實力.
4.培育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教學重點:駕馭乘、除法各局部間的關系,并對乘、除法進展驗算.
教學難點:理解乘、除法的互逆關系,以及用除法意義說明一些題為什么用除法解答.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我們已經做過大量的整數乘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對于乘除法學問也有了初步的理解.這里我們要在原有的學問根底上,對乘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同學們能運用這些學問解決實際問題.(板書課題:乘除法的意義)學習新知環節理解乘除法的意義乘法的意義出示例1(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
4=12師: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樣的運算叫做乘法?(小組討論)(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學問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結:求幾個一樣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義)說明乘法各局部名稱理解除法的意義能不能試著把這道乘法應用題改編成除法應用題呢?出示例2(2)(3)(1)問:及第(1)題相比,第(2)、(3)題分別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算?列式計算:12÷3=412÷4=3(2)問:怎樣的運算是除法?(小組討論)(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學問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3)小結: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及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說明除法各局部名稱(4)教學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引導學生視察:第②、③及①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么變更?明確: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變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兩個因數求積,而除法及此相反,是知道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環節教學乘除法各局部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根據上面第①組算式總結乘法各局部間的關系.教師概括:積=因數×因數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板書)引導學生視察第②組算式,自己總結出除法各局部間的關系.商=被除數÷除數除數=被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
想一想:在有余數的除法里,被除數及商、除數和余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做一做三、總結教學反思3、0的運算教學目的:1、知道關于0的運算應當留意的問題。
2、培育學生整理學問的實力。教學重難點:0不能做除數及緣由。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128-128=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學習新知環節二、探究新知1、將上面的口算分類.根據分類的結果說一說關于0的運算都有哪些。
2、一個數及0相加;一個數減0;一個數及0相乘的結果分別是多少。
3、0除以一個數的結果是多少?在這里為什么不說一個數除以0.三、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討論)0不能作除數。例如,5÷
0不行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同0相乘得到5。0÷
0不行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小結:歸納全部0的運算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課堂測評
1.計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五、歸納反思
這節課我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關于0的運算應當留意的4、帶括號的四則運算教學目的:1、通過學習,學生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依次,并能嫻熟習的進展運算。2、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依次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復習引入:一個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樣的依次計算?舉例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樣的依次計算?舉例一個算式里有括號,按怎樣的依次計算?舉例今日我們學習“四則運算”,究竟什么是四則運算呢?
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我們以前學習的混合運算就是四則運算。
學習新知環節新知探究出示例4:96÷
12+4×
2說說運算依次。假如在96÷
12+4×
2的根底上加上小括號,變成96÷(12+4)×
2,運算依次怎樣?(先算小括號里面的)96÷(12+4)×
2=96÷
16×
2=6×
2=12假如在96÷(12+4)×
2的根底上加上中括號“[
]”,變成另一個算式96÷[(12+4)×
2],運算依次怎樣?(說明: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96÷[(12+4)×
2]=96÷
[16×2]=96÷
32=34、閱讀“你知道嗎?”5、總結:運算依次: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減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依次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環節穩固練習做一做選擇題:
(1)47及33的和,除以36及16的差,商是多少?正確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減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積是多少?正確列式是(
)(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四、課堂總結教學反思5、租船問題教學目的:
綠色圃中小學教化網://lspjy1、情境創設,敏捷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學問解決生活中的簡潔實際問題,開展應用意識。
2、在合作溝通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勝利的喜悅。
教學重點:
開展應用意識,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學會傾聽,并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摯友們,大家好!聽著好聽的歌曲.伴著柔軟的春風!今日教師想帶著同學們一起去公園劃船,你們說好嗎?聯絡實際,選擇學生感愛好的劃船一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學習新知環節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1、出示例5:
(1)師:我們來到了租船處,在這個圖中你都發覺了什么信息呢?
(2)如今有了這幾個數學信息,教師有個問題要讓大家幫著教師解決。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我們去租船吧!
(出示問題)
2、解決問題分析:假如都租小船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假如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全租小船,但有1條船只坐了2人,沒坐滿。是不是還可以再省錢呢?把這2人和另一條小船的4人都支配坐1條大船,還可以省錢。6條小船:20×
6=120(元)1條大船:35元。共花:120+35=155(元)綠色圃中小學教化網://lspjy回憶及反思:我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先假設,再調整)環節穩固練習P11第5題課堂總結:教學反思第二單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包括由低到高視察同一物體和由遠到近視察同一物體,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從三個方向視察立體圖形和在實際生活中有從不同方向視察同一物體經驗的根底上進展教學的。通過這局部內容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在視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視察物體的詳細活動中,推斷視察對象畫面所發生的相應變更,開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的:
學問目的:通過視察、比擬,體驗到從不同位置和角度視察物體所看到的形態是不一樣的。2、實力目的:積累數學活動閱歷,養成數學思索的習慣,開展空間觀念。
3、情感目的:在活動中培育學生學習數學的熱忱,養成良好的合作、溝通的習慣。教學重點
:從不同位置視察同一物體的不同視圖,開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培育學生視察實力及解決問題的實力。章節名稱視察物體(二)課時課標要求教學目的學問及技能:
通過分辨從前面、右面、上面視察到的簡潔物體的形態和相對位置,進一步深化對實物和視圖關系的相識。
過程及方法:
在視察、操作、思索的過程中,增加對“空間及圖形”的愛好,逐步形成主動的數學學習情感。
情感看法及
價值觀:
培育初步的空間想象和推理實力。
內容分析本單元內容包括由低到高視察同一物體和由遠到近視察同一物體,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從三個方向視察立體圖形和在實際生活中有從不同方向視察同一物體經驗的根底上進展教學的。通過這局部內容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在視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視察物體的詳細活動中,推斷視察對象畫面所發生的相應變更,開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教學重點相識“從不同角度視察不同形態的物體,得到的視圖形態可能是一樣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學難點相識“從不同角度視察不同形態的物體,得到的視圖形態可能是一樣的,也可能是不同的。學生課前須要做的打算工作教學策略1、視察物體教學目的
:學問及技能:
通過分辨從前面、右面、上面視察到的簡潔物體的形態和相對位置,進一步深化對實物和視圖關系的相識。
過程及方法:
在視察、操作、思索的過程中,增加對“空間及圖形”的愛好,逐步形成主動的數學學習情感。
情感看法及
價值觀:
培育初步的空間想象和推理實力。
教學重點
:相識“從不同位置視察不同形態的物體,得到的視圖形態可能是一樣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相識“從不同位置視察不同形態的物體,得到的視圖形態可能是一樣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同學們視察過物體嗎?一般我們是怎樣視察物體的?可以從哪些角度視察物體呢?(視察物體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視察,會得到不同的視察結果;視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
這節課我們學習“視察物體”。板書:視察物體
學習新知環節自主學習
質疑釋疑
1.視察投票箱。
(1)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我們一起來視察,你能指出這個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嗎?(學生指一指)
(2)從前面、右面和上面視察這個投票箱,你看到的形態是什么樣子的?(先讓學生想一想是什么形態,再讓學生視察。)
(3)匯報溝通。教師課件展示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形態
環節合作探究
突出重點
學習例1。
1.出示視圖1:這張圖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擺成的?看了這張圖,你能把它擺出來嗎?(學生分組操作)
分別從它的前面、側面、上面視察,你分別看到的是怎樣的形態?分別把它們畫在方格紙上。一樣嗎?
溝通:你發覺了什么?(同樣的物體從不同角度視察得到不同的形態)環節四、課堂達標
根底過關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別從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看到的形態分別是什么樣的?(指名1-2名同學說一說)
(2)P13做一做。五、課堂總結教學反思2、視察物體教學目的
:1學問及技能:
通過細致組織拼擺,視察和溝通,引導學生主動參及學習。
2過程及方法
:通過學習,使學生開展空間觀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決問題的實力。
3情感看法及價值觀:
使學生體會在同一位置看到一樣的視圖的不同擺法,從不同位置視察不同的物體可能看到的視圖,以提升學生對實物及視圖進展轉化的實力。
教學重點:
從不同位置視察同一物體的不同視圖,開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難點
:培育學生視察實力及解決問題的實力。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一、情境導入
出示例2視圖。
提問:這幅圖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擺出來的?你能擺出來嗎?學習新知環節學習新課。
1、出示學習提示:
(1)從前面視察你擺出來的物體,能看到幾個小正方體?
(2)從上面視察你擺出來的物體,能看到幾個小正方體?
(3)從右面視察你擺出來的物體,能看到幾個小正方體?2、畫一畫,比一比。
(1)學生按例2視圖擺一擺,然后在課本上畫一畫。
(2)比一比:上面三個物體,從哪些面看到的圖形完全一樣?從哪一面看到的圖形不同?你有什么發覺?3、完成P14做一做環節穩固練習。
練習四四、課堂總結教后反思:第三單元教材分析教學目的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安排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展一些簡便運算。2、培育學生根據詳細狀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及實力,開展思維的敏捷性。3、感受數學及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學問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教材簡析1、有關運算定律的學問相對集中,有利于學生形成比擬完好的認知構造。2、從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運算定律,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3、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敏捷應用,有利于進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教學重點: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安排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展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難點:探究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展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策略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相識,促進學習的遷移。2、加強數學及現實世界的聯絡,促進學問的理解及應用。3、留意表達算法多樣化、特性化的數學課程改革精神,培育學生敏捷、合理選擇算法的實力。章節名稱運算定律課時課標要求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安排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展一些簡便運算。2、培育學生根據詳細狀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及實力,開展思維的敏捷性。3、感受數學及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學問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內容分析1、有關運算定律的學問相對集中,有利于學生形成比擬完好的認知構造。2、從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運算定律,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3、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敏捷應用,有利于進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
學情分析教學重點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安排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展一些簡便運算教學難點探究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展一些簡便運算學生課前須要做的打算工作教學策略1、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目的2、過程及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學會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展一些簡便運算。3、情感看法及價值觀:①體驗自主探究、合作溝通,感受勝利的愉悅,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念,開展對數學的主動情感。②培育學生視察,比擬,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維實力。教學重點:相識和理解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含義。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1.引入談話。
在我們班里,有多少同學會騎車?你最遠騎到什么地方?
騎車是一項有益安康的運動,這不,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騎車旅行呢!
(多媒體演示:李叔叔騎車旅行的場景。)
2.獲得信息。
問:從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學生同桌溝通,然后全班匯報。)
問題是什么?3.解決問題。
問:能列式計算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自己列式并口答。)學習新知環節探究規律
1.加法交換律。
(1)解決例1的問題。
根據學生答復板書: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問:兩個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數怎樣?○里填什么符號?
40+56○56+40,綠色圃中小學教化網://lspjy(2)你能照樣子再舉幾個例子嗎?
(3)從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規律?請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出來。
(4)反響溝通。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5)提醒定律。
問:①知道這條規律叫什么嗎?
②把加數換成其他隨意的數,交換律還成立嗎?
③怎樣表示隨意兩數相加,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呢?請你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示,好嗎?(同桌輕聲溝通)④溝通反響,然后看書:看看課本上的小摯友是怎么說的。⑤根據加法交換律對口令。
師: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課本第18頁下面的“做一做”1環節2.加法結合律。
多媒體展示:李叔叔三天騎車的路程統計。
(1)找出信息解決問題。
問:你能解決李叔叔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溝通。
多媒體展示線段圖:根據學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線段先后出現。問:通過線段圖的演示,你們發覺什么?(不管哪兩天的路程先相加,總長度不變。)
我們來討論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連加的算式,可以怎樣計算:比擬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288=288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問:視察、比擬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覺了什么隱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提醒規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綠色圃中小學教化網://lspjy用符號表示。(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問:①用語言表達及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了然?
②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5)完成P18做一做2環節三、練習穩固
1.指出下面哪幾道題運用了加法運算定律,分別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1)
驗算:(運用了加法交換律)
(2)用“湊十法”7+9=6+(1+9)(運用了加法結合律)
(3)教材練習五四、小結
1.今日我們發覺了哪些數學規律?
2.這些運算定律是怎樣發覺、歸納的?
3.對于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的應用,我們已經知道的有哪些?教學反思2、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教學目的
1、學問及技能:用運算定律進展一些簡便運算。
2、過程及方法:培育學生根據詳細狀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及實力,開展思維的敏捷性。
3、情感看法及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及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學問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能運用運算定律進展一些簡便運算。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一、目的導學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的兩個運算定律,你能說出是哪兩個嗎?你能舉出例子說說嗎?
2、導入新課(師板書課題)
3、出示學習目的。
學習新知環節二、自主學習(根據自學提綱自學課本20頁例3。)(一)自學提綱
1、例3中都給出了哪些已知條件?求的問題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嗎?
3、你能很快算出此題的答案嗎?你是怎樣計算的?及同桌溝通。
4、在此題中,你運用了加法的哪些運算定律?
(二)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并告知學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標記)。
(三)自學檢測
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
425+14+186
75+168+25環節三、合作探究
1、小組互探(把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不會問題在小組內溝通探究)。2、師生互探(師生共同探究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不會問題及經小組討論后還未能解決的問題)3、在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展計算時應留意什么?環節教后反思四、達標訓練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適當的數。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學生說出根據什么運算定律填數。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換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P20做一做1、2五、全課總結3、減法的性質教學目的:
1、通過視察、猜測、驗證、歸納,讓學生經驗探究發覺減法的特別規律并選擇運用進展簡算的過程。
2、讓學生從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體會到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使學生感受數學及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學問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寫成這個數減去后兩個數的和的道理。
教學難點:敏捷運用減法的性質進展簡便運算。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一、激趣生疑
1、競賽
出示兩組題,分組計算,競賽看哪組同學即對又快?(幻燈)
第一組第二組72-6-4
72-(6+4)85-8-2
85-(8+2)126-70-30
126-(70+30)
根據競賽的結果提問:男同學輸了,服不服氣呀?你們就不想知道女同學為什么能算得又對又快嗎?
發覺:讓學生通過視察、比擬發覺了什么?(學生說說自己的發覺)
3、猜測:視察三個等式,鼓勵學生大膽揣測:這里面有沒有什么規律呢?(學生發表自己的說法)
4、師板書: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寫成這個數減去后兩個數的和。
5、師提問:是不是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都可以寫成這個數減去后兩個數的和呢?(在猜測后打上?號)
6、舉例驗證7、師小結:大家擅長視察,擅長動腦,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剛剛大家通過視察發覺了規律,利用這些規律使計算簡便。(板書:簡便)學習新知環節二、自主探究,探究新知
(創設情景引出例題)
師:“同學們喜愛旅游嗎?(喜愛)假如讓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嗎?不要焦急,李叔叔給大家介紹了一個旅行法寶——《自助旅行》指南。這本書可以告知我們旅行時應做的打算和留意事項。”
出示情境圖師: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細致的查閱了這本書的資料。從圖上,你能理解到什么數學信息?
(數學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頁,今日又看了34頁。這本書一共有234頁。)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
嘗試各種算法
師:“還剩多少頁?”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師: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計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組內的同學溝通一下,看誰的算法最多。
3.全班匯報溝通
師:你們都是怎么計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共享一下。
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234—(66+34)
234—34—66=168—34=234—100=200—66=134=134=134思路1:從這本書的總頁數里先減去昨天看的66頁,再減去今日看的34頁,就算出還剩多少頁沒看。即234-66-34
思路2: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日一共看了多少頁,再從總頁數里減去看過的頁數,就是剩下的頁數,即234-(66+34)
思路3:總頁數里減去今日的頁數,再減去昨天的頁數,就是剩下的頁數,即234-34-66
師: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種方法,講得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愛哪一種?把你的理由講給同桌聽一聽。
引導學生理解:至于哪一種方法更簡便,要看詳細的數據特點,不能一概而論。5、剛剛大家通過自己的視察、比擬發覺了要想使計算簡便,要看詳細的數據特點,才選擇詳細的算法來計算,我想下面的這道題你們也一樣能根據詳細狀況詳細解決。如:將例4的總頁數改為266頁,讓學生自己選擇算法,使計算更簡便。
⑴獨立列式計算;⑵指名板演
6、那“145-34-86”這道算式可以簡便計算嗎?看來,在今后計算時,我們要視察算式數據有什么特點,然后運用適宜的算法,進展簡便計算。環節穩固練習:P21做一做1、2小結
:今日利用我們擅長視察的眼睛發覺了什么數學規律?這些規律可以使計算怎樣?但在計算的過程中我們還要留意什么?教學反思4、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目的1、學問及技能: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展一些簡便運算。2、過程及方法:培育學生根據詳細狀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及實力,開展思維的敏捷性。3、情感看法及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及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學問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展一些簡便運算。教學難點:1、能敏捷運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進步計算實力。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并會用字母表示。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舊知復習:
(1)我們剛剛學習了兩條加法運算定律,同學們還記得么?誰能說一說?什么是加法交換律,用字母應當怎樣表示?加法結合律呢?
(2)學習加法運算定律時采納的教學思路是怎樣的?
引導學生思索、答復,教師板書: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引入新課:答復的真不錯~!今日我們來學習新的運算定律教師談話引出情景:為愛護環境,光明小學開展了植樹活動(出示主題圖),這就是植樹活動的現場,我們來看看。從圖上你發覺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讓學生充分發言,根據學生的答復教師板書3個問題:
(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與了這次植樹活動?
教師說明:這節課我們先來解決前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看第一個問題: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應當怎樣列式?
指名列式,并說明列式根據。教師板書:4×5和25×4
學習新知環節探究溝通,解決問題
1、教學乘法交換律:
(1)探究、發覺問題:
教師提問:4×25和25×4得數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引導學生答復,明確:4×25=25×4)(2)舉例驗證:
教師問: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指名舉例,教師板書:如,35×2=2×35
60×30=30×60)
概括規律:
a、總結定律:
教師提問:從以上幾組算式中你能發覺什么,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你發覺的規律嗎?
提示學生由加法交換律的總結思路想,總結好后說給同桌聽。
匯報得出結論,板書定律: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b、定律命名:
教師提問:這個規律叫什么名字呢?
學生可能立刻說出:乘法交換律,再讓學生說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師談話:請用你喜愛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換律,看誰的方法既簡潔又清晰。
學生很簡潔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對學生的表現賜予確定,板書公式:a×b=b×a
讓學生推斷:這里的a
及b可以是哪些數?(隨意數)(4)乘法交換律的應用:
教師提問:以前我們什么時候用過乘法交換律?引導學生回憶:做乘法驗算時。
完成“做一做”前兩道,指名板演,訂正。教師談話:用這個定律時該留意什么?(數不能變更,運算符號不能錯)環節教學乘法結合律:
(1)發覺問題:教師談話引出: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問題: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讓學生視察主題圖,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需先求什么?要幾步?怎樣列算式?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小組討論:小組同學之間相互比擬選擇的算法是否一樣,組長作好不同算法記錄。
匯報溝通,根據學生答復教師板書兩種算法:
(25×5)×2
25×(5×2)
比擬兩種算法的異同,明確(25×5)×2=25×(5×2)(2)舉例驗證:
讓學生自己再舉幾個例子填到課本26頁,匯報板書學生舉的例子。
教師出示:視察下面每組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關系?
(15×4)×10
○
15×(4×10)
(125×8)×5
○
125×(8×5)
學生計算后,指名答復,明確是相等關系。
(3)小組合作學習,概括規律:
讓學生視察以上全部算式,回憶加法結合律的總結思路,小組同學之間討論:你發覺了什么規律?
討論這個規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終匯報溝通,教師板書:乘法結合律:(a×b)×c=a×(b×c)
讓學生說說運用乘法結合律時留意的問題。3、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比擬
教師提問:比擬所學的四個定律,你發覺了什么?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
教師出示:交換律是兩個數相加、相乘的規律,即換加(因)數的位置,和(積)不變;結合律是三個數相加、相乘的規律,既可以從左往右依次計算,也可以先把后兩個數先相加(乘),和(積)不變。環節穩固應用:完成做一做后兩道回憶整理:這一課通過同學們的視察及思索,自己發覺并總結出了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今后同學們做題時,要細致視察題目特點,更準確更簡便地把題目計算出來。教學反思5、乘法安排律教學目的
1、學問及技能: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安排律。
2、過程及方法:感受數學及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學問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
3、情感及看法:培育學生根據詳細狀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及實力,開展思維的敏捷性。教學重點:乘法安排律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乘法安排律的反響用。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復習引入前幾節我們學習的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及應用它們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什么是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今日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乘法的另一個運算定律。學習新知環節新課探究出示主題圖:還記得我們提出的第三個問題嗎?參與植樹的一共有多少人?你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列式計算匯報:第一種算法:先算每個小組里有多少人?(4+2)×25
=
6×25
=
150(人)第二種算法:先分別算出負責挖坑、種樹的人數和負責抬水、澆樹的人數。4×25+2×25
=
100+50
=
150(人)視察這兩個算是有什么特點?討論,你得到什么結論?匯報:兩個數的和于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及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小結:這個規律就是乘法安排律。用字母怎樣表示這個規律?環節穩固練習P27做一做拓展:乘法安排律是否也適用于減法?驗證:18x5-5x8
(18-8)x5265×
105-265×
5265×(105-5)結論:適用教學反思6、運用乘法安排律簡便運算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能運用乘法安排律進展一些簡便運算。
2.培育學生根據詳細狀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及實力,開展思維的敏捷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及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學問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會運用運算定律進展簡潔計算。
教學難點:會通過拆數,變式等方法敏捷地進展簡便計算。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一、復習導入。
1、談話:我們上節課學習了什么呢?
(乘法安排律)
你能把它用字母表示出來嗎?乘法安排律還有沒有別的形式呢?誰來說一下?
2、導入:嗯,看來大家上節課學得不錯,但是大家知道嗎,乘法安排律還可以用來進展簡便計算,想學學嗎?我們一起來學習。
板書:應用乘法安排律進展簡便計算學習新知環節探究新知出示例9王教師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買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還買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一打”是12個。)王教師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球?怎樣列式?誰來說說自己列的式子?
(板書并問學生各個數字代表什么)豎式計算能不能用乘法安排律進展簡便運算呢?12×
25綠色圃中小學教化網://lspjy=(3×
4)×
2512×
25=3×(____×
____)=(10+2)×
25=3×
____==____=穩固強化1、
在括號里填上適宜的數或者運算符號。
(40+7)×12=(
)(
)(
)(
)(
)(
)
29×56+56×31=[(
)(
)(
)](
)(
)
2、
用簡便的方法計算。
(1)104×25
(2)15×(20+3)
(3)38×7+62×7
(4)5×23+5×27P30做一做前兩道四、全課總結。
今日我們學習了什么?誰來小結一下?教后反思:7、除法的簡便運算教學目的
1、學問及技能:使學生懂得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
2、過程及方法:通過結合詳細情境的學習,使學生會用上述規律進展簡便計算,并會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看法及價值觀:培育學生視察分析實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使學生懂得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
教學難點:會用上述規律進展簡便計算,并會用來解決實際問題。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復習鋪墊
1、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并說一說每道題運用了什么簡便方法。
463-175-125
362-(150+162)
學生獨立計算后,讓學生說說每道題是怎樣想的,運用了什么簡便方法。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四則混合運算和簡便計算的有關學問,今日上課之前想在咱班來一次計算的競賽,想參與嗎?這樣,我們把全班分成兩大組,每組先派一名代表到前面進展競賽。280÷7÷5
280÷(7×5)
7200÷(25×4)
7200÷25÷4
師:我出題的時候可是本著公允公正的原則的,其實第二組題也能像第一組一樣簡便,你們想知道方法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板書課題(除法的簡便計算)
習新知環節學習新知綠色圃中小學教化網://lspjy出示例(2):王教師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買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錢?怎樣列式?方法一:330÷5÷2方法二:330÷(5×2)=66÷2=330÷10=33(元)=33(元)比擬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330÷5÷2=330÷(5×2)像這樣兩個算式相等的例子你還能舉出來嗎?能舉完嗎?猜測一下,像這樣的算式可能存在著什么規律嗎?
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
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就等于一個數連續除以這兩個數。6、這條規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
280÷(7×5)
7200÷25÷4
應用規律你有什么感受?小結:應用規律可以使計算變得既簡便又好玩。環節三、理論應用
1、下列各組算式相等嗎?
①680÷2÷5
680÷(2×5)
②390÷39×5
390÷2÷5③360÷(36÷2)
360÷36÷2
④810÷18
810÷9÷2
②、④左右兩個算式你更喜愛哪一個,為什么?2、怎么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480÷(5×48)
2000÷
125÷
8
8100÷5÷81
540÷45
四、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教學反思第四單元教材分析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相識小數的計數單位,會讀、寫小數,會比擬小數的大小。
2.使學生駕馭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挪動引起小數大小變更的規律。
教學重點: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駕馭小數點位置挪動引起小數大小變更的規律。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駕馭小數點位置挪動引起小數大小變更的規律。說明及建議
本單元的內容主要有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意義、小數的讀寫)和性質(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擬(小數的大小比擬、小數點位置挪動引起小數大小變更)。這些內容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相識”和“小數的初步相識”的根底上教學的,是學生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場。通過這局部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今后學習小數四則運算打好根底。
簡化小數的意義的敘述。小數本質上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其根據是十進制位值原則。但考慮到學生的承受實力,教材淡化十進分數為什么可以按照整數的寫法用小數來表示的道理,著重從“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來說明小數的意義,使學生明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3、重視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要涉及十進分數,由于學生沒有系統學習分數的學問,理解分數的十進關系有困難,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學小數的意義時,借助計量單位的十進關系(如,長度單位)來扶植學生理解外,在練習中還支配了很多根據十進制計量單位理解小數的實際意義的練習。
變更了“小數點位置挪動引起小數大小變更規律”中“擴大……倍”“縮小……倍”的說法。“擴大……倍”及“縮小……倍”在小學數學階段約定俗成的理解是:擴大幾倍就是乘幾。縮小幾倍就是除以幾。但是一些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數a擴大n倍,應是a+na倍,而不是na。也有人認為:“倍”只適用于數的擴大,不適用于數的縮小。考慮到上述問題以及及中學的連接,我們在本套教材中進展了嘗試性的變更。在“小數點位置挪動引起小數大小變更規律”中,將“擴大……倍”“縮小……倍”修改為“擴大到……倍”“縮小到……分之一。”章節名稱小數的意義和性質課時課標要求教學目的1.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相識小數的計數單位,會讀、寫小數,會比擬小數的大小。
2.使學生駕馭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挪動引起小數大小變更的規律。內容分析本單元的內容主要有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意義、小數的讀寫)和性質(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擬(小數的大小比擬、小數點位置挪動引起小數大小變更)。這些內容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相識”和“小數的初步相識”的根底上教學的,是學生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場。通過這局部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今后學習小數四則運算打好根底。
學情分析教學重點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駕馭小數點位置挪動引起小數大小變更的規律。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駕馭小數點位置挪動引起小數大小變更的規律。學生課前須要做的打算工作教學策略1、小數的意義教學目的:
1、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小數的產生,體會數學及自然及人類社會的親密聯絡,理解數學的價值,增加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念。
2、通過探究小數及分數、整數的內在聯絡,理解小數的意義。
3、通過分析、比照、概括培育學生的思維實力,初步浸透對應思想和分類思想。教學重點、難點:
在學生初步相識一位和兩位小數的根底上,進一步把認數范圍擴展到三位小數,使學生明確小數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并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談話引入:在日常消費和生活中,有些數量不確定都能用整數表示,例如商品的價錢,就不確定都是整元錢,在進展測量的時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數的結果,常常用小數表示.我們上學期已初步相識了小數,你能以元作單位,把下面數先寫成分數,再寫成小數嗎?
(1)1角=(——)元=(
)元
(2)3角=(——)元=(
)元
(3)9分=(——)元=(
)今日我們接著學習小數。(板書課題:小數的意義)
學習新知環節學習新課師: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標價不夠整元可以用小數外。在量屋子的高度時,它不夠整米時,以米作單位也常用小數表示。
教學小數的意義。
(1)教學一位小數
把剛剛的題目稍作更改:(出示米尺)
把一條長1米的線段平均分成10份,這樣1份是米,用小數表示是(
)米。
板書:
1分米
3分米
7分米
1/10米
3/10米
7/10米
0.1米
0.3米
0.7米
小結:把1米平均分成1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寫在小數點右面的第一位,表示非常之幾。小練:假如8分米呢?以米為單位,怎么寫成分數和小數?9分米呢?(2)教學兩位小數
把剛剛的題目再做更改:(出示放大的1分米)題目和上面哪里不一樣?答案一樣嗎?
把一條長1米的線段平均分成100份,這樣1份是米,用小數表示是(
)米。
板書:
1cm4cm8cm1/100m4/100m8/100m0.01m0.04m0.08m小結: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寫在小數點右面的第二位,表示百分之幾。
小練:假如28厘米呢?以米為單位怎么寫成分數和小數?70厘米呢?(3)教學三位小數
把一條長1米的線段平均分成1000份,這樣1份是米,用小數表示是(
)米。
板書:
1毫米
13毫米
123毫米
1/1000米
13/1000米
123/1000米
0.001米
0.013米
0.123米
小結: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寫在小數點右面的第三位,表示千分之幾。
小練:256毫米呢?999毫米呢?指名學生出題,全班化成分數和小數。
師:我們還可以照前面的方法接著分下去,可以得到四位、五位......小數。
啟發學生根據前面3個問題的討論,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或幾份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分成100份,1份或幾份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分成1000份,1份或幾份可以用三位小數表示......)
2、小結:像上面這些分數也可以按照整數的寫法來寫,寫在整數個位的右面,用圓點隔開,用來表示非常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
小數的計數單位是非常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別寫作0.1,0.01,0.001......等。(閱讀課本)P34做一做強化概念.啟發性提問:
①非常之幾的數用幾位小數表示?一位小數表示幾分之幾?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多少?②百分之幾的數用幾位小數表示?兩位小數表示幾分之幾?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多少?
③千分之幾的數用幾位小數表示?三位小數表示幾分之幾?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多少?
④每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三、穩固練習:練習九1——4教學反思2、小數的讀法和寫法一、教學目的
會正確讀、寫小數,并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會正確讀、寫小數
2.
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復習引入1、0.2是()位小數,它表示()分之(
);
0.15是(
)位小數,它表示(
)分之(
);
0.008是(
)位小數,它表示(
)分之(
)。
2.
0.4的計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計數單位;0.07的計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計數單位;0.138的計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計數單位。學習新知環節新知學習1.教學小數的數位依次表。
師:前面我們看到的一些小數如0.2、0.15等,這些小數的小數點左邊的數都是0。
其實小數點的左邊也可以是其它的數,如1.8米、5.63米、12.378等。這樣的小數可以分成兩局部,小數點的左邊是整數局部,小數點的右邊是小數局部,小數的整數局部和小數的小數
局部中間被小數點隔開。教師同時在黑板上寫出小數的數位依次表的表頭,如:整數局部小數點小數局部1.85.6312.378誰還記得整數的數位依次?
每個數位的計數單位是什么?
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0.2表示非常之二,它表示有兩個非常之一,非常之—是它的計數單位;0.05表示百分之五,它表示有五個百分之—,百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它表示有六個干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那么小數的計數單位有非常之—、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還有萬分之一等。
“這些小數的計數單位哪個最大?”
“多少個非常之一是整數1?”
“多少個百分之一是非常之一?”
“多少個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師:小數的這些計數單位非常之—、百分之—、千分之—、萬分之—等,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這和整數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樣的,都是10。因此一個小數的小數局部可以用小數點及整數局部隔開,排在整數局部的右面,像整數一樣計數。“10個非常之一是整數1,那么整數個位的右邊應當是哪一位?”
“把非常之一分成10等份,每一份是多少?”
“那么非常位的右邊應當是哪一位?”
“把百分之一分成10等份,每一份是多少?”
“百分位的右邊應當是哪一位呢?”
“非常之幾的計數單位是多少?”
“百分之幾的呢?千分之幾的呢?”
教師邊在黑板上列出小數局部的數位依次邊說明:再往下還有萬分位、十萬分位、百萬分位等,因為小數位較多的不常用,我們在數位表上就用“......”表示。前面我們講過在整數的右邊,用小數點隔開,用來表示非常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實際應用時常把整數和小數寫在—起,這樣的數也叫小數。再邊說邊在黑板上寫如1.8、5.63、12.378等也都是小數。小數點左邊的數叫整數局部,小數點右邊的數叫小數局部。教師指12.378提問:
“這個小數的整數局部中的每一位分別是什么位?”
“這個小數的小數局部的非常位是幾?百分位是幾?千分位呢?”P36做一做1環節2.教學小數的讀法。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下面的小數:0.58、3.5、41.47。提問:誰能讀出黑板上的小數?”
學生讀出前兩個小數后,教師說明:這樣的小數是我們過去學過的,后面一個小數的數值比擬多,它們的讀法也是整數局部仍根據整數的讀法來讀,小數點就讀點,小數局部通常就按依次讀出每一位上的數字就可以了。
3.教學小數的寫法。
師:寫小數過去我們學過一些.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寫一寫。教師報出教科書第36頁例4和“做一做”第2題中的小數,讓兩個學生在黑板上寫,其余的學生寫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寫完后教師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再講解。
小結:寫小數的時候,整數局部仍根據整數的寫法來寫,假如整數局部是零就寫0;小數點寫在個位的右下角,要寫成小圓點;小數局部按依次寫出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教學反思3、小數的性質教學目的
1、理解和駕馭小數的性質。
2、學生學會利用小數的性質對小數進展化簡和改寫。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理解小數的末尾田上0或者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的性質。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復習引入0.3是(
)分之一
0.30是(
)個百分之一
0.123是(
)個千分之一學習新知環節新課學習師:在商店里,商品的標價常常寫成這樣: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錢呢?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有什么關系呢?1.理解小數的性質。
(1)例1
比擬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啟發提問:
①0.1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可以用哪個比擬小的單位來表示?(1個非常之一米,1分
米)
②0.10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可以用哪個比擬小的單位來表示?(10個百分之一米,10厘米)
③0.100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可以用哪個比擬小的單位來表示?(100個千分之一米,是l00毫米)
④視察1分米、10厘米、loo毫米它們的長度怎樣?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它們的長度是一樣的)可以得出:
(0.1米=0.10米=0.100米。(板書)
請同學們接著視察這3個小數。①小數的末尾有什么變更?
②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更?
③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引導學生討論后歸納出:在小數的末尾添上“o”,小數的大小不變。環節(2)例2
比擬0.30和0.3的大小。
出示投影片:啟發提問:
①0.30表示幾個幾分之一?左圖應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來表示?(30個1/100,平均分成100份,用30份表示。)
②0.3表示幾個幾分之一?右圖應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來表示?(3個1/10,平均分成10份,用3份來表示。)
③兩個圖形所占面積大小怎樣?(挪動投影片,學生易看出0.30=0.3)
④為什么這兩個數相等?
討論后得知:10個1/100是1個1/10,30個1/100是3個1/10所以這兩個數相等。
引導學生視察這個等式,從左往右看,小數末尾有什么變更?小數大小有什么變更?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啟發學生歸納出:在小數的末尾去掉“o”,小數的大小不變。
(3)引導學生歸納、概括。
通過對例1、例2的討論,你能把上面的兩個結論歸納成為一句話嗎?
啟發學生概括出:在小數的末尾添上“o”或者去掉“o”,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板書)
理解小數性質的時候,要留意什么?(要在小數的末尾添“o”或去“o”,小數中間的o不能去掉)。2.小數性質的應用。
我們學習了小數的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o”的時候,可以去掉末尾的“o”,把小數化簡。
(1)教學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啟發學生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得出:
0.70=0.7
105.0900=105.09
有時根據須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o”,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有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o”,把整數改寫成小數的形式。
例如2.5元可改寫成2.50元。3元改寫成3.00元。(2)教學例4:不變更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局部是三位的小數。
0.2=0.200
4.08=4.080
3=3.000P40做一做3、小結:在小數的末尾添上“o”或者去掉“o”,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學生獨立改寫,集體訂正。教學反思4、小數的大小比擬教學目的
學生嫻熟駕馭比擬小數大小的方法和步驟,并能根據要求排列幾個數的大小。
通過對小數大小的比擬,加深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在學習過程中,培育學生視察、比擬和概括的實力。教學重點:小數大小的比擬方法和步驟。
教學難點:小數位數不同時比擬大小簡潔及整數比擬大小的方法混淆。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復習引入:832○799
6124○6214
1003○999
說說怎樣比擬整數的大小?師:我們已經駕馭了整數比擬大小的方法,那么小數比擬大小的方法也是從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地比擬。今日就來討論小數比擬大小的方法。(板書課題:小數大小的比擬)學習新知環節學習新課1、出示例5:姓
名成果/m小
明3.05小
紅2.84小
莉2.88小
軍2.93問:你能給他們排知名次嗎?明確:先比擬整數局部3>2,所以3.05是最大的。整數局部一樣,再比擬小數局部:2.84、2.88、2.93整數局部都一樣,則比擬小數局部非常位,9>8,所以2.93>2.8()非常位一樣,再比擬百分位,8>4,所以2.88>2.84最終比擬結果:3.05>2.93>2.88>2.84根據剛剛的比擬,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概括:比擬兩個小數的大小,先看它們的整數局部,整數局部大的那個數就大;當整數局部一樣時,看非常位,非常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整數局部和非常位上的數都一樣,要看百分位上的數,百分位上數大的那個數就大。練習:P41做一做穩固練習:練習十課堂總結教后反思:5、小數點位置挪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更教學目的
理解和駕馭小數點位置挪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更規律
通過總結規律的過程,培育學生視察比擬,概括的實力。教學重點、難點
小數點位置挪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更規律,歸納“規律”的過程,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復習導入:板書:35.67
3.567
356.7
3567比擬大小。
問:這四個數有什么一樣特點?(數字及排列依次一樣。)有什么不同?(小數點位置不同,大小不同。)學習新知環節新知探究綠色圃中小學教化網://lspjy從上題可見小數點的位置干脆影響到小數的大小。那么,小數點的位置挪動會引起小數大小怎樣的變更呢?今日我們一起討論。
板書課題:小數點位置挪動的規律。例1
把0.009米的小數點向右挪動一位、兩位、三位......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更?
(1)0.009米等于多少毫米?(板書:0.009米=9毫米)
(2)師挪動0.009米的小數點。
向右挪動一位,變為多少毫米?大小發生了什么變更?(板書:0.09米=90毫米,原數擴大10倍)
向右挪動兩位,原數變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變更?(板書:0.9米=900毫米,原數擴大l00倍)
向右挪動三位,原數又變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發生了什么變更?(板書:9米=9000毫米,原數擴大1000倍)
小數點可不行以向右挪動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
師:所以我們要在挪動位數和擴大倍數的后邊點上省略號。
(3)從這一例子看,小數點向右挪動會引起原數怎樣的變更?你能總結出規律來嗎?
引導學生總結出:
小數點向右挪動一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小數點向右挪動兩位,原來的數就擴大loo倍;小數點向右挪動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00倍......2.剛剛是由上往下視察(畫↓),假如我們由下往上視察(板書↑),小數點相當于往哪邊挪動?(向左挪動),小數點向左挪動了幾位?原來的數會有怎樣的變更?
(小組討論)
全班溝通討論結果,引導學生得出:
小數點向左挪動一位,原來的數就縮小10倍;小數點向左挪動兩位,原來的數就縮小100倍;小數點向左挪動三位,原來的數就縮小l000倍......(板書)
引導學生完好地概括小數點挪動位置引起小數大小的變更規律。
(在書上補充完好)強調:駕馭小數點移位的規律,一要留意挪動方向及變更的關系,就是左移就縮小,右移就擴大;二是要留意挪動位數及變更的倍數的關系,挪動一位,變更的倍數是10倍,挪動兩位,變更倍數是100倍,挪動三位,變更倍數是l000倍......練習:P45做一做小結:駕馭小數點移位的規律,一要留意挪動方向及變更的關系,就是左移就縮小,右移就擴大;二是要留意挪動位數及變更的倍數的關系,挪動一位,變更的倍數是10倍,挪動兩位,變更倍數是100倍,挪動三位,變更倍數是l000倍......教學反思6、小數點位置挪動規律的應用教學目的
綠色圃中小學教化網://lspjy堅固駕馭小數點位置挪動的變更規律,并會應用規律把一個數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l000倍。教學重點:會應用規律把一個數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學難點:向右挪動時位數不夠要在右邊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需去掉;向左挪動時,位數不夠時要在數的左邊用“0”補足。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教學環節問題情境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目的達成導入新課復習引入:1、小數點向左挪動三位,原數就(
)。
2、小數點向右挪動兩位,原數就(
)。
3、5.24要擴大10倍,小數點向()挪動()位,得()。
4、把42.7寫成0.427,小數點向(
)挪動(
)位。
5、說說小數點移位的變更規律。
6、假如把3擴大10倍,100倍,1000倍應怎樣列式?得多少?
7、假如把5000縮小10倍,l00倍,1000倍應怎樣計算?各得多少?
學習新知環節新知學習師:我們已經學過把一個數擴大倍數要用乘法計算,把一個數縮小倍數用除法計算,我們今日應用學過的小數點移位的變更規律,要把一個數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挪動小數點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樣挪動呢?(板書課題:小數點位置挪動規律的應用)教學例2(1):把0.07擴大l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問:
(1)把一個數擴大倍數用什么方法計算?(用乘法計算)
(2)怎樣列式?(把0.08分別乘以10,100,1000)
板書:
0.07×10=0.7
0.07×100=7
0.07×1000=70
(3)根據學過的規律,應怎樣挪動小數點?
啟發學生分別說出挪動的位數及得數。(板書)
(4)為什么0.07×1000得70?
(因為要擴大1000倍,需向右挪動三位,而原數只有兩位小數,還差一位,所以要在右邊添一個0,補足數位。)
(5)0.07×100=7,為什么向右挪動兩位后得7,而不寫成007?
引導學生明確,小數點向右挪動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需去掉,如0.07擴大1000倍得70,而不能得0070。
小結式提問:
根據上面的計算,要把一個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樣就可以了?
(只要把小數點向右挪動就可以了)練習:P45做一做1環節2、教學例2(2):把3.2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1)思索一下,把一個數縮小倍數應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應用小數點挪動的規律?可能會出現什么狀況?如何解決?
板書:
3.2÷10=0.32
3.2÷100=0.032
3.2÷1000=0.0032
(2)說明:
3.2÷100,小數點向左挪動兩位后,整數局部沒有了,用0表示,所以在小數左邊還要添一個0,表示整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同違反商業保密協議
- 店面合并協議合同協議
- 店面轉讓租賃合同協議
- 工程裝修質保金合同協議
- 名酒回收協議書范本
- hp電腦采購合同協議
- ktv保安服務合同協議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價值提升路徑試題及答案
- 建陶企業供料合同協議
- 廢棄游泳池轉讓合同協議
- 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課件
- 2022年赤峰龍韻城市建設有限公司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渣土清運協議
- DB37-T 3658-2019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技術規范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課件
- 招投標評分索引表模板
- 運輸風險防控記錄表
- 紅星美凱龍商場管理制度全套
- Q∕GDW 12151-2021 采用對接裝置的輸電線路流動式起重機組塔施工工藝導則
- 《敘事式心理治療》精品PPT
- 高速鐵路知識PPT通用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